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贬褒义词和贬义词是什么

新闻与法律批评报道要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林爱珺
  语言文字是新闻作品的表达符号,如果在批评性新闻中对语言文字使用不当,使语言文字的组合构成侮辱性语言,将违背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原则,并可能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因此,研究分析侮辱性语言,对避免其在批评报道中侵害他人名誉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客观报道原则要求批评报道不能使用侮辱性语言
  客观报道,在新闻领域中,是一种基本的报道形式和写作原则。客观,是指新闻报道对新闻事实作不带任何偏见的如实记述,以事实为报道本源,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报道事实。客观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的客观,是指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实在;形式上的客观,指传播人采用客观陈述的手法来报道事实。①客观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要避免记者的主观倾向,记者要成为置身事外的中立者(neutral
gatekeeper),不掺入自己的偏见。记者不应以任何方式在报道中表现自己。麦尔文·曼切尔举例说:“一个记者在描写他所厌恶的官员时,可能会写道,‘哈里逊·格尔德,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政客,今天说……’,或者,一个记者在描写他所钦佩的官员时,可能会写道,‘格拉德·西威尔,这个精干的年轻的州管理者,今天说……’”。②这样的感情流露常常会通过报道给受众某种倾向性的影响。避免感情用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在报道中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多用不带感情色彩的中性动词。③客观报道最能适应各个社会中各种成员的需要,符合公正及专业的形象。
  侮辱性语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只能表达一种情绪,无法表达出实质性的事实,因而无法客观地表达事实真相。如果在批评报道中以个人感情代替事实,以感情色彩渲染事实,将严重影响新闻的客观性,妨碍对事实真相的表述。进行批评报道最忌讳的就是把自己对他人的好恶流露于笔墨间,在新闻中使用侮辱性语言,降低新闻的客观性。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工作者应把个人的判断是非善恶的价值观暂放一边,而把查证到的背景及全部事实的原生态呈现给受众,行文最好是没有倾向性、中性化的,尽量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即便是对厌恶的政客也不用贬义形容词描述他。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客观主义理论在认识上有些差异,但客观报道迄今仍是新闻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基本原则,它关系到新闻从业人员的理念,并指导新闻业务的操作。
  二、法制原则要求批评报道不能使用侮辱性语言
  批评报道要求用事实说明问题,需要批评,需要讽刺,需要监督,但不需要辱骂,也不准许辱骂。否则,不管批评报道所叙述的事实是多么真实,所表达的观点是如何正确,只要其中有辱骂内容,就会构成对被批评者人格权的侵犯。
  人格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法律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人格尊严进行侮辱。人格是每个人固有的、独立的权利主体的资格,通俗地说就是做人的资格,受法律保护。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对当事人来说,基于客观公正的评价,当事人可以获得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的尊重与信任,而非客观的评价可能导致当事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并使其在财产和精神方面受到损害。因此,在批评报道中使用侮辱性语言,很容易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
  在批评报道中使用侮辱性语言,就会构成对被批评者人格权的侵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以书面、口头等形式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在《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更是具体规定:“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真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该司法解释同时规定“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④根据这些规定,批评性新闻反映的问题即使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的,也构成侵犯名誉权。
