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追击问题问题

报班咨询:400-888-3456
中考网2014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栏目提供各省全面的中考物理试题大全,包括2014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北京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中考物理真题以及2014中考物理试卷等内容,详情更多2014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尽在中考网.
条记录,分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英语的学习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如何学好英语是绝大多数同学都想知道的一个问题…
中考工具箱
Copyright (C)&
&&All&Rights&Reserved&北京启迪巨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巨人学校&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82号初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你好!请或
知识点选择
&&&&&&&&&&
实验,探究题
&排&&序&&方&&式&&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甘肃省天水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如图20甲所示,L上标有“6V& 3W”字样,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变阻器R的最大电阻为100Ω。只闭合开关S1,滑片置于a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0,电流表示数为Ia;只闭合开关S2,移动滑片P,变阻器两端电压与其连入电路的电阻关系如图19乙所示,当滑片P置于b点时,电压表示数Ub=8V,电流表示数为Ib。已知Ra:R0=12:5,Ia:Ib=3:5(设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求:
(1)小灯泡的电阻;
(2)定值电阻R0和电源电压U;
(3)只闭合开关S1时,在电表的示数不超过量程,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的情况下,电路消耗的功率范围。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948');">&
题型:计算题&&知识点:第2节 电功率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甘肃省天水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节能、低排放等优点,成为汽车研究与开发领域的重点。某新型的电能过低时,内燃机不工作,蓄电池向车轮输送能量。当需要高速行驶或蓄电池可以给蓄电池充电。车速与所受阻力的关系如图18所示。在某次测试中,由内燃机提供能量,汽车以5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0.5h,同时蓄电池的电能增加了5.4×107J,求:
(1)汽车牵引力做的功;
(2)若所用燃料的热值是5.4×107J/kg,测试过程中消耗8kg的燃料(假设燃料完全燃烧),则放出的总热量是多少?
(3)内燃机工作时转化成电能的效率。
22、(6分)一名体重为560N、双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4m2的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如图19所示的滑轮组,在20s内将600N的重物匀速提升1m(绳重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
(1)请画出滑轮组的绕线。当这名学生未提重物时,他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2)若匀速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拉力的功率多大?
(3)若用该滑轮组将800N的重物匀速提起1m,机械效率又是多大?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947');">&
题型:计算题&&知识点:各地中考
使用次数:2
入库时间:
来源: 甘肃省天水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金属丝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实验中,取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丝拉直连接在A、B接线柱上,在金属丝上安装一个可滑动的金属夹P。实验室还提供了下列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电压3V)、滑动变阻器(20Ω& 2A)、刻度尺、开关和导线若干。
(1)为了测量AP段的电阻R,他们连接了如图17甲所示的电路。连接电路时,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 端(填“左”或“右”)。
(2)该实验小组闭合开关后,小天同学观察发现电压表的读数为3V,电流表的指针几乎没有发生偏转,则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电阻丝AP部分发生&&&&&&&&&&&&&&&&&&&&
(3)某次实验中测得电压表的读数为2.1V,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17乙所示,则此时金属丝的电阻R= &&&&&&&&&Ω。
(4)实验中移动金属夹P,分别测出AP段的长度ι和对应的电压、电流值,并计算出对应的电阻值R,其中ι和R的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946');">&
题型:实验,探究题&&知识点:第3节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来源: 甘肃省天水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小亮同学利用“等效替代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16所示。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1)如图16甲,选择一粒饱满的花生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烧杯中,发现花生米下沉至杯底,则花生米完全浸没在水中下沉时所受的浮力&&&&&& 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如图16乙,往烧杯中逐渐加盐并充分搅拌,直至观察到花生米处于&&&
&&状态,随即停止加盐。
(3)如图16丙,取出花生米,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4)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59g,如图16丁,用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为&&&&&
(5)通过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即可知花生米的密度,本实验中花生米的密度为&&&&&&& kg/m3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945');">&
题型:实验,探究题&&知识点: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来源: 甘肃省天水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15所示的装置,实验中有一处错误,是&&&&&&&&&&
。烧杯上加盖的目的是&&&&&&&&&&
(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烧杯内水面上方气压&&&&& I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白气”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选填序号)。①冰②霜③雾④雪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944');">&
