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洪泽湖是一个悬湖论坛?

谁能告诉我湖泊河流成为悬湖与大堤有什么关系?有一道题要求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原因,其中有一条是"谁能告诉我湖泊河流成为悬湖与大堤有什么关系?有一道题要求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原因,其中有一条是"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逐渐抬高"为什么呢?
东侧大堤的约束使堤内的河流流速减缓,使大量泥沙在湖中沉积,湖床不断抬高,从而形成悬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成因:洪泽湖上游流域面积大,河流输送的泥沙量大;(2分)洪泽湖湖面宽广,水流速度极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2分)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逐渐抬高。(2分)关系:(淮河干流直接进入洪泽湖)“悬湖”抬高上游河流水位,使上游河流排水不畅,加重上游流域的洪涝灾害。(4分)
解析试题分析:“悬湖”指湖底地势高于周围地区,其原因是泥沙沉积,所以要联系影响河流泥沙沉积的因素去分析原因。洪泽湖流域砍伐、过度开垦,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泥沙含沙量增大;流经平原地区,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又因湖泊东侧,加固大堤,使泥沙不断沉积,河床不断抬高,进而形成“悬湖”。洪泽湖成为地上悬湖,水位高,降低了上下游之间的落差,水流变缓,因此有积水不能排除,而易形成洪涝灾害。考点:该题考查洪泽湖悬湖的成因及对上游洪涝产生的影响。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综合题
(26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乌克兰简图。材料二:人们习惯将第聂伯河划分为上第聂伯河和下第聂伯河,上第聂伯河是从河源至乌克兰境内的基辅,下第聂伯河是从基辅至河口。第聂伯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670m3/s,年径流总量530亿m3,其中上第聂伯河占8l%,下第聂伯河只占19%。材料三:克里米亚是黑海北部的一个半岛,毗邻近东地区两大洲的咽喉,因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也是欧洲著名的旅游胜地,尤以俄罗斯游客最多。自1783年俄国正式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纳入版图后,克里米亚和俄罗斯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分析第聂伯河径流总量主要来自上第聂伯河的原因。(8分)(2)图示黑土分布区与我国黑土分布区相比,其相似的形成条件是&&&&&&&&&&&&&&&&&&&&&&&&&&&&&、&&&&&&&&&&&&&&&&&&&&&&&&&&&&&&&&&&&&&&&、&&&&&&&&&&&&&&&&&&&&&&&&&&&&&&&&&&。其形成的不同气候类型分别是:图示地区&&&&&&&&&&&&&&&&&&&&&&&&&&&&&&&&&&&&&&&&&&&&&&&&&、我国东北&&&&&&&&&&&&&&&&&&&&&&&&&。(10分) (3)简述克里米亚能大量吸引俄罗斯游客的原因。(8分)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武广高速铁路(图甲)为京广客运专线的南段,位于湖北、湖南和广东境内,列车最高时速可达394千米。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图乙)全长1 142千米,“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59.88千米。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更高达1 061千米,占全线长度的80%。(1)比较武汉和广州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2)武广高速铁路比青藏铁路走向更平直,请分析其原因。(3)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都采用“以桥代路”,但原因不同,试比较分析。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综合题
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个城市的降水和月均温的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图中表示北京、广州的数码分别是&&、 &&&。(2分)(2)图中反映我国东部冬季的气温分布有何特点?分析其成因。(5分)(3)图中反映我国东部降水的时间变化有何规律?分析其成因。(3分)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综合题
(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地跨亚欧两洲的土耳其人口7800万,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该国农业生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沿海地区以种植业(柑桔、油橄榄、蔬菜等)为主,而中、东邵内陆以畜牧业为主。(1)(6分)描述x半岛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2)(8分)比较A、B两市气温日较差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3)(6分)分析甲国农业生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综合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海地当地时间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地震,地震摧毁了首都太子港大量房屋、造成300万人流离失所,十几万人丧生。海地位于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交界处,属于地震频发区。此次地震震源仅位于地下10千米左右,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西南约16千米处,这儿人口密集,房屋质量不佳,一旦发生强震,很难避免灾难。材料二&中国泥石流成因的地域差异:区域成因类型特点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区冰川泥石流规模巨大,频繁而猛烈川滇山地降水泥石流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密切黄土高原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频繁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华北和东北地区暴雨引发的泥石流频率低,但规模大且凶猛(1)结合材料一分析海地地震灾情严重的地理原因。(3分)(2)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4分)(3)为了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列举人类正确的工程性防御措施。(3分)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综合题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中国和日本两国地震死亡人数比较图,完成下列要求。(1)中国历次大地震中死亡人数差异较大,除震级和震源深度外还受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请指出其它主要的自然因素。(6分)(2)比较图示时间内中国和日本地震死亡人数特点的差异,并分析原因。(9分)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综合题
