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爱是什么么形状

地球究竟是什么形状
小小阿洛23b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圆球体.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短21千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地球真的是个丑土豆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地球真的是个丑土豆吗?
地球素颜照是个丑土豆吗?
本文作者:Olivine
流言: 【原来,地球不是球】地球仪上,地球是一个正宗的球体。但专家说,地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球体,长相有些“怪”。究竟有多怪?NASA贴出了一张地球的素颜照,照片中,地球长满了“青春痘”,样子有点变形,甚至有些丑,好像土豆……
微博上流传的“地球素颜照”。
分析: 这张图根本不是地球的形状图。实际上它表示的是全球重力变化的空间差异,而且经过了夸张处理。图片出自GFZ(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和NASA(美国宇航局)合作的“GRACE项目”
,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绘制地球的重力场变化
。欧洲空间局(European Space Agency)也有类似的项目,称作“GOCE”
。Discovery网站曾有报道
。但在传播中,一些媒体将图片错误解读成了地球的形状,还冠以了“地球素颜照”的称呼。
什么是重力变化?
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量,在不同的地区是有细微变化的。比如在赤道地区重力较低,而在两级地区较高;在青藏高原较低,在海洋地区则一般较高。此外,在有金属矿床发育的地区,重力一般也较高。
重力是和物体的密度有关的,一般来说,密度愈大的地方,重力也愈大。青藏高原的海拔很高,但是其组成物质中,密度较低的岩石占的比例很大;而海洋地区的岩石密度相对较高,这就是在海洋地区的重力反而大于高原地区的原因。同样,很多金属矿床,如铁矿、铜矿等,它们的密度也大于一般的地壳岩石,在重力图上就显示为高密度区。利用这一点,地质学家就可以找到很多金属矿产。
根据欧洲空间局的GOCE卫星数据画出的第一张全球重力差异模型。这张图表示的是消除了纬度差异化的重力图,红色表示高重力区,蓝色表示低重力区,代表两个极端值。全球除了个别地区外,重力的差别是非常小的。
测量地球重力场变化(GOCE)的项目,是欧洲空间局观测地球项目(Observing the Earth)中的一个子项目,目的就是利用重力卫星去精细地测量出地球表面不同地区重力的细微变化。重力及其差异的资料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如大地测量、重力找矿、海平面变化、潮汐,以及其他诸多的地表及地球内部过程,如冰盖厚度变化和火山下的岩浆分布等。精确的重力资料对理解这些过程有很大的帮助。欧洲空间局的科学家利用重力卫星上搭载的精密重力仪,测出不同地区的重力值并求出差异。
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上,研究人员将数据放到一个地球的模型上,以此来更加直观地表示出研究结果。这就得到了流言中的那张图片。但这张图并不是完全按照比例绘制的,因为这些差别本来就很小,如果按比例来画图,很难让读图者清晰地看出差别。所以只能夸大比例,形象化地表示出各地重力数值的差异。
因此,这是一张经过夸大的地球重力变化图,它与“地球的形状”根本没有关系。
夸大了的地球重力图[3]。
地球的形状[注]
那么,地球的形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如何描述地球的形状,这与要求的精度有关。如果精确到几十千米,可认为地球是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的球体。如果精确到千米,由于地球的极半径是6356千米,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因此有人将地球描述为椭球体。不过,赤道和两极的半径差别只有22千米,相对于平均半径来说,实在微不足道。
地球的极半径(R1)和赤道半径(R2)。注意,这里为了形象地表示,把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差别夸大了。
而如果精确到米,地球的形状就很难概括描述了。地球表面有大江大河、大山大海、各种各样的建筑物等等。要讨论地球的具体形状是不大可能的。但这样的差别,对大地水准面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其实,从太空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形状。下面是一张太空中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地球确实是一个圆滚滚的球体,不是“土豆”。
