一台机床,向右时定位精准营销,可是向左的定...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1人关注)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数控机床作为新一代工作母机,在机械制造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精密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零件加工精度的不断提高,对数控机床的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用户在选购数控机床时,都十分看重机床的位置精度,特别是各轴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但是这些使用中的数控机床精度到底如何呢?
大量统计资料表明:65.7%以上的新机床,安装时都不符合其技术指标;90%使用中的数控机床处于失准工作状态。因此,对机床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和对机床精度进行经常的测试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零件加工精度。
  目前数控机床位置精度的检验通常采用国际标准ISO230-2或国家标准GB10931-89等。同一台机床,由于采用的标准不同,所得到的位置精度也不相同,因此在选择数控机床的精度指标时,也要注意它所采用的标准。数控机床的位置标准通常指各数控轴的反向偏差和定位精度。对于这二者的测定和补偿是提高加工精度的必要途径。
  一、反向偏差
  在数控机床上,由于各坐标轴进给传动链上驱动部件(如伺服电动机、伺服液压马达和步进电动机等)的反向死区、各机械运动传动副的反向间隙等误差的存在,造成各坐标轴在由正向运动转为反向运动时形成反向偏差,通常也称反向间隙或失动量。对于采用半闭环伺服系统的数控机床,反向偏差的存在就会影响到机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从而影响产品的加工精度。如在G01切削运动时,反向偏差会影响插补运动的精度,若偏差过大就会造成“圆不够圆,方不够方”的情形;而在G00快速定位运动中,反向偏差影响机床的定位精度,使得钻孔、镗孔等孔加工时各孔间的位置精度降低。同时,随着设备投入运行时间的增长,反向偏差还会随因磨损造成运动副间隙的逐渐增大而增加,因此需要定期对机床各坐标轴的反向偏差进行测定和补偿。
  【反向偏差的测定】
  反向偏差的测定方法:在所测量坐标轴的行程内,预先向正向或反向移动一个距离并以此停止位置为基准,再在同一方向给予一定移动指令值,使之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再往相反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测量停止位置与基准位置之差。在靠近行程的中点及两端的三个位置分别进行多次测定(一般为七次),求出各个位置上的平均值,以所得平均值中的最大值为反向偏差测量值。金属加工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在测量时一定要先移动一段距离,否则不能得到正确的反向偏差值。
  测量直线运动轴的反向偏差时,测量工具通常采有千分表或百分表,若条件允许,可使用双频激光干涉仪进行测量。当采用千分表或百分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的是表座和表杆不要伸出过高过长,因为测量时由于悬臂较长,表座易受力移动,造成计数不准,补偿值也就不真实了。若采用编程法实现测量,则能使测量过程变得更便捷更精确。
  例如,在三坐标立式机床上测量X轴的反向偏差,可先将表压住主轴的圆柱表面,然后运行如下程序进行测量:
  N10 G91 G01 X50 F1000;工作台右移
  N20 X-50;工作台左移,消除传动间隙
  N30 G04 X5;暂停以便观察
  N40 Z50;Z轴抬高让开
  N50 X-50:工作台左移
  N60 X50:工作台右移复位
  N70 Z-50:Z轴复位
  N80 G04 X5:暂停以便观察
  N90 M99;
  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作台不同的运行速度下所测出的结果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低速的测出值要比高速的大,特别是在机床轴负荷和运动阻力较大时。低速运动时工作台运动速度较低,不易发生过冲超程(相对“反向间隙”),因此测出值较大;在高速时,由于工作台速度较高,容易发生过冲超程,测得值偏小。
  回转运动轴反向偏差量的测量方法与直线轴相同,只是用于检测的仪器不同而已。
  【反向偏差的补偿】
  国产数控机床,定位精度有不少&0.02mm,但没有补偿功能。对这类机床,在某些场合下,可用编程法实现单向定位,清除反向间隙,在机械部分不变的情况下,只要低速单向定位到达插补起始点,然后再开始插补加工。插补进给中遇反向时,给反向间隙值再正式插补,即可提高插补加工的精度,基本上可以保证零件的公差要求。
  对于其他类别的数控机床,通常数控装置内存中设有若干个地址,专供存储各轴的反向间隙值。当机床的某个轴被指令改变运动方向时,数控装置会自动读取该轴的反向间隙值,对坐标位移指令值进行补偿、修正,使机床准确地定位在指令位置上,消除或减小反向偏差对机床精度的不利影响。
  一般数控系统只有单一的反向间隙补偿值可供使用,为了兼顾高、低速的运动精度,除了要在机械上做得更好以外,只能将在快速运动时测得的反向偏差值作为补偿值输入,因此难以做到平衡、兼顾快速定位精度和切削时的插补精度。
  对于FANUC0i、FANUC18i等数控系统,有用于快速运动(G00)和低速切削进给运动(G01)的两种反向间隙补偿可供选用。根据进给方式的不同,数控系统自动选择使用不同的补偿值,完成较高精度的加工。
  将G01 切削进给运动测得的反向间隙值A
输入参数NO11851(G01的测试速度可根据常用的切削进给速度及机床特性来决定),将G00测得的反向间隙值B
输入参数NO11852。金属加工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需要注意的是,若要数控系统执行分别指定的反向间隙补偿,应将参数号码1800的第四位(RBK)设定为1;若RBK设定为0,则不执行分别指定的反向间隙补偿。G02、G03、JOG与G01使用相同的补偿值。
  二、定位精度
  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是指所测量的机床运动部件在数控系统控制下运动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是数控机床有别于普通机床的一项重要精度,它与机床的几何精度共同对机床切削精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对孔隙加工中的孔距误差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台数控机床可以从它所能达到的定位精度判出它的加工精度,所以对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进行检测和补偿是保证加工质量的必要途径。
  【定位精度的测定】
  目前多采用双频激光干涉仪对机床检测和处理分析,利用激光干涉测量原理,以激光实时波长为测量基准,所以提高了测试精度及增强了适用范围。检测方法如下:
  安装双频激光干涉仪;
  在需要测量的机床坐标轴方向上安装光学测量装置;
  调整激光头,使测量轴线与机床移动轴线共线或平行,即将光路预调准直;
  待激光预热后输入测量参数;
  按规定的测量程序运动机床进行测量;
  数据处理及结果输出。
  【定位精度的补偿】
  若测得数控机床的定位误差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则必须对机床进行误差补偿。常用方法是计算出螺距误差补偿表,手动输入机床CNC系统,从而消除定位误差,由于数控机床三轴或四轴补偿点可能有几百上千点,所以手动补偿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并且容易出错。
  现在通过RS232接口将计算机与机床CNC控制器联接起来,用VB编写的自动校准软件控制激光干涉仪与数控机床同步工作,实现对数控机床定位精度的自动检测及自动螺距误差补偿,其补偿方法如下:
  备份CNC控制系统中的已有补偿参数;
  由计算机产生进行逐点定位精度测量的机床CNC程序,并传送给CNC系统;
  自动测量各点的定位误差;
