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文博学院 这个学校好吗?

2014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研真题,考研复试安排,录取名单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育明教育,成立于2006年末,专门从事考研专...
评价文档:
2014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研真题,考研复试安排,录取名单
育​明​教​育​,​创​始​于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功举办首届高校研究生文化遗产论坛
北京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功举办首届高校研究生文化遗产论坛
日期: &&信息来源: 考古文博学院
为了提升文化遗产及其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展示青年学子的优秀学术成果,促进研究生的校际交流与合作,-26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顺利举办了以“作为社会资源的考古遗产:保护和利用”为主题的首届高校研究生文化遗产论坛。
本论坛是2014年度“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得到了国内外多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经21所高校和相关院所的33位博士生、博士后和青年学者进行匿名审稿和评阅,来自巴黎第一大学、北京大学、挪威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敦煌研究院、故宫博物院等21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5名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发表了学术报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陈同滨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杜晓帆教授,北京大学杭侃教授等15家单位的19位特邀嘉宾参与了论坛,对报告逐一进行了点评和讨论。
本次论坛由“遗产记录与再现”“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遗址公园与博物馆”“科学技术与文化遗产”“遗产管理与公众参与”五部分组成,所作报告的研究对象以考古遗址、石窟寺、古墓葬为主,兼及历史建筑、古村落等,研究视角丰富、学术水平较高。报告内容包括以下六类:遗产成果的数字化展示、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个例的研究、遗址公园和博物馆展示方式的探讨、科学技术在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的实践、文化遗产相关法律问题的思索等。本次论坛采取报告者讲述、嘉宾点评和听众自由发言的形式,现场气氛活泼,嘉宾点评辛辣,产生了诸多思维上的碰撞,参会者纷纷表示氛围自由、受益良多,是一次难得的学术交流机会。
论坛中强调,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是人类共同发展的物证,更是寄托着我们情感和精神的纽带。文化遗产事业是和我们千家万户相联系的事业,作为人类重要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中国文化遗产的物质与精神载体正面临着历史上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如何在下个阶段中将其加以整合,有待于大家的共同努力。
本次论坛搭建了文化遗产学科相关专业研究生展示自己科研成果的平台,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系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了解与交流,开拓了不同学科背景下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活跃了文化遗产学科及相关专业的学术研究气氛,对更好地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加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促进文化遗产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论坛全程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研究生策划、组织,研究生、本科生志愿者操办。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组织、执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自2011年至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已成功举办五届高校研究生论坛,论坛影响逐年扩大,活动组织日益完善,在国内乃至国际高校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考古文博学院将长期、持续举办这项论坛,努力将其打造为面向考古与文化遗产学科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高规格、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文/张保卿)
发表学术报告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所在高校及研究院所名单:巴黎第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挪威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故宫博物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名城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论坛特邀嘉宾名单: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陈同滨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戴俭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杜晓帆教授、北京大学杭侃教授、北京大学胡东波教授、中国紫禁城学会晋宏逵研究员、故宫博物院雷勇研究馆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林源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克成教授、复旦大学陆建松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沈阳研究员、北京建筑大学汤羽扬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际根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教授、天津大学吴葱教授、北京大学徐怡涛副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詹长法研究员、同济大学张松教授、东南大学朱光亚教授