  对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或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只应限于事实和对事实本身的评论,而不应侵犯被批评者的人格。不管被批评者的问题多么严重,他的人格权仍然受到保护,如果新闻揭露的问题虽然属实但却侮辱了对方的人格,那么记者对这种侮辱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例如,在音乐人高晓松诉19家媒体侵犯名誉权案中,暂且不论有关高晓松的相关报道事实是否属严重失实,媒体上的用词已把他描绘成了一个“没有谦虚”、“夸夸其谈”、“强词夺理”、“心狠手辣”、“无情”、“狠心”、“无理”、“令人耻笑”、“说谎”、“恶人先告状”的“感情骗子”和“恐吓者”。这已经不是在批评,而是在辱骂。转载文章的网站FM365在当了被告后也意识到转载的内容欠妥,主动在网上发布道歉声明,以换取高晓松的撤诉。
  综观这几年发生的新闻侵犯名誉权案件,除确实因报道的内容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而败诉外,相当部分批评报道的基本事实属实,但记者和媒体仍因损害他人人格、侵害他人名誉权而败诉,其原因主要在于新闻报道为追求“生动形象”、“轰动效应”而使用侮辱性语言。因此,在批评性新闻中,应当慎用侮辱性语言,将批评报道不能使用侮辱性语言作为一项写作原则。
  三、如何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
&  要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必须首先对侮辱性语言进行界定,然后才能根据语言的特点确定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的方法。
  (一)侮辱性语言的种类与表现
  侮辱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语言,称为侮辱性语言。侮辱性语言可以用对坏人或其他道德败坏者的称谓直接进行辱骂,也可以通过贬义或其他不当的描述、形容、比喻等修辞方式进行丑化,从而侮辱特定人的人格,损害特定人的名誉,降低特定人的受尊敬程度。
  根据侮辱性语言的特点,可以将侮辱性语言分为两大类:
  1.辱骂性语言。辱骂性语言主要以贬义词体现,有人将新闻稿件中的这类容易引发新闻官司的词语和惯用语称为“红色信号”,⑤实际就是侮辱性语言中的贬义词。根据此类贬义词的特点,又可分为两类:
  (1)一般性辱骂词语。对一般道德败坏者,汉语用极为简练的贬义词作称谓,如骗子、疯子、恶棍、色狼、地痞、流氓、败类、混账、歹徒、奴才、魔鬼、无赖等。
  (2)特定性辱骂词语。对道德败坏并构成犯罪者,用特定的法律语言界定或称谓并主要以法律术语体现,如累犯、惯犯、犯罪人、犯罪分子、主犯、从犯、贪污犯、抢劫犯、诈骗犯、强奸犯、走私犯等。
  2.丑化性语言。丑化性语言有多种形式,主要以不恰当的描述、形容、比喻等修辞方式体现,可以用贬义词,也可以不用贬义词,但客观上都起着使特定人的形象变得可恶、可憎、可恨的作用,从而丑化特定人的形象。
  (1)以不恰当的描述丑化人物形象。主要以描述性语言体现,笔调夸张,感情色彩强烈,使被描述者给人一种可憎、可恶、可恨等不良感觉。如1998年重庆某报刊登的题为《这家伙,我认识》一文写道:“这个孙某……一件脏兮兮的西装起码有好几年未洗,油腻腻的领带黑得酷似海带,更令人恶心的是粉刺丛生的脸上时有星星点点的脓血渗出,一张嘴,焦黄的牙齿缝里露出残存的菜渣……。”⑥上述描写,就丑化了孙某的人物形象,损害了他的人格尊严。
  (2)以不恰当的形容词丑化人物形象。主要以贬义形容词体现,如气急败坏、气势汹汹、狂妄自大等。例如,日,某报以《县政府的车,暂扣!》为题,报道某法院执行一起经济合同纠纷案。全篇报道基本属实,案情交代明白,但就是文中用了一句说该县一位领导面对法官“气势汹汹地说”。对此,这位县领导认为他并没有这样表现,说他“气势汹汹”就等于说他是法盲,对法官藐视,因而状告该报侵害其名誉权,并要求赔偿名誉损失费10万元。后经调看现场录像,这位县领导当时的表情状况还是平和的,确实不能说是“气势汹汹”。经了解,写这篇报道的记者当时不在场,事后听别人转述而写,“气势汹汹”一词是为加强现场感而主观认为的。后经法院调解,该报登报致歉更正才算完事。⑦
  (3)以不恰当的比喻丑化人物形象。常见的不恰当比喻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比喻为动物,如:头发掉光如秃驴、到处游荡如丧家之犬等;第二类比喻为东西,如:满口粗话像垃圾桶、像茅坑里的石头又硬又臭;第三类比喻为特殊群体,如:胡言乱语如同精神病人、无知得像个弱智者等。
  (二)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的方法
  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关键在于以恰当的词语代替原来打算使用的侮辱性语言。在语言文字中,不同的文字构成不同的语义和语意,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即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感情色彩,并以词组为基本的语言单位予以体现。根据语言的这些特点,在批评报道中可以使用以下方法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
  1.尽量避免使用贬义词表述事实
  从上述侮辱性语言的分类看,侮辱性语言主要由贬义词构成。因此,避免使用贬义词或尽量减少使用贬义词,可以有效地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汉语中有大量的字词,贬义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使用贬义词并不影响批评性新闻对有关事实的表述和批评的需要。
  2.尽量使用中性词
