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此见生实相,有为法如泡影是什么意思,断...

佛陀的一生(108图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尽早修行。_魔兽世界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100,112贴子:
佛陀的一生(108图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尽早修行。
 佛陀的一生  001 The Hermit Sumedha makes his aspiration  苏弥陀隐士(即善慧隐士,果德玛佛陀4阿僧祗10万大劫前的前世,以身做路供养燃灯佛,他当时已经修行到能使用神通了,但是为了表达对燃灯佛的尊敬,不使用神通修路;他身后那位女子应该就是 耶苏陀罗的前世,当时她一看到 苏弥陀隐士 就非常喜欢他,于是把自己用来供养燃灯佛的莲花分了一大半给苏弥陀隐士,燃灯佛对苏弥陀隐士预言说,这位女子将生生世世都跟着你,无论她哪生作为你的妻子,都会贤惠而美丽;燃灯佛后来并没有从 苏弥陀隐士 身上踏过,而是在为他授记之后,恭敬地右绕而过;按照的标准,只有像 苏弥陀隐士 那样,正式得到一位佛陀的授记,才能被称为菩萨)。002 Queen Mahamaya's dream  皇后摩诃摩耶的梦(EON注:夜梦白象,菩萨入胎)  003 The birth of the Bodhisatt  菩萨出生004 Kaladevila the hermit being shown the newborn Bodhisatta  修行者 卡拉德维拉 为刚出生的菩萨看相(EON注:也就是 阿斯陀 仙人,他已经证得了‘非想非非想处定’,而且知道自己要过世在佛陀证道之前,证得这种定的外道沙门一般会转生在与它相应的天界中,而该处天界因为不存在物质,所以无法聆听佛陀的教导,他因此而垂泪)。005 The Bodhisatta entering the attainments under the rose-apple tree  菩萨幼年在阎浮树下自行进入初禅  006 The Bodhisatta picking up the goose wounded by Devadatta  菩萨抱起被提婆达多射中的白鹅007 菩萨展示天生箭艺008 Taming the wild stallion  菩萨驯服烈马009 The wedding ceremony of the Bodhisatta Prince and the Princess Yasodhara  当时还是王子的菩萨和 耶苏陀罗公主 成婚010 The Four Omens- the Old Man, the Sick Man, the Dead Man and the Recluse (Bhikkhu)  菩萨出游遇到的四大示相:病人、死者、老人 和 修行者(比丘)  
随后会放制作过程
我相信95后 应该有不少...
【ID】谁家菇凉111 【地...
一个漫长的暑假已过去,...
【8.18贴吧直播周】,寻...
这里是啊苏。
不拆了说,一锅端,对于...
 西游记中最被广大读者...
RT,主要讨论杨幂,刘诗...
这将是一个令人喷水、喷...
有的人天生为王,有的...
一入宫门深似海,后宫的...
这是第二次发这108图,由于这个帖含着南传的佛教术语。如“阿拉罕”“比库”等,对于不懂南传的善知识,就有些迷惑。把这个几个词改成北传的,大家就不会再有这些迷惑了。这个108图的注解,介绍了的一生,佛教的历史,怎样修行等基础课程。希望各位善知识珍惜。
011 The Bodhisatta's last look at his son before going forth into homelessness  菩萨出家之前,望向儿子的最后一眼  012 Renunciation of the head hair  菩萨出皇宫后,自行断发,表示出家013 Encounter with King Bimbisara  菩萨遇到 宾比萨拉 国王(EON注:答应成道之后再去见他;当时菩萨乞食经过王宫,宾比萨拉国王(他比菩萨小5岁)见到菩萨相貌举止庄严,深为触动,就派人跟随到菩萨的休息处,想封赐他一个宫廷高官,菩萨拒绝了这个,并且告诉他自己的身份和志向).014 Learning the seven attainments from the hermit of the Kalama lineage  从 卡拉玛 传承的沙门学习四禅八定中的第7种定:无所有处定(EON注:向外道导师 阿罗逻·伽罗摩)  015 Learning the eight attainment  学习四禅八定中的第8种定:非想非非想处定(EON注:向外道导师 郁陀伽·罗摩子)  016 Practicing dukkaracariya (austere asceticism)  修习苦行(饥饿行法)017 A Magnificent Dream  菩萨成道之前五大预示梦之一:头枕雪山,手达两海。  018 The dreams  菩萨成道之前五大预示梦之:腹生蔓藤、诸鸟化白、众蛆(象征众生)环绕、涉粪山不染 019 Offering of milk-rice by Sujata, the wealthy man's daughter  成道之前接受大富长者之女 苏雅塔 的乳粥供养020 Vanquishing (Victoryover) Prince Mara  战胜天魔王的诸魔军(EON注:佛陀在偈中提到过十大魔军的名字—第1军:爱#yu;第2军:不乐;第3军:饥渴;第4军:渴#ai;第5军:昏沉;第6军:恐惧;第7军:怀疑;第8军:恶毒顽固;第9军:名闻利养;第10军:自赞贬他;那时佛陀还未成道,没有什么超凡能力,他以凡人之躯面对这些魔军时的态度是:‘我挥不退之战旗,我说惜命为可耻,宁可战死于沙场,不愿失败而苟活’;据说当时佛陀吃过乳粥之后,就扬手将钵盂弃在河中,意味着若不成道,这就是他吃的最后一餐(SN.3:2);经典里也记载有很多后来的
在证果之前,都有这种‘不成道宁可死’的心态和做法;雷迪长老 的著述里有提到这种心态实际上就是四神足之一:欲神足 的体现)。
021 Attaining Buddhahood (Enlightenment)  证道成佛(觉悟)  022 Victory over Mara's three daughters  无视天魔王三个女儿的诱惑(EON注:据说当时这3位 他化自在天 的天女,变化出所有年龄段有可能对男性形成诱惑的女性形态,用尽所有的方式试图打动佛陀;天魔所在的 他化自在天 是欲界天最高等的一层,经典里有提到,和欲界天的天女相比,凡俗世界一国之中最美的女子都会显得像猕猴一样难看;后来有位老婆罗门叫 玛甘迪,想把他美丽的女儿嫁给佛陀时,佛陀就提到这件事,说即使是当时那样的天女我都不再动心,何况你的女儿(参见后图)).023 Offering of rice cakes by two merchants  两位商人供养米糕(EON注:他们是此世间最早的归依者,当时世尊手里还没有容器受食,而历代诸佛都不以手直接接东西吃,所以图里佛陀有点不收的意思,随后四大天王各带了一个钵献给世尊,相传世尊将4钵化合为一然后受食).  024 Encounter with Upakatakka  遇到 尤帕卡塔卡(EON注:世尊成道后,前往鹿野苑渡化五比丘途中遇到的一个沙门,那时世尊还未开始弘法,这位沙门问世尊学的是谁的教法,世尊回答‘我于世间无有师,也无与我同等者’,这位沙门回答‘朋友,但愿如此’,似乎不太愿意相信).  025 Delivering the Dhammacakka Sermon to the five disciples  向鹿野苑五比丘初次传法  026 Wealthy man's son Yasa and his family meeting the Buddha  大富长者之子耶舍和他的一家遇见佛陀027 Dispatching of the Sangha on missionary works  派遣僧团前往各地弘法 028 Venerable Uruvelakassapa admonishing the serpent king in the tinder shed  佛陀在优楼频螺迦叶的草堂中降服蛇王(EON注:英文原文可能有误,原文直译是‘优楼频螺迦叶尊者在草堂中劝说蛇王’)  029 The ordination ofUruvelak  渡化优楼频螺迦叶030 The brothers Nadikassapa and Gayakassapa find plaits of hair floating down from upstream  纳迪迦叶 和 伽亚迦叶 看到从上游流下的须发(EON注:上述 优楼频螺迦叶 是他们的兄长,这3位迦叶是当时一个外道修行团的首领,老大优楼频螺迦叶皈依世尊之后,剃除须发,让须发随溪流而下,他的2个迦叶弟弟看到须发之后,赶紧去探望哥哥,然后也都随哥哥皈依了世尊)。