编辑:安宁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  | 加入收藏 |  |  | 
投稿地址 E-mail:xinwenzx@ 新闻热线:010-
北京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 技术支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1952年,在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的积极支持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正式设立,苏秉琦先生任考古教研室主任,聘请郑振铎、裴文中、夏鼐、林耀华、郭宝钧诸先生为兼任教授。  日,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议决定,考古专业从历史系分出而独立建立考古系,任命宿白先生为第一任系主任,这是考古学系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1988年,严文明任系主任,考古学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高校重点学科。同年设立博物馆学专业,并开始招生。1992年,李伯谦任系主任,考古系与历史系共同建立的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始工作。 1998年北京大学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办学成立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李伯谦出任第一任院长。2000年,任第二任院长。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一角考古系现设考古学和博物馆学两个专业,本科生设立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古代建筑四个研究方向,有旧石器考古、新石器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博物馆学四个教研室和陶瓷考古研究所、测定实验室、技术室、文物保护实验室、图书资料室等教学科研机构,并在国内建有辽宁营口金牛山、内蒙古呼和浩特大窑、湖北天门石河镇、山西曲沃曲村、和四川忠县甘井沟6处考古教学实习基地。   1983年,北京大学的考古教学和学术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标志就是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正式成立。2000年,考古学系与国家文物局合作办学,改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2002年正式成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高崇文任第一任院长。   考古文博学院现有教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副教授12人,讲师9人。另有客座教授2名,兼职教授2名。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每年向海内外招收本科生30-40人,硕士研究生15-20人,博士研究生8-10人左右,外国留学生、进修生10人左右。另每年接收进修生、进修教师3-5人,访问学者3-5人,并不定期招收不同方向的大专班。现共有不同层次的学生200余人。   截至目前为止,考古学系已培养出各类毕业生约1500余人,接纳了前苏联、越、日、韩、美、英、德、法、意、挪威、瑞典、丹麦、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墨西哥、斯里兰卡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进修生、本科生、研究生近200名,将中国考古学推向世界。  同时,我系曾先后邀请美、英、日、韩等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的学者前来讲学,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访问、讲学、合作研究50多人次,派出留学生、进修生8人。并开始同美、日等国学者合作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90年代以来,还召开了两次国际学术会议。通过这些交流,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我系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促进了学科建设。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学院历史资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是同中国考古学一同成长的。这意味着要了解它就离不开中国的考古学史。同其他近代学术一样,中国近代考古学也是来自西方。近现代考古学在我国的诞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甚至是同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的。它是在20世纪初中国国家、民族和历史下出现的。 学院历史资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探险家、学者在西北的考察活动以及日本探险家、学者在中国的考古、探险乃至盗掘活动频仍。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沉寂多年的一个世界,更重要的是挖掘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借助20世纪初期国内的“三大发现”——即殷墟甲骨文、敦煌藏经洞、明清大内档案的发现,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加入近代考古学研究的行列。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考古为标志的近代考古学传入我国。早期的考古工作便集中在河南安阳殷墟(),由此开始了利用考古学重建中国古史的历程,这是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开端。殷墟的第一次发掘由甲骨文学家董作宾先生()主持,从第二次开始转由毕业自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的李济先生主持。