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强调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语是从商品的——...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重要试题及答案: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建立()的农产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重要试题及答案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建立_____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公开透明B:
全面详细C:
互联共享D:
全程可追溯
参考答案: CD 本题解释: CD本题考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要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CD正确,故选CD。
网站客服QQ: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几点看法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201 3年第3期(总第27期)质量技术监督研究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ResearchNO.3.2013General No.27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几点程晓明(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3)看法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推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保护广大消费者健康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概述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对策。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解决对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通过培育优良品种,灌溉技术和化肥的广泛应用成功用仅占世界15%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即13亿人口的粮食问题,取得了辉煌成就,创造了第一次绿色革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城市周边的农田被大量占用成为住宅用地,加上饲料、化肥、农药等农用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民收入无法得到稳定提高,这些种种因素都导致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极大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新形势下研究农产品安全问题对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维持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1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1.1农产品数量稳步增长,质量拙平逐年提高,但不时也有农产品未硷事故出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总产量持续增长,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收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在解决温饱问题后,我国政府大力着手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尤其是从2001年正式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根据农业部日发布的《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况》,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蔬菜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持续上升(见图1),畜产品中“瘦肉精”以及磺***类药物等兽药残留监测结果,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总体呈上升态势(见图2和图3),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处于上升态势(见图4)。查看2008年至lJ2011年的相关数据,合收稿日期:作者简介: 程晓明,男,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标准研究部,高级工程师,硕士·52·万方数据格率也保持在90以上。虽然质量安全水平总体比较高,但农产品安全事故也不时出现,比如瘦肉精问题、孔雀石绿的问题都不断被新闻媒体曝光。潼蔗誊j图l 年37城市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又。尸∥/\√黼痒枷啤槲埠搠睥2啡瓤.缓平霸图2 年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监测合格率l-●●套-■奢孵,厂/\。。/厂龋螂撕痒槲雄捌睥t—雄L娥早蕾图3 年畜产品磺***类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l∞∞I一脊髓,擘姐97 96///∞05毒; 2∞睥撇字年l,2次平均图4 年水产品中***霉素污染监测合格率1.2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初见成效(1)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但还不完善。我国政府已组织制定我国现行农业标准有国家标准1849项,行业标准共2471项,全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专业标准化工作组有30多个。标准制定的范围从农作物种子、种畜禽发展到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各个领域。但总体上产前和产后的加工、包装、冷储、保鲜标准少,不太完善。(2)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逐步展开,取得比较好的成果。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从无到有,逐步规范,不断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也开展了斟IGAP(良好农业规范)、GMP(良好生产规范)、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三P”的体系。通过这些认证,使农产品有了门槛,让优质农产品从普通农产品脱颖而出,真正实现了优质优价。(3)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建立。