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斜成山向斜哪里更适合做旅游胜地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使用您的微博帐号登录,即刻尊享微博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QQ帐号登录,即刻尊享QQ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人人帐号登录,即刻尊享人人用户专属服务。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扫描二维码,视频随身看
方式2:免费发送短信到手机
此短信不收取任何费用,保证您的手机号安全不被泄露
下载APP到本机
爸爸去哪儿2游戏 立即参与
地理教学素材:背斜与向斜
播放量数据:
你可能还想订阅他们:
&正在加载...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剧集: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300字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谦静执着,乐乐以待
LOFTER精选
阅读(314)|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复背斜和复向斜 与 侏罗山式褶皱',
blogAbstract:'
复向斜(synclinorium)又称复式向斜,是由若干次一级的背斜、向斜组合而成的一个大型向斜构造。复向斜的规模较大,需要经过较大范围的地质测量才能了解其全貌。组成这种形式的褶曲大都是紧密相邻,同等发育的线形褶曲,褶曲轴大体平行延伸,轴面向上收敛。
复背斜(anticlinorium)是规模巨大的翼部为次一级甚至更次一级褶曲所复杂化的大型背斜构造。规模大,需经过较大范围的地质制图才能了解其全貌。复背复背斜斜中由于次级褶皱发育,新老岩层重复出露,但从总体看,仍有核部岩层时',
blogTag:'复背斜和复向斜,侏罗山式褶皱',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9,
publishTime:2,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谦静执着,乐乐以待',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及鉴赏开发_冰点文库
当前位置: >>
模块二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及鉴赏开发在自然景观中, 地质地貌作为天然风景的骨架和载体而存在, 而植被、 水文、 气象等要素往往起到附加修饰的作用。 地质地貌要素一般体量大, 视觉敏感性高, 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所形成的旅游空间和景观构图,往往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 力。据研究,地质地貌条件对风景质量具有较高的贡献率。独特的地质地貌往往 可形成优良的自然景观, 并体现风景的总体特征;而且除
气象气候等自然旅游资 源之外, 绝大多数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均有赖于地质地貌条件与环境,地质地貌 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课题一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认知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念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是指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的岩石圈而形成的、能对旅游 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二)地质作用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地球自形成以来,从未停止其变化和 发展,今天所看到的地球,不过是它的全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尤其是地壳,既 受到地球自身发展的作用而引起变化, 又受到地球以外的力量作用而引起变化。 人们在日常 生活中常讲稳如泰山、坚如磐石,其实,所谓“稳”和“坚”都是相对的,不稳和不坚才是 绝对的。 可以说, 地球上没有一种岩石、 构造、 地貌是固定不变而仍然保持其形成时的面貌。 所谓“沧海桑田”正是对这种巨大变化的描述。这种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 壳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叫做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两种:内 营力作用和外营力作用。1、内营力作用内营力作用也称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能量如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热能、地球自转 产生的旋转能和重力作用形成的重力能等所产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和地震。 (1)地壳运动 地壳的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种运动形式既相互联系,又 可相互转化。 大地从来没有安静过,但人们平时却并不感觉到这点。正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所 说:“地球的变化同我们短暂的生命相比,是很缓慢的,因此,简直注意不到它的变化。” 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有可能依靠精密的仪器,测量出地面起伏的微小变化。测量的结果证 实了地壳既有升降运动,还存在着大规模的水平方向的运动。例如从晚第三纪以来,喜马拉 雅山从古地中海升起, 上升幅度达七八千米, 而同一时间, 江汉平原地区却表现为缓慢下降, 沉积了近一千米厚的沉积层。 (2)岩浆活动 岩浆是地壳深部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硅酸岩熔融体,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岩浆沿 着岩石圈破裂带上升而侵入到地壳, 称为岩浆侵入活动。 岩浆上升到地壳一定位置未达地表 就冷凝成岩,称为侵入岩;岩浆喷出地面,称为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由此冷却凝结而成的 岩石称为喷出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 (3)变质作用 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当所处的环境改变时,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等 方面也会发生变化,以建立新环境下新的平衡,这样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 在变质作用中,温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大部分变质作用是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 发生的,除温度外,压力也是引起岩石变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4)地震 地震是大地的快速震动, 属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 500 万次。但由于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海洋里和人烟稀少的地方,加上地震的分布很不均匀,因 此使人感到地震是罕见的。 在地营力的长期作用下,地壳中的岩层会发生倾斜、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 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 岩层就会在刹那间发生断裂错动, 从而使由于地应力的关系而积累 起来的能量得到迅速释放。 释放的能量以弹性波的形式从岩层断裂处向四面八方传播, 这种 波叫做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面时,地面发生震动,这就是所说的地震。2、外营力作用外营力作用也称外力作用,主要由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所引起。它使地壳表面各种 物质成分不断破碎、分解、迁移、沉积,使地壳表面削高填低趋于夷平。具体表现为风化作 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1)风化作用 在温度变化、气体(氧、二氧化碳) 、水溶液、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岩石及矿物的物理 状态或化学成分在原地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十分普遍,地表的岩石无 时无刻不在经受着这种作用。