后转由在哈佛大学受过考古学系统训练的梁思永先生主持。梁思永先生改进了田野发掘的组织和方法,奠定了早期中国考古学田野发掘工作的专业性方向。   学院历史资料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考古学成为当时中国学术界瞩目的焦点,并深深地撞击着民众的魂灵。而诸多的考古实践,也催生了中国高等院校的考古专业。最初成立的两个高校考古教学研究机构是:北京大学国学门的考古学研究室与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科。后者成立于1925年,前后仅存4年。可以说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前身的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于1921年底,后改名文科研究所,虽说也仅存在了四五年,但它却称得上是中国近现代最早建立并成功运作的人文学术研究机构。国学门的体制,从组织结构看,包括三室五会。“三室”谓登录室、研究室和编辑室,“五会”即、明清史料整理会、考古学会、风俗调查会和方言研究会。其中考古学研究室可以说便是今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前身。著名金石学家马衡先生为该室第一任主任,该研究室还外聘罗振玉()、法国东方学家伯希和()等著名学者为考古学通信导师,并积极主动寻求与国外考古学术界的合作,影响深远。马衡先生也因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 学院历史资料考古学会则成立于,初名古迹古物调查会,由马衡先生担任会长,参加者有叶瀚、李宗侗、陈万里、沈兼士、容庚、陈垣、李石曾、等人。考古学会计划从调查入手,“并为发掘与保存之预备”。其主要活动有参观朝鲜汉乐浪郡古墓发掘、调查大宫山明代古迹、洛阳北邙山出土文物以及甘肃敦煌古迹等。1927年,北大考古学会与瑞典斯文赫定联合组成“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北大教务长徐丙昶任中方团长,中方团员黄文弼等10人均为北大师生(图02)。此次科学考察受到当时社会的普遍赞誉,中国政府为纪念中国人首次考察大西北还特地发行纪念邮票一套(4枚)。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对中国学术界影响深刻,成就了一批杰出的中国考古学家。 1934年,因马衡先生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改由胡适先生()兼任考古学室主任。1946年北京大学由于日本侵华而南迁8年之后返京,成立了以向达先生()为主任的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聘梁思永、裴文中先生()为导师,开始招收考古研究生。北大考古的专业规划也得以逐步完善和稳步拓展。 学院历史资料1952年,在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的积极支持下,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个考古学专业——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正式设立,由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任考古教研室主任,聘请文学史家郑振铎()、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夏鼐()、郭宝钧()以及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林耀华()等诸先生为兼任教授(图03)。   学院历史资料2007年,考古文博学院又根据考古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一步调整学科,下设考古学系、文化遗产学系,另设信息资料中心。其中考古学系下分5个教研室,它们是旧石器考古教研室、新石器商周教研室、历史时期考古教研室、科技考古教研室以及外国考古教研室,从而使得我院的考古学学科体系更为健全和完整。   北大考古虽然承载着厚重的学科传统,但也夕惕若厉,适时调整学科设置。文化遗产学便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对文化遗产本体及其相关成立背景进行发现、界定和价值评估,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保护与利用,达成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双赢的综合性学科。现我院文化遗产学系下分3个教研室,分别是博物馆学教研室、古代建筑教研室和文物保护教研室。  从上面的叙述可知,北大和中国考古学的历史几乎同样久远。考古专业成立以来,几代学者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将专业发展壮大成今天的基础设施完整、学科覆盖面宽、教研力量雄厚的考古文博学院,为中国考古学术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学科体系和优势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科的优势以及教学的软、硬环境,是一个专业吸引力所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培养文物考古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经由几代考古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优秀的教学力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学院文化&  学科的建设,最能体现一个专业的传统和创新。结合传统与考古学的发展趋势,现学院设立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古代建筑四个本科生专业及方向。其中文物保护专业方向和古代建筑专业方向为1998年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办学后,根据国家需要分别于1998年、1999年开始招生。   学院文化考古学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专业1个,即,包括旧石器考古与古人类学(含动物考古)、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汉唐宋元考古、佛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陶瓷考古、田野考古学、博物馆学、博物馆藏品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科学等12个研究方向。现有博士研究生专业1个,即专业,包括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宋元考古、陶瓷考古、宗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科技考古、古代建筑、文物保护科学、古代文物研究等13个研究方向。