  根据指定的补偿点产生一组新的补偿参数,并传送给CNC系统,螺距自动补偿完成;
  重复进行精度验证。
  根据数控机床各轴的精度状况,利用螺距误差自动补偿功能和反向间隙补偿功能,合理地选择分配各轴补偿点,使数控机床达到最佳精度状态,并大大提高了检测机床定位精度的效率。
  定位精度是数控机床的一个重要指标。尽管在用户购选时可以尽量挑选精度高误差小的机床,但是随着设备投入使用时间越长,设备磨损越厉害,造成机床的定位误差越来越大,这对加工和生产的零件有着致命的影响。采用以上方法对机床各坐标轴的反向偏差、定位精度进行准确测量和补偿,可以很好地减小或消除反向偏差对机床精度的不利影响,提高机床的定位精度,使机床处于最佳精度状态,从而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数控达人(cncdar)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的最新文章
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 很多初学cad的同学,不会打印图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点击上方,关注我哈(文章底部可以评论,欢迎对文章进行点评和知识补充)本文由山东烟台“唯一色彩”投稿,感谢原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00(本平台部分图文来自网络转载,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00(本平台部分图文来自网络转载,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00(本平台部分图文来自网络转载,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00(本平台部分图文来自网络转载,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文章。。。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工资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00(本平台部分图文来自网络转载,提示:点击上方↑↑"数控达人"即可每天免费订阅精彩推荐每天学点数控知识00(本平台部分图文来自网络转载,cncdar为您提供最便捷的数控资讯,打造数控行业必备平台。热门文章最新文章cncdar为您提供最便捷的数控资讯,打造数控行业必备平台。共找到 253286 个相关产品
报价:4.90元
报价:17.90元
报价:15.00元
报价:3.00万元
累计询盘:1次
报价:600.00元
报价:18.00元
报价:4.00万元
报价:16.50元
报价:14.00元
报价:27.50元
报价:18.00元
报价:13.50元
报价:16.00元
报价:16.00元
报价:22.00元
报价:13.50元
报价:16.00元
报价:16.50元
报价:14.50元
本页是马可波罗为您提供的最新产品供应商、制造商,囊括了精准定位产品的参数、型号、图片、价格等信息,是精准定位产品的权威数据库。我们会尽全力为您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您还可以找
按排行字母分类:@不知为不知 基本都讲出来了。简单补充一下:&br&&ul&&li&&b&传感器:&/b&精度、可靠性高一点的,只能进口。发格、雷尼绍的高精度角度编码器,大概要几万块,国内几乎没有能替代的。&br&&/li&&li&&b&执行器件——驱动器:&/b&功能方面国内的基本都能学个差不多,性能要想达到就不好说了——比如抑制振动方面,有几个能学会 A 型抑振、摩擦补偿的?&br&&/li&&li&机械结构——精密减速机、高刚性丝杠/机械臂等、高速轴承、密封圈等,是不是还没有能叫的上名的大企业?所以高速、大转矩、散热、防水等又好的电机还不行。&/li&&li&&b&加工、材料、刀具等基础研究缺乏:&/b&国内没有谁能像日系企业那样每年在展会上介绍自己在加工、热变形等方面又做出了哪些突破,或又申请了哪些专利、发表了哪些影响力高的论文。&/li&&/ul&非技术方面因素:&br&&ul&&li&研究实力不足,或脱离市场:企业没有实力深入研究,高校研究内容又往往很虚、技术转化差;&/li&&li&大环境浮躁:踏踏实实做开发,不如多多赚钱来得实在,所以浅尝辄止;&/li&&li&功能方面能抄就抄,吸收不足:需求和实现原理真正深刻理解者少;&/li&&li&市场需求水平尚不高:高精尖的机床,全国一年才能卖几台?需要者往往只有大企业,但财大气粗的他们,会愿意少花这么多钱买国产的吗?买了敢用吗?对厂家来说,只要能做好做大中低端市场,就完全能解决温饱奔小康了。&/li&&/ul&
@不知为不知 基本都讲出来了。简单补充一下: 传感器:精度、可靠性高一点的,只能进口。发格、雷尼绍的高精度角度编码器,大概要几万块,国内几乎没有能替代的。 执行器件——驱动器:功能方面国内的基本都能学个差不多,性能要想达到就不好说了——比如抑…
转载自《金属切削》
立式加工中心的国内市场格局—7支梯队排座位 ,加工中心是最常见的数控机床,品牌众多,价格差别也相当的大。到底差异在哪里呢?请没有被提到的加工中心厂家释怀,此文也纯属个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见请尽管拍砖。 世界上第一台加工中心是1958年由美国卡尼-特雷克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的。它在数控卧式镗铣床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换刀装置。北京机床研究所1975年试制出中国第一台卧式加工中心JCS-013 ,1978年试制出中国第一台立式加工中心JCS-018。也有说法是JCS-013实际上是北京第二机床厂制造的。当年,中国和世界的技术距离是17年。 如今,中国目前的加工中心技术应用基本和世界同步,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和世界一流水平有比较大的差距。为什么同样一台850立式加工中心(X向行程为800mm,Y向行程为500),国外和国产有很大的价格差距,为什么国产品牌之间也有相当的价差? 把国内外典型的立式加工中心厂家分为7类,以最常规的厂家标准配置三轴850立式加工中心为例(仅针对主力机型,各厂家配置会有所不同),来谈谈这7类产品的特点。通过排队和对比,做出一个对国内机床所占位置的正确分析。本文所提到的厂家均为经受多年市场考验得以生存的企业,其产品售价基本得到市场认可,产品售价基本能体现他们的产品配置和实际价值。最终决定以大致售价作为依据,这种划分实际上并不很科学,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第1梯队---超一流选手:潜心走自己的路,让历史去评价吧 第1梯队中的瑞士米克朗、瑞士宝美、瑞士斯特拉格、瑞士利吉特、瑞士威力铭、德国哈默、德国奥美特、德国巨浪等品牌,属于加工中心领域的超一流选手,售价大于150万。 无论从外观内在,还是设计水平及创新性,抑或加工能力和加工精度,几乎无可挑剔。精工细作,精益求精,机床加工精度极高,产量很低。因价格实在太贵,使用成本实在太高,用户往往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选购。 第1梯队的加工中心品牌形象高高在上,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矣,犹如机床中的超级跑车。曲高和寡,采购和使用成本的高昂直接导致市场应用率非常之低。售价虽高,利润不一定高,品质虽好,经营不一定好,光鲜之后的转身可能是心酸的泪水。瑞士米克朗已经被瑞士阿奇夏米尔集团收购、瑞士宝美被瑞士斯特拉格收购…不由联想起世界顶级超级跑车布加迪威龙,叱咤车坛的背后是4度转手的悲惨。 机床的品质由床身材料优劣、机械加工水平、零部件质量、装配质量以及生产管控等环节来确保,机床装配质量始终靠人工保证,不象汽车、家电等产品可以实现自动化装配。装配技工水平有高有低,机床批量生产又有苛刻的交货时间限制,正因为如此,大批量生产的机床很难保证很高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销量排名前十名的机床厂商无法进入第1梯队的原因。 第2梯队---压阵高手:家大业大名气大,坐镇工厂好帮手 第2梯队中的德国DMG、德国斯宾纳、德国斯塔玛、日本森精机、日本大偎、日本马扎克、日本牧野、日本丰田工机、美国MAG、美国哈挺乔堡、意大利菲迪亚、西班牙达诺巴特等多位选手的大名几乎耳熟能详,是世界一流机械生产企业的主力机床,售价定位80-150万。 