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和必修三怎么学?总是学得很混...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word学案
资料编号 :3-19045
资源类型:
学案上传会员:
操作系统:WinXP及以上
上传时间:
适合地区:全国
资源年段:2015
下载次数:次
等级评定:4星级
文件大小: 0.49MB
资源简介: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习目标] 1.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以西气东输为例,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于区域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1.我国东、西部资源分布不均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要求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它以①______________资源为基础,以②____________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新疆至上海、香港的输气管道。2.西气东输工程包括③________________、输气管道建设、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主干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④________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⑤________,全长4 200千米。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⑥____________的地区差异大,这是实施西气东输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整⑦__________是实施西气东输的又一重要原因。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⑧________,这是实施西气东输的又一重要原因。2.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是⑨____________________,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的______________四大气区。3.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一直是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实施西气东输,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________________的状况,优化我国以________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2.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____________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________,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3.西气东输不仅能缓解东部地区因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停工停产,而且可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4.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______________、共同富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要求得各区域的协调发展,就需要加强____________,充分发挥各区域的__________,将某一生产要素配备到最能发挥效益的区域,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5.天然气可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____________。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我的疑惑1. 2. 3. 探究点一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探究材料】材料一 教材P82图5.1 西气东输线路示意材料二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日出席了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始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霍尔果斯。该天然气管道将与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二期相连,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国天然气“主动脉”。1.分析材料,我国为什么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哪几部分?途经哪些地区?  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与哪些区域相连?  4.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西气东输?  【考例探究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荆楚网日消息: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安陆段近日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首条引进境外(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资源的能源大动脉,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总体走向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途经新疆、甘肃、宁夏等14个省市,并连接香港。工程设计输气能力为300亿立方米/年,整个工程将于2011年底全线投产。材料二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1)西气东输二线与西气东输一线管线相比,有何优势?  (2)西气东输工程能否彻底解决上海能源短缺问题?若不能,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3)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其优势条件有哪些  探究点二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探究材料】材料一 在西气东输的巨额投资中,西部省区吸纳资金约340亿元,其中新疆200多亿元,营造出新的供给与需求市场,并增加大量就业岗位。西气东输工程一旦达到设计规模,每年可为新疆增加10亿多元的财政收入。材料二 西气东输工程将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当东输之气每年达到200亿立方米时,就相当于提供了2 000万吨原油,折合标准煤炭2 660万吨。东输之气还可保证8 500万户居民生活燃料供应,这将刺激当地机械制造业和建筑安装业的发展。1.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有什么影响?  2.由材料二分析,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有什么影响?  3.分析西气东输如何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4.西气东输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考例探究2】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日新一轮油价上涨,显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严重。“电荒”在我国不少地区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也给百姓生活造成强烈冲击,而节约能源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全民共识。下图为“我国三大常规能源运输方向示意图”。材料二 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征。  (2)C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能源对环境影响的角度看,A、B、C三类能源中属于最清洁能源的是________;B能源对调入区的发展有何影响? (4)图中B能源输入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原因有哪些?为了缓解该地能源紧张状况,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5)结合材料二分析西部输出了资源却发展了经济的原因。  【巧学速记】 如何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1)从经济效益考虑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2)从社会效益考虑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输入地可促进经济发展。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3)从生态效益考虑对沿途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如江河治理、改善环境等。【反思小结】重要知识点 关键点总结 我的反思西气东输的原因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措施、线路等都是基本的地理知识,考题中常出现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经济、社会、生态的影响,最容易出考题
