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西湖申遗成功的原因

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春节申遗的实质是什么
  ■ 曹旭刚  腊月二十八,关于春节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映入了人们的眼帘:著名作家冯骥才撰文呼吁将春节放在我国申遗的首位,期待能以此种方式抢救人们在不经意
  ■ 曹旭刚来 自 西 陆 军 事   腊月二十八,关于春节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映入了人们的眼帘:著名作家冯骥才撰文呼吁将春节放在我国申遗的首位,期待能以此种方式抢救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失的“年味”。(2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不是人们第一次听闻春节申遗的消息。近几年来,每逢春节,总会有人站出来为春节申遗鼓与呼,而且,理由基本上都很相似———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各地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只有申遗成功,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关于春节的种种民俗,才能保住那些越来越淡的“年味”。  应该说,春节申遗的出发点——— 抢救 “年味”,还是击中了许多人柔弱的心灵。这些年,每逢过年,无论哪里的老百姓,都会发出一句“年味越来越淡”的感慨。很多人在过年的时候,都会追忆曾经的爆竹声声,曾经的锣鼓喧天,曾经的热闹场面……而现实中,“年”离我们却是越来越远了。这种状况下,如何抢救已然开始流失的“年味”,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但是,靠春节申遗,就真的能找回已越来越淡的“年味”吗?  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估计没人敢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虽然春节在中国已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人们也已积累下甚为浩繁的习俗,但不同的是,我们积攒下来的众多习俗,都是生长在农耕文明之上的,而今日之中国,却已经进入到了工业文明时代。两种不同的土壤之上,又如何能够生长出一样的“年”来呢?  围绕着春节,这些年来,有了很多诸多年前不曾有过的新事物,比如春运,比如城市禁放烟花爆竹,比如春晚……在农耕时代,没有春运的繁忙,没有春晚的热闹,也不可能有人出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现在,伴随春节应运而生了许多新的过年形式,甚至,有些还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单从支撑春节的种种特色形式而言,现代文明下的春节和农耕文明时代的春节早已大相径庭。这种情况之下,如何指望我们像农耕时代那样来过年?又如何指望我们能够保留住往日的“年味”?其实,形式终究只是外套,春节之所以经历多少个王朝时代而不衰,关键是外套下面的深刻文化根脉,比如亲情、孝道、和谐。所以,春节申遗与其说是抢救“年味”,不如说是如何在工业文明时代,寻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统一。  无疑,这样一个问题,是一个很宏大的命题,远不是一个春节申遗能够承载的。对于人们来说,即便有一日春节能够申遗成功,但如果“年味”还是越来越淡,传统的因子不断消失,那这样的申遗仍旧是失败的,因为,它并没有达成在工业文明中保护传统的目的。  因而,对我们来说,现在所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并不只是某一个节日申遗的问题,而是避免现代生活将农耕文明留给我们的诸多传统割裂太多。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演进,在文化血脉里,我们需要继承古人的一些优良传统,比如敬畏自然的和谐,减少无节制地从自然中攫取财富,比如尊崇“仁义礼智信”,力避对金钱的疯狂崇拜……  没有人真的可以将某一些传统完全复原 (而且也没有完全复原的必要),春节的诸多传统习俗亦不例外。所有的主张,仅仅只能是一种呼声、一种倡导,倡导人们在工业文明之中,金钱名利之上还有更高的文化追求,还有一些更为符合人类普遍价值的共同认知。
标签:春节
本栏目最新文章
中俄两国已决定,2015年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热门关键词热点:&&&&
冯骥才:“年味”可能丢失春节应放申遗首位
  步入春节倒计时,人们在对电视“春晚”抱有期待和好奇之外,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但不论褒贬,春晚仍然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春节的传统节目。  春晚为什么会被接受?因为它与“年心理”一致。春晚的主题是欢乐,符合人们的情感表达,成为笑星的福地。可以说,当代笑星的知名度是春晚成就的,更是“年心理”、“年文化”成就的。这因为,春晚的形式是合家团聚的,一家人围坐看电视,符合中国人全家团圆的美好理想,又符合人们守岁的传统习惯。所以,春晚可以在人们心中扎根,成为我们近30年来对“年文化”的一种伟大创造。  与春晚一道成为“年文化”的,还有春运。团圆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梦想,有了这样的梦想,才有了现代社会的春运。临近过年,中国所有的城市、乡村,都变成了情感磁场,把出门在外的人吸引回家。每每望着人满为患的机场、车站和排成长龙的购票队伍,我都会为“年文化”在中国人身上的这种刻骨铭心而感动。春运的人潮所洋溢的,不正是“年文化”的精神核心――合家团聚吗?还有哪一种文化能够一年一度调动起如此浩大的千军万马?能够凸显故乡和家庭如此强大的亲和力?  欣慰的是,由中华民族集体创造的这一整套密集而丰富的“年文化”,正越发受到政府和各界的重视。假期前调、春晚现象、取消除夕禁放烟花爆竹等,春节逐渐摆脱“淡化”的威胁。特别是从2008年起,年三十“转正”为国家法定假日。