这些选手均常年位居世界机床销售额榜单的前列。普遍中小批量生产,管控到位,品质很好仅用于生产高利润的产品。价格相对第1梯队来说比较接地气。 第2梯队厂家推广力度大、市场占有率高、专门解决高难机械加工问题,鼎鼎大名几乎超过第1梯队。对于有一定规模的机械加工企业,如果没有几台第2梯队选手坐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产品是一流的。有些企业的机床绝大多数是中低端的,也会买个一两台第2梯队机床来充门面,专供接单和客户参观之用。这和奥迪车虽说不是顶级豪华车却可以成为公务车首选的道理是一样的。 第1、2梯队在产品品质、科技创新方面大幅领先。目前,天然或者人造大理石床身技术、床身恒温技术、直线电机驱动、滚珠丝杆中心冷却、重心驱动、超快速换刀机构、高速电主轴等先进技术,均率先应用在第1、2梯队的产品中。 第1、2梯队几乎是瑞士人、德国人、日本人的天下,他们的严谨和这三个国家始终如一重视技能培训的传统是他们能制造出优秀机床的根基。10年内,中国企业进入第1、2梯队的机会很渺茫。 第3梯队---攻坚好手:不埋怨不放弃,解决问题是要点 中日合资北一大偎、中日合资小巨人马扎克、美国哈挺乔堡、美国哈斯、韩国斗山、韩国现代、韩国三星、台湾永进、台湾东台、台湾台中精机、台湾快捷、台湾高峰等品牌,是国内一线机械生产企业中的主力机床品牌。售价在45-80万之间。 生产一流产品的企业虽然也使用第1、2梯队的机床,但由于采购成本太高,实际大批量使用的还是以第3梯队的机床为主。这些机床结实耐用、可靠稳定,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是确保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的好帮手。 第3梯队大多是国外及台湾机床企业在国内的合资品牌或者在国内生产,在机床的生态环境中扮演了狼的角色,对推动国内机床业的技术、管理及营销水平,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第4梯队---实战主力:实力不俗斗志扬,忙头苦干望前程 北一、北京机电院、南通科技、新瑞、纽威、日发、海天、大金、台湾丽驰、台湾大侨、台湾大立、台湾友佳、台湾丽伟、台湾艾格玛、台湾绮发等品牌,是一、二线机械生产企业中的主力机床品牌。价格在32-45万左右。 第4梯队的机床市场保有量不亚于第3梯队,虽说在稳定性和精度保持性方面略逊于第3梯队,因为价格更加平易近人,同样成为了高水平机械加工企业中的主力机型。 这支梯队的企业由国内优秀企业和一些台湾企业大陆工厂组成,稍稍努把力就有可能对第3梯队造成威胁,特别是几家民营国产机床企业起点高、进步快,很有希望在几年之后跻身于第3梯队。 第5梯队---万金油:不挑食不挑活,什么都干什么都做 沈阳、宝鸡、云南、大连、长征、汉川、宁江、凯达、联强(新浙)、青海一机、鲁南、杭机、宝佳、皖南、捷甬达、永华、迪莱姆、大天、嘉泰、隆盛等品牌的加工中心,在任何一个角落里的机械加工企业里都有可能看到。售价大致25-32万。部分品牌也会推出一些偷工减料的特价机型,不推荐使用。 这个价位区间的850立加在国内的市场销售数量最大,最能被普通机械用户所接受,屈指数数品牌有一两百家之多,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什么脏活、累活、没人干的活都是这些机床在做,工作环境相应比较恶劣,恒温恒湿环境的优越环境与他们无关。 这支梯队至少有一半的厂家采用组装光机的方式生产立加,产品同质化严重,进入门槛比较低。如果工厂规模相当、管理合理,不同品牌品质之间的差异很小。 选择这支梯队的机床需要用户具备比较强的应用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机床部件和选配件,用对、用好机床可以生产出让人刮目相看的产品。 国产机床几大巨头完全有能力造出第3、4梯队的立加,却对自己放松要求,自甘平淡混迹在第5梯队打价格战,拿着国家的巨额补贴去做与中小企业争利的事情,叫人说什么才好呢?几大巨头频繁的并购国外机床企业没有给自身产品和市场带来实质性的提升,却得到了“国外机床品牌摧毁者”的外号,问题出在哪? 第6梯队---经济实惠型:能用就是不浪费,够用就是好选择 海滕、百事特、一鸣、大森、鼎亚、海特、力创、鼎泰、中博等小品牌机普遍选用低端品牌数控系统,大约销售价格18-25万。部分企业为组装光机的生产模式。 第6梯队的机床由于企业相对规模较小,品质规范化管理方面差于第5梯队。同时为了降低成本,零部件选购方面也会选用一些廉价品牌,对稳定性可能会造成一定影响,严格的出烤机和出厂检验是降低机床出厂故障率的好方法。 对于产品精度要求不高、采购预算比较紧张的中小企业来说,第6梯队的加工中心是不错的选择。西门子808D的出现也让这个梯队的立加多了数控系统的选择。 第7梯队---省钱首选:认真细致选对人,创业起步好帮手 第7梯队为代装游击队组装的加工中心,付出代价小于18万。 做法是用户自行购买光机、数控系统、丝杆、刀库等部件,然后代装游击队负责到现场组装,品质水平和场地条件、代装游击队的工作情绪直接相关,品管等QC流程是没有的。服务质量不用动脑也能知道。 这个档次的加工中心一般用的是台湾新代、宝元或者是国产的凯恩帝、广州数控系统,三菱M70和FANUC 0I-MATE MD也很常见。丝杆导轨用的品牌也不差,其他部件则是抱着能省则省的态度去采购。 如果你和代装游击队的私交很好,而且该代装技师的水平很高,自己又懂点机械和电气维修,那么恭喜你已经大大降低了机床的采购和使用成本。如果不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两项,那么你付出的使用代价可能会比采购第6甚至第5梯队更高。 囊中羞涩的创业者用此方式购买立加的比例较高,购买时请注意两项,一是要反复调研,深入了解机床光机、零部件的品质以及机床验收方法,二是要调查代装游击队的口碑。 总结语: 7支梯队的立加厂家组成了一个菱形,菱形上顶点代表第1梯队,从上往下队伍不断壮大,菱形左右两点之间的连线代表第5梯队也就是生产厂家最密集的梯队,再往下队伍开始缩容,菱形最下方的点代表第7梯队。 1-3梯队是清一色的外资企业,第4梯队由国产和台企组成,第5-7梯队是国产的天下。国外不是没有5-7梯队的产品,该区间国产立加的强势让他们无法挤入国内市场,这是中国人应该值得骄傲的。 国产立加突破到第3梯队不是难事,再往上就难度重重,望在座的诸君努力进取造出世界一流的机床,能活着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转载自《金属切削》 杂志 立式加工中心的国内市场格局—7支梯队排座位 ,加工中心是最常见的数控机床,品牌众多,价格差别也相当的大。到底差异在哪里呢?请没有被提到的加工中心厂家释怀,此文也纯属个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见请尽管拍砖。 世界上第一台加工…
&p&所谓的蓝领,工厂里的技工,愿意干的人不多,入门门槛很低。&/p&&p&CNC铣床操作员工资水平呢,从数目上看,还可以。普遍有4K、5K;好点的6K、7K,这样的不多。但是这样的工资也是拿加班和相对比较大的劳动强度换来的,能坐着上班的不多,我认为六七千这样的工资才算包含了技术价值的工资,低于这个的,纯粹是挣个幸苦钱。&/p&&p&再说晋升,当前,做蓝领的人在学历上还是高中及以下的人为主,学历可不是真的没用的哦。很多很多的人都止步在组长、老师傅这个角色上。前面说过,门槛低,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基本都在一线实习过。在晋升部门主管、经理竞争上,老师傅综合实力差很多。所以很多人存了一点钱之后出来自己单干了,或者转行。据我所知大多数工厂是没有完善的培训机制的,尽量招有经验的工人,不行能把机器开起来也行的,有老师傅带着。技术的提高、经验积累一般得靠自己,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p&&br&&p&CNC,加工中心,能铣,能钻,好点的还能车。一般来说做的东西越精密、机器越好,工资也就越高。做大型零件产品、模具,就很轻松,上一个料,机床要运行很久,你要做的是看住机器。若是小零件,那就很痛苦,时间就是金钱,这些小东西每个的加工时间是论秒计的。大厂会有专门装料、按启动的普工大妈;技术员只负责调试好。小厂都是自己完成这些工序。&/p&&br&&p&这岗位还要上夜班,CNC在切削时会发出巨大的响声,伴随几乎看不见的金属粉尘。模具行业中,有些厂会做石墨电极,这个粉尘机床根本密封不住。切削出来的金属刺,戴手套都防不住,扎到手上得站到阳光下,观察刺的反光才能找到,很难挑出。这些职业伤害,目前还未听说有专门的补偿、保障。&/p&&br&&p&还有,机加工车间中的妹子很少很少,你如果没有结婚,没有女朋友,性格内向,那就不建议入行。当然基佬除外。&/p&&br&&p&题外话:此前有个问题是开一间工厂是怎样体验,老板们不约而同的喷了工人,说什么工人大爷之类的话。很想骂人,但知乎是个文明的地方,我不是个喷子,我不想这么做。我情愿做老板孙子,不愿意当什么工人大爷。社会上对于工人这一身份仍然不是很认同,办公室那拿着两千多块的小文员都不大看得起,过年闲谈,提起职业总是本能的矮了三分。如果你有差不多,或者差一点的选择,那就别入此行。&/p&
