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在吉林。但是一直在2013年山东高考上高中。高考...

我是吉林人,学籍和户口都在吉林,现在在山东上高中是美术生,可以在山东参加联考和高考吗?_百度知道
我是吉林人,学籍和户口都在吉林,现在在山东上高中是美术生,可以在山东参加联考和高考吗?
提问者采纳
为什么不问你班主任
你班主任比我们可靠多了
班主任不知道
问教育局,问校长!!
现在都放假呢
一般要求回户口所在地高考,毕业证由会考地发
这是2013年的情况
今年不清楚异地高考的情况
我会考在吉林考的 高考想在山东
2014年山东执行异地高考了。
对啊 我知道 但我不知道美术生可不可以在那考美术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美术生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为什么要在山东?回吉林不是合适多了
其实我知道 但我对象在山东
你说该怎么办好呢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13年高考人数
一本计划录取人数(单位:万)   1
1.5447   2
1.7686   3
0.6837   5
9.351   6
1.001   7
2.2435   8
3.6186   9
3.4369   10
4.1887   11
4.8422   12
2.05   13
3.0179   14
0.6396   15
2.163   16
2.9598   17
5.1692   18
4.5085   19
3.5789   20
1.9931   21
2.195   22
2.4891   23
4.0602   24
3.5923   25
2.3   26
4.8655   27
4.3092   28
2.1091   29
1.4583   30
2.849   31
楼主发言:42次 发图:
  工作太忙,没顾上,改日继续补充我的帖子。
2013年高考人数
一本计划录取人数(单位:万)  5
9.351  20
1.9931  本人身份特殊,户籍在山东,老公和孩子户籍在黑龙江,安家工作在北京.
  由近期江苏录取事件所刺激,上来写帖子。我是超级同情支持江苏考生。
  来看看清华大学在各省的录取比例   省份 理科 文科 报考/万 清华录取比  北京 187 13 7.27 0.2572%  天津 35 5 6.3 0.0556%  上海 21 5 5.3 0.0396%  宁夏 16 1 5.87 0.0273%  吉林 38 4 15.5 0.0245%  海南 13 1 5.6 0.0232%  黑龙 47 4 20.8 0.0226%  内蒙 42 2 19.3 0.0218%  福建 54 5 25.5 0.0212%  贵州 51 3 24.78 0.0206%  辽宁 52 6
25.4 0.0205%  广西 60 4 29.8 0.0201%  云南 46 3 23.6 0.0195%  甘肃 55 5 28.3 0.0194%  山西 66 4 35.8 0.0184%  陕西 64 4 36.65 0.0175%  湖北 75 6 43.8 0.0171%  湖南 62 4 37.3 0.0166%  山东 79 5 50.9 0.0155%  四川 79 6 54 0.0146%  安徽 70 6 51.1 0.0137%  河南 94 6 71.63 0.0131%  江西 35 2 27.43 0.0128%  河北 53 4 44.98 0.0118%  重庆 26 3 23.5 0.0111%  浙江 33 4 31.3 0.0105%  广东 63 4 72.7 0.0087%  江苏 39 4 45.1 0.0086%  新疆 25
5 15.87 #VALUE!  青海 18 1 未公布 #VALUE!  西藏 4 1 1.89
  楼主先贴图哈,随后分析。  2014年各省高考本科录取率一览图  
  从上面 2014年各省高考本科录取率一览图 来看,大家明显可以清楚哪些省份是亲娘养的,哪些属于后娘甚至捡来养的!  一等人7名:天津、上海、宁夏、黑龙江、浙江、北京、吉林、  二等人:福建、青海、山东、内蒙、辽宁、西藏、海南、江苏、云南、  三等人:湖南、广东、河北、陕西、新疆、湖北、贵州、安徽、山西  四等人: 河南、甘肃、广西、重庆、江西、四川  我超级同情 河南 和 四川 ,人多,分高,录取率垫底
  没有人跟帖啊,没动力了
  我是理工科出身,我不善于表达,但我擅长通过数据做分析总结,来求证事实!