中国人过年从腊八开始,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年三十晚上是高潮,初五开始,年俗活动由家庭走向社会,正月十五是压轴戏。年三十晚上最重要,之前都是“忙年”,扫房子、置年货、返家乡。如果年三十不放假,似乎与民俗相矛盾。想当年,我和几位民俗学家、政协委员提案建议把清明、端午、中秋调整为法定假日,后来又建议将春节假期前调一天,年三十(除夕)放假,这些建议都被采纳了,我们很感动。因为调整假期,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大事。  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看似民俗形式,实则是人们在高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这里有民族和民间的精神传统、道德规范、审美标准和地域气质。如果我们不从文化、精神上看节日,就不明白节日为何物,会不经意间随手丢掉。  所以,我还想建议将春节放在我国申遗的首位。这样可以提高人们对春节文化保护的全民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民族四海一家的认同感和亲和力。同时,可加强国家与民族的软实力、文化影响力和民族人文形象。  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救山村乡野里那些有失传危险的古老艺术,也要救人们不经意中可能丢失的“年味”。因为,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精神内涵,春节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为中国文联副主席)
责任编辑:赵婷
设为辩论话题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竟然是孩子的妈……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春节申遗有必要也可行|文化|传承_凤凰资讯
春节申遗有必要也可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春节申遗是有必要的,而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目的就是对世界各国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公约的出发点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公约面前一视同仁,不存在一方迎合另一方的问题。
原标题:春节申遗有必要也可行■年味为什么越来越淡了?多方面原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都有。
■有人认为春节申遗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申遗标准是外国制定的,申遗的本质是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中国,您怎么看?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春节申遗是有必要的,而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目的就是对世界各国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公约的出发点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公约面前一视同仁,不存在一方迎合另一方的问题。
■时代发展,春节民俗势必变化,您怎么看?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风俗不同,不便比较。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个大类的定义里,很多都要求“历史悠久”,有的项目明确规定了:要传承百年以上才可称之为遗产,而微信这种风尚或者说习惯本身就是新生事物;其次,我国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与过去的农业社会息息相关,不属于现时代,在很多时候确实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俗,但是他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积淀的产物,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它们加以保护、抢救。■有的人认为,传承与理解民俗文化的内在价值比固守固定的形式更重要,您怎么看?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精神内核是需要有物质载体的,否则精神内核就无所依托,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申遗是有必要的。■个人与社会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我们的工作原则就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级文化部门与中心应当面向大众开展活动,加大对非遗知识的宣传力度,培养公众的保护意识,个人层面应当更加主动地关注身边的民俗现象,关注它们,了解它们。■各地的春节民俗各不相同,春节申遗是不是会有很大的难度?2013年我国的珠算被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珠算的分布地域、适用人群也很广,这说明一个涉及面、涉及人群极大极广的项目被评上也是有可能的;在我国的30项非遗项目中,有一些项目就是几个省市联合申报的,春节可以以国家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本报记者钟磬如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44140
播放数:68099
播放数:219634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韩国为何痴迷非遗?