(60分)国家主席习近平日抵达荷兰,开启欧洲行,经贸合作是其此次出访的主旋律。习近平此行涉及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生个国家、7个城市,还将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欧局部区域图。(1)鲁尔区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区的钢铁生产经济效益开始下降,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鲁尔区走向复兴采取的措施。(10分)(2)法国南部是世界著名的葡萄产区,评价该地区发展葡萄种植的条件。(10分)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综合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进行了如下测定当地经纬度的活动。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学习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安装方式:如图,A为量角器直线边投射的日影,AB⊥PA。测量日期:日。测量地点:校园内P点。测量结果:在手表显示12时58分时角β最小,为52°56′。(1).判断当地的地理坐标。(6分)(2).分析当地该日的日出方向和太阳直射地的日出方向。(4分)(3).该地最接近于长沙、重庆、武汉、西安四城市中的哪一个?(4分)(4).分析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4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10分)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_百度知道相关文章阅读
推荐阅读top10
相关吉尼斯纪录“悬湖”洪泽,大湖古堰---江苏省洪泽湖旅游人文开发策划
洪泽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濒临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为全国唯一以湖泊命名的县城。全县面积1289.0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就达733.05,超过总面积一半。境内风景秀丽,人文遗存丰富,全县河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硕,风景优美,素有水乡泽国之称,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县境处于我国江南地区与中西部之间承上启下地段,城区依旁浩瀚的洪泽湖,既有江南的水乡风情,又有大湖的浩荡气势。
在旅游开发上,需要的是将壮丽的湖山地貌,与地域文化融会贯通,才能为一方经济开发做出贡献。因此,本策划的主轴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文化的积淀精炼,与洪泽湖人文传承及地理特色相互交融与升华的结晶,努力做成一个与杭州西湖旅游并驾齐驱、且各具特色的我国二大湖泊旅游地品牌….西湖与洪泽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有着比西湖更具魅力的地方,如果将西湖比之“小家碧玉式”的娟秀雕琢,那么,洪泽湖则体现了“大家闺秀式”的浩荡气势。
一、“悬湖”洪泽
洪泽湖,古名破釜塘,隋大元六年(616),炀帝南巡,时值大旱,水浅河枯,舟行艰难。御舟至破釜塘时,天降大雨,塘湖漫溢,水涨船高,迎风破浪。帝大喜,以为洪福齐天,恩泽浩荡,惊动天地,遂更名洪泽浦,唐代始名洪泽湖。
洪泽县陆地多为淮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西高东低,逐渐倾斜,河流纵横,沟渠密布。洪泽湖与其它四大湖泊不同,它是一个著名的“悬湖”,湖底高出苏北平原4.8米,水源以淮河为主。淮河自古多水患,洪水泛滥,必殃及洪泽湖。大堤一旦溃决,下游众多城镇,万顷良田,顷刻沦为泽国。可以说,洪泽湖的历史,既是一部人类与大自然的抗争史。同时,也为我们旅游开发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空间,此景取名“悬湖洪泽”,作为洪泽旅游口号之一,可以引发游客的悬念感、沧桑感,随之产生“到此一游”的念头。
二、 “大湖古堰”
整座洪泽湖形若一只昂首展翅之天鹅。古堤沿水而筑,蜿蜒67
公里,曲折108弯,均玄武岩条石砌成,衬托着湖岸的护堤林,远观,势若一条苍龙横亘水边,景色煞是壮观。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洪泽古堰与都江堰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二大治水工程。
巍巍长堤,漫漫古堰,不仅保护着下游的城镇良田,而且,拦蓄水源,便利航运、发电、灌溉、养殖等。历代以来,由于黄强淮弱,每遇黄淮异涨,“斗水六泥”灌入洪泽,致使湖垫日高,湖水日涨,沿湖堤坝越筑越高,形成“高屋建瓴”之势。沿湖大堤,初为土堰,后改为砖堤,自明万历八年(1580)始建石坝,由直立条石墙护面,历经二个朝代,至乾隆十六年(1751)全线石工才基本告成。现在,石墙有60.01公里,保存完好,远观,“堤堰有建瓴之势,城郡有釜底之形”,蔚成一方奇观。迄今为止,古堰仍是苏北平原的防洪屏障,维系着扬州、泰州、盐城、淮安等地的3000多万亩良田和2000多万人生家性命。
因而,此景观取名“大湖古堰”作为洪泽湖旅游的另一句宣传口号。古堰本身在旅游开发中,不做任何变动,只做固坝和修旧如旧工作,供游客参观、缅怀。从而在名称上就体现了大湖气势磅礴的风范,及古堰历史的源远流长。
三、“泗水怀古”
淮河入洪泽湖的咽喉之处,有两座名山,龟山和老子山。登山远眺,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谁能想到,湖水之下却湮没着一座千年古城…泗水,及另一个有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与江西名镇景德镇齐名的千年古镇…洪泽镇。每当天旱水浅之时,人们仍可在湖水中隐约见到它的断墙残壁,勾起世人无限的感怀与情思,此一题材颇具旅游炒作价值及想象空间。
泗水地处古都洛阳、开封至江南的水路要冲。据《泗水志》载,泗水向有“背枕清口,南带濠梁,中达淮扬,江淮险扼,西通宿寿,徐邳要冲,东南之户枢,中原之要会”之称。
泗州城不仅是州郡府治要地,而且,还是历代淮东南军政重镇。城内有儒学书院、甓山书院、泗水书院等,并有“九岗蜿蜒、湿翠春霁、澜阁钟声、一河环带、灵瑞旧照、禹台月明、淮水浮烟、浮梁舟影、盱山耸翠、挂剑秋风”等名胜。城内还有众多古迹、庙宇、碑亭等。史载,清康熙十九年(1680),淮河流域淫雨70天,黄淮并涨,河水泛滥,滔天之势,决开堤坝,冲入城内。水位高出堤顶数尺,灌注如建瓴。泗州城池顷刻沦为水府,百姓葬身鱼腹。“淮水暴涨,坏泗水城郭,公私庐舍漂没无算,官若浮鸥,民皆抱木而逃”。
自此,城毁人亡,泗州从此消失,湮没湖底已达三百余年。千百年来,洪泽湖屡有天灾人祸,斑斑血泪,载于史册,令人感叹不已。
在旅游开发中,拟开发“泗水府古城”,再现当年黄河流域明清时期城镇的繁华景观,发人深省,也能触动人们对于洪泽湖旅游的几分“神秘感”,对于旅游人气炒作的作用,不可抵估。筑泗水城墙、城门、明清古街、泗州府衙门等,并以古城原有景观命名景点。