所谓的蓝领,工厂里的技工,愿意干的人不多,入门门槛很低。CNC铣床操作员工资水平呢,从数目上看,还可以。普遍有4K、5K;好点的6K、7K,这样的不多。但是这样的工资也是拿加班和相对比较大的劳动强度换来的,能坐着上班的不多,我认为六七千这样的工资才…
设计产品涉及到使用机床 无论手动还是数控 都得对加工过程有基本了解。&br&&br&我们从头来说。&br&&br&1. 对于欲加工产品的图纸的细致分析,其中包括&br&
a. 材料&br&
b. 尺寸&br&
c. 精度&br&
d. 热处理或者表面处理&br&2. 由以上分析拓展出&br&
a. 所用机床&br&
b. 所用刀具(或铜公、或治具)&br&
c. 所用夹具&br&
d. 工艺参数(切削速度引出转速、进给或者放电加工的进给)&br&
e. 具体工艺(开粗、精加工、去毛刺、热处理、表面处理等等)&br&&br&3. 然后开始动手制作治具夹具以及准备工作。&br&&br&4. 真正动手你需要考虑更多的细节问题&br&
a. 装夹是否平整稳固?很多学生铣个立方体都铣不清楚,很多就
是因为装夹的问题,没有敲平,装夹有问题,基准面清洁不干
净等等。&br&
b. 切削液怎么下?哪个角度,多大流量,能否带走切屑?&br&
c. 加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材料往往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密
度,材质很经常有不稳定的状况(一块比较大的钢料往往面和
芯硬度不同,也有可能有高硬度的颗粒存在),如何通过微调
实现预先设计的平整度,精度,粗糙度?&br&
d. 对于多件加工的刀具损耗,治具损耗的控制。&br&&br&以上这些流程(尚不完全)是不分手动还是数控的。能把这些做好转数控只是分分钟的事情。严格来说这些流程才是决定最终加工质量好坏的关键,数控不过是把一部分耗时耗力的工作用机器代替而已,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作为学生不拿这些便宜可靠的机器练手,难道等到工作的时候拿撞一次主轴20w的CNC练手么?更何况很多CNC的步骤和技巧(包括安全规范)都是从传统机床引申出来的,熟悉手动机床百利而无一害。&br&&br&另外,真正生产和工作的过程中经常遇到非常小批量的样板制作,实验零件的加工。CNC每小时开机成本费用就在几十块钱了,还要去制作夹具,对刀,测试,写程序,手动机床则是几个码仔锁上,手工控制就能搞定的事情,哪个方便快捷成本低一目了然。难道切根顶针也要搞台数控车来写程序么?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切记。
设计产品涉及到使用机床 无论手动还是数控 都得对加工过程有基本了解。 我们从头来说。 1. 对于欲加工产品的图纸的细致分析,其中包括 a. 材料 b. 尺寸 c. 精度 d. 热处理或者表面处理 2. 由以上分析拓展出 a. 所用机床 b. 所用刀具(或铜公、或治具) c. …
不一定是流入伊朗啊,只是不允许随便移动。&br&例如五轴联动高精度数控机床,国内做不到,同时呢,这种机床又是加工复杂高精度曲面的必要设备,而,复杂曲面加工是航空发动机、汽轮机制造的关键技术,所以这种机床在中国可以自行制造之前,也就是目前是严格封锁的,不允许对中国出口,防止应用于军工航天等领域。这个封锁有具体的协议,同时是很有效的,日本东芝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吧,向前苏联秘密出口了一种高精度五轴机床,导致苏联潜艇的叶轮机的精度提高,噪声大幅下降,后来被美国发现,成为一时沸沸扬扬的“东芝事件”。&br&&br&上面是说技术封锁,GPS的定位也是为了使封锁更为有效而设计的。众所周知,高级数控机床的技术附加值很高,利润也很高,而,技术封锁主要是面向军工方面的,所以例如,中国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希望进口一台数控设备来研究,为了利润,国外厂商也不排斥,而买之前会将设备进行安装GPS部件,当设备被分解,或者被秘密移出高校安装地点时,生产厂商会第一时间得知并且使设备失效,追究中方责任。&br&&br&至于题目中提到的伊朗这种跨国的设备非法移动,GPS当然是管用的,其实一些设备买的时候注明安装地点GPS信息后,就是搬动一下,移出校园也是会被追责的。&br&&br&信息来源就是老师了,高档数控设备动辄几百万RMB,学校实验室进口的高端设备就装有GPS模块。
不一定是流入伊朗啊,只是不允许随便移动。 例如五轴联动高精度数控机床,国内做不到,同时呢,这种机床又是加工复杂高精度曲面的必要设备,而,复杂曲面加工是航空发动机、汽轮机制造的关键技术,所以这种机床在中国可以自行制造之前,也就是目前是严格封…
谢邀,请cnki以“机床 差距”为关键词查相关论文,此题目不是我等小博小硕能够掌控的。院士,高工的专业论文,数据翔实,内容深刻,发人深思。能感觉到院士专家们的深深的无奈…我等晚辈,对行业大局不用太操心,专家指哪咱们打哪就行了,把手里的活干好了就是对行业最大的贡献了。&br&&br&10.26更新----------------&br&&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8b46ab257c4db49b90c32aeb954e3acb&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曾疯& data-hash=&8b46ab257c4db49b90c32aeb954e3acb& data-hovercard=&p$b$8b46ab257c4db49b90c32aeb954e3acb&&@曾疯&/a& 认为我”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其实我想强调的是最后一句话”把手里的活干好了“,也就是说,如果行内的每个人都把自己手里的工作做好了,这个事情还真能解决了。因为实际上机床行业从业人数非常庞大,以至于我感觉我都没法给出一个猜想... 学校的硕士、博士、教授,机床企业的工程师和工人师傅,机床用户企业的工程师和工人师傅,到底有多少人在这个行业里工作?太多人没有把手里的的工作做好了...&br&&br&先从我自己说,做机床研究也有几年了,三四年吧,其实好多东西都没弄明白...&br&做整机和零部件的有限元仿真,约束、载荷的施加方式到底和实际情况是不是一样,一直没能确定,问谁也都说可能是或者可能不是...&br&装配时,拧螺栓的顺序到底是如何影响最后的结合面的刚度、阻尼和装配精度的,也没弄明白...&br&定位精度我们可以做的很高了,真的很高,但是为什么机床的重复定位精度总是比较差...&br&没有人能给出一个量化的数据,甚至定性的也很难给啊...&br&&br&到底是机床的基础大件做的不好,还是关键零件做的不好,还是伺服驱动做的不好,还是数控系统做的不好? 到底这些东西怎么影响最后的结果的?&br&&br&在企业里,好多东西是扯皮,负责A的人会觉得是B的问题,负责B的人会觉得是A的问题...然而都不能说出为啥...&br&&br&有人让我举例子来回答问题,不过我还是觉得没劲,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例子没劲。&br&&br&我觉得,我把我自己上面的问题以及相关的问题解决了,我再来回答吧。同时,也希望这个行业里的每个从业人,做好手里的工作,把该装拧好的螺栓拧好,该接好的线接好,该算对的数给算对..,&br&&br&下面是我看到的一些综述性的文献,主要是一些现状的报道,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性论文。&br&其中[5]的作者是北京机床研究所的副总工程师,对行业现状有一定把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br&&br&[1]仇健,张凯,李鑫,葛任鹏. 国内外数控机床定位精度对比分析研究[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3+7.
[2]幺炳唐,李永新. 国产数控机床的技术发展与差距[J].
航空制造技术,-47.[3]金柏冬,周传珍. 国产数控机床质量现状简析[J].
质量与可靠性,-7.[4]王良. 我国机床工业与世界机床业的差距[J].
机电产品市场,-27.[5]盛伯浩. 中国数控机床技术差距与对策[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72.