考古专业设有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与北京大学历史系共有)。1个博士点中所能招生的研究方向及博士生导师的数量,在全国高校考古专业中也是仅有的。其中旧石器考古教学与科研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在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及微痕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属国内一流。新石器考古、商周考古、汉唐考古、佛教考古,是学院考古教学和科研的特色之所在。目前,国内外高校的许多教师,都曾在学院进修过上述相关方向的课程。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学院在上述教学和研究领域中的优势。目前上述方向在师资力量及学术水平方面仍属国内一流,学术队伍的梯次配备,也较合理。   博物馆学专业是1988年组建的,1998年设立博物馆学方向硕士点,依托考古专业扎实的教学和科研基础及其雄厚的师资力量,现其课程已经比较完善。   古代建筑专业方向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教师由考古文博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及国家文物局系统专家担任。自该专业成立以来,学院对它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外聘一流专家长期兼任导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课程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充实。同时,在山西、浙江等省筹建专业实习基地。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名师名家辈出
一个学科是否真正的强大,还有赖人才的聚集。北大考古专业自建立以来,就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而今考古文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名师名家50多年来,在考古专业已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其中,60岁以上各研究方向的领头人,均属全国该研究方向的顶尖人物,他们分别担任了中国考古学会的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和理事长;由他们主编的教材多年来也一直为其他高校所使用;由他们带出来的中青年教师,已逐渐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崭露头角,并形成了很好的梯次配备,阵容之强大,在全国高校中是仅有的。考古文博学院的学科分布比较齐全,这种情况在国内也不多见。考古文博学院已开出各类课程100多门,在全国高校相关专业中是最多的,其中许多课程是国内首开的新课,具有开创性。一些教材亦为全国各高校相关专业所采用。 名师名家50多年来,考古文博学院充分利用北京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已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建设了一支学有专长且梯次配备的教师队伍,其中有较深造诣的、国内外相关领域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教授就有20多名。这些专家长期在中国考古的第一线,不仅对中国的考古学做出了拓荒的巨大贡献,而且如今已经是桃李满天下了。苏秉琦、宿白、邹衡、严文明、李伯谦等五位先生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先生所创建的学科理论推动了全国各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从1934年起,苏秉琦先生在陕西省的渭河流域从事田野调查,并参加了宝鸡的发掘。在他所著的《斗鸡台沟东区墓葬》(1948)报告中,就周秦文化的面貌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先周、先秦文化的问题。1950年,他参加了河南辉县战国墓的发掘和《辉县发掘报告》的编写工作。1954年,他主持了洛阳中州路(西工段)沿线的发掘工作,这对认识洛阳地区的仰韶文化和商殷、两周、汉唐各时期的物质文化面貌及其发展的阶段性,是一项基础性的有意义的工作。在《洛阳中州路(西工段)》(1959)报告的结语中,他运用地层学和类型学,对仰韶文化和商、周、汉、唐几种不同文化遗存的分期和性质进行了理论性探索。其中对东周墓葬的分期研究,为建立中原地区东周墓葬的断代标尺奠定了基础。年间,他先后主持了河北省邯郸市涧沟和龙山—商周遗址、陕西华县和以及洛阳的发掘,这些工作对揭示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面貌及其类型划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发表的《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考古类型学的新课题》等学术论文,就一些考古学文化的渊源、特征、发展途径等问题作了尝试性分析,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域分布的格局、系统等问题,提出了创见,并对此赋予研究方法的意义,在考古学界有广泛影响。   先生是我国历史时期考古和佛教考古的开创者。曾多次主持北京大学石窟寺遗迹的考古实习,对国内主要作过测绘或部分测绘、记录和研究。1959年,还参加对西藏文物的调查。宿白先生运用类型学方法,对魏晋南北朝隋唐墓葬作过全面的分区分期研究,从而为研究这一时期墓葬制度的演变、等级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他结合文献记载,对这个时期城市遗址作了系统的研究。对当时都城格局的发展、演变提出了创见。宿白先生对宋元考古曾作过若干专题研究,其中《白沙宋墓》(1957)一书,成功地运用了文献考据与考古实物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宋元考古学的重要著作。在佛教考古方面,宿白先生开创性地用考古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石窟寺遗迹。宿白先生的主要学术论著还有:《》(专著)、《藏传佛教考古》(专著)、《》(专著);《》、《》、《隋唐城址类型初探》等[ ],这些都成为历史时期考古的经典性著述。   先生素有“商周考古第一人”之称,在国际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1952年,邹衡先生大学毕业后考入考古专业攻读副博士研究生,是新中国第一位考古学研究生。5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夏商周考古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商周考古工作有开拓之功,在大量田野考古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夏商周三代考古学的体系和基本框架,提出了一系列在世界考古界和史学界引起震动的学术观点。