此景观可作为洪泽之旅的商业中心,宜取名“泗水怀古”。(如可能,此景观放在蒋坝镇,与美食街品牌相互重叠,避免资源重复,分散客源)。
四、“乾隆行宫”
历代以来,江浙富庶,号称“财赋甲天下”,黄淮地处苏北平原,向有“天下粮仓”之称。而洪泽湖则是漕运钱粮中枢之地,黄淮水患,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央政府的税赋收入,而且,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朝廷的长治久安。因而,引起历代统治者的关注。
清代中期,国力达到顶峰,号称“康乾盛世”。康熙、乾隆均“六巡江南”,他们除了“艳羡江南,乘兴南游”,“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外,更重要的是“督察湖堤,治理水患”。乾隆从北京“下江南”,沿途建造了30多个行宫,奢侈豪华,耗费国帑。
在旅游开发中,拟重建乾隆行宫,再现清代“盛世浮华”实景,以满足游客的好奇心。
具体操作上,拟在湖岸高地筑乾隆行宫,宫前,建清代牌坊一座;前殿,为古衙门式样(以杭州中山公园门面为模式);中殿为朝政议事殿与寝宫;后面则是御花苑。并将康熙、乾隆及历代河防官员的碑铭、题刻、书籍等(可以是复制品),均置于乾隆行宫廷苑之内,供游客参观缅怀,此景观取名“乾隆行宫”。
五、“铁牛镇水”
乾隆行宫牌坊前,面向洪泽湖处,移置清代铁牛两尊(可以是仿制品),令游客到此有历史沧桑感、真实感、负重感,此景观取名“铁牛镇水”。
洪泽湖虽古堰高筑,依然涝旱连年,灾祸频传,堤坝屡屡溃决,百姓难以幸免。清康熙四十年(1701),为镇水除灾,河督张鹏翮奏请朝廷,铸造铁牛九尊,分置湖岸各险要地段。铁牛形若真牛,卧地昂首,长1.7米,重达二千公斤。牛肩刻有铭文:“维金克木蛟龙藏,维土制水龟蛇降。铸犀作镇奠淮扬,永除昏垫报吾皇。”末署:“康熙辛已午日铸,监造官王国用”字样。而今,九尊铁牛尚存五具,分置高堰湖堤之上,依旧昂首雄立,仰然对空。
六、“灵瑞塔影”
乾隆行宫旁,筑一佛塔,称灵瑞古塔。一般来说,在江湖海岸多灾地带,古人多会置佛塔以镇水患。但是,在《洪泽县志》及相关资料中这方面的记载有限,暂取名“灵瑞塔影”,此塔原在古泗州城的寺院内。洪泽湖环湖地带高地不多,沿湖多为堤坝与护堤林,景观视线成平直线,较单调,缺乏高低错落的灵动曲线之美(须注意,日后在规划建设时,景观背景宜尽量避开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以防破坏这里古色古香氛围)。佛塔建成后,游客可登高望远,一睹洪泽湖浩如烟海、帆影点点的壮丽景观。还有,此一“乾隆行宫”与古塔的整体轮廓及背景的浩瀚湖水,可作为洪泽湖旅游标志性建筑对外宣传。
七、&&&&&&&&&&
“千古无字碑”
历代以来,洪泽湖虽修建了“固若金汤”的石堰大坝,但是,“日耗斗金,不及西风浪高三尺”,每遇黄淮异涨,水高浪急,汹涌澎湃之时,大堤仍难免溃塌。清代,乾隆六下江南,均登堤督察,至今湖岸留有乾隆碑文铭刻。细察,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的碑铭,正面写着毛主席1967年题写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文字,反面上首,却刻有文革时熟悉的“旭日东升”图,及书写着“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字样,碑上并无正文。
开发中,拟将相关此碑的原真故事写于左边:文革“破四旧”时,人们认为保留乾隆碑铭不妥,于是,将御碑正、反面的乾隆题刻文字图案全部磨掉,写上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治理淮河题词;御碑背面,刻了林彪书写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字样;林彪集团粉碎后,人们又认为,再保留林彪文字殊为不妥。于是,将林彪题词再次擦掉。而今,留下的只是一片空白,供人思索,发人深思,此景观宜取名“千古无字碑”。
此一景观,颇具人文厚重之感。因而,景物本身不做修整,原物保留,只做中式石质凉亭,建游步道、绿化等,以保护文物和环境美观。
八“渔港美食”
现汽车站旧址,处于城区与洪泽湖古堰之间,宜仿效舟山沈家门的海鲜大排档,做成洪泽湖鱼鲜大排档;另一方面,从城区到渔港交易市场的道路两边,可以开设一些仿古餐馆。此一渔港大排档将与“朱坝活鱼城”配套,烘托人气,形成洪泽湖鱼鲜的二大品牌,取名“渔港美食”。此一渔港水鲜美食,与舟山沈家门的海鲜大排档遥相呼应,做成地区性的品尝水鲜二大区域性品牌,从而烘托人气。
九、“蓬莱仙岛”
在洪泽湖万顷碧涛中,散布着一连串岛屿,大小七个(钱码四岛、大墩三岛),排成北斗七星形状,将其中的三座小岛:东岛、中岛、西岛。分别按神话中的三座仙山,命名为:“瀛洲、方丈、蓬莱”。此三小岛沿岸驳石构筑;岛周,栽垂柳桃梅桂等观赏性植物以烘托氛围。
东岛(瀛洲岛),仿杭州三潭印月小瀛洲景观,筑亭台楼阁、曲桥鱼池、花鸟虫鱼、茶室酒楼等;中岛(方丈),俗称“太虚一点”,筑传统二层楼阁一座,取名“太虚楼”。楼内,一楼可为小卖部,二楼,悬名人字画,做成苏北名人雅士(会议)聚会之所;西岛(蓬莱),建竹楼茶亭,筑“姜太公庄院”。
每有旅游团到访,“姜员外”身着古装,带领“仆人、使女”在御码头迎候,揖手相迎。岛上,置姜员外宅第(苏北传统大户人家楼屋形式),可以搞一些民俗旅游活动,诸如,姜太公招婿、抛绣球、民乐弹奏等。
十、“康王潜马”
现在的“钱码岛”,恢复旧名“潜马岛”,以提升人文品位。
潜马岛来历不同寻常,相传,北宋年间,金兵南侵,东京(开封府)陷落,两帝被俘。时康王赵构正在商丘巡视,宣布摄政监国。随即,星夜南撤,金兵穷追不舍。康王逃到泗水河口,只见富陵泽一片汪洋,挡住去路,无船可渡。康王正在绝望之时,富陵泽洪水汹涌澎湃,一时白浪滔天。忽有一白马从水中跃出,康王飞身上马,此马行走水上,如履平地,将康王驭过湖去。未料,刚到对岸,白马就立地不动。康王定睛细看,坐骑竟是一匹泥马,这就是著名的“泥马渡康王”故事。后来,康王撤退到临安(杭州),成为南宋皇帝。
岛上需进一步开发,现有“上海故事”宾馆等建筑物外观宜“作古”处理,其旅游休闲功能不变,建别墅、花园、花廊等,以适应旅游开发需求。
十一、“禹王长堤”
现存洪泽湖大堤下,还有一条土质长堤,此堤来历与杭州苏、白二堤相像,竣湖时,由泥沙堆积而成。堤岸两边临水,衬托着湖面的水生作物,景观极为秀丽。此地宜沿岸筑驳石堤岸;驳岸临水处,仿效西湖苏、白二堤,栽种桃柳桂等观赏性树种;堤上,铺筑石斑小径、花坛草坪。形成“春赏桃柳夏观荷,秋观桂花冬赏雪”的四季景观特色,取名“禹王长堤”。在长堤中间地段,以地雕形式将历代洪泽湖(自大禹始的治湖名人及他们的事迹刻于地面(可仿效杭州苏堤上的地雕形式)。
十二、筑“古堰博物馆”
在长堤的另一个角落,筑洪泽湖古堰博物馆,将洪泽湖的文物,及历代治水的杰出人物与民众的事迹等加以陈列(可将现有县文化中心的“洪泽湖博物馆”移至禹王堤一角,作为一个游览点处理)。
十三、“洪泽晚钟”
对于洪泽县来说,老子山孤悬湖外,三面临水,一面与邻县盱眙接壤。由县城出发,水路32公里可达,陆路,须行车88公里,绕道盱眙县地面才能进入。老子山不高,仅海拔38.08米,对于山区游客来说,几乎算不上什么“山”,仅仅是一个小土丘而已。
然而,老子山地处淮河入湖口,地势险要,周围多是湖泊平川,泛舟湖上,远眺老子山峦,有孤峰独傲、超然世外之感。登临山巅,居高临下,举目四顾,淮河入湖,千顷波涛,白浪滚滚,尽收眼底,气势磅礴,有“高屋建瓴,欲穷千里”之念。可想而知,此地如果开发得法,可以做成洪泽湖旅游的画龙点睛之笔,一举扬名中外。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相传,春秋时期先哲老子在此修道炼丹得名,因之,此地有道教仙山之称。老子一生著书立说,注重养生哲学。近代以来,老子山发现温泉,水质优良,国内罕见,一时游客趋之若鹜。为增添文化氛围,山顶淮安寺宜扩建。其寺院景观效果须达到:从淮河、洪泽湖上远远观看,一座古老的寺院横空出世,古寺钟声荡漾湖上,蔚为一方名刹。
山下,临湖处筑牌坊,上书“淮安古寺”四字,游客可系舟登岸,拾阶而上,到寺院礼佛、游览。进香后,由寺后下山,去温泉沐浴或去渔港品水鲜,此景取名“洪泽晚钟”。
十四、“望江楼揽胜”
