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业工程,人体工程学图解机能学?

什么是工业工程专业?_百度知道
什么是工业工程专业?
你好,我是念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以中国来讲工业工程的本科专业才起步大概十几不到二十年左右,只要举凡科技业、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等等,都需要工业工程的人才.目前大陆产业正在急遽发展当中,因此工业工程相关专业的人才前景看好,较有名的工业工程学校有: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主要课程包括:机械制造、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统计学、运筹学、人因工程、工程经济、设施规划等等.以下摘录我要念工业工程书电子书:工业工程领域历史悠久,不仅属於跨领域的综合科学,其技术内涵也从早期包括的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发展到资讯科技.1911年,美国工程师泰勒出版科学管理原则一书,强调作业细分和专业分工,提倡透过运用科学方法来衡量和考核,追求工作效益,被视为是工业工程的鼻祖.1909年,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工学院设立了工业工程;1914年,麻省理工学院(MIT)也在工学院设立工程管理(Engineering Administration)系,开启世界工业工程相关科系之先声.1935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院成立了工业管理系.1952年,东京工业大学也设立了工业工程(日译:经营工学)系,创系主任矶边喜一认为工业工程不仅是工学专业领域,也不仅是管理学专业领域,而是工学与管理学的综合科学,说明工业工程的本质和内涵,迄今仍被学术界传颂.检视工业工程历史,彷佛看到一部产业开拓史.1910年代福特汽车带动美国产业昌盛,1930年代日本战前财阀型产业崛起,以及1960年代后期台湾三个加工出口区设立所带动的出口导向经济起飞,都正好与当地工业工程相关科系的设立环环相扣.展望未来,工业工程相关领域的工程与管理整合之科学本质不会改变,随著科技发展和国家疆域模糊,具有整合化和系统化特质的工业工程,势必是21世纪科技进步的主流之一.工业工程系毕业之出路极广.以产业界为主,其领域包括现今热门的高科技产业(面板、IC、资讯科技等)、待转型的传统产业(精密机械、工具机等)、自行车业、航太制造业、一般私人企业等.其次为服务业,如金融业(银行、投信、证卷、创投等)及医疗业或是政府单位.工业工程之所学甚为广博,大学毕业若拟继续深造,亦可依个人兴趣转读工商管理、财务管理、行销管理、信息管理、信息工程等研究所.综合言之,攻读工业工程,就实务而言,可在许多行业一展所长,就深造来说,则可在工程与管理等相关领域自由发展.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一直在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国的发展,现在又受到物流业发展的冲击;可干的事情很多,工业工程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工业工程专业是万金油,但是工业工程在国计民生中各个领域都有实实在在的应用;一般来说从事规划设计是最合适的,早期受到苏联的影响,有偏重工的,使得“工业工程”四个字的名字不够响亮,中国人研究的工时定额等等科学原理有些偏颇;看你学的是哪个方向,也有偏重管理的
工业工程的核心思想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广泛应用于第二、第三产业。推荐阅读:个人建立词条:目前世界各国大力开展,我国引进较晚但发展迅速!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工业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什么是工业工程,人体机能学?_百度知道
什么是工业工程,人体机能学?
能源,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物料、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设备,进行设计、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预测和评价,它综合运用数学、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工业工程是对人、物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工业工程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ie人体机能学?? 属于IE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问工业工程是什么?_百度知道
请问工业工程是什么?
