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到中财武汉理工大学新校区区要多久

北京联盟 /
中财沙河校区简易图书室,只有一个图书工作台/本报采访人员 刘旭北京联盟 /
中财沙河校区6年尚无正式图书馆 北京联盟 /
北青报采访人员探访发现:不少大学新校区均出现图书馆“缺位”现象 北京联盟 /
随着近年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一些高校外迁远郊设新校区渐成趋势。然而,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连日来在北京一些高校采访时发现,中央大学沙河校区从六年前开始就有本科生入住,但至今这个新校区的图书馆还未建成,只有一个位于半地下的简易图书室。图书馆明显“缺位”的部分高校,他们或因工程规划晚于学校其他建筑硬件,或装修日久难以启用,以致出现了“没有正式图书馆的大学”的怪现象。北京联盟 /
探访 北京联盟 /
半地下的简易图书室不足千平 没有桌椅只供学生借书 北京联盟 /
北青报采访人员近日到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探访该校的图书馆,当采访人员问起学生们“图书馆在哪儿”时,一位大一新生指着东区大门附近的建筑说,“就在学动中心的半地下室,那是个简易的图书室,图书馆新大楼还没有盖好呢。”北京联盟 /
北青报采访人员随后来到学生活动中心的地下入口,周围未见“图书馆”的正式门牌,玻璃门窗上仅贴有A4纸打印的“图书馆”箭头标志。正值下课期间,前往地下室的同学络绎不绝,大家抱着书来去匆匆。隔着玻璃望去,这间地下室被分成两个区,一部分用作学生室内羽毛球场,另一侧则是简易图书室,屋子摆着密密麻麻摆满了大书架,各书架的间距约1米左右,空间显得很局促,其中一两个书架横七竖八码着书,也没人整理。北京联盟 /
在几百平方米大小的图书室内,北青报采访人员留意到,图书室分第一、第二书库,室内入口处只设一个图书工作台,狭窄的廊道口放有一台自动借书机,三五个学生排队等待,进出的走道因此被“堵住”。环顾四周,简易的图书室内并无桌椅。“地方太小了,只够借还,我们都是到教学楼去自习。”来自政府管理学院的一女同学告诉采访人员。另一位研一男生抱怨道,“这里的书也不全,新书更得慢,写论文时候需要找资料,只能预约学院路的老馆或者自己上网买,很是折腾。”北京联盟 /
北青报采访人员问起主教学楼对面的新图书馆何时能对外开放时,研一的同学摇摇头,“楼修了两三年,现在还在弄。有老师说今年开学会启用,结果还是没开。”北京联盟 /
北京联盟 /
简易图书室角落处凌乱的书架北京联盟 /
探因 北京联盟 /
新图书馆并未纳入首期最先建的项目规划 北京联盟 /
据北京市规划委昌平分局的消息,中央财经大学新校区的整体规划是“计划按一、二两期分期建设,分期分阶段实施”。校区一期第一阶段工程完工时间在2009年,包括学生宿舍、学院楼、主教学楼、学生食堂、活动中心5个单体项目组团。而该校图书馆项目位于校区C10地块西北角,该地块在整体规划时没有被纳入第一阶段,而是一期第二阶段,据昌平规划分局的公文,这一阶段项目在2010年之后才陆续破土动工。因此,在2009年新校搬迁时,2008级和2009级近4500名中财新生入住沙河,而此时的图书馆的“硬件配套”并未随员跟进,而是留出了大块空地待建。北京联盟 /
等到2013年年初,该校校园网上刊登了新图书馆项目全面施工的消息,“项目在去年(2012年)完成相关前期手续准备,并于2013年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北京联盟 /
校内物业:精装修工期长 北京联盟 /
自2013年至今,又两年过去了,为什么这里的8000余名学生仍然没用上新馆呢?带着疑问,北青报采访人员来到中财沙河校区校内的物业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回答称,“新馆主体工程在今年年初完成得差不多了,但室内的精装修和设备安装还一直在进行,你去看,里面工人们还在忙活呢。”北京联盟 /
据学校官网的规划简介,作为沙河校区的标志性建筑,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31000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上5层,地下2层,内设多媒体视听室、研讨室、会议室,是集学术活动、研究讨论空间为一体的中心。北京联盟 /