031 Encounter with King Bimbisara  会见 宾比萨拉国王  032 Meeting of Assaji Thera and the future Sariputta Thera  还未出家的 舍利弗长老 遇到 阿沙基 长老(EON注:舍利弗尊者 就是这时候听到那首有名的偈‘诸法因缘生’,证悟初果 须陀洹)。033 King Suddhona, the Buddha's father, inviting The Buddha to the palace after expressing disapproval of setting out on the alms round  净饭王,佛陀的父亲,邀请佛陀回皇宫接受供养,当时他表示不同意佛陀进行托钵。 034 QueenYasodhara paying obeisance to The Buddha  耶苏陀罗王后顶礼佛陀  035 QueenYasodhara pointing out The Buddha to her son and telling him to ask The Buddha for inheritance  耶苏陀罗为佛陀的儿子指出父亲,并让他去向佛陀求取继承权。  036 Prince Rahula asking for his inheritance  罗睺罗王子向佛陀求取继承权037 Ordination of the six princes and Upali, the barber  剃度释迦族的6位王子和理发师 伍巴离(EON注:即诵出《律藏》的那位长老) 038 The wealthy Anathapindaka purchasing land for a monastery  大富豪 给独孤长者 以金币覆盖地面的方式购下园林献给世尊作为寺院(EON注:即 祗陀林给孤独园,当时是向 祗陀太子 购买这个园林,祗陀太子说除非用金币覆盖整个园林,否则不卖,给孤独长者就真的拖了大批金币来覆盖地面,当金币覆盖到还差最后一块地皮的时候,祗陀太子说不用再拖金币来了,剩下这块地就算是他供养的(如图情形))。   039 Preaching a sermon on peace to the townspeople of Kapali and Koliya  向 卡帕里 和 科里亚 的村民宣讲有关和平的法(EON注:中间那条河叫 罗西尼,同时灌溉河岸两边的田地,这两族村民为了河水几乎要起流血冲突的时候,佛陀制止了他们;佛陀后来轮流在两个村子住留,各有不少民众皈依)。040 Wealthy man and (his) people come to challenge doctrines  一个富人带着他的人马来质疑教义  
041 Veverable Pindola obtaining the sandalwood alms-bowl of the wealthy man of Rajagaha  宾度拉 尊者 用神通取得王舍城一个富豪的沉香木钵盂(EON注:那个富人设置了一个活动:把一个沉香木钵盂放在一个高杆之上,挑战任何当时的修行者,看谁有能力把它拿下来,宾度拉尊者在目健连尊者的推让下,用神通浮空上去把它取了下来;佛陀责备他滥用神通,那个沉香木钵盂后来被交给僧团研磨成沉香木粉膏)。
042 Brahmin Magandhi and wife offering their daughter to The Buddha  婆罗门 玛甘迪 夫妇 想把他们的女儿许配给佛陀
043 Queen Magandhi ordering the drunkards to hurl vituperations at The Buddha  玛甘迪 王后 命令一群醉汉去辱骂佛陀(EON注:这位 玛甘迪 小姐据说非常漂亮,无数贵族富人追求都不放在眼里,她的父母本来想把她许配给佛陀,佛陀为他们说法之后,她的父母证悟 阿那含果,并且随佛陀出家不久后证悟 阿罗汉果,但是佛陀的拒绝让这位 玛甘迪 小姐深感耻辱,后来她成了 高沙比 国王的第3个王后,一直找机会报复佛陀和他的信众)。 044 The female wandering ascetic Cincamanaka accusing The Buddha  女游方行者 欣卡玛纳卡 诽谤佛陀(EON注:一个外道团体因为佛陀削弱了他们的供养,所以让这位女子来毁坏佛陀的名声,这位女子故意让别人看到她晚上往寺院的方向走,早上从寺院的方向回来,然后几个月后,用木头绑在肚子上装作怀孕的样子,在佛陀对大众说法的时候跑去指责佛陀不负责任,后来帝释天让一头耗子咬断了她绑木头的绳子让她露陷,据说她被赶出寺院门的时候,就堕入地狱;这女子前世也曾经对菩萨做过类似的事)。   045 Heretics parade in town with he body of the female wandering ascetic Sundhari and hurling accusations (at The Buddha)  游方沙门抬着一个女游方沙门 孙陀利 的尸体在村子里游齤行,散布对佛陀的谣言(EON注:他们先让这位女外道被人看到经常出入寺院,然后把她谋害之后,对众人说这是僧团对她行了邪欲行之后又杀了她;佛陀让比丘在被辱骂的时候回答“说谎之人堕地狱,说'此恶事非我为者'亦然,二者命终于来世,将如恶徒同下场',并预言这谣言最多持续7日,后来果然谣言7日平息)。 046 Bodhi Prince inviting The Buddha to his abode across a walkway of white cloth  菩提王子用白色帛布铺地,邀请佛陀前往他的住所(EON注:菩提王子用白帛布铺地邀请佛陀进他的宫殿应供,三次请佛陀踏上帛布而入,佛陀都静默不动,阿难达尊者 于是告诉王子,如来不踏帛布之道,让他撤去帛布(如图的手势);王子供养后,问佛陀要多久才能证道,佛陀回答只要具备5种精勤:有信、不病、不奸诈、有勤、有慧,就可能在7年之内实现)。 047 The conversion of the ogre Alavaka  渡化旷野夜叉 阿拉瓦卡(EON注:世尊当时在旷野中走到了这名夜叉的住处里,这名夜叉刚开始企图直接用暴力驱逐世尊,但是发现用最强大的法宝都无法伤害世尊,于是他问世尊如何才能解脱痛苦、什么样才是最好的生活、什么是最好的宝物、如何才能在死亡的时候不忧愁等等问题,世尊为他说法,他皈依为优婆塞)。048 The Buddha being reproved by the teacher but lauded by the pupil  外道师匠指摘佛陀,学子却赞叹佛陀。 049 The conversion of (the bandit) Angulimala  渡化 盎古利马喇(杀人大盗) (EON注:这个名字直译是‘用手指串成的项环’;当时佛陀使用了一种空间能力,让对方无论如何也追不上自己,于是盎古利马喇 大喊让佛陀停下,佛陀回答‘我已经停下了,现在是你该停下(指对方所行的业)';盎古利马喇 本来也是高等种姓出身,教育良好,但是受外道影响,认为要杀满1000个人,用牺牲者的指头串成项环,这样可以升天,当时他已经杀了999人,造成当地巨大的恐慌,国王都派军队来抓他,他再也找不到其他人杀,即将对他自己母亲(可能是图里远方那位)下手的时候,佛陀及时出现渡化了他,后来他成功证悟 阿罗汉果)。 050 On being queried the death of one's father, The Buddha breaks a pot of butter and an earthen pot and delivers a sermon  当被询问有关一位民众的父亲死后归宿的问题时,佛陀打破一个黄油罐子和一个陶土罐子,借此来进行说法。  