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脱水”后地球的形状
可能有的人会想:地球表面70%覆盖着水。那么,把这些水抽干以后,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把表面的水抽干,地球确实会变丑。首先是占地球表面大部分的那一片蓝就没了,地球不再像一颗晶莹的玻璃球,而是黑乎乎的(想象一下海底的烂泥)……
这时你会发现,其实海底和大陆还是蛮像的:有挺拔的高山,有辽阔的平原,有横亘几千公里的山脉(大洋中脊),也有伤疤一样的海沟(比如马里亚纳海沟)。大陆上的高山平原和大洋里的比起来,你会感觉大陆简直弱爆了:青藏高原太小了,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略拉山系加起来还没有洋中脊长度的一半长。
地球大陆与大洋地貌图。大陆就不解释了。大洋中蓝色越深表示海水越深,越白表示海水越浅。图中白色的宽条带就是大洋中脊,世界上最大的山链。大洋的地壳就在这里产生。其他一些细小的白点或白链表示海中的山或小山脉。(由于地图投影的关系,这张图会显得大陆的面积很大,其实没这么大,可查看地球仪。)
这时候的地球看起来可能会更“麻”一点,不过差异仍然是非常小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才4000米多,而洋盆平均深度也就4000米深,落差不过8000米多一点,实在不算什么。即使算极值,珠峰8844米,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11034米,落差大约为19878米,还不如两极和赤道的半径差别显著。而且这只是地球上小小的点,影响不到全貌。
这里我们来做一个计算:把地球(不含水的部分)缩小成一个半径1米、比人还要高的大型地球仪,来看看上面说到的这些落差能否明显地表现出来。
如前面所说,地球赤道半径和极半径之差是22千米。在半径1米的地球仪上,这点差别相当于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3.5毫米,肉眼根本分辨不出来。同样计算可知,珠穆朗玛峰只是约1.4毫米的突起,马里亚纳海沟也只是最深处只有1.7毫米的小沟。这些凸起和凹陷都太细微,整体来看改变不了地球球体的外观。
大家可能见过一种有突起的地球仪,高的地方是高山,低的地方是平原。其实,这种地球仪也是把地形起伏进行了夸大。否则如果按照真实比例,在教学用的地球仪(半径一般15厘米左右)上面,大陆上的那点地形起伏实在是观察不出来啊。
利用地形学制作的地球仪。上面各地区的地形差距经过了夸大。
结论: 流言中的图是夸张了的地球重力图,不是什么地球“素颜照”。夸张的初衷是让研究结果更直观,但在媒体传播中被错误地解读了。地球大略上仍然可以认为是两极略扁、赤道微突的椭球体。在地球仪的尺度上,认为是球体也没关系。
[注]这部分内容参考了石耀林院士在科学网上的博客,链接已佚失。
本文作者对网友一些问题的补充回答
1,不是很明白……意思是如果海洋是静态的,海平面就是这个样子?那现在海洋表面比较“圆”,是因为海洋是动态的吗?
地理学上有一个“大地水准面”的概念。简单来说,它是这样定义的:当海水完全静止,没有海浪,没有潮汐,没有洋流,鱼也不游动,海水在全球范围内充分自由地流动以后,水面就像冻住了一样,这时候海水形成的那个面就叫大地水准面。它实际上是一个重力等位面。什么叫重力等位面呢?就是这时候你严格地在这个面上走的时候,重力是不做功的,你的重力势能是保持不变的。
注意,此时的大地水准面仍不是一个标准的椭球面,它的表面仍然有起伏。原因就是不同的地方,物质的密度是不一样的,地质构造条件也是千变万化,所以不同地区的重力势不一样。因此其重力等位面,即大地水准面也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曲面。
然后,这个面就可以向大陆地区延伸了。在大陆上,这个重力等位面也不是和地貌一致的,它其实是横切山川的。
另一个常见的名称就是地球旋转椭球面。这也一个假想的面,是科学家为了研究方便定义的一个面。从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长度我们可以知道,地球确实是一个赤道稍鼓而两极略扁的不规则椭球体。实际的大地水准面太复杂,不方便研究,科学家索性就定义了一个标准的椭球体。大地水准面和旋转椭球面也是相切割的关系。不过旋转椭球面不是唯一的,不同个国家或地区可以自己定义。
大地水准面、旋转椭球面和地球实际表面的关系。注意,这里为了表示更清楚,夸大了大地水准面和地表的凹凸程度,椭球面也夸大了两极和赤道半径的比例。
回答上面的问题。现在地球比较圆,不是因为海水是动态的。现在地球的形状,确实是各种力(如地球自转、自身引力、海底扩张、大陆碰撞、火山、地震、风力、水以及冰川等等)相互作用的结果,结果就是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一个赤道稍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椭球体。
2,“素颜照”是不是地球除去了海洋、植被和土壤后的面貌?