  中性词不同于褒义词和贬义词,本身没有褒贬之分,不带感情色彩。但是,中性词随着不同的语境,可以产生不同的语意,因而仍然可以表达作者的爱憎感情,而且只要运用得当,其表现形式将显得更为客观,更能体现批评的公正性。批评报道需要对违反公共利益的现象进行批评、谴责,因此使用中性词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表达实质性的事实和意见。
  由于使用中性词仍然可以通过不同语境产生不同语意,因此需要对这种语意进行适当的限制,防止其带侮辱性质。
  在有多个近义词可供选择的情况下,批评报道应避免使用贬义词而选择中性词。如成果、结果、后果和恶果这一组词汇,词义相近,但感情色彩不一样,成果是褒义词,结果是中性词,后果是贬义词,恶果属贬义词中的恶性贬义词,在批评报道中应尽可能使用结果这一类中性词。
  3.用白描方法表述事实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公正地表述事实,不但不会影响事实的真实性,而且更有利于体现事实的真实性。
  用白描方法表述事实,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更能反映新闻的客观性,符合新闻的真实性。批评报道表述事实的目的,是将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或现象公开揭露,进行“曝光”。用白描方法表述事实,完全能够达到这一目的,并且更能体现批评者立场的客观、公正。
  4.用公正的态度进行批评
  新闻需要批评,但批评的态度要公正。公正评论原则决定了采写批评报道必须站在公正立场,将批评者所要表述的意见客观、公正地传播给大众。
  批评所要表达的是一种观点和态度,而不是一种情绪。只要能将批评者的观点和态度表达出来,就能达到传播的效果。公正的态度,不能掺杂不良的感情因素,如果批评者的情绪影响了批评的态度,批评报道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公正性。
  站在公正的立场,以公正的态度,客观地发表对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或现象的观点或意见,必然要制约不良情绪因素采写批评报道的影响,避免对侮辱性语言的使用。
  四、使用侮辱性语言的免责情况
  虽然侮辱性语言的使用经常会造成对被批评者名誉权的侵害,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侮辱性语言可以不认为侵犯名誉权。这些特殊情况下使用的侮辱性语言,根据其特殊性,可分为两类:
  (一)根据官方文件使用侮辱性语言
  最高人民法院法释(1998)26号《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作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根据上述规定,官方正式公开的文件对特定人使用的侮辱性语言,可以在批评报道中针对特定人引述,但如果是秘密文件或其他不公开的内部资料,不具有公开性,则不宜引用。
  (二)参照官方文件使用侮辱性语言
  官方正式公开的文件虽未使用某一侮辱性语言,如败类等词语,但其论述足以推断出这样的结论。如生效判决确定某被告人犯贪污罪,可以推断出该人是干部队伍败类的结论,如果该人是党员,还可推断出其为党员队伍中的败类的结论。
  参照官方文件使用侮辱性语言是有一定限度的,一些侮辱性语言仍不能自行推断,如要说某人是“犯罪嫌疑人”,必须司法机关已经刑事立案;要说某人是“罪犯”,则必须以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确定某人有罪的判决为依据。因为现行法律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⑧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使用侮辱性语言不构成对被批评者名誉权的侵害,是因为被批评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与该侮辱性语言的使用是一种“权威性的评价”。如说某人是“罪犯”,是因为其行为构成犯罪并已经被人民法院判决有罪,其“罪犯”的身份或称谓是法定的。⑨综上所述,在批评报道中使用侮辱性语言违反了客观公正原则,也不符合法制原则,容易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侮辱性语言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其特点,是完全可以避免使用的;在特定情况下,对侮辱性语言恰当使用则是允许的。
  (作者系汕头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第93页
  ②【美】Micheal·Schundson《Discovering News》,P121
  ③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112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④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3)15号《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七项问答
  ⑤【美】多萝西·A·鲍尔斯和黛安·L·博登著,李矗、陈阳、冼汉瑞译:《现代编辑技巧》第196页,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⑥参见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民一判决书,(1998)中区民二初字第878号;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1998)渝一中民终字第2266号。转引自魏永征著:《新闻传播法教程》第14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⑦李成连:《新闻官司防范与应对》第162页,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
