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成长以及价值观的形...

格式:pdf&&&
贡献者:Schiappa2
上传时间: 14:38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航海院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687KB
所需积分:& 20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_范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1.00
&&¥2.00
&&¥3.00
&&¥0.50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_范雍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教学目的:核心价值观是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具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和超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背景和重大意义,深入学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行者。
课程内容:1.我国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 2.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发展脉络
&&&&&&&&&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任务
&&&&&&&&&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大命题。我们怎样认识和把握呢?不妨先从一些基本概念入手。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往往要考虑&好不好&、&该不该&、&是否值得&、&有没有意义&,这就是在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马克思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对于主体而言就有价值,满足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因此,我们关于价值评判和价值分析的观点的总和,就构成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荣辱&、&真假&、&善恶&、&美丑&等等,都是有关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有很多,其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统摄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观。每个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一、我国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时间上是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在发展程度上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这是我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方位。必须研究一下这方面情况,由此才有鉴别和体认,才有继承和超越。
&&& 1.我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 这个问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纲五常&。所谓三纲,一是君为臣纲,臣民对君主绝对忠诚;二是父为子纲,子女要尽孝道;三是夫为妻纲,妇女要首重贞洁,遵守&三从四德&,这是封建社会君臣、父子、夫妻关系的基本规定,是一套维系社会系统运转的完整体系。&五常&者,仁、义、礼、智、信,是具体的核心价值观,是封建时代每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基本价值准则。
&三纲五常&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历程。其萌芽阶段是先秦时期。管子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倡周礼,初步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一整套伦理。孟子的贡献在于,第一次把&仁义礼智&四德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
&三纲五常&正式确立是在西汉时期。这个时代出了一位大儒董仲舒,他总结发展了&三纲五常&的整体概念,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等思想,并强调&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举奠定儒学思想统治地位。
唐宋时期,&三纲五常&思想体系终于发展成熟,战胜了佛、道、法等多种流派,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其标志性的表现是,唐代韩愈提出&天命论&,鼓吹封建纲常。宋代朱熹在&二程&(程颐、程颢)基础上提出&五常之性&说,讲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奉&三纲五常之理&为&天理&,使之凛然不可侵犯,成为封建制度的基本理论。
明清时期,&三纲五常&思想体系已然根深蒂固,化作牢固的社会文化心理。这个时期,中央政府设礼部,专门执掌礼乐教化的职责,把代表核心价值体系的&礼&,转化为政治生活的典章制度,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具体规范。明代王阳明号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全能型思想家,讲的是&为善去恶&、&致良知&的所谓&心学&,在伦理价值上依然尊奉前人。我们看到,在他身后,由于纲常思想已经浸入意识形态骨髓,至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再没有出现可比肩上述几位前辈的思想家。这从侧面表明,只要社会制度不变革,封建时代的核心价值观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三纲五常&思想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精神支撑,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精神产生过重要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包含在其中的许多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对我们有着积极借鉴意义。今天我们看待封建社会这一套价值观,首先要取其精华。比如,《周易》中所提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论语》中倡导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优秀品质,《孟子》中强调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范仲淹总结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内圣外王&、&修齐治平&的修身思想,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不能忘记,不能丢掉。
同时也要认识到,必须去除集权专制、愚忠愚孝、男尊女卑等封建糟粕,反对封建礼教作为维护封建君权、族权、夫权、神权的精神工具这一点,从而全面辩证地进行认识,把握好我们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
2.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概括而言,资本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主要内容,以个人主义为思想基础,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强调个人是价值的起点、核心和目的。在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上,坚持个人利益至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这是一个整体认识。世界很大,资本主义国家众多,具体到不同国家,又有各自不同的情况。
美国是当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很有代表性。美国人爱讲&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他们把&自由女神&像看作美国精神的象征,赋予其自由、民主、平等的含义,培养人们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这些价值观念,散见于《独立宣言》、《解放宣言》、《联邦宪法》等著名文献,但核心要义是一脉相承的。《独立宣言》是这么说的,&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特别是二战后,奥地利裔英国学者哈耶克等人提出的新自由主义思想盛行,他们极力鼓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鼓吹私有化,鼓吹全球资本主义化。世纪之交,日裔美国学者福山面对苏东剧变,难以抑制地喊出&历史的终结&,认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无可匹敌,必将千秋万世。还有一位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论证半天还是在为资本主义文明如何千秋万代想出路。
美国总统和政府高级官员十分注重在国际国内的公开场合宣扬美国精神、美国价值观,历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公开演讲、外交出访,都大谈特谈美国价值观。美国不仅在国内不遗余力地对民众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也热衷于在国际上进行价值观渗透,极力推行&民主外交&、&人权外交&,向全球传播其生活方式、通俗文化、价值观念。对此,西方学者自己都作过揭示,比如英国斯特灵大学瓦西利斯&福斯卡斯博士在《新美帝国主义》一书中写道,&美帝国主义并非一个过时词汇,它正以一种新面目出现。它往往用华丽的词藻来掩饰自己对世界&救世主似的&帝国控制&。
法国历来重视价值观建设。&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即源于法国大革命,源于《人权宣言》、《共和国宪法》等一系列经典文献。法国重视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注重开展文化价值观传播,曾经组建全球法语共同体,积极开展文化外交,实质上就是价值观输出。