051 The citizens preventing King Pukkusati from going to the Buddha  民众想阻止 普库萨提 国王去找佛陀 (EON注:这图可能反映的是佛音尊者对这事的注释版本,当时 普库萨提 国王 是和 宾比萨拉 国王同时代的一个国王(塔卡希拉国),两国国王通过商旅往来而交情日深,虽然从未谋面,普库萨提国王有一次送了极其昂贵的礼物给 宾比萨拉王,宾比萨拉王感到实在没有能对等的东西回赠,于是他把佛陀的教法铭刻在黄金碟片上送给 普库萨提国王,普库萨提国王读了之后,顿时失去对王位的兴趣,自行落发,步行192由旬去王舍城找佛陀(图里可能是他的民众在试图挽留他);佛陀当时在 沙瓦提城,不在王舍城,他用天眼知道这事后,就主动步行去找普库萨提,并为他说法;普库萨提后来被一头疯牛顶死,死时已经是 阿那含圣者)。052 Akkosabharadvaja reproving The Buddha  阿库萨巴拉多亚 质疑佛陀 (EON注:这位婆罗门有个兄弟因为其妻子崇敬佛陀而心生不满,跑去和佛陀辩论,问佛陀‘杀什么可以得安稳和无忧',佛陀回答‘杀嗔恨可以得安稳无忧’,他的兄弟因此敬服皈依,出家为僧;这位 阿库萨巴拉多亚 婆罗门因而感到非常愤怒,就跑去辱骂佛陀,也被佛陀劝服皈依;他的2个弟弟因为兄长出家也愤怒地跑来辱骂佛陀,同样为佛陀所折服,皈依出家,这4兄弟后来都证得 阿罗汉果;僧团后来在议论这件奇妙的事情时,佛陀告诉他们,因为佛陀具有忍辱之力,所以在罪恶之群里无有罪恶,能以真谛作为众人的皈依)。   053 Ujjuttara and the queen Samavati  买花侍女 库竹答拉 和 王后 沙玛瓦提(EON注:库竹答拉是负责给当时 高沙比 国王的王后 沙玛瓦提 买花的侍女,她总是拿了8个金币却只买4个金币的花,贪污掉一半,后来遇到佛陀说法,当场证悟初果,第一件事就是买足8个金币的花,然后坦白自己之前的错误,图中描绘的应该就是这一幕;王后 沙玛瓦提 为此触动,让她每天去听佛陀说法,回来给自己复述,库竹答拉复述的经文收集为现在的《如是语经》,而沙玛瓦提王后就是后来著名的修慈心第一的女弟子,慈心之力强到国王因误解而射向她的毒箭都被反弹回去,国王也因这件奇事而皈依佛陀)。054 Stepmother Gotami requesting establishment of the Bhikkhuni Order& being ordained a Bhikkhuni  佛陀的姨母 苟达弥 请求成立比丘尼僧团,并受戒成为一名比丘尼(EON注:左上图是 阿难达 尊者代她求佛陀允许女众出家,佛陀考虑到女众出家会影响正法在这个世界驻留的时间而连续拒绝了3次,阿难达 尊者 提及 苟达弥 对佛陀早年的养育之恩而再三请求,佛陀终于答应,但为比丘尼设置了‘八敬法’以尽量削弱此事的负面影响;右下图是 苟达弥 受戒 的情形,她并不以一般比丘尼受具足戒的方式来出家,而只是答应接受‘八敬法’,后来有比丘尼质疑她的受戒方式,佛陀说她能接受‘八敬法’就是受具足戒)。  055 Delivering a sermon to the Queen Khema  向 柯玛 王后 说法 (EON注:柯玛 王后 是 佛陀女弟子中的2位上首之一,称为‘智慧第一’,相当于男弟子中 舍利弗 尊者 的地位;图中应该是她第一次听佛说法的情形,柯玛王后之前非常为自己的美丽而自负,佛陀知道她的心念,所以用神通变出一位比她美得多的女子在身后摇扇,柯玛深感不如的时候,佛陀让她看到这位女子迅速从年轻貌美变到中年,再到老年、衰朽、死亡(图里右边3位女子应该是表示一个时间次第过程),柯玛王后因此受到极大的触动,佛陀趁机向她说法,她在第一段说法结束的时候,证得初果,第二段说法结束的时候,直接证到 阿那罕果,并且随后出家成为比丘尼。她这样迅速地证果,是因为宿世以来已经累积了极强的波罗密,91劫以前她就曾经是当时的 维巴西 佛的弟子,这一劫前3位佛陀在世的时候,她也曾经服务过僧团,她过去世也曾经做过菩萨的妻子,那一世菩萨和她两人修'死随念'的境界都很高)。 056 Pathacari in the presence of the Buddha  帕达卡莉 来到佛陀面前 (EON注:这位 帕达卡莉 是 沙瓦提 城一位大富商的女儿,年青的时候和家里一位男仆私奔生子,在她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遇到一场暴风雨,她丈夫在砍树给她搭棚子的时候被毒蛇咬死,第二天她带孩子们渡河的时候,刚生下来的孩子被老鹰叼走,第一个孩子则被河水冲走,她悲痛地回到娘家沙瓦提城里,又得知她父母一家也在那场暴风雨里被倒塌的房子全部压死,短期内连续的巨大打击让她顿时疯掉,扯碎了自己的衣裳到处哭喊;当时佛陀正在沙瓦提城给孤独园里说法,他让众人不要阻拦 帕达卡莉,让她跑到自己面前来,然后一句话就让她恢复了神智,并且告诉她‘多生以来你因为失去亲人而流过的泪水比四大洋的海水还多,所以亲人子女都不会是人生的依赖,你为何还在放逸’,帕达卡莉当场证悟初果,后来出家精进,在一次休息前用针拨灭油灯的瞬间证悟 阿罗汉果,她是女弟子里‘持律第一’,相当于男弟子里 伍巴离 尊者 的地位)。  057 Kisagotami in thepresence of the Buddha  吉莎·苟达弥 来到佛陀面前 (EON注:吉莎·苟达弥 婚前贫穷,难得一位富人看上了她,和她成婚,但是她一直得不到夫家的认同,直到她生下了一个男孩,夫家终于因此接纳了她,所以她非常重视这个儿子,这个儿子不幸因病去世的时候,吉莎·苟达弥感到无法接受,一直执着地要向人们讨药想复活儿子,最后她去请求佛陀,佛陀说只要她能拿到‘没有死过人的家庭所拥有的一点芥菜籽’,就可以用它治好儿子,吉莎·苟达弥 跑遍全城也找不到这样的家庭,最后她终于领悟到佛陀想要她知道的道理,回到佛陀那里,佛陀问她找到芥菜籽了吗,她回答‘芥菜籽的事情已经解决了,请允我出家受戒’,佛陀于是对她说法,让她证悟了初果;吉莎·苟达弥 后来出家精进,证悟了 阿罗汉果)。 058 Befriending the farmer  教助耕者 (EON注:这里没有提到名字,所以个人从画面推测是佛陀成道第11年的时候,在王舍城南山托钵时发生的事情,当时耕者 波罗多波瑟 在组织大规模的耕犁作业,世尊前往托钵的时候,他们正在田间用餐,于是他们对世尊说,我们要这么辛勤耕犁才能得到东西吃,你也应该这样劳动才能得到收获,世尊用偈回答说我也在耕犁播种(图里的姿势):智慧就是我的轭和犁,正念是我的锄头和鞭,这样的耕耘,圣谛就是我的收成,不死的甘露会是成果,耕者 波罗多波瑟 因而折服,用铜钵盛粥要供养世尊,但世尊因为这次供养是先颂偈才得到,所以依诸佛惯例不能接受这样的供养,并预言这粥已经变得有毒,他让对方把这粥倒在无生物的水里,入水的时候出现这粥有毒的迹象,耕者 波罗多波瑟 因而感到恐惧,皈依世尊而出家,后来证得 阿罗汉果)。 059 Meeting the sanitation worker Sunita  路遇清扫工 苏尼塔 (EON注:苏尼塔 是王舍城一个拾花业家族的成员,他当时正在从事极其困苦和低贱的街道清扫工作,佛陀观到他有成就阿罗汉的潜质,于是在一个清晨他正在扫地的时候特地前去见他,他看到佛陀的时候敬畏得无地自容,佛陀问他要不要出家成为一名比丘,他狂喜地答应了,佛陀带他回到寺院,给了他一个禅修的业处,他依此证悟了 阿罗汉果,从此许许多多的人和神都来敬拜他;他此生的低贱是因为过去世曾经对一位辟支佛说过不敬的话)。   060 The samanera Sopaka being abandoned in the cemetery with a corpse  沙玛内拉 苏帕卡 和一具尸体一起被丢弃在墓地里 (EON注:苏帕卡 在巴利文里是‘贱民’的意思,因为他是一名墓地工作者的儿子,古印度一般从事这类‘不净’行业的都是低等种姓,他出生4个月的时候,父亲就突然去世了,他被叔叔收养,在他7岁大的时候,因为和叔叔的孩子争吵,所以他叔叔把他和一具尸体捆在一起丢在墓地里,想让豺狗把他们一起吃掉;午夜豺狗群出现,他吓得大哭,佛陀观到他有成就 阿罗汉果 的潜质,于是设法营救了他(图里似乎是派遣一队比丘去救他,另外一个记载是直接对他放了一道光,让他得到力量自己挣脱了绑缚,然后来到佛陀的住所,那时他证得了初果);他妈妈后来去找他,找不到,就去问佛陀,佛陀先把 苏帕卡 隐身在一边,然后对他妈妈说法,他妈妈因此证得初果,而 苏帕卡 同时证得 阿罗汉果;苏帕卡的前一世是一位 精通 吠陀 的婆罗门,也是生活在这个时代,就在不久前,当时佛陀预见到他很快就要过世,所以前去见他,苏帕卡的前世向佛陀撒花为座表示尊敬,佛陀对他说法之后从空中离开,他过世之后就转生为这一生7岁证果的 苏帕卡)。