不同种类的岩石,风化速率各不相同。岩性常是造成风化程度 差异的主要原因。 除岩性外, 岩石所处环境温度条件和水分状况是影响风化强度的基本控制 因子。据记载,我国汉朝的虞翊,在甘肃南部疏竣河道时,曾将堵塞江中的礁石用柴烧得滚 烫,后再“以水灌之,石皆罅裂。”说明古人对岩石因冷热变化而破裂是早有认识的。 (2)剥蚀作用和搬运作用 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水、湖水、冰川、风等处于运动状态的外营力对地壳表层岩石、 土壤等的破坏作用,称为剥蚀作用。岩石经风化和剥蚀后,其产物大部分被流水、海浪、冰 川、风等搬运,迁移到其他地方的作用,则称搬运作用。剥蚀作用与搬运作用是紧密相连的 过程,而且是由同种营力进行的,它们之间没有一个显然的分界。有剥蚀就有搬运,有搬运 就能使剥蚀更趋活跃。 (3)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当场所后,因条件变化(如流速、风速降低、冰川融化等)而发 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 (4)成岩作用 内力作用;外力地质作用。这种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贯穿在从地球形成以来的一切 地貌演化过程中。 总之,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与发展,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结果。内营力作用主要形 成地表基本起伏(巨型、大型地貌) ,塑造了地球表面大的基本构造形态,增加了地表的高 差起伏,向着增强地势的趋势发展。而外营力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过程对高起的地表 进行夷平,对凹陷的盆地进行填高,总的趋势是削高填低,趋向于削平地表的基本起伏,使 地表趋于和缓,向着减弱地势的趋向发展。 伴随着地貌起伏形态的形成,其他的地文景观现象也随之出现。如隆起的山脉地区往 往出现断裂、节理、褶曲等地质构造形迹,并有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发生;而相对沉陷地区 堆积深厚的地层,富含动植物化石。沉陷作用甚至可以导致海侵现象,使原来的沿海丘陵变 为岸外岛屿。风、 水流等外营力的侵蚀、堆积作用可形成独特的蚀余地貌 (残留下的地貌), 沙石堆积地貌,在一定岩石岩性的配合下可形成独特的象形山石地形,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在岩溶作用、重力崩塌以及地面塌陷作用下,可发育成各种洞穴、天坑等自然奇观。 因此,内力的隆起和外力的剥蚀,内力的下沉和外力的堆积,总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协调发展的。二、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一)地质旅游资源 1、地质构造遗迹由于内营力地质作用的结果,地壳会随之升降或产生水平运动,岩层会随之强烈弯曲, 产生褶皱和断裂。这些构造变动的遗迹,不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而且也有很高的科普价值 和观赏价值。 地质构造遗迹的主要类型有: (1)褶皱构造形迹。褶皱是岩层在受水平挤压力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 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 典型的褶皱构造遗迹具有各种美学形象图式, 是重要的观赏内 容。 (2)断裂构造形迹。组成地壳的岩石受力作用后发生变形,当所受之力超过岩石本身 固有强度时,其连续完整性被破坏,形成断裂构造。例如我国大连市的白云山公园,占地面 积 7.5 平方千米,域内分布着高高低低 30 多个山丘。这是一座以考察和研究地质构造、进 行科普教育和纪念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同志业绩为中心内容的地质公园。 这里表现多重的环 形山脊和沟谷,多重环形断裂。若居高俯瞰,类似一朵永开不败的莲花。李四光同志命名为 莲花状旋卷构造, 它是地壳在水平扭动力作用下的产物。 这一由地质构造遗迹构成的自然景 观,吸引着国内外地质工作者和大批游客前往考察与观光。 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等。 节理是没有使岩块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表现为岩石上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的裂 隙。垂直岩面上的节理有观赏价值,如太行山、贺兰山一些地区悬崖上的节理,斑驳陆离, 显示出一种特有的自然纹理与质地,给人浑厚、古朴、沧桑的美学感受。我国传统绘画中有 专门的技法来描绘这种景观效果。 岩层在侧方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弯曲叫褶曲。褶曲仅指岩层的单个弯曲,而岩层的连 续弯曲则称为褶皱。岩层剖面上出现的褶皱,有奇特的观赏价值。坚硬的岩石被弯曲成不同 形态,有的呈波浪形,有的呈锯齿形,让人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例如我国嵩山的褶皱 构造成为地质旅游的重要景点,吸引着国内外的学者和游客。 断层是指岩层或岩体沿断裂面发生较大位移的一种地质构造类型。断层面两侧发生显 著位移的岩块称为断盘,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断层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 断层等类型。断层往往可造成独特的自然景观,例如河流的流向变化与河流袭夺,断层线两 侧显著的地貌变化,陡峻的断层崖,神奇的飞来峰现象等。长江及我国其他一些河流,都存 在一些河段“大拐弯”现象,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常常与断层控制作用有关。断层可以导致 其两侧地貌形态的对比与变化。 登上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北眺是连绵起伏的群山, 南望则是 沃野千里、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长城内外,地形差异十分悬殊,而形成这一奇观的内在 原因就是山麓地带的断层。断层可以直接形成陡峻的地貌形态,华山北麓陡峭的山势,庐山 西部的龙首崖绝壁,台湾东部的清水断崖,都是断层构造形成的陡崖,即断层崖。断层崖一 般沿断层线分布,规模有大有小。其中台湾清水断层崖南北长 21 千米,海拔 700 米,属世 界第二大海岸断崖。逆断层中的推覆构造,可形成神奇的飞来峰现象。如杭州西子湖畔的飞 来峰,河南登封石门村的飞来峰,就是典型的推覆构造。2、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骸(动物的骨骼、贝壳、牙齿,植 物的茎干、花叶、种子等)及其活动的遗迹(虫迹、足迹,外壳形成的印模、人类祖先用火 形成的灰烬等)、遗物(动物的粪,猿人或古人使用过的石器、骨器等)的总称。地质时期 的生物即所谓古生物,一般以第四纪全新世开始(距今约 1 万年)作为划分古代生物和现 代生物的时间界限。 古代生物并不是都能在地层中保存下来成为化石,形成化石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这是因为化石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生物死亡后,生物体必须迅速被掩埋,以防止外界的风化和破坏。如果生物体暴 露在外,任凭风吹日晒,动物啃咬,遗体就易氧化腐烂或遭受破坏,不易形成化石。一般在 滨海、湖泊、洞穴等环境中死亡的生物则较易被掩埋而形成化石。 (2)被掩埋后的生物遗体还要经过充填、交替、蒸馏等不同类型的石化作 用才能形 成化石。例如动物骨骼、贝壳等硬体的孔隙和细胞组织中,往往被 CaCO3、SiO2 等矿物质充 填,从而保全原来硬体的形状与构造。这个石化过程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 (3)一般必须具有不易分解的生物硬件,如骨骼、牙齿、贝壳、树干、孢粉等。因为 那些肌肉、皮肤等软组织不仅易腐烂分解或被其他动物吞食,而且在地层内受到温度、压力 等作用,还会迅速分解、挥发。 可见生物死亡成为化石,并非易事。据统计,古代生物能够形成化石的比例大约不会 超过 5%。也就是说,大部分生物遗体被风化或腐烂掉了。目前已知的保存下来的动植物化 石物种,全世界只有 13 万种左右。如果说文字是记载人类社会历史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 化石就是大自然史册的天然记录者。 例如寒武纪的三叶虫化石,泥盆纪的鱼类化石,侏罗、白垩纪的恐龙化石,第四纪的 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化石。 四川自贡的恐龙博物馆、北京地质及自然博物馆、广西柳州白莲 洞洞穴博物馆和山东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都很著名。3、典型的地层剖面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含有生物化石遗迹的地层,为研 究生物演化及地质环境变化、地球发展历史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佐证。 