也不是的。
要说“除去土壤”,首先可以这样定义土壤:自然风化或水流沉积形成的松软土状物质。当然,海洋中还有一层薄薄的沉积软泥,不到500米厚,也算到除去之列吧。陆地上的土有多厚呢?山区就非常薄了,很多地方一米都不到,岩石很多时候是裸露的。黄土高原的黄土最深深度可达近400米,华北平原的沉积最深不过6000米,平均不到1000米。这些相对于地球6371千米的半径,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比如华北平原土壤沉积最深的地方,6/94,不足千分之一。
除去海水呢?海水深度取4000米,青藏高原平均高度取4500米。把青藏高原和大洋的平均落差取为9000米,9/4,不到千分之一点五,同样微不足道,脸上长个不起眼的小痘痘也不止这个比例吧。况且这还是极端情况。
去掉植被呢?假设植被的平均高度为200米(夸张了,地球处于侏罗纪)。200/.000031,我也不知道这个数有多小了。
所以说,不管去掉海洋、植被,还是土壤,地球的素颜照都不可能是那种样子的。但是如果真去掉这些,地球真会变丑的。看看火星就知道了。
(感谢网友asd0832对本段数据的指正。)
3,关于“地球是梨形”的说法
这种说法存在误导,中国地震局郗钦文研究员对这个问题做过专门的解释。可点击:
你可能感兴趣
ALIENWARE官方账号
外星人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地球,詢問他對這則消息的觀點,地球氣憤的回應說:"本來不想寫這個聲明因為太無聊了!但後來有太多新聞了 我決定還是自己寫免得真的有人被誤導。 我和土豆只是好朋友, 所謂我卸完妝和土豆长的很像到底是什麼情況?! ? 或許只是開玩笑 只是娛樂新聞,但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分辨什麼是真 什麼是胡扯! Sorry我的個性很直,關於自己的新聞 還是蠻重視真實性.Via地球"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03)
ALIENWARE官方账号
外星人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地球,詢問他對這則消息的觀點,地球氣憤的回應說:"本來不想寫這個聲明因為太無聊了!但後來有太多新聞了 我決定還是自己寫免得真的有人被誤導。 我和土豆只是好朋友, 所謂我卸完妝和土豆长的很像到底是什麼情況?! ? 或許只是開玩笑 只是娛樂新聞,但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分辨什麼是真 什麼是胡扯! Sorry我的個性很直,關於自己的新聞 還是蠻重視真實性.Via地球"
2013年第一篇文章第一杀,灭哈哈
这个必须码
很多名词不懂 地名也不清楚 对我来说太难了
还好知道了点。。。 没能力明白事理真悲哀啊 只能通过媒介
ALIENWARE官方账号
“地球的爸爸和土豆的妈妈也立刻发布声明:我们是好朋友,大家不要再胡乱猜测编造了,谢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地球的妈妈朝地球爸爸狠狠的翻了个白眼,未作声明就走开了。”--路边社报道
广大媒体喜欢用“xx素颜照”来爆料已经习惯了吧
地质学硕士生
这里有一个更详细的介绍
丑得有个性
发现ALIENWARE外星人越来越能搞笑了。
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真漂亮~每次看都很喜欢~
ALIENWARE官方账号
的话: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真漂亮~每次看都很喜欢~对呀~所以我才不远万里来地球玩
的话:对呀~所以我才不远万里来地球玩咦?呵呵~欢迎你到地球来!
前排围观一下
看到这个图第一时间就想起了太空中的地球照片,然后以为是抽干江河湖海的地球
当时在微博上看到好多机油转了这个图,默默说了句好吧懒得去吐槽,也没当回事儿,没想到这事儿居然还闹上谣言粉碎机了。。。
上过学的都知道地球不可能这样,没想到还那么多脑残跟风信了。。
根本没当回事,而且就知道果壳回来破这个,这个谣言太没水准了~~~~看热闹的~~
今天老师还在课上跟我们描绘了地球的素养照,我差点就相信了。。。还好果壳及时辟谣,不然又被坑了。。。T^T明天就去鄙视老师!
CATIA的应力图也是这样的颜色,一看就知道是力的分布图啦
不管怎么说长的也太难看了-_-|||
这流言10月就在人人上有了,当时我说是重力图还没人信我呢…哼!不信我都是脑残!来自
这流言太他妈扯淡了,差点毁了我的地球观,还好有果壳
唉..留言越来越无聊.
的话:这流言太他妈扯淡了,差点毁了我的地球观,还好有果壳我非常不明白,这种谣言怎么可能有人信? 人类从57年到现在拍过的地球素颜数以万计,难道都是假的不成? 说美国没登上过月球都没这么扯啊。
想想我们那时候初中地理老师都是别的老师兼任的,唉。
的话: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真漂亮~每次看都很喜欢~一直想找一张正面是亚洲的高清照,一直没找着。不是美洲就是非洲。
可悲的人类啊
显示所有评论
(C)2016果壳网&&&&&京ICP备号-2&&&&&地球的形状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地球的形状教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地球是什么形状?_百度知道
地球是什么形状?
提问者采纳
麦哲伦船队首次环游地球成功,从感觉上得到地球是扁平的这一印象。亚里士多德发现月蚀时移过月面的地影是圆形的。现代人则可以从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上,南北半球也不对称,所以一定是个球形,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真理,地球的各种测量数据日趋精确,地球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正圆球体:北极略为凸出。人们发现。我国西汉时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古埃及人以为大地是个平坦的长方形桌子。人造卫星出现以后。另外,古代俄罗斯人则认为扁平的大地是驮在三条鲸鱼背上的,地球的形状实际上也是始终在变化之中,南极则略为凹进。少数哲学家则从纯理论的角度来推想地球的形状,为地圆说找到了证据。公元前6世纪,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对称形式是事物的完美属性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以及地内物质始终处于运动中,人类居住的地球应该是最完美的。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代,直接观察到整个圆球形的地球,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人们观察到的地球形状似乎越来越复杂上古人类用肉眼眺望大地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