 061 Venerable Ananda receiving offering of water from the maiden of low caste  阿难达 尊者 向一位低等种姓的女子托钵要水(EON注:这图可能反映的是北传经典里记载的‘摩登伽女’的故事,南传经典里个人暂时未读到类似记录;这位女子据说名叫波吉蒂,阿难达 尊者 当时不在乎对方种姓卑微,依然向她托钵,她被阿难的风采迷住,用了各种方法想要诱惑他,包括让她的外道母亲使用幻术迷惑阿难达尊者,佛陀后来告诉她阿难达是位修行者,她也必须出家修行才能和他般配,她修行之后觉悟到自己的愚痴,主动放弃了之前的想法)。   062 The unwholesome kammic result(vipaka) of Venerable Kundadana  坎达多纳 尊者 不善宿业的果报(EON注:坎达多纳 尊者 前世曾经是一位地居天人,当时他看到有两位比丘亲密无间,所以想试探他们的友谊,于是当其中一位比丘暂时离开另一位比丘进到一处林子里去的时候,他变成一位女子,衣冠不整地从那个林子里出来,让另一位比丘误认为他那位朋友戒行不净,这一不善业的果报让 坎达多纳 尊者 此生 出家托钵的时候,总会让别人看到他身后有一名女子像他女友一样在跟着他(如图所示,她其实只是一个幻影),而他自己却什么也看不到,这个现象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非议和烦恼(图右边的几个人就在纷纷议论),后来 高沙喇国 的国王 巴谢那地 听说之后,亲自前来测试,证实那女子只是一种业报造成的幻影,于是他发心供养 坎达多纳 尊者,让他不必再承受外出托钵带来的麻烦,坎达多纳 尊者也因此得以专注精进,证悟了 阿罗汉果,从那之后,那个女子的幻影就不再出现了)。  063 The Buddha and the old Brahmin who was searching for his lost cattle  佛陀和一位正在寻找丢失牛只的老婆罗门(EON注:这可能是出自北传《贤愚经》(非南传同名经)的典故,这位老婆罗门家境贫寒,终日受恶妻辱骂,所生的7个女儿嫁出去后又不断回家讨这讨那增加负担(印度人嫁女儿要支付沉重的嫁妆,否则女儿在夫家没地位),他那日借了头牛耕地,又不慎丢失,所以深感自己怎么如此不幸,找牛的时候看到佛陀平静地坐在树下,觉得佛陀才是最快乐的人,佛陀读到他的心念,就邀请他出家,并且为他说法,他当场证悟了 阿罗汉果;这位老婆罗门过去生也受过佛陀的恩典,当时佛陀是一个国王,他是一个因为无心之失而连续闯祸的倒霉人,佛陀的前世则帮他一一排解)。 064 Venerable Angulimala being chastised by the townspeople  盎古利马喇 尊者 被村民责打(EON注:盎古利马喇 尊者 被佛陀渡化出家之后,始终坚持4种被允许的苦行:树下住、穿粪扫衣、仅持三衣、托钵乞食,尤其是坚持亲自托钵乞食这一点,对于一个恶名昭彰,甚至需要一名国王带着大批军队来围剿的前杀人魔王而言,是非常艰苦难得的,他因为从前的罪行很难讨到东西吃,但是依然坚持,图里反映的应该就是他经常遇到的一幕:被认得他的人责骂追打;有一次他在 沙瓦提城 被打得头破血流,佛陀告诉他‘让你承受现在这痛苦的业,本来会让你在地狱里被折磨无数年’)。 065 The offering of alms by the wife of the General Mallika  玛利卡将军的妻子供养钵食 (EON注:英文可能有误,图里可能是 高沙喇国王 巴谢那地 的玛丽卡 王后,她原来只是个制作花环的平民女子,因为布施佛陀而当生得到成为王后的机缘,后来成为僧团的著名施主之一;我个人暂时没有读到有 ‘玛利卡将军’这样的人物,待查)。   066 英文原文空缺 067 Heretics parade in town wi...  沙门...在村子里游齤行(EON注:这个英文疑似和第045重复,也和图中内容不符,从图的内容推测,可能是反映当时一位富家公子出家后,他的父母因为后继无人,怕财产被充公,所以要求他和前妻生育一个后代做继承人,那时候佛陀还没有正式制定有关邪欲行的波罗夷戒,这位比丘就应父母要求和前妻如此行事,而遭到众人非议,佛陀从此制定了相关的戒律)。  068 英文原文空缺  069 英文原文空缺   070 The Buddha and the wandering asectic Bahiyadatucariya  佛陀和游方沙门 巴西雅·达图卡瑞亚 (EON注:巴西雅 原来是一名商人,出海经商7次都平安,第8次遇到海难,他趴在一块木头上漂流到 苏帕拉卡 这个地方,身上衣服全部烂光了,于是他用树皮做了一件外套(如图那样),在当地乞食,这种打扮和举止让当地人把他当成了一名修行者,而给与了极大的尊敬,他也逐渐因此误认为自己已经是个 阿罗汉 了;一位天神因为有一世和他是同梵行者,所以建议他去找佛陀以便得到真正的利益,在那位天神的帮助下,他一夜之间就来到当时佛陀所在的 沙瓦提 城,见到佛陀的时候他情绪太过激动地请求佛陀为他说法,佛陀为了让他平静下来,就说‘这是托钵的时间,不是说法的时间’,拒绝了他2次,巴西雅平静下来,回答说人生太过无常,不知道何时就会死,所以坚持让佛陀立刻教他,佛陀知道他的命运,于是当场对他说法,他即刻证悟 阿罗汉果(佛陀认他是从听法到证果速度最快的人之一),在佛陀离开之后,他就被一头母牛顶死(它受一名女性夜叉附体);他和上面第051图的 普库萨提 国王 一样,前世都是 迦叶佛教法时期的人,当时有7个修行者到山上去,决意不证道就死也不下来,其中一位证悟 阿罗汉果,一位证悟 阿那含果 转生梵天界(就是上面提到那位天神),其他5位都饿死了,其中2位就转生为 巴西雅 和 普库萨提 国王,他们都是被同一头受女性夜叉附体的母牛顶死,这是他们从前一起做过的一个恶业的果报:那时他们一起找一位女子取乐,为了不想付钱就把她害了,那名女子死前发愿要化作女夜叉复仇;因为 巴西雅 在过去世中从未布施过衣钵给比丘,导致他今生的福报不足以支撑到获得衣钵而从佛陀受戒出家,所以佛陀虽然知道他已证阿罗汉果,最后却并没有对他说出那句著名的‘善来,比丘’,不过佛陀依然让其他比丘为他造塔供养)。  
  071 The Buddha teaching a mantra to the old brahmi who had been banished by his children  佛陀教了一首偈子给一位被自己孩子赶出家门的老婆罗门(EON注:南传法句经典故中有此事的记载,这位老婆罗门辛苦养育了4个孩子,每个孩子他都帮他们成家立业,后来他老了,所有孩子却都彼此推脱赡养责任,他最终被逐出家门;佛陀教他一首偈,让他等孩子们都在众人中时,当众背诵,这首偈主要是提到辛苦养大自己的孩子,结果还不如手中手杖,起码可以引路驱狗,众人听后纷纷谴责,孩子们也深感惭愧,于是就接父亲回家供养;那位老婆罗门感恩世尊帮他,将世尊请到家里供养,世尊对他说法,让他证悟了初果,后来他随世尊出家,证悟阿罗汉果;藏传《百业经》(藏版最初译自唐朝汉版)中也有类似记载,但是孩子的数目记为7个;)。 072 The Buddha nursing the sick bhikkhu  佛陀亲自照护生病的比丘(EON注:当时有位比丘得了痢疾,躺在自己的屎尿里无人照看,因为他被认为是对僧团没有贡献的,而且估计味道也太重(如图远处有位比丘就掩鼻),世尊让 阿难达 尊者取水来并亲自为这名病比丘清洗,之后他对僧团说‘你们出家再无父母,如果不相互看护,谁会来看护?对于病者,应如同看护佛陀一样看护他’,并且为此制定了一条戒律:比丘有病者如果僧团无故不安排看护,犯‘恶作’)。 073 King Bimbisara in the prison cell  宾比萨拉 国王 在牢房里(EON注:英文原文是如此,但是很可能不对,因为后面还有一个描绘 宾比萨拉国王 在牢房里被割足的图,更吻合经典里的记载,但相貌和这个完全不一样,同一个画家不太可能画出2个头发胡子颜色外观都完全不同的 宾比萨拉国王;个人根据图中内容,推测可能是《法句经》344偈的记录:当时 摩诃迦叶 尊者有个弟子已经出家并证得第4禅那,但是因为对一个金匠亲戚家里的东西起了贪着,又还俗了,后来在俗世沦为小偷并被逮捕,即将被处决之前,他遵照 摩诃迦叶 尊者 的指示,收摄心念,专注所缘,并且进入了禅那,执行者被他入定时的姿态所触动,于是向国王报告,国王也下令释放了他。佛陀知道之后说他‘以前既脱离了系缚,却又回头重新惹上所有的系缚’,后来他又重新回到僧团,精进修行,证悟 阿罗汉果)。   