  再来看看这里的数据,你会有新的认知。  /dpool/blog/newblog/mblog/controllers/apparticle.php?blogid=53fe981c0102wky4&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山东考生吗?青岛和烟台一本录取率高于北京的。看数据很重要,但是不能片面的看数据。  
  @梦幻玉碟
18:50:06    -----------------------------  从这张13-15年近3年 一本 平均录取率来看(各省每年差距并不太大,认为持平):  一等省份:北京、天津、上海、宁夏、青海(3个直辖市,2个西部少数民族居多)  二等省份:山东、福建、内蒙、浙江、陕西(3个沿海省份(2个经济强省山东浙江)、1个少数民族、1个西部)  三等省份:新疆、吉林、海南、湖北、云南、安徽(4个边远省份,2个中部穷困省份)  四等身份:河北、黑龙江、湖南、重庆、江苏、贵州、江西(边缘穷困为主,江苏这个经济强省地位最他么尴尬)  五等省份:广西、甘肃、广东、河南、辽宁、山西、西藏、四川(边缘穷困,为毛有广东强省?为毛?)
  @百里红尘花似海
10:48:42  山东考生吗?青岛和烟台一本录取率高于北京的。看数据很重要,但是不能片面的看数据。  -----------------------------  山东潍坊考生
  @百里红尘花似海
10:48:42  山东考生吗?青岛和烟台一本录取率高于北京的。看数据很重要,但是不能片面的看数据。  -----------------------------  北京这个不好讨论了,我在北京工作10多年了,也是所谓的中产,高考人数十年来减少了6万多,可又怎样?户籍制度不放开,北京高校也不能空着指标不招生啊,不然学校怎么赚钱,老师怎么就业?
  @梦幻玉碟
10:29:12  从上面 2014年各省高考本科录取率一览图 来看,大家明显可以清楚哪些省份是亲娘养的,哪些属于后娘甚至捡来养的!  一等人7名:天津、上海、宁夏、黑龙江、浙江、北京、吉林、  二等人:福建、青海、山东、内蒙、辽宁、西藏、海南、江苏、云南、  三等人:湖南、广东、河北、陕西、新疆、湖北、贵州、安徽、山西  四等人: 河南、甘肃、广西、重庆、江西、四川  我超级同情 河南 和 四川 ,人多,分高,......  -----------------------------  本科(一本二本)综合录取率排名:  一等人:天津、上海、宁夏、黑龙江、浙江、北京、吉林(直辖市3个,1个东部经济强省,3个边远穷困)  二等人:福建、青海、山东、内蒙、辽宁、西藏、海南、江苏、云南(沿海经济省3个,边远穷困6个)  三等人:湖南、广东、河北、陕西、新疆、湖北、贵州、安徽、山西(东部强省1个,其他边远穷困为主)  四等人: 河南、甘肃、广西、重庆、江西、四川(神奇的直辖市1个,中部、大西部)  从1本录取率数据上面来看,我国大西部在每个等级里面都有照顾,且照顾程度并不低!反而有些经济发达省份及中部人口众多省份,超级倒霉,属于后娘养的!
  中国虽然已经改革开放很多年,但是不要忘记,我们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意思呢?计划肯定有,且不完全透明,这个大家自然都明白的。  边远穷困肯定可以照顾,这个我是理解的。  但是广大的中部东部地区呢?本省高校不优质,数量不多的,谁来照顾?
  我重新细化14年高考本科录取率图,发现一个现象:  先抛开各省高校资源匹配来看(我这个还没仔细研究),  录取率的高低其实和省份经济基本没关系(除了直辖市高管众多的地区),  高考人数众多的省份录取率基本都不咋地(山东还算好点、其他你们仔细看看江苏、湖南、广东、河北、湖北、安徽、河南、还有苦逼的四川),  也不知道当年这混蛋录取率是谁给弄出来的,什么参考维度!  