以福建省数据为例,成立了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同时加挂“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福州)”牌子,目前项目己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实验室面积3600m2,仪器设备总数200台(套),授权检测产品273个,授权检测参数12,000项。从设区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看,目前设区市级质检机构有12家。从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建设看,目前通过审批国家投资在建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有32家,另有14家正在申报中。[1]这些检验检测机构的成立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4)农产品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逐步完善。目前我国已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子法》、《渔业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也制定发布了《种畜禽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条例,加大了从种子到农业投入品的监测力度,从法律上保护消费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53·-竹-孵譬错^亭■●●万方数据2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3解决对策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有多方面原因造成,有生产化组织程度低、农民素质不高、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体制不健全等,但这都不是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工业化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中过度运用,没有理顺农产品产供销产业链,无法让产业链中的参与者,尤其是农民获得合理的利益。工业化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中过度地运用是造成农产品安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农产品生产的过程,是一个生命培育生长的过程,无论是水果、蔬菜、畜禽还是五谷杂粮都是如此。这就决定了农业生产要遵循生命生长的规律,虽然现在科技发展,人类从某种程度上改变天时地利,比如可以通过大棚使北方也可以在冬天吃上蔬菜瓜果,但大棚生产出来的这些农产品并没有天然的口味,从某种意义上说只具有蔬菜瓜果的形,而不具有其内在的品质;又比如工业化养殖***,通过人为制造持续高温和通过高强度的照明,让在正常条件下至少需要150天养殖而成自然鸡压缩成不到45天出栏工业鸡,并且为了降低这些工业鸡的死亡率,人类给它们喂食了超过20种各类药品,又比如为了适应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要求,同一块土地长期种植单一作物,结果必然导致土壤肥力衰减、抗病虫害能力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量施用化肥与农药等各种各样的化学品,最终土地变成“工厂”,而不再是食物生产基地。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不仅导致了土壤、水与环境的污染,物种多元化的生态体系遭到破坏,土壤肥力衰减,抗药性增加,地下水被污染,从而危害到农产品的安全。其次,要从农业产业链上来看待农产品安全。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科技指导、生产(种植、养殖)、收购包装、仓储运输、批发零售是整个农业产业链。如果这个产业链中的任何一个从业者无法获取合理利润,都会造成市场的波动,甚至可能为了获取利润,而采取非法生产手段。如将工业原料用于食品加工中来降低成本,这个产业链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整个产业就会出现恶性循环。·54·农产品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它牵涉到1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几点看法.pdf
文档介绍:
201 3年第3期(总第27期)质量技术监督研究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ResearchNO.3.2013General No.27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几点程晓明(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3)看法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推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和保护广大消费者健康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概述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对策。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解决对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通过培育优良品种,灌溉技术和化肥的广泛应用成功用仅占世界15%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即13亿人口的粮食问题,取得了辉煌成就,创造了第一次绿色革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城市周边的农田被大量占用成为住宅用地,加上饲料、化肥、农药等农用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民收入无法得到稳定提高,这些种种因素都导致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讲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讲义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概念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念先要掌握农产品、农产品质量概念。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初级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直接获得的以及经过分拣、去皮、剥壳、粉碎、清洗、切割、冷冻、打蜡、分级包装等加工,但未改变其基本的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产品。农产品质量的概念:通常讲农产品质量既包括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质量要求,也包括涉及农产品营养成分、口感、色香味等非安全性的一般质量指标。