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七年级数学作业本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走一步,再...

自主阅读作业照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走一步再走&]
&&学生自主阅读作业展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教师的要职,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与反思的能力与习惯。面对又一届新生,入学的第一周语文课上,我把重心放在对学生自主阅读的培养上。我花了两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与设计。开始学生根本就不敢下笔,但一周下来,学生的兴趣大增,态度很端正,作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下面晒几张照片与大家共享!
&&&&&&&&&&
如果行的话,顶一下吧,朋友们!让我的学生们增强些信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PPT课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2.00
&&¥1.00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PPT课件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1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练习题
编辑点评:
语文学习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范围,就是既要读一些文学名著,又要读一些报刊杂志上的优美文章,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探究。
【积累运用】
(一)课内基础(★)
1、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训诫(ji&)&&&&迂回(yǘ)&&&&耸立(sǒng)&&
B.屹立(y&)&&&&屡次(lǚ)&&&&头晕目眩(xu&n)
C.啜泣(zhu&)&&纳罕(hǎn)&&&嶙峋(l&nx&n)
D.萧瑟(s&)&&&&头颅(l&)&&&&小心翼翼(y&)&
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晕(&&&&)(&&&&&&)翼(&&&&)(&&&&&&)啜(&&&&)(&&&&&&)眩(&&&&)(&&&&&&)
&&&荤(&&&&)(&&&&&&)冀(&&&&)(&&&&&&)辍(&&&&)(&&&&&&)弦(&&&&)(&&&&&&)
3、根据下列的解释,在括号里填写出自本课的成语或短语。
①形容人十分瘦。&&&&&&&&&&&&&&&&&&&&&&&&&&&&&(&&&&&&&&&)
②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③因遭遇困难、失败等意志消沉,精神不振作。&&&(&&&&&&&&&)
④头脑发昏,眼睛昏花。&&&&&&&&&&&&&&&&&&&&&&&(&&&&&&&&&)
4、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曾经的历程就像退了潮的海.虽己不再汹涌澎湃.但它还是把贝壳留绐了沙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用自己的话对&我&被困在岩石架上时的心理进行描写。
&&&&&&&&&&&&&&&&&&&&&&&&&&&&&&&&&&&&&&&&&&&&&&&&&&&&&&&&&&&&&&&&&&&&&&&&&&&&&&&&&&&&&&&&&&&&&&&&&&&&&&&&&&&&&&&&&&&&&&&&&&&&&&&&&&&&&&&&&&&&&&&
6、请从课文中选择给你启迪最深的句子,并写下你独特的感悟。
&&&启迪你的句子:&&&&&&&&&&&&&&&&&&&&&&&&&&&&&&&&&&&&&&&&&&&&&&&&&&&&&&&&&&&&&
&&&你独特的感悟:&&&&&&&&&&&&&&&&&&&&&&&&&&&&&&&&&&&&&&&&&&&&&&&&&&&&&&&&&&&&&&
(二)中考链接(★★)
7、(2006年长沙市中考题)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观看第47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B.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我们来到省博物馆,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8、(2006南充市中考题)根据语境理解言外之意
小明吃了饭走出学校食堂,习惯地用餐巾纸把自己的嘴巴擦了擦,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学小涛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小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随即将纸拾起来,扔进了食堂外面的垃圾箱。
(1)小涛的言外之意是:&&&&&&&&&&&&&&&&&&&&&&&&&&&&&&&&&&&&&&&&&&&&&&&&&&&&&&&&
(2)小明该怎样说才得体?&&&&&&&&&&&&&&&&&&&&&&&&&&&&&&&&&&&&&&&&&&&&&&&&&&&&&&&&
【理解感悟】
一、语言品味
品味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9、&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答:&&&&&&&&&&&&&&&&&&&&&&&&&&&&&&&&&&&&&&&&&&&&&&&&&&&&&&&&&&&&&&&&&&&&&&&
10、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A&&。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B&&&。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C&&&。&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11、下面三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请选择填空,并谈谈你的理解。
(1)这似乎能办得到
(2)你能办得到的
(3)我能办得到的
A处填(&&&&)&B处填(&&&&)&C处填(&&&&)
理解:&&&&&&&&&&&&&&&&&&&&&&&&&&&&&&&&&&&&&&&&&&&&&&&&&&&&&&&&&&&&&&&&&&&&
12、选文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
13、在父亲的鼓励下,&我&面对困难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用原文回答这一心理变化过程。
&&&&&&&&&&&&&&&&&&&&&&&&&&&&&&&&&&&&&&&&&&&&&&&&&&&&&&&&&&&&&&&&&&&&&&&&&&&&&&
&&&&&&&&&&&&&&&&&&&&&&&&&&&&&&&&&&&&&&&&&&&&&&&&&&&&&&&&&&&&&&&&&&&&&&&&&&&&&&
14、纵观全文,你如何理解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
&&&&&&&&&&&&&&&&&&&&&&&&&&&&&&&&&&&&&&&&&&&&&&&&&&&&&&&&&&&&&&&&&&&&&&&&&&&&&&
15、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做法,请结合当时的情况谈谈你的理解。
