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经济必修一:怎样使价格趋于合理?

当前位置: >>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必背考点 经济生活》必背考点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商品 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就是指凝结在商 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 二、货币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 (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决定 了它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2,本质: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 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价值尺度 ①.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②.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③.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 值的货币表现。 ) (2)流通手段(购买手段) ①.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与 以前的交换相比较,买卖出现分离。 ) ②.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三、纸币 1,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M货币流通次数)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 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 给。主要表现为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2)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 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四、信用卡 1,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 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1 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帐。 ) 2,功能: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等。 3,优点: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 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五、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 (1)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变化:如果用 100 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 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如果用 100 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则说 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 (3)汇率波动对该国进出口的影响: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 ,有利于出口,不利于 进口;反之,外汇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反对“金钱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万能”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一般而 言,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价值量大小成正比。 (2)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 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成反比。 成反比。 供求影响 影响价格 2、供求影响价格 (1) 供不应求, , 价格上涨。 当供不应求时, 出现 “物以稀为贵” 的现象即 “卖方市场” 。 (2) 供过于求, , 价格下跌。 当供过于求时, 出现 “货多不值钱” 的现象即 “买方市场” 。 二、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 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这里的“等价交换”是指从商品交换的长远来看,从整体趋势来 看,从平均数来看价格等于价值。 )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地 位: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三、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即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1)需求法则:一般而言,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2 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即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反方 向变动) ,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 ②.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高档耐用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 (2)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一般来讲,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 量会随之减少。 (替代商品二者之间的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互补商品二者的价格与需 求成反方向变动) 2,对生产经营(即供给)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消费水平 1,根本因素(决定性因素)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 (1)收入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一般而言,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成正比。 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 而且受过去和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 社会总体消费水 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2)物价水平。一般说来,消费水平与物价水平成反比。 3,其他因素 (1)人口因素。如人口数量,消费心理等。 (2)商品的因素。如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 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等都会影响人们的消费。 二、消费的类型 消费的 1,按消费对象的不同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的不同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3,按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如受教育)和享受资料消费 (如旅游) 。 三、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 1,消费结构的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 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 (1)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2)地位:衡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 (3)意义:恩格尔系数大,表明人们生活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合理; 恩格尔系数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高,消费结构合理优化。 四、四种不同的消费心理 四种不同的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1)特征: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地加入。如消费3 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都属于从众心理。 (2)评价: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1)特征:人们的个性展示,有时是借助消费活动体现的。与众不同、展示个性,成 为一些人的消费行为。 (2)评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1)特征: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 而在于“向上看齐” “人无我有”的夸耀性心理。 (2)评价: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1)特征: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讲究实惠。 (2)评价: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消费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1)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2)反对:超前消费(消费超过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滞后消费(消费低于自己的经 济承受能力,过于节俭) 。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要求:要尽量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 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1)含义: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 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2)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即反对铺张浪费)生产、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 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1)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只有生产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 终完成;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2)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3)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4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要性) (1)哲学依据: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现实依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现实意义(重要性) :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致超 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措施) (1)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 (2)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 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 (3)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还必须加快科技发展。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 成分和集体成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 础。 ) (1)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 ①.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②.地位: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 主导作用 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 (2)集体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 ①.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②.作用: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内容: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2)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 (①.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 有明显的公有性;②.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 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1)地位:国民经济的主体 (2)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这是就全国而言, 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作用和地位。 (1)构成:①.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占有和支配。②.私营经济:以生产资 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经济。③.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5 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 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 中 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独资部分。 (2)作用:①发展生产;②促进商品流通,活跃市场;③方便人民生活;④增加就业; ⑤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⑥有利于引进外资及学习境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必然性)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必然性) 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1,实行这一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实践证明,实行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五课 企业与经营者 一、企业 1,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 织。 2,类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及混合所有制企业。 3,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制。 (1)公司制的优点: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2)其他的企业组织形式:个人独资制和合伙制。 4,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1)企业兼并的意义: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企业, 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 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 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 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企业破产:①含义: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 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②意义: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 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 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二、公司 1,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种类: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法定的两种公司形式。 (1)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 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2)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 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和转让, 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注册资本 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500 万元。 3,组织机构: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1)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 理事宜。 (2)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6 (3)监督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4,公司的经营: (1)含义:公司的经营是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 动的总和。 (2)直接目的: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3)影响公司经营的主要因素(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公司要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 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一个 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它一定不会长久,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 到法律的制裁。 ) 三、劳动和就业 1,劳动 (1)含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2)意义: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2,就业 (1)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使得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 报酬,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 ) (2)我国就业形势严峻:①劳动力总量大;②劳动力素质总体水平低;③劳动力市场 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3)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①.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②.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③.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劳动者必须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 种方式就业观。 3,劳动者 (1)地位:我国劳动者只有分工不同,地位平等。 (2)权利: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 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法律规定的其他劳 动权利。 (3)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①.必要性:A: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B:是保障劳动 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②.措施(如何维护劳动者权益?) : 国家:a,完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为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我国颁布和实施 A:国家 了劳动法;b,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c,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 善社会保障体系。 个人: B:个人:a,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b,依法签订劳7 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c,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 协商、 申请调解、 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是每个公民的正确选择。 用人单位: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和法规;还要加强自身道德建设, C:用人单位 遵守道德规范,自觉维护劳动者权益。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一、储蓄存款 1,储蓄存款的含义: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人储蓄机构,储蓄机 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 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 储蓄机构依 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 3,储蓄存款的目的:获得利息,还有为了养老、积累和资金安全等其他目的。 4,储蓄存款的利息 (1)含义:利息是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是人们 从储蓄存款中获得的唯一收益。 (2)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税后利息收入=利息-利息税(利息×利息税率) 5,储蓄存款的种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6,储蓄存款的特点:低风险,低收益;流动性强,灵活方便。 二、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含义: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 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企业。 3,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存款业务。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2)贷款业务。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 (3)结算业务(中间业务) 。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 险、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 ) 三、股票、债券和保险 股票、 1,股票 (1)股票的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2)股票对股东意义: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 利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 利等。 (3)股票投资的收入:①.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企业利润;②.另一部 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 (4)股票投资的特点:股票是一种流通性强、高风险的投资方式。8 2,债券 (1)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 种类 国债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发行主体 国家 金融机构 企业 收益大小 最低但高于储蓄 居中 最高 风险程度 风险最小 中等 较大 流通性强弱 最强 较强 最差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种类: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3,商业保险 (1)含义:商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 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 或者当被保险人 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2)分类:①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 ; ②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 。 四、总结 1,储蓄存款、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四种投资方式的比较。 种类 性质 收益方 式 风险性 流动M 流通性 联 系 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 存款利息 最小 活期强, 定 期较差 债券 债务证书 债券利息 国债较小;金融债券中 等;企业债券较大。 国债较强;金融债券中等; 企业债券较弱。 股票 股份凭证 商业保 险 合同约 定区 别股息、红利; 保险金 股票差价 最大 很强 较小 较弱都是具有一定风险的,能给投资人带来一定收益的投资方式。2,投资的原则 (1)既要考虑收益,也要考虑风险。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2)合理组合投资,既“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也不要“把鸡蛋放在很多个篮 子里” 。 (3)量力而行,投资要以家庭的经济收入为前提。 (4)合法投资。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9 (1)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 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 在我国的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 (3)原因(客观必然性) :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 ;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物质基础) ; ③.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直接原因) 。 (4)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 分配的社会地位。 2,其他分配方式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①.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 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适用范围:个体经济(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和管理等。 ③.积极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 极性。 二、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根本原 因。 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 3,实行这一分配制度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4,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对实现 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公平与效率 1,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 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公平(结果公平) :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 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关系: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 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 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②.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10 (2)要求: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 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 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③.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政 府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 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 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利益, 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一、三个概念 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2,国家预算(政府预算)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 划。我国的政府预算包括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3,国家决算(政府决算) :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二、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1,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形式(种类) :①税收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利润收入(如国企 上缴的利润收入) ;③债务收入(如发行国债) ;④其他收入(如罚没收入、捐赠收入等) 。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①.基础性的决定性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 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②.分配政策。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不能过多也不能太 少,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2,财政支出 (1)含义: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用途(种类) :①经济建设支出(最主要,居于首位) ;②科教文卫事业支出;③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④社会保障支出(如军人的优抚费、抚恤费等) ;⑤债务支出。 三、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 财政收支平衡与 1,财政收支平衡指三种情况: (1)收入=支出。收入和支出相等是财政收支的理想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 (2)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3)收入小于支出,略有赤字。 2,财政赤字 (1)含义: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 一定范围之内。11 (2)评价:必须辨证的看待财政赤字现象,不能评价它是好是坏。 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 (1)含义: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 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2)内容: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 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 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 策。 (3)基本类型: ①.积极的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 :减少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如降低税 率,发行国债等。 ②.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即紧缩性财政政策) :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如提 高税率等。 ③.稳健的财政政策(即中性的财政政策) 。 2,货币政策 (1)含义: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 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 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内容:与银行有关的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信贷政策都属于货币政策。 (3)基本类型: ①.积极的货币政策(即扩张性货币政策) :如增发货币、降低利率和降低存款准备金 率等 ②.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即紧缩性货币政策) :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和提高存 款准备率等。 ③.稳健的货币政策(即中性的货币政策) 。 五、我国财政的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促” “3 ) (1)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2)促使经济平稳运行。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保持平衡,避免 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时,国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 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 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给经济“降温” 。 (3)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 保” “3 ) (1)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2)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3)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12 第九课 征税和纳税 一、税收 1,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 (1)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 法征税。