题型:实验,探究题&&知识点:第3节
汽化和液化
使用次数:3
入库时间:
来源: 甘肃省天水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如图14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小红同学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
(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943');">&
题型:实验,探究题&&知识点:第2节
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来源: 甘肃省天水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如图13所示,请将螺线管、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使开关闭合后,螺线管与条形磁铁相互排斥,且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会使斥力变大。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942');">&
题型:作图题&&知识点:第2节 电生磁
使用次数:7
入库时间:
来源: 青海省西宁城区2016年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图15是太阳能热水器内部水箱的结构示意图。A、B是水箱中两个相同的实心圆柱体,密度为2×103kg/m3,悬挂在水箱顶部的压力传感开关S上。当S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达到一定值时闭合,电动水泵M开始向水箱注水;当拉力等于10N时,S断开,电动水泵M停止注水,此时水箱水位最高为1.2m。g取10N/kg。求:
(1)若水箱内有100 kg的水,该太阳能热水器将水从20℃加热到50℃时水吸收的热量。 [C水=4.2×103J/(kg·℃)]
(2)停止注水后水箱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3)若A、B的体积均为400 cm3,A、B受到的总重力。
(4)正常情况下水箱中的水位最高时如图所示,A受到的浮力(开关S下的细绳和A、B间的细绳质量与体积均忽略不计)。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906');">&
题型:计算题&&知识点:各地中考
使用次数:2
入库时间:
来源: 青海省西宁城区2016年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如图14甲所示,电源电压U=10V,R1为定值电阻,阻值为20Ω,R为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50Ω,小灯泡上标有“6V 3W”字样,小灯泡的U—I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小灯泡正常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
(2)S闭合,S1、S2都断开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4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3)S、S1、S2都闭合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到何处时,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这个最小功率是多少?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905');">&
题型:计算题&&知识点:第2节 电功率
使用次数:2
入库时间:
来源: 青海省西宁城区2016年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实验室购买了一批规格为“2.5V 0.8W”的小灯泡,小明同学利用其中一只小灯泡做测量电功率的实验,他设计了如图13甲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中各元件完好,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3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暗,连接导线不能交叉)。
(2)小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得到了三组电压和电流的数据,填入他自己设计的表格。
平均电功率P′/W
Ⅰ请指出这个表格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
Ⅱ小明操作规范读数正确,根据表中数据,当小灯泡两端电
压为2.5 V时,求得小灯泡的电功率为 ① W,故小明认为该小灯泡不合格,他判断的理由
Ⅲ 假如生产这种小灯泡钨丝的粗细是一定的,则这个小灯泡不合格的原因是钨丝的长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合格产品小灯泡钨丝的长度。
(3)小明还想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于是将甲图中的小灯泡换成电阻,当电阻阻值是2Ω时,电流表示数为1 A;要使电流表示数是0.5 A,应将2Ω的电阻更换为 ① Ω的电阻;多次测量后作出的I-R图像是右图中的& ②& 。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904');">&
题型:实验,探究题&&知识点: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使用次数:3
入库时间:
来源: 青海省西宁城区2016年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某同学用如图12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钩码上升的
绳端移动的
(1)实验中,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二次实验中,2s内钩码上升的高度为0.1 m,则它运动的速度为&&&&
(3)第三次实验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 ① 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② 。
(4)分析比较第一、二两次实验数据,有用功W1有 &① &W2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 ② η2 (两空均选填“>”“=”或“<”)。由此可知,可采用& ③&
的方法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903');">&
题型:实验,探究题&&知识点:第3节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青海省西宁城区2016年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11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① 相同(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
②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
(2)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902');">&
题型:实验,探究题&&知识点: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青海省西宁城区2016年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如图10所示,烧瓶内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901');">&
题型:简答题&&知识点:第3 节
使用次数:5
入库时间:
来源: 青海省西宁城区2016年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如图9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拉杆旅行箱的示意图,O是轮子的转轴,O′是箱体的重心。以O为支点,画出力F的力臂和箱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900');">&
题型:作图题&&知识点:第1节
