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哪个大在哪

当年它的出现让美国惊慌不已 中国极力隐藏的它 如今在哪里?
美媒最近提到关于中国曾经研发的可搭载战略核导弹的H-10型隐形轰炸机。文章说该研发基地位于青海戈壁的一个秘密军事基地,H-10型隐形轰炸机从1998年开始研发,代号“十号工程”。文章最后还说,中国是在1998年南斯拉夫战争中获取了F117和B2“幽灵”的隐形技术,并引进了俄罗斯的轰炸机技术,在自主研发的技术上开发成功的。H-10的成功打破了美国隐形的垄断地位,如果服役了将大大威胁到美国的安全。同日,美国军事专家卡其罗拉在个人网站上评论说,美国军方早在2年前就发现了H-10型的存在,并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克星”的技术设计参数和作战性能,美国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迎接“克星”的挑战,包括在东太平洋地区部署红外隐身雷达,增加拦截导弹数量等等。B-2轰炸机采用翼身融合、无尾翼的飞翼构形,机翼前缘交接于机头处,机翼后缘呈锯齿形。机身机翼大量采用石墨/碳纤维复合材料、蜂窝状结构,表面有吸波涂层,发电机的喷口置于机翼上方。这种独特的外形设计和材料,能有效地躲避雷达的探测,达到良好的隐形效果。B-2轰炸机有三种作战任务:一是不被发现地深入敌方腹地,高精度地投放炸弹或发射导弹,使武器系统具有最高效率;二是探测、发现并摧毁移动目标;三是建立威慑力量。美国空军扬言,B -2轰炸机能在接到命令后数小时内由美国本土起飞,攻击世界上任何地区的目标。&>&&>&    
  在美国,中国人与印度人之“争”是绕不过的话题。很多在硅谷工作的华裔人士,都会吐过这样的苦水:“印度人爱向上头抢功,在办公室拉帮结派,压制中国员工”。可印度人却不这么认为这是颓势。更令中国人纠结的是,美国人认为这恰恰体现了印度人很厉害。那么,事实上,在硅谷战场上,印度人在哪些方面比中国人厉害呢?  中高层管理能力——印裔高管远远多于华裔高管  海外特别是在美国的印度人,在技术上丝毫不弱中国人,而在中高层管理领域,却把中国人远远抛在后面。在高科技重地——加州硅谷,放眼望去,数万家科技公司中的印度裔中高管比比皆是,而华裔高管非常罕见,中管也不多见。  在美国,高科技领域的职场常态是“CEO——老美,中高管——老印,一线工程师——老中+老印”,多少年,仍然一成不变,趋势很明显,剪刀差日益扩大。  有调查数据支撑了这一说法。位于硅谷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综合调查表明,截止2012年,印度裔人才领导的公司占到了33.2%。在美国硅谷的总人口中,而印度裔仅占6%,但是创办的公司占到了硅谷所有公司的15%。  在硅谷,华裔总人口占到28%,清华大学在硅谷有一万多校友,浙江大学有五六千校友,北大复旦交大武大南大等大陆名校的科技精英几乎都在这里,但管理阶层的华裔人数与印度裔相比不是同一个数量级。如今印度裔人士在硅谷势力如日中天,随机看看世界顶级公司的两位高管,那些掌管硅谷权势的印度裔人士。  例如微软 CEO 萨蒂亚﹒纳德拉。1967年,纳德拉出生于印度海德拉巴,曾先后就读于印度门格洛尔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分别获电气工程学士学位、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在转投微软之前,他在SUN有过较短工作经历。此后他效力微软 22 年,负责云计算业务。今年 2 月被任命为微软新任CEO。  又如,谷歌高级副总裁、Android掌门人桑达·皮恰。皮恰于2004 年加入谷歌,主要负责谷歌浏览器及应用部门。他在 Chrome 以及应用业务的成功,特别是包括邮件服务Gmail 和云存储服务 Google Drive,帮助他赢得了这一新岗位。他还一度成为微软新任CEO 的热门人选。皮恰就读印度理工学院,为成绩优异而获得 IIT Kharagpur (印度理工学院卡拉格普尔分校)学院银奖之外,宾夕法尼亚大学还向皮恰颁发了Siebel Scholar 等殊荣。10月25日谷歌重组公司管理,宣布所有核心产品管理交给Sundar Picha.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 ·[] ·[] ·[] ·[] ·[]
编辑推荐阅读
本周点击排行
24小时论坛热点本周论坛热点本月论坛热点
Copyright &
加拿大华人网
SinoNet.ORG All Rights Reserved.美国到底哪里好?