  ⑨如《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
本刊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维基百科创始人高调批评替代疗法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维基百科创始人高调批评替代疗法
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斯 医疗信息替代疗法 医患关系 维基百科怀疑论
前些日子,国际请愿网站change.org上出现了,发起方是一个叫做“综合能量心理学会”的组织。请愿内容是要求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吉米·威尔斯(Jimmy Wales)“制定和执行新的政策,让医疗领域的整体论路线也能得到真正的科学论述。
请愿里声称,“大部分关于整体医疗的信息都是有偏见的、误导人的、过时的或者根本是错的。”“那些对于能量医学、能量心理学、还有某些特定疗法比如情感自由技法、思维场疗法和塔帕斯穴位指压法的好处感兴趣的人……将无法从这些疗法中得到帮助。”“维基百科关于能量心理学、能量医学、针灸和其他替代/互补疗法(CAM)的页面被扭曲成了负面的、不科学的观点。”
3月24日,吉米本人发现了这个请愿,并写了一段简短的回复。这段回复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呵呵。”
或者,用维基人更熟悉的表述,他是举起一块“来源请求”的牌子砸到对方脑门上。
图源:xkcd
吉米·威尔斯的回复全文如下:
“没门。别逗了。每一个给这项请愿签名的人都得回去好好看看他们的前提,好好想想什么叫诚实、符合事实、符合真相。
“面对这种事情,维基百科的政策恰如其分。如果你能把你的文章发表在可敬的科学期刊上——换言之,如果你能通过可重复的实验获得证据,那么维基百科自然会恰当地包括这些内容。
“而我们不会假装那些疯狂骗子的文章可以等同于‘真正的科学论述’。它不是。”
目前英文维基百科“替代医学”页面的第一句写道:“替代医学是指任何声称有类似正规医学的医疗效果、但并非基于科学方法证据的医疗实践。”注明引用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定义。这的确相当符合吉米的观点。
但是,这其实不仅是他本人的意志,更是众多维基人协力的产物。
而今网络上的百科网站很多,用户自由编辑的“维基式”百科也不少。但是和大部分模仿者不同,维基百科有一件法宝:勤勉的志愿编辑者。
这些志愿者虽然并非专业人士,但其勤劳和敬业程度足以让大部分人甘拜下风。我曾经有一次备考烦躁时和同学一起恶作剧地在某教授的页面上给他加了一个无厘头的外号“Al”,第二天就被改回来了,备注“该外号不见于其它文献”。
虽然编辑的威望各有不同,但从权力上说,绝大部分编辑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时不时也会发生所谓的“编辑战”(edit war)——两位编辑争执不休,不断抹掉对方的更改。极端情况下这样的拉锯战可以持续数月、反复上千次、引发数万字的争吵。历史上著名案例有:肖邦是波兰人还是法国人还是法波人还是波法人;“凯撒沙拉”是得名于罗马人尤里乌斯·凯撒还是墨西哥人凯撒·卡迪尼;汽油该写作gasoline还是petrol;《星际迷航·暗黑无界》英文名里那个Into的首字母要不要大写;福克兰群岛(还是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大小应该先写英里还是先写公里;形成于日、消失于日的热带风暴泽塔能不能算到06年风暴季里;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在所谓的替代医学领域,战况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激烈。事实上,编辑们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基于科学方法的证据。就以“能量医学”页面为例,过去三年里一次编辑战争都没有发生,少数几次试图修改立场的试图(比如“伪科学是一个贬义词,不符合维基的中立立场”)都迅速被驳回了。甚至“替代疗法”这个大页面,也只有一小部分修改历史是来自其“支持者”的“反击”(比如试图插入替代疗法在线收费教程的网址)。
长期以来,一直有人在声称维基百科是“一小撮怀疑论者在掌控”,“刻意阻止真相进入条目”。开篇那则请愿声称这些页面被“少数几个自作主张的‘怀疑派’控制,成为事实上的维基百科审查者”,但其实这样的怀疑派似乎是大多数。维基人整体而言是一个智识成熟的群体,能够理性判断大是大非(哪怕他们在小细节上争执不休)。甚至可以说,这个群体在维基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哪怕吉米·威尔斯真的明天就去起草推行新政,也不见得能奏效。
而他们的背后,则有整个科学界提供知识储备。反过来学界也对此次吉米的表率和维基百科一贯的立场赞扬有加。科学博客作者、外科医生Orac将这一案例和之前几次针对维基百科的批评做了对比,认为维基百科的这种群体“门槛”是健康的。不过他也指出,今天的学术界也面临后院失火的危险——一些劣质论文正在混入学术圈、特别是医学圈,分辨何为好的医学、何为有效的证据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学界自己,需要更多的警惕。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你可能感兴趣
那就加一个吧,去搜索百度里几乎所有的保健品的条目就能知道维基的可贵了来自
引用 的话:别逗了,维基百科经常抽风別亂扣帽子,那是你撞牆了。
有机化学博士,法学学士
维基百科的质量还是相当高的,和百度百科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21)
别逗了,维基百科经常抽风
这么正能量的文章竟然就这么点回复量……
那就加一个吧,去搜索百度里几乎所有的保健品的条目就能知道维基的可贵了来自
这种现象能用在阐述果壳网现状上面吗?