  工业工程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  美国工业工程学会(AIIE)对工业工程的定义  “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  从上述的定义,读者或许可获知一个大概。概括而言,所有人类及非人类参与的活动,只要有动作出现的,都可应用工业工程的原理原则,以及工业工程的一套系统化的技术,经由最佳途径达到目的。譬如工业工程中的动作连贯性分析(operation sequence),由于人类的任何一种动作都有连贯性,因此把各动作经仔细分析,分成一个个微细单元,删掉不必要的动作,合并可连接的动作,以达到工作简化、动作经济、省时省工之目的。  工业工程又分传统IE和现代IE。传统IE是通过时间研究与动作研究,工厂布置,物料搬运,生产计划和日程安排等,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代IE以运筹学和系统工程作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作为先进手段,兼容并蓄了诸多新学科和高新技术。  日本对工业工程(IE)的新定义  日本IE协会(JIIE)成立于1959年。当时对IE的定义是在美国AIIE于1955年的定义的基础上略加修改而制定的。其定义如下:  “IE是对人、材料、设备所集成的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为了对系统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在利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采用工程上的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此后,根据AIIE的修改和补充,又在“人、材料、设备”上加上了信息和能源。  JIIE根据IE长期(特别战后)在日本应用所取得的成果和广泛的应用,IE不论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JIIE深感过去的定义已不适于现代的要求,故对IE重新定义。其定义如下:  “IE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地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  这个定义简明、通俗、易懂,不仅清楚地说明了IE的性质、目的和方法,而且还特别对人的关怀也写入定义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也正是IE与其它工程学科的不同之处。  首先,IE是进行作业标准·时间设定的工具。如果没有这种作业标准·时间设定,那么不仅工厂的生产计划无法制定,甚至是否有剩余产能或是产能不足都不得而知。所以标准作业·时间设定是近代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东西。  其次,IE是工程分析的改善工具。以往的IE是将工厂细分化,然后逐步的改善。但现在这种方法只能适合局部的改善,由于不能和企业利益直接挂钩,所以渐渐采取先进行整体分析,然后改善的方法。  特点:  IE是以工程技术为基础,配合科学管理的技巧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  IE最终目的是经由管理的运作,使企业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故与成本或经济效 益有关,包括制度、作业方法、机器、模具、夹具均应予掌握并加以改善;  IE是一门应用科学,其操作理论均要能符合实际的需要,是故IE工程师均应具 备身体力行的能力,而使理论与实务相得益彰,保证管理效果;  IE是运用重点管理的技巧,在所面临的问题上做重点突破。  主要范围:  现阶段的IE(工业工程)的主要工作范围大致是:工程分析、工作标准、方法研究、作业测定、价值分析(VA)、工厂布置、搬运设计等。  对制造业来说,IE的研究对象是工作系统,工作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输入、变换、产出与反馈过程。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我就是一名在读的工业工程本科生
工业工程( 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 于20 世纪初产产生于美国,主要用于研究提高工厂效率、质量和降低成本,称之为经典IE。后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 IE 兼收并蓄运筹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理论与技术,形成了解决制造企业整体效益的完整工程技术体系,广泛应用于建筑业、医院、政府、民航、饭店等多种产业的效率、质量和成本改善与竞争力提高,称之为现代工业工程。
就我们学校目前开设的课程回答你
主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有工业工程基础
工业工程 机械制造基础
生产与运作管理
人因工程学
质量管理学
管理信息系统
等专业课程
我所在学校将工业工程设在管理工程学院
毕业时发的是管理学学士学...
工业工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一个专业,是管理学和工学的交叉专业,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工业工程起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大企业。工业工程本科专业方向主要是生产运作管理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业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研究由人机料法组成的系统,工作任务是通过改进系统以提高系统的生产效率。工业工程的主干学科是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生产运作管理,运输与仓储,物流与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等等,可以到企业做生产管理,到采购部门做采购技术支持,可以到物流企业做物流管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工业工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重庆大学工业工程_百度百科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系创建于1993年,工业工程系同时开展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省部级科技攻关及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院系简介
机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创建于1993年,为国家教委首批正式批准的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招生单位,目前已具有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工业工程系多年来不断进取,始终致力于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旨在为国家培养既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应用工业工程的知识对企业的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围绕制造工程与管理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理论与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三大学科方向,工业工程系同时开展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省部级科技攻关及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工业工程系下设工业工程研究所、工业工程实验室以及企业战略管理与流程再造研究室等机构,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人,教授5人,副教授5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占全体教师的50%,是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支蓬勃发展、充满朝气的队伍。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学科方向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制造系统与管理信息
制造系统工程与管理信息系统方向
制造系统工程(Manufacturing Systems Engineering, 简称MSE)是国际著名管理学科学者、日本京都大学人见胜人教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的一个研究方向;也是当今世界特别是美国许多著名高校工业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制造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先进管理技术、网络技术与管理系统的应用实施策略的研究,是当今管理界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是研究制造系统及其产品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系统集成技术和优化管理及控制与运筹技术,是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方向。
该系在本方向上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主要包括:
1)起步早,建立了有特色的MSE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
该系出版的国内第一本反映制造系统理论、建模和技术方向的专著《》两次获著名的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该书被国内外学者大量引用,还被国际MSE学科的创始人H.Hitomi(人见胜人)教授书面评价为“一本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专著”。
该系的研究成果制造系统工程的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获得“2001年度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近年来,制造系统工程的应用正朝向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的信息系统,如设计信息系统、制造执行系统的集成方向发展,正在给制造业带来变革,也给MSE赋予了新的内涵。该系将“制造系统工程”与网络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相结合,形成了我们有特色的研究内容——“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