寺院旁(老子山顶),筑亭台楼阁,游客可登楼品茗赏景。临河山巅,筑一座传统二层小阁,取名“望江楼”,游客不仅可以一边饮酒品茗,而且,还可以俯瞰淮水东去,大湖浩渺之景观。冬季,游客登楼,可眺湖上漫天风雪,景色颇为壮观。为扩大影响,此地也可以作为领导宴客之所。
山下,原有温泉山庄、别墅、街景、船餐馆、道路等,及旁边的洪泽湖鱼品集市整修并作“景观化”处理。老子山镇作为洪泽湖渔产的集散之地,功能不变,以体现渔港风情。当地鱼产价廉物美,作为洪泽湖旅游的另一个品牌,即,在居民中造成到老子山度周末、品鱼鲜、购物成为时尚之事的印象,媒体作适当宣传,以扩大洪泽湖旅游的影响力。
十五、“炀帝过洪泽”景观
隋炀帝南巡,一路游山玩水、督察水利,这是我国最早关于旅游的记载之一,况且,“洪泽湖”之名源自隋炀帝赐予。因而,筑一巨型龙舟,取名“炀帝号”,来往于洪泽县城与老子山之间的洪泽湖上,它既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一艘游乐餐饮之船。
炀帝号上的船餐不同于一般的船餐(大致将餐馆固定在一艘永远不开的船上)。而炀帝号则是一艘行驶中的餐船,舟行景移,游客可在龙舟上观赏淮扬歌舞、江淮丝竹,而且,还可以在船上享受各种洪泽名肴。游客品尝佳肴、欣赏歌舞之余,可观看湖上大浪淘沙的湖泊景观,实在是人生的极致享受。同时,也仿佛在体验“.隋炀帝下江南”的真实感受。
十六、“迎二帝宫”景观设计
洪泽湖岸有一处地段,称“二帝宫”,为北宋末代二位被金国掳去的君主而设立的祀奉宫殿,原址在二战时为战火所毁。从古籍记载来看,北宋时期,我国黄淮流域经济相对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北方崛起的强悍游牧民族用铁蹄砸碎了故都开封的琼楼玉苑。
自此,二帝被掳,宋室南渡,河山破碎,百姓流离失所。
南宋政权偏安杭州,歌舞升平,纸醉金迷,不思收复失地。但是,在官民中“恢复故土、接回二帝”之声,一直不绝于耳。特别是岳家军挥师北上,金军大败,宋军直抵朱仙镇。
人民立于淮河之滨,遥望故土,盼望迎回二帝、恢复旧土之时,岳飞却被皇帝用12道金牌召回,丧失时机,造成千古遗恨。二帝宫,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建立的,而恢复二帝宫有助于后人以史为鉴,牢记此一史实。同时,也为洪泽湖旅游增添了特定的人文内蕴,作用不可低估。重建的“二帝宫”,可做成小型庙宇形式,内塑二帝塑像,并将上述史实铭刻于殿内。
总而言之,凭借洪泽湖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欣欣向荣的“长三角经济圈”正在逐步向我国中西部延伸的大趋势下,而洪泽湖首当其冲,以美丽的湖泊风光、高知名度及厚重的文化内蕴等因素而言,本策划如果操作得当,相信不久的将来,洪泽县、洪泽湖的旅游业有望后来居上,成为与杭州西湖并驾齐驱的我国二大淡水湖旅游品牌之一,应该是意料之事。
(杭州市北山路97号/邮编310007/武彬/龚玉和/本文原载2008年第8期《科技智囊》)
13:10:29,hou && 写道:
- 显示引用文字 -
好的,有兴趣的,多多益善,尽快发来。感谢!
14:03:57,gongli_hz &&
一个并不遥远的理想国度
----“苏维埃小镇”旅游策划
福建武夷山市(旧称崇安县)林业局大安林场座落在距城区北部50公里的武夷山下。建国以来, 崇安一直以林业采伐为主要经济手段,
县财政也是以林业收入为大头。改革开放后,林业砍伐逐渐淡出地方经济。
进入21世纪后, 林业收入占全市财政微不足道,取而代之的是欣欣向荣的武夷山旅游业开发。
2008年,我们承接大安林场旅游规划。坦率地说,大安林场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对于游客具有吸引力。
但是, 大安地处世界级“双遗”武夷山边缘, 多数游客到了崇安,首先想到的是上武夷山主峰, 一睹名山真面目, 谁还会想到跑来大安,
观赏那里的真山秀水呢?
此局面给课题组摆出了一道难题: 如何将大安做成一个人见人爱的现代旅游区,如何别出心裁, 利用名山有利条件,
开发另一个游乐新亮点, 促使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为当地居民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也为全国林业系统改制工作,
森林资源的再开发利用提出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 这是课题组想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们考察了大安的自然风貌、人文历史: 大安不仅山水清秀, 森林资源丰富, 而且,还是一个革命老区,
在土地革命时期当地民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当前, 如何继承革命理想精神, 已经是摆在一代教育家面前的光荣任务。
坦言之, 目前多数地方的革命传统教育仍流于过去那种“做政治思想工作状态,板着面孔说教”方式, 对于当今青年已缺乏吸引力。
因而, 如何寓教于乐, 让人们在游乐之中, 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理想教育, 让远大的共产主义思想一代一代传下去,
已是人们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而大安正是这样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
因此, 设想在大安建立一个集大、中专院校师生、林业职工、青少年军训拓展训练基地, 暑期、冬季作为夏冬令营活动场所,
平时为男女青年结织交友之处;
则成为大众休闲度假旅游会所。在策划中,我们将管理人员、村民、游客等全部融进游乐活动,谱写出一曲激情满怀的仿真游乐交响曲。
建立“苏维埃小镇”
在国内革命时期,大安曾是中国工农红军闽北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 1932年在此召开第三次闽北工农兵大会,
下设军事\后勤\政宣等部门。
迄今为止, 仍保存了完好的革命遗址:红军医院、红军电讯所、苏区银行等。
本策划作为一项融传统教育、娱乐健身活动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设想在大安建立苏维埃小镇,吸引全国各地的学校、青年组织来此军训、拓展训练或体育运动等,
做成一个真实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摇篮。
成立军训拓展营
军训拓展时间安排为三至五天.每期以数百人为限,日程这样安排:
第一天安排,“苏维埃小镇民主政府”成立大会
首日, 1、队员列队进入“大安革命根据地”,乐队奏《解放区的天》、《送郎当红军》等歌曲.
全体工作人员、村民列队举旗或扭秧歌,或敲锣打鼓, 欢迎队员参加工农红军;
广播放送《红星照我去战斗》歌曲。
2、营员进入大安, 稍事休息整顿秩序后, 分组编排成班/排/纵队形式, 进行分组讨论, 或推选或自告奋勇,
产生本届政府候选人名单,每组推选一人。
3、队员按编列的班\排,进入“边区大礼堂”;
礼堂上方, 书大字“第X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大安边区民主政府成立大会”,将所推选的名单张榜公布。
接着, 候选人发表政见,提出对教育改革及本次活动工作建议, 及组织活动。
候选人畅谈革命理想, 坚信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
大安是一个充满激情、满怀理想的地方:那里没有贪污腐化、没有贪官污吏、没有欺压百姓, 更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人人平等,个个友爱,
政府一切按照人民的愿意办事,一个国人梦寐以求的“桃花源”。
大会上, 由所有成员投票按差额选举产生主席团成员和民主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一人. 此时,
林场管理处称为“苏维埃民主政府秘书处”,负责统筹工作. 林场场长, 称“民主政府秘书长.”在秘书处主持下,大家根据候选人的演说,
投票选举边区政府首脑。
4、选举后,进行文艺表演, 可以由参与单位自编,
也可以由大安当地组团表演(原则上所有成员都必须上台,类似卡拉OK),可以是独唱独舞, 可以是合唱或小唱,也可以是独幕剧.