  @百里红尘花似海
10:45:16  再来看看这里的数据,你会有新的认知。  /dpool/blog/newblog/mblog/controllers/apparticle.php?blogid=53fe981c0102wky4&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  已看,明白了一些,北京本科录取率现在已经快被第一梯队甩出去了:  一本录取率全国第一  本科录取率全国第6,我帖子已分析过。  天津、上海、宁夏、黑龙江、浙江、北京、吉林(直辖市3个,1个东部经济强省,3个边远穷困)
  我一直支持国家的支持西部的方针,  但具体操作时,可否追踪落实:  比如定向招生,学业完成后,要返回当地工作(至少多少年),否则支持的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人培养出来了,直接在外地工作,不但没给本地发展起到贡献作用,且在大城市工作买房家里还要贴钱,反倒害了当地,造成人才外流
  @百里红尘花似海
10:48:42   山东考生吗?青岛和烟台一本录取率高于北京的。看数据很重要,但是不能片面的看数据。   -----------------------------  @梦幻玉碟
10:59:56   北京这个不好讨论了,我在北京工作10多年了,也是所谓的中产,高考人数十年来减少了6万多,可又怎样?户籍制度不放开,北京高校也不能空着指标不招生啊,不然学校怎么赚钱,老师怎么就业?  -----------------------------  据不完全统计,铁定领先北京的包括:海口、厦门、格尔木、青岛、沈阳、包头等;此外,上海、天津、常州、杭州、乌鲁木齐、西宁、烟台、绵阳等城市整体也不亚于北京,相当一部分指标优于北京;其他城市和北京的差距也远没有从省均角度对比那么大。  关于北京一本录取率24%,高于全国所有省份而被全国人民的声讨,北京人也表示很委屈。北京的一本录取率其实是不及很多省会城市的。  
  @百里红尘花似海
10:48:42  山东考生吗?青岛和烟台一本录取率高于北京的。看数据很重要,但是不能片面的看数据。  -----------------------------  @梦幻玉碟
10:59:56  北京这个不好讨论了,我在北京工作10多年了,也是所谓的中产,高考人数十年来减少了6万多,可又怎样?户籍制度不放开,北京高校也不能空着指标不招生啊,不然学校怎么赚钱,老师怎么就业?  -----------------------------  @百里红尘花似海
14:19:22  据不完全统计,铁定领先北京的包括:海口、厦门、格尔木、青岛、沈阳、包头等;此外,上海、天津、常州、杭州、乌鲁木齐、西宁、烟台、绵阳等城市整体也不亚于北京,相当一部分指标优于北京;其他城市和北京的差距也远没有从省均角度对比那么大。  关于北京一本录取率24%,高于全国所有省份而被全国人民的声讨,北京人也表示很委屈。北京的一本录取率其实是不及很多省会城市的。  -----------------------------  分地区比有意义吗?高校也不是按地区录取。  北京海淀牛还是西城牛?
  地区?你是指城市吗?  
  井喷般的录取分数背后是每年山东省五六万考生(之前是七百万)起早贪黑、艰辛无奈、十年寒窗苦读的辛勤汗水,千千万万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期盼,不知山东省教育厅到市县各级教育主管机构的领导面对这居高不下的录取线是何样的心情,是对教育政绩感到骄傲,是对莘莘学子表示同情,还是……?   山东人属于最忠厚和老实听话的,热爱家乡“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根深蒂固,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打折扣应是最小的,但在高考上却出现了相对较多的学生到外省替考、高考移民等违规事件,也有不少家庭只要有门路有实力哪怕倾家荡产也要削尖了脑袋挤进京津沪,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孩子更容易考上一所更好的大学进而有一个更好的前程,但其中隐含了多少辛酸和无奈,只有自己心里清楚。
  山东的孩子读书很苦  也许是 因为孔孟之乡,对教育尤其重视  不重视钱权,家长就喜欢说,你看那谁谁谁,人家家啥都没有,那孩子的学习精神啊……  不管出身如何,只有你从成绩好,老师同学家长,统统都会喜欢你的,各类比赛你肯定可以参加拿奖。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没有晚自习,  冬天的班里普遍还没有暖气,早出晚归的,孩子小,对学习还不太重视。  但从小学开始,几乎每个班都会有几个从东三省过来借读的孩子。