①. 近年来承担了在“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国家863项目5 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多项。
②. “产品网络化销售和定制系统”被科技部选为了“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项目。面向现代集成设计和制造的网络化销售和定制系统获得2004年度国家教育部科技奖二等奖。
③. 该系的论文“区域性网络化制造系统”被第27届国际计算机和工业工程(27th C&IE)学术大会选为大会报告,是大会开幕式的三个大会报告之一,在此次国际会议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工程理论与技术方向
工业工程理论与技术方向
工业工程(IE)是八十年代后期在我国兴起的一门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交叉的综合性工程学科,也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生产率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综合运用多种工程和管理技术对生产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配置,使之成为更为有效、更为合理的综合优化系统,并对系统的运行及效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价。我国加入WTO后,IE是企业转变内部经营机制,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生产率与经营效益的实用管理工程技术,是一种内涵式提高企业素质,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国家“十五”863计划指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将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在全球化制造环境下集成企业内外部相关的活动和资源,实现优化运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与综合竞争力。”工业工程理论与技术就是其中的现代管理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多年的努力,该系在本学科方向已形成了突出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
1)在国内的工业工程学科方向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单位;最早与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申报并获得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资格;是全国第一套工业工程专业统编教材编委会副主任单位,在7本教材中由我校主编2本;在各种学术交流中被公认为代表全国工业工程专业最高水平的学校之一。由该校承办、即将在2005年11月在重庆召开的第12届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到美国、德国、英国等多名国际知名大学的教授、学者参加,表明改校工业工程学科已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
2)学术梯队配备合理,队伍年轻化、学历层次高,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
3)在工业工程领域占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如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十五级科技公关子项目2项,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科研项目10余项,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出版与编写了《先进制造系统》、《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等大量专著与教材,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获得了各级科技进步奖励。
4)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如培养了一批包括大中型企业领导、业务骨干在内的工程硕士,并因此与许多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与硕士研究生供不应求;所开设的全校性任选课受到全校学生的热烈响应。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
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成员组织通过协作、协调与协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供应链管理利用系统理论和集成思想,把供应链成员内各职能部门以及成员间相关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供应链整体优势,增强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最终达到供应链成员整体获益的目的。
现代物流是对传统分散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系统整合、流程优化的理念,信息技术及供应链管理方法,实施一体化运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
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全球制造和知识经济环境下快速发展起来的,是现代物流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先进信息技术等多门技术学科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方向。
该系在本方向上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主要包括:
1)率先成立了重庆市现代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
2003年4月,由重庆大学机械学院牵头、筹划并联合重庆市邮政技术局、重庆市港务局、重庆邮电学院、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等单位成立了重庆市现代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王旭兼任中心主任。中心现已形成了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产、学、研结合的现代物流技术及管理专家队伍。近年来承担了20余项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及“十五”攻关项目、经贸委国债技改项目和“双高一优”项目,项目覆盖领域有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医药及物流业;中心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技术、管理咨询活动,取得了10余项科研成果,发表了几十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突出;中心于2004年11月举办了“2004重庆市现代物流合作与发展论坛”,论坛的成功举办构筑与搭建了西部地区物流合作与发展的交流平台,有力地促进了重庆市物流业的交流、合作与发展。
2)首批成功申报“现代物流工程”工程硕士,创建了现代物流实验室
2004年,重庆大学机械学院成功申报成为首批“现代物流管理”工程硕士授权点。“现代物流实验室”的创建,使学生能更好、更快的接触前沿科学、边缘科学和高科技领域。新的专业实验室搭建的全新专业实验平台,配置了满足学生教学实验、研究生及教师科研需求的软硬件环境,在重庆以及西南地区尚属领先水平,为学院的教师及研究人员在该领域的学科建设方面提供了一个前沿性、多样性的实验研究平台;为培养高级复合人才提供了优秀的学习和研究环境;给兄弟院校提供了借鉴的机会,促进了本学科的全面发展。
3)近年来,在该学科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强化了理论基础,深化知识体系,掌握了应用技术,积累了工程实施经验。始终把握着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并组织实施团队的建设,现已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招收培养了数十位该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组织承担了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形成了一支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队伍。
① 、近年来承担了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方面国家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项目6项。
② 、发表论文30余篇。
③ 、培养硕士40余人、博士11人,培育形成了学科梯队。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学术带头人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刘飞
男,1948年生。重庆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现任重庆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所长,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工程技术学部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工业工程学会理事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系统工程与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制造系统和绿色制造。近年来主持过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及企业大型课题20多项,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种成果奖14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论文集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防工业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著作11本。