非安全性的质量要求主要由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来引导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念:需要由法律规范、实行强制监管、保障的,主要应当是农产品质量中的安全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强制性技术规范。符合这种要求标准产品,我国通常称为无公害农产品,等同于其它国家安全农产品。二、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一是药物残留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如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瘦肉精生猪、二是微生物污染和生物毒素含量超标。如腐烂变质的农产品,病死动物,疯牛病三是掺杂使假。如牛奶中掺杂三聚氰胺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影响一是直接危及公众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球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因食品污染、饮用水污染而患病。在美国由于食品受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每年造成近2万人患病。英国发生疯牛病后,虽然因病直接致死的人数只有69人,但由于疯牛病潜伏期长、确诊困难,至今人们仍心存恐惧。二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美国:食源性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年均3500亿美元。英国:因疯牛病的宰牛行动损失300亿美元,禁止牛肉贸易年均损失52亿美元。比利时:因二恶英事件,大量销毁活鸡和鸡肉加工制品直接经济损失达13亿欧元,而且使整个欧盟畜产品贸易也蒙受巨额损失。我国:三聚氰胺事件重创我国奶业。至今国产奶粉市场占有率没有恢复到50%,多宝鱼事件当时基本毁了整个产业三是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发达国家以食品安全的名义设置各种贸易壁垒的现象日趋严重 。农产品和食品行业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争端摩擦的焦点和各国技术贸易壁垒通报的重点。四、影响政府公信力从国际经验看,食品安全事件还会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甚至会破坏社会稳定、危及国家安全。能否保障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尺度。如1999年:比利时由于发生二恶英事件直接导致了政府的更迭。2001年:德国也因发生疯牛病事件导致了联邦政府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辞职。现在我国食品安全已经成了焦点问题。多起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严重影响我国国际形象,也严重影响民众对政府信心。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因为保障食品安全是民众对政府最基本要求之一。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原因:一是农业产地环境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的,如土地重金属有些是土壤本身地质条件造成的;有些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如工业三废、居民生活垃圾、农业面源污染。二是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的变化。受气候、环境等条件变化,病毒也变化了。如2003年的非典、近年的甲流感同。早阵了,德国毒黄瓜事件,最终证实是豆芽菜带来的,也是一种病毒。三是农业投入品的变化。传统农业主要系统内物质自然循环利用。现代农业打破内部物质能量循环,大量使用外来石油化工产品作为肥料、农药,而且动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广泛使用。以前,我们这里一头猪出栏要将近一气,现在三个月可以出栏。四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变化。如转基因作为现代生物技术,争议很大,发展也很快。如我国本来是大豆的故乡。在美国转基因大豆冲击下,市场占有率下降非常大,我们现在消费的大豆以及包括酱油等制品大多是转基因产品。五是包装、保鲜以及加工方面技术变化。如添加剂、保鲜剂、防腐剂等方面技术发展很快。如甲荃,工业产品、加工食品、农产品、家具、服装到处使用。这些直接原因好理解。问题是民以食为天,有人类就有农产品生产、消费,几千年了为什么现在农产品的安全成了大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或者背景:一是市场经济下强烈的利益驱动。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不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计划经济也不存在现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市场经济下的商品生产,产品不是自己消费。生产经营是为了盈利,盈利的诱因势必刺激人们采用一切有利于扩大产量、降低成本、促进产品销售的技术。二是农产品信息不完全导致市场机制失灵。学过经济学都知道,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有三个假定:经济人、完全信息、完全竞争。完全信息指的是交易双方对相关信息完全把握从而保证交易完美高效。按照这个假定,交易双方是优质优价、愿打愿挨、两相情愿,产品安不安全交易时双方是清楚的,所以不存在谁损害谁的问题,也就不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事实上,农产品质量信息消费者很大程度上是不知情的。首先仅凭感官无法全部掌握;其次农产品标签标识也不健全,或者是没有,即使有也不是规范不可靠。这样一来,优质不高价,劣质不少价,市场上产品良莠不分,忠厚老实的就会吃亏,品质安全的产品由于成本高谁都不会去生产,伪劣产品就会充斥市场,出现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也就是市场机制失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由此愈演愈烈。而且,还必须强调的是,由于国内外统一市场形成,农产品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更大范围内流动,产品链条进一步加长,环节进一步增多,再加上广告肆意扩大宣传,信息不完全的问题,信息虚假的问题更加严重,这些势必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三是工业化对传统农业生产的巨大影响。工业化对传统农业的影响是双重的。有积极的一面:工业化成果为农业的改造提供了的先进的技术、投入品、装备、经营管理理念方面的支持,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水平。但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即巨大的工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化肥、农药、生物激素等农业投入品大量使用对质量安全的影响,对农业环境的影响。气候环境的变化导致病毒、疫病的流行。古人有个思想:就是把新技术新发明看成是“淫技奇巧”。这个思想总体上是不对的。但提醒人们要注意一些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要注意扬长避短。