北青报采访人员随后检索到公开的招标公告,该图书馆项目主体竣工时间在2014年12月,竣工验收时间在今年1月份,主体竣工不包括精装修项目。今年7月、8月,图书馆相关采购招标信息也相继在政府采购网公示。“因为这是综合性的场馆,室内装修和设备安装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装完了,还有书籍运输和摆放。这么一算,至少也得到明年5月后才有可能开了。”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北京联盟 /
延伸 北京联盟 /
多所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北京联盟 /
规划普遍较晚 北京联盟 /
北青报采访人员走访发现,大学新校区图书馆的投入使用时间晚于学生入住时间,使得学生长期处于没有正式图书馆可用的境地,在多所高校中存在。究其原因,无外乎规划较晚、工期较长。北京联盟 /
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今年9月开学时投入使用,但规划中的新图书馆仍在建设中,外部可以清楚看见裸露的钢架结构。与中财沙河校区类似,其“临时图书馆”也位于校内综合教学楼的地下一层,面积只有约1400平方米,外部有书桌供同学们使用。北邮沙河校区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新图书馆的主体工程已经于11月18日封顶,即将开始二次结构砌墙、设备安装和内部装修,要真正供同学们使用,预计要等到明年9月或10月份。北京联盟 /
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的新图书馆设计新颖,宽敞明亮,藏书90多万册,有充足的学生自习空间,是该校学生的骄傲。但这座图书馆去年12月27日才正式投入使用,比新校区有学生搬入整整晚了三年。在此之前,北建大也是用临时图书室的形式满足同学们的借阅图书需求。北京联盟 /
大学新校区的图书馆建设为什么普遍晚于其他硬件设施的建设?北京建筑大学图书馆馆长王锐英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首先,一所大学的新校区建设工程巨大,所需经费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图书馆虽然是一所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但因为建设经费不是一步到位的,所以先建哪个后建哪个,就需要掂量。王锐英说,通常大学新校区需要先具备基本的功能,满足师生吃、住、行、上课的需要,即先要建好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设施,然后再考虑实验室、图书馆等。这都取决于学校对新校区的设计规划、施工场地、经费是否到位等因素。例如,北建大就是将新图书馆的建设放在了大兴校区的二期工程。而中财沙河校区2009年学生入住,2013年新图书馆才完成前期手续开始施工,显然图书馆的规划是较晚的。北京联盟 /
其次,一座图书馆的内部装修、图书进驻所需的时间比较长。中财的新图书馆去年底主体竣工,但室内装修和设备安装如今仍在进行之中。北邮沙河校区的图书馆如今也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作人员预计需要近一年时间。除了软硬件建设,一座图书馆的图书入馆、摆放也是巨大工程。北建大新图书馆的大部分藏书是从校本部的老图书馆搬来的,其余是逐年新采购补充的。新馆去年底投用时的藏书有90万册,其进场、分类整理和摆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实我们新图书馆现在也没有最终完工,还在进行内部优化调整。”王锐英说。北京联盟 /
本版文/本报采访人员 刘旭 雷嘉 王晓芸北京联盟 /
京公网安备42号 京ICP备号行走在中财沙河校区的困惑---想说爱你不容易_中央财经大学新校区-牛宝宝文章网
行走在中财沙河校区的困惑---想说爱你不容易 中央财经大学新校区