  211大学各省数量分布排名  北京 24 江苏:11 上海:9 陜西: 8 湖北:7 湖南:4 四川:5 黑龙江:4  广东:4 辽宁:4 天津:3 山东: 3 安徽:3 吉林:3 重庆:2 福建:2   浙江:1 甘肃:1 河北:1 山西:1 内蒙古:1 江西:1 河南:1 广西:1   云南:1 贵州:1 新疆:1   985大学各省数量排名  北京 10 上海 4 湖北 3 陕西 3 湖南 3 安徽 1 浙江 1 黑龙江 1 福建 1   甘肃 1 山东 1 重庆 1 吉林 1 广东 1 江西 0 河南 0 河北 0 山西 0   广西 0 贵州 0 云南 0   贵州 0 新疆 0
  211、985高校占比北京均第一  全国共有112所“211”学校,分布在31个省市。从各省市拥有的211高校数量看,北京有24所居首位,江苏11所和上海9所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  39所“985”高校,仅分布在18个省市。排在前三位的是,北京8所,上海4所,陕西3所。
  以“211”高校占当地高校数量的比例为指标,北京有84所普通高校,其中24所211高校,占比达28.57%,西藏仅六所学校,但西藏大学为211学校,占比为16.67%,上海66所高校中有9所211学校,占比13.64%排在第三。  以“985”高校占当地高校数量的比例为指标,北京共有8所“985”高校,占该市普通高校数量的9.52%;上海有4所,占比6.06%排在第二,天津45所高校中有2所985高校占比位列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和河北普通高校数量均超过100所,可是211学校均仅有1所,分别占比0.83%和0.99%排在最后两位;两省拥有的985高校数量均为0。
  985 211 各省各省录取率对比表  
  15年211录取率排行分析:  1、从整体上看,并不是本省211高校多,录取率就高,如 江苏11所,占比10.09%,但211录取排名是第13名。  2、除去北上天,其他省 青海、吉林、新疆、宁夏、西藏排名都靠前。  3、可怜我50多万考生的大山东,只有2所,录取排名为悲催的30名!录取率只有3.30%。  总之,211整体上还是以照顾老少边穷为主,和本省211高校数量有关系,但不是最主要的。  一等:(录取率7%-13.90%)上海、北京、天津、青海、吉林、新疆、宁夏、(除了北上广就是老少边穷,多么的照顾啊,羡慕死了)  二等:(录取率5.10%-6.7%)西藏、黑龙江、海南、辽宁、福建、江苏、广西、内蒙、湖北、陕西(老少边远穷困为主,985欠你们的都补上了)  三等:(录取率4.2%-4.90%)重庆、浙江、贵州、河北、山西、江西(摸不透这块,山西你也是爹不疼娘不爱,煤白挖了)  四等:(录取率3.10%-3.90%)四川、湖南、云南、河南、安徽、甘肃、山东、广东   (你们录取率都低于4,是让你们“去死”的象征啊,  山东 广东,你富咋地?就是要用211弄死你)
  解决捷径方法已经发现了:  录取率低的省份的人啊,你们要跟青海、宁夏、北京、天津、上海的人结婚生娃,  户口随他们落!
  录取率也要同时考虑另外一个因素,京津沪是没有复读的,其他各个地方复读生(其中不乏复读几轮的),如果扣除的话,录取率变化会影响很大。
  @平平淡淡人
19:57:44  录取率也要同时考虑另外一个因素,京津沪是没有复读的,其他各个地方复读生(其中不乏复读几轮的),如果扣除的话,录取率变化会影响很大。  -----------------------------  你了解复读吗?真没有几个复读生能考名校的好么?好苗子第一批就走了
  谁上北大是能力说了算,不该是教育部  作者 | 吴静宜  编辑 | 徐华仙  作者:新闻另一面  链接:/p/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几日闹的轰轰烈烈的湖北、江苏两地家长抗议行动,在两省教育厅反复强调“省内录取率不会下降,反而会提升”后,渐渐冷淡了下来。家长们所抗议的“西部教育支援计划”和过去的八年来一样,照常执行;今年的高考中,湖北和江苏将各调出4万左右的招生名额,送给中西部的几个省。  这样的事情,教育部已经干了8年了。从2008年开始,教育部就和国家发改委一起,启动了一个支援西部教育的计划,“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简单来说,就是让几个高校多的教育大省拿出一部分招生名额,送给中西部那些没什么高校的省份,让这些省份里的考生能有更多机会去教育资源好的地方上大学。  ▲日,河南省内黄县一中分校高三学生在进行模拟高考。 /CFP  从文革结束以后,1977年重新恢复高考,中国教育才从“阶级内的平等”转向了“分数面前的平等”,让各个阶层的人都有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尽管在形式上平等了,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资本的差异,却带来了新的不平等。中西部地区由于缺乏经济资本和优秀教育资源,在学力提高上无法与东部地区相抗衡,面对高考的独木桥时往往也是有心无力。  