像瘦肉精问题、毒鼠强等原来都是作为好东西从西方引进来的。四是收入水平提高后对生命安全、生活质量更加关注。人们可能有个印象:随着食品事件曝光,好象现在食品比过去绝对差多了,食品安全越治问题越多,水平越来越下降。其实70年代80年代农业上使用农药毒性要比现在严重得多。如六六六、1059等等大量使用。那时候是短缺经济,人们在乎的是温饱,安全是次要的。那时即使出现因食用使用过高毒农药的蔬菜而导致急性中毒事件,人们反应也不很激烈。而这几年,因农产品质量比以前安全多了,但人们对质量安全关注度更高了。这说明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更加关注。对不安全因素容忍更加有限。安全已经成了第一位的。五是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增长方式不适应及农业组织制度不适应我国农业客观存在粗放型增长。主要是靠增加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实现产量增长。我国农业实行一家一户为单位家庭经营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五是社会治理的缺失。我国仍然处于经济、政治社会重要转型时期。政治,法制社会还没有完全形成。经济,正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两型社会建设还只是起步。社会,受市场经济影响,传统道德伦理受到冲击,重建社会道德秩序任务十分沉重再加上信息化的加快发展,信息快速传播,事件效应扩大,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极易造成大的影响。面对这些前所未有变化,由于政府及其部门缺乏经验、导致食品安全的社会治理方面存在诸多缺失。第三个问题:如何看待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通过上面分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会形成比较全面认识: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出现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个复杂问题,难点问题。问题中国有外国有。不同发展阶段会呈现不同表现形式。要看到我国取得的成绩,保持工作信心。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又是一个不能不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民生大事。关系老百姓身体健康。农产品是直接食品,一日三餐不能少。农产品更是食品源头,农产品不安全,整个食品都会难得安全。是农民大事。关系农民收入,关系农民经济权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不能牺牲农民利益。必须追求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多赢。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大事。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弱势产业,经不起折腾和冲击。是政府大事。关系政府形象,关系政府公信力,关系社会和谐安定。关系社政府治理能力。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实质是一个农业转型发展问题。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是要探讨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工业化加快发展进程中,农业更好适应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四个问题 怎样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应树立九种理念。一、主体负责理念。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不能包办,也包办不了。只有生产经营主体确确实实落实了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最主要问题是主体难以落实责任责任问题。因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最大部分数量是分散的农民、分散的经营户。政府面对汪洋大海的个体经济往往力不从心,监管措施很难落实,处罚也难到位,工作组织确实不易。农产品质量安全落实主体责任,面对分散农民和经营户一方面坚持宣传教育引导;另一方面要抓组织,培养组织化、企业化的新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形成政府抓生产经营组织,组织抓农民和经营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格局。培养组织化、企业化的新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一是抓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的培养,抓有规模的生产经营大户的培养。二是抓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者农产品生产经营协会的培养。三是抓农贸市场的改造,推行农改超,将农产品贸易市场改造成能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企业或经济组织。总之,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越高,主体就更加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就更容易落实。二、全程可追溯理念农产品从农田开始生产,最终到端上餐桌,涉及到生产、流通众多的环节,无论哪个环节把握不严,都可能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必须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管理制度,全程管理制度的核心是要实行责任可追溯管理。责任可追溯管理,就是一旦发现不合格农产品,就要能够以最快速度,从下往上,从上往下,都能实现逐级追查,最终能够追到产地、查明是谁生产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农产品不合格,本批次产品有多少、流到什么地方去了。责任全程可追溯管理的意义,一方面出现问题后,可以控制影响,将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追究非法生产经营责任,最终有利于建立正常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秩序。所以可以说,责任全程可追溯管理制度是否能有效建立,最终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成效。实行责任可追溯管理重点是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详细记录产品生产过程和经营情况。二是农产品每个转手环节包括消费者都要索取和保存证明产品来源和相关质量状况方面的凭据。三是推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制度,实行标识化流通。这是最重要一点。农产品也要像工业产品或加工食品一样实行商品化处理,进行包装和标识,消费者只要一看到标识,就可以了解产品必要的信息。农业部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专门制订了《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办法》规定:一是从事农产品收购并销售的单位和个人出售的农产品必须按规定包装和标识。