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接触电流雷电冲击电流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引起的雷击是______。A.电磁感应雷 B.球雷C.静电感应雷 D.直击雷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红外线辐射 B.射频辐射C.激光辐射 D.紫外线辐射2A.施工技术 B.安全防护C.平面布置 D.防火设施3A.热裂化 B.催化裂化C.加氢裂化 D.加压裂化4A.双重绝缘 B.加强绝缘C.工作绝缘 D.保护绝缘5A.光干涉瓦斯检定器 B.热催化瓦斯检测报警仪C.智能式瓦斯检测记录仪 D.瓦斯、氧气双参数检测仪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雷电冲击电压下空气和绝缘特性
查看: 754|
摘要:  一、雷电冲击电压的形成与标准波形  1.雷电冲击电压的形成  (1)雷电放电概述  雷闪:雷云中积聚了大量电荷而在大气中引起的放电现象,云内闪,云间闪,云地闪对地面设备造成危害  下行雷:雷云中产生并 ...
 一、雷电冲击电压的形成与标准波形  1.雷电冲击电压的形成  (1)雷电放电概述  雷闪:雷云中积聚了大量电荷而在大气中引起的放电现象,云内闪,云间闪,云地闪对地面设备造成危害  下行雷:雷云中产生并向大地发展  上行雷:由接地物顶部激发起,并向雷云方向发展,雷电的极性——按从雷云流入大地的电荷的符号决定。  实测表明:90%雷电是负极性雷。  下行雷3个阶段(负极性情  ① 光导过程:nms,光导通道将雷云到R地之间气隙击穿,通道电荷轮。  ② 主放电过程:下行光导和大地短接,光导通道放电的过渡过程。主放电过程通道实发亮光,巨大雷响,沿道通流过很大(几百千安)百微砂的冲击电流——破坏作用  ③ 余光放电:主放电后,剩余电荷沿通道继续流向大地,照实上看是模糊发光的部分,余光放电,几m3,103-10’A  ①②③构成下行负雷第一个分量,后读分量还有被击物上的过电压,电动力,电磁脉冲,爆破力的主要因素——最大电流,电流增长最陡度。             问题:①雷云如何获得电荷  ②同号电荷聚集,异号电荷分开  ③电荷在云中怎样分布  ④放电前后的整个放电过程中电荷如何活动。  假设理论缺乏确定,较肯定的认识  认为:雷云电荷局限在大量分散的水性质点(水滴,冰粒,雪片)上,不是独立自由的离子和。  ① 荷电过程——与它们转换到不同的存在状态有关,也与它们吸收离子,相互撞击,被破碎分裂或被融合过程有关。  ② 异号电荷分离——强烈气流和地球引力场作用下,具备不同的空气动力学特性造成。  ③ 雷云不同部位积累了异号电荷——之间产生电场,水性质点在电场中极化促进雷云的荷电过程。  ④ 综合效果——造成相当强的产生的分离电荷的能力——使主要荷电部分横向范围扩展到几公里,垂直方向分离成两个R的电荷中心  电荷分布  ① 负电荷之层1.5-5km(中心2-3km)高  ② 正电荷云层4-10km  ③ 最低部分不大区域可能有正电荷局部聚集  ④ 极少情况测得上负下正  ⑤ 不同极性电荷接近相等,不同雷云相差很大,一般几百轮            雷闪放电前,雷云对地主争电电位很高,107-108V  被击物体冲击电压与淡静电电位不同。  雷电冲击电压——①对地放电时,冲击电流在接地阴抗上产生的压降,②极大的电流变化陡度在电感性物体上产生的高电压,③输电线路上雷电冲击电流引起的电场,磁场剧变化,感应出高电压  雷击破坏加根径——冲击电流,引起被击物电位突变,巨大的热效应,力效应。  2.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  雷电流(雷电冲击接地电阻上形成电压)具有冲击波特点:迅速上升,平缓下降。  标准波形:为模拟雷闪放电引起过电压,实验室中常用冲击电压发生装置产生冲击电压。标准波形根据实测的由雷闪造成的电压波形制定——全波,截波。     全波:图2-9,国家规定标准波形确定方法  0.3  0.9  A   B  AB交时间轴G,交峰值水平切线F  GF线——波前  GH线——视在波前时间  GK段T2——视在半峰值时间  波形上有振荡,取其平均曲线为基本波形  图标(同IEC)规定,  计算用双指数波  分析波头简化  截波:模拟雷电冲击波被某处放电而截断的波形     图2-10 波前截断,波尾截断,截断时间Tc,峰值Uc,截断时到电压Uj,截波电压骤降视在陡度斜率过O系数U2/Uc 二、放电时延  最低静态击穿电压,每个气隙都有一个取低静态击穿电压_即长时间作用在间隙上能使间隙击穿的最低电压。  对冲击电压而言这是必要的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气隙,静态击穿电压U0,对其施以冲击电压to时到达U0,但需经t1时间后方能击穿。  ※间隙的击穿不仅需要足免的电压,还需要足够的时间。  击穿时tb从开始加压到气隙完全击穿的时间。     ① t0升压时间:0升到静态击穿电压U0。  ② 统计时延ts:从升到U0时廖到气隙中形成第一个有效电子的时间。  ③ 放电形成时延tf,第一个有效电子到气隙完全击穿。  第一个有效电子能发展到一系列电离过程,最后导致间隙完全击穿的那个电子,非自由电子。  ① 自由电子可被中性质点俘获,形成负离子,失去电离活力。  ② 自由电子可能扩散到间隙外,不参加电离。  ③ 自由电子可被引起的电离中途衰之而停止。  t1=ts+tf放电时延  tb击穿时间 三、50%放电电压  冲击电压t0直气隙上  注意:①电坟起过UO持续的时间T,小于放电时间t0,则击穿概率很低。  ②Um很高,使放电时延缩短,T》t1,则每次冲击都江堰市能使间隙击穿。  ③间隙的50%放电电压U50——存在一个电压值,当此电压加到淡间隙上时,击穿与不击穿的概率各50%。  冲击电压下间隙的绝缘特性用50%放电电压衡量——多次施加同一幅值冲击波,半数击穿。  确定间隙U50方法——标准波形不变,逐级升高幅值,每段10次,有4-6次击穿,则为U50。  用50%冲击电压确定绝缘距离。 四、冲击系数与伏秒特性  1.冲击系数:   均匀和稍不均匀电场为1-即直流,高流,50%冲击电压三都相等,不易形成流注击穿,50%击穿电压下,击穿发生在峰值附近。  极不均匀电场,易形成流注而击穿,Um低,放电时候冲击系数大于1,波尾击穿。     2.伏秒特性及其制定  放电时延决定气隙击穿需要一定时间,脉冲电压,击穿电压与电压作用时间相关。  伏秒特性:冲击电压下,仅用单一击穿电压值描述间隙绝缘特性是不全面的,一般用电压最大值和击穿时间的关系曲线来表示间隙的冲击绝缘特性,该曲线我为间隙的~。     伏秒特性求取方法:  虽讨论伏砂特性,但电压几值仍是气隙击穿过程中的主要因素。  电压较低时,击穿时,电压已从峰值下降到一定数值,如1.2点  电压升高时,击穿可能发生在波峰  电压再升高,电压来升到波形的峰值时已击穿,如3  连接这些点,构成伏秒特性,击穿点:峰值为纵坐标,击穿时廖为横坐标     工程上的50%伏砂特性(平均伏秒特性)  放电时间有分散性,每段电压有一系数放电时间,所以伏秒特性是一个带状区域。     图2-16,一段电压,下色线0%,上色线100%  50%概率放电时间:——放电时间小于淡值概率50%  2冲击击穿电压:击穿时放电时间小于或大于2 的概率各为50%的冲击电压值,也是击穿发生的标准波中的附近的电压,极不均匀电场中,值比50%,冲击击穿电压高  图2-18  3.伏秒特性的应用  间隙伏秒特性的形状取决于电极间的电场分布  极不均匀电场:平均击穿场强较低,放电时延较长,伏秒特性随放电时间减压少而明显上翘。  均匀及稍不均匀电场,平均击穿场强较高,放电时间较短,伏秒特性平均。  伏秒特性应用——比较不同设备绝缘的冲击击穿特性,保护装置的设计。  两气隙不并联,先击穿的保护后击穿的,     阀式避雷口,保护间隙采用均匀电场结构,伏秒特性曲线低于破保护设备。
上一篇:下一篇:
Powered by &
这里是—这里可以学习 —这里是。
栏目导航:雷电冲击电流作用下地面电位升高及其反击的研究--《西华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雷电冲击电流作用下地面电位升高及其反击的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大规模、高精度集成模块制成的微电子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控制、保护、信号、通信、监控等设备上,这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水平。它使得电力系统能更快速可靠的工作,诊断,操控。但是相对其应用程度的广泛来说,对这些高精度的设备元件的保护研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当变电站遭遇雷击时,除了直接雷对变电站会造成危害,间接雷击也会通过电磁耦合、沿线路入侵和地反击等方式威胁二次低压设备。常规电磁保护的装置单元多为单元件的电阻、电感和电容等,耐热容量大,对尖峰脉冲的耐受能力也比较强,所以能承受高能的雷电暂态冲击,但对于高精度低电压的电子元件来说,就可能遭受雷击损坏。怎样才能使这些微电子设备在恶劣的雷电环境下正常运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电位反击是一种极易对二次低压设备造成损坏的间接雷电灾害。雷电反击就是在交流地、直流地、防雷地、静电地等,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做单独接地的时候,又没有达到一个有效的安全距离,当雷电流流经这些接地体的时候从另外的接地体回流至设备,从而损坏设备。当接地装置泄放雷电流时,由于其高频特性,接地网呈现明显的电感效应,在其上将产生瞬时高电位并且在地网不同点之间产生电位差。连接在接地装置上的设备外壳和各类接地线上的电位与接地网的电位等幅升高。从外界引入设备的各种电线,如电源线、通信线以及数据采集线和控制线等将受到外壳的高电位的反击。在地网不同位置接地的设备之间也由于存在较大电位差而有发生反击的危险。对电位反击的防护是防雷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雷电冲击电流作用下地面电位分布及其反击,通过EMTP-ATP、Matlab软件的建模仿真分析和电厂实地电位试验来验证高频冲击电流作用下发生地电位反击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TM862【目录】:
摘要4-5Abstract5-81 绪论8-13 1.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8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8-11
1.2.1 接地网电位分布测量方法和发展及现状8-9
1.2.2 接地网参数数值计算的发展及运行现状9-10
1.2.3 地电位反击研究的基本方法10-11 1.3 本课题完成的主要工作11-132 地电位反击13-28 2.1 雷电地电位反击产生的原理13-14
2.1.1 雷电流入地后,地电位升高的简化推导过程14 2.2 地电位反击的定义14-15 2.3 地电位反击的实例15-19
2.3.1 贵州民航高位水塔自控系统地网反击事故15-16
2.3.2 南方电网天生桥超高压局通信机房雷电反击事例16-17
2.3.3 东北警犬基地遭受雷击事故17-18
2.3.4 火电厂一次风机反击事故18-19 2.4 地电位反击的具体种类起成因19-28
2.4.1 由于地面位分布不均造成的反击19-22
2.4.2 独立避雷针塔的旁侧闪击22-24
2.4.3 独立地网间的反击或主地网对相邻接地体和地下金属物的反击24
2.4.4 地电位升高反击远地进线24-27
2.4.5 法拉第笼的反击27-283 雷电冲击电压引起的地电位反击的电磁暂态仿真(ATP—EMTP)28-42 3.1 ATP软件的介绍28 3.2 火花放电效应的接地体原理分析28-29 3.3 单根接地线的电路模型29-31 3.4 2根接地线的电路模型31-32 3.5 参数选择与仿真电路32-42
3.5.1 雷电流源的参数32-33
3.5.2 接地网等值ATP仿真电路33-424 攀钢电动鼓风站地电位分布及反击实验42-56 4.1 试验线路布置方法43-45
4.1.1 地中电位分布43-44
4.1.2 分布电位的测量44
4.1.3 跨步电压及冲击电位的计算方法44
4.1.4 变电站地网冲击电流作用下站内二次设备反击电压测试方法44-45 4.2 试验注意事项45-47
4.2.1 试验电压的选择45
4.2.2 测量回路的布置45
4.2.3 电流极和电压极的选择45-46
4.2.4 冲击电流的注入点的选择46
4.2.5 试验的安全46
4.2.6 接地阻抗测试干扰的消除46-47 4.3 测量结果47-565 地电位分布不均情况下旁侧闪击和地网间反击的防护措施56-60 5.1 安全距离56-57 5.2 满足各系统接地功能要求的能力57 5.3 共用接地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57-606 等电位连接60-64 6.1 等电位连接的意义60-63 6.2 等电位连接的方式63-647 小结648 总结及展望64-65参考文献65-68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8-69致谢6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创庭;;[J];电瓷避雷器;2006年04期
徐伟;刘浔;黄伟超;;[J];电力建设;2010年05期
朱文立;;[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5年S1期
王建国,夏长征,文习山,陈慈萱,喻剑辉;[J];高电压技术;2000年05期
何智强;文习山;王建武;;[J];高电压技术;2007年03期
张波;余绍峰;孔维政;何金良;;[J];高电压技术;2011年03期
杨文斌;王巨丰;;[J];广西电力;2007年06期
张继娜;陈辉;;[J];安防科技;2008年04期
刘德海;姚广东;;[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10期
郑文健;;[J];江苏电器;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力行;王允龙;朱珺玮;邹一梅;陈佩瑶;陈伟图;;[J];电瓷避雷器;2011年04期
柴健;杨仲江;孙京;;[J];电瓷避雷器;2012年03期
潘晓杰;刘涤尘;邹江峰;;[J];电气应用;2006年01期
崔宇;李建明;戴玉松;;[J];电力学报;2009年04期
王洪波;张脉松;;[J];电力学报;2009年05期
邢绍邦;赵克友;;[J];电机技术;2006年01期
孙文凯;严运兵;刘旺;;[J];电机技术;2007年01期
吴秀凤;周松林;;[J];电机技术;2008年02期