英国人的价值观比较宽泛,比如自由、宽容、开放、公正、公平、团结、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重视家庭等等,但都加以严格遵循。英国政府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体现其价值观的所谓&国家格言&,并考虑在显要位置,比如每个公民的护照和出生证上予以展示,以使每个英国人都熟知自己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这种做法与我们很类似,也可借鉴。
日本是一个比较有特点的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很深。二战后经过美国的民主改造,吸收了民主、宪政、自由等价值观,加之本民族特有的国家崇拜、等级崇拜、神道教文化等等,使其价值观较为混杂。
新加坡是资本主义小国开展价值观建设的典范。为摆脱&现代新加坡人没有根、也没有文化&的危险,新加坡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文化再生运动&。1981年和1988年,新加坡举行了两次全国性的价值观大讨论。1991年,讨论结果以《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形式公布,确定&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为该国价值观。
总的来看,资本主义价值观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历史年代,这些价值观曾经发挥过引领人类进步的积极作用,并因此成为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其中一些有益的内容和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但是,必须认识到,所谓自由、平等、博爱,只局限于西方社会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对于劳动人民、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是绝对不讲这些价值观的。回头看看文艺复兴以来的800年,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300年,资本主义制度一些与生俱来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社会不公、贫富对立、道德沦丧,与资产阶级宣扬的价值理想形成了鲜明对照。二战以后,西方价值观与社会现实的这种背离,深刻反映在青年一代身上。比如,美国出现了&垮掉的一代&,英国文坛出现&愤怒的青年&,西方社会兴起&嬉皮士&运动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给拉美国家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使他们陷入严重的发展困惑之中。2008年爆发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宣告新自由主义及其政策的破产。由此可以看出,西方价值观根本无法掩饰其虚伪性,更谈不上什么普世性。
二、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发展脉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致力于深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从根本上说,长期以来我们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推进文化建设、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上,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两大理论体系,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思想保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使其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同理想&一直是我们发展民族关系、团结不同党派、凝聚人心力量的重要口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加强调要在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为今后十五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此后,党的历次重要会议都号召全民族要树立这一共同理想。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更是为这一共同理想增添了时代内涵、确立了时代表达。
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上,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培育者,先后培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注入了丰富内涵。党的十六大对中华民族精神作了精辟概括,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创的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展示了一往无前的创新精神,谱写了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孕育和催生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规定为全体国民的道德要求。1982年的宪法把&五爱&的要求进一步表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20世纪80年代,我们党在全社会开展了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大力普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2001年9月,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确立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006年,中央提出以&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强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回顾这一段历史脉络,可以说,党的每一次重要会议、每一个重要文件,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了重要论述,都对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全党全社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文化自觉、行动自觉,推动这项工作以大力度、快进度向前发展。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广为弘扬,民族凝聚力自信心大大增强,全社会活力充分焕发,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不断巩固。
&&&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需要不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制度,也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熔铸着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和政治主张,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和奋斗目标,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想和道德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总结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经验教训,适应思想文化领域新变化,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 历史经验表明,社会制度与核心价值观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制度的灵魂。任何社会制度都以一定的价值取向为基础而形成,都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而确立,其制度设计也体现出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核心价值观构成了社会制度的内在精神和品质。另一方面,社会制度是核心价值观的载体。社会制度一旦形成,对人的价值判断就会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从而对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保障和支持。离开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核心价值观将难以延续和发展。因此,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制度安排和制度运行,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依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精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着我们党的政治主张,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凝结着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反映着全体人民的精神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凝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和社会运动,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需要
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要把全社会、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确立与其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凝聚着全体人民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着世界各国的文明养分,夯实了当代中国奋发进取的思想基础,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团结一致、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纽带。