地质工作者将地球演化的历史,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 个大的演化阶段,再在每个代中又划分出若干个纪。各代的命名,表示着生物在进化。古生 代是指地球上出现古老生命的时代;中生代就是地球历史上生命发展处于承前启后的阶段;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生命发展的新时期。 代和纪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生物化石和地壳运动。古代的生物是过去地球发展和演变的 经历者。生物界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进化的。因此早期的种类就原 始, 晚期的种类就较进步。 在一定的地史环境中, 生活着一定的生物群。 当地史环境改变时, 那些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衰退了,灭绝了;那些适应能力较强的生物则保存下来,并向 新的更高级的类别演化, 以适应新的环境, 从而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生物发展的这一进程中, 已经灭绝了的类别不会重新出现, 已经消灭了的器官不会再度恢复, 已经衰退了的器官也绝 不会回复到它以前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的地史时期,就有一定的生物类别;时期不同,生物 的种类也不一样。所以根据生物在岩层中所形成的化石,来确定地质年代与划分地层,是非 常可靠的。 当然也不是任何一种化石都能起到同等重要的作用。 只有那些在地史上生存时期 短暂,地理分布广泛,且数量很多,极易找到的生物化石才具有意义。 除生物化石外,地壳运动也是地质年代划分的依据。在地球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历了 多次地壳运动,每次地壳运动都会在地层中留下若干变动的痕迹。例如一套水平地层,受地 壳运动影响,往往会产生倾斜、褶皱、甚至断裂。当后来新的地层平整地覆盖上去时,新老 地层之间就存在着不协调的特殊分界面。这样的分界面(即不整合面)就成了地质工作者划 分地质年代、划分新老地层的又一依据。 我国地层出露较全, 许多地层在国际上还具有代表性。 如我国第一个国际地层剖面—— 云南昆阳寒武系剖面, 对探索生命起源以及与生物有关的矿产形成有重要意义。 国家地质公 园之一的陕西省洛川黑木沟内, 现存有世界闻名的第四纪黄土典型地层剖面, 该剖面垂向发 育良好,黄土及古土壤系列结构变化清晰,连续性好,剖面上地层完全裸露且富含古生物化 石,适于进行磁性地层学研究,是不可多得的第四纪沉积及古气候变迁科普教育旅游资源。 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是反映全球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的剖面。 除此以外,云南梅树村界限剖面,还有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纪、寒武纪沉积岩剖面, 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标准剖面,陕西东秦岭岩相剖面(陕西东秦岭岩相剖面) 、内蒙古东 胜区三叠系—中侏罗统剖面,萨拉乌素组河湖相沉积剖面,宁夏六盘山地质剖面,四川江油 县龙门山,河北原阳泥河湾地层剖面等,都是很典型的地层剖面,具有很大的科考价值。4、岩石平常人们所说的石头,在地质学上叫做岩石。各种不同的矿物集合在一起,便组成了 各种不同的岩石。地壳就是由岩石构成的。据统计,地壳中的岩石不下数千种,按照成因, 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1)在地下深处(50-250km) ,有一种成分非常复杂的高温熔融体,叫做岩浆。岩浆 由深处向地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凝固,形成不同类型的火成岩。火成岩中人 们较熟悉的是花岗岩和玄武岩石。 花岗岩是一种酸性的深成的火成岩。我国众多的名山中,有不少是由花岗岩构成的山 岳景观。如泰山、华山、黄山、衡山、崂山、普陀山、莫干山、三清山等。这些名山不仅各 有特性,而且具有许多共性。例如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地方,风化过程中往往出现崩塌作用, 因而形成石柱林立、孤峰擎天、悬崖绝壁等景观。被节理分割成块(长方块或立方块)的花 岗岩,其棱角部位接触大气的面积多,最易风化。天长日久,棱角逐渐消失,方形石块变成 球状石块,这种现象称为球状风化。球状风化是花岗岩最普遍最典型的景观,也是花岗岩构 景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如黄山的“仙桃石”、“莲山峰”、厦门的“万石山”等。在花岗 岩节理和球状风化规律支配下, 由于岩体各部位抵抗侵蚀作用的强度不同, 经过长期的风化 作用,就形成许多奇特造型,如黄山的“猴子观海”、九华山的“观音峰”、苏州灵岩山的 “乌黾望太湖”等。 玄武岩是一种基性火成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玄武岩在地球上的分布极广, 不仅在陆地上有广泛分布, 就连太平洋、 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洋壳上也几乎全为玄武岩所覆盖。 在我国东南沿海及四川、贵州、云南、内蒙古等地,分布有许多玄武岩。玄武岩一般为黑色 或灰黑色的细粒致密的岩石,经风化后可呈红色或黑褐色以及暗绿色等,常具气孔。玄武岩 最引人注目的景观是它的柱状节理。广东湛江市南面的硇洲岛,面积约 30km2,整个岛屿是 由玄武岩构成的盾形台地。 硇洲岛一个特点是典型的玄武岩陡崖, 六角柱形的柱状节理极为 发育,柱体直径在 50cm 上下,每边长约 40cm,高达 16m 左右,整个陡崖像一根柱子挨着 一根柱子排列而成的一幅巨大屏风,是国内最为雄伟、最具吸引力的玄武岩石柱。广东佛山 王借岗、南京六合桂子山、福建澄海牛首山等地均有气势磅礴的玄武岩柱状节理景观。 (2)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范围内,由各类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 成岩等作用以及由某些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在各种沉积岩中最具有观赏意义和旅游价值 的是石灰岩和红色砂岩。 石灰岩经溶蚀、侵蚀作用,形成峰林、孤峰、石林、天生桥、地下暗河、溶洞等石灰 岩景观。 红色砂砾岩等形成的赤壁丹崖的地貌称为“丹霞地貌”。从侏罗纪到早第三纪,我国 很多地区发育了一套红色的砂砾岩层,简称红层。红层的形成,是由于当时气候干热,干、 湿季交替明显,沉积在地势低洼盆地中的碎屑物,经过强烈氧化,富集红色的氧化铁,使岩 体呈现红色,由于氧化铁富集程度的差异,岩层出现有紫色、绛红、浅红等色彩变化。红层 胶结与固结程度普遍较差,岩石硬度较小,易受风化侵蚀。由于侵蚀、风化剥落、重力崩塌 等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地形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丹崖赤壁 地貌。这种地貌以广东仁化县的丹霞山为典型,故称“丹霞地貌”。人们常用“丹霞赤壁” 来形容广东仁化的丹霞山,用“碧水丹山”来赞美福建武夷山,这里的“赤”和“丹”,均 系指岩石的红色。丹霞地貌在我国风景旅游中占有重要地位。据黄进研究,我国的丹霞地貌 目前已发现有 263 处,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浙江、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绝 大部分都构成独具一格的风景旅游地貌,并不同程度地成为国家级、省级或地、县级的风景 名胜区。 而且这类砂砾岩一般都呈厚至巨厚层产出, 有较好的整体性, 岩石性能又可雕可塑, 为凿窟造龛提供了理想的天然场所,故大量石窟、石刻,如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大足石 刻、乐山大佛等均布局于红层中。 张家界为砂岩峰林景观。位于湘西的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整个公园以世界罕见 的石英砂岩大峰林、大峡谷地貌为主体。三千奇峰,八百秀水,古木参天,洋溢着原始的荒 美情调与生态风貌,堪称世界自然景观的一个奇迹。1992 年 12 月,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 这意味着它具有特别的和世界性的价值。 这里的峰林地貌不同于由钙质胶结的红色砂岩 和砂砾岩层构成的丹霞地貌;不同于石灰岩地区以溶蚀作用为主形成的桂林山水和路南石 林;也不同于由玄武岩构成的柱状石林。在这块面积为 390 平方公里 的土地上,石英砂岩 峰林列队成阵,横无际涯,展示着一种磅礴美。据研究,距今 3 亿 8 千万年前,湘西北一带 遭受海侵,古大陆上的碎屑物质被反复侵蚀、搬运到此沉积,由于地壳较长时期的稳定,因 而形成了一套厚层的(500 多米) 、成分较均一的(含 90%以上的石英砂) 、产状平缓或近 似水平的石英砂岩。后在印支运动影响下上升为陆地,经过几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导致石英 砂岩中三组垂直层面的节理发育,岩层发生纵横交错的破裂。