&&&&&&&&&&&&&&&&&&&&&&&&&&&&&&&&&&&&&&&&&&&&&&&&&&&&&&&&&&&&&&&&&&&&&&&&&&&&&&
&&&&&&&&&&&&&&&&&&&&&&&&&&&&&&&&&&&&&&&&&&&&&&&&&&&&&&&&&&&&&&&&&&&&&&&&&&&&&&&
(二)课外阅读:(2006年河北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我看到了一条河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
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回家。虽然那次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刚开始学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乔姑父一起在德文郡度假。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先令(先令是英国旧币,10先令相当于半个英镑)。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我最多只能挥舞着手臂,脚在水里跳来跳去。
&&&&没关系,里克,&&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起身,把行李装上车,早早地启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汽车一辆接一辆,慢吞吞地往前开。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爸爸,停一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路边的草地上。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试一次游泳。&
&&&&可我们不是要抓紧时间赶路吗?&温迪姑姑抱怨说,&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呢!&
&&&&温迪,给小家伙一次机会嘛,&朱迪斯姑姑说,&反正输的也是我的10先令。&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我不敢停步,怕大人们改变主意。但离水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妹妹琳蒂、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和乔姑父都站在岸边看我的表演。女士们身着法兰绒衣裙,绅士们穿着休闲夹克,打着领带。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的微笑。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了下去。但是好景不长,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了水面。我深吸了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要赢那10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仍然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成功了,我能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见大家拍手欢呼的声音。等我终于游回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荨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地拥抱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
16、文章中加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
17、文章叙述了&我&童年的&几个片断&?请简要概括。
答:&&&&&&&&&&&&&&&&&&&&&&&&&&&&&&&&&&&&&&&&&&&&&&&&&&&&&&&&&&&&&&&&&&&&&&&&&&&
&&&&&&&&&&&&&&&&&&&&&&&&&&&&&&&&&&&&&&&&&&&&&&&&&&&&&&&&&&&&&&&&&&&&&&&&&&&&&&&
18、为什么我对童年的&几个片断&记忆犹新?
答:&&&&&&&&&&&&&&&&&&&&&&&&&&&&&&&&&&&&&&&&&&&&&&&&&&&&&&&&&&&&&&&&&&&&&&&&&&&
&&&&&&&&&&&&&&&&&&&&&&&&&&&&&&&&&&&&&&&&&&&&&&&&&&&&&&&&&&&&&&&&&&&&&&&&&&&&&&&
19、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请说出理由。
①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②我很冷,浑身是泥,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答:&&&&&&&&&&&&&&&&&&&&&&&&&&&&&&&&&&&&&&&&&&&&&&&&&&&&&&&&&&&&&&&&&&&&&&&&&&&
&&&&&&&&&&&&&&&&&&&&&&&&&&&&&&&&&&&&&&&&&&&&&&&&&&&&&&&&&&&&&&&&&&&&&&&&&&&&&&&
20、谈谈你对&我看到了一条河&这个题目的理解。
答:&&&&&&&&&&&&&&&&&&&&&&&&&&&&&&&&&&&&&&&&&&&&&&&&&&&&&&&&&&&&&&&&&&&&&&&&&&&
&&&&&&&&&&&&&&&&&&&&&&&&&&&&&&&&&&&&&&&&&&&&&&&&&&&&&&&&&&&&&&&&&&&&&&&&&&&&&&&&
21、你对文章中父母的教育方法有什么看法?请说出理由。
答:&&&&&&&&&&&&&&&&&&&&&&&&&&&&&&&&&&&&&&&&&&&&&&&&&&&&&&&&&&&&&&&&&&&&&&&&&&&
&&&&&&&&&&&&&&&&&&&&&&&&&&&&&&&&&&&&&&&&&&&&&&&&&&&&&&&&&&&&&&&&&&&&&&&&&&&&&&&
三、综合探究:
22、(2006年厦门市中考题)
厦门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马拉松赛之一,已成为厦门走向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最近,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关注厦门马拉松&的活动。
(1)通过调查,同学们搜集到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一些相关数据,并制成表格:
总人数 全程
参赛人数 半程
参赛人数 10公里与5公里
参赛人数 备注
请用一句话概括说明上表所反映的情况:&&&&&&&&&&&&&&&&&&&&&&&&&&&&&&&&&&&&&
(2)有几位同学准备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组委会提议:将吴承恩《西游记》里的&美猴王&作为2007年厦门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的吉祥物。你赞同这个提议吗?请联系孙悟空的特点,说说你的理由。
&&&&&&&&&&&&&&&&&&&&&&&&&&&&&&&&&&&&&&&&&&&&&&&&&&&&&&&&&&&&&&&&&&&&&&&&&&&&&&&&&&&&&&&&&&&&&&&&&&&&&&&&&&&&&&&&&&&&&&&&
(3)厦门美丽的环岛路上,99尊精美塑像组成名为&永不止步&的马拉松群雕,展示了运动员们奋力奔跑的动人形象。可是,有些游客却喜欢倚坐在塑像身上,既损害了塑像,又有碍观瞻。同学们为此拟了下面几条警示标语。请你选出委婉得体的一条。(&&&&&)
A.不准损坏塑像,违者暴捶狠打!