使用次数:4
入库时间:
来源: 青海省西宁城区2016年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如图8所示的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的准确方向及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899');">&
题型:作图题&&知识点:第4节
使用次数:3
入库时间:
来源: 青海省西宁城区2016年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如图7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滑片P由b端滑到端,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可判断电源电压是
① V,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 ② 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③ Ω。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898');">&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第2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使用次数:3
入库时间:
来源: 青海省西宁城区2016年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西宁市湟水河河道改造工程中,装载机5s内将一块重2000N的石块匀速举高3m,装载机的举力对石块做功为 ① J,举力做功的功率为 ② W。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897');">&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第2节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青海省西宁城区2016年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粘”字常用来表述一些物理现象。例如: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有 ①
;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是由于吸盘受到 ② 的作用;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是因为衣服带了 ③
的缘故;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是因为液体瞬间 ④ 的缘故。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896');">&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各地中考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青海省西宁城区2016年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如图6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插入盐水中,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盐水电池。观察电压表的接线和指针偏转可知:锌片是盐水电池的
① 极,电池的电压为 ② V。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895');">&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第1节 电压
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来源: 青海省西宁城区2016年高中招生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是因为受到 ① 场的作用。当小磁针静止后,小磁针北极实际上指向
② (选填“地理南极”或“地磁南极”)。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232894');">&
题型:填空题&&知识点:第1节 磁现象 磁场--磁场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关于物理大题如何提分、如何作答、理综试卷的答题顺序等问题,这是任何准备参加2016年高考考试必看的问题。
  物理大题的疑问解答
  问题:物理大题过程怎么?
  一、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的目的是说明物理过程和答题依据。答题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考虑:说明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或运动过程的示意图;说明所设字母的物理意义;说明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及对应的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说明所求结果的物理意义。
  二、要有必要的方程式
  物理方程是表达的主体,如何写出,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写出的方程式(这是评分依据)必须是最基本的,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应有qvB=mv2R,而不是其变形结果式R=mvqB;要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用掺有数字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续&进一些内容。
  问题:大题拿下来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如何去作答?
  每一道计算题,首先要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审题是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搜索、提取、加工的过程。我们初审时所获取的信息,可能既包含有利的解题信息,又包含不利的解题信息,也有可能是不完整的,这都会使解题偏离正确的方向,造成一步错,步步错的局面。在审题中,要全面细致,特别重视题中的关键词和数据,如静止、匀速、恰好达到最大速度、匀加速、初速为零,一定、可能、刚好等。一般物理题描述的可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此种情况下,要把整个过程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阶段,充分地想象、分析、判断,建立起完整准确的物理情景和模型,还常常要通过画草图展示物理情景来帮助理解题意,保证审题的准确性。否则,一旦做题方向偏了,只能是白忙一场。
  审题清楚后,列式解题必须立足于数学方法,解题就是建立起与未知数数量相等的方程个数,然后求解。怎样建立方程呢?方程蕴含在物理过程中以及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存在于状态或状态变化之中;隐藏在约束关系之中。
  首先应由题目中的物理现象及过程所对应的或贴近的物理规律,建立主体关系式。然后,根据物理过程建立题意所提供信息的纵向、横向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所谓纵向关系是指同一研究对象的前后过程的。
  问题:物理上不了60,大题总在犯小错误拿不了分,怎么办?
  要正视你的小错误,这些小错误都是因为什么而造成的呢?比如:
  1、列式时丢角标:一定要规范你自己的符号系统,不能抓到什么字母就写什么字母,要以下角标明确区分开物理量的对象和过程标志。如A对B的摩擦力,建议写
  成fAB(AB为下角标),而不是单纯写个f1,这样太容易搞混了;
  2、算错:经常计算出错的话,一定要辅助以限时的计算训练,就是物理和数学中哪里计算复杂就专门限时做这些题。同时辅助以简化计算的技巧。
  3、读错题:这个问题一定要好好反思一下,真的是读题的时候读漏了条件吗?还是其实读题的时候并没有提前意识,也就是说,没有对特定运动过程或环境的警觉,不知道这里容易出现条件分歧呢?或者,解题分析时,并没有去题目里确认条件的习惯呢?这里建议你,一定要在分析时,不停的去题目里确认关键条件,如光滑、带电、有无初速度、有无重力、是否一起运动等。否则很容易漏掉。
  问题:有时物理一到大题本身简单,但你在不知道它简单的情况下做不到出来怎么办?