孩子今年高考,目标校中财或者对外。对外离我家很近,惠新西街10号,去校园打过球。而中财主校区2012年11月份特意去了一次转了转;-13日听计桥高考志愿讲座地点就是中财主校区主楼。主校区不大,但挺温馨,给人感觉还不错,但是这里只是研究生的乐园了。21日下午特意去中财沙河校区转了转,感觉十分不好,说不出来的一种愤怒。校园正在建设期,尽管已经像一个校园了,基本的教学楼、体育馆、体育场、公寓、活动中心、各学院办公楼基本具备,但是校园周边四周空荡荡的,城铁穿校而过,一条南北社会大道把校园分成东西两部分,东西校区的过街天桥没有建完。正校门前的大马路,大车轰轰作响。南面一片空地是北师大的还没有建设。整体规划图显示中财还有大致1/3的建设量没有完成,几座矮楼还在施工。相比东校区已经比较成型、西校区略显凋零的感觉,小路都是临时的,北面还有菜地,规划图上校长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等还没进行建设---。中财投入到本科教育还需努力,差的太多了,没有成型的学校就敢大规模招收学生,可想而知前几届学生是怎么个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感觉中财缺少的东西不是一星半点。尽管校舍整体基本上具备教学、居住的功能,但是还是越走越看越伤感、越气愤。气从何来?校舍其实不是问题的关键,软环境之伤让人担忧。开车从城内的主校区到沙河这里那可是不近的路程,老师、校领导、大师、学者,一周能来几次,真是让人怀疑,而研究生们留在主校区,这样的本科教育能有归属感吗?怀疑???开阔学生视野的不同讲座、论坛能有多少会安排到沙河校区进行,这不用太多怀疑了。高校园区还在建设,周边一片荒凉,而中财就坐落在这里也在忙着建设,唉!感觉在这里学习的孩子就像是一群被遗忘在孤岛角落里的羔羊吧???忘记在哪曾听说过关于如此描述中财的了:一流的学生,三流的老师,不入流的英语教学,大师忙走穴,浮躁中财的写照。计桥、志愿无忧等北京高考志愿免费讲课的老师就对中财大家批评,建议中财和对外都有喜欢的专业时应首选对外,学校氛围好,英语好。行走后的结论,中财想说爱你不容易!!!附录:梁挺福:不妨以“有色”的眼光看中财对于北京的家长和考生来说,如果想报考财经类院校或专业,不由自主地会想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来。由于部分考生不愿意离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就额外引人他们的关注。本身每年对外和中财都是想报考财经类专业北京学子的关注热点,两校的录取分数年年攀高。去年对外录取线595分,中财紧跟其后,592分。去年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财经类院校整体低迷,录取分数线有所下降。那么今年财经类院校情况如何,会不会有所上升,又开始新一轮的火热?答案是肯定的,理由是经济好转,大家信心恢复,报考的热情又开始高涨。温总理不是说过“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吗。本文要讨论的是如果考生具有冲击对外和中财的实力,但优势又不是非常明显时,你该如何选择自己合适的院校。很多人会从考生有可能就读的专业好坏来分析利弊。而我不同,我更喜欢从学校软硬条件、学术氛围等软实力方面分析、抉择我的目标。常言道,“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婚姻则是两个家庭的事”。对应到孩子就读大学,选择专业上,就不光是孩子就读某个专业那么简单了,而是孩子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处事能力等都要深深融合与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大学文化中,这样的融合是学生夜以继日的成长与校园文化的互动。有人说学校是具有个性、性格和温度的,甚至有人以调侃的方式“北大出疯子,清华出傻子,人大出骗子”来扼要阐述北大、清华、人大的个性,这样的观点我是非常认可的。说起对外和中财,我不得不做一些介绍和分析:一、对外2000年把一墙之隔的中国金融学院并入囊中,使其金融学科实力大大增强,校园面积大大提升,是一次软实力和硬实力非常成功的“加法”合并(可参考博文《倍受家长关注的财经类院校知多少》)。二、伴随扩招带来的副产品――昌平沙河分校区建设完毕,中财2009年迎来了她的第一届新生,2010年将迎来她的第二届新生。这些新生将在配套设施不够完备,人文气息冷淡的新分校区中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3年黄金时光。这3年黄金时光将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网络中曾经流行过这样的一篇《人与人的差距,就在大学四年》,可见能够接受浓厚校园文化气息的四年大学生活是何等的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财是做一次非常不成功的“减法”学校发展模式。