引用文章内容:“那些对于能量医学、能量心理学、还有某些特定疗法比如情感自由技法、思维场疗法和塔帕斯穴位指压法的好处感兴趣的人……将无法从这些疗法中得到帮助。
引用 的话:别逗了,维基百科经常抽风只怪方校长砌高墙
好的东西从来不会出现在景德镇,,,,
引用 的话:别逗了,维基百科经常抽风別亂扣帽子,那是你撞牆了。
引用 的话:別亂扣帽子,那是你撞牆了。哈哈哈,人在河边走嘛
有机化学博士,法学学士
维基百科的质量还是相当高的,和百度百科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引用文章内容:吉米本人发现了这个请愿,并写了一段简短的回复。这段回复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呵呵。”真可爱,我喜欢
这就是为什么wiki一种植物,你只会得到门纲目科属种之类的信息,而百度一种植物,你会发现它是包治百病的神器……………………
怒点赞!!!我老娘还有我老姐被百度百科里那些伪科学已经搞到疯魔了,说他们也不听,还坚持说他们是对的!!!!!!!!
这个新闻挺好玩的~
GTX690战术核显卡,主要用于打击航母战斗群&(=o゜▽゜)o☆
坐等中医无脑党来袭……-------------------------------------为这样的行为点个赞!
针灸是不是被黑的有些过头? 确实有些被扭曲了, 会让不了解的人往恶意的方面去想其他替代疗法我不了解, 但是人们有去了解的权利.向词条里面插入盈利链接和一些不实信息确实需要抵制, 但针灸..? 这个说它是不实信息 我不敢苟同
我最近又发现了一个万能忽悠组合叫做抗癌排毒调节酸性体质非常叼
引用 的话:灸是不是被黑的有些过头? 确实有些被扭曲了, 会让不了解的人往恶意的方面去想其他替代疗法我不了解, 但是人们有去了解的权利.向词条里面插入盈利链接和一些不实信息确实需要抵制, 但针灸..? 这个...来源请求
迫不及待的点赞啊!
引用 的话:请大家相信即便百度有着所谓竞价体系导致搜索关键词反馈的结果经常坑爹但百度百科的收录原则还是有其严谨性的以能量心理学为例创建本词条或修改大量内容需要提交可靠的参考资料什么是可靠的呢?中...头像!!!!大图!!
