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颜色有颜色吗?

有颜色的声音,有味道的名字
在众多奇特的异常现象中,有一种称为“感觉相连症”(Synaesthesia),这个字源于希腊文syn = together +
aesthesis =
perception,意思是“知觉混合”。有些感觉相连症患者可以“看见”声音,“听到”颜色,每一种感觉混合都曾被报告过。拥有这种“超能力”的人,他们的感官世界跟我们是大相径庭的,就像生活在梦境与现实之间。想象一下,当你喊“Richard”这个名字时,它同时尝起来就像巧克力棒的味道,或当你听到升C音符,眼睛会看到天空的蓝色,然后书上每一个阿拉伯数字都有自己的颜色,7看来是黄色,而5则微微泛着苹果绿。。。
根据流行病学的统计,拥有“感觉相连症”的人并没有想象中稀少,世界上每2000人中就会有一人把两个以上的感觉综合起来,最常见的情况是字与颜色的相连,大概5000人中就有一位,另外较不普及的如触觉与味觉的相连情形,则约15000人中会出现一个。感觉相连症当中最奇怪的一种称为“audiomotor”,在历史病例中曾有这样的一个例子,有一个男孩发现文字或声音是有不同的身体姿势的,他可以扭转他的身体做出很多字的姿势出来。甚至在十年後医师再度给他作测试,当医师读出某个字时,那位少年立即,毫不加以思索地,做出和十年前一模一样的动作。
历史上曾有一段很长的时间科学家们忽略了对感觉相连的研究,因为有人怀疑感觉相连并非是自发性的,认为它纯粹是因为某些人特别善与比喻,想像力太丰富,抑或只是童年记忆的延伸所造成。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感觉相连的现象的确是天生的,而非后天环境所能影响。(有个称为「pop-out」或「segregation」的简单试验,可以判别出你是否为一位感觉相连者)
历史上有许多艺术家都被认为具有感觉相连的能力,例如著名的俄国小说家纳博可夫(Vladimir Nabokov,
),法国诗人波特莱尔(Baudelair, ),俄国画家康丁斯基(Kandinsky,
),还有俄国作曲家史克里亚宾(A. Scriabin,
)。其中纳博可夫曾说过,英文字母中的“aaa”长音对他来说是饱受风吹雨打的木头颜色,但是法文中的“a”激起擦得光亮的黑檀木颜色,他说这群“黑色的声音”还包括硬得像硬橡皮的“g”,黑如煤烟的破布被撕开的“r”,而燕麦的“n”,面条的“l”,还有象牙柄手持镜的“o”,则是白色的。纳博可夫对他念法文的“on”感到很困扰,因为他看到的是一个小酒杯斟满时杯缘的表面张力。他还说:“蓝色字群中有像钢铁一样的“x”和打雷时布满乌云的“z”。因为声音和形状有一点交互作用,所以我看到的q比k的颜色还要棕色,而s不像c的浅蓝色,而是有趣的天青色和珠母贝的混合。”
根据感觉相连症的研究,发现被访问过的多位感觉相连者中,不论感觉相连是哪一种情况,他们几乎都有共同的经历:
从有记忆以来,终其一生感觉相连的状况都非常稳定,不是病态,直到后来他们都曾经惊讶地发现,其他人和自己所感受到的竟是截然不同的世界,但即使受到质疑和取笑而想隐藏这样的感受经验,这样的情况仍然是不受意志控制的。
感觉相连症并不是茶余饭后的话题,其实直接关系到一些最基本的假设——我们的感觉认知以及外在世界的本质。
既然感觉相连症患者并非出于自己的想象,而是对外界提供的讯息吸收得比一般人更敏感或多元化,这里刚好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反思,到底我们所看到所感觉到的世界,是否就是完全真实的世界?
问题是,到底是是什么样的东西使得声音是声音,影像是影像,味道是味道?是声波的大小和分子的结构吗?试想想,假如一个人把光波效应体验成音乐,另一个人把声波体验成巧克力,谁还能肯定的说,是光波创造出影像视觉而不是味道或味道分子呢?或者,为什么不是声波创造出嗅觉呢?