多次获得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奖励和表彰,如 “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国家863计划重要贡献先进个人”等。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易树平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大学教务处处长,原工业工程系主任、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机械加工专业学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ERP工程专家组专家、重庆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工业工程分会理事、副总干事《工业工程与管理》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理论与技术,企业信息化技术与应用,企业诊断与咨询,先进制造技术,网络化制造与供应链管理。
负责或主研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20项。目前正在从事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研究();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子项:齿轮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仿真与优化;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面向汽摩产业的供应商关系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平台开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面向制造业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研究();企业委托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论文集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0篇,主编教材1部。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王旭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大学科技处处长,原工业工程系副主任、工业工程研究所所长,重庆大学现代物流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重庆市现代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兼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长安汽车(集团)公司发展规划部副部长、重庆市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工商大学兼职教授、重庆邮电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重庆市企业管理成果评审专家组成员、重庆市数字证书认证(CA)中心顾问和重庆医药公司现代物流国家重点技改项目顾问等。
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员,承担了多项国家863/CIMS主题研究课题、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第一获奖人,获98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主研人员,分别于94、99、2000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为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讲授了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学、企业文化、工业工程导论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项目管理、信息化工程。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杨育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1年9月出生,现任重庆大学机械学院工业工程系主任,重庆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科技部“三峡科技行动计划”第一届专家组成员、科技部CIMSNET西南站点副主任、重庆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重庆市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办公室主任、重庆市制造业信息化系统集成专家组组长、重庆海特克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经理。分别于1995年9月和1999年1月在重庆大学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在重庆大学被评聘为讲师、2000年在重庆大学被评聘为副教授,2003年在重庆大学被评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进修访问。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系统工程、网络化制造、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电子商务以及企业信息化工程。承担了工业工程本科生《系统工程》、《Introduction to Systems Engineering》、《先进制造系统》、《Operation research》以及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三维测量及反求工程》、《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教学工作。从事过的和正在从事的主要科研工作有: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863项目4项、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3项、重庆市经委科技项目2项、国家经贸委科技项目1项以及企业合作项目近20项,研究成果在《Robotics and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1999年度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0年度获得国家863/CIMS先进工作者奖励,2003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取得省部级鉴定成果4项,专利1项。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胡立德
男,博士,教授。多年来从事机械工业工程和机械工程项目研究,共承担或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省市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现主讲课程有: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制造自动化系统等,主要研究方向是:现代集成制造技术、企业信息化技术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应用、物流工程与管理、企业标准化技术及应用等。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鄢萍
女,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重庆大学985装备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委员、高校制造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科技咨询专家。兼任重庆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重庆市网络化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系统工程与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制造。作为项目实际负责人和主研完成包括7项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20余项,取得鉴定成果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内的奖项2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与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40余篇,其中10余篇被EI收录。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师资队伍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教师简介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易树平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原工业工程系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工业工程分会理事、副总干事,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机械加工专业学会主任委员,《工业工程与管理》编委。主讲课程:现代管理学(博士)、企业资源计划(硕士)、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硕士)、工业工程导论(本科)。负责或主研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0篇,主编教材1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理论与技术,企业信息化技术与应用,企业诊断与咨询,网络化制造与供应链管理。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王旭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大学贸行学院院长,原工业工程系副主任、工业工程研究所所长,重庆大学现代物流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重庆市现代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兼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长安汽车(集团)公司发展规划部副部长、重庆市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工商大学兼职教授、重庆邮电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重庆市企业管理成果评审专家组成员、重庆市数字证书认证(CA)中心顾问和重庆医药公司现代物流国家重点技改项目顾问等。