引用 的话:这个新闻挺好玩的~嗯嗯,平型关战役啊,wiki的平型关争夺战啊以上
引用 的话:嗯嗯,平型关战役啊,wiki的平型关争夺战啊以上 封禁一个维基人 中文维基百科“编辑战”背后推荐阅读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求截图字体不要 SimSun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我猜楼主看维基百科是用简体中文版 Chrome (或者其它 Chrome shells 但不会是 Maxthon)
针灸存在了这么久,不是有效不用黑早就被淘汰了,中国这么多任然相信针灸的人,不是都没脑子的
引用 的话:这个新闻挺好玩的~这要感谢方校长,闭关锁国的鸵鸟政策,一口气把境外的宣传阵地全部送给对手了。
引用 的话:针灸存在了这么久,不是有效不用黑早就被淘汰了,中国这么多任然相信针灸的人,不是都没脑子的不在于有效无效,而在于有无依据
引用 的话:针灸存在了这么久,不是有效不用黑早就被淘汰了,中国这么多任然相信针灸的人,不是都没脑子的这个和有没有脑子没关系,只是在一个特定问题上的个人倾向而已:对于一个没有确凿科学证据的理论,宁可信其有,还是宁可信其无?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批判》这个词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为什么说看问题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_百度作业帮
《批判》这个词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为什么说看问题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
中性词,不含褒贬.1.批示判断.宋 司马光 《进呈上官均奏乞尚书省札子》:“所有都省常程文字,并只委左右丞一面批判,指挥施行.”《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吏皆纷然賫抱案卷上厅,诉讼被告人等,环跪阶下.统 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孽海花》第三五回:“读过你 范水 判牍的,遇到关着奸情案件的批判,你格外来得风趣横生,这是为着什么来?”2.评论;评断.《朱子语类》卷一:“而今说天有箇人在那里批判罪恶,固不可;说道全无主之者,又不可.” 金 牛本寂 《少林寺西堂法和塔铭》:“评论先代是非,批判未了公案.”《清史稿·选举志一》:“令诸生有心得或疑义,逐条札记,呈助教批判,按期呈堂.”3.对所认为错误的思想、言行进行批驳否定.郁达夫 《迟桂花》:“我对于我刚才所触动的那一种自己的心情,更下了一个严正的批判.” 周恩来 《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主要的还在批判一切机会主义的观念,使全党同志有明白的认识.”
应该中意词吧
应该是贬义词给下列词语分类伟大不朽狡猾和蔼躬瘁坚强凶残阴险狠毒自私表示赞许定的褒义词表示批评否定的贬义词答案_百度作业帮
给下列词语分类伟大不朽狡猾和蔼躬瘁坚强凶残阴险狠毒自私表示赞许定的褒义词表示批评否定的贬义词答案
褒义词:伟大 不朽 鞠躬尽瘁 坚强 贬义词:狡猾 凶残 阴险 狠毒 自私编剧赖宝说土豪不是贬义词文/杨杨 插画/李雄飞<>第407期
       
作为对人情世故体察入微的编剧,赖宝见识了各类土豪,在他看来,土豪并非一个贬义词,调侃他们是因为我们不够强大。
  世界就像轰隆运转的机器,当其中某些部分偏离正常轨道,就会产生一些奇遇,比如2007年的冬天,26岁的北漂青年、初出茅庐的编剧赖宝第一次吃5个人花掉3万元的一餐饭。做东的人是山西的一位煤老板,她找到赖宝朋友经营的影视公司,想为她的女儿量身打造一部30集都市爱情题材电视剧。
煤老板两手戴了7个戒指,各种翡翠或祖母绿。
  菜不必说,&现在看估计有些是违法的食材&,酒也稀罕,五粮液是没有包装的特供酒,红酒的生产年份则在上世纪80年代。菜端上来,煤老板说,家常便饭,边吃边聊。她手上原有4座矿,刚刚以6亿元的价格卖掉其中一座。&结账时,她是会员,可以直接刷卡,可能是为了炫耀一下,特意问了下服务员多少钱。服务员报了数目。我正喝汤,听了手一抖。&
