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国也建国以来取得的成就重大成就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感动中国,震撼世界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感动中国,震撼世界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3:07:3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感动中国,震撼世界.PPT
/* 道客巴巴认证入口广告 */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
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9)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
“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
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壁面爬行机器人;室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
——激光技术
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我国在X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
(24) 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新材料技术
(25) 继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钢。
(26) 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实际信息写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方面的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五、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
——两弹一星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而在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9)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1) 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32)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
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六、能源技术
——核能的和平利用(34)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1984年动工,1991年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迄今,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此外,我国还在研制的其他几种核反应堆: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研制成功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2、60万千瓦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正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3、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实验堆开发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4、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预计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5
、聚变反应堆核电站的厂家自1958年起,现已列入“863计划”。
——其他新能源
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已经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体发电一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单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和与发展工作。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
(40) 风力发电在三北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发展迅速,19 86年山东荣成市引进3台发电机组,组成我国第一个风力电站,1991
年与德国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并网发电均运行良好。
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政策,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42) 地热能方面,我国西藏地区已建成利用地热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容量为2.7万千瓦。
(43) 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有数座实验性潮汐能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
七、科学考察
——青藏科学考察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著作。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成历史、资源环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远洋和极地科学考察
(45) 1970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
1980年5月,“向阳红5号”船再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为我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极地考察。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
日落成。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发性,向传统的“渐进论”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被国际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49) 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瓮安考察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礤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50
00万年,再次取得早期动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纪年问题的大型项目。工程设置9个课题、40个专题、170名学者经过联合考察,在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将成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建国60年来中国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国际在线消息:日(星期五)10:00,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陈锡文:
  非常感谢各位来参加发布会,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的农业农村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很多情况大家都比较清楚,比如说粮食的总产量,建国1949年粮食总产只有1260亿斤多一点,到现在达到10570亿斤,增长的幅度非常大,所以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保障了全国人民的温饱,实现了从温饱不足跨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农民的人均收入60年来也有非常明显的增长。当然,建国初期统计的情况还不是很健全,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大概建国初期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年60元左右,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增长速度非常明显。所以农业农村的发展一方面改善农民的生活,更重要是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国人民的生活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这个过程大家都比较清楚。