谢邀,请cnki以“机床 差距”为关键词查相关论文,此题目不是我等小博小硕能够掌控的。院士,高工的专业论文,数据翔实,内容深刻,发人深思。能感觉到院士专家们的深深的无奈…我等晚辈,对行业大局不用太操心,专家指哪咱们打哪就行了,把手里的活干好了…
利益关系:沈阳机床员工&br&对于i5系统来说,我们内部人员都是爱恨有加。爱的是,其实每个机床人都希望国内的制造水平,或者简单说国内的机床制造水平能够上一个新台阶,来引领世界制造,毕竟这么多年了,整体的机床制造格局并没有变化,每个企业该是什么档次还是什么档次,从技术到工艺,起码我个人没发现任何程度差距上的缩短,但起码现在是一个机会,一个从根本上去缩短差距的机会。&br&恨的是,在沈阳机床内部你就会知道,所有的资源都是倾向i5的,我们在i5圈外的在待遇上、个人发展上的确是差人一等、甚至几等。并且企业也的确缺乏整体的发展规划,今天向左走,明天就向右走,不知道是领导定义战略的不清晰还是下面层级的执行有问题,就拿最近的一个改革来说,定义的某些产品只干i5系统的,但是某内部事业部却在合同上、生产上依然加大投入继续生产其他系统产品,同时最近也要将一些别人不做的产品他们拿来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悖。最可悲的是,这个事业部还是新换的一个从股份安排过来的、历经多年风霜的老领导。按理说该人肯定是在股份公司浸淫多年,深刻理解公司战略发展的,但是到他实际操作还是与战略方向相悖,我觉得我用的形容词“可悲”是不为过的。&br&当然新闻稿就是新闻稿,对于机床行业来说,都说机床是行业母机,但是整体行业的发展其实是很落后的,无论是哪个方面。但是可以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来说明i5系统的影响力,沈阳机床推出i5系统后,德马吉森精机也推出了他们的新系统,从操作方式上、系统理念上说不上抄袭,但我敢肯定是受到了i5系统的启发,当看到这个系统时,我第一次感觉在机床研发领域沈阳机床也开始引领世界了,我觉得这就是沈阳机床人值得骄傲的。
利益关系:沈阳机床员工 对于i5系统来说,我们内部人员都是爱恨有加。爱的是,其实每个机床人都希望国内的制造水平,或者简单说国内的机床制造水平能够上一个新台阶,来引领世界制造,毕竟这么多年了,整体的机床制造格局并没有变化,每个企业该是什么档次…
一、日本的机床,MAZAK也好,MORI也好,装的应该是陀螺仪或者水平仪,我和安装调试的工程师聊过,装置感应到超过一定角度,就会将系统锁死,需要密码解锁。包括像高端的七轴五联动的车铣复合都没有GPS,更何况题主的这种技术含量低的三轴立加。这也就是为什么采购了日本机床,移机需要向日本机床公司提交相应的移机手续,由日本机床公司向日本经产省报备。如果真安装了GPS,日本经产省就不需要花这么大精力出口的时候变态严格的审查了。&br&&br&历史成因我粘贴过来的,大家可以了解一下。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采取严格的技术出口审查和管制措施。早在1949年,美国就通过成立“多边出口控制统筹委员会”(COCOM),即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对中国、前苏联等国家进行技术封锁。日本政府追随美国加入了巴统组织,并将中国视为其技术出口管制的重点对象。60多年来,虽然国际环境和形势不断发生变化,但日本针对中国实施的严格的技术出口审查和管制政策一直延续至今。日,“巴统”宣告解散后,日本又与美国等30多个国家在海牙附近的瓦瑟纳共同签署了《关于常规武器与两用产品和技术出口管制的瓦瑟纳协定》(WA,简称《瓦瑟纳协定》),通过新的多边出口管制机制对伊朗、朝鲜等国实施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br&&br&只有白色国家(26个)可以出口不受限制,俄罗斯,印度,中国都在受限制,需要经产省审查之列,主要担心被应用到军事加工上。&br&&br&二、GPS只是个接收模块,没有通讯功能,需要通讯的话必须借助电信网络或移动通讯。——&b&注:感谢任易童鞋的评论,他认为,GPS可以不需要通讯功能,只要有内置芯片判定位置即可。我觉得这挺有道理,从技术上来说应该是可行的。&/b&&b&但是机床是安装在室内的,高精尖的设备甚至可能会单独一间,GPS信号差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如果在安装时就得不到GPS信号,那对厂家来说简直就是噩梦。&/b&一般必须在室外信号良好的地方才能稳定地定位,室内辅助定位需要通过移动通讯基站进行,个人认为厂家不会使用无信通讯的定位方式,需要验证很简单,买个信号干扰器就能屏蔽基站通讯,机床肯定不会被锁住,厂家不会蠢到依赖这种东西。(GPS不是很熟,请指教)&br&如果真是高精尖到一定程度的东西,老外一定不让卖。&br&&br&三、什么GPS特么的大部分都是销售吹出来的……完全就是销售技巧,让你觉得厂家有多牛掰……我就听过哈挺、MAZAK、MORI和DMG的人吹过……另外水平仪,陀螺仪要破解也不是没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努力,早日造成比日德精度更好的,更稳定的机床。
一、日本的机床,MAZAK也好,MORI也好,装的应该是陀螺仪或者水平仪,我和安装调试的工程师聊过,装置感应到超过一定角度,就会将系统锁死,需要密码解锁。包括像高端的七轴五联动的车铣复合都没有GPS,更何况题主的这种技术含量低的三轴立加。这也就是为什…
学会控制步进电机,其实这事也挺简单的,关键是会用步进电机后,你就有精确控制旋转角度的办法了。至于用来连接丝杆滑块之类的,慢慢看吧。&br&&br&迭代是软件业发展的精髓之一,所以先从小的,塑料的做起,积累一些经验。不要妄想一开始就搞个大的成功,现实的规律是没有足够经验就只能取得大的失败。所以,可以这么干:&br&&br&&img data-rawwidth=&1936& data-rawheight=&2592& src=&/5b7fc398a49f25448cd5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36& data-original=&/5b7fc398a49f25448cd56_r.jpg&&&br&&br&做个2轴的,拿激光器画点小图案什么的。先把第一个原型的流程走通。&br&&br&当然我以前还做过更小更挫的,慢慢积累经验。&br&&br&当你被虐的足够多以后,积累了足够经验后,就会悔悟:老子不干了!&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于是花钱买了一台:&br&&br&&img data-rawwidth=&1936& data-rawheight=&2592& src=&/7b2a289dd89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36& data-original=&/7b2a289dd89b_r.jpg&&
学会控制步进电机,其实这事也挺简单的,关键是会用步进电机后,你就有精确控制旋转角度的办法了。至于用来连接丝杆滑块之类的,慢慢看吧。 迭代是软件业发展的精髓之一,所以先从小的,塑料的做起,积累一些经验。不要妄想一开始就搞个大的成功,现实的规…
我所处的行业的设备外表颜色涂装就如@小劳 所说,是按照行业标准进行的(SY/T )。如其中构筑物涂色规定:管道支吊架、平台、梯子、构架、电缆桥架涂色为中灰,梯子第一级和最后一级踏步前沿涂淡黄色,设备的(条石、钢筋混泥土等非钢结构)基础涂色为黑色+中灰(下部200mm黑色,其余中灰)。在此行业标准中涂色为绿色的有水管线(&b&艳绿&/b&)、水罐(&b&艳绿&/b&)(包括污水过滤罐、消防水罐、注水罐、污水罐、饮用水罐)、天然气球罐(包括天然气柜)(&b&苹果绿&/b&)、气浮装置、斜管沉降器(&b&艳绿&/b&)等。而具体实施涂色规定进行目视化管理的原因,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即是&b&安全。另外&/b&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对生产场所进行生产组织及管理,可有效挑高生产效率。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我所处的行业的设备外表颜色涂装就如@小劳 所说,是按照行业标准进行的(SY/T )。如其中构筑物涂色规定:管道支吊架、平台、梯子、构架、电缆桥架涂色为中灰,梯子第一级和最后一级踏步前沿涂淡黄色,设备的(条石、钢筋混泥土等非钢结构)基础涂…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本人工作正好涉及这一块,就挑几点说说好了,个人水平有限,只能点到为止了。&br&&br&1.首先是代码解释与优化,客户给的g代码或者加工代码不一定合理,离散过的代码会引入误差,好的数控系统可以把加工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会曲面,再根据曲面形状做轨迹优化,为后面的伺服控制做准备。&br&&br&2.下一步是轨迹规划和速度规划,好的系统插值出的轨迹更光顺,速度更平滑,根据轨迹形态进行速度规划更合理,避免不合理加减速导致的振动。&br&&br&3.规划完之后还需要针对具体机械结构进行各种补偿,如螺距补偿反向补偿温度补偿交叉补偿等,修正机械结构的不足,大部分与几何结构材料特性以及动力学模态有关。&br&&br&4.接下来如果系统还可以做伺服控制的话,就该是伺服控制算法了,包括控制算法,以及滤波器,还有针对控制参数的自整定,参数自整定这个我是特别有体会,好的系统应该有各种辅助工具,尽量降低用户的学习难度。能做到这一步估计连控制器硬件也做了,各种电路优化抗干扰还有高速通讯也不在话下。&br&&br&5.稳定与否,一个是加工稳定,控制重复性好,精度高,这个主要与控制算法有关。另外一个是操作系统及界面稳定,保证客户正常使用下以及大部分不正常操作不会死机或者出现异常情况。前者是对控制逻辑的梳理,后者是对程序业务逻辑的梳理,都需要经验的积累。&br&&br&综上,好的系统就两个目标,一个是好用,一个是易用。国产系统能做到好用已是不易,再做到易用更是难上加难,国产控制器在这方面其实可以有后发优势,可以参考已有的系统设计出更合理更好用的系统,避开成熟系统带来的前向兼容问题。然而参考归参考,内功修炼是避不开的,成熟系统通常做到了易用,很多参数调整都近乎黑盒调整,这方面国产系统需要有自己的积累。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本人工作正好涉及这一块,就挑几点说说好了,个人水平有限,只能点到为止了。 1.首先是代码解释与优化,客户给的g代码或者加工代码不一定合理,离散过的代码会引入误差,好的数控系统可以把加工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会曲面,再根据曲面…