主要歌舞内容应以红军、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典歌曲为主。
可以是《迎着风雨去战斗》、《红色娘子军军歌》、《闪闪红星》、《桂花开放幸福来》、《二月里来》、《妹妹找哥泪花流》、《万里长城永不倒》、《盼红军》、《珊瑚颂》、《洪湖水浪打浪》、《谁不说俺家乡好》、《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小曲好唱口难开》、《北风吹》、《八月桂花遍地开》等。
5、最后内容是, 颁布边区主席令, 分设作战部、财政部、宣传部、后勤部等职能部门,
任命该部首长.并在大会宣读任命书,发委任书。
由新当选民主政府主席宣布, 本次活动程序和具体安排, 并设工农红军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分别任命纵队正\副司令员.(
第一天活动内容:民主政府的成立, 是以红军、解放战争时期的歌舞为主旋律. 让每一个营员都沉浸于雄纠纠气昂昂的革命乐声中)。
作战部, 负责全体营员的活动安排;
财政部, 设“苏维埃银行”,负责五天活动时期的经费开支;
宣传部, 负责本次活动的歌舞节目, 及出一份《大安苏维埃报》;
后勤部, 负责全体营员军训期间的伙食住宿安排等。
晚上, 安排战士在边区大礼堂观看电影,
片名多为:革命史诗歌舞剧《东方红》、《红孩子》、《闪闪的红星》、《洪湖赤卫队》等。
第二天安排:
次日, 早晨七点吹号起床,早餐后,
(1)分纵队组织操演,并进行授旗仪式。由专人讲解野营安全和野外生存知识,及简单的护理工作.
下午, 进行“抢占敌军阵地战斗”(也就是登山活动)。
两纵队成员分别从后山的左右两翼向山顶进动进攻,哪一个纵队首先将红旗插上山顶,
作为优胜。最先抵达山巅的前十人,将由政府主席颁发“红军登山英雄”光荣称号。
第三天安排:
队员分纵队进行野营拉练活动, 由大安通向深山有一条崎岖山路(闽赣古道). 队员们带上干粮(如防火条件许可,专项辟地,
做一个露炊区),行军\野餐训练活动。
休息时, 向队员讲述古道沧桑史话, 当年革命战争年代,
红军与敌军进行殊死战斗的故事.如有条件可举行野炊(自带炊具、粮食、蔬菜,野外煮饭菜)或野餐活动(自带干粮),行军至闽赣分界线为止。
并由“政府宣传部”组织编写一期《大安苏维埃报》, 可以如同当年红军一样出一期油印刊物, 也可以电脑编排。
将本次军训/拓展活动编成文章, 报纸分四大版,
第一版面,为本次军训的主要活动,宣传苏维埃“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理想;第二版为演出节目内容介绍、演员阵容及本次活动的新闻采访;第三版为政府首脑及各纵队成员/编辑名单及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第四版为副刊,由营员写的军训散文或感触、摄影等作品。
小镇设立“边区博物馆”,将每期报刊在馆中陈列,及每期活动的图片、文字或器具等,作为队员追寻记忆的场所,也为下一期活动留作参考。
同时,也是大安景区的一个参观点。
第四天安排:
上午,按班\排组织形式,分别进行训练, 如攀岩\骑马\射箭\射击\漂流\操演\游泳等训练活动. 中午12点开始,
举行“欢送红军北上抗日”告别仪式。
首先,由边区领导在台上入座,全体队员列队,在《毕业歌》声中整齐入场, 边区领导者检阅红军战士威武仪仗。
告别仪式由秘书处主持,主席向大家报告本次活动的成果和经验;
财政部长报告本次活动的收支情况;秘书长(大安林场长)致欢送词。
然后, 进行文艺表演,节目可以由队员自编自演, 也可由大安景区管理处安排,
亦可两者兼而有之。内容以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歌咏为基调。
诸如,《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昨夜星辰》、《谁不说俺家乡好》、《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游击队队歌》、《南泥湾》、《渔光曲》、《缅桂花开十里香》、《九九艳阳天》、《革命人永远是年青》等;
当文娱结束时, 乐队奏《凤凰岭上祝红军》、《送别》、《妹妹等郎归》、《十送红军》等歌曲,
欢送红军战士“北上抗日”,祝红军早日胜利归来. 全体营员列队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手举红旗, 有序离开苏维埃小镇。
此时, 景区工作人员、村民等举着鲜花、彩旗,
站立道路两旁,高呼:“欢送红军哥哥北上抗日”、“红军哥哥早日胜利归来”、“祝红军哥哥一路平安”等夹道欢送营员离去。
苏维埃小镇各职能部门工作安排,
民主政府职能部门安排, 其实是这个袖珍政府的总体策划\操作框架。
(一)设“政府秘书处”,所谓秘书处, 也就是大安林场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整个游乐活动的统筹工作.
一切工作的有序进行依靠秘书处有效操作。设秘书长一人, 由原林场场长担任。
(二)“边区政府主席团”,由参加成员民主选举产生,
一般由原单位(学校)领队\副领队担任(可以是教师,也可以由营员选举产生.负责本次活动的具体运作。
(三) 大安边区职能部门工作安排:
各职能部门由主席团任命, 分设外交\文宣\后勤\作战\财政\卫生等部门, 分别设部长一人, 副部长一人。
1、外交部, 负责一切对外联络工作, 包括与林场(秘书处)沟通;
2、文宣部, 分设二个科, 一个负责小镇的文娱编排工作,
包括“边区某届政府的成立庆祝大会”和〝红军北上抗日〞的欢送告别仪式的编导\组织\安排; 另一个负责《大安苏维埃报》编辑,
及统筹本次活动的“大事记”(附有营员自摄图片)作为留念册, 作为景区宣传物或景区的历史,将要放入边区博物馆作为档案,
也作为一个景点;
3、作战部, 负责营员军训及一切野外活动,训练准备, 登山\野营的筹备及具体操作。
同时, 讲解革命前辈满怀革命热情和理想,奔赴红色圣地,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均由该部操作执行;
4、后勤部, 负责成员伙食\住宿\干粮\洗涤等工作;
5、财政部, 负责本次活动的一切财务运作,结束时须向营员报告;
6、卫生部, 由林场医务室和参与单位卫生员共和担任,
负责登山\野营\大本营保健工作,包括组织讲解野外生存、登山等安全知识。
成立大会和欢送仪式操作:
本次活动的一切文娱演出均在秘书处指导下,由政府文宣部统筹操作。
平时, 景区广播站, 以放送《红星照我去战斗》歌曲为主基调,令全体营员始终沉浸在欢快的乐曲声中。
原则上, 凡参加活动的营员到达前, 都要准备一曲或数曲歌舞、小品、曲艺或地方戏曲均可. 但以历史经典歌舞为主。具体曲目,
可以是时代流传下来的革命历史歌曲,也可以是后来创作相关题材的经典歌曲.