  本身简单的大题,实际上他不一定简单。因为这样的题目,难度在于我们能够看出他的模型和状态。然后不知道他简单,那一定是没有分析出规律对吗?
  做题要有全局观念,千万不能拿到题目就想列式,要先看过程,构建合理的运动模型,然后再列式。这样思路才能清楚,分析时才能看到问题该怎么答。
  问题:物理大题不会就过的思想,对吗?
  如果是考试中,且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不会就过是正确的策略。但是要注意,平时学习时,做题时不能这样。平时必须正视物理大题的能力训练,把不是太难的大题尽可能多的搞明白物理过程,并总结、反思相同规律。这样考试时才能减少不会的题目数量。
  问题:物理情景老是分析不好怎么办啊?
  物理情景分析是依托于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上的。你说的物理情景如果是磁场,那么需要注意,磁场中的几何关系非常重要,而几何关系又是一步步算出来的。
  所以,分析磁场运动,一定要分步。把第一阶段运动的轨迹与圆心定好,精确求解出偏转角度、半径和弦长,才能进入下个场的分析,不然连下个场的入射点都找错,那下面的分析就都是无用功了。所以,注意加强平面几何,尤其是圆的平面几何能力哦。
  物理知识点的解答
  问题:总是感觉动量好难,学不懂?
  动量本身并不难,动量的难点在于何时该用动量解题?用动量解题时该怎么选研究对象与过程。我们分析问题,要考虑定理的适用范围。比如动量守恒定律,一定要在系统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使用,也就是说我们做题时,需要时时刻刻盯着研究对象系统的合外力。那么合外力为零的系统才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对动量列式,一定要用牛顿运动定律先对运动做出预判,比如碰撞后速度是否相等,直接决定了动量方程的写法。总之,动量是手段,是方法,会用动量的前提是运动过程能分析清楚。所以难点还是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分析上。
  问题:动量守恒怎么做,就是选修3-5的大题?
  1、选研究对象时,一定要先看清楚合外力是否为零。
  2、如果是碰撞问题,注意必须一次次两两碰撞,不可贪多
  3、在守恒的前提下,每个过程都列出动量和能量两组守恒的式子,用方程组解题;但是切记,要先分析是否守恒,不守恒的过程不能列!!!
  4、必要的方程组解题结果可以做适当记忆,以加快做题速度
  问题:求教摩擦力类的问题切入点在哪里?
  摩擦力类的问题,主要在于动静摩擦的转化上。滑动摩擦转静摩擦的节点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所以画v-t图像看交点能够迅速准确发现。静摩擦转换滑动摩擦,一定出现在静摩擦达到最大,且两物体加速度此时相等但外力再增加的话,加速度马上就会不相等时。做所有摩擦力问题,尤其是板块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上面两个节点。不然过程会分析错。
  问题:物理关于电磁感应这一块的题从哪里入手啊?
  物理电磁感应中的棒轨模型,是计算大题最常见的考点。这类问题常常把牛顿定律、能量、动量、电路、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高中物理所有主干都综合到一道题目里,所以对综合度要求很高。
  这类题目答题时,可以按以下步骤来作答:
  1、读题:读出题目中的研究对象、运动过程、受力特征;
  2、构建运动模型:匀速、匀变、不规则运动;
  3、规则运动列式时套运动学公式、不规则运动一定采用能量与动量手段列式
  4、掌握棒轨模型常规的能量动量列式方法,平时一定要加大训练力度,保证考试时熟练;比如棒轨模型中,单棒的问题,电阻、电容、电源模型的常规方法和易错点要提前储备好,双棒问题的运动与电路分析要点要清晰明确;
  5、计算不要过程,只要写计算结果至答题卡。
  问题:请问平时该怎么梳理一个单元的知识点?
