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古代文学批评怎么写的学术评论应该怎么写?和...

中国古代文学(上)重要作家与作品评论选
韩传达辑录
1.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2.子曰:“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同上《八佾》)
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
于鸟兽草水之名。”(同上《阳货》)
4.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而舜即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
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
汉》之诗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孟子·万章上》)
5.《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
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毛诗序》)
6.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
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
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
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五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
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
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毛诗序》)
7.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听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卷一)
8.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同上)
9.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同上)
10.诗不能无疵,虽《三百篇》亦有之,人自不敢摘耳。其句法有太拙者,“载猃歇骄”;(自注:三名
皆田犬也);有太直者,“昔也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有太促者,“抑馨控忌”,“既亟只且”;有太累者,“不
稼不啬,胡取禾三百廛”;有太庸者,“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其用意有太鄙者,如
前“每食四簋”之类也;有太迫者,“宛其死矣,他人入室”,有太粗者,“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之类也。(王世
贞《艺苑卮言》卷一)
1.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赵岐《孟子注题辞》)
2.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3.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苏辙《上
枢密韩太尉书》)
4.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时子因陈子而以告盂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
子”,此不须重见而意已明。“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返。其妻问所与饮食者,
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返。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返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
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
得其所哉!’”此必须重迭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使入《新唐书》,于齐人则必曰:“其妻疑而瞷之。”
于子产则必曰:“校人出而笑之。”两言而已矣。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顾炎武《日知录·文章繁简》)
1.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
寓言也。……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黑,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
故自王公大人不以能器之。(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2.然庄生虽未体之,言则至矣,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
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其言宏绰,其旨玄妙。至至之道,融微旨雅;泰然遣放,放而不敖。(郭象《庄
3.一部《南华经》,止有三等说话,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寓言者,意在于此,寄言于彼
也。重言者,假借古人,以自重其言也。寓言如大鹏、社树之类。重言如称引黄帝、尧、舜、仲尼、颜子之
类。卮言者,旧说有味之言,可以饮人,看来只是卮酒间曼衍之说。寓言意在言外,卮言味在言内,重言
征在言先。(陆西星《南华经副墨》)
4.庄子之文,长于譬喻,其玄映宽明,解脱变化,有水月镜花之妙,且喻后出喻,喻中设喻,不啻峡
云层起,海市幻生,从来无人及得。(宣颖《南华经解》)
5.(《逍遥游》)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主,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非断,以为续而非续,以
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濛,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林云铭《庄子因》)
6.庄子文看似胡说乱道,骨里却尽有分数。彼故自谓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也,学者何不从蹈大方处求
之?(刘熙载《艺概·文概》)
7.庄子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于此见寓言之妙。(刘熙载《艺概·文概》)
8.庄子文法断续之妙,如《逍遥游》忽说鹏,忽说蜩与鸴鸠、斥鷃,是为断;下乃接之曰“此小大之
变也”,则上文之断处皆续矣,而下文宋荣子、许由、接舆、惠子诸断处,亦无不续矣。(同上)
9.开手撰定出“逍遥游”三字,是南华集中第一篇寓意文章。全幅精神,只在乘正御辩以游无穷。乃通
篇结穴处,却借鲲鹏变化,破空而来,为“逍遥游”三字立竿见影,摆脱一切理障语。烟波万状,几莫测其
端倪,所谓洸洋自恣以适已也。老子论道德之精,却只在正文中推寻奥义。庄子辟逍遥之旨,便都从寓言
内体会全神,同是历劫不磨文字。而缥缈空灵,则推南华为独步也。其中逐段逐层,皆有逍遥境界。如洲
武夷九曲,万壑千岩,应接不暇。起手特揭出一“大”字,乃是通篇眼目,大则能化,鲲化为鹏,引起至人、
神人、圣人,皆具“大知”本领,变化无穷。至大瓠、大树,几于大而无用,而能以无用为有用,游行自适,