我们所感到的,其实是“多数决”(majority vote)。
一般来说,我们的大脑是一次表现出一种感觉。换句话说,某一种特别的刺激永远以声音的发式来感受,另一种则永远被感受成视觉。我们的眼,耳,舌,鼻和皮肤是对应于身体感觉的感受体(receptor),每一个感受体都会对各自特别种类的刺激感到敏感,如分子,波长或震动。但是答案不在这里,因为虽然它们各有不同,但是本质上都是同一件事:把某种特别的刺激转换成电脉冲(pulse),电脉冲就是电脉冲,不管原来的感觉是什么,它就是少量的电能,感觉器官的工作其实是把所有不同的输入讯号转化成大量可供理解的同一样东西——电脉冲。
所有的感觉刺激进入大脑,都是透过神经细胞激发,像骨效应一样地传导电脉冲,并没有一个反转机制可以在某个层面上将这些电脉冲转换成光波或分子。哪一些电脉冲变成视觉,哪一些又变成嗅觉,完全是看哪一些神经元被刺激而已。
在我们正常的大脑中,传进来的感觉刺激会遵循着一条熟悉的老路,从感觉器官一直走到大脑某个特定的终站。当刺激经过大脑时,会分成很多不同的支流,被大脑中不同的模组进行平行处理。有些模组是在皮质,视觉和听觉在此组合而进入意识界,另一些则进入边缘系统。这些刺激会制造出身体反应,带出一种情绪,将声音转换成音乐,或将线条和对比转变成艺术品。
每一种感官的皮质区是经由许多更小的区域构成的,每个区域专司所长,例如视觉皮质就有不同的区域专管颜色,动作,形状等。一旦进来的讯息装配完成了,便送往较大的皮质区去处理,也就是所谓的连接区(association
area)。在这里,感觉讯息与适当的认知讯息相结合,例如一把刀的视觉就与刺,切,割,吃的概念相结合;一旦到达这个程度,进来的讯息才形成了对我们有意义的知觉。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一个由外界刺激所启动,但还没有百分之百的反映外界(即与外界刺激不是完全相像);它是属于你的大脑建构出来供理解的知觉,不代表真正的世界。
每一个大脑建构的世界都不一样,因为每一个人的大脑都不相同。所以,同一个外界物体对每个人来说,感受会不一样。因为没有任何人有同样数量的运动神经细胞。例如,有些人脑中处理颜色的区域(V4),发展得很成熟,所以他会特别注意到物体的鲜艳色泽和颜色配搭,深度辨识区(V2)发达的人,会留意到物件的三维摆设,其他人可能注意到轮廓,细节等,更有些人看待事物的方法比较特别,可以把他的看法透过艺术的特征传达给别人,这些人的看法可能比我们自己更美丽。总而言之,基本的资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同的,但是最后送到意识界的影像却不相同。
一个人的看法是受到基因及环境的影响,例如有个研究发现,音乐家的听觉皮质区比正常人大了百分之二十五。这个增大的音乐区只在从小就学音乐的人身上看到,显示这个差异至少有部分是由于环境的因素。动物一出生就不让它看到直线或横线,那么它长大后几乎不能区辨这两种线条,因为原本负责辨识某种线条的细胞没有发育。在婴儿期的某个特定时间里,视觉刺激的呈现是很重要的。
英国著名航海探险家库克船长(Captain
Cook)曾经说在他探险的航程中,遇过好几个岛屿的土人,他发现他们无法看见停泊在海岸边的大船,因为像这么大的东西从来没有出现过在他们的视野,所以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反应。由于土人们没有任何概念得以解释这么大的影像,所以就“看不见”。这个故事反映了一个真实的事情: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完全来自于我们大脑的建构,并不是外面真的有这个东西。大脑依照外面送进来的刺激,用最好的表现方式去建构事情的特征,再用我们的经验去解释这项建构(这就是牛顿在他《光学》这本书中所讲的,颜色不存在于光波中,它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颜色是大脑对波长的解释)。&
感觉相连症者处理感觉的方式,与正常人的确有显著的不同。脑照影对感觉相连症患者的扫描显示,当他们听字时,除了大脑听觉皮质区亮起来以外,视觉皮质也会发亮,正常人则只有听觉皮质活化而已。患者视觉区活化的部位与听觉区很靠近,显示这些人的视觉经验可能来自“波及效应”,也就是说听觉皮质神经元活化时,带动了旁边视觉神经元的活化,因此产生视觉的效应。