  梳理之前,先把物理课本看一遍。看的时候不能只看公式,要把课本上每个概念是如何阐述如何引出的都看到。看的同时要跟着课本上的问题去思考。这样一章看完,这一章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层次就清楚了。再去梳理就能狠清晰的得到架构。如果觉得需要辅助工具,可以买一本知识点讲解比较全的辅导书,但是效果还是自己看课本跟着思考更好啊。
  问题:二轮物理该怎么复习效率高?
  二轮复习期间各种考试很多,注意一定要把模考卷子收集好,把高频错题总结出来,按错题的知识点来巩固复习。就是说以各种考试为检测手段,把检测出来的问题从易到难一步步突破。
  同时注意,二轮复习有余力的话,要加强物理常规模型的套路练习。套路练习熟练了,对计算题提速和提高正确率都有极大帮助。
  问题:老师,如何找题目中的关键点?
  读题时,有目的的搜索以下几个&W&:
  1、WHO:研究对象,通常是运动的物体
  2、WHERE: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特征,如:是否光滑、有无电磁重力场
  3、WHEN:研究对象在何时从哪里经过
  4、WHAT:研究对象干了什么,以什么样的运动形式完成
  读出这三个W,题目的关键点也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针对运动形式列出方程;经典的方程包括规则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不规则运动的能量动量关系式。
  来源:网络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一、图像法
  一、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
  二、典型应用
  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
  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
  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例1、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根据得出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 Ω.
  【解析】电源的U-I图像是经常碰到的,由图线与纵轴的截距容易得出电动势E=1.5 V,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是路端电压为0.80伏特时的电流,(学生在这里常犯的错误是把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当作短路电流,而得出r=E/I短=2.5Ω 的错误结论.)故电源的内阻为:r=△U/△I=1.2Ω
  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
  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例2、A、B两汽车站相距60 km,从A站每隔10 min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
  (1)如果在A站第一辆汽车开出时,B站也有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开往A站,问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能遇到几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
  (2)如果B站汽车与A站另一辆汽车同时开出,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从A站开出的车数最多,那么B站汽车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多长时间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几辆车同时开出)?最多在途中能遇到几辆车?
  (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那么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又最多能遇到几辆车?
  【解析】依题意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分别从A、B站由不同时刻开出的汽车做匀速运动的s一t图像,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一目了然地看出:
  (1)当B站汽车与A站第一辆汽车同时相向开出时,B站汽车的s一t图线CD与A站汽车的s-t图线有6个交点(不包括在t轴上的交点),这表明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能遇到6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
  (2)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的车最多,它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50 min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6辆车同时开出此时对应B站汽车的s―t图线MN与A站汽车的s一t图线共有11个交点(不包括t轴上的交点),所以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最多能遇到1l辆从A站开出的车.
  (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则B站汽车的s-t图线(如图中的直线PQ)与A站汽车的s-t图线最多可有12个交点,所以B站汽车在途中最多能遇到12辆车.
  4.明确面积的物理意义
  利用图像的面积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解题,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常和斜率的物理意义结合起来,其中v一t图像中图线下的面积代表质点运动的位移是最基本也是运用得最多的.
  例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 J.
  则在整个过程中,恒力甲做功等于多少?恒力乙做功等于多少?
  【解析】这是一道较好的力学综合题,涉及运动、力、功能关系的问题.粗看物理情景并不复杂,但题意直接给的条件不多,只能深挖题中隐含的条件.下图表达出了整个物理过程,可以从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图像等多个角度解出,应用图像方法,简单、直观.
  作出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a所示),位移为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依题意,总位移为零,即△0AE的面积与△EBC面积相等,由几何知识可知△ADC的面积与△ADB面积相等,故△0AB的面积与△DCB面积相等(如图b所示).
  即: (v1&2t0)= v2t0
  解得:v2=2v1
  由题意知, mv22=32J,故 mv12=8J,
  根据动能定理有W1= mv12=8J, W2= m(v22-v12)=24J
  5.寻找图中的临界条件
  物理问题常涉及到许多临界状态,其临界条件常反映在图中,寻找图中的临界条件,可以使物理情景变得清晰.