题主你是不是从考试里拿来的题目啊……这语气简直就是出题老师……&br&&br&数控机床对刀是用的对刀仪,而不是分中棒~立/卧加工中心对刀是找Z轴坐标,寻边找的是XY轴的坐标&br&&br&&img src=&/ad7eeebc1ed9eb409a69804e_b.jp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2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ad7eeebc1ed9eb409a69804e_r.jpg&&&br&偏置式分中棒的结构图:&br&可以看到分中棒是分成两部分的:&br&上图左侧的是分中棒的测量杆,一般采用较硬的材质譬如钨钢。&br&右侧的是分中棒的夹持杆部分,材料可以是普通钢。&br&中间由弹簧联接,两部分的端面并不紧密接触。&br&&br&原理和操作方法,我觉得匿名答案已经写得很明白了。由于旋转的离心力,联接测量部分的弹簧变形,导致我们看到的探测部分和夹持部分不同心旋转。&br&&br&下面是mini-CNC上分享的自制分中棒制作过程,基本看过了就明白了原理了。渣日语自翻(原帖&a href=&///?target=http%3A///h-yusa/mini_cnc/aqb.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芯出しバーを作ろう&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一、材料准备:&br&直径12mm的圆钢棒&br&废弃的立铣刀(柄径6mm)&br&外径2~3mm的弹簧&br&直径6mm的黄铜棒&br&&img src=&/75ff727df573907afc1fe3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二、材料处理&br&用砂轮机切片切断(高速钢容易切断,如果是硬质合金铣刀请用榔头敲断),留长约20mm,并用砂轮机将断面磨平并倒角&br&&img src=&/4e6cdfb49b1aba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img src=&/ded76e9109f08ead1225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加工前的机床准备我就偷懒略过了……主要是卡爪的调整和打磨&br&&br&三、加工&br& 1、测量杆圆环加工,D12圆钢棒,平端面,钻4mm中心孔,钻5.9mm孔,8~9mm处切断&br&&img src=&/5f57ad54d82859b60dca7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img src=&/cca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手动铰孔至5.96mm——依据立铣刀刀柄直径(这里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不在车床上铰完,可能是因为铰刀是直柄的关系)铰孔的关键,顺时针拧入,并加入大量切削油&br&&img src=&/a2def18cd1a431fc024e00058ecc47ae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将加工完的环与刚才磨好的6mm立铣刀柄部用虎钳之类的组装在一起&br&&img src=&/03f666c405e861025dcfd1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再上车床加工背面台阶,切深1mm左右,&br&&img src=&/96c1c234ca0c63e8f4cc30703dbcbcb1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以6mm柄部为基准,车外圆,余量约0.1~0.2mm,保证外圆圆度以及与柄部的同心&br&&img src=&/28d843e70cdbf695e32a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以刚车完的外圆为基准,磨个槽出来~并倒角&br&&img src=&/3d2ef8fdb4f539d5f1cff8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img src=&/85cfedb1f7d92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在金刚石的磨石上,加切削油,去掉端面的刀纹(这一步个人认为对分中棒精度还是有影响的)&br&&img src=&/d8fa18b398f020ef6a9ff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2、弹簧安装环&br&将准备好的6mm黄铜棒车成外圆5.96mm,内孔2.6mm,长2.5mm左右的圆环&br&&img src=&/e0c91a9df40d76ebb0796f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把弹簧放入车好的黄铜环上,并用类似502的快干胶将弹簧固定&br&&img src=&/a3a2ff7a13ab3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把粘好弹簧的黄铜环,放入刚才车好的圆环中,用快干胶固定起来&br&&img src=&/73daf0c63dff01df030df96c26ce7936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测量杆部分完成&br&&img src=&/929a1cee5d4fdb476b5e9563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3、夹持部分&br&圆钢棒留出40mm长,平端面,打中心孔&br&&img src=&/381db84e1efaa07306cc02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img src=&/689d3cbf55b52a502be2a9b84c7b3473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钻3.0mm贯穿孔,注意退刀润滑及排屑&br&&img src=&/e59631d7fca02ed5cbfaa9c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车夹持部分直径至6.2mm,长约25mm&br&&img src=&/f6a68e6dca23ad3a9ce05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精车夹持部分Φ5.99mm+0/-0.03并倒角&br&&img src=&/d440ed481dd84be693489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img src=&/5c908e5d2cc126c5848e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用砂纸去掉车削纹路~留下漂亮的网纹状磨削纹路&br&车刀纹磨损后会造成直径变小,因此一定要提前将之去除&br&&img src=&/956f46e950e9cb398957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调头车背面,和之前车削弹簧安装口一致&br&&img src=&/e16bdb7080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外径在车削的时候需要保证和测量杆的大头外圆直径相同&br&&img src=&/f67bcbe1bf34e591f8fea8b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磨端面&br&&img src=&/acea477baf2086f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br&四、组装&br&准备直径0.5mm的弹簧固定钢丝&br&&img src=&/cf4db3d089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将弹簧先用钩状的针勾到夹持杆的内孔中&br&&img src=&/de22f74af32a0ce664afb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将固定钢丝装入夹持杆中,并将勾起的弹簧头挂入固定钢丝中&br&&img src=&/61abd2010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br&五、调整&br&终于到了最重要的阶段了,最重要的部分还是两个接触面,在合拢时会发出“啪嗒”的声音——面粗糙度要求很高,因为夹持部分的垂直度并不能保证完美。