如提出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郑州商城即商汤毫都、先周文化为姬姜二姓文化的融合等论点。他最早提出并论证了河南二里头遗址1至4期均为夏文化,首次对殷墟进行了文化分期,发现了西与晋国的都城遗址,指导和参与过西周晋侯墓地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主要著作有《商周考古》、《》、《天马——曲村》等,并参与编写了由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其中《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被学术界认为“在20世纪后半叶的夏商周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专家。从1958年起长期从事考古教学与研究,并且与田野考古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学方面,他先后开设了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考古学(上)、田野考古学、和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等8门课程,绝大部分为首次开设。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外国留学生,曾获北京市高校教学一等奖。田野考古方面,严文明先生主持或参与主持了河南洛阳王湾、邓州八里岗、山东长岛北庄和江西万年仙人洞等数十处考古发掘项目,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陶器和稻作农业遗存,揭示了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多种类型的聚落遗址,为复原中国史前和早期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科研方面,首先提出了比较全面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期与分区方案,对农业发生、聚落形态演变、文明起源、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等主体文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比较完整的体系。对考古类型学和考古学文化等基础理论也有所充实和发展。先后发表的著作主要有《》(1989)、《远古时代》(合著,1994)、《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1997)、《史前考古论集》(1998)、《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2000)和《长江文明的曙光》(2004)等。   先生自1961年以来,一直在北大讲授中国考古学课程,参与建立完善了中国考古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体系,培养了3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1993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李伯谦先生参加和主持过河南偃师二里头、安阳小屯殷墟、山西曲沃晋侯墓地、江西吴城、湖北盘龙城、湾等遗址的发掘。30多年来,围绕教学开展科学研究,李伯谦先生累计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对夏文化、先商文化、西周晋文化、及中国北方与南方地区的青铜文化进行过深入研究。出版有专著《中国青铜器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系统勾划出了以夏商周文化为中心的中国青铜文化网络体系,探讨了中国文明起源、发展的进程。1995年,李伯谦先生提出考古学研究的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广泛应用。同年出任国家“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课题“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长。2000年又参与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课题“中国文明探源工程:华夏文明的形成及其早期发展研究”项目的工作。2000年,出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   他们不仅为中国的考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如今都已桃李满天下。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不但拥有老一辈学者的高山仰止,而且如今中青年教师也已经在各个领域独领风骚或暂露头角。目前,考古文博学院有教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副教授12人,讲师9人。另有客座教授2名,兼职教授2名。老一辈学者的学术传统在他们身上得到真实的再现。他们通过教学和科研又在实现着中国考古学学脉的传承。   长期坚持在田野考古第一线的他们,涌现出不少感人事迹。刘绪、和王迅等三位教授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尽管身体有恙,却始终坚持在考古工地指导学生,不仅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屡有重大考古发现。刘绪教授自从1985年毕业留校任教以来负责田野考古实习的课程,累计野外工作时间有10多年。1997年,他主持的北京琉璃河燕国都城考古发掘获国家文物局优秀工地奖;1999年获北京教学成果一等奖。在2002年“北京大学十佳教师”选举活动中,他以216票高居榜首。2006年,赵化成教授更获得“中国十大教育英才”的至高荣誉。   在田野考古的日子里,考古文博学院师生跟当地村民也结下了深情厚谊。2007年暑假期间,学院20余名师生在河北邢台市临城县临城镇补要村发掘。8月26日深夜,某村民家因电线橡胶燃烧而起火,学院师生在领队王迅教授的率领之下,迅速赶到火场,与村民一起分工提水、运水灭火,并数次冲进火海抢救财产。经两个多小时将大火扑灭,保全了该村民的大部分财产,参加救火的村民与师生毫无伤亡。次日,补要村村委会代表全村两千多户村民向考古文博学院考古队赠送一面写有“夜半民宅扑火,村民有口皆碑”的锦旗。临城县政府领导也前往补要村,对考古文博学院师生表示感谢,并为考古队送来了米面粮油等给养表示慰问。考古文博学院师生的行为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也得到北京大学的表彰。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院长:赵辉
副院长:孙华吴小红&赵化成
党委书记:宋向光
党委副书记:金英&雷兴山