074 The slave woman reproaching the heretic for bathing in the River Ganges at dawn  身为奴隶的女子责备一名沙门于黎明时分在恒河里洗澡(一名身为奴隶的女子向一个外道沙门质疑‘恒河晨沐’的意义(EON注:这位女子应该是 般娜,她是 给孤独长者家一位女仆的女儿,听《狮吼经》后证得初果 须陀洹;她的工作是去恒河里打水,当时婆罗门教徒普遍相信在恒河里进行晨沐能洗掉身上的罪业(即便是现在,相当多的印度民众也依然如此相信),当时已经身为初果圣者的她就对河里那位婆罗门说,这种迷信是不懂得业报的表现,如果在河里沐浴就可以洗掉罪业,那么水里的青蛙水蛇那些水生动物是不是都要上天堂呢?一切杀人放火的罪犯,洗澡过后会不会都变成好人呢?如果河水能洗掉罪业,那么善业是不是也会被洗掉呢?那位婆罗门幡然醒悟,皈依了佛教,说‘曾诩梵天子,今真婆罗门;三明真知俱,真正清净人’;给孤独长者后来解除了 般娜 的奴隶身份,于是她出家为比丘尼,最终证得 阿罗汉果)(《长老尼偈.236-251》)。   075 英文原文空缺  076 Monastery donor Visakha and her father-in-law  大讲堂的施主 维沙卡 和 她的公公(EON注:这位 维沙卡女士号称是‘布施第一’的女弟子,说她是‘大讲堂的施主’是因为著名的‘鹿母讲堂’就是她兴建布施的,有一次她去寺院里听法,把一个珍贵的首饰遗失在寺院里,她把这视为一个作布施的提示,决定卖掉这个首饰换成如法资具布施给僧团,但是没人能买得起,于是她自己掏钱回购,然后用这笔资金兴建了‘鹿母讲堂’布施给僧团,可能是因为居住条件太好,有些比丘住在这里的时候变得比较放逸,汲汲营营于一些世俗杂事,目健连尊者 在佛陀的建议下,用脚趾令整个讲堂发生了一场地震来警醒他们;图中是她的公公 弥伽罗,那时候她的公公还是外道的信徒,对佛陀的僧团持排斥态度,当时他正在用金质容器吃一种蜂蜜米粥,见到一位比丘前来托钵,却佯装不见,于是 维沙卡 对这位比丘说‘我公公正在吃不干净的东西’, 她的公公因此恼怒地要赶走她,后来众人都裁定是她的公公 弥伽罗 不对,弥伽罗 于是又想挽留 维沙卡,维沙卡 提出要请佛陀到家中来供养作为留下的条件,佛陀前来应供说法的时候,她的公公躲在帘幕后面听,当场证得 初果须陀洹,从此他说要敬 维沙卡 如同母亲一般)。 077 The Buddha and Sumana, daughter of the wealthy man  佛陀和长者之女 苏玛纳(EON注:经典里有好多个同名的 苏玛纳,这位应该是前 高沙喇国王 的女儿,现任 巴谢那地王 的姐妹,她有一次带着500位侍女和500辆战车前来访问佛陀,求问佛陀:两位在信念、道德和智慧方面都相当的弟子,一个有布施,一个没布施,他们之间是否会有区别,佛陀回答说他们无论生在天上或是人间,有布施者在寿命、外貌、荣耀、快乐和权力方面,都要胜过无布施者,这种区别会一直持续到他们证悟 阿罗汉果为止,注释里说,她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她看到了王宫里2个婴儿的谈话:一个是王子,一个是宫女的儿子,二者的床铺高低豪华度都悬殊很大,但他们前世都同是比丘,而王子记得自己的前世,知道另外一个婴儿之所以今生地位比他差,是因为没有听从自己的劝告,所以正在对另外一个婴儿说法。这位 苏玛纳 的过去生曾经把乳粥藏在茉莉花团中,放进当时的 维巴西佛 的钵盂里,用这种方式得到了那次供佛活动中首供者的荣耀和功德,她当时依此发愿生生世世都身带茉莉花香,并且都叫‘苏玛纳’(茉莉花、幸福者),她那生也很快得到果报,成为一名将军的妻子;苏玛纳侍候她祖母到过世之后,就和 巴谢那地王 一起来见佛陀,在那次开示中,她证得 阿罗汉果 并且出家,她从前证得 初果须陀罕洹时,只有7岁。078 Subhatheri and a young suitor  苏芭 长老尼和一名年轻的追求者(EON注:经典里同样有好多位 苏芭,这位应该是 苏芭·吉瓦康巴瓦尼卡,她属于王舍城一个有名的婆罗门家族的成员,据说容貌非常娇美,所以被称为‘苏芭(巴利文意为:净美 )’;她看到了感官欲乐的过患,所以出家为比丘尼,有一次她正要去午休的时候,一名浪荡公子看到了她,被她的美貌所折服,于是不停地追求她,她反复向对方宣讲爱欲的过患也不听,最后她问对方最喜欢她哪里,对方回答说最迷恋她美丽的眼睛,于是她毫不执着地把眼睛挖下来递给对方,浪荡公子被震慑住了,并且请求她的原谅。后来她去见佛陀,佛陀让她的眼睛复原,并且给了她一个禅修的业处,她依此精进修行,最后证得 阿罗汉果)。079 Venerable Nalakamahathera and Venerable Moneyya  可敬的纳拉卡 大长老 和 可敬的寂静行(EON注:纳拉卡 是当年佛陀刚出生时为他看相的那位 阿斯陀 仙人(也就是前面图里出现过的 卡拉德维拉)的外甥,阿斯陀为佛陀看相之后,知道自己等不到听佛陀说法,就让外甥赶紧出家,等待佛陀;在佛陀证道并且第一次为五比丘说法之后的7天,纳拉卡 就前来请教佛陀(这里英文标题可能有点问题,原文直译有‘寂静尊者’的意思,因为当时 纳拉卡 向佛陀请教的主题是 ‘寂静行’的方法,这个行法原文是 Moneyya(寂静)patipadā(行道),写英文标题的人可能把这个Moneyya当作另一位尊者的名字了;看图中也只有佛陀和一位尊者在对话),纳拉卡受教之后,就回到他原来修行的地方,靠在一块金色的岩石上达7个月之久,以实践上述行法的最高形式,最终证得 阿罗汉果;他对这种行法的追求可以追溯到过去世 莲花胜佛的时期)。   080 Kanda, planting the white mango tree  康达,种下白芒果树(EON注:佛陀在禁止比丘随意展示神通后,外道都以为佛陀自己肯定也不会再使用神通,于是一个个都放心吹嘘说自己比佛陀神通大得多,而实际上这种禁制是只针对佛弟子而言的,诸佛并不受此制约,为了平息外道造成的这种局面,佛陀应 宾比萨拉王的邀请,预言说将在‘7日之后城门口的一颗芒果树下’展示神通,并且还罕见地同意国王宣传此事,让众人都来参观,外道听说之后,赶紧雇人把城门附近的芒果树全部砍光;7日之后,佛陀在城里托钵,有一位名叫 康达 的宫廷园林长工供养了一颗芒果给佛陀,佛陀吃完就让他把果核种在城门口,那个果核当众迅速长成一株巨大的芒果树,佛陀就在树下展示了传说中的‘双神变’,而后前往‘三十三天’为诸天说法,在天上渡过了他成道之后第7个雨安居;这则记录虽然见于小部本生经,但是一般视为是后世的增补)。
081 Preaching the evils of sacrificial offering to the Brahmin about to make such sacrificial offerings在外道准备对梵天进行牺牲祭祀的时候,向他们开示这种献祭的邪恶性(EON注:那个时代的婆罗门教传统普遍迷信杀生祭祀的效力,而且极其注重仪轨细节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因为佛陀当时被公认具有观知远古历史的能力,所以有许多婆罗门教徒就来请教古代婆罗门祭祀的方式,佛陀告诉他们古代真正的那些婆罗门,祭祀的时候是不杀生的,后来有些婆罗门艳羡世俗的享受,才逐渐编撰出这些繁杂仪轨,吸引统治者为此投资并从中获取名闻利养,当历史上为了祭祀而第一次出现杀生时,诸天都惊呼祭法的败坏;作为被祭祀的对像,有一位梵天神就曾经亲口对一位做杀生祭祀的婆罗门老妇说‘此非梵天食’;长部第5经《究罗檀头经》里记载,当时有一个很有名的老婆罗门叫 究罗檀头,聚集了数千头的牛羊要举行一场巨型的牺牲祭祀,但是他不知道已经失传的‘三种牺牲之祭仪及十六祭法’,于是跑去请教佛陀,佛陀有一个过去生就是主持这种失传祭典的宫廷顾问婆罗门,所以他很详细地描述了这种古代的祭祀方式,根本不是通过杀生,而是通过参加祭祀的统治者、婆罗门、贵族和百姓自身严格的道德规范来达成祭仪的要求,受教的婆罗门纷纷意识到这样才是真正圆满的大牺牲祭,进而他们追问佛陀是否有比这更高更圆满的仪法,佛陀回答布施有戒德者、乃至皈依、持戒、禅修、证得诸沙门果,是会比这种祭祀带来更多果报和功德的法)。
082 英文原文空缺  (EON注:这个场景应该是婆罗门教祭祀中的‘火祭’或称‘天启祭’,分别祭祀3种目标:家主火、供养火、祖先祭火(看图里分设3个容器,3分食材等等),祭祀仪轨非常复杂,人员分工也很细致,主要是通过往火里投放各种祭祀品来实现,投动植物的是‘供养祭’,投酒的是‘苏摩祭’,并且认为仪式动作要分毫无差才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稍微偏差就可能降低效力或是导致灾祸(图里右边那人貌似在查仪轨细节做法),图里主要是献果蔬和酒,所以可能是‘初穗祭’或是‘四月祭’,或是某种‘苏摩祭’;针对当时的这类现象,佛陀劝示说‘在林中火祭百年,不如顷刻之间供养修行的人,如是供养,胜过百年的火祭(法句经偈107)’,‘婆罗门,即使仅是顷刻之间顶礼圣者,也比整年地供奉大大小小的祭祀牺牲,要来得好’)。  
