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八蛋三个字求职信怎么写写?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分享“非长策智库原创”文章:低碳、金融、发展、企业、监管、社会政策、书评影评、气候变化、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长策智库观点与立场,如希望删除,请联系
张悟本是个“王八蛋”吗?
Posted 周日, 2010年 06月 20日 By ChangCe
张悟本是个&王八蛋&吗?.cn/expert_article-6.shtml  &文革&期间曾经有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单位负责人向&革命旗手&江青汇报工作时,江青忽然想某人是该单位的。江青对此人极不满意,便破口骂道,某某是个王八蛋!可江青说完此话后便再无下文。这位负责人回单位后对此人进行内查外调,折腾了一溜够,可此人既无历史问题也无现行问题,什么也没发现。但首长明明说此人是个王八蛋,但此后再无只言片语提及此人,单位又没办法再向首长请示。按&文革&中的惯例所有受调查的人最后都要由组织做出定性的结论,可对此人又实在找不出任何罪名来,最后只好在此人的档案中写下&王八蛋&三个字。   此事现在说起来如同一个笑话,但在当时的环境中却一点儿也不可笑。原以为这种荒诞事在如今的社会不会再发生了,可看近来有关揭露批判张悟本的新闻及评论,竟然又感觉到了&文革&之风再起。   当今社会最应该奉行的是&科学、民主、法制&。可以这种现代社会精神与批判张悟本的文章可以说相去甚远。   一是科学的批判。张悟本的食疗法是否科学?张悟本的经典语言是&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如果要从科学的角度批判就要证明:人们的病不是吃出来的,更是吃不回去的。可现代的医学研究恰恰证明,人们的许多疾病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有极大的关系。二三十年前我国患肥胖症的人极少,可现在肥胖症患者已接近一个亿,有9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肥胖症史,这与近些年来我国人民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有直接的关系。而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正是一种科学的养生方法。如果退一步讲,不是说饮食疗法,只是说张悟本提倡的多吃杂粮与蔬菜疗法不科学,那就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去批判。在医学上对各种治疗法的评价标准分为四档,即无效、有效、显效、治愈。要想从科学的角度批判张悟本就应该拿出对比数据来,以两个对比组,即采用食疗与不采用食疗(或是药疗)两组进行对比试验。以两组的无效率、有效率、显效及治愈率来证明其为伪科学。可到现在还没有一家媒体或机构拿得出这样一种真正有科学精神的报告或调查来。反倒是张悟本据说曾拿出过相应数据,可惜没有一家媒引用。这样做不但没有科学精神,反倒显得有些霸道了。   再说民主的批判。目前我国的民主主要体现在民意表达上。直到现在,据媒体报道真正站出来起诉张悟本的食疗法无效的患者只有一个人。这在我们这个民意表达相当充分的社会实在是咄咄怪事。正如媒体所揭露张悟本&行骗&多年,受众至少也有几十万计。如果要以民主的精神批判就应该听听那么多采用食疗方法的患者们是怎么想的?有什么体会?现在网络如此发达,调查形式多种多样并十分方便,做这样的调查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可为什么没有一家媒体做个象样的调查呢?至少,只有一面之辞的批判不是民主的批判,不是现代社会的批判。在强势的舆论面前我们看不到沉默的大多数,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不知道他们的意见。这种批判是一种令人恐惧的批判。   再说法制的批判。对张悟本的批判应该有一种法制精神。可惜至今我们还没有找到一条可以从法律上将其扳倒的理由。一是养生专家的身份。在词典上的解释:专家即有专门学问或有特殊技能之人。张悟本是不是有专门学问或技能之人?如何证明其不是一个有专门学问或技能之人?有媒体现证明其本人原来是一名下岗职工。但哪条法律规定下岗职工不可以成为专家?下岗职工成了专家就违反了哪一条法律了?又有媒体揭露其中医世家为造假。什么叫&中医世家&?传几代才可称为世家?法律是如何规定&中医世家&的?现在知道其父为一退休职工,据说早年会些武术拳脚。稍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的武术与医术密不可分。习武之人给人做些推拿按摩,开点偏方草药在过去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张悟本说成&中医世家&可能有些吹牛的成分,但罪不及法。现在有关部门称将来要制定法律,由有关部门规定什么人才可以称&养生专家&,也可能将来会再规定什么人?经过什么部门批准,经过什么部门认定,经过哪些资格考试,取得哪些证的人才能成为&中医世家&。可现在这些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法律的原则是&法无明文不为罪&,法律&不可溯及即往&。我们又如何以还没有出现的法律来批判张悟本呢?   媒体说张悟本狡猾,明明收费很高,但其收的却是健康咨询费,明明是看病,却说是养生咨询。是钻了法律法规的空子。但以此推论,就是犯法的要批判,不犯法的也要批判?有媒体呼吁行政部门要尽快规范养生市场!那将来是不是我们吃茄子白菜,喝绿豆汤都要经过什么部门批准或是由有哪位资格的人开个什么药方呢?更为荒唐的是张悟本的办公房也被迅速拆除了。而媒体的报道称其并非违章建筑,只是与周围建筑不谐协!张悟本的办公室既不是违章建筑,又不是非法侵占,只因看着不顺眼就拆了,这岂不是搞得人人自危了吗?因为谁也不知道谁的房子会被谁看着不顺眼了。这种全面彻底的批判实在找不出一点儿体现现代法律社会的精神来。   所以说,张悟本或许可以批判,但要有科学的态度,民主的精神,法律的意识。如果离开这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哪怕我们明知道张悟本是个&王八蛋&,也不能进行如此的毁灭。现在有些媒体称要消除产生张悟本的社会土壤,但以现代社会观念看,消除&文革&式的社会土壤可能更迫切些。我们不应该以个别媒体的浮躁引导舆论的浮躁,更不能以舆论的浮躁引导社会的浮躁。
“五月花号”也搞包产到户
Posted 周一, 2010年 06月 21日 By ChangCe
&五月花号&也搞包产到户作者:2可器 南方都市报 史鉴散照 (下为初稿,意思是最初完成未经修饰的版本,与见报版略有不同) 大陆近30年的改革,始于小岗村的血指印、始于农村的包产到户,这事众所周知。这桩开天辟地的事件以及此后的发展路径,被包装成了&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宪法和帮规,成了高耸入云的政治图腾。
此事的影响力当然巨大,但非要包装成某种伟大理论和智慧,简直就是卖老鼠药的江湖术士的套路了。至少远在400年前,就有一帮先人干过一票,而且同样成效显著。