张洪宝;王秀和;仲慧;;[J];电机技术;2009年04期
何智强;周卫华;;[J];电力建设;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相海;何胜;;[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柴健;杨仲江;孙京;;[A];S13 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景丽;[D];重庆大学;2011年
陶雪梅;[D];浙江大学;2007年
倪云峰;[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晓雪;[D];西华大学;2011年
周文乐;[D];西华大学;2011年
邓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郭朕安;[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林康;[D];广西大学;2011年
周锋;[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邹建明;[D];浙江大学;2003年
陈胜金;[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沈华靖;[D];南昌大学;2006年
孙家营;[D];西华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文义;祝福;;[J];电气应用;2006年01期
曾嵘,何金良,高延庆,孙为民,姚金霞;[J];电网技术;2000年10期
齐磊;崔翔;赵志斌;;[J];电网技术;2006年13期
孙建明;鲁铁成;;[J];电网技术;2007年06期
杨琳;吴广宁;李建明;;[J];电网技术;2010年03期
梁小冰,潘勇斌,黄海;[J];电网技术;1999年03期
张丽萍,袁建生,李中新;[J];电网技术;1999年04期
徐华;;[J];低压电器;2007年06期
杨少杰,余乃枞;[J];广东气象;2002年S2期
王建国,夏长征,文习山,陈慈萱,喻剑辉;[J];高电压技术;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Luo JKok Siu KHe Yi;Jeoh Meng K;[J];电子产品世界;2006年23期
方瑜;[J];高电压技术;1989年04期
武占成,胡小锋,魏明,刘尚合;[J];测试技术学报;2002年02期
王东举;周浩;;[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11期
王洪泽;[J];高电压技术;1978年02期
张尔明;;[J];电工技术;1997年04期
刘琳;姜惠兰;刘琼;程建华;王荣亮;;[J];中国电力;2007年05期
白胜利;;[J];西铁科技;2002年02期
王洪泽;;[J];广西水利水电;1979年03期
文华;[J];高电压技术;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秀斌;;[A];中国气象学会雷电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陆人治;王杏妹;张晓卫;;[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胡玲;李琳甲;;[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王冬红;;[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鄢宝珍;杨静;李永舫;钱人元;;[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黄仁立;;[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雷电物理、监测预警和防护[C];2011年
王庭■;;[A];第五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电解加工篇)[C];1986年
周文俊;;[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沈艺程;辜志俊;续振林;郭琦龙;赵雄超;洪艳萍;;[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李新平;孙丽红;叶世城;刘正伟;;[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昌松 宋爱民;[N];国家电网报;2009年
李志刚;[N];电子报;2007年
王绍华;[N];电子报;2007年
李静伦;[N];电子报;2003年
任振华;[N];电子报;2007年
刘雨生;[N];中国电力报;2005年
杨修山;[N];电子报;2005年