083 英文原文空缺 
084 英文原文空缺  (EON注:这可能是 诺酤罗母 在 安慰重病中的 诺酤罗父(关于他们的详细介绍请参阅后图), 诺酤罗母当时安慰诺酤罗父说不需要挂心自己,她擅长纺织可以独立照顾家庭,即使诺酤罗父不幸过世,她也不会再嫁,因为她已经证悟了初果,一生都会和他在世时一样,持守梵行,诺酤罗父因而心情宽慰,不久就病愈了,佛陀知道之后赞叹他能有这样好的一位伴侣)。
085 Venerable Sariputta and his mother  舍利弗 尊者 和他的母亲(EON注:舍利弗尊者虽然是智慧第一的佛弟子,一生帮助无数人和天神证果,但是他自己的亲身母亲却怎么也不肯相信他,舍利弗尊者在进入涅盘前的7天,预知到这是一个渡化自己母亲的机会,于是向佛陀辞行之后就回到自己的家里,那时候他的物质身体就如期地迅速虚弱下去,四大天王、帝释天王和大梵天王知道之后就依次前来探望礼敬他,舍利弗尊者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婆罗门教徒,非常崇敬这些天神,她见到自己日夜敬拜的天神居然对自己的儿子致以如此的敬意,感到无比的喜悦,同时也意识到儿子的老师自然更加伟大,舍利弗尊者抓住这个机会对他的母亲说法,让他的母亲证得了初果(如图的场景);舍利弗尊者进入涅盘之前的物质身体状况和佛陀极其相似,他进入涅盘的方式也和佛陀几乎相同:依次从初禅上升到最高级的禅定状态,然后再依次倒退回初禅,再从初禅依次上升到第4禅,从第4禅状态进入涅盘,显示了他对禅定状态完美而精准的控制,按他自己的话说,他对各种禅定状态的掌握,就如同从衣柜里随意挑选衣裳穿一样轻松;佛陀在接过这位上首弟子的舍利时,说‘就是这位比丘,在八万四千世界中,除了我以外,智慧无与伦比’)。 
086 英文原文空缺  (EON注:个人推测这可能是《小部·天宫事经》的第45经记载的事情,有4位 艾西迦国,宾那卡迦市 的女子,遇见一位比丘在托钵,于是她们分别以一束青睡莲花、一束青莲花、一束白根带叶的红莲花、、、、、、敬献给这位比丘,她们的果报是往生‘三十三天’,各拥有一座美丽的天宫,4座天宫彼此相连,称‘四女神天宫’,摩诃目健连尊者 称她们‘汝之容色照十方,恰如晓天之明星’;图里可能是佛陀在向其他比丘解释受花比丘的事)。 
087 The Buddha on alms round in Veranja Country  佛陀在 比兰若村 托钵(EON注:英文原文描述得不精确,图里托钵这位应该是 阿难达 尊者,当时是世尊成道第12年,在一位婆罗门的邀请下,到 比兰若村 过 雨安居 的时候,天#mo干扰了那地方居民的心智,让他们忘记了对世尊的邀请,当地的农作物同时受到一种病#jun的侵袭,整个地区陷入饥荒;那时有一位马商带着500匹马在 比兰若村 过雨季,他布施给托钵艰难的每位比丘少量马麦,阿难达 尊者就把这少量马麦研磨之后供养佛陀,佛陀毫不介意地吃了,而且吃了3个月,他赞叹能如此以信念战胜饥苦的比丘,说‘未来之人将会因此轻蔑粳米饭’。摩诃目健连尊者当时建议用神通翻转地面,以便取食当地地壳以下的一种蜂蜜状的可食之物,又建议把比丘传送到富庶的 北俱卢洲 去托钵,佛陀制止了这些使用神通的方式;佛陀之所以会经历食马麦的业报,是因为他在一次过去生中,生为一名贵族的时候,对当时的 弗沙佛 不敬,那时他看到比丘们在吃一些好东西,就斥责他们,说他们应该吃马麦)。 
088 The Buddha and the Elephant Palileyyaka  佛陀和象王 帕里雷亚卡 (EON注:这里描绘的是佛陀成道之后第9个雨安居时的事情,当时世尊住在 高沙比城,那里的比丘因为一个戒律的细节问题发生了争执,逐渐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教导 戒律 的比丘师长,一派支持教导 经法 的比丘师长),情绪高到连佛陀本人的劝说都不听,佛陀从这事情看到了将来僧团的分裂(正如近代发生的事实),于是他选择离开这些比丘,来到 帕里雷 森林,独自一人在林中渡过了 这年的雨安居,在这期间,就是图中的这位 象王 帕里雷亚卡(这名字的字根有点 ‘帕里雷 森林之灵’ 的意思)在取食供养佛陀,佛陀当时说它是一位真正的好朋友,并且说偈‘不得坚固之友情,彼正生不得贤友,如王国土被征服,弃位独行如龙象’(偈328、329、330),意思是若得不到真正的友情,宁可保持独行;高沙比城 那些争执不休的比丘后来遭到当地居士的抵制,无法得到供养,最后回到佛陀面前认错)。 089 The soles of the feet of King Bimbisara being gashed  宾比萨拉 国王的脚底被割伤(EON注:他的儿子 未生怨王子 受到 提婆达多 的蛊惑,要行刺父亲 宾比萨拉 国王 的时候被发现并逮捕,但是 宾比萨拉 国王不但没有惩罚 未生怨王子,反而把王位让给了他,未生怨王子又在 提婆达多 的怂恿下要对 宾比萨拉国王 斩草除根 以稳固王位,方式是把他关在牢房里饿死,因为 宾比萨拉国王 当时已经证得初果 须陀洹,所以他在牢里来回经行禅修,很长时间都不死,未生怨王子于是又派理发师去把他的双足给废掉,据说要求是割开,灌入盐巴和醋,然后用火炭烧炙(如图),这事那些理发师都做不下去,而 宾比萨拉 国王 居然能毫无怨恨地让他们动手(他在过去生里有一次穿着靴子践踏一座舍利塔的庭院(而非赤足示敬),作为一名 须陀洹 圣者,他可能已经知道这是他的果报);宾比萨拉 国王 过世之后 转生为 四天王中 多闻天王 手下的一名将军,名叫 阇尼沙,后来还拜访过佛陀,提到自己期望能继续证到第二果 斯陀洹)。  090 The elephant Nalagiri being admonished  驯服狂象 奈拉吉里(EON注:提婆达多企图谋害佛陀的事情曝光之后,很多比丘都云集到佛陀的居所周围警戒护卫,佛陀却遣散了他们,告诉他们佛陀是不可能因暴力而失去生命的;那时,王舍城有一头著名的杀人狂象叫 奈拉吉里,提婆达多 用升迁和加薪收买了驯象师,让他们在佛陀入城托钵的时候把这头杀人巨象灌醉后放出来,当这头凶狠的发狂醉象冲向世尊的时候,大家都吓得四散惊逃,世尊则泰然自若,他向这头狂象发出的强烈慈心让它顷刻间清醒了过来,最后驯服地跪倒在世尊面前,世尊用偈对它说‘行事醉狂与放逸,放逸不得入善趣;依循此见而行事,你将转生于善趣’,从此这头专业训象师都难以驯服的巨象就变得温顺起来,当时它甚至还自己走回了象廊;佛陀在过去生的时候,就很多次展现了这种和不同种类的动物有效沟通的特殊能力,这可能源于他多生以来修习的 波罗密(经典里记载有很多他和动物之间有效互动的情形,包括他年轻时驯服烈马,上面图里森林象王主动供养他的例子);而他在前一生身为 兜率天神 的时候,就是在慈心禅那状态中过世的,这意味着他这一生五蕴的主旋律之一就是对众生强烈的慈悲)。
 091 Admonishing the assassins who had been sent by Devadatta  教示 提婆达多 派来的刺客(EON注:提婆达多当时派了好几拨的刺客去行刺佛陀,而且从刺杀到灭口安排得极其缜密,他先派1名刺客直接行刺佛陀本人(这是位皇家弓箭手,未生怨王子 委派给 提婆达多 使用的),然后又派2名刺客埋伏在第一个刺客归路中,灭口第一个刺客,同样,又再安排4名刺客同法灭口上2个刺客,这样环环相扣,最后一批刺客达到16名;当第一个刺客接近佛陀的时候,恐惧感让他僵立住无法动弹,早已知晓的佛陀让他不要害怕,并为他说法,这名刺客坦白了自己的罪行并且皈依了佛陀,佛陀让他取其它路返回,让他免于被其他刺客灭口,就这样,佛陀依次把 提婆达多 派出的所有刺客都渡化并且安全遣回,图里这拨应该是第2拨的2名刺客)。  092 Devadatta attempting to kill The Buddha with a boulder  提婆达多 企图推下巨石谋害佛陀 (EON注:提婆达多 派人刺杀佛陀失败之后,就决定亲自动手,他看到世尊在 灵鹫山 的山阴处来回经行的时候,从山上推下了一块巨石(注释里说 提婆达多 有5匹大象的力气),这时有2个石锥从山体上刺出,把巨石卡住,但是石屑依然滑落下去,蹭到了佛陀的脚趾,佛陀抬头平静地对他说‘迷途者,你已经造下了极重的不善业’。