今天看到美国哪里糟糕这个问题。里面很多人的意见和经历让我重新认识了米国。但是每年那么多的人涌去米国一定也是有原因的。希望各位在米国或者去过米国的能发表一点自己的体验。知乎首问谢谢各位╮(╯▽╰)╭
按投票排序
就说一点,关于文化方面的。美国文化中有一点我推崇备至——no judgement,直译的话是“不评论”。你可以把这个看做是“自由”的一种具体表现。所谓no judgement,便是在他人不违背现有规定条例、不突破道德底线、不对自己产生不利影响的前提下,不去评价这个人的行为。举个例子:我曾经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 介绍了一种手柄是刀把式的雨伞。评论里有个小哥说:一次从宿舍出来去上课,过马路时看到一个大二男生书包旁绑着这种刀柄雨伞,他大概觉得自己拉风到不行,可是周围人看他的目光全是‘哪里来的土鳖’。初高中生用用还好,20以上的成年人就别那么中二了,真的很羞耻啊。这便是judge(不是要大家去围观他啊...只是举个例子)本来么,选择什么样的伞是自己的喜好,开心就好。“我”既没有妨碍他人,更没有违反法律,干嘛要来评价“我”的行为?相对的,在美国这种来自他人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君不见,美国大学校园里各种奇装异服、五颜六色的头发、各种奇葩的代步工具,比比皆是。因为没有人会因为这个去指责,更不会戴上有色的眼镜去评价。来做个小测试,看看如果这样的事情或这样的人发生在你的大学校园里,你看到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补充):滑板,在美国大学里时常能看到男生女生当做代步工具,更多是用来耍酷。滑板,在美国大学里时常能看到男生女生当做代步工具,更多是用来耍酷。美国路人:....../it's ok/cool中国路人:城会玩(如果长得帅)、蛮酷的、装B、等会摔死/撞死你、奇葩、幼稚在美国校园里滑板车也是经常可见...第一次看到我自己都呆了,这玩意在国内都是小朋友玩吧...在美国校园里滑板车也是经常可见...第一次看到我自己都呆了,这玩意在国内都是小朋友玩吧...美国路人:um...funny/ it's fine/ interesting/ ....../ skateboard may be better.中国路人:傻b、脑残、多大了、中二 Emo Style, wiki上的解释是硬核摇滚的分支(不了解,望指正)。就头型和化妆风格来讲基本就是国内的非主流、洗剪吹的节奏,美国大学里也是为数不少的群体...Emo Style, wiki上的解释是硬核摇滚的分支(不了解,望指正)。就头型和化妆风格来讲基本就是国内的非主流、洗剪吹的节奏,美国大学里也是为数不少的群体...美国路人:wtf/ cool/ not cool/中国路人:卧槽、脑残、吓死爹了、好帅啊(这个反应真的会有吗...?)在美国大学校园里,只要天气好点就一定会有人穿着泳装在草坪晒太阳浴或者玩耍。美国路人:wow/ i wanna join in/ nice boobs中国路人:卧槽、身材真好/差、就这身材也敢露、骚、婊、拍下来发朋友圈、这是哪个班的(然后去叫学校保卫处)不难发现,美国人对于这样的“奇葩”的事情更加淡漠一些,而国人有时会用比较偏激的语言去嘲讽、批评、攻击与自己三观不同的人或事,这种行为在网上尤为常见。于是这种社会习惯便大大的束缚了我们的自由,因为我们时常要去考虑别人的眼光、社会的看法。我们不能做出格的举动,我们不能标新立异,我们不能搞特殊化,我们要把自己的个性压缩到大家能够接受的地步。这便是不自由。反观美国人,长久以来的习惯让他们养成了“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和“不对别人的行为产生看法”的性格。(“不在意别人看法”这个性格一直被欧洲人诟病,“丑陋的美国人”(ugly American)就是用来形容去欧洲旅游的美国游客的...)比如这样...这样...还有这样...(美国图书馆一般很空旷,除非考试临近,所以只要不打呼噜的话也不算影响别人了...)(美国图书馆一般很空旷,除非考试临近,所以只要不打呼噜的话也不算影响别人了...)最后把话题扯回来,很多人向往美国的自由,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到底什么是自由。随便上个twitter、Facebook、t66y不是自由,在网上想骂tg就骂tg也不是自由。只有真正的不用在意他人眼光,没有社会压力,去百分百的follow heart,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自由啊。希望No Judgement至少能够从我做起。纠结半天...还是放个小广告吧...跪了 Orz纠结半天...还是放个小广告吧...跪了 Orz