我很难想象,刚刚从高考高压下释放出来的大一新生在没有博士生、硕士生,甚至是大三、大四的师哥、师姐们的身教言传指导下,新生们是否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是否对未来有明确的人生规划。我想难,很难!同时,由于新校园地处郊区,老师要么自己驱车,要么做班车去学校上课,对于交通拥堵的北京来说,老师们也会尽量减少去新校区次数,这样无形中也减少老师和学生们的互动。从我的自身经验来看,我大一时就喜欢结识比我高很多届师哥师姐们,他们中有博士的,硕士的,也是大三大四的。由于有他们的指点和帮助,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更重要的是在我要作做出重要抉择时,我已经有提前的准备和他人丰富的经验指导。从我认识的一个中财学生家长那儿就得到这样证实,该生自己也觉得中财昌平沙河新校区的荒凉,生活的不便,尤其是周末。没有中财校本部丰富的文体活动,讲座安排。该生几乎一到周末就往家里赶,那哪是在读大学,而更像是中学生走读了。外地的学生无处可去也只好在校自娱自乐了。家长们,你们想一想,假如你的孩子分别能在中财校本部和沙河校区学习生活3年他们将有哪些不同收获?比较的结果就会很明确告知你们的答案了。当孩子大四开始搬回校本部时就会发现考研准备比人慢半拍,出国准备比人慢半拍,就业找工作比人慢半拍,刚刚适应校本部生活时也就差不多要毕业了,一切的一切总是来去匆匆,少了与别人的经验交流。即便是就业找工作时偶遇中财的老校友也少了很多共同校园文化记忆的话题。今年北航新生也将加入昌平沙河新校区,这样中财除了迎来自己第二届新生外,还迎来了北航的新学友,但是沙河校区依然是新生的“乐园”,而不是“学园”。对于热衷于航空航天类专业的学子来说,想留京/来京,北航是他们最佳的选择,也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北航没有合适的替代院校。而对于热衷于财经类专业的学子来说,中财就不是他们最优的选择,因为对外就是中财的最佳替代院校。学子有了选择的余地,而且是强于中财的余地,理所当然地优先考虑选择对外,次选择上海财经,再次选择可能就是中财了。学校扩招生源扩大办学规模无可厚非,不过学校是否多些站在学生的立场、角度以人为本考虑问题新校区的发展没有几十年发展沉淀是很难传承老校区的人文气息的。然而,人生又能有几个3年黄金时间浪费在不断试验不断磨合中呢。这些内容不得不令有远见的家长深思。为什么新建的校区都喜欢让大一的新生去体验呢?难道是学校照顾新生,让他们享受美丽的校舍、崭新的设备?非也!而是学校更看重一直支撑学校声誉、学术发展的研究生(博士生、硕士生)教育,这才是她的命根子。在无法顾及所有的发展时,也就只好丢卒保车了。然而,北京大学在兼顾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中处理得非常好。大约在2000年,北大同样面临扩招和旧校舍扩建的问题,部分学生不得不搬到北大万柳生活区住宿,但学校并没有安排本科生到万柳住宿,而是安排博士生、硕士生,把生活便利和良好学习氛围留给了最需要的本科生。但即便是这样,学校依然发觉到由于住宿万柳公寓交通不便(两地校车大约20分钟达到),天气因素等,很多研究生也懒于参加校内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听讲座而教学质量下降。学校在加快建设校舍的同时,并逐步先让硕士生搬回校内刚刚修建好的畅春园宿舍楼,最后才是博士生。北大在无法兼顾所有学生时,优先考虑的是低年级学生的利益,学校非常清楚低年级的学生更需要学校的关怀、良好的学习氛围、便利的生活环境。只要大学本科4年把基础打好了,研究生的发展就自然而然地顺利。有人就要说了,有分校的大学很多,如北邮(新生呆一年,国际学院呆4年)、北理工(新生呆两年),北航(新生呆三年,今年是第一年),中财(新生呆三年,今年是第二年)等,你干吗偏拿中财来说事儿。或许我对中财爱之深恨之切吧,谁让她在同城内有对外这样强劲的竞争对手呢。既然中财有不错的替代院校,家长们为何不好好考虑对外呢,在孩子有不俗的实力下?中财,中财,何时你才能重才?我不得不以“有色”眼光看着你!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理工大学新校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