  韩国人又要申遗了。这一次,他们将目光对准了暖炕技术。从“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至今,韩国给世人留下了热衷申遗的印象。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韩国有16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早在1962年,韩国就颁布了《韩国文化财产保护法》。不仅为民族文化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在民间推广了文化保护理念。到了1998年,韩国正式把“文化产业”视为韩国21世纪经济支柱产业。民俗专家高巍认为,韩国申遗是为了把自己的文化推出去,过程要大于结果。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韩国16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1年
  宫廷宗庙祭祀礼乐
  2003年
  韩国清唱(板索里)
  2005年
  江陵端午祭
  2009年
  处容舞
  2009年
  强羌水越来
  2009年
  济州Chilmeori堂灵登巫术
  2009年
  男寺党表演(绳索舞)
  2009年
  灵山斋
  2010年 大木匠:韩国传统木制建筑技艺
  2010年
  驯化猎鹰(驯鹰术)(与阿联酋、法国等10国共同)
  2010年 传统歌曲Gagok(管弦乐伴奏演唱的歌曲)
  2011年
  传统武术跆跟
  2011年
  传统技艺走绳
  2011年
  韩山苎麻纺织工艺
  2012年
  韩国传统民谣《阿里郎》
  2013年
  泡菜与越冬泡菜文化
  那些年谣传的韩国“申遗项目”
  辟谣:2006年10月,韩国“申遗”的是一本问世400周年的韩医学圣典《东医宝鉴》,且申请的项目并非“文化遗产”,而是“纪录遗产”。当时韩国保健福祉部韩方政策组事务官高太根表示,韩国尚无将“韩医”申遗的计划。
  辟谣:2006年10月,有媒体报道,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朴正秀认为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建议韩国政府向联合国申请汉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被证明为假新闻。根据韩联社调查,首尔大学并无这位教授,韩国也无汉字申遗计划。
  辟谣: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后,网上传出“韩国拟将春节作为韩国民族节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2010年,一位相关领域知名人物表示“现在韩国和我们在春节问题上争得很厉害”,被媒体援引时变为《韩国正在争“春节申遗”》,但此外并无相关报道,也无其他权威信源。
  辟谣:有媒体2007年报道,从2003年开始,韩国对“风水”进行了重新梳理,并以政府行为启动了“整体风水地理”项目,还将其列为韩国国家遗产名录和申报世界遗产项目。韩国《东亚日报》很快澄清,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和文化财厅确认后发现,风水申遗这件事子虚乌有。
  韩医申遗
  汉字申遗
  春节申遗
  风水申遗
  “互动式体验”申遗手法 (以泡菜为例)
  从1994年起 每年的10月在被誉为“文化之都”和“泡菜之乡”的光州举行泡菜节,时间持续长达一个月。
  2007年 韩国泡菜协会宣布将11月22日定为“泡菜日”。
  2012年 提出为泡菜文化申遗。
  2013年9月 举行“20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机构国际研讨会——泡菜和泡菜文化”。
  2013年11月初 请明星做模特在《纽约时报》打广告。
  2013年11月中旬 首尔3000名妇女集体做250吨泡菜。
  2013年12月初 邀请各国驻韩大使及夫人现场体验泡菜制作工艺。
  资料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韩联社、国际先驱导报、凤凰卫视、新华网、人民网等
发表评论&&
欢迎读者发表评论,但新京报网保留编辑权利,以及不刊登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利
用户名密码
【看电影】叙事:小品+广告,画蛇添足
旅游公社除了滑雪,还提供丰富有趣的度假生活
健康公社即便是雾霾天,也不能24小时不开窗一直封闭
人才周刊 每5人中就有一个害怕数学;看电影学数学颇受欢迎
地球周刊 200余高官几乎被换一半;要核武器,也要发展经济
声音话题投票
俗话说‘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下金凤凰’,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就是‘打下金凤凰’的重要措施。
  重庆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栖伟被查,中纪委昨日通报采用的措辞是最严重“级别”——“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谭是十八大后重庆首位被查的省部级官员,其干了7年重庆市副市长,曾分管三峡移民工作,坊间猜测其被查极可能与三峡移民工作有关。
赞同。露天烧烤不健康,且影响周边环境。
不赞同。夏天吃露天烧烤是一大享受。
说不清。得看具体执行情况。
在法律上规范城管的职能与执法手段
政府加大对小摊小贩的照顾与扶持
城管与小贩应该互相理解
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5月5日图片精选
4月30日图片精选
4月29日图片精选春节为什么没申遗?冯骥才给出三个理由盼申遗
[摘要]从时间跨度上看,春节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传统节日;春节是民俗最密集的节日,40天里几乎融入了我国民俗的所有形式;春节的精神是理想、团结、辟邪、平安、顺利、和谐,这也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冯骥才(图源网络)“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接玉帝;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春节童谣如今似乎成了越来越远的记忆,再唱起来都有了点怀旧的情绪。与此同时,春运一如往常地热闹,每个饭店、每个景点挤满了欢乐的人群;春节结束后,无数人患上了节后综合症,早早地期待着下一个春节。而同样在今年,美国首次举行了庆祝中国春节的烟火晚会;在世界各地,各国人民以各种方式参与并分享着春节的愉悦。毫无疑问,年味在一天天变淡,但年的意义却从来没有消减过,其价值甚至一天天辐射到全球。