课前准备区①新疆天然气 ②长三角、珠三角 ③天然气开发建设 ④轮南 ⑤上海 ⑥生产和消费 ⑦能源消费结构 ⑧西部 ⑨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⑩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鄂尔多斯 东北 华北 地域分布不均 煤炭 基础设施 经济优势 能源供应不足 协调发展 区际联系 优势条件 大气质量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自然资源的分布、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平衡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2.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东部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西气东输工程具体概况:起点 终点 长度 跨越河流 穿越地形区 穿越省、市、自治区 分支工程
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市4 200千米、 三次跨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 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等地形区 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 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全长4 900多千米,规划2012年全线贯通,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4.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2)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考例探究1 (1)气源充足,覆盖面积广。(2)不能。其他措施:从国外进口油气产品;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源等其他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3)两国天然气储量大;哈、俄两国都是我国的建交国,有政治基础;陆上邻国,利于管道建设,并且不经过第三方国家,能源安全有保障;与海运相比可以不间断运输。解析 此题考查西气东输二线建设。第(1)题,从西气东输二线穿越的地形区、沿途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缓解上海能源短缺的措施可以从开发新能源及寻找替代能源、进口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考虑。第(3)题,在我国的能源战略中,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是我国能源合作的重点国家,可从两国能源资源状况、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点二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发展,缓解能源紧张压力。(2)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结构调整,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3)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3.区域协调效应(1)协调区域发展的途径加强区际联系,发挥各区域优势,将某一生产要素配备到最能发挥其效益的区域,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益。(2)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影响。4.对环境的影响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有利影响 ①推广民用天然气,改善大气环境;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③缓解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①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注意问题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形成现代化的天然气配套系统;抓紧与天然气利用相关项目的立项建设
考例探究2 (1)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消费大于生产。(2)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地处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3)C(水电) 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4)B能源输入地电力紧张的原因:①该地区常规能源缺乏;②该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耗电量大。措施:①跨区域调配能源,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②发展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建设核电站;③宣传节约用电等。(5)西部地区通过资源的输出换来了资金、技术,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扩大了就业,提高了收入。解析 第(1)题,考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区域差异,这是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之一。第(2)题,考查珠江流域水能丰富的原因,应从河流的流量大、落差大两个方面来回答。第(3)题,要明确A是火电,B是天然气,C主要为水电,这三类能源中水电是最清洁能源。第(4)题,B能源输入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此处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缺乏,需要进行跨区域资源调配。第(5)题,主要考查对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欢迎加入7C学科网,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高速下载器地址
备用下载地址:
推荐学习视频:
下载排行榜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擅长市场管理,开拓财务市场,服从市场总监的安排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中地理必修三课堂有效教学数量分析——以2013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教学研讨会部分展示课为例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高中地理必修三课堂有效教学数量分析——以2013年中图版高中地理教学研讨会部分展示课为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9:31:4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中地理必修三课堂有效教学数量分析——以2013年中图
官方公共微信《热点聚合》: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热门课程推荐
小升初语文国学课程提高班
小升初语文阅读课程6-10讲
小升初语文阅读课程1-5讲
高一英语听说突破提高班
学大教育文章版权及声明
初中课程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关于学大教育地理必修三教案教学反思_高二地理
地理必修三教案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 学习啦编辑:陈哲凡
本文已影响 人
  反思指的是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地理必修三教案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必修三教案教学反思(一)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为区域地理,结合了必修一和必修二甚至是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知识,因此知识面特别广。在考试的时候,很多题目本身并不难,但是学生就是诉苦说,怎么每次都会认识那么多见都没见过的新区域。只能说他们前面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时候,积累太少了,才导致这样的现象。所以才觉得区域地理难学。
  必修三教材主要采用了比较法和案例分析法,这是学习区域地理最常用的学习方法。第一单元,主要是些理论知识,整体讲解了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教材给的文字很少,不过是配了很多图片和活动,因此在课堂中,多采用分析、归纳的办法,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比如对比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采用列表归纳的方式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进行比较、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亲自动手查找资料,完成表格,很好的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单元就是一案例的形式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每一节都是以具体的区域作为对象进行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传授给学生分析的方法,他们再通过自身的积累完成其他区域的用用。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环境中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讲,很陌生,因为涉及到很多先进的技术和一些网络平台,学生一方面感到很好奇,一方面学起来又感到很吃力,不过这个在课标中的要求较为简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做过多展开。