乌洪祥 利群;[N];电子报;2007年
刘德林;[N];电子报;2007年
尹怀志;[N];电子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晓斌;[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唐聿明;[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常媛媛;[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若涵;[D];西华大学;2013年
王洪波;[D];西华大学;2010年
温惠;[D];山东大学;2011年
陈立;[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张竞;[D];重庆大学;2012年
李旭;[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卞志文;[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冯镜昌;[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朱锴;[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刘黎;[D];重庆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历史上的今天
天气网气象百科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放电过程中,由于闪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雷电 - 基本介绍
雷电辐射的传播途径
暴风云通常产生电荷,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而且还在地面产生阳电荷,如影随形地跟着云移动。阳电荷和阴电荷彼此相吸,但空气却不是良好的传导体。阳电奔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甚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阴电的云层相遇;阴电荷枝状的触角则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后阴阳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障而连接上。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一道闪电的长度可能只有数百千米,但最长可达数千米。
闪电的温度,从摄氏一万七千度至二万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闪电的极度高热使沿途空气剧烈膨胀。空气移动迅速,因此形成波浪并发出声音。闪电距离近,听到的就是尖锐的爆裂声;如果距离远,听到的则是隆隆声。你在看见闪电之后可以开动秒表,听到雷声后即把它按停,然后以3来除所得的秒数,即可大致知道闪电离你有几千米。
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放电过程中,由于闪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雷电 - 产生条件
在我们的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地球大气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大气对流运动现象,其中有一部分大气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形成水气云团。作高速对流运动的水气云团,作切割地球地磁场运动,水气云团从而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在水气云团的两端形成巨大的带正、负电荷水气云团积电层,巨大的带正、负电荷水气云团积电层,受大气对流的冲击,异种水气云团积电层在空中相遇,从而产生巨大的电荷放电现象,形成一种伴有闪电和雷鸣的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雷电。雷电一般产生于旺盛的雨季,伴有强烈的剧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雷电产生的自然条件是:热带大气云团,向东、或向西作高速运动,才能产生雷电现象。作高速运动的寒带大气云团,不可能产生雷电;向南、或北作高速运动的大气云团,也不可能产生雷电。
雷电产生的物理条件是:
1、产生雷电的大气层是一个以水为溶剂与其它溶于水的微量物质为溶质组成的水溶液与气溶胶的混合体的水气云团,以及包围水气云团的绝缘空气组成。