1620年,有一艘著名的船从欧洲划过大西洋抵达了北美。这船上载了102个殖民者,他们抵达美洲既非空前也非绝后,但因为他们在上岸之前签署了一份文件,而被视作美国的精神源头。这便是&五月花号&和《五月花号公约》。
这102个人抵达美洲的时候已是12月下旬,错过了种植季节。过完第一个冬天死了52个人,占一半多。后来有印第安人伸出援手提供种子,并帮他们打渔种地狩猎,使这批殖民者得以生存下来,并于第二年秋天收成之后,抱着感恩之情与印第安人过了第一个&感恩节&。
虽然掌握了印第安人提供的技能和种子,但这批清教徒又过了两年才解决了吃饱肚子的问题。为什么又饿了两年呢?因为他们犯了1979年以前大陆人犯的同样的错误:同耕同作的集体农庄。
这批移民的主要成分是清教徒,他们有着强烈的信仰理念和理想主义精神,集体认同感极强,可谓人人都是患难之交,而且面临共同的生存难题。但圣洁的精神和窘迫的肚子都无法解决经济制度的缺陷,同耕同作的结果是,耕作效率低下,以至这几十号人无法吃饱肚子。
这样试了两年以后,到1623年春天,人们来了个包产到户,&每家保留自己的收成&。改革效果十分惊人,&以前都是男人在田里干活,女人在家带孩子,现在女人志愿走进了田间&、&带着小孩子下田种玉米&&&这是殖民地头人布拉德福德的记载。于是这年秋收的时候,移民们一举解决了吃饱肚子的大难题。
今天,世人皆知《五月花号公约》,但少有人提起这段&包产到户&的插曲。而对大陆来说,我们历经前30年的坎坷才悟出了这段插曲,十几亿中国人欢欣鼓舞所达到的高度,竟然是四百年前那几十个殖民者的水平。
前几年徐友渔接受一本杂志的采访时曾说,中国今天所面临的所有问题都是国外早遇到过并反复思考过的。只要放弃虚浮的自尊、克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直接拿来用就可以解决大多数难题。
那么,我们还要历经多少年才能触摸到《五月花号公约》的精神呢?
2010年首批地方债发行 增加5年期类型
Posted 周一, 2010年 06月 21日 By ChangCe
2010年首批地方债发行 增加5年期类型 14:55:01来源:财政部今年第一期和第二期地方债6月18日发行,比去年的发行时间推迟了三个月,涉及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甘肃、青海、新疆、厦门9个省、区、市,总额为438亿元。根据财政预算报告,今年财政部将代理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并列入省级预算管理。这是中央财政继去年代地方发行2000亿元地方债后,再次利用这一途径弥补地方预算收支差。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6月18日的今年首批地方政府债发行过程并不顺利,招标结果一直到10:45左右才出来,较原定时间晚了半个多小时。由于市场对这类债券的购买热情不高导致的买盘较少,认购倍数接近1,发行利率远超市场预期。与去年相比,今年的2000亿地方债在还债期限上有所调整,由去年的3年期, 调整为3年和5年期两种,分配原则为,债券额度20亿以下的省3年期和5年期分别占50%;20亿以上的其3年期债券占70%,5年期占30%。《经济观察报》的报道表示,这是因为去年很多省市反映,3年期债券期限过 短,地方尤其市县级政府按时还款难度大。据财政部网站公告,一期地方政府债券实际发行面值为286亿元,债券期限3年, 经投标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2.77%。其 中江西、湖南、广西、重庆、甘肃、青海、新疆、厦门市的发行额度分别为45亿、63亿、38亿、34亿、38亿、23亿、42亿和3亿元。二期债券实际发行面值为152亿元,债券期限5年,经投标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2.9%。其中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甘肃、青海、新疆、厦门市的发行额度分别为20亿、26亿、26亿、 17亿、15亿、17亿、10亿、18亿和3亿元。上述两期地方政府债发行利率均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比如,去年发行的安徽政府债票面利率仅1.6%;而最高的地方政府债中标利率也仅为 2.36%。对于今年地方债的资金安排,财政部要求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用于新上项目;必须主要用于保障中央投资公益性项目地方配套,优先用 于保障2009年后两批(第三、四批)中央投资公益性项目地方配套缺口;足额配套后债券资金尚有剩余的地区,能优先安排其他难以吸引社会投资的公益性建设 项目,严格控制安排能够通过市场化行为筹资的投资项目。2010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将按期限分别在2013年和2015年到期。届时,由中央财政统一代办偿还。地方财政则需要向中央财政一次性还清本息和发行费。如不能按期偿还,中央财政 根据逾期情况计算罚息,并在办理中央与地方财政结算时如数扣缴。
周其仁:中国公立机构改革之经验
Posted 周二, 2010年 06月 22日 By ChangCe
  中国公立机构改革之经验   周其仁   中国公立机构的改革,如果有什么经验的话,主要就是一点,就是在改革中突破了原来的全盘公有化。在过去很长时间,全盘公有化本身成了至高无上的目标,至于全盘公有化是否适合发展的需要,公有化究竟采用何种具体形式,反而没有评价的尺度和检验的办法,也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动而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重要的进展,就是在公立机构改革上突破了这一点。   怎样做到的呢?是两个层次的开放。   第一个层面是思想要开放,不能用僵化的教条捆住自己的手脚。无论衣食住行、通讯、教育医疗或者更广泛、更多层次的文化要求,都是人类基本的要求。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文化要求,才需要选择合适的组织。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找寻合适的满足需要的发展道路,而不能把其他国家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适用的东西,变成一个僵化的教条强加给我们自己。   要感谢过去全盘公有化令人失望的后果。譬如医疗服务,到&文化大革命&时全盘公医化就达到了顶峰,政府把所有医院变成公立机构,把所有医护人员作为国家医疗服务人员&包&下来,统办医疗服务。效果好不好呢?不好。   其他领域也有类似的现象。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形式越来越单一,但社会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好。供应短缺成为常态,甚至不能满足老百姓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要求。这就是中国改革的由来。既然全盘公有化没有解决问题,那就不妨试试别的模式,反正只要已有模式不能令人满意,就可以改,也应该改。这是思想的开放。   