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 出任何代价。 (3)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 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 偿性的保障; 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 随意征税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 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 3,种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二、两个重要的税种 1,个人所得税 (1)征税对象:个人所得。 (2)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 取得所得的个人, 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 个人。 (3)税率:①.超额累进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 低,税率越低。如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等;②.比例税率:如偶然所得税等。 (4)作用与意义:个人所得税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 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增值税 (1)征税对象: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2)基本税率:比例税率 17%。 (3)意义与作用:避免重复征税,防止偷税漏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体现公平竞争, 增加财政收入。 三、纳税人和负税人 1,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 (1)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2)负税人是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纳税人与负税人的联系: (1)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如个人所得税 的税款是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的,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2)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如企 业可能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把税款加在商品售价中,转嫁给消费者。 3,在我国,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都是实际的负税人。13 四、树立“纳税人”意识 树立“纳税人” 1,要树立义务意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与民、用之于民的。 ②.在我国税收是财政收入的的主要来源,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保证。 (2)几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①.偷税(逃税) :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的 行为。 ②.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③.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④.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2,要树立权利意识: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其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 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第四单元 面向市场经济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资源配置 1,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2)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二、市场经济(市场调节) 市场经济(市场调节) 1,含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运行机制(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市场经济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 情的变化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3,优点: (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 息,实现资源配置。 (2)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4,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社会生活中有很多领域和产品不能用市场来调节,如国防、 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 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14 三、规范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 : 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 就像体育竞赛离不开竞赛规则 一样。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1)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以及自愿、平等、 公平、诚信等交易规则。 (2)必须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 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 之策。 四、加强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 1,含义: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原因(必要性) :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 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 ,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 (1)经济手段。①.含义: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 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②.内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 用的经济手段。另外还有国家制定和实施的经济计划。 (2)法律手段。①.含义: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 手段。②.内容:法律手段包括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 (3)行政手段。①.含义: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 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②.运用:行政手段的运用必须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而且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使用。 (注意: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应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 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总体小康 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 (1)从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 费,过度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2)从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000 年时 GDP 世界第六位) 2,总体小康的特点(不足) :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二、全面小康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 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个“更加” (6 )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力争比 2000 年翻两番,综15 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 体系。 (3) 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 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提高,人民过上更加富 足的生活。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三、科学发展观 1,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理解: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 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树立科学发展观 (1)必要性: ①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后果: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 破坏。 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③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 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2)要求(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①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 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 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②坚持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 和社会全面进步。 ③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 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 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即发展经济如何落贯彻实科学发展观?) (1)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形成以高新 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 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消耗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化路子。 (3)统筹城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农”问题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 问题,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问题。 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 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4)统筹区域发展, 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16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经济全球化 1 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 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3,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主导: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5,载体:跨国公司 (1)含义:跨国公司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 性企业。 (2)目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3)作用: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促进了资金、技 术和人力等在全球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6,影响(利与弊) : (1)积极影响: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 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消极影响: ①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 左右着国际经济的 “游戏规则” , 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 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 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影响其他 国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7,正确的态度:既不能一味迎合也不能一味排斥拒绝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 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 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勇敢地迎接挑战。 二、世界贸易组织(WTO) 世界贸易组织(WTO) 1,三大世界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2,WTO 的性质: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一个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组织。 3,WTO 最重要的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4,WTO 的作用: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 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地位: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目前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 (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等)与“走 出去” (对外投资办厂、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等)相结合。 4,对外开放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 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17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总结_高一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经济生活》知识点复习梳理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考点一:...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答题方法一、消费环节(生活与消费) (一)价格: 1、前因――什么影响价格(价格变化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最终原因、根本原因) (2)...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 知识点总结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很全面)今日推荐 78份文档 百度图片明星相册 星光上线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知识主干)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知识主干),配人教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框架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含义 商品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政治必修一目录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和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五课 ...(政治精品教案)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全套教案_高一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经济生活》 第一课 1.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_经济生活_笔记整理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 1 课 神奇的货币 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计算公式汇总精品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经济生活计算公式 1、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 个别劳动时间×产品数量+B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物理必修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