我说一个美国的伟大之处,这个伟大之处几乎是美国独有的,也是美国这个新世界区别于旧世界的一个特征:
在中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学不许谈恋爱;二十一世纪,所有的大学里的气氛都是默认同居不算什么错。在美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部分大学可以谈恋爱也可以同居,同时也有大学基于宗教信仰希望学生不要同居;二十一世纪,大部分大学可以谈恋爱也可以同居,同时也有大学基于宗教信仰希望学生不要同居。
在中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村人都很保守老土;二十一世纪,,农村人的并不老土(至少他们企图不那么老土)。在美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相对前卫的纽约人,也有很保守老土的阿米什人;二十一世纪,有相对前卫的纽约人,还是有很保守老土的阿米什人。——————————————————————————————每当我想到一堆诺奖得主与阿米什人都在美国,每当我想到婚前随便打炮的群体与公开主张婚前守贞的群体都在美国,每当我想到牛逼的无神论哲学家与牛逼的神学家都在美国,每当我想到不愿意生孩子的白人与热爱生孩子的白人(如摩门教徒)都在美国。。。我就会觉得这个国家很牛。由于地广人稀、多元化等诸多原因,美国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能容忍价值观、行为举止迥异的人在同一个国家下生存。价值观迥异于大众的群体在美国能够存活得更久、更好。中国有机会在经济、科技上追赶美国,但是在我说的这一点上,不可能与美国相比。
一个地方好与不好,每个人的体会都会不同。跟自己的经济状况,本土语言流利程度,生活事业目的等直接相关。这里先说说美国好的地方,有时间了再去吐槽下糟糕的地方。先从大的方面说:(1)美国地理位置极佳。“东西靠大洋,南北无强邻”。美国西部靠太平洋,东部沿大西洋,东北部美加边境还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区,五大湖。东南部有墨西哥湾。中部有密西西比河贯通全国。再加上伊利运河(Erie Canal)等等,航运极其方便。想要看北极圈内的冰川和极光,去阿拉斯加;想要去享受热带阳光,去夏威夷,或着加勒比海的维京群岛。内陆有森林,沙漠,河湖众多,这种极其复杂多样的地貌,环顾地球,只有中国可以媲美。而中国的北方领土清朝被沙俄蚕食鲸吞,已经没有接近北极圈的领土了。有如此广的战略纵深,以至于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不但没有损伤,反而对其削弱其他老牌帝国,建立霸权有益。北部的加拿大,文化、价值观相近,政治上几百年来除了小的局部战争,没有大的冲突。南部的墨西哥跟美国经济政治差距较大,给美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也是同时一个各种麻烦的制造者,如合法/非法移民人数及其高生育率导致的人口拉丁化等等,但总的说来,大方向上,墨西哥还是唯美国马首是瞻,比如各种贸易协定等等。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跟别的国家比较更加明显。俄罗斯虽大,但是不冻港很少,欧洲部分还好,大片亚洲领土属于苦寒地区。文化上一直想融入欧洲,却一直被欧洲视为异己,(这心态跟土耳其很像),和文化历史直系的乌克兰现在搞的裂痕很大,对东南方向的中国,现在貌似很好,实则从来都充满戒心。中国西高东低的三级阶梯的地理形势,导致人口重心从古到今一直在中部和东部,新疆和西藏更是守内高于攻外。