开放的第二个层面,就是允许引进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只要不违背整个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框架,很多经济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开放。   中国公立机构的改革不是关起门完成的,而是释放出一个多元的、公有和非公有机构并存的环境,然后推进公立机构的改革。反正任务和功能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用有限资源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与服务。现在的中国差不多人手一部手机,这就是改革的结果。过去那种邮政局独家垄断电信服务的方式,难道就是公有制唯一的存在形式吗?现在改了,改成若干家国家控股公司彼此竞争的模式,不是明显改善了公立机构的服务效能吗?   当然,国有公立机构的改革极不平衡。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关键就是怎样处理好政府和公立机构之间的关系。过去的全盘公有化,其实就是全盘的行政直接控制,似乎不是官办、不是官营,就不算公立。   从组织特性看,政府到底特殊在什么地方?特殊在唯有政府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哪一种社会都需要拥有合法强制力的政府,否则就不会有基本的社会秩序,但是政府的强制力也不能过度利用,尤其不能滥用。过去的全盘公有化的一个教训,就是在很多领域过度运用了政府之力,结果一方面在无需强制力的地方不恰当地用了强制力,许多社会服务做得很差,而因为有独家的强制力护身,即使很差的服务也得不到及时改进。另一方面,在真正需要政府发挥独特优势的地方,政府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提供非其莫属的服务。   经验上看,哪个领域政府不直接管价格,那个领域供给满足需求的程度就高一些。政府直接管制价格的,通常供求问题就比较大。为什么呢?因为价格是在供求各方自愿交易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非常重要的资源配置的信号。价格高,消费者当然不高兴,但价格高了既可以调节需求,也可以刺激供应。给一点时间,供求关系就可能平稳。   如果价格高了政府就出手直接管价格,那就有另外的效果。因为供给被压住了,因为没有积极性。更多的情况是人为压价会引起供给的减少。譬如管制包子的市场售价,结果包子售价看似不变,但包子馅变小了,倒霉的还是消费者。再强制管,他连包子馅变小的包子也不供应,干脆退出,对社会又有什么好处呢?   包子馅的变化还比较容易监管,遇到商品和服务的质量难以考核的,质量变化难以检测的,就可能有大麻烦。牛奶里的蛋白质含量不容易查,政府在高通胀时期压制牛奶涨价,可是生产牛奶的成本还在涨,怎么办?有人就有动力寻找替代。加上道德失守等因素,把难以检测的物质兑入牛奶,后果就极其严重,甚至把一个非常好的产业也打得人仰马翻。   教育、医疗都是高度依赖品质的服务,而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品质非常难以检测。所以,在这两个领域里用强力管制物价,麻烦会非常大。把物价管住的最大代价,是无法充分动员服务的供给,当期的缺少积极性,潜在资源不乐意转进来,不能动员资源,将来服务的量不行,质更不行,那还拿什么去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需要呢?   政府的合法强制力要为什么服务呢?要为确立基本的社会秩序服务,谁也不能侵犯其他人的合法权利,这件事要用合法强制力来保障。这里面的内容很多,譬如传染病,我不治,可能害了很多人,所以公共防疫一定是政府的直接责任,非接受救治不可,患者没有钱,政府用税收资源付,这不是管得太多,而是非管不可。普通的医疗服务就不一定要政府直接去办了,但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办医疗,都要确保医疗服务和药物的安全,谁搞假医假药都不行,因为侵犯他人生命财产,这个环节不能放任。   谈到公立医院的改革,现在还没有多少经验。要允许探索、鼓励实践。同时,应该也有必要参考其他领域公立机构改革的经验。医院当然不同于钢铁厂、汽车制造商和皮鞋店,有其特殊性,但作为体制和组织的改革,与其他领域公立机构的改革也有某种共性。片面强调行业的技术特殊性,容易自缚手脚,最后反而妨碍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就是实践探索的过程,也是经验的积累过程。要充分动员有限的资源,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经济各方面的要求,非有探索和实践的勇气不可。多少其他领域这难那难的局面,不是改观了吗?坚持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探索,公立医院的改革就大有希望。   (本文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周其仁教授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第六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的讲话整理而成,经本人修订。赵奕整理)
正宗少林铁裆功——《南方人物周刊》为您呈现
Posted 周二, 2010年 06月 22日 By ChangCe
正宗少林铁裆功&&《南方人物周刊》为您呈现http://scbczx./blog/static//围观者说
一,传承 以下绝非武侠小说&&记者告诉我们,他只不过忠实客观的纪录了少林内功&心意把&的传承故事。由于故事太过精彩,本人忍不住再次转述:小学课本上说,马克思当年在图书馆练大力金刚腿,硬生生把地板踩出俩脚印来,而乾隆年间少林高僧们偷偷练&心意把&的时候,把地砖踩出了48个脚坑,集体杀伤力是马克思的24倍。道光年间,有个叫吴古轮的和尚,&双肘夹石成粉,运轻功过河不湿鞋,运内功狮吼裂人肝胆&。仅&双肘夹石成粉&,可想而知,此人胸大肌已经练得像鸟类,如此醒目的一个仔,想不引起注意都不行,为了消除社会影响,不连累组织,单位只好命令丫还俗,要求人家还俗也就罢了,(大概出于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居然还要人家跟李小龙的《死亡塔》一样一关一关闯出去,闯出去也就罢了,领导这时候显然又忘记是谁让人家还俗以及为什么要还俗的,居然派几百名武僧像截访一样上去堵人,这回吴古轮老师再也无法低调了,他施展&轻功纵法&,踩着大家头顶冲了出去&&我要是参战的武僧我回去也找方丈闹情绪,怎么好功夫都让丫一个人练了,乾隆年间()大家都还一起热热闹闹的踩地板砖,道光年间()普通人就沦为被练家子在头顶上踩了,你们这个传承工作咋搞的嘛! 好在也是天佑我中华,不忍看绝学失传,吴古轮老师后继有人,下山以后,他把一身绝学仅传俗家弟子吴山林,这位吴山林老师1951年又把绝学传给得意弟子张庆贺,张庆贺是少林弟子,法号行性,他把绝学又传给文章男主角,吴山林死于1970年,但绝学保住了。 行文至此,笔者强烈感到记者绝口不提少林绝学的养生作用是对绝学非常不公平的。吴古轮勇破死亡塔是在&道光年间&,此前他已经练得&双肘夹石成粉&,年龄应该不会小,按百度百科的介绍是40岁,而1850年以后就不叫&道光年间&了,也就是说,吴古轮老师最晚也不晚于1810年出生。