怎么办呢?毕竟没有很专业的加工器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两个接触面之间加入切削液(译者一头雾水,润滑能改善粗糙度么?)&br&&img src=&/aafc7ca510db3b609fe92d5fc2695419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img src=&/35d404fcd01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夹持后上机,600rpm,在测量杆与工件接触面上涂点油,然后12小时保证这种既接触工件,又不同心旋转的状态&br&这样让测量杆与夹持杆的接触面研磨成所需要的光洁度同时还能保证和夹持杆径的垂直度&br&&img src=&/0aa2cbfcedaef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然后感觉感觉吧~两个接触面之间的吸附感~象声词什么的就不要翻译了&br&&img src=&/706fda274fe0dc510f6a1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检测精度过程略过……精度-0.012mm&br&&img src=&/be29c31a4edffad2a0e6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完成!&br&&img src=&/b4d2bbfa0c0fcaeeced8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4d2bbfa0c0fcaeeced8b_r.jpg&&&br&使用方法留待周日再翻译吧~
题主你是不是从考试里拿来的题目啊……这语气简直就是出题老师…… 数控机床对刀是用的对刀仪,而不是分中棒~立/卧加工中心对刀是找Z轴坐标,寻边找的是XY轴的坐标 偏置式分中棒的结构图: 可以看到分中棒是分成两部分的: 上图左侧的是分中棒的测量杆,一…
&img src=&/4a7f2bc508a6c76854c13_b.jpg& data-rawheight=&144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4a7f2bc508a6c76854c13_r.jpg&&&br&&img src=&/71c6fcbcb197b0f59d13d_b.jpg& data-rawheight=&81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71c6fcbcb197b0f59d13d_r.jpg&&&br&&br&如上图所示,这是一台自制的数控机床,实现了正常机床的各进给轴,主轴功能,可以实际切削,采用线规,因为放在办公室,没有冷却系统,没有润滑系统。&br&说是自制实际上上采购一些东西组装,当然不可避免也会有部分需要自制的部件。&br&要说需要具备的知识,机械,装配,电气控制,调试,都得会点。
如上图所示,这是一台自制的数控机床,实现了正常机床的各进给轴,主轴功能,可以实际切削,采用线规,因为放在办公室,没有冷却系统,没有润滑系统。 说是自制实际上上采购一些东西组装,当然不可避免也会有部分需要自制的部件。 要说需要具备的知识,机械…
印象中安徽很多做家用机床的,他们主要是为了适应美、欧国家车库的需求,所以机床都是车铣钻都可以做的。买一台回来,做个简单的数控化改造即可。功能不错。&br&具体价格我不太清楚。&br&我们自己做的是这样的,比较贵了,不推荐。&img src=&/4a7f2bc508a6c76854c13_b.jpg& data-rawheight=&144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4a7f2bc508a6c76854c13_r.jpg&&&br&再补充两张图。&br&&img src=&/ae734f4d48ab77d4962faab4_b.png& data-rawheight=&144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ae734f4d48ab77d4962faab4_r.png&&&br&&img src=&/f93c11ca75d7d6cb8b88b_b.png& data-rawheight=&144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f93c11ca75d7d6cb8b88b_r.png&&&br&开工干活的样子。
印象中安徽很多做家用机床的,他们主要是为了适应美、欧国家车库的需求,所以机床都是车铣钻都可以做的。买一台回来,做个简单的数控化改造即可。功能不错。 具体价格我不太清楚。 我们自己做的是这样的,比较贵了,不推荐。 再补充两张图。 开工干活的样子。
先谢邀!&br&看到你的图纸,我知道这又是某个学校出的题。。&br&其实向数控编程这种东西,每个人思路都不一样,每个人加工习惯也不一样,条条大路通罗马嘛,不管黑白白猫,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嘛~&br&按照你的图纸编程好说,只是你的图纸一点点也不贴合实际,硬要编的话,我只能假设一下加工条件了:&br&&ol&&li&不知道你是什么材料,那就假设你的材料是铝吧,软乎乎的好干,边长55x55mm的正方形(你这上面也没有单位,我按照mm来),厚度25mm的一块铝料,不要说图纸厚度只要求了10,我还要夹持呢,我还要平面呢。。。&/li&&li&数控铣是可以加工出来的,但我会选择立加,有刀库就是方便,我就是要刀库,你打我呀~&/li&&li&使用台钳夹持吧,在工作台上装上台钳,T型槽上的螺栓先不能紧住,主轴上附表拉X轴,找正台钳,哎呀~我最讨厌这个活,找正太麻烦。。&/li&&li&把我想象的那块铝料装在台钳上,夹持13mm留12mm在上面,下面垫点垫块,否则会振刀的~&/li&&li&刀具的选择很多种,每个人选择不太一样,我会选择T1-63的盘刀(平面),T2-16多刃合金立铣刀(去余量大),T3-12多刃合金立铣刀(加工里面的腔)。&/li&&/ol&可以干活了,先找坐标系,我会把坐标系建立在工件正中央;然后对刀,建立刀补,所有刀都对在工件表面1mm以下。&br&编程,&br&O12345(起个名字吧)&br&g00 g91 g28 z0;(个人习惯,干活前先抬刀,我怕碰了,我碰怕了)&br&m06 t01;(我把盘刀换出来)&br&m03 s5000;(主轴转啊转)&br&m08;(我开开切削液)&br&g00 g54 x负的工件半径+刀盘半径数再多一点 y0 (我实在懒得算,麻烦你自己添数吧,亲~)&br&g43 h01 z10.(给他个移动距离,建立t01刀长补,z10上顺便看看刀长补建的对不对)&br&g01 z0 f500;(我让盘刀下到工件表面以下1mm处,不要问我z0为啥是工件下1mm,请看上面)&br&x正的工件半径+刀盘半径再多一点 f1000(盘刀平一下面)&br&z安全高度 f500(抬刀)&br&m06 t02(换16的立铣刀)&br&m03 s8000(铣刀转啊转)&br&g00 g43 h02 z10.
(给个移动距离,建立t2刀长补)&br&x负数 y负数 z0(16立铣刀移动到工件左下角再往左下角偏一些的地方)&br&g01 z-10. f500.(下刀)&br&g41 x负数 y负数 D02(建立T02刀径补,切记,建立过程一定要从工件左下偏左下位置向右上方向移动,建立过程中最好不要参与切削,我使用的是左刀补,意思就是让机床移动过程中把刀具半径让出来)&br&x负数 y负数 f1000(走刀至图纸x轴y轴尺寸的左下角起点)&br&x负数 y正数(向上走刀至图纸要求的左上角圆弧起点,其实可以不用写x的)&br&g02 x负数 y正数 r半径(顺时针走个圆弧)&br&g01 x正数 y正数 (向右走刀至图纸右上角圆弧起点)&br&g02 x正数 y正数 r半径(顺时针走个圆弧)&br&g01 x正数 y负数(向下走刀至图纸右下角圆弧起点)&br&g02 x正数 y负数 r半径(顺时针走个圆弧)&br&g01 x负数 y负数(向左走刀至图纸左下角圆弧起点)&br&g02 x负数 y负数 r半径(顺时针走个圆弧)&br&g01 x负数 y正数(我担心接刀痕,让他向上走出去)&br&z10.f500(抬刀至安全距离)&br&下面要加工上层里面的那一圈,所以我就复制了啊,&br&g00 x负数 y负数 (移动到图纸第二层x轴y轴尺寸的左下角起点)&br&g01 z负数 f500.(刀具下到第二层高度,实在懒得算第二层是多少,况且也应该算不出吧)&br&x负数 y正数 f1000.(向上走刀至图纸第二层要求的左上角圆弧起点,其实可以不用写x的)&br&g02 x负数 y正数 r半径(顺时针走个圆弧)&br&g01 x正数 y正数 (向右走刀至图纸第二层右上角圆弧起点)&br&g02 x正数 y正数 r半径(顺时针走个圆弧)&br&g01 x正数 y负数(向下走刀至图纸第二层右下角圆弧起点)&br&g02 x正数 y负数 r半径(顺时针走个圆弧)&br&g01 x负数 y负数(向左走刀至图纸第二层左下角圆弧起点)&br&g02 x负数 y负数 r半径(顺时针走个圆弧)&br&g01 x负数 y正数(我担心接刀痕,让他向上走出去)&br&z10.f500(抬刀至安全距离)&br&以上,下面两层加工完了&br&然后再算出八边形的八个坐标点,使用g01加工出来,这个没问题吧。。&br&。。。(略)&br&。。。(八边形找出八个坐标点,使用g01)&br&。。。(略)&br&g01 z10. f500.(抬刀至安全高度)&br&m06 t03(换那把12的小立铣刀)&br&m03 s8000(主轴转啊转)&br&g00 g43 h03 z10.(建立t03刀长补,顺便看看刀长补建的对不对)&br&x0 y0(去工件中心)&br&g01 z-6 f500.(下刀至中间那层的底面)&br&g42 x负数 y正数 d03(建立t03刀径补,使用右刀补,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切!!)&br&g01 x负数 y正数 f1000.(走刀至左上角圆弧起点)&br&g02 x正数 y正数 r半径(走一个半圆弧)&br&g01 x正数 y负数 (走刀至右下脚圆弧起点)&br&g02 x负数 y负数 r半径(走一个半圆弧)&br&g01 x负数 y正数 (走刀至左上角圆弧起点)&br&g01 x0 y0 (走刀至中间,这一步可能会干涉报警,我真的懒得算了,意思反正是不要过切,别碰到槽边)&br&z10. f500.(抬刀至安全高度)&br&g00 g91 g28 z0(把主轴抬起来)&br&m30(停了吧。。)&br&&br&以上以上吧&br&&br&越写越困,可能是春天到了吧,我趴会。。