中国周围算得上真朋友的,只有巴基斯坦一个。其他七狼八虎,如蒙古,越南等等明显反华,俄罗斯出于西方压力,不得不从原先看不起,现在追不上的中国方面取暖。朝鲜更是一边问你要援助,一边小动作不断的老流氓。日本韩国菲律宾等等美国的小弟们,也不用说了。(2)美国地广人稀,资源丰富。2011年,美国可耕种陆地(Arable land)面积1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中国11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四。换句话说,虽然美国人口目前仅为中国的四分之一,但是美国可养育的人口上限其实要比中国还高。美国近年的深海石油开采 (东西海岸没有人跟他抢),加上新的页岩气技术等等,基本石油可以自给自足了。而中国却还需要想方设法的从非洲、中东、拉美来稳定能源供应。上面举例说了矿产资源,就教育资源举例来说,美国在Nature, Science,Cell 等等顶级期刊发的文章数比清华北大多的好大学,至少得有二三十所。人往高处走,这个从国内一流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的去向就能看出来。学生人数较少,好的资源又这么多,所以竞争相对不那么残酷。(3)美国政治、军事、文化影响力强。在前述经济基础之上,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影响力,暂时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中国有潜力取而代之,但是路还很长很长,急也没用。短则十年内,长则三十年内,中国一定能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是即使到那个时候,我也会认为从第一大国到第一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政治上,美国是西方民主国家的标杆和大哥。现有的国际政治秩序基本是二战后形成的,以欧美利益为首要出发点,兼顾其他国际势力的均衡。中国正试图一点一点改变这种老秩序,使其更向一超多强的多极世界发展,但即使这样,也并不容易。君不见当普京言辞一重,武力上威胁欧洲时,美国肯定会第一时间跳出来表态。我们在南海自己领土上建人工岛,美国隔着十万八千里也要插一手。军事上,我少说废话,就发一张图吧。2010年,美国一国的军费开支7000亿美元,比右侧所有其他强国的总和还要多。(图片来源:经济学人 )文化上,我也不多说了,你看看你自己电脑上下的电影,电视剧有多少是美国产的。然后看看世界各地苹果店外排队的长度就应该心里有数了。喜欢数据的,可以对比下好莱坞的票房和中国国内的票房。(4)美国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小。美国的有钱人一般住相对安静的富裕郊区,中低收入者住城市中心,也因此市中心的犯罪率远高于富裕郊区,这与中国正好相反。美国的现代化大都市真的比中国少得多,除了纽约、旧金山、芝加哥等城市的市中心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外,就连洛杉矶这样的城市,市中心的高楼也可能比中国一个三线城市少,更多是低层楼房,或是小别墅摊大饼一样铺开,所以虽然高楼少,但是面积摊得足够大,放在中国也绝对是一线城市的水平。而美国郊区的基础设施在很多方面是不亚于城市内部的。水电暖,高速公路,WiFi,等等很全。在中国,明显城市就是城市,郊区就是郊区。去了农村,你的WiFi就不一定有保证了。当然这种相对小的城乡差距也是大致而言,在美国特别偏僻的地方,也没有集中供热;在中国一些富裕的农村,也可以非常方便地生活。大的方面说完,我再从个人和美国人生活中的接触的小方面说说。(1)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我不知道可不可以说美国是“法本位”,中国是“官本位”。美国很多事儿,都按规则来,缺少中国的灵活性,导致效率比中国低很多,相信每个在美国待过的人都会在某个时刻抱怨美国办事效率太特么低。但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保证了“公平”,减少了走后门的现象。