在高考恢复不久的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包括西藏以内的西部八省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人数是281.08万人,占总人口的1.2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6个百分点;而文盲率则有26.5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9个百分点,其中只有四川和新疆两省达标,其余六省的文盲率都在30%以上。  直到如今2015年,中西部在教育资源上依然落后于东部。江苏省有162所高校,比河南多出33所,而校平均运动场地面积、图书册书、教学仪器设备值等指标都高于河南,江苏的校平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是2亿多,而河南只有1亿出头,只有江苏的一半。、  在这样的地区不平等下,“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确提高了西部地区的受教育人数。然而这种目的明确的行政调控,尽管取得了数据上的胜利,却造成了更多的副作用。  2008年第一次实施协作计划时,东部省份多招收了3.5万个西部学生,2009年扩大到6万人,2010年再扩大为12万人,2011年15万人,2012年17万人……这个数字逐年增长,2016的计划招收学生数为21万人。八年间,全国累计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招生92万人。在协作计划实施前的2007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是56%,西部地区录取率只有39%,整整低了17个百分点;而到了2015年,西部地区的录取率和全国平均录取率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了5个百分点。  今年4月25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是“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的一部分,也是这次家长抗议风波的始作俑者。它明确解释了这次给西部多送去16万个生源计划,是为了“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这样目的明确的政策最容易用数据实现政绩,但也最容易顾此失彼,让各省录取率的数字接近了,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却并没有本质上的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全国文盲率最高的几个省份,前六名全都是西部受援省份,包括西藏、青海、贵州、甘肃、云南、宁夏,其中西藏文盲率远超其余各省,达到39.93%。中国的平均文盲率为4.92%,西部各省中,除了内蒙古和河南刚刚达标,其余省份都远高于这个数字。  ▲在云南省红河县垤玛乡,连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都是半文盲。据乡政府统计,全乡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50%。/CFP  在录取率无限接近的外壳下,掩盖的是不同地区学生学力水平的巨大差异。  想通过人为缩小地区间录取率的不平等,来达到教育平等,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各地区之间的基础教育水平一致,招生的不平衡只是源于高校的地方保护主义。但事实并非如此。地方保护主义当然也有脱不掉的干系,但真正导致不平等的是中西部地区薄弱的基础教育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无法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他们在面对有备而来的东部地区学生时,自然少了许多竞争力。而所谓的“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并没有考虑到地区间的学生能力差距,只是简单地把名额扔过去,谋求一个数据上的公平。  根据《2015年高考理科试题分析》,2015年西部省份使用的考卷“全国卷二”的难度系数为0.44,而东部各省使用的“全国卷一”难度为0.52。在已经使用了难度系数更低的试卷后,西部各省的录取分数也远远低于东部省份。2015年湖北地区理科二本录取线为448,比西藏一本线420还高出二十多分。  同样的分数,放在某些省份只能连一本线都上不了,在另一些省份却可以轻轻松松上顶尖大学,这是政策补贴带来的新的不平等。也是真正激怒了江苏、湖北考生家长们的原因。  ▲日,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咨询会在扬州市人才大市场举行。