  赖宝现在还记得,煤老板两手戴了7个戒指,各种翡翠或祖母绿。喝起酒来一口一口地干,撇着醉意:&不是我说,给你们一亿你们都不知道怎么花&&我后半辈子都是为我女儿,不然我身家几十亿又有什么意义。&而她那位待捧红的女儿穿着过膝的貂皮大衣,一副不适合上镜、&即使配上林志玲的身材也不会令人有兴趣&的面孔,喝汤时翘着兰花指,有口音,但不是家乡的,而是模仿港台腔:&哎哟喂,烫死我了啦。&点菜极挑剔,将翘舌音发成平舌音:&人家哪会cī那种东西啊!&与人寒暄:&你姓p&ng(彭)啊?&
  项目终究没进行下去。赖宝和牵线的朋友主动放弃了,虽然他们都很想赚这份钱,但太折腾,&写了5集,但修改的量相当于写了20集&。根据煤老板的要求,女主角不能哭、不能闹、不能因为男人在街上转身离去而大声喊。赖宝写好一集就请朋友转给煤老板,很快,态度强硬的电话就直接打到赖宝这儿来:&你现在就把剧本文档打开,我告诉你,这段有毛病。&
  有一场戏是:女主角失恋,坐在落地窗前听着音乐流泪,看着窗外灯红酒绿霓虹闪烁,落寞地喝着红酒。煤老板不同意:&你怎么可以毁坏我女儿的形象呢?你怎么可以让她喝酒呢?这么纯洁像天使一样的女孩。&赖宝只好将剧情改成:&女主角看着窗外灯红酒绿霓虹闪烁,落寞地喝着&&牛奶。&
也有值得称道的&土豪&,譬如&张总&。
  2010年,类似的经历在深圳重演。此时赖宝在北京一家杂志担任主笔,编剧片酬也翻了两倍。这次是一位对外贸易公司的老板,想捧自己的女儿和女婿,仍是都市题材,剧情设定是&女主角从高中到大学再至步入社会,柔弱纯真好欺负,经过一次次打击,最后被磨砺成商界女强人&。赖宝觉得为难:&他女儿比我还大呢,怎么从高中开始写呢?&要扮演高中女生的姑娘和朋友电话,随口闲聊的内容是:&我准备换辆车,我老公也换,现在这辆开了三个多月,开烦了。&后来,外贸老板因为偷税漏税事发,项目转手,赖宝没再继续参与。
  也有值得称道的&土豪&,赖宝一位朋友,人称&张总&。张总经营一家几十位员工的娱乐公司,会对工作不力的员工严厉批评。有天,一位员工挤地铁时丢了手机,例会时,张总跟她开玩笑:&怎么今天不爱说话,失恋了?&&手机丢了。&&你想要哪一款手机?&下午,员工心仪的最新款手机就送到了她手里。
  人前,赖宝与张总是合作关系,人后则是朋友。朋友有时会在凌晨一两点给赖宝打电话,&心情不好,想聊聊天,过不下去了&,或者干脆让司机开车,&我在你楼下,出来喝酒吧&;有时候也提这样的要求:希望戏里有影射自己的角色。&我就使劲丑化这个角色,他还挺高兴&&他没什么架子,还有幽默感,难得啊。&
  偶尔也有困扰。朋友含金汤匙长大,不会刻意琢磨旁人感受。&几年前,他求婚前曾经征询我甚至还有我女友的意见:&我在马尔代夫包了个岛,这样求婚,对方会不会感动?&这让我以后怎么跟我女朋友求婚啊?&
之所以对土豪恶意调侃,还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够强大。
  在赖宝看来,真和土豪做朋友未必是好事。&首先,你无法达到他的生活质量,去那种动辄遇见明星的昂贵餐厅,只有他请你,而你几乎没有回请的机会;另外,你会觉得生活没有奔头。&即便你成为别人眼中的&土豪&也要面对很多金钱解决不了的烦恼,比如,隔壁装修、感情受挫、早上醒来就要面对做不完的工作,或者像普通人拮据于几千块钱那样感叹手头紧张,因为缺几千万启动一个新的项目。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土豪&。作为对世故人情体察入微的编剧和幽默文字创作者,网络之外的赖宝爱较真,并总能成功地将话题扭转到&正能量&频道。&土豪不应是贬义词,虽然我也遇到过不让人欣赏的&土豪&。但之所以有那些对土豪的恶意调侃,还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够努力、不够强大、不够成功&&这其实是一种&羡慕嫉妒恨&模式,等于把自己看轻贱了,多悲哀啊。说&土豪&不好的人,心里真的不想成为土豪么?&
  怎样算土豪?&人土,又巨有钱,,有谁呢?赵本山。他就是个农民的儿子,当年也曾被春晚剧组拒之门外,在宾馆喝掉了送不出去的茅台回家&&现在可以买私人飞机。只要你有能力、肯努力。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如果能被称为土豪,就是一个从土到豪的过程,多励志啊。&
China's Beverly Hillbillies
注解: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译名。Beverly Hillbillies出自1993年美国电影《比弗利山巴佬》,意指好莱坞明星和富豪聚居地的比弗利山庄的暴发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