他的学生吴山林老师1951年还能教徒弟,即使吴山林是以60岁的高龄教徒弟的话,他也是1890年出身的;再即使吴山林老师不到20岁(1910年)就开始学习心意把的话,吴古轮老师那时候也已经快100岁了,这个比博比罗布森还要老的老教练啊! 以上绝非武侠小说,除了吴古轮大破死亡塔时的40岁年龄来自百度百科,其余所涉年代均来自本篇新闻报道。 二:打拳 说了这半天,该看看真功夫了吧? 剑气纵横三万里。 一剑光寒十九洲&&咕隆老师的经验是,动作描写之前,一定要有气氛描写,记者做的也不差:&出登封城行进15公里,至少室山西麓。登800级峭直的台阶后,绕过全真洞,再攀跃&天梯&,我们渐入一段横挂在石壁之上、蜿蜒险峻的绝径。25亿年前,受地壳活动影响,我们脚下本近乎水平的石地,足足翻转了90度,化作了条条直立的悬崖;吊桥栈道的下面,即是壁立千仞的万丈深渊。约一个小时的跋涉后,我们进入海拔1512米的三皇寨。& 多他妈雄奇险峻的三皇寨啊,无限风光在险峰,说上面住着个神仙我都相信,&山下风生水起,车水马龙;山上静若止水,人迹罕至。&只不过作为一个过来人&&就是去过一次又回来的人看这一段,就觉得有点滑稽, 我也去过少林寺来着,我也上过嵩山来着,我怎么就没有这么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要是我写游记,过程是这样的:&在登封包了个黑车,50块钱到少林寺门口,上山到了停车场丫说不能进去了,拿GPS一看离少林寺还有好几公里,好说歹说逼着丫退了15块钱电瓶车钱,坐电瓶车到索道入口,继续坐索道到三皇寨,山上游人如织啊,每年百万游客的景区能不游人如织么?靠着栏杆一边全是抽签看相的骗子,不少还披着一张僧袍&。 以上段落才是真正的非虚构写作,那天一位披着僧袍的大伯远远盯着我看,非要说我消化系统有毛病,我说,捏脚的才这么说,其实我胃口挺好的。大伯一看我这么给脸不要脸,忍不住动了恻隐之心,要免费帮我把脉,我婉言谢绝了。 说完三皇寨,该说男主角的驻地&龙阳洞&了,&龙阳洞为天然石洞,洞内奉有几尊古代佛像,正上方敬供着恩师舍利。一张仅容栖身的板床,一套简单的桌凳,佛经和《本草纲目》置于其上,而在德建的枕头下面,藏有&少林医学&绝密的手抄本。洞内终年万籁俱寂。&龙阳洞照片: &&看了这段描写,感觉主角肯定是个会武术的第欧根尼或者面壁的达摩转世,不过看了龙阳洞的图片,又觉得还是蛮精致的一小户型嘛。 好鸟好鸟,说打拳鸟。 记者再次铺垫了一下:&&心意把&于习武之人而言,一直是望尘莫及的无上功法;于世人而言,则更如武侠传奇般信疑参半。&值得表扬的是记者没有糊弄事,他让男主角,绝学传人正儿八经的打了一套,并依据新闻写作原则,进行了忠实还原的描述&&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束项&&最终两拳呈锄头势,双双劈下,犹如农夫锄地,大吼一声,丹田之气与自然贯通,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令观者如肝胆俱裂,不寒而栗。&好多年没读武侠了,看到&丹田之气与自然贯通&这种句子就顺不下去了,不过后面更看不懂&&&双手握于丹田,用意运气,吸气时鼓肚凹腰,呼气时提肛、合口、收腹,乃生津。弟子高千勇介绍,师父每每费神之后,定会练这种&内养功&,自然及自为呼吸相辅相成,以文火温养自性,使人片刻即至虚静,以武火练丹田,使丹田充满真气。& && 三,这该算假新闻了吧? 本人也做过记者,深知这行的不易。从文章可以看出,记者的采访并不草率轻浮,他在山上住了好几天,每天下午和采访对象谈生活,谈佛学;男主角免费为人治病,勤习武艺,&保全少林武功法脉&这些特点,很难不让人和山下那位胖方丈进行对比,产生感情上的好恶;甚至山上&静若止水,人迹罕至&的环境也与山下商业化的少林寺构成的巨大反差,这些情感的反应记者在文章中多有表现。 其实,记者文章中所述&心意把&故事,早在03年,已经被当时的河南省旅游局局长赵国成根据男主角的叙述编著成书,名曰《嵩山访禅记&&禅宗祖庭少林寺禅武医探秘》。07年6月初,少林寺将赵国成告上了法庭,少林寺方面认为,赵国成书中及文章中述及的&少林武僧海发、湛谟传系表&系杜撰,少林寺禅、武、医文化法脉与吴轱轮的儿子吴山林无关。少林寺同时认为,包括七十二绝技在内的现存少林功夫套路合计545套,&心意把&只是少林功夫体系中的一种拳术,即使吴轱轮、吴山林父子对心意把掌握得最正宗、最精通,&由此将张庆贺、德建等人视为少林寺武学法脉传人也是不合逻辑的&,甚至,对&行性和尚&张庆贺究竟是不是和尚,双方也没有统一意见。 记者是没有搜索过这些信息呢,还是不想让读者知道?当然不是说谁的说法就一定更有道理,但这些都是值得去提问和对质的信息。至少像我这种受教育受洗礼需求不那么迫切的读者,购买一本新闻杂志不是为了去领略什么高尚的情怀,你跟我扯什么禅武医的伟大传承,我觉得还挺低级的。 据记者透露,主角的绝学还受到了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教授陈瑞燕的重视,在中文大学的专属实验室中,陈瑞燕请主角在他人印堂位置运&一指禅&内功,并使用类似双盲法的方式,证明&一指禅&内功显著提升了左右脑脑电同步指数。&陈瑞燕的这项发现,获得了香港及西方医学界的重视&。凭直觉我认为这是一个可以登上《科学》杂志的牛逼发现,请有条件的读者考证之。 也该介绍男主角了:丁洪本,法名释德建,多次应邀出访意大利,韩国,法国,俄罗斯等地,2003年,CCAV5套《体育人间》播放人物专题片《今风&细语&江湖&&德建》。同年,CCAV5还以他为主角制作了《少林武僧》,河南电视台也拍摄并播出了《少林苦行僧&&释德建》,他亦参与拍摄奥地利电视台专题片《功夫》。2006年10月,英国BBC电视台拍摄题为《Extreme Pilgrim》的专题片&&目前为止,德建已经受邀参加了20余部专题片的拍摄。 本报道由《南方人物周刊》出品,讲述鲜为人知的少林禅武医正宗传人释德建老师在基层工作和生活的故事。我翻回文章标题,竟无语凝噎:《少林隐僧》!太他妈侮辱人了,都这样了还说是隐身,张悟本老师跟他一比就是个透明人啊。这么一朵新闻报道中的奇葩,居然诞生在这么一份有影响力的主流大刊上,就算要和环球某报抢占火车站市场,也请矜持一点嘛。 Ps: 祝《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早日发掘少林铁裆功这一千古绝学并整理系谱,使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不在我们这一代丢失。 Ps2:本人文弱书生一名,&你说少林武功不行你来试试&就免了,要挑战上UFC去,别跟我说世外高人不屑去,弘扬少林绝学这个理由够不够?原文传送门:少林隐僧http://focus./10/KSM9.html
说说"全球粮食危机"这个伪概念
Posted 周二, 2010年 06月 22日 By ChangCe
说说&全球粮食危机&这个伪概念围观者说