/CFP  尽管两省的录取率相对较高,2015年江苏省录取率为88.8%,湖北为87%,教育厅说还会往上调;但这个录取率包含了所有的一本二本三本大专,也就只是能保证学生能有学上,至于上的是武汉大学还是南京职业教育学院,就不是录取率关心的事儿了。所以家长们实际抗议的是一本率,也就是能够上一本线的人数比例。江苏的一本率长年在10%以下徘徊,在全国31个省份里排名第18;湖北则更惨,能上9%的一本率就是喜庆事儿,长年蜗居第21名。这与北京动辄25%的一本率放在一起简直寒碜。  与此同时,江苏、湖北虽然享有“教育大省”的盛名,那更多是因为这里的学生比较刻苦努力非常会考试;它们本身省内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虽然也很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江苏有11个“211大学”,2所“985大学”;湖北则更少,7所“211大学”,2所“985大学”。这比起北京的26所“211大学”和9所“985”大学的庞大规模来说,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但最后被要求腾出名额的却是小巫。虽然教育局声称并不影响省内高考录取率,但毕竟平白多出这么些竞争力来,必然会稀释一本率,自然也就惹的当地家长们火急火燎地抗议起来了。  而只要试图用人为的力量来操纵教育的配额,必然会有不平等滋生的空间,不如让市场来解决难题。  教育平等包含两重原则:机会均等、差别性对待。既要让所有人,或至少大部分人,都能拥有受教育的机会;也要承认每一个个体因为天赋和机遇的不同,理应获得不同层次的教育。前者是指基础教育,后者便是指高等教育了。然而,中国通过名额分配的方式,既破坏了公平的竞争机会,也让教育的差别性对待里多了更多的随机、投机成分。这也难怪跨省高考风靡一时,屡禁不止,毕竟只要把高考的考场从湖北挪到西藏,这比任何奖状证书的加分都来得轻巧。  治标不治本的录取名额补贴,只是让教育从资源优势滑向了政策优势,终究不是真正的平等。前几日闹的轰轰烈烈的湖北、江苏两地家长抗议行动,在两省教育厅反复强调“省内录取率不会下降,反而会提升”后,渐渐冷淡了下来。家长们所抗议的“西部教育支援计划”和过去的八年来一样,照常执行;今年的高考中,湖北和江苏将各调出4万左右的招生名额,送给中西部的几个省。
  高考招生怎样“计划”才公平?  一  再过几天,又要高考了。我能想象到,在那堆得像小山一样的试卷和书本后面,一张张埋头苦读的脸,还有那些写个不停的手。为了考个好分数,大家都在做着最后的冲刺。  高考完了,紧接着就是招生。考到一个好分数只是拿到了敲门砖,考进一所好大学才是最终的目的。按照惯例,相关部门在4月底就发出了做好高考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在这个通知的附件里,不仅有今年各地高考招生的计划,还有一份支援中西部地区的招生协作计划,12个省区市要进行“生源计划调出”,10个省区相应获得“生源计划调入”。其中,生源计划调出最多的是湖北和江苏,分别是4万个和3.8万个。  消息一出,这两个地方的家长们不干了,我们也是人口大省啊,孩子考个大学多不容易,自己指标都不“富裕”,为什么还要大力度“扶贫”呢?相关部门已解释,生源计划调出不会影响录取率。  的确,因为考生人数越来越少,即便调出了一些招生计划,录取率相比往年应该也不会更低。但从常识上来讲,同样一碗粥,吃的人少了,本来大家都能吃的更饱,但你往外面舀给别人了,该得的好处没有得到,那也是看得见的损失。  二  其实,这样的招生计划调拨年年都在搞。各个高校在每个省市区分别招多少人,都是计划的产物。同样的分数,在不同的地方只能考到不同的学校,一直就是这样。  从本质上说,高考不是什么全国性的竞争,因为高考一直都是分省出招生计划、分省搞录取的,要说高考是独木桥,那也是一省一根的独木桥,本省考生只和本省考生竞争。  我查了下数据,全国平均录取率大概在74.3%。那些被要求调出招生指标的地方,比这个还要高很多,江苏是88.8%,湖北是87%。这样一看,从高的地方往低的地方匀一点,似乎没什么问题。  但是,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比较总的录取率是这样,比较本科录取率就不一样了,那12个往外调出生源计划的地方,并不见得好多少。如果进一步比较一本录取率,差距就更大了,江苏甚至已经成了全国倒数。  有人因此将矛头对准了北京,因为北京本科录取率超过70%,一本录取率接近25%,傲视全国,但是,那12个往外调出生源计划的地方,是不包括北京的。  三  关于这个问题,北京人肯定会认为北京学生综合素质更强,就应该录取率更高;反过来,外地人肯定会认为,你这就是不敢参与公平竞争,凭什么要我们放血你却不放血。  可是,985高校一共才39所,很多省份一个都没有,北京却占了8所,汇聚在北京的211高校就更多了,中字头的高校基本全在北京,按照现在本地高校照顾本地考生的招生规则,无论怎么调配,北京录取率不高,那才是奇怪的。  