在风化侵蚀、搬运、重力崩塌 等作用下,岩层沿节理不断地解体,留下中心部分的受破坏力最小的“岩核”,即形成今日 的大小不同、高矮各异、千姿百态的石英砂岩峰林景观。 (3)岩浆岩、沉积岩或者先成变质岩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岩石的成分、 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改变,形成了变质岩。地壳中的岩石不论是火成岩还是沉积岩,常常 受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所产生的高温、高压的影响,使岩石中原来的矿物重新结晶,改造 原来的结构和构造,生成与新环境相适应的新岩石。变质岩的种类也不少,其中人们最熟悉 的可算是大理岩。 纯白而致密的大理岩,俗称汉白玉,除用于建筑外,还可供艺术雕刻。如果其中含有 带色的矿物,就使大理岩具有各种美丽的斑彩。我国云南大理是大理岩的著名产地,大理岩 就因此而得名。大理岩是最富有观赏性的变质岩。由变质岩构成的名山中,最著名的是山东 泰山和江西庐山。5、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是由破坏性的地震作用,以突然爆发的形式造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 自然遗迹景观,此外还有人造的纪念性的地震标志物。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自然现象。强烈地震的发生一方面可以改变自然面貌,形 成堰塞湖、 断层崖等地震遗迹风景区。 如国家地质公园——西安翠华山的天池就是由于地震 诱发山崩而形成的堰塞湖,景色非常迷人。另一方面,由于地震的破坏性使建筑物倒塌、形 变, 形成地震遗址这种特殊的灾害景观。 如我国河北省唐山市 1976 年发生的 7.8 级大地震, 对建筑物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在重建唐山的过程中,保留了其中 比较典型的 7 处地震现场,开辟为公园,对游人进行科普教育。(二)地貌旅游资源 1、山岳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据统计,中国的山地丘陵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43%。在地貌 学上,对山岳划分首先是根据其高度。一般绝对高度在 500 米以上且具有明显山顶、山坡和 山麓的隆起高地称为山或山岳。一般按高度将山地分为以下几类:极高山(一般海拔高度大 于 5000 米) 、高山(一般海拔
米) 、中山(一般海拔 1000 一 3500 米) 、低山(一 般海拔 500—1000 米) 。 2、峡谷峡谷是指谷地深狭,两坡陡峭的河谷地貌景观,最为常见的为“V”形谷。主要分布于 河流的上游地区,其形成与一定的构造作用有关,但主要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所造成。峡谷 景观气势磅礴,具有“险、雄、幽、隐”等美学特征。 大河上游一般发育有较大规模的峡谷,具有高峡阔水的特点,让人感觉气势磅礴,雄 伟壮丽。而小规模的峡谷,由于谷深有限,谷底流水潺潺,加以空间狭窄、曲折,视线不畅, 因此更多的是给人一种深邃、幽静的体验。如武夷山、黄山的“一线天”就属于这种类型。 我国长江三峡,是长江风景旅游线上最为奇秀、最为集中的山水画廊。它西起重庆市 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 192 千米,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 所组成。这三段峡谷又分别由大宁河、香溪、庙南三段宽谷所间隔。瞿塘峡居西,长约 8 千米,雄奇壮丽,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巫峡居中,长约 40 千米,绮丽幽深,山峻水秀。 西陵峡最长,约 75 千米,以滩多流急闻名。3、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在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以机械过 程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下形成的。 “喀斯特”一词源于南斯拉夫的一个地名。 我国的喀斯 特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地区。 桂林山水、云南石林、肇庆七星岩、贵州织金洞、黄果树瀑布、兴文洞乡、宜兴善卷洞、桐 庐瑶林仙境等都是喀斯特旅游风景区的代表。(1)地表景观:①峰丛、峰林和孤峰。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后形成的山峰,峰林、峰丛为分离程度 不同的山峰集合体。我国的桂林-阳朔是典型的峰林、峰丛、孤峰发育地区,有“桂林山水 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誉。 ②石林、石芽。石芽是地表水沿着岩石坡面的节理和裂隙,经散流溶蚀和雨水淋溶而 形成的,凹者为槽,凸者为芽,石芽的高度、大小、数量不一。石林是热带石芽的一种特殊 地貌形态,又称“石林式石芽”。我国的云南石林居世界各国石林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 奇观”。 ③溶斗(漏斗) 。溶斗是地面上的封闭性小型洼地。重庆奉节的小寨“天坑”是世界罕 见的特大型溶斗,其深度和直径均在 600 米以上。(2)地下洞穴景观: ①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岩层层面、节理或裂隙进行溶蚀扩大而成的空洞。溶洞的形 态多种多样,规模也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的溶洞或是和地下水的动态有关,或是和地质构 造有联系。例如在地下水垂直循环带中发育的溶洞多是垂直的,规模较小;在水平循环带中 形成的溶洞多是水平的,规模相对要大。若地壳多次间歇抬升,就会出现多层溶洞。有些溶 洞内还经常充满水, 形成地下河、 地下湖和地下瀑布。 主要发育在我国南方的碳酸盐岩地区, 最典型的是贵州省安顺市的“龙宫”洞,发育着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划着小船进入幽深 的溶洞之中,耳边是河水荡漾的声音,眼前是姿态万千、优美独特的石钟乳和石笋等美景, 让人产生别有洞天之感慨。 湖南张家界的黄龙洞是我国目前溶洞形态最全, 造型极为奇特的 著名洞穴。英国皇家地质队评价说:黄龙洞几乎包含了洞穴学的全部内容,是世界上已经发 现的溶洞的“全有冠军” 。桂林七星岩,具有多层岩洞,仅中层洞面积就达 1 万多平方米, 能容纳数万人,是个罕见的“地下宫殿”。 ②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石钟乳是地下水从洞顶渗出时,碳酸钙滞留在洞顶上的小水 滴的四周沉积, 以后逐渐积累伸展成悬挂状的突起, 从洞顶向下悬挂, 形如钟乳状、 锥状等; 石笋是从洞顶滴落下来的水溅到洞底, 其中碳酸钙逐渐沉积起来堆积而成, 它形似竹笋而得 名;石柱是由向下延伸的石钟乳与向上生长的石笋互相对接形成的。 ③石幔和石旗。石幔是含碳酸钙的水溶液沿洞壁漫流时产生的碳酸钙层状堆积;如果 水溶液沿一条凸棱向下流动,则产生突出在洞壁上薄片状的碳酸钙堆积,称为石旗。 ④边石坝和钙华板。边石坝产生在地势起伏的斜面上,形成弧形弯曲的石埂。边石坝 内积水,形如梯田,又名石池或石田。如果坡度较大,碳酸钙以平缓的层状堆积,则称钙华 板。四川黄龙的坡地上形成了 3000 多个梯田状石灰华五彩水池。 ⑤落水洞与竖井 落水洞是地表水流人地下河的主要通道,是流水沿裂隙溶蚀、侵蚀而成。落水洞进一 步发展,形成深度较大的井状管道,称为竖井。落水洞可形成地下暗瀑奇观,具有独特的观 赏价值;竖井由于深不见底,如无底洞一般,成为探险旅游的好去处。 ⑥天生桥 天生桥是指洞顶岩壁石体由于溶蚀、侵蚀、重力崩塌而形成的桥状地形。如贵阳花溪 南明河上的天生桥、河北涞水野三坡海棠峪的“天生桥” ,云南九乡溶洞的叠虹桥等。而贵 州黎平县天生桥高 78.8 米,宽 112 米,拱高 38.8 米,跨度 118.9 米,为世界上最大的 天生桥。 ⑦重力堆石洞 重力堆石洞是由于岩石块体塌落堆砌成的石洞。这样形成的石洞由于有的地势较低, 地形特殊,再加上巨厚岩石的隔热效应,往往会形成一些奇特的冰洞或风洞景观,带给游人 与众不同的感受,成为旅游的佳境。 洞穴旅游,每年吸引着数千万游客。我国接待游客的旅游洞穴已接近 200 个。洞穴之 所以能够吸引大量游人, 其原因是: 人们居住和活动的范围一般都在地表, 对地下常年恒温、 绮丽虚幻的洞穴,存在好奇心与神秘感;洞穴还往往跟古代寺庙建筑、摩崖佛雕、古代诗文 以及书法艺术等结合在一起, 游览洞穴可增加对古代文化、 艺术、 宗教、 建筑等方面的知识; 还给人们提供探险、科学考察、治疗某些慢性疾病的条件与机会。4、干旱区景观干旱区气候极端干燥,蒸发量极大,降水稀少(250 毫米以下) ,地面植被极其稀疏。 干旱区的松散沉积地面及裸露的基岩地面,都受到风力强烈作用,形成荒漠等景象。(1)沙漠沙漠是指整个地面覆盖着大量流沙的荒漠,是干旱地区风力作用下,砂粒连片覆盖地 表所形成的地貌形态。 组成沙漠的沙源有当地的, 也有外地由风吹来的。 在世界各干旱地区, 都有沙漠分布。 浩瀚的沙漠,广袤千里。新月形沙丘、纵向沙垄、方格状沙丘、蜂窝状沙丘、金字塔 形沙丘等各种形态的沙丘风姿绰约、 气象万千, 具有很高的游览价值和独特的景观观赏效果。 奇特的沙丘植物, 还有埋没其间的古文化遗址, 都赋予了荒凉的沙漠以迷人的色彩和无限的 魅力。 