http://scbczx./blog/static/2/ 国内外粮食市场波动和价格上升成为引人注目的问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题为《粮食不安全状况》的报告指出,世界饥饿人口已达10.2亿,创历史最高水平,粮农组织甚至宣称,这还不包括那些正在遭受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足和其他形式营养不良的人,遭遇食品安全困扰的人其总人数可能接近30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一,&粮食危机&其实不缺粮1,粮食危机不是&没饭吃&粮食危机也就是&粮食安全&出了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概念第一次提出是在粮农组织1974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当时的定义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1983年4月,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概念进行了第二次界定: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物。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对粮食安全概念做出了第三次表述: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这个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有充足的粮食(有效供给);要有充分获得粮食的能力(有效需求);以及这两者的可靠性。这三者中缺少任何一个或两个因素,都将导致粮食不安全。2,&粮食危机&概念回避关键问题与此同时,海底那个吃泥巴的家庭成为&粮食危机&的绝佳注脚,在类似的报道中你还能一如既往的看到瘦骨嶙峋的儿童&&即使在100年以后这样的儿童仍然会代表非洲或者代表记者愿意让他们代表的任何一群人,哪怕他已经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瘦子。粮食涨价并不新鲜,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实际粮价最高峰发生在19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冲击之后,除去通货膨胀因素,当时主要谷物美元实际价格在目前价位的两倍以上。而上一次粮食供求变动周期的实际粮价峰值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然后是90年代后期和世纪之交粮价持续的下降和低迷,国际粮价过去几年开始回升,所谓&粮食危机&其实是粮食周期的新名字。其实,关于粮食安全的问题,完全可以设立一个类似或者根据恩格尔系数来测算的标准,比如规定某一群居民如果购买食物的支出占到其总支出的30%,那么就可以认为其陷入粮食危机之中,而粮农组织采用&粮食安全&等等模糊概念,则很容易将贫困人口购买力不足的问题歪曲成粮食供给不足。二,有全球化,才没有大饥荒1,粮食消费不是无底洞人口会无止境的增长,粮食生产却会走到尽头,这是马尔萨斯做出的著名的预言,至今信奉者众。不过过去几十年的事实是,粮食增长的速度可以远远高于人口增长的速度,从1960年到1980年之间,全球粮食产量翻了一倍,粮食价格下降,粮食储备大大增加。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粮食价格其实在走一条长期下行线,过去的半个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一倍半,人均粮食消耗增加17%,种粮食的人减了大概三分之二,而粮食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却降低了一半。必须承认,食品结构的变化会导致粮食需求的增加,人们要多吃一公斤肉,蛋,奶,就可能要多消耗六公斤的粮食来换取。但膳食习惯的改变也不是粮食消费的无底洞,人们生活水平的增长不会让他们的粮食消费同比增长,据粮农组织测算,人口增长加上膳食习惯的改变,一共也才使得全球粮食的需求量每年增长1.6%。而&生物能源的消耗是个无底洞&则几乎属于彻头彻尾的谎言,显然,当生产生物柴油的成本远远高于石油冶炼的时候,对生物能源的使用自然就会被市场自发遏制。世界粮食计划署认为2050年左右人类的粮食消费将达致极限,然而他们却没有说出人类粮食生产的极限&&显而易见这是无法计算的,一旦粮价上涨,粮食的供给就给增加,休耕的土地将被重新种植,用生物燃料的车主会重新使用普通汽油。2,全球化恰恰是解决粮食危机的正途&世界粮食危机&已经成为反全球化者的一根棍子,人们控诉美国人的汽车吃掉了非洲贫民的口粮,似乎要让老百姓填饱肚子,就必须关闭国际粮食市场,不让美国佬就会把粮食买去当柴油烧。粮食是可再生品,也是易得品,由于有价格这一调节机制,说永远也不会出现严重的危机和短缺,仍以海地那个吃泥巴的家庭为例,难道国际粮食市场上找不到足够的粮食以满足海地国民的需求吗?显然不是,他们只是因为贫困而买不起粮食,那么,难道他们宁愿挨饿,也不愿意出卖劳动力换得谋生的口粮吗?只有两个可能,第一是本地劳动力过剩,想出卖劳动力而不可得,第二是劳动力价值过于低下,出卖劳动力也换不来足够口粮。归根结底,全球化有利于让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自由流通,也有利于使之获得更为&国际化&的价格,显然这才是让他们不再吃泥巴的根本办法。非洲农民也非常需要有卖掉多余作物的市场基础。他们始终束缚在一个不良的循环中:长期匮乏发展不出交易多余物资的市场,而没有市场,农民就不能从多余产品中获利。只有当劳动力缺乏交换的权利和机会,粮食危机才可能存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在其名著《贫困与饥荒》中指出,&饥饿是交换权利的函数,而不是食品供给的函数&&&换言之,一个人如果怎么努力也换不来果腹的口粮,那么问题并不出在粮食上。3,&深挖洞广积粮&解决不了粮食问题狭隘民族主义者强调的&国家粮食安全&恰恰是通往粮食危机之路错误的信息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当&世界粮食危机&显得煞有介事,&深挖洞广积粮&,自己的粮食自己种似乎就成了不错的选择。其实,保护主义恰恰潜藏着粮食危机的风险,目前各国政府纷纷限制粮食出口、对粮价进行价格管制。政府直接干预粮价,能够起到即刻平抑粮价的社会效果,却也导致了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破坏了粮食的供求关系。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粮食价格被人为压低,反而会使农民丧失种粮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未来粮食的减产。在粮食问题上奉行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恶化了国际粮食供求关系,抬高了国际粮价;另一方面,也伤害了本国农民的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库存安全系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50~80年代年均近15%,80年代年均20.2%,90年代年均34.8%。而&备战备荒&的时代,恰恰是粮食安全最没有保障的时代。结语:如果宣布全球粮食产量供应充足的今天存在&粮食安全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永远也解决不了&&因为市场配置是最有效率的,精明的生产者永远不会生产出过剩太多的粮食来,那些躺在巴黎歌剧院外&示威&的热心肠们有理由再躺一万年。
美国人何时退休?