说句公道话,要说北京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折腾的更少,那真不是这样的。北京的学区房,11平米就要卖500万,划46万一平米。网上流传一张北京各个小学的择校费价格表,赞助费最高的要25万,这还是好几年前的数据。所以说,也不容易啊。  四  那些生源计划调入的地方,好像是被照顾了,但你要知道,那基本上都是人口大省,考生多,本地高校资源又少,不能给本地考生提供更多的招生指标,人家觉得,从那些录取率高的地方,往自己这里稍微匀一点,是应该的。  但是前面说了,那些生源计划调出的地方,家长们肯定觉得这样不公平,因为留在自己孩子碗里的肉少了;就连最让人眼红的北京,家长们说起教育来,也是一把辛酸泪。如果让教育部门发表下看法呢?我想,他们也许同样会叫苦不迭,明明是在做一件好事,结果却备受争议。  好像人人都不容易,又好像人人都不满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五  在过去,农村地区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就是兄弟几个抓阄,决定谁上学谁不上学,因为父母经济能力实在有限,不能供所有的子女都上学。其中还发生过一些感人的事,明明抽到了上学机会的哥哥,自己说自己没抽到,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然后出去打工,挣钱帮助弟弟上学。  当然,更多的故事是这样的:如果家里既有男孩子又有女孩子,那一般都是女孩子休学,出门打工,供哥哥或者弟弟读书。  我说这些什么意思呢?我是想说,如果连做父母的,都无法完全一碗水端平,做到真正的教育公平,那么,制定招生计划的官员,又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首先,所有的教育部门都是由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官员组成的,他们同时也是家长也是父母,制定招生计划的时候,难免会做出一些对自身有利的安排,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说,这叫做权力的租值。比如北京,因为它是权力的中心,所以相比其他地方,它更有可能受到实质上的照顾,这一点是没有必要隐讳的。  其次,所有的公平,首先都有评判标准的问题。就像前面我们说过的,如果只考虑总的录取率,把招生名额这样调拨是相对公平的。可是,如果标准是本科录取率呢,结果是否公平,就要受到质疑。如果标准是一本录取率,现在“扶贫”的地方,可能反过来需要“被扶贫”。  通过人为制定招生计划,强调的公平其实是一种地域性的公平,就是各个地方整体的录取率,要大致差不多,可事实上,真正的高考招生公平,应该是个体层面的公平,与考生户籍在哪里没有关系。每个考生,从来都是代表自己在奋斗,而不是像参加全运会似的,代表某个地区在奋斗。  六  这么一梳理,问题就比较清楚了:不是计划的不好,换个计划其实也差不多,而是压根儿,就不应该有计划,只要有计划,高考招生的公平就难以保证。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市场化已经成为主流,唯独在教育领域,还是纯粹的计划。在学校建设方面,如果这几个学校被规定为重点中学或者重点大学,那么它们天生就是重点,没有什么竞争的概念,好的硬件软件和好的师资力量,会随着行政的指挥棒和资金流,自动往这些学校里聚拢。  学生们,要想去这些早就计划好了的好学校里读书,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你要拼学区房,要拼爹拼关系拼条子;在高考录取时,你要拼户口拼学籍拼加分,当然归根到底,还是要拼爹拼关系,如果你关系够硬,拿着别人的录取通知书,冒名顶替去上大学,都不是没有可能。  具体到高考招生,残酷的现实是:我们以为是在公平地竞争,但是招生的指标,是早就计划好了的。你距离你心仪的大学,首先是你们这里分了多少个招生指标,然后才是你考了多少分。只有先跟自上而下的招生计划不撞车,你才有机会去跟你填的高考志愿撞车。  七  我们现在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再搞计划,不搞什么高考招生指标分配,不去追求在各个省份之间的录取率公平,而是直接在全国统一高考统一录取,大家全靠分数说话,这样会不会更公平些呢?现在考研究生就是这样的啊,为什么高考就不行呢?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说,那些基础教育比较落后的地方,考生会吃亏的,但是,在计划的模式下,他们难道就不吃亏吗?与其被人为地计划,为什么不去倡导公开的竞争?现在,各个地方基础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差距巨大,这是可以支援并且应该支援的,相比在招生计划上的支援,这样的支援其实要好得多。  对高校来说,严格遵循教育部门制定的招生计划,事实上严重约束了它们的自主招生权,在分省招生计划的框框下,他们不得不放弃一个地方的高分考生,去录取另一个地方的低分考生,这显然不符合高校的利益,是人为干预下的资源错配。  前些年,教育市场化被舆论痛批,但有的经济学者,恰恰呼吁应该实行教育市场化。因为,如果现在的计划模式不改变,公平分配教育资源,几乎不可能实现。光靠调整高考招生计划,无论怎样左一扭来右一扭去,恐怕都扭不出让所有人满意的曼妙舞姿。  文|舒圣祥