这种业是五逆罪之一,它的业报导致 提婆达多 即使已经证得禅定和神通,下一生也依然会转生在地狱中,通常情形下,已经证得禅定的人,如果在临终时维持禅定状态,是会转生在和该禅定相应的梵天界;佛陀实际上在 提婆达多 加入僧团时就已经预知了他此生将会做出的行为,因为 提婆达多 好多世以来都在和佛陀作对,但是佛陀出于怜悯还是接纳他加入了僧团,尽管 提婆达多 犯下恶业导致他将在地狱中受苦到这一劫结束,但是他此生的修行成果,会令他将来成为一名 辟支佛,名叫 阿提萨拉)。    093 The thirty Baddavaggi brotthers and The Buddha  三十位 巴达瓦吉 兄弟 和佛陀 (EON注:如果按照律藏的记载,30巴达瓦吉 兄弟当时应该已经是比丘了(而非图里的世俗人打扮),他们当时都修习苦行,在一次雨安居前想从远方赶来和在 沙瓦提城 的佛陀一起住,但是时间来不及,只好在离佛陀8由旬的路途中过雨安居,雨安居之后他们满身湿漉漉地来拜见佛陀,佛陀因此制定了有关‘迦希那衣’的戒律,允许在雨安居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安排其中的一天来制作僧袍,所有的制作程序,包括接受布料、裁剪、缝制、染色、晾干,以及在僧团当中进行分配与随喜,都必须在一天之内完成,当天所制作的僧袍就称为‘迦希那衣’;图里的场面和英文注释似乎有点不太相符,待查)。    094 King Ajatasattu coming into the presence of the Buddha  未生怨 国王 来见佛陀(EON注:在长部第2经《沙门果经》中记载,未生怨国王(在 宾比萨拉国王 过#shi之后,他已经继位成为 摩羯陀国 的国王)在宫廷医师 耆婆 的推荐下,前往拜访当时正住在 耆婆医师 的芒果园中的佛陀,未生怨王因为参与过谋#hai佛陀的事情,所以一直不敢去见佛陀,这次拜访他出动了500头乘骑象,大量人员持炬照明,即便是这样,当他接近佛陀住处时,依然感到巨大的恐惧,当时佛陀身边有1250个比丘,未生怨王认为这么多人同在一个住处,不可能会如此安静,他甚至因此怀疑这是一次谋#hai他的阴谋(如图描绘的场景);当他亲眼见到佛陀和一同静坐的比丘时,感慨地说期望他的儿子也能获得这样的安详寂静(他因为谋#hai了父王,所以害怕他钟爱的儿子也会这样对待自己,于是有点期望他儿子出家,很遗憾,他在位32年之后,还是#si在自己儿子手里),那次会面佛陀向他详细解释了出家修行能在当生所得到的果#bao,这个问题他问了当时许多外#dao的导师都无法得到满意的答复;佛陀后来提到,如果不是已经犯下杀#fu的业,那次会面他就能证得初果 须陀洹;尽管如此,他依然从此成了佛陀最虔诚的追随者之一,据说从他父亲去#shi的那一天起,他就没法睡好觉,和佛陀见面之后,他终于能睡得安稳了)。  095 Ambapali, the courtesan, and the licchavi Princes  安芭帕莉,韦沙离城的城花,和 利察维族 的王子们(EON注:“城花”这个是古印度的一种特色职业,象征一座城市的女神,工作是为贵族提供风#chen性质的服务,据说韦沙离整个城都因为她的存在而变得非常繁荣;安芭帕莉 婴儿时期被发现于一颗芒果树下,所以她的名字有“芒果”的意思,长大之后她的姿容极其端丽,为了避免因争夺她而起冲突,贵族们于是达成协议让她当了‘城花’,她的魅力大到佛陀在她来访之前,还要特地警告比丘们要注意保持正念,不要被她迷住;她在佛陀即将进入涅盘前,经过 韦沙离城 的时候,专程驱车前去拜访佛陀,在听讲之后,邀请佛陀次日到她的家里应供,佛陀默许了,在她离开时,利察维族 的王子们正好前来拜见佛陀,她当时因为能够获权供养佛陀而自豪到没有给他们让路,两车交错的时候,王子们想要以重金换取供养佛陀的权利,安芭帕莉说即使把韦沙离整个城给她,她也不换(如图中的拒绝手势)。邻国的 宾比萨拉 国王和她发生过一段感情,生了一个儿子叫 维玛拉·坎达纳,后来他出家成为一名出色的比丘,安芭帕莉 晚年听了她儿子的说法,也出家修行,证得 阿罗汉果;她此生之所以沦为风#chen职业,是因为过去生她曾作为 沙弥尼,和比丘尼们一起敬拜舍#li塔的时候,一位阿罗汉长老尼不慎留下一滴口水在地上,当时她虽然不知道是谁的口水,但是冒出一句不敬的话‘哪个游女在这吐的口水?’(ThigA.206-7))。  096 The Buddha and Nakulapita  佛陀和 诺酤罗父(EON注:诺酤罗父 和 诺酤罗母 被佛陀称为是在家弟子中最出色的一对夫妻典范,在诺酤罗父第一次遇见佛陀的时候,就顶礼他的双足,称他为‘亲爱的儿子’,问他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来探望他们,因为诺酤罗父记得一些前世的事情,佛陀在过去生有500世都是他的儿子,佛陀当时为他们夫妻俩说法,让他们都证得了初果须陀洹;诺酤罗夫妻有一次请教佛陀,他们来生如何还能再相遇并且再做夫妻,佛陀回答说彼此忠诚、慈爱,有正信、持戒、布施、培养智慧,来生就还能在一起,‘如法住于此世间,同持戒与伍波萨,逝后喜生于天界,同受丰盛之悦乐’(AN 4:54)。英文原文是说图里那位是 诺酤罗父,但是个人从 衣着类型 和 顶礼的地点 推测这位应该是 巴谢那地 国王,那次是他和佛陀最后一次会面,巴谢那地王当时和佛陀一样都八十岁了,他说他和佛陀同龄,同是刹帝利,同是高沙喇人(佛陀故乡 伽毗罗卫城 实际上是从属于 高沙喇国 的一个属国),但是作为国王,他对人心的把握却远不如佛陀,比如他在会议上讲话时,经常被手下打断,而佛陀说法时,听众连清嗓子的声音都没有,他因此对佛陀致以最高的敬意)。  097 Blocking Vitthathuba and his army  劝阻 维都达巴(毗琉璃) 和他的军队(EON注:毗琉璃 是 释迦族一个宫女和高沙喇国王 巴谢那地 的儿子,因为当时巴谢那地王想要娶一名释迦族的公主,于是释迦族用宫女伪装成公主嫁给了他,所以当 毗琉璃 王子16岁拜访娘家释迦族的时候,由于血统低贱,他坐过的座位被用牛奶来洗,这种巨大的歧视行为让他发誓一定要复仇;巴谢那地王发现这事之后,一时废掉了 毗琉璃 母女的地位,后来在佛陀的建议下又恢复了;毗琉璃20岁时,趁巴谢那地王当时出游,篡夺了王权,巴谢那地王死在逃往 摩羯陀国 求援的路上,而 毗琉璃 很快发兵攻打释迦族复仇,佛陀精确预知了此事,于是来到两国交界处,在大军面前孤身一人,顶着烈日暴晒坐在释迦族境内的一颗无法遮荫的枯树下(如图中情形),当 毗琉璃王 问他为什么不坐在高沙喇国境内的茂盛大树下时,佛陀回答‘亲族之荫胜他族’,毗琉璃王会意并退兵;毗琉璃王此后又出兵2次,都遇到佛陀坐在同一颗枯树下,于是又都退兵,佛陀因为这事而承受的暴晒,让他留下了延续一生的头痛;毗琉璃王第4次出兵的时候,佛陀知道释迦族的业报(在过去世中曾经做过集体向河里投毒的事情)无法避免,就不再试图挽救;两军交战时,释迦族人虽然全副武装,但是无人愿意杀生,于是落败,全族人几乎都被屠杀,但是因为坚定持戒,全部往生天界,佛陀预言毗琉璃王7日之后就要死亡,7日之后毗琉璃王的军队驻扎在一个干枯的河床上过夜,河水突发,全军覆没,从此 高沙喇国 的国土并入 摩羯陀国。佛陀在有一次和外道讨论‘身业’更重还是‘意业’更重时,有提到一个例子说:得‘心自在’者,摧毁一座城市只在一闪念之间(M.56),所以即使佛陀只是一个人坐在那里,毗琉璃王仇恨再大,带着整个军队也是不敢硬闯的;当时的传统也是如果军队行军途中遇到沙门,一般是要退兵)。  098 英文原文空缺  (EON注:这图里应该是佛陀进入涅盘前,卧于娑罗双树下的场景,当时佛陀身上披的是居士 福贵 供养的‘柔绢金色衣’,福贵原先是外道 阿罗逻·伽罗摩 的信徒,他见到佛陀和僧团在静坐,深为那种宁静所触动,佛陀为 他 描述了禅定的境界之后,他就皈依为佛陀的在家信徒,佛陀即将入涅盘前的肤色极其光辉明亮,据说让这件金色衣披在身上时都显得失色;当佛陀以‘狮子卧’的姿势右侧卧于婆罗双树下时,婆罗双树在非开花时期开花并散落,空中的天神也同时散花奏乐供养,佛陀却说这些都不是适宜的供养方式,他强调持戒正直、依法禅修,才是对他最高的尊敬和供养;当地的 末罗族 人闻讯之后纷纷赶来拜见(如图右端人群),因为人数太多,阿难达尊者 安排他们以家庭为单位,一团一团地集体礼敬)。