个人感觉,中国人重情义,美国人重规则。中国人的聪明,多在于人的脑子灵活,在处理具体事务上,善于从各个角度,统筹利用各种有限资源,然后攻克。美国人的聪明,更多的是一种长远维系的体制的聪明。是建国时的美国国父们确立的自由民主之上的,精英们讨论、谈判、妥协之后规划好的体制的聪明。可能从具体事情上看,很是扣流程,很傻,但是确实靠得住,是一种表面吵吵闹闹、实际上按规则来办事,按部就班的稳。(2)美国人生活相对专业。这个不仅是指美国人把职业道德看得很重,更是生活中的细节。比如我至今记得第一次去跟几个美国同学滑雪时,是傍晚,因为那个时候打折扣。朋友不仅带来了基本的雪橇,滑雪服等,还带了头盔,围脖,甚至怕我因为坡道不熟,给我准备了一个小手电筒,万一掉沟里时可以用。去玩儿皮划艇时,另一个同学专门有个小的防水袋子来装钱包等小件儿。如果你去任何一个美国厨房,基本都会看到大大小小各种刀具、厨具,打蛋器,水果搅拌器,等等等等。去车库,修车的工具就更花样繁多了。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人工费贵,为了省钱,只好什么坏了,都先自己试着修修,另一方面,我觉得跟他们从小对动手能力的重视和父辈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关。我在纽约州上州的罗切斯特,几乎家家都有枪,虽然他们平时都不怎么用。周围有好几个同学大概是13、14岁开始跟父亲学打猎,第一次杀死鹿。16岁开始学开汽车,等等。在美国待久了,我也开始买了一堆各种工具,厨房里,刀具也更多了,因为针对特定的活儿,确实省时省力。也曾按着Youtube上的视频学换汽车的刹车垫儿,或是氧气探测器。很多美国人早早下班后,就去享受生活了。加班文化不是很盛行,更强调 "Work H Play Hard." 周围很多人除了工作外,也有几项拿得出手的爱好。周围会弹钢琴、会拉小提琴的同学很多。如果不对音乐感冒,也有玩各种运动的,美式橄榄球和棒球最受欢迎。看过一场职业棒球赛,自己也在暑假短暂地玩过棒球,不是很感冒。我有次跟同学去看当地两个高中生的棒球队比赛,居然也像模像样,不明觉厉。篮球和袋棍球(Lacrosse)在美东也有不少人玩儿。我在北方,所以玩Ice Hockey的人也不少 。当然,美国人的身材基本两级分化,好的非常好,胖的也可以胖得超乎你的所有想象。还有一项,我觉得国内非常小众,美国却很多人参与的运动,攀岩。我周围也有几个同学对攀岩乐此不疲。(3)美国低收入者的底线兜得比较高。虽然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的福利并不算太好。但是跟中国比,失业人口吃的救济好太多了。由于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很多体力劳动者的收入,比如修下水道的管道工,理发师,修汽车的技师等等的收入要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同等工酬,甚至高于很多美国的白领工作者。换句话说,一个美国人,只要勤快点,都不至于生活太差。最不济,一辈子在沃尔玛当收银员,只要花钱省着点儿,干几年也能买得起一辆二手车,一座郊区的房子的首付。这种较高的底线,一方面广为中产阶级诟病,认为自己的血汗钱都去被养了一帮只知道多生孩子要福利的懒鬼;另一方面,让很多美国人不像东亚民族一样热衷于攒钱储蓄以应急或养老。少了后顾之忧,才更敢去闯外面的世界。(4)美国人相对自由、宽容。这个前面已经有人提到美国人“Don't judge”的态度,一方面是,你爱咋的咋的,你玩儿你的,不影响我就行;另一方面,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本来美国就是个移民国家,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要在一起工作生活,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形成这种文化,也算是自然而然吧。(5)美国人的创新和冒险精神曾经在知乎看过有人评论中国的教育是Do things better, 考验短时间内吸收消化知识的能力。 