  例5、从地面上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一物体A,相隔△t时间后又以初速度v0从地面上竖直上抛另一物体B,要使A、B能在空中相遇,则△t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在同一坐标系中作两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的s-t图像,如图.要A、B在空中相遇,必须使两者相对于抛出点的位移相等,即要求A、B图线必须相交,据此可从图中很快看出:物体B最早抛出时的临界情形是物体B落地时恰好与A相遇;物体B最迟抛出时的临界情形是物体B抛出时恰好与A相遇.故要使A、B能在空中相遇,△t应满足的条件为:2v0/g&△t&4v0/g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到,图像的内涵丰富,综合性比较强,而表达却非常简明,是物理学习中数、形、意的完美统一,体现着对物理问题的深刻理解.运用图像解题不仅仅是一种解题方法,也是一个感悟物理的简洁美的过程.
  6.把握图像的物理意义
  例6、如图所示,一宽40 cm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边长为20 cm的正方形导线框位于纸面内,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恒定速度v=20 cm/s通过磁场区域,在运动过程中,线框有一边始终与磁场区域的边界平行.取它刚进入磁场的时刻t=0,在下列图线中,正确反映感应电流随时问变化规律的是
  【解析】 可将切割磁感应线的导体等效为电源按闭合电路来考虑,也可以直接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按闭合电路来考虑.
  当导线框部分进入磁场时,有恒定的感应电流,当整体全部进入磁场时,无感应电流,当导线框部分离开磁场时,又能产生相反方向的感应电流.所以应选C.
  方法二:等效法
  一.方法介绍
  等效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它是从事物的等同效果这一基本点出发的,它可以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较为简单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进行研究和处理,其目的是通过转换思维活动的作用对象来降低思维活动的难度,它也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用等效法研究问题时,并非指事物的各个方面效果都相同,而是强调某一方面的效果.因此一定要明确不同事物在什么条件、什么范围、什么方面等效.在中学物理中,我们通常可以把所遇到的等效分为:物理量等效、物理过程等效、物理模型等效等.
  二.典例分析
  1.物理量等效
  在高中物理中,小到等效劲度系数、合力与分力、合速度与分速度、总电阻与分电阻等;大到等效势能、等效场、矢量的合成与分解等,都涉及到物理量的等效.如果能将物理量等效观点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去,可以使我们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变得更为简捷.
  例l.如图所示,ABCD为表示竖立放在场强为E=104V/m的水平匀强电场中的绝缘光滑轨道,其中轨道的BCD部分是半径为R的半圆环,轨道的水平部分与半圆环相切A为水平轨道的一点,而且 把一质量m=100g、带电q=10-4C的小球,放在水平轨道的A点上面由静止开始被释放后,在轨道的内侧运动。(g=10m/s2)求:
  (1)它到达C点时的速度是多大?
  (2)它到达C点时对轨道压力是多大?
  (3)小球所能获得的最大动能是多少?
  2.物理过程等效
  对于有些复杂的物理过程,我们可以用一种或几种简单的物理过程来替代,这样能够简化、转换、分解复杂问题,能够更加明确研究对象的物理本质,以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
  高中物理中我们经常遇到此类问题,如运动学中的逆向思维、电荷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平均值和有效值等.
  例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放置一个半径R很大的圆形光滑轨道,0为其最低点.在0点附近P处放一质量为m的滑块,求由静止开始滑至0点时所需的最短时间.
  例3.矩形裸导线框长边的长度为2l,短边的长度为l,在两个短边上均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其余部分电阻均不计.导线框的位置如图所示,线框内的磁场方向及分布情况如图,大小为.一电阻为R的光滑导体棒AB与短边平行且与长边始终接触良好.起初导体棒处于x=0处,从t=0时刻起,导体棒AB在沿x方向的外力F的作用下做速度为v的匀速运动.试求:
  (1)导体棒AB从x=0运动到x=2l的过程中外力F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
  (2)导体棒AB从x=0运动到x=2l的过程中整个回路产生的热量.