在水气云团中的水溶液与气溶胶的混合体内,存在着微量的酸、碱、盐等物质,这些酸、碱、盐等物质在水气中产生可以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这些正、负离子为雷电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的电荷源。
2、水气云团在巨大的空气气流的推动下,需作切割地球磁场运动,从而水气云团中的大量的游离正、负离子则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向水气云团的两端聚集,形成巨大电荷体。
水气云团在巨大的空气气流的推动下,可能向上、向下、向东、向西、向北、向南等方向运动,只有当水气云团有向上、向下、向东、向西作高速运动时,高速运动的水气云团才作切割地球磁场的运动,水气云团中的大量的游离正、负离子则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向水气云团的两端聚集,当巨大的水气云团在高速切割地球磁场运动后,水气云团的两端就形成两个巨大的带电体,只要水气云团周围的绝缘空气足够厚、空气气流方向不变、气流速度不减,这个带巨大正、负电荷的水气云团就始终保持着。
3、在带巨大正、负电荷体的水气云团周围,产生一个巨大的静电场及电场引力;异种大气云团电荷体在电场力及大气对流的作用下相遇而产生放电现象,形成雷电。
地球、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等行星都有雷电&&&&& 在地球云的起电是热电效应和起电机起电
中国 北京 王一况
a、当水分子从海洋、湖泊、河流、植被蒸发时,水蒸气分子的动能或温度比它逃逸出的水体低,于是水蒸气分子从水体中夺得了电子。部分带负电荷的水蒸气分子会被氧分子夺取电子,形成当地的负氧离子。其余水蒸气分子在高空凝结成云,无数个微小水滴携带了-q1的负电荷,地面获得了+q1的正电荷。
b、云体内出现了旋转体,它是人类发明起电机几十亿年前就被大自然创造出来的天然起电机;因为静电荷总是存在于物体的表面,和单一体积的水体相比,云体内无数个微小的冰晶、冰粒、水滴的总表面积剧增,具有巨大的电容、储存很多静电荷。热水蒸气沿旋转体内壁盘旋而上,与旋转体壁外的冷气体、水滴、冰晶接触,被夺去电子,失去电子的热水蒸汽上升到云体高处,其正电荷抵消了当地的负电荷,该处的水滴、冰晶、冰粒携带了正电荷+q2;旋转体外俘获了电子的冰晶、水滴下降到低处,携带了云体低处的负电荷-q2+-q1或-(q1+q2)。于是形成了地面带正电,云低处带负电,云高处带正电的布局。
c、雷电的发生:在下大雨之前,微小水滴、冰晶、冰粒会相互凝聚合并成大水滴,大水滴的表面积缩小、电容量减少,根据电容器的电压、电量与电容量的关系v=q/c,云体高处与低处的电位差将极度增加,当电位差达到击穿电压之后,闪电发生了。所以随之出现降雨的雨滴会很大。
d、没有雷电的云体以及降水:在海上刚刚形成不久的云体来不及产生旋转体或只产生了微量的旋转体,所以它们没有雷电,同理包括台风在内的热带气旋也没有雷电。因为冷暖空气碰撞或对流产生的连绵春雨、秋雨(毛毛雨)、冬季降雪缺失起电的条件以及电位差增加的条件,极少有雷电。
e、云体切割地球磁场起电假说存在这样的问题:
1、根据右手定则:向西移动的云体上面出现正电、下面是负电,而向东移动上面是负电、下面是正电,这与云体无论是向东或西移动,其高处都带正电、低处带负电,而地面带正电的布局不符。
2、早春、深秋、冬季云体也都切割磁力线,却极少出现雷电,这证明在磁场强度十分微弱的条件下,云体的运动速度不能克服引力使正负离子分离,很难产生足够的电势或电位差。
3、金星的一天相当于地球的234日,其自传速度和磁场都远小于地球,而它的雷电却非常强烈,所以金星云体是起电机起电而非磁场切割。
4、无法解释水体、植被附近负氧离子浓度很高的原因。
有关a~d请点击词条链接“强对流天气”、“气体动能学” 中国 王一况编辑的内容。
在带巨大正、负电荷体的水气云团周围,将产生一个巨大的静电场,根据静电感应原理,原带电云团与其它水气云团或最近地面物体离正或负电荷体最近的一侧被电感应带上巨大的异种电荷。巨大的正、负电荷体之间产生巨大的电场引力,巨大电场引力使带电云团与云团或物体快速接近,当带电云团与其它云团或与地面物体的距离达到绝缘空气的击穿电压时,就发生尖端放电现象。
雷电 - 类型形式
曲折开叉的普通闪电称为枝状闪电。枝状闪电的通道如被风吹向两边,以致看来有几条平行的闪电时,则称为带状闪电。闪电的两枝如果看来同时到达地面,则称为叉状闪电。
闪电在云中阴阳电荷之间闪烁,而使全地区的天空一片光亮时,那便称为片状闪电。
未达到地面的闪电,也就是同一云层之中或两个云层之间的闪电,称为云间闪电。有时候这种横行的闪电会行走一段距离,在风暴的许多公里外降落地面,这就叫做“晴天霹雳”。
闪电的电力作用有时会在又高又尖的物体周围形成一道光环似的红光。通常在暴风雨中的海上,船只的桅杆周围可以看见一道火红的光,人们便借用海员守护神的名字,把这种闪电称为“圣艾尔摩之火”。