我国有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要把人们思想和力量凝聚起来,没有一个能够发挥主导和统摄作用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可想象的。特别是在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集中呈现,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各种价值观念交互并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趋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最大公约数,能够引导人们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形成最广泛的价值共识,能够有效引领和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能够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习惯、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超越阶层、行业、职业、利益方面的差异,弥合分歧消除隔阂,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进入暗礁密布的深水区,已经迈入困难重重的攻坚期,前进道路上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有很多险滩要过。没有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没有一往无前、披荆斩棘的英勇气概,没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坚定意志,就难以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陷阱,赢得更加光明的前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强劲旋律,是人们思想上的灵魂旗帜,是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最能感召全体人民团结奋斗,最能激励全体人民锐意进取,聚合成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要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确体现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位一体方面的价值诉求,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认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社会和谐程度前所未有。与此同时,一些人价值观扭曲、道德冷漠,是非善恶不分、美丑荣辱不辨;一些人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责任缺乏,唯利是图、制假售假、欺骗欺诈,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和谐。人们对解决思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改善社会风气、弘扬文明风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为基本取向,具有调和人际关系、调节利益冲突、调适社会心态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有助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采取理性的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有助于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提升国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平,从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社会正气、淳化社会风气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既要有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强大的硬实力,也离不开文化软实力。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进一步凸显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长,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日俱增,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体现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大国气派。但是,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相比,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依然薄弱,与我国的经济地位相比,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有待增强。
现在,世界各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代表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魂魄,引领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强和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舆论垄断,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
&&&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任务
简而言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任务是大力进行&三个倡导&。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必将创造出比以往社会形态条件下更加发达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的基本主张。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历次中央全会上,我们都明确强调了这一奋斗目标。在当代中国,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始终是一个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观念。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作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虚假的自由平等而言,我们倡导的是真正的自由、平等、公正。可以说,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自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中央在多次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论及公民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个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具有很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以上三组价值理念从关系上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三个倡导&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追求、个人价值遵循的有机统一。
&& 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关乎根本、关乎长远的战略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宣传部门、教育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社会管理部门、政法部门等各方面一起努力,需要理论、新闻、文艺、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宣传文化工作各领域协同推进,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在具体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树立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
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目的。要广泛开展道德修身活动,举办道德讲堂,开办修身学堂,用古今中外的道德典故、道德格言修养身心,用富有教益的道德故事、道德事例涵养德性,引导人们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践善行。要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发挥道德实践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完善的功能,引导群众在生动的道德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从中汲取成长进步的思想养分和精神力量。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志愿服务制度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让群众在参与中陶冶心灵、磨炼品质、提升境界。
道德评价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能够内在地激发人们的道德荣誉感和道德责任感。要广泛开展道德评判活动,针对道德领域 的热点问题,选取人们身边的典型案例,运用社区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小巷论坛等形式,引导群众进行集中评议、深度评析,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道德舆论场,让光荣者光荣起来,让失德者知耻而后勇。
榜样是价值的标尺、道德的标杆。树立一个榜样,就是在社会上确立一种鲜明导向,就是向人们昭示正确的价值判断。要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活动,用人们信服的榜样进行引领,用令人景仰的模范进行示范,形成见贤思齐、尊道尚德的浓厚氛围。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饱含着系统完备、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是滋养民族生命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的深厚土壤。要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道德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推动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引导人们礼敬自豪地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2.构建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是基础。要广泛运用通俗读物、理论文章等理论宣传形式,运用言论评论、通讯报道、专家访谈等新闻宣传手段,运用公益广告、展览展示、座谈讲座、征文演讲等社会宣传方式,运用文艺作品、文化活动、新的文化样式等文艺宣传载体,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播媒介,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解读和宣传普及,不断提高人们对&三个倡导&24字的知晓率和认同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价值取向。