B.损坏塑像,是卑劣无耻的行为!
C.运动员正奋力奔跑,请不要绊住他们的脚步!
【知识卡片】
(一)字词卡片:
1、字音:颤抖&颤栗&头晕目眩&晕车&闷热&纳罕&迂回&耸立&
&&2、字形:啜泣&拾掇&点缀&辍学&瘦骨嶙峋
&&3、词义:纳罕&小心翼翼
(二)写作卡片:
&&1、学习写法:通过一件小事,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即以小见大的写法。
&&2、积累素材:
&&&&(1)名言警句
A.如果你希望成功,就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吧!&
B.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C.&在一个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爱因斯坦
(2)名人故事:&莫顿&亨特轶事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上尉的名字叫做莫顿&亨特。
3、赏析片段:
如果你正在家里舒服地享用美食,享受生活,那么请你抽出时间来想一想:如果没有爱迪生的永不言弃,生活便没有了光明;没有革命志士的永不言弃,我们便没有了幸福;没有科学家的永不言弃,我们便没有了科技&&&
&&& 总之,永不言弃后会是胜利!加油吧!&&&&&&&&&&&&&&&&&&&&&&&&&&(黔东南州考生)参考答案
2、yūn&晕倒&hūn&荤菜&y&羽翼&j&冀北chu&&啜泣&chu&辍学&xu&n眩目&xi&n&船舷
3、①瘦骨嶙峋&&②小心翼翼气&&③灰心丧气&④头晕目眩
4、示例:曾经的历程就像落了山的大阳,虽己不复光辉,但它把星星留给了苍穹。
5、突出孤单、无助、恐惧等感情即可。
6、开放性试题。如:可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分析。
7、B[解析]A项缺主语;C项主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要删去&使人&;D项搭配不当,两项不能和一项搭配。
8、⑴只讲究个人卫生而不讲究公共卫生
⑵谢谢你的提醒,真不好意思。
9、写出了&我&在没有迈出第一步前的恐惧,为后文战胜困难作对比,突出了主题。
10、生动刻画了&我&由恐惧到充满信心的心理变化过程,强调了&第一步&的重要性。
11、(2)(1)(3)理解:揭示了&我&在父亲的鼓励下由犹豫害怕、没有信心到对战胜困难充满信心的心理变化过程。
12、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自己要到的地方,觉得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13、从&啜泣&,害怕到&我顿时有了信心&,再到&我信心大增&,最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14、面对困难,不要想着困难有多大,要走好第一步,然后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终就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15、开放性试题。赞成理由:儿子体弱多病,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在父亲的指导下独自走下岩石架可以磨练儿子,事实也证明父亲的做法对儿子产
&&&&18、因为这些事情,养成了&我&从小乐于接受挑战的品质。
&&&&19、①句表达效果好。这句突出了里克学会游泳后的喜悦心情,这种喜悦,冲淡了冷、脏、痛的感觉;这个句子语气上比较舒缓。
&&&&20、&&我&找到了一次挑战的机会。
&&&&21、示例一:文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可取的。温室里长不出茁壮的松柏,父母放手让孩子接受挑战,培养其独立的精神的做法是十分明智的。
&&&示例二:文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这种做法太冒险了,四五岁的孩子还没有自理能力,放手让孩子自由活动,有些不安全因素。
例一: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
例二: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参赛总人数和各项比赛的人数都逐年增多。
要点与评分:整体把握表格内容,捕捉有效信息,表达简洁明了。&&酌情给分。
(2)例一:赞同。孙悟空为取真经,长途跋涉,不畏难险。这种精神与马拉松的拼搏精神相吻合。我们希望马拉松运动员学习孙悟空的拼搏精神,在比赛中夺得好成绩。
例二:赞同。孙悟空不仅有顽强的毅力,而且本领高强,一个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将其作为吉祥物,能与马拉松比赛需要的毅力、速度的要求相吻合。
例三:不赞同。孙悟空虽然惹人喜爱,但&猴性&十足,没有耐心,容易急躁,经常有出格的行为,不太符合马拉松比赛对运动员的耐心、守纪的要求。
要点与评分:扣住孙悟空特点和马拉松精神之间的联系,能自圆其说。&
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
冰心的散文《观舞记》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来北京的表演实况,浓妆艳抹地描绘了舞台上姐妹的服饰、身段、神态和舞姿,作者倾尽全力调动了文学技艺,写得珠光宝气,光彩照人。可是华丽的外表下掩藏着真情的不足。
最新2015初一语文练习题信息由提供。
CopyRight & 沪江网2015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当前位置:
>>>填空。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作家,..