农民自产自销暂没有规定,这是从实际出发。二是标识内容包括,产地、生产者、质量等级、产品编号、生产日期等方面内容。是转基因产品必须注明。经过农产品质量认证产品,可使用专门的质量标志。三、产地环境安全理念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产地环境是第一关。产地环境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如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一般是产地带来的。历史上日本镉米县,就是产地镉超标,人们长期食用影响骨骼的发育,发生佝偻病等。 我们国家一些流域也存在重金属污染现象。农业部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专门制订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产地是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生产的相关区域。农产品产地安全是指农产品产地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符合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要求。法律规定:农业部门建立产地监测与评价制度,密切掌握产地环境状况;农产品产地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产地安全标准,并导致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划定为禁止农产品生产区域并设立标示牌。加强产地环境安全保护重点是四个方面:禁止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或者有毒有害物质;农业用水和用作肥料的城镇垃圾、污泥等固体废物,应当经无害化处理符合标准;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农用薄膜应当合理使用,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工作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示范农场、养殖小区和无规定动植物疫病区建设。四、农业投入品安全理念农业投入品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最直接因素之一。通常农产品急性中毒,往往是农药残留超标造成的。农业投入品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的重要内容,意义十分重要。农业投入品安全管理最有说服力的事例,就是甲胺磷等五种有机磷农药禁用。甲胺磷,防治害虫效果比较好,农民比较欢迎,农业生产使用比较普遍。但甲胺膦是一种高毒农药,以前蔬菜急性中毒事件屡屡发生,与甲胺磷不当使用有紧密关系。国家下决心禁用后,蔬菜农药超标率明显降低,急性中毒事件大大减少。所以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是保证农产品源头安全重要环节。保障农业投入品安全:一是严格投入品登记管理。对农药、兽药、肥料等投入品,国家实行审定登记制度。只有严格经过国家审查试验、评估分析并取得批准文书后,才能生产经营,取得市场准入资格。这些投入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是评审的重要内容。审定通过产品,国家发布审定公告,审定公告同时对其成分、分类、质量、用途、使用方法等作出规定,确保其安全有效使用。对原来一些已经审定通过的产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需要,经过评审,取消产品登记,也是投入品登记管理重要内容。农业部就先后取消了六六六、滴滴涕、甲胺磷等20多种产品登记,禁止这些产品生产、经营和使用。最近又要取消一批产品登记,这样高毒高残留农药将逐步退出市场。二是对限用农业投入品实行管制措施。禁用投入品就是禁止在一切农产品生产中使用,而且禁止生产经营。限用投入品就是在某些农产品生产中禁止使用,但不是全部禁止使用。像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在蔬菜、果树、茶叶上使用,但棉花上不禁止。对限用投入品当前管制措施主要是实名制购买和建立销售台帐实行追溯管理。销售台帐必须详细记录购买者姓名、住址、用途等事项并签字确认。三是加强投入品使用管理不准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产品。如蔬菜不准使用甲胺磷、生猪不准使用瘦肉精、牛奶不准掺加三聚青胺等。不准超过范围使用投入品。如农药国家没有在某种作物上登记上使用的就不能使用。又如限制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就不能在蔬菜、果树、茶叶上使用。不准超剂量使用。不准安全间隔期内使用农药。如产品在上市销售前规定时间内不能使用农药。农产品生产者要建立生产记录,详细记录投入品使用情况。五、标准化生产理念。安全优质农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谋划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要考虑生产的组织管理。标准化生产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方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专题学习时,就鲜明提出以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什么是标准呢?标准就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过授权制订的、公认的、能够共同和重复使用的关于结果和过程的相关准则。什么是标准化呢?标准化就是关于标准制订、推广和使用的活动。认识标准化生产,要把握几点:第一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实质是个标准问题。首先什么是合格安全农产品?不能你说合格就合格,你说不合格就不合格。所以,判定产品合格安全,必须按照统一标准。其次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需要什么条件?水、空气、土壤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投入品有什么规定?所以生产合格安全农产品,产地和投入品要符合统一标准。最后怎样生产合格安全农产品?播种、施肥、防治病虫害、田间管理要遵循什么要求?因此生产合格农产品,必须有统一的田间管理的操作标准。只有这些产地标准、投入品标准、田间作业标准等等一系列标准具备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才有依据,才有路线。第二点:标准化生产的重大意义。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标准化生产具有方方面面重要意义。首先是促进农产品贸易,开拓农产品市场。标准可以简化谈判,节约交易成本。如商定农产品质量时,按照“什么标准保证产品质量”一句话就行了。因此标准可以促进农产品贸易。开展农产品国际贸易,标准已经成了重要的准入门槛,我国很多农产品由于达不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质量标准而被拒之门外。我们只有遵守相关准则,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才能不断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有效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其次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精准农业。