营员参与并倾听那些耳熟能详的歌声,伴随着歌声,不知不觉地体验前辈走过的艰苦岁月,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事业成功的辉煌历程。
总而言之, 这是一次集军训、游乐、登山、体育、歌舞、野营、野餐等为一体的拓展活动,
其中以歌舞、登山、野餐为主,令人们在游乐之中,切身感受到当年革命前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本景区主要游客对象为全国大中专院校的师生、林场职工、党团组织、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活动.
可以是学校寒暑假的冬、夏令营活动,可以学校机关有组织的春游与秋游.
也可以是婚介所的集体组织活动,令年青人在无拘无束的旅游活动中相识。
同时, 也向普通游客开放。
因而, 在宣传定位上, 将景区活动印成小册子, 向各学校、机关、企事业、党团机关、婚介所等发送,
在每一期活动开营前,由景区秘书处会同参与单位先将工作安排组织好, 一切按部就班,
做到有条不紊地进行。(杭州北山路97号/邮编310007/龚玉和/武彬/电话/原载《科技智囊》2008年第5期)
19:46:18,hou && 写道:
写得不错!利用四大名著开发旅游资源的数量已经不少了,但潜力还是很大,你说的水浒三关也是一个突破口。
18:46:20,gongli_hz &&
话说杭州的“水浒三关”
凡读过古典小说《水浒》者,对于书中杭州地区的三座关隘大多留有深刻印象,它们分别是余杭的独松关,临安的昱岭关,梅城的乌龙关。
这几座冷僻荒寂的山岭由于小说的渲染,早已家喻户晓。迄今为止,到此三关凭吊的人不多,除了少数驴友以及一些对古典文学或史学爱好者外,游客有限。
近日,笔者有幸寻访了这三个地方,睹物思人,深感那里山险景美,非同小可。
而今,正值东部沿海经济向中、西部内陆扩展之时,此“三关”恰巧处在沿海地区与我国中、西部的接壤之地。何不利用小说《水浒》的魅力、感召力、及它的地脉人文,将“三关”打造成旅游景点,做成沿海地区工商业向内陆扩展的“跳板”,从而,造福一方百姓呢?现实而言,以旅游业为先导,将繁荣的“长三角”经济扩散到中、西部地区已经水到渠成。
《水浒》中的“宋江征方腊”
小说《水浒》的“杭州三关”是这样开始的,梁山好汉“征辽平寇”班师回京后,宋江等108人各有封爵赏赐,闲着无事。此时,方腊在浙江淳安起事,占据江南八州二十五县,擅改年号,隔着长江与朝廷对峙,宋江等人奉诏征讨方腊义军。由此,引出了宋军与方腊义军在杭州这三座关隘的几场血拼。
读读小说章节,仿佛至今仍能从书中绘声绘色的描写中听到昔日战场上的腥风血雨,梁山好汉损兵折将,双方杀得难分难解,令人过目难忘。
史册上的“方腊造反”
其实,《水浒》中“宋江征方腊”情节纯粹是作者的艺术虚构,并无其事。
不过,方腊在浙西山林造反,利用天目山的地形,抗拒官府,史册确有其人其事。
北宋宣和二年(1120),方腊在淳安造反,十一月二十九日,义军攻占县城淳安;接着,挥师直指睦州(今梅城),知州张徽年惊惶失措,连夜逃走;
十二月四日,方腊攻克睦州,率军入城。自此,睦州成为方腊的根据地。
方腊又分兵几路,一鼓作气,攻下了歙州、杭州、婺州(金华)、衢州、处州(今丽水)等六州五十二县,自成一国,隔江与北宋叫板。
方腊义军引发了宋廷的极度恐慌,派遣童贯率十万大军南下镇压。
最后,方腊义军终因寡不敌众。宣和三年(1121)二月,杭州失守;三月,睦州陷落;四月,方腊被俘;八月,方腊就义于都城开封…。
从方腊淳安举事一直到在开封就义,不足一年。在此期间,方腊成就了中国史册上又一次悲壮的农民大起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水浒三关”之独松关
话说宋江奉旨率大军渡过长江天堑,攻克了润州(今镇江)、苏州、秀州(嘉兴)诸郡后,准备会师杭州。但是,想要攻克杭城并非易事,有座关隘横挡路上,便是独松关。
独松关,为杭州北面的屏障,易守难攻。北来的兵患如果想要取得“三吴会都”之锦绣钱塘,首当其冲的是夺取独松关,才能拿下杭州。
独松关处在余杭百丈与安吉交界处,关隘高居岭上,向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势。建康(今南京)至临安(杭州)古驿穿关而过。岭窄路险,仅容一人一马并行。关口居于两山夹峙处,设门两重,遇战事则关门紧闭,门间填石,关分为内、外两层,以方石砌成。
关隘下有甬道与村落相通,单道窄路,地势险要。村关之间,溪流汩汩,四周竹林如海,左有百丈关,右有幽岭关,合称“独松三关”,地险景美,非比寻常。
此三关均踞于竹海深处,山陡竹密,岭后有釜托寺,寺前有四人合抱大柳彬九株,及高耸入云之金钱松一本,寺院今已恢复,殿内无蛛网鸟巢。
“攻夺独松关”,话说宋军杀到独松关下,未料,城墙坚固,久攻不下,为首的副先锋卢俊义率部见此心事重重,燕青叹道:“独松关路上每日厮杀,取不得关。”
戴宗说:“卢先锋自去取独松关,那关两边都是高山,只中间一条路。山上盖着关所,关边有一棵大树,可高数十丈,望得诸处皆见,下面尽是丛丛杂杂松树,关上把守三员贼将。”
面对着险关窄道,头领副先锋卢俊义无计可施。
只得差人扮作逃难百姓,混到深山里,寻得一条小路。引兵从小路过到关上,半夜摸上关,放起火来。贼将见关上火起,知宋兵已透过关,一齐弃了关隘便走。
史册上的独松关,史册上,独松关并非只是小说中虚构的梁山好汉“智取独松关”情节。
从地形来看,北天目横亘着层层叠叠的大山,犹如一道天然屏障,阻隔着中原南下的道路。山脉延伸到独松岭,突然“腰斩”。
此地两山峡谷,峰险地峻,中间仅一条小径,仅容单骑,贯穿南北交通,关隘高踞岭上,四周松竹参天,可谓一处难得的胜地。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军大举南侵,兵临独松岭下。主帅金兀术仰首四顾,只见此地山势险要,竟然,无人守卫,失声大笑,说道:“人言南朝无人,果然不虚。此地若遣数百甲兵守候,吾等岂能插翅飞渡耳?”