  陈锡文: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其中当然包括农业和农村问题。如果现在有机会大家回去看一下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大家会发现,建议中关于农业农村这部分标题就叫做“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从2005年年底开始中国农村就喊响这么一句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里我想做一点说明,这不是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不久,党中央、国务院曾经多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根据我们现在查找到的资料,至少在195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这个章程是当时为了引导农民举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通过审议这个章程的时候,中央领导同志就指出,说这个章程就是指《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这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的法规。到了1960年,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196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农业发展纲要》。当时主管农村工作的谭震林副总理向人民代表大会介绍这个《纲要》的时候就指出,这个纲要是一个群众性纲领,它能够调动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来发展我国的农业,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那以后党的很多重要文件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10月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与以前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当然,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这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特殊的背景条件。以前提出社会主义新社会,还是作为对一种未来的憧憬,一般把这个要求放在序言的部分或者放在结尾部分,作为一种号召性要求。
  陈锡文: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作为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同时也作当前的一项工作要求予以落实,所以跟过去相比有一些发展阶段上的差别。大家能看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非常明确的总体要求,我想大家也是很熟悉,这个文件中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五句话二十个字,叫做“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可以说它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纲领。把这五句话结合到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看也可以理解成全面协调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我们说的解决好“三农”问题实际上是一致的,不存在除了把“三农”工作之外还有一个单独的新农村建设。应该这么说,抓“三农”的具体工作就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而推进新农村建设就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五个方面协调推进。从2005年到现在4年多时间过去了,应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比较明显的成果。
  陈锡文:
  这几年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农产品产量在增长,这证明生产发展得到落实,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几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变化也是非常大的。与此同时,农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明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六大报告里有两个很鲜明的提法,一个提法是,我们已经实现了过去提出的总体小康这个目标。按照小平同志当时的设想,总体小康就是人均GDP和GDP的总量都要比1980年翻两番,这个目标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就已经实现了,所以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就是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渡的阶段。按照十六大报告的要求,提出21世纪的头20年,我们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真正的小康生活。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我想了解中国的人都很清楚,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农村。
  因此,在十六大之后不久,2003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时候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同时他明确要求,要把解决好“三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2005年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就是我们已经实现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建设过渡的大背景。而要实现这个过渡,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以往的发展阶段有它不同的地方。第二个背景性,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国情国力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政府财力和以往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在座的记者朋友可能都知道,中国30年来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直在9%以上。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GDP总量是9.9万亿元,2008的年GDP超过了30万亿。2000年的财政收入是1.34万亿,去年财政收入超过了6万亿,八年时间中财政收入增长了3倍多。正是这样一些国情国力的变化,使得政府、整个社会有可更大的力量去支持和帮助农村的发展。
  陈锡文:
  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从世界各国,特别是从已经实现工业化那些国家的经验来看,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会存在着两个趋向,一个趋向是国家在工业化初始阶段,从农业农村中提取积累来支持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另一个趋向是,当工业化发展相当程度的时候,都采取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和政策。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发生了大变化,中国实行以工业反哺农业。所以胡锦涛书记明确指出,从总体上看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他要求我们要以更加自觉的态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解决好“三农”问题。所以,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它的背景和以前提出是大不一样。正是由于这些新背景、新条件,这四年时间来,大家能够看到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来支持农村的发展。这些我想大家都是比较了解的,比如说2006年,取消了在中国实行了2600年的农业税制度,农业税制度被取消之后,农民直接和间接的减轻负担达到了1600亿元,从2004年开始,政府又推出了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者的制度,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最开始2004年的时候,补贴还比较少,是140多亿元,今年的直接补贴已经达到了1230亿元。我这里讲的直接补贴主要是指四项大的补贴,一是对农民种粮进行的直接补贴;二是对农民购买粮种进行补贴;三是对农民购买农机具进行补贴;四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随着国力的增强是在不断的增加,补贴的力度还将继续加大。
  陈锡文:
  第三方面的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的要求。提出这个要求之后,投资结构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财政支出结构也有了大的变化。从投资结构来说,农村的道路、电网、饮水设施,以及农民使用沼气,这些方面都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从道路建设来看,我们现在能做到全国87%的行政村通达客运班车,这和以前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从电网的建设来看,我们国家的两个大电网的覆盖地域,国电网和南方电网,在大电网覆盖区域之内,除了西藏地区,其他地区都已经在电网覆盖范围内,大电网的电可以直接进村入户,这使电在传输过程中损耗大大降低,因为过去农村的电输送条件比较差,损耗非常高。
  我90年代中期到农村调研的时候曾经看到,最贵地方的电价超过8块钱,那样贵的电,农民即使通了电也不敢用。今年大家能感觉到,农村家电下乡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我想除了收入增长之外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电网的改造后农村的电价基本上做到同网同价。目前大概是6毛钱左右。所以供电情况的改善使得农民使用家电的情况明显跟过去大不一样。
  陈锡文:
  饮水,我们过去讲解决农民饮水困难,也就是水源不够,政府通过多年努力,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基本上在正常情况下都能保证农村各地水源的供应。解决了水源之后又出现一个问题,在世纪之交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农民的饮水质量不行,水质不安全,最主要有三个原因,有一部分地区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及所以水质中有害物质比较高,比如说氟,对人的骨骼有很大的损害,有些地方由于长期引用高氟水,造成了不利影响。有的地方水中含有比较高的砷,这个问题当然非常严重。还有一些地方水质中汞和铅的含量比较高,这对人体都是不利的。第二种原因,我们在工业化初始阶段,一些地方不注重环境保护,造成了水源污染,让人喝被污染的水当然对身体损害很大。还有一些地方有寄生虫,比如南方有一些湖泊比较多的地区,经过治理基本消灭了,但是现在看来有些地方又有些死灰复燃的状况。进入新时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提出一个数字,2000年全国农村在各种情况下饮水不安全农民总量大概是3.4亿人,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到去年年底已经解决了其中1.6亿人,按照现在的要求,我们争取到2012年全部解决。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要解决6000万。如果按照这个进度推进,三年可以再解决18000亿,加上已经解决的16000万,到2012年基本能够解决。如果推进速度大一点,三年平均每年减轻6000万,有可能到2011年底就能实现。