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西北省区,利用沙漠来开展观光、 探险、疗养等旅游活动,成为这些区域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新疆吐鲁番沙山,沙中含有大 量磁铁矿粉末,进行沙浴等于“磁疗” ,对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病有很好的疗 效;宁夏中卫沙坡头还建成沙漠公园,游人在此可滑沙、观沙、听沙,观赏沙生植物,还可 乘坐古老的羊皮筏领略黄河岸上美丽的“塞外风光” 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沙质高地,称之沙 。 垄。沙垄有横向沙垄和纵向沙垄之分。我国甘肃敦煌鸣沙山就是一座纵向沙垄,它高达 130 米。史载敦煌鸣沙山为“神沙山”,因鸣沙而得名。我国是世界鸣沙旅游资源分布最多的国 家,除已有的敦煌鸣沙山、宁夏沙坡头、内蒙古响沙湾、 新疆伊吾鸣沙外,近年在新疆古 尔班通古特新沙漠发现多处鸣沙。对鸣沙机制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2)戈壁 地面由粗砂和砾石所覆盖的荒漠,则称戈壁。戈壁是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沙石 地” ,是干旱风沙地貌中另一特殊的、具有吸引力的景观类型。这里植被稀少、石砾满布, 给人以旷达辽阔、沧桑壮美之感。戈壁中最负盛名的是“蜃楼幻影” ,它虽是太阳光强烈照 射下形成的一种幻觉,却能带给游人无比美好的遐想和向往之情。(3)黄土景观黄土是一种黄色的、质地均一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燥或半干燥 的大陆性气候地区。 我国黄土集中分布在陕西北部、甘肃中部和东部、宁夏南部和山西西部一带,即著名 的黄土高原区域。黄土地貌独具特色,它沟壑纵横、壁垒迭嶂、姿态万千。塬、墚、峁、陷 穴、沟谷等黄土地貌景观均具有较强观赏性。地面较平坦、沟谷不甚发育的大面积的原始黄 土地面,称黄土塬;黄土墚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宽约数百米,长可达数公里;黄土峁是一 种孤立的黄土丘,若干峁连接起来形成和缓起伏的墚峁,统称为黄土丘陵;由于地表水下渗 进行潜蚀作用形成的黄土陷穴,可深达 10~20m,有的还呈串珠状分布;黄土沟谷的发育, 使黄土地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4)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中“险峻的小土丘”之意,雅丹地貌通常发育于干旱地区的湖积 平原上,由于湖水干涸,黏性土因干缩而产生裂隙,经强烈的定向风吹蚀而形成的一系列平 行的鳍形的“垄脊”和宽浅不一的“沟槽” ,并沿着盛行风向延伸的奇特景观。“雅丹”地 貌以新疆罗布泊洼地、乌尔河与将军崖最为典型。近年来,参观雅丹地貌已成为旅游者热衷 的一个探险项目。5、海岸与岛礁 (1)海岸陆地和海洋间的分界线,即海洋水体与大陆交互作用的地带,称为海岸带。根据海岸 所接触的陆地形态,海岸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①山地海岸。构成海岸的地貌基础为山地或丘陵,海岸线曲折,海蚀地貌可发育成可 观赏的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平台、海蚀洞穴、海蚀拱桥等景观。 ②平原海岸。构成平原海岸的地貌基础为平原,组成海岸的物质为松散细颗粒碎屑物, 海岸线比较平直,海水浅,海积作用较强。 ③生物海岸。主要在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以珊瑚、红树林等生物为主导因 素发育而成的海岸最为典型。世界上最著名的是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大堡礁。 海岸和其他的自然界事物一样,处在无休止的运动和发展之中。“沧海桑田”是中国 古代人民对不断变化着的海岸所作的生动概括。海水对岩石、矿物的溶蚀能力比淡水强。海 水对海岸基岩的溶蚀, 以及砂砾物质在波浪作用下的搬运与沉积, 促使在海岸塑造成了一系 列极具观赏性的海蚀与堆积地貌: 海蚀穴:岸边呈带状分布的凹槽,叫海蚀穴。它是某一时期海面位置的标志。如果它 在海岸垂直方向上多次出现, 说明海岸带曾发生多次间歇性上升运动。 其高度则是海岸上升 幅度的尺度。舟山群岛普陀山的潮音洞、梵音洞就是典型的海蚀穴。 海蚀崖:海蚀穴顶的岩石因下部掏空而不断崩坠形成悬崖,叫海蚀崖。崩坠物若很快 被波浪冲走,则重新发育海蚀穴,使海蚀崖继续后退。 海蚀拱桥:向海突出的岬角,同时遭受两个方向波浪的作用,可使岬角两侧海蚀穴蚀 穿而互相贯通,形成拱门状形态,称海蚀拱桥。 海蚀柱:由于海岸带基岩岩性及裂隙发育的不均一性,在海岸后退的过程中,蚀余而 突立于岸滩上的石柱或孤峰,称为海蚀柱。它也可由于海蚀拱桥之拱顶塌落而形成。我国海 南岛三亚市以西约 20 千米处的天涯海角,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天涯海角原是下马岭山 脉的余脉,由花岗岩构成,呈岬角伸入大海。该处的“南天一柱”,就是岬角受海浪冲击后 退,残留在海滩上的海蚀柱。它好似擎天玉柱,屹立在潮间带上。 海滩:海岸带的沉积物,主要在波浪和沿岸流的作用下产生移动。向岸边运移的沉积 物,被激浪流带到岸边堆积,形成海滩。沙砾质海岸的海滩大多是由砾石、粗沙等粗大物质 组成。由于它们受波浪往复运移,所以磨圆度良好。由粒径小于 0.05 毫米的粉沙和淤泥物 质构成的淤泥质海滩,岸坡极为平缓,海滩比较宽广。作为海滨浴场的休闲度假旅游地,沙 砾质海岸的海滩更引人入胜。 特别是花岗岩或片麻岩类的基岩海岸, 在滨海地带往往形成优 质沙滩。(2)岛礁①岛屿。岛屿是海洋、江河或湖泊中被水包围的小片陆地。岛屿按成因通常分 3 种类 型:基岩岛、冲积岛和珊瑚岛。台湾岛、海南岛是我国面积处于前两位的两大基岩岛。位于 我国长江人海口的崇明岛属于典型的冲积岛,也是我国第 3 大岛。而南沙群岛古代就有“千 里长沙、万里石塘”之称,是我国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数目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一 组珊瑚岛,由 230 多个岛、礁、滩和沙洲组成,虽然单个岛礁的面积很小(最小的太平岛仅 有 0.43 平方千米) ,但是分布面积却达 800000 平方千米余。 岛屿往往被水阻隔形成封闭环境,构成独具特色的小环境,自然风光美丽,使人向往。 位于我国辽东半岛东侧的黄海北部海域的长山群岛,由 112 个岛、坨、礁组成。这里岛礁群 集、林木茂盛。秀丽的岬角、曲折的海湾、奇异的礁石、金子般的沙滩和仪态万千的海蚀地 貌,构成了一幅异彩纷呈的海岛风光。此外,岛屿与大陆分离,隔水相望,海岛上生活的渔 民们,在长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渔家民俗风情,他们的建筑、 服饰、饮食、宗教、礼仪、节庆活动、婚丧嫁娶、文化娱乐、乡土工艺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 的旅游资源, 因此可以在海岛上开展旅游观光和参与性活动, 让游人充分体验海洋民俗风情。 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的许多海岛都已成为历史驰名的旅游胜地, 例如, 我国厦门的鼓浪屿岛、 浙江省杭州湾外的普陀山、舟山群岛,海南岛等,夏威夷群岛,斐济群岛,汤加群岛等。 从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到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方式,都具有诱人魅力。一些无人定 居的荒岛,被用来饲养、繁殖与保护动物,开发观光、狩猎等旅游项目。如旅顺口西北的蛇 岛,已被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在这一总面积约 1.2 平方千米的小岛上,有着 1.3 万 条黑眉蝮蛇,吸引着众多游客乘船观赏。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中的珊瑚岛和珊瑚礁,是 由珊瑚虫的石灰质残骸堆积而成。它们像散落在辽阔洋面上的明珠,景色旖旎,有不少已成 为国际盛名的旅游胜地。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沿海环绕一群珊瑚礁,叫大堡礁,长达 2000 多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 ②礁 江海中隐现于水面上下的岩石以及由珊瑚虫的遗骸堆积成的岩石状物就称之为礁。在 热带和亚热带浅海中, 死亡的造礁珊瑚骨骼与一些贝壳和石灰质藻类胶结在一起, 形成大块 具有孔隙的钙质岩体, 如此长年累月地堆积起来, 在水面下就形成了像岩石一样坚硬的珊瑚 礁。珊瑚礁以其特有的结构、形态、生态而极富旅游价值。澳大利亚东岸的大堡礁是世界上 规模最大,最著名的珊瑚礁,沿海岸分布,落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大半被淹没。大堡礁形 态独特,物种丰富,水下风光旖旎,已成为澳大利亚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 我国海岸线狭长,在台湾海峡以南的广东、广西、台湾、海南沿海的一些地区以及东 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等地珊瑚礁广泛发育。岛礁四周金沙环绕,不时有海浪拍打着礁 盘,飞溅起白色的浪花,自然景色十分迷人。因此,这些岛礁也已成为人们所向往的旅游景 点。6、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在风化剥蚀、流水切割、重力崩塌等外力作用下,形成赤壁 丹崖的地貌景观。 