  我是第一次面对这些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处于摸索阶段,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一个非常低落的状态,找不到突破口,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我不适合教这部分内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 把握不准教材,抓不住重难点。因为都是案例式的课程,而且对于题目接触的也很少,所以,不知道哪些才是考试的重点,对于学生来说,哪些又是难点。因此,我在讲课的过程有时会&一把抓&,就是把我在资料上看到的,做过的题目全都讲给学生,生怕漏了什么。这样就导致时间安排紧凑,学生学得也很吃力,我讲得也很累,但是效果却不见得好。
  2、 只教内容,缺乏方法的传授。区域地理的学习主要是讲求方法和积累,首先掌握了方法,就成功了一半。由于思路的混乱,在讲课过程中往往只在乎课堂内容而忽略了方法的传授。学习区域地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差异、区域之间的差异都是通过比较去区分、认识它们各自的特征和规律,运用规律和原理去分析区域的特征。
  3、 教学设计缺乏创新。记得以前每次准备新课,我会有各种各样的灵感,设计一些很新颖、吸引学生的活动或者是知识。但是现在总是缺乏这样的灵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教材内容本身的缘故,还是我自己的缘故,课堂缺乏创新,有些呆板。
  这些都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认为很严峻,也在反思自己,要怎么样进步,怎么样做得更好。我相信,人是在成长中不断进步的,如果有信念,不管起点有多低,都会攀到最高峰。我立志在今后的教学中找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地理必修三教案教学反思(二)
  本学期是我个人初次教授&新课改&课程地理《必修三》(新课程 人教版),在此历程中,我对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及感受,结合&必修3&&国土整治&特点,谈几点看法。
  教学反思一:两种教学设计的启示&&看教学案例的优化
  高中地理新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地理三&则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这一模块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由于区域存在差异性,各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各有其特性。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了&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流域的综合开发问题&、&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及其产生的问题&等五个典型论题进行了剖析。各版本教材采用不同的案例来呈现这五个专题内容。可以看出地理三模块是典型的案例教学,甚至是&范例教学&。
  以第二章《荒漠化的防治》为例,《荒漠化的防治》是人教版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的第一个案例,这部分内容的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分析课程标准,我们发现这可以是案例教学的典型范例。在这个章节里,教材除了选取我国西北地区作为案例分析的主要对象外,还选取了非洲萨赫勒地区和前苏联垦荒区为分析的次目标,将这些区域的各种情况通过图表、资料呈现,分析荒漠化发生的过程、成因、危害,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因为学校教学的需要,我在高二文理科班教授必修三。在这两类不同学生的教学中,我对《荒漠化的防治》这一章节内容进行了不同的教学尝试,感到教学效果差异很大。
  教学设计一:教师讲解荒漠化的概念,提出教学主题&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师生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完成教材&活动&内容: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人为原因分析&&师生分析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完成教材&活动&内容:前苏联垦荒区的荒漠化问题及防治措施
  教学设计二&&展示一组荒漠化景观图片,学生思考什么是荒漠化?有哪些表现?&&引导学生找出课本呈现的三个相关案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前苏联垦荒区的荒漠化,全班同学依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案例,自由组合成三个小组
  &&各小组学生阅读教材呈现的资料,讨论、分析案例&&各小组表述案例分析成果,并板书主要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三个案例中的共同点(如分布地区、原因、措施)和差异性&&师生总结探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一般研究方法和思路:介绍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带来的危害&治理措施&&教师提出新课题:尝试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学生课后完成
  地理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有三条要求:(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我发现第二种教学设计很好地达成了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三条目标,体现了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更学会了探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研究规律和方法,体会了问题探究的过程。这为学生分析新的案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地理必修三教案教学反思(三)
  最近在参加省骨干教师跟岗培训过程中,听到了两节同课异构观摩课,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在新课程实施多年的广东,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刻研读和准确领会,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应该是各位高中地理教师必需的基本功,但在听了这两节课后,我觉得有必要继续强调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新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地理三&则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这一模块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由于区域存在差异性,各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各有其特性。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了&地理环境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五个典型论题进行了剖析。各版本教材采用不同的案例来呈现这五个专题内容。可以看出地理三模块是典型的案例教学,甚至是&范例教学&。
  课程标准对必修三核心内容的描述是&以&&为例,分析&&&,课标解读中讲到&必修三是范例教学,然而再典型的实例也很难涵盖研究这类问题的所有内容和方法,我们要让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因而我们要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材料,不但使学生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案例的基本内容,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分析相同或相似类型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学习的过程。通过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这就是必修三教学的核心所在。
  从现在全国使用的四个版本的教材来看,各类教材所使用的案例存在较大的差异。每一个专题内容往往是既有一个主导案例,同时也可能有若干个小案例。必修三的核心内容是高考的主旋律,每年高考必考。但现在仍然有许多老师没有意识到原理教学是必修三教学的主要侧重点,而最容易走入一个误区:教学过多的徘徊在教材知识的总结、归纳上,而缺乏知识到能力的升华过程。由于必修三涉及的案例繁多,而高考的选材又不来源于课本,所以必修三的教学是平时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案例因教材、因教师、因学生而异,教师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灵活选用、组织案例。相同的案例,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不同,其结果迥然而异。因此&如何在必修三教学中用好案例&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必修三是典型的案例教学,我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来思考教材案例的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使用时间,使案例用得好、用得巧,从而达到教学最有效的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跳出案例教案例,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仅仅停留在对课本中一些具体区域事实的教学上,而没有对解决同类问题的一般规律与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没有对学生进行地理信息获取、整理、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那就不可能达成课标目标,最多只能算是初中层次的区域地理教学了。如果上述两位老师能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那么这两节课就能成为典型优秀示范课了。