  099 The Buddha's last conversion: that of the wandering asceitc Subadda  佛陀最后渡化的人:游方沙门 苏跋达(EON注:这一幕发生在上图接受大批 末罗族 集体礼敬时,佛陀的身体已经非常疲惫;苏跋达 当时还是外道行者,他听说佛陀即将入涅盘,连续求见3次都被 阿难达尊者 拒绝,怕佛陀再受外道烦扰,佛陀读知 苏跋达 的心念,让 阿难达尊者 不要再阻拦他(如图所示的情形);苏跋达 请教佛陀:世间有那么多的教派和导师,他们到底知道不知道真理呢?佛陀回答说‘在任何行法和戒律中,有八正道者,才有真正的沙门果,依八正道而行,这世间将不空缺 阿罗汉’,苏跋达听佛说法之后立刻请求皈依出家,那时外道要加入僧团都要先考察4个月,佛陀破例当场接受 苏跋达 成为比丘,苏跋达出家后不久就证得 阿罗汉果;佛陀进入涅盘前最后一句留言,是:‘Vayadhamma(坏灭之法) sankhara(造作聚合) appamadena(不放逸) sampadetha(去完成吧)’:所有的造作聚合,都具有即将坏灭的特质,即由不放逸地努力,去完成(解脱)吧)。  100 The Brahmin Dona distributing relics  婆罗门 多纳 分配佛陀的舍利(EON注:当时为了佛陀舍利的供养权,各方势力差点又起冲突,多纳 婆罗门劝说众人依佛陀的教导而忍辱无争,于是众人推选他用陶瓶平分佛陀舍利为8份:1)摩羯陀国 的 未生怨王;2)韦沙离城 的 利察维族;3)伽毗罗卫城 的 释迦族;4)遮罗颇 的 跋离族;5)罗摩伽 的 拘利族;6)毗留提 的婆罗门;7)波婆 的 末罗族;8)佛陀涅盘所在地 库西纳伽罗 的 末罗族;各方领回建舍利塔供养;此外,多纳 婆罗门自己留下分舍利用的陶瓶,建‘瓶塔’供养,毕钵梨瓦那 的 莫利耶族 也派遣使者赶来,迟到了一步,只得到剩余的灰烬,于是建‘灰塔’供养;在凡俗世界之外,龙王和诸天也得到了一些佛牙舍利,其中一颗佛牙舍利据说供养在‘三十三天’)。
  101 Assembly of the First Council  第一次经典结集(EON注:世尊进入涅盘7天时,消息传到当时正在半路的 摩诃迦叶尊者 和随行的五百比丘,其中有一个年老才出家的比丘 须跋陀罗 反而庆幸地说‘这下终于没人制约我们,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了’,于是 摩诃迦叶尊者 深感尽快结集经法和戒律,以免肆意歪曲者得势的必要性;当时僧团决定在 王舍城 过雨安居时进行第一次结集,由 未生怨王 负责供养,参加者是由 摩诃迦叶尊者 精选的499位 阿罗汉 和 阿难达尊者,除了参加者外,其他比丘不得进入王舍城过雨安居,阿难达尊者在举行结集前的一夜彻夜禅修,终于赶在结集前证得 阿罗汉果,所以正式结集时是整500位阿罗汉,这次结集因此又称为‘五百结集’,会间由 摩诃迦叶尊者 担任 询问者,伍巴离尊者 诵答出 律藏,阿难达尊者 诵答 出 经藏)。  102 Dispatching Sona Thera and Uttara Thera on their missionary work  派遣 索纳 长老 和 乌塔拉 长老 前往弘法(EON注:图中的场景发生在第3次经典结集之后,中间那位贵族应该就是 阿首咖王;索纳长老 和 乌塔拉长老 此去的目的地是 金地国,据说这就是 下缅甸的海岸一带(或是印度大陆东南角某地),当时那里有一名女性的海神,每当国王有子嗣出生,就把孩子吞噬掉,两位长老抵达的时候,恰好有一个王子出生,因此他们一开始还被视为是食人海神的同伙,后来两位长老用神通驱退了那个食人海神,并且通过念诵《梵网经》,在那个国家周边竖立了一道防护结界;当时有6万民众皈依佛教,贵族出身的3500位年轻男子和1500位年轻女子出家,从那时候起,王室出生的所有王子都取名为‘索努塔拉’(就是两位长老的名字连起来))。  103 Dispatching of bhikkhus on missionary works to the nine regions  派遣比丘前往九大地区传法(EON注:同样是发生在第3次经典结集之后,记载中的9大地区就包括上图中的‘金地国(今 下缅甸或印度东南角)’和‘楞伽岛(今 斯里兰卡)’)。  104 Presenting the sacred Bo Tree to Sanghamitta  将菩提树种交给 僧珈米塔(EON注:在马欣德长老前往 斯里兰卡 弘法之后,当地的女众也很想加入僧团,包括当时 斯里兰卡国王 的王后 阿努拉,于是 僧珈米塔 长老尼 也被派往 斯里兰卡 去开启当地的 比丘尼 传承;僧珈米塔 是 阿首咖王 的女儿,阿首咖王一开始还不太情愿自己的女儿越洋远涉他国去弘法,后来在 僧珈米塔 本人的坚持下,终于同意了;僧珈米塔 当时还带去了菩提树的幼苗(如图所示),据说就是直接分蘖于 菩提伽耶 那株佛陀坐于其下得以证道的菩提树,幼苗被种植在 阿努卢塔普拉城 的‘大寺’中(从前是 斯里兰卡国王 的宫廷园林,后来供养给僧团作为道场,是上座部佛教在斯里兰卡的主要根据地),据说至今还生长在那里)。 105 Kassi Thera presenting felicitations to Prince Pakkusati  卡西 长老 为 帕库萨提 王子 赐福  106 King Asoka erecting the stone monument  阿首伽 国王 竖立石碑(EON注:阿首咖王 是孔雀王朝的第3任统治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了印度大陆的帝王,他登基时为佛陀进入涅盘后第218年,阿首伽王起初是打算继续扩张版图,但是受到攻打 卡琳伽国 时所造成的大屠杀场面的刺激,放弃了这种流血冲突的方式;在皈依佛教之后,他转而推行一种非暴力的政策;当时由于君王信仰佛教,于是大量外道为了各种好处也混入了佛教,导致教义和戒律一片混乱,为了净化僧团,阿首伽王 恳请 马欣德 尊者 的老师 帝沙长老 出来主持局面,据说当时 阿首伽王 跪在河里,伸出右手迎接 帝沙长老的船,而碰触帝王的右臂,在那时是即刻处死的重罪,阿首伽王 喝止了皇家侍卫,于是帝沙长老持起他的右手,作为接受他成为自己弟子的标志,阿首伽王 请求 帝沙长老 展示一个神通以证明自己,帝沙长老 当场在他面前引发了一场地震; 历史上的第3次经典结集就是在 阿首咖王 的护持下,由 帝沙长老 主持完成,在那次结集中,三藏经典正式定型为今天的形式;阿首伽王 皈依佛教后,陆续在各地篆刻了记录自己征战历程和佛法教义的碑文,成为印度最早的文字资料,使得从那个时代开始,有可能对印度诸王朝的存在时间进行大致地估算。正是在 阿首咖王 统治下的孔雀帝国将佛陀的教法传播到了东亚和东南亚,让整个亚洲的历史都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107 Assembly of the Fourth Council  第四次经典结集(EON注:这次结集发生于公元前29年,由当时的一位 阿罗汉 摩诃拉奎塔 主持,地点是在 斯里兰卡 一个叫 阿路卡勒纳 的山洞中,这次结集的特色是:将三藏典籍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之前都是以传承者记忆和口诵的形式流传(这也是为什么三藏原文里有许多高度重复的段落,目的是为了便于记诵);当时斯里兰卡内乱和饥荒严重,而能记诵全部三藏典籍的比丘越来越少,为避免经典失传,所以结集之后,将经典刻录在贝叶上,流传后世)。  108 Assembly of the Fifth Council  第五次经典结集(EON注:这次结集发生于公元1871年,由3位 阿罗汉大长老:贾伽拉比文萨、纳瑞达比答雅、苏曼伽拉萨弥 住持,2400位比丘参与,地点是在 缅甸 的 曼德勒,整个结集为期5个月,特色是,结集内容被镌刻在729块厚12.7厘米、长167.64厘米、宽106.68厘米的大理石板上(如图),并建为一座佛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书’)。
结束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愿见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净土,得无量寿,永断生死轮回,不受三恶道之苦。祝愿各位吧友一生平安。早闻佛法、早修佛法、早证佛果。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幻泡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