秘书:沈睿文
[学术委员会]
主任:孙华
委员:赵辉&刘绪&王幼平&吴小红&林梅村&赵化成&刘庆柱&牛大勇
[学位委员会]
主任:赵化成
委员:徐天进&林梅村齐东方张弛&胡东波&吴小红&宋向光&黄蕴平&李崇峰&孙华
行政部门:
[院办公室]主任:杨飚
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刘军军
[教务办公室]王宁&施文博
[学工团委]张宇翔&[财务室]冯亚文B教学部门
★考古学系(主任张弛,副主任吴小红),下分5个教研室:
旧石器时代考古教研室(主任:王幼平)
新石器商周考古教研室(主任:樊力、雷兴山〕
历史时期考古教研室主任(主任:杨哲峰)
外国考古教研室(主任李水城)
考古技术方法教研室(主任张弛、吴小红)
★文化遗产系(主任:杭侃),下分3个教研室:
博物馆学教研室(主任:宋向光)
古代建筑教研室(主任:徐怡涛)
文物保护教研室(主任:胡东波)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室
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
北京大学陶瓷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宗教考古研究中心
古代玉器暨玉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D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标本室简介、图片(陶器、瓷器、古人类)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考古学专业
北京大学考古学科创建于1922年,现今作为国家该领域唯一的重点学科,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的教授和副教授,考古教学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和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中心。本专业具有文理交叉性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广泛的人文科学知识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进行考古学和文化遗产学的初步研究。毕业生既能够从事考古、文物和博物馆工作,也能够适应人文社会科学各相关方面的工作,并为继续深造,攻读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博物馆学专业
博物馆学专业创办于1988年,该专业依托于首都北京为数众多的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和高水平的专家队伍,现拥有一座现代化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与国内外博物馆学界有着广泛的交流和密切联系。专业注重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除了博物馆学的理论课程外,还开设了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藏品管理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此外,文物研究、文物保护、工艺美术等方面的课程,更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博物馆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除了进入各级政府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工作或成为各类博物馆的业务骨干外,还可以继续攻读博物馆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文物保护专业
文物保护专业方向是我院适应国家文物事业的需要而创办的按专业对待的专业方向,主要培养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方向拥有自己的文物保护实验室,实验室配备有多种分析仪器及研究设备,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专业科研成果丰富,所承担的古代竹简的保护、土遗址防风化保护、文物风化机理及保护材料、脆弱纺织品保护加固材料等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急需解决的课题,有的课题已有突破性的进展。本专业方向招收理科考生,毕业生既能够在国家文博系统从事文物保护和修复等专业技术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还可以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考古学专业(文物建筑方向)
文物建筑专业方向是应国家文物事业的急需于1998年设立的专业。主要培养文物建筑保护、维修以及研究方面的专门人才。该专业具有文理交叉性质和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建筑学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历史学、考古学和文物保护的方法和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和美学修养。毕业后能够从事文物建筑的保护维修、方案设计和施工管理等工作,并为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毕业生除了可以继续攻读文物建筑方向的研究生外,还可以选择到国家文物部门所属的古代建筑研究所、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等工作单位。
旧石器考古与古人类学(含动物考古)
主要研究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特征、古人类的体质特征和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环境变迁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等,研究早期人类的历史。旧石器考古需要利用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一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
新石器时代考古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革命、农业起源、文化体系、社会复杂化、文明和国家的形成的研究等;夏商周考古的主要内容有:中国早期王朝的形成、夏商文化研究、西周文化研究、东周文化研究、中国青铜时代的技术与艺术、中国政治等级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考古学观察等。
中国大一统帝国形成的考古学观察、秦汉至南北朝考古材料的分区分期研究、秦汉都城与陵墓、战国至南北朝的非佛教艺术等。隋唐五代考古材料的分区分期、不同文化的交流互动、考古材料反映的隋唐社会制度、人类行为和思想观念。实物材料与文献材料结合去探索这一辉煌时代的历史。