关于感觉相连症的起因,神经学家塞托维克(Dr. Richard
Cytowic)发现,当患者的感觉相连发生时,整个皮质的活动量低于正常人,但是边缘系统的血流量增加,这种感觉处理的型态和婴儿很相似,暗示感觉相连症可能是处理感觉认知的一种“原型”。任何刺激,不论是光波,声波或是分子,都能制造出一个多重感官的经验,而基本上就是边缘系统负责做这件事。在婴儿期的我们都用这种方法感受每一个东西,但长大后当皮质逐渐发展,就把这份工作抢过去做了,各种刺激即被强制分类,使我们一次只能有一种感受。
这现象在演化上可能占有优势,因为强制分类加快了对讯息的辨识和处理。你想想,要是蟒蛇被感受成味觉,嗅觉,以及会嘶嘶作响的条状东西,而在你作出“我应该溜之大吉”这种决策之前就花了不少时间,可能早就被蛇咬了。因此,把知觉作分类,再演化上多少具有帮助生存的价值。
感觉相连者或许比我们更接近真实世界的面貌,但感觉未免过于复杂和多元化。演化把我们对讯息的处理简化(simplify),使我们更快速作出判断。也许上帝要我们更有效率的生存和繁殖下去,而不是一昧追求它不可知的本身。
注:上帝即自然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奇妙的共感觉:为什么有人可以听见颜色 品尝声音?|共感觉|听见颜色_凤凰科技
奇妙的共感觉:为什么有人可以听见颜色 品尝声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5日消息,据科学日报报道,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获得了有关共感觉&&也就是可以听见颜色、看见声音以及其它交叉感官现象的新见解。首席研究人员、澳大利亚
凤凰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5日消息,据科学日报报道,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获得了有关共感觉&&也就是可以听见颜色、看见声音以及其它交叉感官现象的新见解。首席研究人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心理学学院的斯蒂芬妮&古德希尔博士(Stephanie Goodhew)表示这项研究发现了在相关的概念之间,共感觉存在更强烈的心理联想。
图1 &对于具有共感觉的人而言,类似医生和护士这样的词是密切相关的,但医生和桌子之间则完全不相关。具有共感觉的人的这种心理联想比普通人更加强烈。& 古德希尔说道。这项发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的理解神秘的共感觉,据称每一百个人就有一人受到共感觉的影响。 古德希尔博士表示不同大脑区域之间共感觉具有更强烈的相关性,尤其是大脑里与语言相关的区域和与色彩相关的区域。这种相关性导致一种诱发效应,大脑一个区域受到刺激将引发另一个区域的活动。 &例如听见形状,因此一个三角形会诱发声音或者颜色的体验,或者当人们听到一个特定声音时,他们会产生特定的味觉。& 古德希尔博士解释道。 &其中一名具有共感觉的人表示,嗅觉具有特定形状。例如新鲜空气的味道是矩形的,咖啡是气泡云的形状,人们可以闻到圆形或者方形。& 这项研究集中测量具有共感觉的人揭示单词特殊意义的程度。&我们其实预测共感觉可能具有更加具象的思考方式,它并不强调刺激物之间在概念层面上的相关性,这主要是考虑到感官体验之间非常生硬的匹配关系。但结果我们发现结果恰恰相反。& 古德希尔博士总结道。(编译/严炎刘星)
更多精彩,请关注凤凰探索频道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李大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519540
播放数:273702
播放数:400537
播放数:288632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笔记本没有声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