先谢邀! 看到你的图纸,我知道这又是某个学校出的题。。 其实向数控编程这种东西,每个人思路都不一样,每个人加工习惯也不一样,条条大路通罗马嘛,不管黑白白猫,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嘛~ 按照你的图纸编程好说,只是你的图纸一点点也不贴合实际,硬要…
如果你说的CNC是指CNC system而不是CNC machine的话,这张图就能解释他们的关系了。&br&&img src=&/f16e57cf68f8a352d5affb_b.jpg& data-rawwidth=&998& data-rawheight=&7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8& data-original=&/f16e57cf68f8a352d5affb_r.jpg&&狭义上的CNC系统,就是给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实现位置控制的功能单元,也就是上图所显示的结构。它包含三个部分,MMI(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交互单元,NCK(
Numerical Control Kernel)数控核心单元以及
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可编程控制器。NCK是CNC最核心的部分,G的代码的解析,插补算法的运行实现,都是在NCK中完成的。而PLC在CNC中的作用,主要是控制机床的换刀,主轴变速等伺服控制所不能及的地方,起到一个辅助作用。&br&&br&其实PLC本身就相当一个计算机,也可以实现运动控制功能。但是数控机床中,NCK+伺服电机能更好的完成运动控制,所以PLC一般不参与运动控制。
如果你说的CNC是指CNC system而不是CNC machine的话,这张图就能解释他们的关系了。 狭义上的CNC系统,就是给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实现位置控制的功能单元,也就是上图所显示的结构。它包含三个部分,MMI(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交互单元,NCK(
Numerical…
我觉得你们折腾一次6 sigma就有动力整理它了……
我觉得你们折腾一次6 sigma就有动力整理它了……
这台机床也可以算是DMG的,因为DMG和MORI互相持股,全球合作了。其实这台是MORISEIKI的NT6600DCG,八角形滑枕便是其最突出的特征。MORI的牛逼之处,在于这么大的床子能够使用双丝杠重心驱动,难度类似双核同步,并在6000mm的长度上保持高精度和高刚性。&br&&br&排第一的回答用行程大来表现这台机床的牛逼,有点买椟还珠。现在沈阳,大连都能做出行程超过2000mm的车铣复合,大,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联动轴数以及几个轴的静态和动态精度,以及最重要的联动空间精度。机床不是光比参数就能比较出来的。&br&&br&另外:1270的防振镗杆,那不是DMG牛逼,而是山特维克可乐满的专利,防振车刀杆,最长的14倍径。非标的还有更夸张的。一根杆子就能卖到天价。&br&&br&回答比较浅,只是在德国工业点赞党出现之前,稍微打个预防针。兲朝不如脚踏实地,先做好五轴联动的立式加工中心,再去碰车铣复合。2011年的北京机床展已经有N多的国内公司开始玩车铣复合,水平层次不齐,均当成某种显示技术能力的象征而存在。个人觉得,虽然多任务加工确实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但以现在国内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来说,连五轴联动都没玩溜,贸然上车铣复合实在是资源浪费。
这台机床也可以算是DMG的,因为DMG和MORI互相持股,全球合作了。其实这台是MORISEIKI的NT6600DCG,八角形滑枕便是其最突出的特征。MORI的牛逼之处,在于这么大的床子能够使用双丝杠重心驱动,难度类似双核同步,并在6000mm的长度上保持高精度和高刚性。 排…
DMG是一个集团公司,他的背景可以自己去谷歌,哦不,是度娘。现在已经和日本森精机合并,变成MORI-DMG,对外还是DMG这个牌子,但实际上是由森精机控股。&br&&br&再来说说Dmg的机床,DMG在欧洲切削类机床排名连续N年遥遥领先。请注意,不是领先,而是遥遥领先!另外,DMG的名气很大,大到说到欧洲机床大家就会想到DMG,就像说到德国车大家就会想到大众一样。&br&&br&而事实上,DMG也就是大众。欧洲经历工业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变革,各个机床厂商崛起又衰落,形成了现在诸侯割据的局面:通快,chiron,米克朗,sw,index,哈默,斯达拉格,EMAG,heller在竞争的同时都保有自己的一块专业领域,是其他品牌无法企及的。&br&&br&比如巨浪有专攻高速立加,在批量件领域以一敌百;米克朗和哈默的五轴是高端模具厂的终极选择;要做大型叶轮叶片那就非斯达拉格莫属;emag是车床界的霸主!总之每一个品牌都有拿得出手的看家本领。&br&&br&而纵观DMG呢?没有!对!没有!DMG的特点就是通用性高,立车卧车立加卧家车铣复合铣车复合三轴四轴五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但是真要拿得出手可以跟别人一较高下的,嗯...我就不解释了&br&&br&DMG另外一个特点是价格低,三四十万买一台欧洲车床你心动不心动?!还是全欧洲排名第一的哦,亲!&br&&br&最重要的是DMG的市场营销做得好!你们看的酷炫vedio这种入门级技能就不说了,DMG今年CIMT砸了上亿包了半个展馆三五米就安排一个showgirl还弄了一辆全金属外壳的法拉利把机床展当成车展来办,这种大招估计也就DMG会发了&br&&br&话又说回来,仅凭一段视频就评价一个品牌机床好坏是很不严谨的事情。同样许多人用机床精度去评价机床也是很不专业的....机床的性能要从精度,稳定性,切削能力,加工能力等等多方面评价,每一个型号的机床都有他独特的一面。&br&&br&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在机加工行业从事多年工作的资深前辈的一句话:没有最好的机床,只有最合适的机床。&br&---------------没错,我就是-分割线-----------&br&&br&以上是一个从事机加工行业两年多的后生狂妄之语,如有不妥或错误之处,也请各位指出,以便大家相互学习。&br&&br&手机码字,不慎辛苦,如有别字,请多包涵
DMG是一个集团公司,他的背景可以自己去谷歌,哦不,是度娘。现在已经和日本森精机合并,变成MORI-DMG,对外还是DMG这个牌子,但实际上是由森精机控股。 再来说说Dmg的机床,DMG在欧洲切削类机床排名连续N年遥遥领先。请注意,不是领先,而是遥遥领先!另外…
用手表的一个回答来抛砖引玉&br&·只有行业外的群众才会关心 人工vs机床这个话题&br&·顶级品牌的机芯都是哪些公司制造的呢、有些可以查到有些只有行业内的人知道&br&·小众品牌的顶级手表是自制机芯、但设备同样是效仿大厂&br&·现在绝大多数都是机床制造零件、在装配时有一部分用机械、剩下和打磨调整、试验需要人工&br&·以前的老工匠具有独立完成整套制造的能力、但是效率太低、就算你培养了一些学徒、品质控制还有人力培养成本已经没法和现代化制造手段比较、只能做少数目的产品标以限量版卖情怀&br&·所以大部分所谓手工打造都是强调外壳等装饰部分、机芯和零件业最多说为“手工打磨”、加工还是靠机械。&br&·机床制造本身也需要机械和人工&br&·大国重器大国机械一部分编辑有必要拉出去吊着打&br&&br&文里的钳工vs机床、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外行提的&br&&br&从根本上说机床是为了量产、钳工是去做量产式样以外的高精度加工、目的是不一样的
用手表的一个回答来抛砖引玉 ·只有行业外的群众才会关心 人工vs机床这个话题 ·顶级品牌的机芯都是哪些公司制造的呢、有些可以查到有些只有行业内的人知道 ·小众品牌的顶级手表是自制机芯、但设备同样是效仿大厂 ·现在绝大多数都是机床制造零件、在装配…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准营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