宋元明考古
宋元辽金考古材料的分区与分期、宋至明清的都城与陵墓、手工业遗存与宋至明的社会经济、艺术成就和组织结构等社会问题。
通过对中国佛教石窟、印度佛教石窟、犍陀罗与秣荼罗艺术、佛教寺院遗址、汉文佛教典籍的分析与研究,补充和推进中国佛教史。
中外文化交流考古
研究对象主要为青铜时代直至郑和下西洋的外来文化、宗教、艺术。有四门主要课程:一、中外文化交流考古;二、西域艺术考古;三、外来宗教考古;四、碑铭所见中外文化交流。这些门课程以中外史料和考古发现为依据,讨论丝绸之路重大考古发现以及海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较为系统的知识。
中国古代瓷窑遗址的分布规律;中国古代陶瓷器的制作工艺;中国古代陶瓷器在国外的发现;外国(主要是韩国、日本)陶瓷考古概要;陶瓷考古研究的新成果。
田野考古学
田野考古学是获取考古学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如何通过调查和发掘等方法获取考古学资料,以及通过地层学、埋藏学、和沉积物学解释遗址堆积物形成过程的研究方法。
把握现实社会发展对博物馆形成的挑战和机遇,跟踪国际博物馆学发展趋势,深入系统学习和研究博物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博物馆主要业务工作的指导思想、规范、技术和发展热点,探讨博物馆为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的途径和手段,掌握适应当代博物馆状况和发展条件的博物馆学理论和工作方法。
博物馆藏品研究
结合考古学研究和古代文献,吸取传统古器物学的合理成分,从文化意义、性质和社会历史功用以及形制演变等方面分门别类地研究玉器、青铜器、印章、碑帖、陶瓷器和书画等古代文物,并涉及文物鉴定。
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考古学与建筑史学专题研究、遗产地保护规划设计、传统建筑修缮与复原设计。
考古年代学(测年技术的精确化和测年手段的多样化)、碳十三与人类食谱及农业起源、元素及同位素分析在考古中的应用、冶金考古等。
文物保护科学
文物腐蚀劣化规律的研究;文物保护材料的研究;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文物保护基础理论及文物保护原则。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考古文博学院学科的优势以及教学的软、硬环境,是一个专业吸引力所在。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培养文物考古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经由几代考古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优秀的教学力量、丰富的教学资源。
学科的建设,最能体现一个专业的传统和创新。结合传统与考古学的发展趋势,现学院设立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古代建筑四个本科生专业及方向。其中文物保护专业方向和古代建筑专业方向为1998年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办学后,根据国家需要分别于1998年、1999年开始招生。
考古学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专业1个,即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包括旧石器考古与古人类学(含动物考古)、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汉唐宋元考古、佛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陶瓷考古、田野考古学、博物馆学、博物馆藏品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科学等12个研究方向。现有博士研究生专业1个,即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包括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战国秦汉考古、隋唐考古、宋元考古、陶瓷考古、宗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科技考古、古代建筑、文物保护科学、古代文物研究等13个研究方向。考古专业设有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与北京大学历史系共有)。1个博士点中所能招生的研究方向及博士生导师的数量,在全国高校考古专业中也是仅有的。其中旧石器考古教学与科研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在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及微痕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属国内一流。新石器考古、商周考古、汉唐考古、佛教考古,是学院考古教学和科研的特色之所在。目前,国内外高校的许多教师,都曾在学院进修过上述相关方向的课程。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学院在上述教学和研究领域中的优势。目前上述方向在师资力量及学术水平方面仍属国内一流,学术队伍的梯次配备,也较合理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考古文博学院毕业生既能够从事考古、文物和博物馆工作,也能够适应人文社会科学各相关方面的工作,并为继续深造,攻读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古文博学院毕业生每年有60%至70%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不乏获得国外名校奖学金的优秀毕业生。选择就业的毕业生遍布国家党政机关、各级博物馆、出版机构、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文物市场、外企等行业。
出国深造主要录取院校
国内升学主要录取院校
工作主要录用单位
斯坦福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故宫博物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国家博物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伦敦大学学院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7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9:59:59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大学文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