超级闪电指的是那些威力比普通闪电大100多倍的稀有闪电。普通闪电产生的电力约为10亿瓦特,而超级闪电产生的电力则至少有1000亿瓦特,甚至可能达到万亿至100000亿瓦特。纽芬兰的钟岛在1978年显然曾受到一次超级闪电的袭击,连13公里以外的房屋也被震得格格响,整个乡村的门窗都喷出蓝色火焰。
雷电 - 袭击时间
就在你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世界各地大约正有1800个雷电交作在进行中。它们每秒钟约发出600次闪电,其中有100次袭击地球。
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和印尼的爪哇岛,是最易受到闪电袭击的地方。据统计,爪哇岛有一年竟有300天发生闪电。而历史上最猛烈的闪电,则是1975年袭击津巴布韦乡村乌姆塔里附近一幢小屋的那一次,当时死了21个人。
雷电 - 频率特性
在任何给定时刻,世界上都有1800场雷雨正在发生,每秒大约有100次雷击。在美国,雷电每年会造成大约150人死亡和250人受伤。全世界每年有4000多人惨遭雷击。在雷电发生频率呈现平均水平的平坦地形上,每座300英尺高的建筑物平均每年会被击中一次。每座1200英尺的建筑物,比如广播或者电视塔,每年会被击中20次,每次雷击通常会产生6亿伏的高压。
每个从云层到地面的闪电实际上包含了在60毫秒间隔内发生的3到5次独立的雷击,第一次雷击的峰值电流大约为2万安培,后续雷击的峰值电流减半。最后一次雷击之后,可能会有大约150安培的连续电流,持续时间达100毫秒。
经测量,这些雷击的上升时间大约为200纳秒或者更快。通过2万安培和200纳秒,不难计算得到dI/dt的值是每秒10^11安培
雷电 - 危害
闪电的受害者有2/3以上是在户外受到袭击。他们每3个人中有两个幸存。在闪电击死的人中,85%是男性,年龄大都在10岁至35岁之间。死者以在树下避雷雨的最多。
苏利文也许是遭闪电袭击的冠军。他是退休的森林管理员,曾被闪电击中7次。闪电曾经烫焦他的眉毛,烧着他的头发,灼伤他的肩膀,扯走他的鞋子,甚至把他抛到汽车外面。他轻描淡写地说:“闪电总是有办法找到我。”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是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
雷电 - 功与过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气中雷电的发生,有它带来灾害的一面,也有它功绩的一面。对它的灾害面人们了解较多,而对它的功绩可能鲜为人知。那么,它的主要功绩有哪些呢?
第一,雷电很重要的功绩是制造化肥。雷电过程离不了闪电,闪电的温度是极高的,一般在三万度以上,是太阳表面温度的五倍!闪电还造成高电压。在高温高电压条件下,空气分子会发生电离,等它们重新结合时,其中的氮和氧就会化合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分子,并溶解在雨水中降落地面,成为天然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仅因雷电落到地面的氮肥就有四亿吨。如果这些氮肥全部落到陆地上,等于每亩地面施了约二公斤氮素,相当于十公斤硫酸铵!
第二,雷电还能促进生物生长。雷电在发生时,地面和天空间电场强度可达到每厘米万伏以上。受这样强大的电位差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增强,因此,雷雨后一至二天内植物生长和新陈代谢特别旺盛。有人用闪电刺激作物,发现豌豆提早分枝,而且分枝数目增多,开花期也早了半个月;玉米抽穗提早了七天;而白菜增产了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不仅如此,如果作物生长期能遇上五至六场雷雨,其成熟期也将提前一星期左右。
第三,雷电能制造负氧离子。负氧离子又称空气维生素,可以起到消毒杀菌、净化空气的作用。在雷雨后,空气中高浓度的负氧离子,使得空气格外清新,人们感觉心旷神怡。
第四,雷电还有巨大的能量。地球上平均每秒有一百次闪电,一次闪电约释放八千瓦小时的电能,因此,每年全世界的雷电约放出二百五十亿千瓦小时的能量。遗憾的是,人类目前还无法对它加以利用。
雷电 - 防雷须知
雷电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其危害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的侵入雷。如各种照明、电讯等设施使用的架空线都可能把雷电引入室内,所以应严加防范。
一、雷击易发生的部位
1.缺少避雷设备或避雷设备不合格的高大建筑物、储罐等;
2.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
3.潮湿或空旷地区的建筑物、树本等;
4.由于烟气的导电性,烟囱特别易遭雷击;
5.建筑物上有无线电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雷电中之球.