  燃气,大家都知道,如果不能给农民提供清洁的、安全的可再生能源,农村的环境就会受到比较大的破坏,秸秆也不能还田。到去年年底,全国已经有3000多万农户使用上了沼气。使用沼气不仅燃料本身是清洁安全可再生,最重要的是对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条件非常有利。所以水电路气这四方面,最近这些年来,进入新世纪以后对农村面貌改善是比较大的。
  陈锡文:
  在公共服务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重大的政策措施。比如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制度。我们现在大概全国将近1.8亿义务教育孩子有1.4亿在农村地区,所以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民受惠是最大的。建立这个制度之后,逐步降低农村学校的收费。到了2006年开始,就在农村实行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交学杂费制度,后来城里也实行了这项制度,农村还多一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教科书全部由政府免费提供。所以教育情况跟过去有了很大变化。医疗,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政府下决心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开始的起步,每个农民筹资是30块钱,其中自己出10块钱,中央政府贴10块钱,地方政府贴10块钱,从这样的低水平起步。2005年国务院把这个标准提高到50元,农民的10元不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他的补贴各增加10块钱。从2007年开始又把这个标准提高到了100元,自己交20元,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贴40元。今年中央又要求,具备的地方可以把筹资标准提高到120元。总体上看,对于农民大病、重病,需要住院做手术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半的费用可以报销,可以避免很多农民家庭因病致贫的情况出现。
  陈锡文:
  第三,文化事业。这几年可能在座的一些朋友也有了解,宣传文化部门致力于抓农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而且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这项工作完成之后,中央又进一步提出,要把广播电视通到20户以上农民的居住点。现在来看,大部分自然村已经通上了,通了之后进一步提出要求,不能说通了之后给农民看电视就那么两三个频道,太单调,现在要求能够在十个以上的频道。这些年还在继续推进,比如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有些农村很偏僻,光看电视也不行,所以建立了新农村地区每个月免费放一场电影的制度,叫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现在又在推进各地农村建立农家书屋的工程,每个村要帮助建立一个小图书馆,这项工作推进以后,使得过去比较单调乏味的农村生活有点改善,但是城乡差距还是很大,一步一步这样做。我想到2020年的时候,农村的文化生活也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陈锡文:
  第四,完善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我了解到的情况,到今年的6月底,已经有4470多万农民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平均给每个纳入低保的农村人口每个月补贴60元钱。上个月国务院召开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会议,试点范围是全国1/10的县。这项试点工作彻底改变了过去中国农民养老依靠土地、依靠子女这样的传统方式,政府给他提供最低标准的基础养老金。年满60的农民,如果他的子女按要求投保,这个老人从当月开始就可以领取由政府发放的每个月50块钱的基础养老保险金。中央要求这件事情要逐步推进,在2020年以前要覆盖全国。
  农民最关注的水、电、路、气、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问题,这几年发生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正是在这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之下,整个新农村建设应该说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当然离中央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来看差距还是很大。所以总书记、总理在2006年年初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新农村建设的研讨班上,总书记、总理一方面提出新农村建设必须抓紧向前推进,另一方面又提出必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总书记讲到“新农村建设将伴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想大家都知道我们“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1世纪中叶,2050年前后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总理更进一步提出,有些地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甚至要经过上百年的努力才能真正达到这个目标,这是中国区域之间发生不平衡导致的。所以我在这里想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一个长远目标,也是进入新时期以后,我们“三农”工作把它作为一个总纲来抓的现实的工作推进。
•&?•&?•&
NEWS 猜猜看
新闻辩论会站内网址搜索
本页最后更新: 10:15:41
【解放军副总长:美应撤销对中国5名军官起诉 】
网站分类:
网站名称:
网站地址:
站长邮箱:
站长QQ:
收录时间:
报告错误:
解放军副总长:美应撤销对中国5名军官起诉 已报错(0)次,打不开请
收录查询:
数据统计:
今日点入:0 总点入:0 总点出:38
网站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孙建国在华盛顿与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会晤,强调双方应认真落实两国元首和两军领导人就发展两军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按照尊重互信,合作稳健的原则,努力推进中美新型军事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中美互信机制磋商取得阶段性成果  孙建国此次访问是在中美两国元首即将在北京举行会晤之前进行的。美方对此次访问做了精心安排。孙建国与美国国防部常务副部长沃克以及副部长维克思等高级官员会晤。双方积极评价近一个时期以来两军关系呈现出的良好发展势头。  孙建国当面向沃克递交了由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先行签署,再由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签署的中美两军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谅解备忘录文本,双方还商定了下一步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磋商的工作安排。孙建国还就台湾问题、东海南海问题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方面,与美方进行了开诚布公的会谈。  解放军副总长:美方应受到网络起诉  在谈到网络安全议题时孙建国指出,美国目前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组织最严密的网络部队,无论是技术还是资源,美国在网络空间领域占有绝对优势,即使全世界网络部队加在一起也可能抵不上美国的攻防能力。  特别是斯诺登事件暴露出美国的网络部队能力已经使用到了极致。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孙建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竟然起诉了我们的五名军官。令我们感到非常惊讶,非常愤怒,这是不能接受的,我可以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不能接受的。从道理上讲,从斯诺登暴露出的问题,美国应该可以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起诉。  孙建国:重启网络对话球还在美方  孙建国表示,美国在网络问题上持有双重标准的做法体现了美国的网络霸权主义。  孙建国:但是我们没有起诉,而反而美国对我们五名军官提出起诉。我们可以接受吗?因此我感到美国的这种做法体现了美国在网络问题上的霸权主义。  孙建国同时提出,美国需要撤销对中国军官的起诉或者采取其他的积极的姿态。  孙建国:我觉得美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表明态度,作出更积极的姿态和行动,取得中国政府中国军队的理解和谅解,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最新来访网站】
?&?&?&?&?&?&?&?&?&?&?&?&?&?&?&?&?&?&?&?&?&?&?&?&?&
【相关点出网站】
?&?&?&?&?&?&?&?&?&?&?&?&?&?&?&?&?&?&?&?&?&?&?&?&?&
免责声明:888导航以上所有广告内容均为赞助商广告提供,对其经营行为本网站恕不负责。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强烈建议使用 IE5.0 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国以来取得的成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