Posted 周四, 2010年 06月 24日 By ChangCe
美国人何时退休?from 雾谷飞鸿 by Xiao与中国大陆来的朋友交谈时,他们常会问到有关美国人的退休话题,比如退休年龄、退休后的待遇等。我在回答这类问题时,觉得最难以解释清楚的是有关退休年龄问题。因为说到退休年龄,就有一个&到了规定年龄必须退休&与&到了规定年龄可以退休&的区别,不要以为&必须退休&与&可以退休&只有两个字不同,其实它们之间的差别是十分重大的,也反映了美中两国退休制度的不同。在美国,除了少数工作如职业外交官、警察、消防队员等因为工作性质对年龄要求比较严格外,没有&必须退休&的年龄标准,也没有&必须退休&的强制性规定,因为年龄的关系而要求员工退休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违反了有关禁止年龄歧视的法律。我在不同公私机构工作时,70多岁的同事并不少见。几年前工作的一个机构,员工属于联邦公务员编制,有几位70来岁的员工,都是属于GS12、13级的。根据规定,在他们不退休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新增加的GS12、13级职位,级别比较低的便升不上去,必须等到有人退休了,低一级别的人才有可能升一级。当时这几位70来岁的年长员工,个个精神十足,没有退休迹象,只要他们自己愿意,一直工作到90岁甚至更老也没有人奈何他们,急得那些低级别的同事个个如热锅上的蚂蚁。这一年听说他们都自愿退休了,所以许多人因此升了级:12级升到13级,11级升到12级,9级升到11级等,依次类推,皆大欢喜。美国虽然没有&到了规定年龄必须退休&的强制性规定,但却有&到了规定年龄可以退休&的制度,这是因为&到了规定年龄可以退休&表示员工到了规定的年龄或工作到一定期限,可以享受退休后的福利待遇。正是这方面的规定,使不少大陆朋友以为与中国一样,美国也有强制退休的年龄规定。美国有关退休福利待遇的规定,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国性的,另一类是雇主自己的规定。全国性规定由社会安全署(SSA)负责,要想获得社会安全署发放的退休金,必须达到一定的年龄要求。根据最新的规定,任何员工只要过了62岁,就可以从社会安全署那里获得他(她)应该获得的每月退休金(这个退休金的计算因人而异,以后再说)。但62岁属于提早退休,每月退休金比达到正常退休年龄后才退休的要打较大的折扣。正常退休年龄目前的规定比较复杂:对于1937年以前出生者来说,是65岁;1938年到1942年出生者,每迟出生一年,退休年龄增加两个月;1943年到1954年出生者,退休年龄则为66岁;1955年到1959年出生者,每迟出生一年,退休年龄增加两个月;而1960年以后出生者,退休年龄则为67岁。除了社会安全署发放的退休金外,员工退休后的收入,还有一部分来自雇主,所以不同的雇主便会有不同的规定。由于这部分较为复杂,所以略而不谈。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不同雇主有关&可以退休&的年龄规定,基本上有两个原则:一是不会超过社会安全署的年龄规定,二是根据工作年限,员工可以在62岁以前退休。比如警察,美国没有统一的全国警察部门,各州、郡、县、镇自己决定福利待遇,但绝大部分规定警察在工作满20年后, 即使不到50岁也可以享受退休待遇。不过,由于没有达到社会安全署规定的年龄,所以不能从社会安全署那里领取退休金,只能领取雇主发放的退休金。等达到社会安全署的退休年龄要求,才可以领取社会安全退休金。这样,便有了两份退休收入:一份是雇主发放的,一份是社会安全署发放的。由于近年许多私人企业纷纷取消雇主给员工发放退休金的制度,所以政府公务员系统变成了发放雇主退休金的大户,政府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变得越来越吃香了。退休后的收入,除了以上两个来源外,还有第三个来源,便是员工在工作期间存入退休账户的钱。存入退休账户的钱,在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一般是不可以提取动用的,特别情况除外。美国员工的退休账户五花八门,难以概述,但这部分钱成为退休后重要的生活费补充来源,是不可忽视的。
2009年节能考核放榜贵州新疆未达标
Posted 周五, 2010年 06月 25日 By ChangCe
2009年节能考核放榜贵州新疆未达标21世纪经济报道 肖明 北京报道 6月2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009年各地区节能目标考核结果显示,去年全国有18个地区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10个地区为完成等级,1个地区为基本完成等级,2个地区为未完成等级。北京、天津已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还有7个地区没有达到时间进度要求,其中有2个地区完成进度低于60%。国家发改委将在明年对各地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算总账,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奖罚并举。不过,由于一直以来全国GDP核算结果小于地方GDP之和,这对全国单位GDP能耗数字与地方数字的衔接会有一定的影响。地方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乐观,并不意味着,全国节能目标也能顺利达成。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指出,目前地方的GDP没有被国家直接核算,这涉及到地方的形象问题。&其实国家直接下算地方的GDP,能源和经济数字都握在国家手中,则考核的有效性要大得多。&他说。地方忧心今年功亏一篑尽管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09年节能考核结果显示各地实现单位GDP能耗削减的进度比较理想,但是,作为&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地方仍担心在今年功亏一篑,原因是今年一季度全国以及各地的节能形势皆不理想。陕西统计局能源统计处杨忠平告诉记者,陕西前4年完成单位GDP能耗进度的85%,今年一季度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但是,&下半年的情况最终形势如何,仍难以确定,各个省的情况并不一样,但是谁也不敢打包票说一定完成。&根据发改委的公告,2009年,除了贵州、新疆2省(区)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外,其他各个省市为&基本完成&、&完成&、&超额完成&等级。同时从进度而言,截至2009年底,已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有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完成进度超过80%的有湖北、湖南、广西等22个省(区、市);完成进度70%-80%的有西藏、安徽、吉林、贵州、青海5个省(区);完成进度低于60%的有海南、新疆两个省(区)。