以广东仁化县的丹霞山最为典型, 故名丹霞地貌。 我国丹霞地貌分布很广, 著名的丹霞地貌风景有广东的丹霞山、金鸡岭,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龙虎山、安徽的齐云 山等。红色砂砾岩地区还多石窟、石刻佛像。 丹霞地貌分布区常是奇峰林立、景色瑰丽,同时丹霞区沿垂直节理崩塌的陡崖使巨厚 的红色砂、砾岩层暴露无遗,对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广东 丹霞山、金鸡岭,南雄的苍石寨、平远的南台石和五指石,江西瑞金、宁都,福建武夷山、 连城、泰宁、永安,浙江永康、新昌,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四川灌县的青城 山,陕西凤县的赤龙山以及承德等地,都有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中的一些已成为著名的旅游 地。课题二 风景的骨架——山岳鉴赏一、山岳的外在形式鉴赏山岳的外在形式鉴赏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观其形山岳的形态美,是指地质地貌的形态与空间形式的综合美,其中也包含主体在审美过 程中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 1、雄美 雄美是指高度与气势之美,形象高大壮观,气势磅礴,激动人心的一种美。例如泰山 屹立于齐鲁大地,给人以高大雄浑的视觉意象。 2、奇美 奇美是指形态变幻离奇,给人千变万化、出人意料之感。而最具有奇妙形象者莫过于 黄山,以峰奇、石奇、松奇、云奇而著称。 3、险美 自然风景中,险和奇一样能以其特殊的夸张形式打破某种平淡而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 带来特殊的美感享受。例如西岳华山地势险峻、险象环生,素有“华山天下险”之称。 4、幽美 幽深景色的特点是欣赏空间的范围较小,往往是在一些丛山深谷中,由于道路曲折, 视线常常被遮挡, 加之植被茂密, 透光量较小, 使人不能一目了然, 从而具有深不可测之感。 “幽必曲、必静、必深、必暗”则是对这种景观构成条件的概括。如以植物王国著称的天目 山,素有“天目千重秀,林木十里深”之说,大树华盖,林密壑深,以其高、大、古、稀、 茂,成为寻幽探奇的绝妙之地。四川的青城山有“青城天下幽”之称。 5、秀美 山岳形态别致,轮廓线条柔和优美,有良好的植被覆盖地表,山清水秀、山水交融, 生机盎然。例如峨眉山以“秀”闻名。(二)赏其色山岳富于植物、天、地、光、气等因素构成的色彩变化。大自然中色彩比较稳定的是 岩石和土壤。但随着季节变换,昼夜交替,阴晴雨雪,自然风物相映生辉,呈现出丰富奇幻 的色彩。地文景观的色彩既可由岩体本身颜色所形成,还可通过植被、气象条件等其他因素 的渲染而显现。如以山色叫绝的丹霞山,构成它的红色砂、砾岩呈现出绚丽的色彩,远看似 染红霞,近看五彩斑斓,令人称奇。所谓“山色空蒙”是对细雨之中烟雾弥漫,朦胧淡雅山 色的描述。还有“太白积雪”则因覆盖其上的皑皑白雪,而展现出沉寂神秘的雪顶之态。(三)闻其声在山岳景观鉴赏中,要时时处处关注声音美。瀑落深潭、惊涛拍岸、泉水叮咚、溪流 山涧、林海松涛、虫鸣鸟语、空谷足音等都能产生音乐的节奏。二、山岳的内在意蕴鉴赏 (一)山岳的成因山岳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地壳运动中的强烈上升、一般抬升和地壳下沉等都 会影响到山岳的形成。 构造运动中强烈抬升形成断块山, 山系所在地都是在该区地壳相对上 升区。泰山、庐山、荒山以及武夷山、峨眉山等都是如此。只有强烈抬升才能造就巍峨的气 势。山体抬升的动力一般和所受挤压有关,例如突兀耸立在长江边的庐山,据研究,挤压力 来自北部的“淮阳山字型构造” ,因南北向压力强使庐山的走向接近向东西方向延伸。(二)山岳文化1、历史文化内涵 山岳不仅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且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多 有寄情自然,借助书画来抒发自己情怀、志向的传统,因此,凡名山大川,多留有古人诗词 题赋。许多千古名句和壮美的诗篇,为自然景观平添了几分神韵和意境。如明代大旅行家徐 霞客两登黄山,前后著文记之,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缶”的溢美之词,盛赞 “黄山天下奇”的独特景象。还有描绘华山险峻雄旷景象的有名诗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 河如丝天际来” 。杜甫《望岳》一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更加突出了泰山 雄伟壮观的形象。 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为自然景观注入了灵魂, 强化了景区的文化氛围, 让自然风景之美更加深沉、持久而熠熠闪光。 2、宗教圣地 我国的山川名胜,往往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这也使一些山地成为宗教文化的聚集地。 如武当山、华山道教名山,而山西五台山和河南嵩山则是佛教名山。泰山作为自古以来自然 崇拜、祭祀的场所,在古代中国山岳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3、赏山观念背后的价值选择 对于山岳的欣赏,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单之蔷提出:看山要看极高山。他认为, 山岳对于中国人的吸引可谓历史悠久, 中国人欣赏山的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咏叹山的诗歌浩 若烟海, 描绘山的绘画车载斗量。 中国的山岳文化中,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就恰似一幅妇孺皆知的山岳导游图;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阐述了传统中国人与山水之间 的那种怡然自得。人们从山中获得的道德启示,生存启示,都是了不得的。然而主流文化欣 赏的山一直是东部的一些中低山,三山五岳,佛道名山,传统名山中,大多是海拔止于 3000 多米的山, 那些海拔 3500 米以上的高山和海拔 5000 米以上的极高山从没有进入古人的审美 视野之中,从没有进入主流文化之中。 这与交通条件和户外装备条件的限制有关。但东晋的法显、唐朝的玄奘,沿着丝绸之 路向西天取经,一路行经祁连山、天山、昆仑,越葱岭(帕米尔高原) ,汗腾格里峰、托木 尔峰、乔戈里峰、慕士塔格等皆为这一带海拔 7 千米以上的极高山,尤其是玄奘越过帕米尔 高原,经过兴都库什山脉前往印度,在印度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一路西行,相信世界上 仅有的六座海拔 8 千多米的高峰,一定进入过他的视野,但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却很少 看到他对雪山欣赏性的描写。杜甫曾经在成都居住过数年,但仅向成都西岭投去过一瞥,留 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离李白的家乡江油市西北不远,是岷山 的主峰——海拔 5588 米的雪宝顶,雪宝顶是中国最靠近东部的一座有着永久积雪和冰川的 极高山,然而李白却没有发现她,杜甫、李白离开四川后,歌咏过无数的山,但那些山却越 来越低了。最有希望去西部探访极高山的应该是徐霞客,他站在云南的鸡足山上,从“脊背 北眺,雪山一指竖天外,若隐若现,此在丽江境内也。”( 《徐霞客游记》。但遗憾的是, ) 他却就此打住,未向北行,可以想象,玉龙雪山那样的极高山,对他的吸引力不大。对于这 些到过极高山的人,为什么也没有感受到雪山冰川的美丽呢? 单之蔷揣测,有两个原因。一,没有海拔的概念,及与此相关联的绝对高度概念,也 就是以平面为零起点测量的高度, 即所谓“海拔”的概念, 这让古人对山的欣赏主要着眼于 其相对高度, 对大量分布在西部青藏高原, 绝对高度惊人, 而相对高度不那么明显的极高山, 难以感到其壮观;二,没有垂直地带性分布等近代地理学观念,不能从植被、气候、地质构 造等方面来对山进行欣赏, 欣赏山主要还停留在对山的形态、 气韵、 山势等感性层面; 同时, 也没有对气压变化、高山反应的认识。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个近现代科学理性的地理知识为前导,我们不可能进入一个欣赏 极高山的时代。这样的欣赏行为背后包含这样的精神内核:毫无功利地探寻自然的热情,对 新的自然伦理的启示的获取,接受来自他乡的精神洗礼;它也包含知识积累方式的转型:从 书斋转向野外,从主观感受为中心的“行吟”,到探寻自然真理为目的的“行走”。三、山岳的鉴赏方法 (一)抓住景观特点山岳往往可形成优良的自然景观,并体现风景的总体特征。如西岳华山的“险” 。峨眉 山山体随高程变化, 有多种的山势和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特别是登顶极目西望, 云海之上, 贡嘎雪峰沉浮,另人心旷神怡。峨眉东临平原,拔地二期,俯看乾坤,尽收眼底;重峦叠翠, 烟云缥缈,景象万千,加之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气象景观和多种生物,垂直分带明 显,有“峨眉天下秀”之誉,为世人所瞩目。清代学者魏源描述我国五岳的总特征为: “恒 山如行,岱山如座,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南岳独如飞” ,这实际上是从大尺度地貌形态 上对五岳特征进行的概括。