次年(1130),宋、金两军再次在独松岭一场激战,宋军出奇兵,大获全胜,金兵只得北撤。宋廷在独松岭上垒石为关,驻重兵把守。
自此,宋、金二国以独松关为界,形成了长期对峙,南宋才得到一时苟安。
时至元佑元年(1275),也就是独松关创关145年之后,元军挥兵南侵,直逼关下。
守将冯骥向朝廷告急,宋廷急令文天祥从苏州率军救援。
关下,又是一场刀兵血刃,杀得天昏地暗。守将冯骥兵败身亡,副将张濡逃循。
等到文天祥率援兵赶到之时,关隘已告陷落。
南宋政权失去了“独松天堑”后,实际已无险可守。
次年,元军兵临杭州武林门外,谢太后献城投降,大宋王朝自此翻过了最悲壮的一页。
据载,独松关原有箭楼和兵房,皆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现存西段关墙和关门,关门上刻有“独松关”三字,残存关墙长19米,高5米,系1983年由政府拨款维修关门,为县级文保单位;日,升格为全国文保单位。
《水浒三关》之昱岭关,昱岭关在昱岭山,今处临安西,自清凉峰始,沿浙皖边界有石耳尖,海拔1172;
昱岭,海拔508米,关口为浙皖孔道,杭徽公路由此而过。
昱岭关周围山脉均为海拔1200米以上高山,北坡有七峰尖,远望如锷刺天,气势雄伟,山口飞瀑跌宕壮丽。此关处于浙皖接壤的崇山峻岭中,攻守皆宜,乃兵家必争之地。
杭徽古道在唐代已成为杭徽要孔;南宋时,此道为京城临安西达“荆湖湘,汉巴蜀”的坦途,贡输、商贾必经之路,出昱岭关五里可达安徽歙县杞梓里镇。
《水浒》“智取昱岭关”,小说中,副先锋卢俊义率军直逼昱岭关下,先差史进、石秀等六员将校带领三千步兵,前去出哨。
史进等六将骑战马,其余都是步兵,迤逦哨到关下,未料,一路不曾撞见一个军马。
史进心疑之时,已来到关前。只听得山上一声锣响,飕的一箭,正中史进;
左右两边松林里,一齐放箭,那弩箭如雨一般射来。
史进、石秀等六人,不曾透得一个出来。三千步卒,止剩得百余个小军,逃得回来。
卢俊义闻讯,大惊,呆了半晌,才说:“宋公明特分许多将校与我,今番不曾赢得一阵,只先折了六将,更兼三千军卒,止得百余人回来,似此怎生到歙州相见?”
朱武答道:“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等皆是中原人氏,须获得当地乡民指引路径,方知山路曲折。”
于是,卢先锋派时迁前往关隘探路。
时迁便往深山去处,只顾寻路,天色已晚,只见远处有一点灯火。
他趁黑摸到灯明之地,却是一个小庵堂,有一老僧正在灯下念经诵佛。
时迁得到老僧的指点,穿林透岭,揽葛攀藤,一步步摸上关来。
次日,宋军一路烧林开路,杀到关下。
林冲等人立马关下,大骂:“贼将安敢抗拒天兵?”
南军正待放箭,不提防时迁已在关上,见有两堆柴草,取出火刀,把火炮搁在柴堆上,点着火炮,两边柴草一齐火起,火炮震天价响。
关上众将不杀自乱,火炮震得关屋也动,吓得南兵弃了刀枪弓箭,尽往关后奔走。
林冲等人早赶到关顶,众将争先,一齐赶去三十余里,追捕南兵。
从《水浒》描述,不难想见,昱岭关地势峻险,易守难攻。宋军首战硬攻,折将损兵,只得依靠智取,终于夺得昱岭关隘。
史册上昱岭关,昱岭关地处在杭徽古驿,它与千秋关、余杭独松关齐名,合称“天目三关”。古驿除越岭石级外,“皆平坦宽广”,中间铺砌石板,两边镶嵌卵石。
南渡后,临安外围的军事地位相应提高,宋廷在千秋岭、昱岭、独松岭置关戌守,成为一个军事要隘。元灭宋后,江浙起事不断,元廷中书省仍定三关为“大藩”。
至元十二年(1352),徐寿辉(天完军)自昱岭关进军昌化、於潜,被浙东宣慰副使董传霄剿灭;
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部李文忠率军过昱岭关、千秋关入境,进军建德路,平定两浙;
明清时期,亦视千秋关、昱岭关为咽喉之地,派重兵屯驻;
太平天国时,清巡抚黄宗汉拨款修筑昱岭关、千秋关,并设关防把守。
清末民初,关隘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渐成荦确。
直至民国22年(1933)杭徽公路全线通车,古驿荒废于草冢而被遗弃。
千秋关,地处横路乡丁村,因千秋岭而得名。岭高海拔398米,接安徽宁国地界,两峰夹列,向为浙、皖门户。《吴越备史》载:“后梁乾化三年(913),淮将李涛自千秋关寇衣锦军,钱氏以山谷迂回,伐木断其归路,擒李涛于此。”
《读史方与纪要》载:“宋南渡后,置关戌守。”
清咸丰三年(1853)重修;十年,太平军攻杭州,几度出入此关。
清咸丰十年(1860),清军围攻天京,形势危急,太平军由安徽过昱关,克昌化、攻分水。十一年,太平军复师过千秋关、昱岭关,再克杭州。
现存残墙高3.82米,长25.25米,厚7.75米.门高2.42米,宽2.05米。石质关额,上镌“千秋关”三字,关墙西段在於宁公路和千秋渡槽时拆除。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
《水浒三关》之乌龙关
乌龙关,为“睦州屏障”,婺、歙要冲,历代递置重兵,人称“严州不守,临安必危”。乌龙岭倚城面江,东西绵亘六十余里,海拔917米。时人由梅城仰望,峰岳巍峨,形似五岳之首的泰山,称“小泰山”。
《水浒》对乌龙岭着墨颇多,写道:“宋江调兵,水陆并进,直到乌龙岭下,过岭便是睦州。此时,方腊引着众将上岭去把住关隘,屯驻兵马。
那乌龙关隘,正靠长江(新安江),山峻水急,上立关防,下排战舰。宋江兵马在岭下屯驻,扎了寨栅,李逵等引五百牌手出哨探路,到得乌龙岭下,上面擂木炮石打将下来,不能前进,无计可施,只得回报宋先锋。”
原来乌龙关下却是方腊的水寨,屯着五百条战舰。
乌龙关比独松关、昱岭关更难攻取,宋江出师不利,先折了阮小二、孟泰二员大将;
未久,解珍、解宝二兄弟又命丧乌龙岭;
紧接着,鲁智深、武松断臂折将损兵,大败而回。
书中,乌龙岭地势过于险扼,宋江久攻不下,一时无计可施。百般无奈之下,作者只得借助神明之力,“乌龙岭神助宋公明”,总算夺得乌龙岭,攻进睦州(今梅城)。
史册上的乌龙关,乌龙岭在梅城北面,山势磅礴,为严州镇山,因逶迤雄伟,矫若游龙,岩石乌黑而得名。《严州图经》云:“乌龙山,其傍当驿路,有岭亦名乌龙岭。
睦州地势险要,居大江之上游,进退可据,历代以来成为百姓造反之地。民间有“睦州有君象”,凡遇“龙”字当避,于是,朝廷将乌龙山更改“忠顺之名,以定一方”。
乌龙岭,东西绵亘五六十里,海拔八百米以上山峰相连七里,最高峰海拔916.6米。周围皆为丘陵低山,此峰特显雄伟,山坳之金星坪起,白云缭绕,时有白云覆盖山顶,远眺极为壮观。山岭紧靠大江,新安江水域至梅城段,江水落差大,滩多水急,有“一滩高一丈,新安在天上”之说。两岸林森草茂,江水清澈,蔚为一方奇观。