比如山东、河北等省纷纷加大力度,拟定并实施出台了超过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目标的任务,而不少西部省份更是储备了更加严厉的措施。但是,在经济尚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情况下,不少省份担心经济再次下滑,对政策的推出仍有踌躇。宁夏经委节能处姚鑫告诉记者,目前的淘汰落后产能措施以及停止优惠电价措施,已经使得部分企业部分项目停产。现在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还是达不到节能目标,&则可能要准备更加严厉的措施。&宁夏自治区在&十一五&前四年节能目标总体完成情况良好,万元GDP能耗累计已下降16.36%,已完成5年总目标的80.04%。按全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0%测算,要完成&十一五&目标,全区2010年万元GDP能耗至少要下降4.36%,能源消费量增速控制在5.2%以内,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要降低8%左右。但是由于今年一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14.13%,姚鑫指出,这意味着接下来几个月单位GDP能耗下降的幅度远在4.36%以上。青海的情况也类似。今年一季度青海和宁夏、湖南等12个省、区单位GDP能耗上升,这使得下半年节能强度需要加大。应推行国家直接核算地方GDP2009年,全国2009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仅仅下降2.2%,这导致&十一五&前4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4.38%,未达到应该预计下降16%的预期进度。这与2009年全国仅有2个省市自治区未完成节能目标、其余的都完成的非常理想的考核结果大相径庭。由于地方可能通过做大GDP,来保证地方节能目标的完成,在全国和地方GDP核算未统一的前提下,难免出现地方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而全国未能达标的尴尬局面。此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全国节能会议上指出,根据统计局初步核算,2009年全国各地区除新疆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低于全国能耗降幅外,其他地区均高于或远高于全国下降幅度,其中下降幅度在4%以上的有26个地区。&如果各地按恰好完成地区节能目标进行工作部署,可能造成全国节能目标完成不了。&2009年上半年31个省份公布的GDP数据总和为亿元,而国家统计局独立核算全国GDP数据是139862亿元,地方GDP之和高出全国核算数据约1.4万亿元,超出9.9%。这种地方GDP之和超过全国GDP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2004年这一差距为3万亿元,超出达19.3%;2006年为0.8万亿元,超出3.84%;2007年为1.2万亿元,超出5.1%;2008年为2.6万亿元,超出8.8%。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隽博士指出,这一差距估计2010年也会出现,但是只要地方GDP总和超出全国数字的幅度不要太大,那么地方节能目标和全国节能目标的结果差别也不会太大。&如果目前地方GDP之和远超出全国的幅度,那么就难以考核地方了。&据悉,国家统计局已经在推进统计改革。目前很多省市的GDP 从省以下直接开始下算,即省统计局核算市县的GDP,在省级层面力保各县市的GDP之和与全省的GDP一致。叶青则建议,应尽快在全国推行国家对地方GDP直接核算。&这个方面没有技术上的问题,只要国家有关部门授权出面协调,就可以解决。这样能源和GDP数字都在国家手中,就不会存在难以考核节能的问题。&十二五&能推行最好。&他说。
张鸣:用脚对高考的投票
Posted 周五, 2010年 06月 25日 By ChangCe
张鸣:用脚对高考的投票 南都周刊眼下的留学潮内容已经变了,出去读本科,已经成为首选。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生活难以自理的原因,很多人恨不得小学就把孩子送出去。   张鸣 | 社会观察   据教育部统计,今年高考报名人数957万,比去年下降65万,这已经是连续两年高考报名人数大幅度减少。高考人数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有条件的家庭,从复习开始,就自动放弃了高考,瞄准国外的大学,他们的高考复习,是准备托福考试。重庆名校巴蜀中学,高三某班29人通过托福考试,陆续获得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现在,走出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凡有能力的家庭,都把出国上大学作为孩子上大学的首选。第二个原因是没有能力出国的平民子弟,尤其是没有背景的农民子弟,选择提前就业,也放弃了高考。   不用说,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们对现在大学教育的失望。由此传递出的信息很清晰:人们在用脚投票。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不肯承认,甚至很可能会把这种局面归罪为媒体唱衰。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用脚告诉他们,这些年大学教育的确滑坡非常厉害。如果说,五六年前人们也许还对某些名校存有幻想,现在具有这样幻想的人,尤其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们,是越来越少了。不懂教育的普通百姓,也许看不明白大学里面的机关玄妙,但一个明白无误的事实是,现在上大学,已经很难改变命运了。某些热衷高考的省份,农民家庭因孩子上大学而返贫的越来越多。一些农民的子弟,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又不肯到发达地区做农民工,只好待在家里吃闲饭。一个村庄有这样几个榜样,剩下的孩子还有什么劲头高考呢?   以我的观察,尽管中国的大学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严格地说,研究生教育也许到今天还有些勉强。但是,本科层次的教育,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经比较成熟了。中国的几次留学潮,20世纪初主要是出去读本专科,后来则主要是在本科基础上进一步深造。无论三十四年代即所谓西南联大的时代,还是1949年之后的留苏学习,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的留学潮,接受国对于中国的本科教育,基本上还是肯定的。但是,我们看到,眼下的留学潮内容已经变了,出去读本科,已经成为首选。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生活难以自理的原因,很多人恨不得小学就把孩子送出去。   