  3.物理模型等效
  物理模型等效在物理学习中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力学中的很多模型可以直接应用到电磁学中去,如卫星模型、人船模型、子弹射木块模型、碰撞模型、弹簧振子模型等.实际上,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时,经常将新的问题与熟知的物理模型进行等效处理.
  例4.如图所示,R1、R2、R3为定值电阻,但阻值未知,Rx为电阻箱.当Rx为Rx1=10 Ω时,通过它的电流Ix1=l A;当Rx为Rx2=18 Ω时,通过它的电流Ix2=0.6A.则当Ix3=0.l A时,求电阻Rx3.
  【解析】电源电动势E、内电阻r、电阻Rl、R2、R3均未知,按题目给的电路模型列式求解,显然方程数少于未知量数,于是可采取变换电路结构的方法.
  将图所示的虚线框内电路看成新的电源,则等效电路如右图所示,
  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根据电学知识,新电路不改变Rx和Ix的对应关系,
  例5.如图所示,倾角为θ=300,宽度L=1 m的足够长的U形平行光滑金属导轨固定在磁感应强度B=1 T、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斜向上,用平行于导轨且功率恒为6 w的牵引力牵引一根质量m=0.2 kg,电阻R=1 Ω放在导轨上的金属棒ab由静止沿导轨向上移动,当金属棒ab移动2.8 m时获得稳定速度,在此过程中金属棒产生的热量为5.8 J(不计导轨电阻及一切摩擦,g取10 m/s2),求:
  (1)金属棒达到的稳定速度是多大?
  (2)金属棒从静止达到稳定速度所需时间是多少?
  【解析】此题只要将汽车以恒定功率运动的模型,用于电磁感应现象中,将思维转换过来,问题就不难求解.
  (1)金属棒在功率恒定的牵引力作用下沿导轨向上运动,金属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回路中有感应电流,ab棒受安培力方向沿导轨向下,由P=Fv可知,随着棒速度增加,牵引力将减小,安培力增大,棒的加速度减小,稳定时有:牵引力等于安培力和棒重力沿导轨向下的分力之和,在导轨平面内,有
  方法三、极值法
  一、方法简介
  通常情况下,由于物理问题涉及的因素众多、过程复杂,很难直接把握其变化规律进而对其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我们若将问题推到极端状态、极端条件或特殊状态下进行分析,却可以很快得出结论.像这样将问题从一般状态推到特殊状态进行分析处理的解题方法就是极端法.极端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的分析时,具有独特作用,恰当应用极端法能提高解题效率,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灵活,判断准确.
  用极端法分析问题,关键在于是将问题推向什么极端,采用什么方法处理.具体来说,首先要求待分析的问题有“极端”的存在,然后从极端状态出发,回过头来再去分析待分析问题的变化规律.其实质是将物理过程的变化推到极端,使其变化关系变得明显,以实现对问题的快速判断.通常可采用极端值、极端过程、特殊值、函数求极值等方法.
  二、典例分析
  1.极端值法
  对于所考虑的物理问题,从它所能取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方面进行分析,将最大值或最小值代入相应的表达式,从而得到所需的结论.
  【例1】如图所示,电源内阻不能忽略,R1=10Ω,R2=8Ω,当开关扳到位置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当开关扳到位置2时,电流表的示数可能是
  A.0.27AB.0.24AC.0.21AD.0.18A
  【解析】开关S分别扳到位置1和2时,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所以有
  虽然电源内阻R的数值未知,但其取值范围尽然是 ,
  所以,当R=0时,I2=0.25A;当R→∞时,I2→0.2A.故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2A<I2<0.25A.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C.
  2.极端过程法
  有些问题,对一般的过程分析求解难度很大,甚至中学阶段暂时无法求出,可以把研究过程推向极端情况来加以考察分析,往往能很快得出结论。
  【图文信息来源于网与创意物理公众号】
  零基础冲刺物理80分北京艺考生专用提分课程;中等生冲刺北京物理高分课程;高一同步培优补差课程;高二下学期同步培优补差课程已经开始开课了!创意物理名师孟付良老师带你站在物理顶峰!联系孟老师,登录跟谁学,搜索孟付良就可以约课了哦!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创意物理专注于初高中物理教育!给您提供初高中物理学习资料,...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