[地理必修三教案教学反思]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688人看了觉得好
708人看了觉得好
685人看了觉得好
【高二地理】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939套总数:5613722套专访:3150部会员:306765位
当前位置:
& 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1.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1.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湘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7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227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知识点总结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夏半后,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至极点周围出现极夜现象
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北半球在夏至日那天昼最长,夜最短
冬半年,昼长小于夜长,北半球在冬至日那天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则相反
3、北半球夏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冬至日时该地的夜长
如:6.22时40°N的昼长=12.22时的夜长=14时51分
同理,北半球冬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夏至日时该地的夜长
如:12.22时40°的昼长=6.22时的夜长=9时09分
4、同一天,南北纬纬度相同的地方,昼长相加=24小时
或某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如:6.22时20°N的昼长+20°S的夜长=24小时
或20°N的昼长=20°S的夜长=13时13分
5、在某地,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差多少天,夏至日(或冬至日)前的这一天和夏至日(或冬至日)后的这一天昼夜长短大致相等、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大致相等。
如:在摩尔曼斯克,4月21日与夏至相差约两个月,则夏至后的两个月8月23日,那么4月21日与8月23日这两天的日出日落时间、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都大致相等。这两天约2点日出,22点日落,昼长20小时,夜长2小时。
同理,在某地,与春分(或秋分)相差多少天,春分(或秋分)前多少天与春分(或秋分)后多少天的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等。
6、极昼、极夜的纬度分布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最多。南北极点除两分外,要么是极昼,要么是极夜。
如:某日,太阳直射在10°N,则从70°N开始出现极昼,从70°S开始出现极夜。
7、正午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除外);午夜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出现极昼现象。
如:夏至,66°34′S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则从66°34′S开始出现极夜现象
某日,80°S的午夜太阳高度为0°,则从80°S至90°S出现极昼现象
8、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昼长=24-夜长
昼长=昼弧÷15
二、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由直射点(此时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至晨昏线上为0度。
(1)图中圆心O点为直射点,左侧弧CAD为晨线,右侧弧CBD为昏线,且左侧晨线的中点A点必在赤道上,地方时6时,右侧昏线的中点B点也必在赤道上,地方时18时,OC或OD(视直射点O在哪个半球而定)地方时为12时
①若此时为两分,则A、O、B三点的连线为同一纬线,即赤道;C点为北极点,D点为南极点
②若此时非两分,则A、O、B三点不在同一纬线上
a、若O点在北半球,则沿OC线北极点在C点以南,图中没有南极点,且C点所在经线与OD所在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若O点在南半球,则沿OD线南极点在D点以北,图中没有北极点,且D点所在经线与OC所在经线也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2)沿着COD线,太阳高度与O点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如,E点与O点相差30°,则两分时,E点为30°S
夏至时,E点为30°-23°26′=6°34′S
冬至时,E点为30°+23°26′=53°26′S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北半球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由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半年,夏至(北半球)时,北回归线以及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半年,冬至(北半球)时,南回归线以及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
(3)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的纬度
如:某日太阳直射20°N,则90°N的正午太阳高度=20°
(4)当极点出现极昼时,在同一天,极点的太阳高度终日不变
如,6.22时,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午夜的太阳高度也时23°26′,这一天,极点太阳高度终日不变
再如,某日太阳直射20°N,,则北极点在这一天的太阳高度始终为20°
(5)某纬度出现极昼时,
该地午夜的太阳高度=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2
=直射点的纬度-(90°-当地纬度)
=极点的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
如,6.22时,70°N的午夜太阳高度=43°26′-(90°-70°)×2=3°26′
=23°26′-(90°-70°)=3°26′
再如,某日太阳直射10°,
则85°B的午夜太阳高度=15°-(90°-85°)×2 =5°
=10°-(90°-85°)=5°
三、日出日落时间分布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夏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日落时间越来越晚
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时间越来越早
2、季节变化规律
夏半年,日出时间先逐日提早后逐日变晚,但都是6:00前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日提早,但都是18:00后日落
冬半年,日出时间先逐日变晚后逐日提早,但都是6:00后日出;日落时间先逐提早后逐日变晚,但都是18:00前日落
3、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出时间=12-冬至日时该地的日出时间
如:6.22时20°N是5时23分30秒日出,则12.22时该地的日出
时间=12-5:23′30″=6:36′30″
4、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落时间 =36-冬至日时该地的日落时间)
如:6.22时60°N是21:14′30″日落,则12.22时该地的日落
时间=36-21:14′30″=14:45′30″
5、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小时
6、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该日夜长的一半
7、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8、赤道总是6:00日出,18:00日落
四、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判定
1、直射纬线的判定
(1)晨线(或昏线)与过晨线(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的那条经线交角为多少度,则直射纬度就是多少度
(2)与开始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度互余
(3)与正午太阳高度或午夜太阳高度为0°的纬度互余
2、直射经线的判定
(1)地方时为12的经线
(2)过切点的那条经线,大部是昼
(3)与0时经线正相对的那条经线
(4)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或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5)俯视图上,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
五、季节的判定
1、从春分日到秋分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2、只要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夏半年;只要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北半球进入冬半年
3、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慢,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4、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5、在北半球(或南半球)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