承担了多项国家863/CIMS主题研究课题、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第一获奖人,获98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主研人员,分别于94、99、2000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讲课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学、企业文化、工业工程导论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项目管理、信息化工程。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胡立德
男,博士,教授。多年来从事机械工业工程和机械工程项目研究,共承担或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省市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现主讲课程有: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制造自动化系统等,主要研究方向是:现代集成制造技术、企业信息化技术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应用、物流工程与管理、企业标准化技术及应用等。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陈友玲
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机械学院工业工程系副主任,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市场预测与决策、生产管理、企业危机管理以及企业信息化等科研和教学工作。系统地为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开设了“生产计划与控制学”、“市场预测与决策”、“市场营销与新产品开发”、“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业工程学”、“企业资源计划”等课程,为研究生开出了“管理工程”、“运作管理”、“决策理论及方法”“现代生产管理学”等课程,对工业工程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1999年6月至2005年,共出版教材和讲义6部。第3主编编写《企业信息化》专著1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第2主编编写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全国统编教材《生产管理》1部;参编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全国统编教材《基础工业工程学》1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第1主编《生产计划与控制学》讲义1部;第1主编了《市场调查与预测和决策》讲义1部;第2主编《基础工业工程学》讲义1部;第3主编《管理工程》讲义1部。
主持并参加了科研项目19项,其中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6项,企业协作项目10项,负责科研经费90万元。具体负责了企业危机预警管理信息系统、钆燃料制造专家仿真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物资供应MIS、流程优化和时间研究以及IE技术咨询服务等项目的研究。在《工业工程与管理》以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生产管理、企业危机管理、绩效评价、ERP等文章20篇。获得省部级、学校等各种奖励13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生产管理、企业信息化、ERP。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陈晓慧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工业工程协会(IIE)高级会员。年任工业工程系副主任,年在美国威斯康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先后荣获重庆大学优秀青年教师、首届唐氏讲教金优秀教师、先进者等称号。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承担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科技研究计划和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了科研论文30余篇。积极开展企业实践与合作,在研与完成横向 科研项目9项。主讲本科与研究生学位课程,如物六系统工程(双语)、电子商务、工程经济、企业诊断与咨询等,教学效果好。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和重庆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绿色制造。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张晓冬
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72年10月出生,1998年获机械制造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在重庆大学被评聘为副教授,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制造系统工程、工业工程、系统仿真、CAD/CAPP/CAM、产品数据管理等。近年来从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承担了工业工程本科生《Introduction to Operations Research》(双语)以及硕士研究生《Introduction to Manufacturing Systems Engineering》(双语)、《专业英语》等教学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人为中心的协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与动态仿真”、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子项目“基于Web的4CP集成工具与集成支持系统”、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组织的协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与仿真关键技术研究”、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网络化制造环境下4C集成服务平台”、横向课题“项目管理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和“计算机仿真动态图像处理技术及软件系统研究”,校青年基金 “面向可重组制造系统的产品开发过程优化运行技术”等项目。主研人员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面向现代集成制造的网络化销售与定制系统”、“一类大物流制造企业CIMS总体技术”(、“压力加工车间产品质量集成监视与控制系统”、“陶瓷产品的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及其应用示范工程”、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支持并行工程的PDM理论及方法体系研究”等课题。所承担的课题通过省、部级鉴定,属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3项;获2001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2001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近年来,出版《制造系统工程》、《先进制造系统》、《计算机绘图》等教材与专著3本,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倪霖
男,博士,副教授。获重庆大学教案展评三等奖,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主讲课程:新产品开发策划与管理(硕士)、现代质量工程(硕士)、先进制造系统(本科)、新产品开发策划与管理(本科)、质量管理与认证(本科)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及主研人员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西南物理研究院院外基金、国家发改委国债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及一般项目、企业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8篇,其中多篇论文被SCI-E、EI、ISTP等检索系统收录。曾在重庆大学汽车摩托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管技术开发与质量管理工作多年,开发了用于CB125T、CM125、CG125等摩托车车架生产的CNC弯管机空间成型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现代质量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新产品开发策划及管理。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尹小庆
男,博士,讲师,主讲课程:宏微观经济学(硕士)、工程经济学、WTO规则、市场营销等。曾主研的项目包括: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债转股中的股权定价研究、挤压铝型材产品开发计算机辅助系统等。主要研究方向:现代化企业管理、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资产评估等。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熊世权
男,博士,讲师。主讲课程:基础工业工程学、人因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主研完成科研项目2项,发表论文5篇。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系统工程、工业工程。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段鹰