(二)选择观赏的位置看山的审美体验会随欣赏者的观察距离和视点的不同而不同。人们大抵采用远跳、近 察、正视、侧视、仰望、俯瞰等各种方式。有些风景适合远望,倘若距离太近,便看不到其 全貌和整体美。如武陵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而闻名于世。主要景观 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内共有 3103 座奇峰拔地而起,千姿百态,蔚为壮观。对于这类峰 峦雄伟峻拔的景观,适宜远眺;有些必须仰视,否则不能感悟它的巍峨雄壮、挺拔崇高;有 些必须俯瞰,否则就不能宏观全面地把握它的美学价值,如黄山景观;还有一些景观,非从 一定角度不能发现其美,比如桂林的石灰岩地貌,有的像骆驼,有的像猿猴,有的像斗鸡, 有的像大象, 有的像仙人, 这都是观赏者在特定的观赏点观察到的某种形象, 否则便不相似, 或者形象发生改变。(三)求真求质“无限风光在险峰”。游人不经艰苦,攀登山顶,无法体味山的力量之美。泰山之雄 伟,华山之峻峭, 衡岳之烟云,峨嵋之清秀、 黄山之怪石,必须仔细玩味才能体会到其妙处。 例如, 在散花坞中看“梦笔生花”、 “笔架峰”、 “骆驼石”、 “飞来钟”、 “老翁钓鱼”; 在曙光亭看“仙人下棋”、“仙人背包”、“丞相观棋”;在清凉台观“猴子石”;在排云 亭看西海的天然巧石:“仙人牺准”、“天女绣花”、“天女打琴”、“武松打虎”、“仙 人踩高跷”,等等。这都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登山涉水,可以锻炼意志,高尚品格,净 化心灵,理解天人和谐。(四)发挥想象山岳的鉴赏中,想象力的调动不可缺少。例如,古人登临华山,吟咏“谁将倚天剑, 削出依天峰。卓绝三峰出,高奇五岳无” ;感叹“此山最高,呼吸之气想通天帝座矣,恨不 携谢眺惊人句来搔首问青天耳” 。(五)以情观景山水生情。范仲淹云: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 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以 ” 情观景是欣赏的最高境界,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寄情于山水的传统。(六)准备及节奏把握在旅游过程中,要先进行一些有关背景知识的准备,避免在旅游活动中出现“有眼不 识泰山”的尴尬。如:①通过景观介绍、导游图等,全面查看和了解有关资料;②确定好旅 游线路。观赏者的心理活动和观赏行为应保持一定的节奏,观赏时应边赏边想,观赏项目、 观赏速度、活动方式等应保持一定节奏,这既满足感官需要,又能适应心理需要,维持观赏 过程中饱满的情绪。课题三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评价 (一)观光游览的理想基地地质地貌以其雄、奇、险、幽、旷等形态美和多样的色彩美而展示其特有的美感,成 为旅游中重要的审美对象。在不同的季节,会给人不同的感受:春见山容,秋见山情,夏见 山气, 冬见山谷。 可见, 地质地貌是艺术构图的大自然一角, 是人们领略美学艺术的集结点, 也是观光游览的理想基地。(二)科普教育的天然场所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是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的 形成、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并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人们在观赏过程中,既得到美的 感受,又能认识一些科学事物,学到新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的启迪。例如,登华山不仅能 亲自体验华山之险,挑战自我,而且更能理解华山之险是如何形成的;去广西桂林和云南石 林游览,既可欣赏到秀美的山石景观,又可从中懂得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理;看了断层、褶 皱等地质构造特征,比较容易了解地壳的运动知识;参观生物化石,可以认识地质历史时期 生物的演化和环境的变化;访问滑坡、山崩、地震遗迹可增长地质灾害知识,提高公众防灾 意识。因此,这些典型地区也就成了科学考察的对象和大众的科普教育基地。(三)探险和健身的绝佳去处“无限风光在险峰” ,人世间许多奇伟瑰丽的美景常在险高之地,若想领略这些以险为 美的景观,就必须历尽艰险。因此,很多山地尤其是比较险峻的高山成了人们登山健身,攀 岩探险,挑战极限的场所。亚洲的喜马拉雅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 世界名山,每年都吸引了许多登山者前往,其中既有专业队员,又有普通的登山爱好者。通 过登山,攀登者可以体验遭遇惊险、艰难,而后战胜困难的乐趣。征服高山,攀登者可达到 超越自我,升华精神的境界,获得一种独特的自我实现感受和审美感受。另外,不同的地貌 条件还可以为一些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如陡峭的悬崖,可用于开展野外攀岩比赛;相 对复杂的地形可用于野外定向越野运动。(四)体味人文之美的美妙家园地文景观不仅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且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为自然旅游资 源的深度开发提供了条件。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多有寄情自然,借助书画来抒发自己情怀、志 向的传统,因此,凡名山大川,多留有古人诗词题赋。许多千古名句和壮美的诗篇,为自然 景观平添了几分神韵和意境。如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两登黄山,前后著文记之,以“五岳归 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缶”的溢美之词,盛赞“黄山天下奇”的独特景象。还有描绘华山 险峻雄旷景象的有名诗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杜甫《望岳》一诗中“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更加突出了泰山雄伟壮观的形象。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为自然景观注入了灵魂,强化了景区的文化氛围,让自然风景之美更加深沉、持久而熠熠闪 光。 此外,我国的山川名胜,往往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这也使一些山地成为宗教文化的 聚集地。如武当山、华山道教名山,而山西五台山和河南嵩山则是佛教名山。泰山作为自古 以来自然崇拜、祭祀的场所,在古代中国山岳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二、开发案例 材料一:虎跳峡虎跳峡是世界上落差排名第四的著名大峡谷(深过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仅次于雅鲁 藏布大峡谷、尼泊尔的喀利根得格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 ,位于中甸县虎跳峡镇境 内,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腹地景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 游客前来。该峡谷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虎跳峡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线路 有两条: 一是从丽江古城经拉市海到中甸虎跳峡镇, 进入上峡口顺江而下, 步行需两天时间; 二是从玉龙雪山甘海子至下虎跳峡游路前行,溯江而上,从上虎跳出峡。 已形成的产品主要分为观光和徒步探险两大类型,观光旅游主要是乘车游峡,观赏自 然风光; 著名的在于它的徒步探险旅游线路, 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国内徒步旅游爱好者到此徒 步探险。目前沿线各地正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旅游产品的开发。 (一)开发手段具体阐述 1、观光旅游、徒步探险和极限运动综合开发 虎跳峡以其雄奇原始的自然风貌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国内徒步旅游爱好者到此徒步探 险。在自然观光的基础上增设使游人体会更深的运动项目:首先,安全可行的是石鼓到虎跳 峡一段的漂流项目;其次,上虎跳索道历险项目;第三,中虎跳的探险性漂流;第四,哈巴 雪山生态旅游与探险、科考旅游项目;第五,多民族文化风情和特色餐饮项目。 2、合作开发,加强环境保护 虎跳峡分属多个行政区,为此需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各区之间的合作,加快周边景区建 设, 特别是哈巴雪山的开发。 目前已建成的旅游环线只有建塘镇—白水台—虎跳峡—小中甸 —建塘镇一条, 正在积极开发丽江—虎跳峡—建塘—德钦等 7 条旅游专线。 由于位于生态脆 弱的欠发达地区,需要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成立旅游环境容量的监测机构,指导峡区旅游 业的发展。 (二)开发中的教训 虎跳峡旅游资源知名度高,且类型多、组合好,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但旅游开发 现状与资源优势相比,差距巨大,主要问题在于: 1、开发层次低,投入少,无法形成旅游的名牌产品,开发建设滞后。 2、尚未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配合”的宣传促销体系。 3、与其他景区连接的公路等级低,与邻近地区没有形成区域网络格局,公路沿线配套 设施(休息站、厕所、中英文标识等)较少。 4、景区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差,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虎跳峡景区公路的兴建,对自然 景观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对景观进行修复。 (三)经验与启示 1、突出峡谷旅游的特色 虎跳峡最具吸引力的资源是其未开发的原始环境,在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 下,虎跳峡以原始风光、挑战自我为特色,仍然吸引了大量的爱好者,并发展成为了国际著 名的徒步探险旅游目的地。 而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 其在徒步探险旅游群体中的口碑反而有 所下降。 这说明原始自然、 挑战极限是峡谷旅游特色的重要构成要素, 在峡谷的开发过程中, 必须注重其原始风貌和文化差异性的保护, 减少人工建设对自然的影响, 突出其极限运动的 特色,避免大众观光旅游的单一开发思路。 2、合理的功能分区,综合性产品体系 由于我国旅游市场仍以观光为主,爱好极限运动的游客数量较少,因此岩门大峡谷还 应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根据其实际,形成观光、周末休闲、康体健身、探险运动等合理的 格局,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走综合性、多元性的道路。 3、地方居民参与 虎跳峡旅游充分调动了景区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很多基础设施都是由当地居民集资 兴建,解决了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实现了旅游扶贫,但政府需要在环境保护和统一规 划上发挥主导作用,防止盲目开发。材料二:科罗拉多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峡谷观光与文化旅游区,历经百余年苦心经营开发, 目前已成为世界七大自然奇观之一。 (一)开发手段具体阐述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开发模式属于美国国家公园的建设模式,沿峡谷建设了多处国家公 园、国立度假区和国家森林,如岩拱国家公园、印第安遗址公园和布莱斯公园等,作为一个 很有特色的国家公园,已经和黄石、约塞米蒂鼎足而立,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游客最多的三 大国家公园之一。 1、严格保护自然环境 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严格保护自然景色、野生动物、地形地貌、历史遗迹,在科罗 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里没有水坝, 在公园内也没有住宿设施。 为避免过多的私人汽车开进公 园,国家还提供“穿梭”游览车,由当地人兼职司机与导游。 2、注重科学和生态教育 公园内介绍景点的解说牌和旅游手册中,注重传播科学知识,对游客进行地质学、生 态学等科学教育。如画出游人所站地点所看到的岩层的剖面图,一一标出不同岩层的名称、 特点、形成年代以及这些特定形状颜色的成因等问题。帮助游人探求地质地貌的变化、了解 自然界丰富信息,获取历史文化知识。管理人员培训也特别注重生态科普的教育。 旅游方式和产品的多样化 峡谷地区开辟了多条旅游线路,游客可以通过徒步、自驾车、直升机观光、公交车等 多种方式自由观光,此外还开发了漂流、攀岩等特殊兴趣项目供爱好者参与。 (二)经验与启示 1、观光、休闲、度假综合开发 科罗拉多大峡谷面积广阔,其中设立了多处国家公园、国立度假区和国家森林,以世 界第一峡谷为大品牌,依托自然奇观的吸引力,以休闲、运动、度假旅游为补充,形成了综 合开发的格局。 2、观景方式和线路的多样化 针对美国自驾车游客较多的特点,峡谷区内建立了便捷的交通系统,实行了灵活的门 票制度;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公交服务,并开发了直升机观光项目。游客还可根据兴趣进行 徒步、自行车、漂流和攀岩等各种运动,实现了多样化、个性化和便捷化。 3、教育功能的发挥 国外的国家公园注重发挥教育功能,其解说系统的设计比较完善。大峡谷景区具有自 然景观雄奇、动植物生态分布丰富的特点,以自然生态和探险运动旅游为主。因此需要进行 以探险和科考旅游市场为主的特定客源解说系统设计, 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作为大峡 谷景区解说系统建设的出发点,发挥教育功能。材料三:乌杜邦峡谷乌杜邦峡谷属于美国旧金山一个民间自然保护区,本来被规划成一个住宅区,然而, 在当地居民的努力下, 他们集资买下并很好地保护了这一地区, 成立了乌杜邦峡谷开发组织。 其附近的 Bolinas 湖区已经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系统。 (一)开发手段具体阐述 1、乌杜邦峡谷开发组织的使命及其环境教育理念 这是一个私营的,非盈利性质的公益性组织(即非政府组织) ,使命是:保护并管理其 财产,以便为当地动植物提供保护地;通过孩子们在保护地的亲身经历,教给他们自然环境 方面的知识, 并且使其懂得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对有利于提高乌杜邦峡谷保护和管理水平的 措施和研究提供支持。 2、志愿者和环境教育模式 乌杜邦峡谷以其保护地为课堂,以体验教学法为主导,着重开展环境教育项目。36 年 前, 乌杜邦峡谷开发组织提出了一种在当时的环境教育领域中独特的观念。 遵循共同受益的 原则招募志愿者: 乌杜邦峡谷开发组织的专家和顾问首先对志愿者进行相当于大学水平的自 然科学和地方生态学领域的培训, 志愿者再负责将这些知识传播给开发组织环境教育项目中 的孩子们。项目开展得非常成功,有效且成本非常低。此教育模式已经广泛的为政府机构和 非政府组织所效仿。 3、组织管理 在管理方面,有一个自选出来的理事会,负责制定组织政策和目标。乌杜邦峡谷开发 组织不是一个会员制的组织, 理事会只有一个雇员, 就是行使首席执行长官职能的执行主任。 现在, 乌杜邦峡谷开发组织有一个 16 个全职工作人员, 成员之间并无明确的工作范围界限。 比如, 生物学专家可能被赋予管理职能, 而一个行政人员可能不时被鼓励参加环境教育培训, 以便参与其项目。 4、资金来源 作为非政府组织,每年的预算达 150 万美元。除提供给研究和用于修复栖息地的特别 资助外,不接受其它的政府资金或运作资金。 乌杜邦峡谷开发组织还通过一年一次向参观者和以前的资助者发请求信的方式来筹集 运作资金。对于所有第一封信在三个月内仍没有回音的人,还将再发出一封提醒信。有时, 也会有一些特殊的捐助, 比如接受私人基金会和公司的捐款, 有时也会有来自联邦和州政府 的。这些通常是为了某个专门的项目,比如大黑鸦的研究,学校运输奖学金,伤残研究和清 除外来植物项目。 (二)经验与启示 1、开发模式的创新 乌杜邦峡谷采用的是自然保护区经营模式,采取社区开发的发展思路,其组织管理和 资金来源、产品开发等方面社区居民组成的乌托邦峡谷开发组织进行。 具体的手段有:以申请科研基金,向参观者和以前的资助者发请求信等方式来筹集运 作资金;志愿者服务;开发环境教育产品等。 案例点评:国外峡谷景区开发的重要前提均包括对景区自然景观和自然生态的保护;而我国的峡 谷景区开发模式尚有待完善,开发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也处于启蒙阶段。 为特种旅游而开发的国外著名峡谷,特别重视自然生态的严格保护,并且将之作为生 态科教的野外基地开发;国内此类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且以发展旅游经济为目的,对游客 的生态教育和人文关怀意识还有待养成。 为休闲度假目的开发的峡谷景区,国外的开发对生态休闲考虑比较到位,多种交通工 具构成多样观景方式,为自助休闲游提供全方位人性化体贴服务;而国内此类项目不多,开 发集中在游线和自然景观的再塑造上, 观景方式相对单一, 为自助休闲游客提供的服务缺乏 人性化考虑。 国外峡谷开发案例中,在自然景观不突出的情况下,产品设计十分到位,包括辅助景 观甚至特色餐饮等外围旅游产品的开发相当完备与成熟; 国内峡谷景区中, 自然景观不突出 的景区开发较少成功,开发也主要集中在人造景观和游步道改造上。 资料来源: /Intelligence/Theory//.html复习思考题:1、简析喀斯特地貌的地表景观和溶洞旅游资源的形成? 2、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3、如何进行山岳鉴赏?试举例说明。 4、试用本地的一个地质地貌旅游资源,说明其成功开发的原因。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及鉴赏开发——提供以文本文档的格式的各类文档免费下载和在线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背斜成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