又安往而不见逍遥哉?一路笔势蜿蜒,如神龙天矫空中,灵气往来,不可方物。至许由、肩吾以下各节,
则东云见鳞,西云见爪,余波喷涌。亦极恣肆汪洋。读者须处处觑定逍遥游正意,方不失赤水元珠,致贻
讥于象罔也。(同上,《逍遥游》篇总论)
10.然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今存者有《庄子》。庄子名周,宋之蒙人,盖稍后于孟子,尝
为蒙漆园吏。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洋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
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老庄》)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
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
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基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
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2、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
其为人。(同上)
3.然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自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汉兴
枚乘、司马相如、刘向、扬雄,骋极文辞,好而悲之,自谓不能及也。虽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者也。(班
固《离骚序》)
4、《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
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
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
5、楚辞者,体慢于三代,而风雅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
虽取鎔经意,亦自铸伟辞。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远游》、《天
问》,瑰诡而惠巧;《招魂》、《大招》,耀艳而深华,《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
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叙情
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是以枚贾
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
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
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亦不复乞灵于长卿,假宠于子渊矣。(刘勰《文心雕龙·辨骚》)
6.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黄伯思《新校楚辞序》)
7.扬雄作《反骚》、《广骚》,班彪作《悼骚》,梁悚亦作《悼骚》,挚虞作《愍骚》,应奉作《感骚》,
汉魏以来,作者缤纷,无出屈宋之外。(谢榛《四溟诗话》卷一)
8.张崇德曰:“屈原《天问》,全学庄子《天运》。庄子寓乎忘形,屈原滞于孤愤。”(同上卷二)
9.以《六经》较《庄子》,觉《庄子》意新奇佻巧。以《六经》较屈子,觉屈子辞肤费繁缛。然而一
则醒豁呈露,一则沈郁深痛,皆天地之至文也.所以并驱《六经》中,独立千载后。(方东树《昭昧詹言》
10.《离骚》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极开阖抑扬之变,而其中自有不变者存。(刘熙
截《艺概·赋概》)
11.顿挫莫善于《离骚》,自一篇以至一章,及一两句,皆有之,此传所谓“反复致意”者。(同上)
12.屈宋《楚词》,忧深思远,上承风雅之遗,下启词章之体,亦中国文章之祖也。(刘师培《论文杂
记》第三条)
13.战国之世,言道术既有庄周之蔑诗礼,贵虚无,尤以文辞,陵轹诸子。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
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产,故称“楚辞”。较之
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
訾而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屈原及宋玉》)
14.《离骚》之出,其沾溉文林,既极广远,评评隲之语,遂亦纷繁,扬之者谓可与日月争光,抑之
者且不许与狂狷比迹,盖一则达观于文章,一乃局蹐于诗教,故其裁决,区以别矣。实则《离骚》之异于
《诗》者,特在形式藻采之间耳,时与俗异,故声调不同;地异,故山川神灵动植皆不同;惟欲婚简,留
二姚,或为北方人民所不敢道,若其怨愤责数之言,则三百篇中之甚于此者多矣。楚虽蛮夷,久为大国,
春秋这世,已能赋诗,风雅之教,宁所未习,幸其固有文化,尚未沦亡,交错为文,遂生壮采。(同上)
1.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
敢直谏。(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2.《九辩》者,楚大夫宋玉之所作也。……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
辩》以述其志。至于汉兴,刘向、王褒之徒,咸感其文,依而作词,故号为“楚词”。亦采其九以立义焉。(王
逸《楚辞章句·九辩序》)
3.九者,乐章之数,凡乐之数,至九而盈。……辩,犹遍也。一阕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
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
此。玉虽俯仰昏延,而深达其师之志,悲愍一于君国,非徒以阨穷为怨尤。故嗣三闾之音者,唯玉一人而
已。(王夫之《楚辞通释》卷八)
4.屈子以后之作,志之清峻,莫如贾生《惜誓》;情之绵邈,莫如宋玉“悲秋”;骨之奇劲,莫如淮南
《招隐士》。(刘熙载《艺概·赋概》)
5.《九辩》本古辞,玉取其名,创为新制,虽驰神逞想,不如《离骚》,而凄怨之情,实为独绝。(鲁
迅《汉文学史纲要·屈原及宋玉》)
1.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弔屈原。(司
相关资料推荐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大量文学考研资料哦!!!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自考笔记 自考小抄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考研比较好的资料!
当前资料暂无简介~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资料阅读排行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37123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该用户的其它资料
请选择举报的类型
赌博犯罪类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1您的位置: &
论学术编辑工作的学术评价功能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学批评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