事实上,自打上世纪末大学大规模扩招之后,大学教育滑坡最厉害的部分,就是本科层次。两年前教育部曾经打算通过本科的评估,加以挽救,没想到反而加剧了本科教育的败坏。   从表面上看,教育行政部门对本科教育还是相当重视的,有关加强之类的文件,不知出台了多少。比如严格规定,学校的大牌教授要给本科生上课。但是,正是这种至上而下、越来越严格的统一管理和规划,才使得原本就因扩招而下滑的本科教育,雪上加霜。显然,大规模的扩招,带来的后果是恶劣的。很多大学由于扩招都建了新校区,新校区主要用于安放本科生。但是新校区远离教师,教师只是在上课时来,课毕即走,图书馆也是新建的,书籍不多。这种本科培养,实际上成了放羊,或者说是养鸡场模式,学生的培养,注定要大打折扣。另外,由于扩招,新建校区带来债务危机,学校经费缺乏,不得不偷工减料,尽量减少开支。就在本科教育的环节上做文章,很多教学环节被省略,或者虚拟化了。比如实习,文科放羊,工科也放羊,工科的实习工厂名存实亡,原本必不可少的工科实习环节,变成了学生自己找地方,找不到地方的就作假,实际上把这个环节省掉了。   然而,扩招还不是本科唯一的灾难。更大的灾难是教育行政的统一管理模式,以及由此造成的大学同一化,同质化。还有就是因统一管理的评估体系造成的大学普遍重科研,轻教育的倾向。在统一指挥棒面前,大学各学科的教材趋于统一,教学各个环节也趋于统一,当然,评估的标准更是全国一致。不消说,这种同质化的倾向,扼杀了大学的个性化发展的可能性。而所谓的重科研轻教学,显然是大学评价体系科研指标至上的恶果。使得大学普遍对教学掉以轻心,只要课堂上有人站着,就算完事,老师怎么糊弄都可以。很多外面有课题,有&业务&的老师,往往一学期的课,让自己的研究生糊弄一大半时间。只要这个教师科研成果多,就不会受到惩罚,反而有奖励。最糟的是,所谓的科研,往往有太多的假大空成分。在上面要求快出多出成果的情况下,无论文科理工科,成果往往偏离基本的学术轨道,呈现出商业化、市场化和政治化的倾向。   当然,由此形成的学术氛围恶化,学生培养功利主义泛滥的校园环境里,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受到了坏的影响。这样的大学教育,是令人失望的,不可能让人不用脚投票。
刘瑜:愿像那水中浮木
Posted 周五, 2010年 06月 25日 By ChangCe
愿像那水中浮木本文见《财经》杂志 2010年第13期 出版日期日一个人占有得越多,就被占有得越多。传说中的辩证法,简洁又生硬刘瑜/文  庞培站在大海边,远远一个背影。他刚读完凯撒的来信,信中的内容很不祥:凯撒拒绝了停战提议,一定要对落荒而逃的庞培穷追不舍,直到把他的人马赶尽杀绝为止。庞培握着手中的信笺,一时茫然无措,转过身,对跪在海滩上的信使说:怎么办呢?怎么办呢?你一定很高兴吧?你,一个奴隶,不需要意志,不需要做决定,像水中的一块浮木,该是多么惬意&&  《罗马帝国》是我出国十年来完整看下来的惟一一部外国电视连续剧。这个长达22集的电视剧看下来,仔细回想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片段,竟然是上面这个对剧情无足轻重的画面。一个世界上头号强国的国君,站在大海边,对着一个一无所有的奴隶,表达他的嫉妒。  在读中国历史的时候,我曾深深困惑: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当皇帝呢?那简直是世界上职业风险最高的工种,危险系数肯定高于矿工、赛车手或者拳击手。南梁皇帝萧衍被活活饿死,宋钦宗赵恒被马踩死,隋炀帝杨广被绞死,北魏皇帝元诩被亲生母亲毒死&&没学过统计知识可真是害死人,不然这些皇帝应该知道以下悲惨的数据:据说中国历史中生卒年月可考的皇帝平均年龄只有39岁,除去新生儿死亡率不算的话,比普通人平均寿命要低18岁,而且皇帝的非正常死亡率为44%,远高于普通人。  当然高风险也伴随着高收益。当了皇帝有后宫佳丽三千,饭桌上佳肴百味。但是说真的,一个人只有一个胃,他能吃掉多少东西呢?一个男人也只有一个性器,他又能睡多少美女?至于美味佳肴,我们知道,吃多了鸡鸭鱼肉会血脂升高,搞不好还会弄出冠心病。  在反思集权体制时,我们惯常的思路往往是它如何为害民众,却很少想到专制者本身往往也是受害者。在《罗马帝国》里,想独霸执政官权的庞培被前部下割下头颅,叛乱即位的凯撒被布鲁图斯杀死在元老院里,一心想成为第一夫人的阿提娅被所有的男人背叛,三巨头之一安东尼被逼自杀,工于心计的埃及艳后成为屋大维的阶下囚&&在这个故事里,上帝像个爱恶作剧的孩子,而权力是伊甸园里的苹果,亚当和夏娃们不断地向它伸出手,等他们几乎要够着它时,上帝突然把苹果给抽开去。于是,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被诱惑的人们一个个栽下了天堂。  一个人占有得越多,就被占有得越多。传说中的辩证法,简洁又生硬。  据说著名贪官胡长清临刑前曾感慨,如果我们早点放开新闻监督,也许我就不会是今天这个下场。当然不是所有贪官都像他这样倒霉,他们吃了无数鸡鸭鱼肉睡了无数女人还在吃鸡鸭鱼肉还在睡女人还将吃鸡鸭鱼肉还将睡女人,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就算不是他们自己还,也将是他们的重子重孙还。崇祯在树上吊死时,也许至死也想不通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Well,孩子,到底问题出在哪,问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去。戈尔巴乔夫倒台时,可能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自己救国救民的一片苦心为何换来如此下场,对不起,老先生,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词叫&积重难返&。  我常常觉得佛教有它的科学性,它讲因果,讲报应,讲积德与积怨。当然它没有科学的语言,但却貌似经得起检验。很难想象一个人终日鸡鸭鱼肉而能够做到血脂如常,或者睡女三千仍然健壮如牛。  去年国内有本官场小说《苍黄》。读了之后我简直对基层官员产生由衷同情。做官真累啊,今天要组织截访,明天要组织删帖,后天要暗算某人,大后天要被某人暗算,如此惶惶不可终日,权力几乎就是个负担。  但我最感同情的还是清末的光绪。他甚至没有选择去追逐权力,而只是被权力选择。孤单的少年,坐在空旷皇宫的巨大座椅上,徒劳地守卫一个空心帝国。小小年纪要凌晨4点起床,要读枯燥的诗书,要严守礼仪,要忧国忧民&&100多年后,他应该是大街上一个穿耐克鞋听iPod的孩子,但是他不幸生在了100年前的爱新觉罗家庭。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像当年的庞培注视那个信使一样,注视过宫中的太监,想:若我能像你一样成为水中的浮木,该是何等的惬意。  我想世上大约没有谁比那些身处权力顶峰的人更懂得权力的悲剧,但这只能是他们无处言说的秘密。■  作者为剑桥大学政治系讲师
&&&&&&&&12&&&&&&&&&&&&&&&&&&&&&&
页数 12 / 116
最新动态最新文章研究报告论坛
研究报告 Report
合作伙伴 Partner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语123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