二、预防雷电的方法
1.建筑物上装设避雷装置。即利用避雷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而消失。
2.在雷雨时,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3.不能用有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4.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5.雷雨天气时在高山顶上不要开手机,更不要打手机。
6.雷雨天不要触摸和接近避雷装置的接地导线。
7.雷雨天,在户内应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线路,以防雷电侵人被其伤害。
8.在打雷下雨时,严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更要切忌继续蹬往高处观赏雨景,不能在大树下、电线杆附近躲避,也不要行走或站立在空旷的田野里,应尽快躲在低洼处,或尽可能找房层或干燥的洞穴躲避。
9.雷雨天气时,不要用金属柄雨伞,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裤带,若是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亦应远离其它金属制物体,以免产生导电而被雷电击中。
10.在雷雨天气,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11.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时,若旅游者在旅店休息,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等电器,以避免产生导电。打雷时,在房间的正中央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忌依靠在柱子、墙壁边、门窗边,以避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致意外。
当发生雷击时,旅伴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如果当时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应立即就地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积极进行现场抢救。千万不可因急着运送去医院而不作抢救,否则会贻误病机而致病死亡。有时候,还应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此外,要注意给病人保温。若有狂躁不安、痉挛抽搐等精神神志症状时,还要为其作头部冷敷。对电灼伤的局部,在急救条件下,只需保持干燥或包扎即可。
雷雨天气发生时,即使在安装了避雷针的情况下,也应该迅速拔掉室内电视、电冰箱以及天线电源的插头,防止空间电磁波干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从电闪雷鸣的形成和发生过程来看,空旷场地上、建筑物顶上、高大树木下、靠近河湖池沼以及潮湿地区是雷击事故多发区。
全国建筑物电气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王宏民:在室外,要考虑到雷电活动区域,看雷电活动远近,一般是听雷声就能判断出远近,不要躲到避雷针和大树下面。在空旷的地方不要打雨伞,因为雨伞有针尖,电场强度要集中些。不要在空旷地方打手机。要蹲下来,两脚并拢。
专家最后强调,如遇雷雨天气,市民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一辆金属车身的汽车也是最好的“避雷所”,一旦这些建筑物或汽车被雷击中,它们的金属构架或避雷装置或金属本身会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
雷电 - 相关知识
雷电电磁脉冲
雷电次数——当雷暴进行时,隆隆的雷声持续不断,若其间雷声的时间间隔小于15分钟时,不论雷声断续传播的时间有多长,均算作是一次雷暴;若其间雷声的停息时间在15分钟以上时,就把前后分作是两次雷暴。
雷电小时——就是说在该天文小时内发生过雷暴,更通俗些说是在这个时间里曾听到过雷声而不论雷暴持续时间的长短如何。某一地区的"年雷电小时数"也就是说该地区一年中有多少个天文小时发生过雷暴,而不管在某一小时内雷暴是足足继续了一小时之久,还是只延续了数分钟。
雷暴日数——也叫做雷电日数。这是我们所最熟悉的。只要在这一天内曾经发生过雷暴,听到过雷声,而不论雷暴延续了多长时间,都算作一个雷电日。"年雷电日数"等于全年雷电日数的总和。
雷暴月数——也叫做雷电月数,即指在这一个月内曾发生过雷暴。"年雷暴月数"也就是指一年中有多少个月发生过雷暴。
二、机甲旋风里枪炮的一个职业。GF雷电的觉醒是“重炮机神”。详情请搜搜“机甲旋风”词条。
词条所属分类:常见自然现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接触电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