填空。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作家,选自____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莫顿·亨特 美国 《当代少年》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填空。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作家,..”主要考查你对&&文史常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易误解的文史常识:(1)“先母”“先父”已作古 “生母”一词意思就是“生身母亲”,与自己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生母”一词通常是在有相对词出现的场合下对举使用,很少单独出现。同“生母”相对的词有“嫡母”、“庶母”“继母”、“养母”、“过继母亲”等。过去,男子可以有妻有妾,正妻所生的子女称自己父亲的妾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男子已有子女而后续娶,原有的子女称父亲续娶的妻子为“继母”或“后母”。当然,这些都是书面语言,至于口头的称呼,往往会因地域、方言、习惯及其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含义则不会有太大出入。 而“先母”则与之有所区别。“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即“我的已经逝世的母亲”,因此,“先母”必须是第一人称用语。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使用这个词语。不论出于多么敬重的心情,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都是不能使用“先母”这个称呼的。“先父”的使用与此相同。对此不可不慎。 (2)“家父”“令尊”是两人说起敬称,有句话需要记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说到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时,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谦虚。而说到别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很明显,“家父”、“家母”与“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家父”仅作子女对别人谦称自己父亲之用,别人万万用不得。“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义,是称对方亲人时的敬词,万万不可用在自己身上。敬词与谦词互相对应(如“令尊”与“家父”)却不可互相替代,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时时记在在心上。 (3)“美轮美奂”房屋好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其用法。常见于报刊之中的成语“美轮美奂”,就经常被用错或写错。“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日: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例如:“学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卖国贼,生活奢侈,就放了一把火,想把这个美奂美轮的汉奸住宅付之一炬。”可是,就是这么明确的写法和用法,很多人却写错、用错。先从写法上说,这个词其正确的写法是“美轮美奂”,有时也写作“美奂美轮”。因为并列结构型词语的词序,前后调换并不影响整体语义。另外,当“轮奂”连用,也可写作“轮焕”;焕,则有“焕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晓》诗有云:“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写成了“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等,这些都是错的。其次,从用法上来讲,“美轮美奂”是一种美,然而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严格的规范。它专指建筑物之众多、高大、华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这样写道:“导游带着大家游览了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千手观音》舞蹈美轮美奂,感动了全国观众。”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描写女性貌美时,也敢用“美轮美奂”来形容。造成这些错误用法的原因在于,把一个只能用于建筑的特定成语,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了。虽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变化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为很多人用错,就可以宽容地认为其词形词义可以改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因为时代发展,就借助让词语“发挥更大作用”的名义乱用。(4)“莘莘学子”多少人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其次是“莘莘学子”一词的使用错误问题。有很多词语,人们大体上经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常常用错。“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日:莘莘征夫,每怀靡及。”《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标题一样,下面的例句也是因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错,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共同为祖国祈祷;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祖国的建设者;莘莘学子们站在主席台下,聆听校长的讲话。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这类词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点拨:文史常识的掌握没有捷径,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辨别和识记才能准确、灵活运用,主要的考查题型也比较灵活。其中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连线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和判断题、改错题都有涉及。中国古代主要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发现相似题
与“填空。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作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7041990677167549946654035586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年级数学作业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