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寺南望山吧》的翻译

柏林寺南望
原文: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相关古诗文
郎士元 相关诗文柏林寺南望原文|翻译及赏析_作者郎士元_书摘古诗文网
柏林寺南望
朝代:唐代
作者: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参考翻译(www.shuzhai.org) 更新时间 :
⑴遥:远远地。闻:听见。精舍:佛寺,此处指柏林寺。
⑵泊:停船靠岸。径:小路。度:度过,越过。
⑶霁(j&):止。
⑷东南:一作&西南&。
还在溪上航行,就已听到寺庙的悠悠钟声。停船拾阶而上,路蜿蜒穿越着秘密松林。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葱,犹若刚刚画成。
参考赏析(www.shuzhai.org/gushi/)
唐代中有画之作为数甚多,而这首小诗别具味。恰如刘熙载所说:&画出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艺概&书概》)此诗题旨在一&望&字,而望中之只于结处点出。诗中所争在此一笔,余笔无不服务于此。
诗中提到霁,可见作者登前先于溪上值雨。首句虽从天已放晴时写起,却饶有雨后之意。那山顶佛寺(精舍)的钟声竟能清晰地达于溪上,俾人&遥闻&,与雨浥尘埃、空气澄清大有关系。未写登山,先就溪上闻钟,点出&柏林寺&,同时又逗起舟中人登山之想(&遥听钟声恋翠微&)。这不是诗的主笔,但它是有所&拱向&(引起登眺事)的。
精舍钟声的诱惑,使泊舟登岸而行。曲曲的山间小路(微径)缓缓地导引他向密密的松柏(次句中只说&松&,而从寺名可知有&柏&)林里穿行,一步步靠近山顶。&空山新雨后&,四处弥漫着松叶柏子的清香,使人感到清爽。深林中,横柯交蔽,不免暗昧。有此暗昧,才有后来&度&尽&深松&,分外眼明的快意。所以次句也是&拱向&题旨的妙笔。
&度&字已暗示穷尽&深松&,而达于精舍──&柏林寺&。行人眼前豁然开朗。迎入眼帘的首先是霁后如洗的&青山&。前两句不曾有一个着色字,此时&青&字突现,便使人眼明。继而吸引住视线的是天宇中飘飖的云朵。&霁后云犹在&,但这已不是浓郁的乌云,而是轻柔明快的白云,登览者怡悦的心情可知。此句由山带出云,又是为下句进而由云衬托西南诸峰作了一笔铺垫。
三句写山,着意于山色(青),是就一带山脉而言;而末句集中刻划几个山头,着眼于山形,给人以异峰突起的感觉。峰数至于&四五&,则有错落参差之致。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峥嵘的山峰犹如&画出&。不用&衬&字而用&画&字,别有情趣。言&衬&,则表明峰之固有,平平无奇;说&画&,则似言峰之本无,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犹有刚脱笔砚之感。这就不但写出峰的美妙,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奇与愉悦。
这才是全诗点睛之笔。只有经过从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这里的画面才见得特别精彩;只有经过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绪酝酿,这里的发现才令人尤为愉快。因而这里的&点睛&,有赖前三句的&画龙&。用刘熙载的话说,那就是,诗人&争&得这一笔的成功,与&余笔&的配合是分不开的。
陆次云《善鸣集》:云画峰耶,峰画云耶?天然笔意。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须其自来,不以为构(末二句下)。
俞陛云《诗境浅说》:诗仅平写寺中所见,而吐属蕴藉,写景能得其全神。首二句言闻钟声而寻精舍,泊舟山下,循小径前行,松林度尽,方到寺中。在寺中登眺,霁色初开,湿云未敛,西南数峰,已从云隙参差而出,苍润欲滴。读此诗如展秋山晚霁图,所谓&欲霁山如新染画&也。
郎士元 郎士元 唐代。字君胄。中(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来源栏目:
本文链接: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上一篇: 】
【下一篇: 】
古诗词精选推荐
唐诗三百首
宋词、元曲精选柏林寺南望阅读答案
- 阅读答案
& 阅读正文『 更新时间: 11:35:15 』
柏林寺南望阅读答案
  (一)(5分)  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寺庙,指柏林寺。 ②霁:雨止。  1.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 ▲ 的环境特点。(2分)  2.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3分)  答案:  1.幽静或幽深  2、示例:雨后的山更加青翠了,云雾缭绕在四五座山峰间,如同妙手绘出的一幅水墨画。 
上一篇:下一篇:
柏林寺南望阅读答案
查看更多>>
阅读答案姐妹分类
阅读答案热门排行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from 鉴赏阅读答案 《柏林寺南望》来自 end#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8.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5分)9.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一句的?(6分)答案:8.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画&字,则似言峰之本无,(1分)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这就不但写出峰的美妙如画,(2分)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奇与愉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2分)9. 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最后一句。首句未写登山,先就溪上闻钟,点出&柏林寺&,同时又逗起舟中人登山之想。这不是诗的主笔,但它是有所&拱向&,引 起后文登眺之事。次句也是&拱向&题旨的妙笔,&度&字已暗示穷尽&深松&,而达于精舍&&&柏林寺&,行人眼前豁然开朗。第三句&青&字突现,便使人眼 明, &霁 后云犹在&,但这已不是浓郁的乌云,而是轻柔明快的白云,登览者怡悦的心情可知。此句由山带出云,又是为下句进而由云衬托西南诸峰作了一笔铺垫。尾句才是 全诗点睛之笔。只有经过从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这里的画面才见得特别精彩;只有经过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绪酝酿,这里的发现才令人尤为愉快。用刘熙载的话 说,那就是,诗人&争&得这一笔的成功,与&余笔&的配合是分不开的。(第一问2分,第二问解析4分,前三句一句解析1分,尾句总结1分)小编推荐鉴赏阅读答案: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古诗词鉴赏:网友评论
48小时热门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_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原文、翻译及赏析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出自唐代郎士元的《柏林寺南望》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望山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