男,博士,副教授。主讲课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现代生产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概论。主研完成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8项,主持完成咨询项目2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发表经济、管理类文章愈十万字。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工程、战略管理、流程再造。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温沛涵
男,博士,讲师。
本科、研究生、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2010年开始任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系讲师。承担的本科教学有《组织行为学》、《人因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算法导论》等。讲课特点:讲课不用麦,基本不在讲台上讲课,教室四处游荡,一直致力于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其讲课方式深受大家好评。在清华大学期间,曾任工业工程系党委学生组副组长、团委书记,工业工程系2004级本科生辅导员等职务。在清华本科和博士学习期间,曾获清华之友 - 董氏东方奖学金、清华大学综合优秀一等奖学金、“一二九”优秀辅导员奖学金、清华之友 - YRC物流奖学金,清华之友 - 埃克森美孚奖学金等荣誉,已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4篇。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林云
男,博士,讲师。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系1994届本科生,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曾获“重庆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主要承担本科教学有《企业文化与形象策划》(大二下),《企业标准化及其管理》(大二下),《电子商务》(大三下)。主要研究方向: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讲课特点:幽默诙谐,发散无主题。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邓蕾
女,博士,副教授。主要承担的本科教学有《企业诊断与分析》(大二下)《应用统计学》(大三上)《组织行为学》(大二下)。主要研究方向:(暂不清楚)。讲课特点:喜欢提问,注重课堂互动。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科学研究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研究”(易树平)
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面向汽摩产业的供应商关系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平台开发”(易树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人为中心的协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与动态仿真”(张晓冬)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组织的协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与仿真关键技术研究”(张晓冬)
重庆市科委项目“网络环境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陈友玲)
“重庆ABB变压器公司流程及时间研究” (陈友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维护服务的企业智能协同商务模式与解决方案研究”(陈晓慧)
近几年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大批量定制的网络化客户集成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刘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形面最终用途零件快速制造的关键技术研究(易树平)
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构件式投资决策商用系统开发研究” (易树平)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子项目“网络化制造平台中敏捷供应链的过程管理与决策优化技术”(易树平)
重庆市重点攻关项目“齿轮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仿真与优化”(易树平)
重庆市科委项目“虚拟原型实验仿真技术及其在汽车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易树平)
重庆市科委项目“基于LOM的快速制造CAD基础研究” (易树平)
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汽车零部件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王旭)
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汽车整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王旭)
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网络化制造环境下4C集成支持服务平台”(张晓冬)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子项目“基于Web的4CP集成工具与集成支持系统”(张晓冬)
产学研课题“网络化项目管理在公路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张晓冬)
重庆大学应用基础项目“工业工程在服务业运用关键技术研究” (陈友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速振荡脉冲射流的基础研究” (陈友玲)
重庆大学应用基础项目“工业工程在服务业运用关键技术研究” (陈友玲)
青年科学基金“非金属切削车间生产管理模式的研究” (陈友玲)
重庆大学“企业危机预警管理研究” (陈友玲)
重庆市科委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中小企业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化管理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鄢萍)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人才培养及就业方向
本专业优势明显,是全国最早开办的三所高校之一,也是重庆市的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理论、具备扎实工业工程基础和技术、具备项目独立运作能力的高级技术型管理人才。学生培养中注重与国际接轨,聘请外籍专家参与教学,部分核心课程实现了中英文授课,每年派遣部分研究生赴国外著名大学留学。通过特色教学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能熟练使用英语学习国外先进的工业工程理论、方法与技术,能对复杂的生产、服务与管理系统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能从系统角度对生产企业进行规划、设计、分析、控制、改善和创新。
·就业方向:毕业生逐年受到各类企业的高度重视,供不应求,就业时选择面广,能在跨国公司、国有企业、生产企业、服务企业、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等各类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实施等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可担任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仓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部门的负责人。近年来,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新技术的掌握层面的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用人单位对该专业的毕业生非常喜欢,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外资企业特别青睐该专业的毕业生。同时,该专业为其他学校和本校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研究生生源。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系主要课程
主干课程:基础工业工程、工作研究、运筹学、系统工程导论、工程经济学、人因工程、物流系统、生产管理、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先进制造系统、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质量管理与认证等。其课程体系如下所示:
具体课程名
基础工业工程类
《工业工程导论》《工作研究》《人因工程》《物流系统工程》
制造企业管理类
《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现代企业制度》《组织行为学》
《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与成本管理》
《质量管理》《企业诊断与分析》《项目管理》《新产品开发管理》
计算机与信息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专业基础理论类
《系统工程》《运筹学》《统计学原理》《工程经济学》
《宏、微观经济学》
拓展知识类
《WTO规则》《经贸谈判》《先进制造系统》
《预测与决策》《供应链管理》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报考热度
重庆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始建于1993年,作为全国最早的三个兴办该专业的学校(另外两个是天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目前属于国内一流、全国知名,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此外,该专业也是重庆大学师资队伍强大、学科实力雄厚的专业。近年来,该专业深受广大考生的喜爱,有志于工业工程专业的考生纷纷报考重庆大学工业工程,不管是高考还是考研,该专业的生源逐年增多。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体工程学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