  /13-15各类录取率图:本科、一本、二本、985、211  
  第一集  山东,某高中。  男孩喜欢上了一个女孩。  男孩是交了择校费进来的,可是那个女孩很优秀。  男孩费尽一切努力来引起女孩的注意。  开学一星期后,他顶着染黄做了造型的头发大摇大摆进了教室,看着秃头班主任长大了嘴巴看他。  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看着秃头班主任的反应,可是男孩却只是望着女孩。  女孩头也没抬,静静的坐在座位上做题。  后来,男孩在课上总是怪声怪气的接老师的话,课间在座位上放大音量讲昨天他和谁又打了一架,因为在厕所抽烟点名被黑面校长在升旗仪式上大骂。  他每次都会一脸无所谓,只是会偷偷地,很快地瞄一眼女孩。可是女孩的脸上总是惊不起一丝波澜。  终于他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情感,在一个放学的晚上,召集一群兄弟在教学楼下,当女孩安静的走出楼梯口时,他用近乎嘶哑的声音向她表白。  人群一阵沸腾,高呼在一起。  她愣了,白皙修长的手抓紧了书包背带。  过一会,她只是安静的走到男孩面前,仰头说,我的梦想是清华,我想在那里等你。  人群一阵哄笑,男孩红了脸。  以他的成绩,专科也上不了。  他一把把花塞到了旁边的人怀里,扭头头也不回挤出人群。  第二天,传来了男孩转学的消息,在另一个城市。  后来的女孩,总是在课堂上看着那个空座位,发愣。  三年后,清华门口,她安静地站着,比起三年前消瘦了许多,带着行李,只是站着,像是在等谁。  可是她也不知道她究竟在等着什么,叹了一口气,走进校门。  突然,身后一个明朗的声音响起,你不是要等我吗?怎么不等了?  女孩的眼泪流了下来,转身。
  男孩把头发染回了黑色,一身简单的白体恤牛仔裤,像是周遭泛着阳光。  他帅气地拉起了她的手,走进清华。  后来,成为男孩女朋友多年的她偶然问道,你那年转学去哪里了,能考得这么好?  男孩说:在西藏买的学区房,考了280分。  第二集  二十年后,北京。  当年的男孩女孩已经为人父母了,他们的孩子即将参加高考。  寒风呼啸的帝都,万千灯火中的一点明亮下,一个孩子正拿着数学作业立于书桌一旁。“孩子,真抱歉,”已埋头于书桌前许久的父亲,抹了抹额上渗出的汗珠,“现在的题目,比以前真难了不是一点点......”“爸,你可是清华大学毕业生啊......”父亲尴尬一笑,笑中有愧。这时,家中的保姆恰巧经过桌前,一瞥桌前的卷子,顺手抄起一支笔,文字、数字像蝼蚁一般在草稿纸上排起队。“你还是继续去忙你的吧......”父亲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脸上带着不屑。保姆不答,面上毫无表情。须臾,题得解,父亲看着草稿纸上精妙而富有条理的解题,面上满是惊愕,“莫...莫非,你老家是......?”  “山东。”保姆答,脸上依旧毫无表情。  你当年高考多少分?父亲问,保姆看看父亲:您呢?父亲喝口水:280分,我来自边疆。  保姆默默开始收拾桌子的东西,父亲看着她:你  保姆回头:我590分,差了五分当年!  孩子他妈在门外听的真切,想当年自己400分进北大,多亏有个北京户口,要不然现在可能与保姆互换角色了。暗自庆幸:感谢教育部[胜利]!  北风像野兽一样继续敲打着窗户,咚咚的响着!  第三集  于是,这个当年在山东连三本都没有考上的保姆,从此被正式聘请为孩子的辅导教师,工资翻两番。一年后,此生顺利考入北大……此保姆于是改行专门给高三孩子做家庭教师辅导功课,聘请者众,每日傍晚在几家来回授课,日入数千元。第二年,她辅导的几名孩子均考取京城名校。不久,教育部查教师资格证,此妇女被定性为无证经营,误人子弟,住学习班半月,遣返回乡务农。  第四集
  保姆回乡种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一天正在田间摘花,一辆劳斯莱斯停在路边,车上下来一风度翩翩男子,微笑着朝她走来.....
啊?这不是当年我辅导过的学生吗?是的
没错!阿姨!我想请您做我校的辅导老师!可我没教师资格证啊! 哈哈 !不用的!我们只相信实力!  第五集  保姆来到学校,看到这里的学生大多是高干子弟的孩子,于是不敢怠慢,经过她辅导的学生,大多被美国名牌学校录取,其中有省长的儿子,省长为答谢孩子的辅导老师,邀请了保姆。宴席上,省长与保姆想见,二人四目相对,埋藏了20多年的秘密,此时……………………  第六集
  省长拉着保姆的手说:坑爹的高考政策啊,要不是俺爹给我弄到北京,上了清华,还留在山东考试,咱俩该俩娃了吧!……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