这或许恰是我们面临的尴尬,我们像以往一样甚至比以往更加热爱并且留恋春节,而同时,作为最中国范的节日,也在一天天消散着纯正的年味,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最需要珍视和保护的宝贵财产。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对我们如此重要的节日,一个中国文化最集大成的节日,为什么没有存在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让我们为之骄傲?是的,这是我们的问题。韩国泡菜都申遗了,中国的春节为什么不申遗?春节申遗是理所当然的“春节申遗是理所当然的。”武汉市作协主席董宏猷这样回答武汉晚报记者,他提到了他在国外的经历,“年前我曾到新加坡,那里的春节气氛远比国内浓烈。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主干道扎满了花灯。唐人街售卖春联、年货的店子人气超高。久在城市居住的我,深感如今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董宏猷希望庙会、灯会等春节氛围浓的民俗非遗项目能够恢复,“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通过这些民俗,了解传统文化。”而在湖北省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守华教授看来,“民俗节日是人类文化的亮点和汇聚,对国家而言,它是一个文化符号,是民族精神的展示。过好本民族的民俗节日,需要人们有一定的民族自觉性,去认识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接受民俗节日的文化熏陶。”传统与现代之间如何无缝对接可能是关键问题,“现代人一方面盼着过春节,一方面又觉得春节的内容越来越贫乏,特别是城市居民,除了亲友聚会大吃大喝、K歌,就是看电视机、玩手机、上网消磨时光,有的地方以打牌赌博来打发节日。重吃喝玩乐、轻精神文化享受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在刘守华看来,在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找到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而给春节申遗,掀起我们对于这个中国头号节日的关注,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手段。冯骥才的三个理由著名作家冯骥才无疑是春节申遗最热心的推崇者,3年前,他就曾发出了这个呼吁,并且给出了三个理由:从时间跨度上看,春节开始于腊八,结束于正月十五,前后约40天,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传统节日;春节是民俗最密集的节日,在庆祝春节的40天过程中,几乎融入了我国民俗的所有形式;春节的精神是理想、团结、辟邪、平安、顺利、和谐,这也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刘守华教授看中的则是春节的满满正能量及其无可匹敌的影响力,“春节的文化精神可以用《周易》中的一句话概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春节影响力之大,涉及地区之广,涉及人数之多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它的符号价值。今年春节,美国首次为庆祝中国春节举行了烟火晚会;在法国,武汉的非遗项目汉剧把年味带到了浪漫之都……中国的年味在国外四处飘逸。没有什么节日能像春节一样,更带着深深的中国烙印、中国气质,“春节申遗成功,得到全人类的认可,就跟长城和金字塔一样,有利于全球更加认同它。”春节申遗怎么做申遗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以春节的影响力,作为头号非遗申遗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春节过于庞大的民俗体系,也为具体操作带来了一些问题。“各地的春节民俗各不相同。如果春节申遗,选择哪些地区、哪些人群、哪些民俗作为代表,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曾参与“端午节”申遗的武汉大学李惠芳教授向记者表示,春节的申遗需要有具体的节俗涉及地和群体。以端午节申遗为例,“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的端午节申报材料中这样界定:中国汉族和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以及海外华人,重点地区在湖北省秭归县、黄石市、湖南省汨罗市、江苏省苏州市等。”而秭归、黄石的端午节风俗活动更具典型性,这也是文化部为何选择由湖北代表中国为端午节申遗的主要原因。刘守华教授告诉记者,申遗工作并不简单,按照流程,首先需要确定遗产点,编撰申报文件,提出项目申请;接下来,就是各种准备工作,保护规划,等待世界遗产中心专家来实地考察,确定是否提名;而最后,则是世界遗产大会的投票表决。即便通过了,后期的保护也尤为关键。小心,韩国人又要来“抢”了2005年,“江陵端午祭”被韩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曾让众多国人如芒在背。同样的事情会不会在春节身上重演?事实上,近年不断有消息传出,韩国人正在启动春节申遗的计划。不过担心是多余的,韩国“江陵端午祭”和中国端午节双双成功申遗,说明了两者可以共存,值得学习的倒是韩国对于民俗的保护。据专家介绍,韩国江陵端午祭之所以胜出,得益于韩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1967年,韩国就把“江陵端午祭”正式列为本国“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开始系统梳理祭典中的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诸般内容,对祭典中的音乐、器物、礼仪,特别是操办祭典的民间艺人着力加以保护和资助。此后又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才得以形成今天的规模。春节申遗您怎么看春节申遗的话题也一直在舆论界被热议,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赞成者认为,传统节令的岁时意义与文化价值无法开显与澄明,人们渐渐会对传统节日失去文化自信甚至厌倦,那么节令民俗文化便会自动消逝,近年常说的“年味”淡了,也有这个原因。因此,需要保护。反对者则认为,风俗总是随着岁月发生变化,即使为春节申遗,也不可能保留和延续一个不变的风俗,传统“年味”如果难以与时俱进,就该推陈出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gregl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湖申遗成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