传统农业是靠天吃饭,凭经验生产。如种子、农药、化肥就存在过多过量使用情况。这样,不仅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成本,污染了环境。我们这里的耕地就存在氮肥施用过多现象。精准农业严格按科学办事,投入品使用量不多也不少。譬如,施肥严格按照土壤养分测试结果操作,缺什么就补什么、该补多少就补多少。最后是有利于优化农业管理服务,推动工作开展。标准,也是成果化了的技术。有了标准,相关农业科学技术更加简约、精炼、规范、可靠。根据标准推广农业科技,可以更加全面、持续的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标准,也是技术性的法律准则。有了标准,农业监管有了依据,可以有效查处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第三点:如何推进标准化生产。一是加强标准推广。我国实行的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济体制,标准只有真正被千家万户的农民所掌握,才能产生应有的意义。加强标准的推广,要十分重视标准的转化工作,即将标准转变成简单易懂的、实际可操作的生产技术规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制订安全生产明白卡、警示语等多种有效方式,使农民清楚明白生产质量安全的农产品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要加强农民的标准和相关生产技术规程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标准意识和相应的知识水平;要继续深入开展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小区、示范基地、示范乡镇、示范县市活动,大力普及成套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逐步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积极探索标准化生产的有效经验,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二是加强标准的实施组织。由于我国农业的分散性,标准化难就难在大面积的实施组织。应正确把握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的关系,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标准化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内容。坚持一方面以标准化支撑产品质量、支撑产品品牌、支撑产业化,一方面以产业化带动标准化的工作思路,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同时,提高标准化的水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关协会的作用,加强标准的培训教育、推广普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实现产业品牌化经营、商品化包装、标准化生产结合,在不断开拓产品市场的同时,提高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推动标准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强化标准的利用。标准的生命力在于运用。标准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诱导利用,使标准的使用有利可图,二是强制使用,使违反标准的行为付出成本。诱导利用的有效方式就是开展产品的认证工作。我国已经开展了等级不同的三种质量安全的农产品认证工作,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也开展了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工作,经申请批准可使用相应的产品标识和地理标志,达到相应标准的产品,经申请批准可使用相应的产品标识,以增强产品信誉。获得认证的产品,可享受免检进入市场和参与名牌产品评定等多方面的优惠待遇。强制使用,就是要依照法律规定,对那些必须执行的标准,严格监督实施。对产地环境不合标准要求的,坚决禁止生产,对质量不合标准的、该逐出市场坚决逐出市场,维护强制标准的法律威严。六、市场准入理念。概念:市场准入是与产地准出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经过查验或者检测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以确保市场销售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是指经过检测合格的产品,才允许从产地流出,进入流通。产地准出是生产方面控制措施,市场准入是流通方面控制措施。重要性:一是农产品进入餐桌,进入消费环节前最后一关。二是农产品消费前必经环节,也是流量最集中环节,从市场把关,效率高。三是对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深入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作用大。产品只要有市场,就会有人生产、有人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就是要不合格产品、不安全产品没有市场。搞市场准入就是釜底抽薪,形成倒逼机制,促进生产者、经营者加强管理,严格自律。市场准入的实施:一是要明确实施主体。市场准入主体不是政府,而是农产品经营市场开办者,包括批发市场、以零售为主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明确了市场开办者的责任。二是要明确入市交易的农产品经营者的责任。市场准入的管理对象或者实施对象是入市交易的农产品经营者。其责任是进货索证索票建立购销台帐、不销售不合格产品。索证索票就是要保证产品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产品质量等级、供货人等情况清楚。建立购销台帐就是保证产品来源去向清楚、有案可查。不销售不合格产品,对经查验不合格产品不销售,并按规定处理。三是要明确市场准入的条件。根据有关规定,下列产品可直接入市销售。经过质量认证的产品,并附有认证证书,标志;实施产销对接产品;有合乎规定的质量检测合格证明的产品。四是要明确市场准入的管理流程。首先由市场进行查验,符合条件产品准许入市交易;其次不符合条件产品,由市场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的允许销售;最后检测不合格产品,禁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七、对接合作理念。概念:对接合作就是农产品质量紧密相关各方,以诚相待,密切合作,严格根据协议办事,减少重复检测、重复管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共同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一日三餐需要,且易腐烂,如果从产地、到批发、到零售,层层检测,将付出极大社会成本,也难易管理到位。对接合作,就是要简化管理,建立诚信,对建立长效机制意义很大。模式种类:这里着重要提的是三种对接合作机制。一是农业产业化对接合作机制。也就是龙头企业+基地组织+农户合作机制。这里的龙头企业主要指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基地组织包括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协会、或其它中介组织。