而美国更多强调兴趣和创新,Do different things. 对此观点,真是若合一契,深以为然。这一点,也是我对祖国教育最担心的地方。中国追美国,我觉得创新这点是最难追的。因为这种教育理念的背后,不只是教育资源多寡决定的。更多得是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对探索未知和危险的好奇心的鼓励,对特立独行、离经叛道的容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欠缺的。我国的创新能力正逐步走向正轨,但是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等等,还差得很远,我国干企业成功的,靠踏踏实实靠创新发展技术走出来的太少了,更多的靠国内的大市场进行规模化运作,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复制并微创新,以更接地气的产品取胜。虽然基于我国科技总体仍然相对西方落后,几个领域世界领先,个别方向领跑全球的现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非常弱的执行力度,对我们用较低的成本就可以使用发达国家过去百年间苦心研究的技术成果非常有用,但是也这把淡化知识产权的双刃剑,也同时导致我国国内自己的企业技术研发动力不足。想想抄别人已经被市场验证的方法,又快又稳,不用付太多钱,法律上还不追究,而且还能快速规模化,那谁还去埋头做起,谁特么傻逼。苛刻的市场环境和中国高速发展的大环境逼迫我们对速度的追求本来可以理解,埋头研究的技术企业也可能被同行笑谈为不识时务,但是中国要变成技术强国,让Made in China变成和今天Made in Germany 一样含金量,这些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技术人员的薪酬地位问题等等,都还有很长路要走。作为中国人,我觉得需要客观看到我们的差距,同时也要看到我们近几十年取得的巨大成绩,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接下来的几十年,还有几个榜样在你前面走,你看到了他们的成功,也看到了他们走的弯路,你心里还清楚,假以时日,你一定会超过他们,这对中国未尝不是一件幸事。以上大多来自我对自己周围的朋友、社会的感受,可能大学校园本身算是精英聚集的地方,对美国整体社会的认识也肯定由于样本取样偏差而会不全面。说了这么多美国的好,其实美国的槽点也实在是太多了,我也大概写了写,见
确实有大国风范,一个很实事求是的国家。各种政策也比较“露骨”,就是一切为了自己,就是这么任性。
我说一个美国和中国不太一样的地方(我相对更加认可美国的状态):即美国对人员的流动更加包容,这种包容不仅使制度层面的(美国没有户口制度),也有社会接受程度方面的。随便列举一些美国的城市,西雅图,波特兰,旧金山,洛杉矶,亚特兰大,休斯顿,明尼阿波利斯,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迈阿密…… 一个美国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毕业后,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工作都不稀奇。诚然,上面的城市各有特色,气候,主要产业都不一样,房价也有高有低,但语言、饮食、交通等,都有很大的一致性。“外来的人” 在这里不会感受到特殊待遇。退休了从美国东海岸搬到西海岸,从中部大农村搬到佛罗里达,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中国呢?大家跟我做个思维实验: 如果你来自北方,想象你最好的朋友跟你说:我要去长沙/福州/南昌工作了。如果你来自南方,想象你最好的朋友跟你说:我要去郑州/太原/兰州工作了。你会是什么反应?! 惊讶? 不解? 会产生阻拦的冲动吗? 如果想进一步体验,不妨把上面那句话发到朋友圈,看看朋友们的反应。去 “外地” 就业,似乎除了本省省会,和北上广深,没有什么是 “正常” 的。除非是单位外派或是贫困驱动,否则很少有人接受这种流动。即使是苏州杭州南京,对于长三角以外的人来说,都很陌生。