政策是导向、是杠杆。现实中一些地方由于政策失当,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客观上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效应。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要注重强化政策的价值导向,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特别是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要始终做到经济行为与价值导向的有机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法律法规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具有刚性的约束力,是推广主流价值的重要保障。要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转化为法律规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制约背离核心价值观的现象。
制度是价值的外化,是弘扬主流价值的重要载体。社会治理是价值导向的重要实现形式。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用制度建设的实际成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要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订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等规章制度,在日常管理中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得到抑制。
礼节礼仪承载着鲜明的价值取向。要完善礼节礼仪规范,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形成尚礼、明礼、守礼的礼仪文化。要利用重大节庆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等契机,开展富有思想内涵、富有教育意义的群众活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生活拓宽空间。
&&& 3.发挥重点人群的积极作用
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但党员干部、青少年和公众人物因其特殊性,更应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党员干部既负有组织推动的职责,又有着带头示范的义务。各级党组织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发展党员、干部考察使用的重要标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党员干部要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跑者、带头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高尚追求,切实修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门必修课,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格力量和实际行动感召群众、引领风尚。
青少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要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国民教育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入脑入心、生根发芽。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遵循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重视校园景观塑造、人文环境培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起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形成学科德育、实践德育、生活德育、管理德育的德育矩阵,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筑牢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支柱。
各领域公众人物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号召力,他们的行为更易获得人们的认同、支持和响应。广大公众人物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珍惜荣誉和群众信赖,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注重个人言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加强职业素养,提升道德操守,既能在从业领域硕果累累,又能展现良好的道德形象,德艺双馨、表里如一,不断传播积极健康的社会正能量。
这里再强调一点,对于我们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而言,一定要认识到,大学生正处于立学立德立志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念对他们的一生影响很大。&三个倡导&为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接受习惯,把&三个倡导&融入他们学习、生活各个方面,体现到高校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中。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强化法制纪律观念,增强艰苦创业、勤俭节约意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中。要加强诚实守信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形式多样的勤工俭学活动、助人为乐的爱心公益活动、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益德益智的科学发明活动等,在社会实践中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义,不断体验崇高、增进认同,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支持者和践行者。
4.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的领域多、部门多,仅靠宣传思想文化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形成各方配合、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上重要位置,建立指导和推动工作有效开展的机构和机制,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要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制,完善工作措施,做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
党委宣传部门要切实履行组织指导、协调推进的重要职责,加强工作谋划和研究指导,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和传播渠道管理,完善工作措施和绩效测评体系,宣传先进典型和有益经验,推动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各部门各方面都要树立大宣传理念和一盘棋思想,动员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力量一起来做,把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各部门要在党委宣传部协调指导下,加强相互之间联系,有机衔接各项工作,优化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工作效果最大化。窗口行业部门和其他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各部门,都要落实工作责任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完善工作措施,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领域本系统的学习践行。各人民团体要各尽其责、各展所长,把工作做到所联系的群众中去。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成员要发挥优势,积极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献计献策,多做贡献。
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广大基层要立足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创造有益经验做法,把工作覆盖到每个单位和各类人群,形成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局面。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王晓晖,2012年12月1日《求是》。&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3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核心价值观 关键在&核心&》,叶小文,2013年8月7日《光明日报》。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日新华网。
《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郭建宁,2013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当代中国发展的清晰价值坐标》,公方彬,2013年12月31日《北京日报》。
相关资源列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少年健康成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