龙头企业与基地组织签订合同,规定质量标准,同时明确规定基地组织对产品自行进行检测,企业、政府部门和其它方面在对产品进行质量抽查时,发现不合格产品,相关中介组织必须按照加倍赔偿的原则或者相关产品降等降价的原则承担违约责任。这样基地组织势必与农户或者管理小组签订协议,采取包括加大检测在内的更加严格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投机行为,而且实施源头检测和控制,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检测成本。二是市场之间的对接合作机制。下游市场产品,是从上游市场来的,上游市场产品把关得严,下游市场相对检测的任务就轻,下游市场查验严格,反过来能够促进上游市场加强管理。上游市场对入场交易产品,没有合格产地质量证明,要严格检验,检验合格的要开具检测合格证明,详细载明批次、数量、质量等方面情况,便于下游市场对产品进行必需的查验。同时上游市场要利用网站、函件、通报等形式,及时将上游市场产品检测和质量管理等方面情况向相关市场公布。下游市场要对上游来的产品进行全面质量查验时,能够根据有关信息,有针对性的加强流入产品的管理。下游市场对查验出来一些凭证手续不完善的问题要及时向上游市场反馈,上游市场应及时改进,便于下游市场工作开展。三是基地自产自销农户与本地市场产销对接机制。自产自销农产品管理是各地实际管理过程中一个难点问题。自产自销合乎群众新鲜消费的心理,也涉及农民收入来源,这种情况肯定是长期存在的,要农户都检测后销售也是难以做到的,但必须相信农民群众绝大多数是诚实守信的。自产自销农户与本地市场产销对接可按如下办法管理。(1)由市场调查摸底。自产自销农户将家庭住址等方面情况向市场进行登记后,农户、市场、基层组织或协会三方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协议明确责任和管理办法。当地市场建立监管档案,并向农户发放农户自产自销证,农户佩证并出具当地组织或协会统一格式的产品销售单在自产自销区销售产品。(2)产品质量抽查。市场对自产自销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抽查,及时掌握质量状况。(3)强化不合格产品处理。对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除立即停止销售后,会同当地组织查明原因并追究农户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损失、上交违约金、限期改正、取消免检资格、一定期限禁止上市出售农产品等等,当地组织或协会对有关农户应公开批评,重点管理。八、体系建设理念主要是三大体系,即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这三大体系,公益性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重要支撑意义,需要政府资金、技术、人力方面持续投入建设。首先讲标准体系。上面已经讲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强制性技术规范。没有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没有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标准按照内容分包括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等静态物的标准和投入品使用方法、农作物栽培管理等过程控制标准;按照适应范围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一般性的产品标准、认证产品标准以及特色农产品标准等等。标准制订是政策性、专业性很强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听取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意见,保障消费安全。标准制订既要有先进性,要参考国际先进标准,又要可行性,要考虑国家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是个动态过程,一是制,抓紧制订实际工作中急需的标准;二是修,应当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及时修订;三是废,及时淘汰废止落后过时标准。其次是检验检测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的意义:怎样判定农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上面已经提过,不能单凭感官判断,只能凭科学检测。所以没有检测支撑,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是无从抓起。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好,食品安全也好,都存在一个大问题,就是很多情况没办法检测出来。据网上介绍,现在差不多有50%以上非法使用添加剂情况没办法检测。抓食品安全,一是要有标准,二是要有科学办法检测,做到这两点,管理就好开展了。检验检测体系的组成:目前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公益性检验检测体系,主要是满足政府及其部门监督管理的需要;另一部分是自律性检验检测体系,主要满足生产经营组织自身管理需要。公益性检测机构由政府投资建设,自律性检验检测以生产经营组织投入为主,但国家应当根据情况适当予以支持。当然,两者区分不是绝对的,建设公正独立的第三方机构,由社会投资,既可满足政府部门监督管管理,又可满足社会方面委托检测需要,将来也是发展方向。健全检验检测体系主要任务:一是要有权威可靠的检测方法,主要国家权威发布;二是要保障必要的检测设备;三是要有合格的操作人员;四是要加强检测机构监管,保证机构公平公正开展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重点: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内主要检测机构建设确保机构资质齐全,拥有较强的检测能力,能够相对全面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需要;另一方面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是要将必要的快速检测机构向基层、向乡镇向社区延伸,保证加强基层监管的需要。最后是认证认可体系。认证认可的定义:就是按照相关标准,根据生产经营组织的申请,对其生产条件、管理制度、产品质量等方面情况进行核查,对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授予质量信誉,并允许按条件使用相关质量标志。认证认可的意义:通过授信,突出产品优异性,强化产品品牌,促进产品扩大市场、增加效益,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加强管理,走自我约束、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这样势必有利于减少社会违法生产经营现象,节约社会管理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认证农产品种类:主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简称三品一标。其中无公害农产品是最低也是最基本层次。国家规定适时推行强制性无公害农产品制度。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由政府推动,是政府行为,并实行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模式。绿色食品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并有相关限制。