旧时,江上有轮船南至兰溪,东下杭州,西上白沙,可达徽歙等地。兰溪至杭州的轮船朝发夕至,梅城为中途大站,也是到七里泷的必由之地。
昔日,“千车辚辚,百帆隐隐,日过其前”,船只自七里泷溯流而上,滩多水急,舟楫艰难,下水摇橹,上水撑槁、背纤,过浅滩还要涉水负舟而行。
乌龙山西南有“睦杭古驿”遗址,早年行人如织,而今,旷寂人稀。
开发利用“水浒三关”
从记载来看,“水浒三关”描述的虽是北宋年间的事,其实,此三关多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逾千年。而今,“杭千高速、杭徽高速”畅通无阻,开发一条以“水浒文化”为主轴,以浙西青山绿水为背景,将游客源源不断地引进浙西山林的时机已经成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游客“下江南”,多是“风花雪月、亭台楼榭”等柔性景观。而“水浒三关”的潜台词是,江南的“湖山秀丽”之外,更有刚性景观。
自古以来,江南河山秀丽,居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一直为北方的游牧民族所垂涎。因而,边患不断,百姓为抵抗外敌,保卫家园,有过殊死的战斗,犹如“水浒三关”。他们抵御强暴、抗拒强敌。在民族史册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古为今用,利用“水浒三关”之影响,将繁荣的沿海经济,欣欣向荣的工商业引进皖南,引进西北部地区,加快那里的发展速度。
(杭州北山路97号/邮编310007/龚玉和/电话/)
18:44:01,hou && 写道:
不错,看了你的田螺,口水有点抹油了。
08:49:01,gongli_hz &&
品尝诸暨“大菜”----田螺
浙江诸暨的螺蛳好,说来也不奇怪,诸暨地处浙中丘陵地带,气候温湿,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多数乡镇丘陵环峙,一泓沃野,尤其适宜于螺蛳生长。
诸暨湖泊、水田、河塘、沼泽、溪沟星罗棋布,滋润了这种充满乡土野性的田螺生息。
螺蛳是带壳软体动物,品种不少。诸暨螺蛳大多呈圆锥形,个大、壳薄、褐色,味鲜。
吃螺蛳的最佳时节是春夏之交,而吃田螺的最佳季节却是夏秋季节。
其时,田螺丰腴无子,肉嫩味鲜,不仅是在当地人见人爱的风味小吃,还是上得了宴席的美味珍品,凡有宾客到访,诸暨人奉上田螺,称之“大菜”。
诸暨田螺与外地有别,不仅滋味淳厚,回味无穷,而且,个大肉厚。
如今,吃客对于食品很挑剔,吃什么都有讲究,热衷于“本味”。螺蛳价廉,可谓“本土味”十足,美食家自然不肯轻易放过。
田螺味道鲜美,应验了诸暨人的一句老话,叫做:“笃碗田螺下酒,强盗赶来也勿走”。想来螺蛳味道好,脍炙人口,就是强盗进门了,也舍不得丢下碗里的螺蛳。
此话或许夸张了,但是,诸暨人对吃螺蛳情有独钟,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其味之鲜,堪与法国蜗牛媲美。
文人徐文长到访,品尝了田螺之后,有诗,曰:“尖顶宝塔五六层,和尚出门慢步行;一把圆扇半遮面,听见人来就关门。”
历代以来,诸暨贫寒人家的书生到了外地求学或工作,只要一提起“家乡味”三字,脑海里就会出现村旁河塘里这种极为大众化的螺蛳,河塘边的摸螺蛳,乃是儿时最快活的记忆。
前几年,我们在诸暨考察时,就见到农民在河塘里摸螺蛳,他们撑一条小船,手拿捕螺蛳网杆,在河中斤捕捞螺蛳。
我问一位老农,一天可捞多少?
他说:“也不一定,少时一百来斤,多时可有二百多斤”。
我不由问道:“塘里螺蛳那么丰富? 拿到市场去卖吗?”
他说:“不啦,有人来收购的,每斤五毛。”
我算了一下,问道:“收入还不错吧?”。他回说:“这里田塘多,长螺蛳嘛!”
走进农家,常见农户家的灶旁往往摆着一只脸盆,清水中就养着田螺。
他们说,刚从田里摸来的螺蛳不能马上吃,须在清水中饿养一天,水中滴几点菜油,换数次水,待螺蛳吐尽泥沙,去掉尾,将外壳洗刷干净,才能烧煮。
上灶时,先将螺蛳倒进油锅爆香,炒到螺蛳壳上的盖子脱落时,才烹入老酒、姜末、酱油、红辣椒干、葱花,锅中焖烧一会儿,就可以出锅盛碗了。
上桌时,一股田螺特有香味飘然而至,不由令人垂涎欲滴。
黄昏,走进诸暨农家宅院,会见到一个习以为常的镜头,男人坐在桌边,一碗螺蛳,一碗老酒,旁边一大堆螺壳,咪一口老酒;然后,手中拿着田螺,贪婪地吸着壳内的鲜汁。一幅“农家乐”逍遥自在的图画跃然眼前。
有一位老农叹息道:“这个田螺从前各处都是,息工时,随意到水塘沟边都能捞上一大碗,带回来,夜饭的荤菜就解决了。如今,田里农药太多,螺蛳也跟着遭殃,数量减少了;城里人喜欢吃这玩艺儿,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诸暨农家待客,还经常做一碗很“经典”的乡土大菜,称作“田螺瓤肉”。
我们在诸暨农家做客,午餐时,乡人做了田螺招待我们。
我细细地观察了农妇做此菜的全过程:她们先将田螺洗净,用小尖刀撬开螺盖,把螺中的肉挑出洗净,剪除泥肠,再与猪肉一起切碎;她们将剁成田螺猪肉末,置碗,放入麻油、精盐、老酒、葱花、姜末、味精等作料,搅成肉馅;
然后,再将馅子瓤入田螺壳内;最后,加酱油、料酒、白糖烧煮。
村民告诉我们,当地有的农妇将置内馅的田螺入笼蒸,须螺壳口向上,平摆盘中,上笼旺火蒸若干分钟;上桌后,食时用竹签将螺肉从壳中挑出。
我们吃后,感觉此田螺既有肉香,再渗入螺汁的鲜味,口感滑嫩,味道好极。
想来此菜一定是诸暨“最富乡情的大众化食品”了。
田螺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有药效,听乡人说,徐文长善医道,有位乡亲小便不畅,便向他请教,文长说:“速将此物(田螺)选大个三只,加盐少许捣碎,敷于脐部,可痊愈矣。”
这位乡亲遵嘱,果然不日痊愈。诸暨还有民谚,曰:“田螺性寒味甘咸,清热解毒又通便;痔疮便血疔肿毒,消渴黄疸明亮眼。”
近年来,到访诸暨的外宾越来越多,当地人便用田螺招待宾客。
有位法国商客初到宝地,难识深浅,不知田螺为何物,翻译一时想不出此物法语如何说,便信口胡诌,说道:“这菜乃中国的‘烩蜗牛’,堪与世界四大名菜之一的‘法式蜗牛蘑菇’比高低。不仅美味,且低胆固醇、低脂肪,人称‘肉中黄金’。”
法人食后,大喜,叹道:“中国蜗牛果真厉害,法国哪有此等美味!”
(杭州北山路97号/邮编310007/龚玉和/电话/)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悬湖论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