阻碍我们流动的因素很多,方言/饮食/地域歧视都是相关的因素。“逃离北上广” 成为热点时年轻人的茫然,和 “中国社会较难接受人员流动” 这个特性,其实很有关系。夸张点说,中国省与省之间的区别,和欧盟申根区国家之间的区别差不多。也许你会争议说,美国只是有十几个类似于北上广深的城市而已,这么说我也不反对,中部大农村的话,会有一些地方看到祖孙三代都是美籍的亚裔也会觉得必然是外国人。但是,有十几个这样的城市,本身也体现了美国社会对流动很宽容的特点。这个特点和美国人打着 “昭昭天命” (Manifest Destiny) 的口号西进的历史是分不开的。相比之下,清朝曾经严禁汉人出关进入东三省,严禁福建人渡海进入台湾,明清时期的东南大吏曾经命令东南亚的中国人限时回国否则严惩... 出现这种差异也就不难理解了。
房子之间的那种空间感,普普通通的地方也有很多绿色,不管熟不熟,没人会告诉你暗示你该干什么。小城市城郊
作为一个刚刚才开始在美国生活的二十岁大学生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要说这里好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好一到这里就感受到了这里人们的热情 走在路上相互不认识的人也会在有眼神交流的时候微笑打招呼 房东是香港人但完全已经是美国人思维了 他人很好有自己的果园 自己种蔬菜水果 隔几天就给我们送点水果吃这里的生活很随性啊 小到喝水的细节 就想美剧里一样渴了就直接在厨房接自来水喝然后过马路是真的完全不用担心 只要你过马路所有的车都会停下来等你过去 这里经常能看到路边请求搭便车的人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当地人的热情友好 有一次我坐公交下错站了 去问路 金发美女直接就说可以把我送回去在这里整个人是放松的状态 没错这就是自由我只是刚到这里生活一个星期 现在住在一个美丽的小镇里 在国内的时候也不是生活在大城市所以能感受到明显对比 刚来已经非常喜欢这里了 要问我美国好在哪 私以为好在精神层面的富足!而这背后的原因 作为如今二十岁的我还不想去深究。
在美国生活久了会对这个环境产生依赖性,四处空调非常清凉,化妆品物美价廉,超市里的药品我用过之后身体出了问题绝对找它们,很多国内想买真的买不到。我喜欢和最亲近的人在家里慢慢吃饭,没有了乌烟瘴气的聚餐外食环境,我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饮食习惯。我喜欢stevia,truvia,在国内的正规超市找不到。beef jerky牛肉干,我在美国吃到了最真实最大块的,好喜欢。我只是用这两种代糖和零食打个比方——最先进最方便的东西在美国。运动。国外的空气更适合运动,健身环境实在太好。如果你愿意,出门旅行的每一个小旅馆,都可以选择有健身房的。健康,在这里变成触手可及的选择。不用担心丈夫以后为了事业每天要去应酬,喝酒。也不担心会有人诱惑他什么抽烟。工作和生活上的人分得非常清楚,我们永远有自己的生活。不需要辛苦地无薪低薪加班,福利很好,个人努力收获更大。对于本来消费水平比较高的人,在这边的工作性价比高太多。国内的钱,普通老百姓真心不好赚。国内的物价,也真心没有多便宜。自由。不在于你可以看多少youtube之类的网站,而在于课上,生活上,你开始真诚说自己想说的,尽情实现个人主义的愿望。不需要说假话,心里踏实了很多。你发现,你突然关心起了穆斯林,爱尔兰人,犹太人,墨西哥裔,黑人………你发现世界离你更近了。你发现你以前其实生活在一片内陆湖里,只是湖太大太大了,就以为是海。
其实灯塔国没什么好的,除了车便宜;房便宜;油便宜;肉便宜;酒便宜;枪便宜;看球便宜;看演出便宜;打游戏便宜;生孩子便宜;养孩子便宜;不要打我啊我就是喜欢资本主义生活多一些啊,麻辣小龙虾啊老灶火锅啊肉夹馍啊这些东西真的对我没啥太大诱惑力.至于簋街三里屯这种更没兴趣了.外加上灯塔国.空气不要钱,树林子不要钱,树林子里的浣熊松鼠不要钱,哦对了,貌似死起来也比较便宜
当中国人都还在睡觉的时候,从小就学习了一口流利英语的美国人早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和美国哪个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