有机食品禁止化肥农药使用。地理标志,主要是地方特色产品实行原产地保护。九、政府监管理念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必须切实加强政府及其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健全工作领导组织体系,层层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两大块,一大块是政府系统履行公共管理职责,另一大块生产经营系统履行自我组织管理责任。首先讲政府系统工作组织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县级以上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工作;其它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工作。从上到下各级都要按照上述要求,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农业部门监督管理、其它部门各司其职的领导组织体系。这里强调两点。第一点,这个组织体系安排,同《食品安全法》体系安排有所不同。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段负责制,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部门负有整体监管职责,特别是生产和流通领域负有监督管理任务。但农业部门在流通领域处罚权力很少。所以农业部门要十分注意把握好自己职责。既要有整体监管意识,又不能包办,要充分注意与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第二点由于农产品种类多,数量大,具有普遍生产、普遍经营、普遍消费特点,尤其要在乡镇和村两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和组织。湖南已经规定,乡镇农技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站牌子,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村明确村民委员会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次是生产经营系统组织管理体系。生产经营单位都要像消防管理、生产安全管理一样,明确领导、明确具体管理人员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一把手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制。这里特别要强调是以分散农户为主体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在讲主体负责理念时已经提到,要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协会提高组织化水平。没有成立合作组织的,要依托村组基层组织、按照自治办法,明确机构人员,实行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二是坚持预防为主思想,密切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安全重在预防。生产安全是这样,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样是这样。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民生大事,只有坚持预防为主思想,才会主动出击,才会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化解风险。落实预防为主思想,要坚持几点:第一要建立风险分析和评估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其实各级政府农业部门都要努力建立类似制度。第二要开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例行监测,就是突出代表性、突出可比较性,科学选择品种、地点、时间,对所辖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持续系统监测。监测结果是风险分析和评估重要依据。也是评价一个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重要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制订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第三要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发布工作。信息作用,是发挥预警,指导工作开展。农产品质量监测信息要及时告知相关生产经营单位,督促其加强管理;要通报相关部门,加强相关环节或领域管理;要报告政府,便于加强全局工作领导;要向社会发布,引导生产、经营和消费。向社会发布信息必须遵守相关规定。监督抽查信息只能由国家和省两级农业行政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公布,而且是应当公布。三是加强监督执法,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重点:第一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时发现和查处不合格农产品。监督抽查要注意农业工商部门配合。对生产中和销售中农产品进行质量抽查是农业部门的职责,查处生产不合格产品是农业部门职责,查处流通中不合格产品是工商部门职责。第二加强农业投入品执法,确保投入品安全。重点检查:生产、经营、使用禁用产品行为;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行为;第三加强生产经营企业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重点检查是否按规定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开展进货查验、进行袖口质量检测、包装标识农产品。第四建立举报制度和生产经营企业违法记录,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建设。举报制度: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和控告。有关部门收到相关检举、揭发和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进行违法记录:一定时期内,没有违法记录的,评定为信誉较高企业,向社会公布,并适当减少检查。违法记录较多的,评定为信誉较低企业 列入重点管理名单,加强监督。违法情况较严重,吊销执照。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有效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法律规定: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及时向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收到报告的政府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安办)所以一定要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控制事态,消除影响,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真金不怕火炼,患难考验友谊。―― 爱默生人才,上,yjbys.com
下页更精彩: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