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以下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题 必修一(附图)

破解图像题之“乱象”:2013年第6期《思想政治课教学》刊发
(该文发表于2013年第6期《思想政治课教学》)
破解图像题之“乱象”
——常见价格与供求关系图像题例析
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是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知识。近几年来,考查该知识的图像题频繁出现在高考的试卷中,受其影响,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图像题的训练普遍得到重视,各类模拟试卷、测试卷以及各种教辅资料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图像题,笔者发现目前的图像题中出现了很多西方经济学中“均衡理论”的曲线图,其中很多对图像的分析更值得商榷,特撰此文以期引起同仁的注意。
一、大相径庭的两道试题&&&&&&&&&&&&&&&&&&&&&&&&&&&&&&&&&&&&&&&&&&&&&&&&
由于命题者对价格与供求关系图像的理解不同,在模拟试卷、同步训练等试卷中出现了一些题干、图像及设问基本一致,而解题思路及其答案截然相反的两道试题,现以下面的两道试题为例:
其一:深圳市南山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第26题(以下简称“深圳题”)
右图曲线反映某种商品需求、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不考虑其他因素,可以推断(& )
①价格在P1时,该商品市场状况为供不应求&②价格在P2时,商品短缺,需求者只能接受涨价③当某商品价格处于P2时,供过于求,此时是属于买方市场
④需求曲线不变,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E点将向右下方移动 &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
其二:福建省惠安三中2013届高三年上学期文科综合试卷第26题(以下简称“惠安题”)
图1中0P表示价格,OQ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D是需求曲线,S是供给曲线。当商品价格处于P1时,该商品(&&&
A.供过于求&&&&&&&&&&
B.供不应求&&&&&&
C.替代品需求减少&&&&
D..互补品需求增加
上面的两道题的问题是基本一致的,但答案是截然相反的。“深圳题”答案选D,包含的题枝③,是认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时,供过于求;而“惠安题”答案选A,却认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商品供过于求。
按照高中教材中的原理,只有供过于求时价格才会低于价值决定的价格,“深圳题”的的答案应该是按照这个逻辑得出的;而按照两题中的图像,图像中价格高于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对应的价格时,所对应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惠安题”的答案应该是根据这个思路得出的。哪个正确呢?
二、“均衡价格”与“价值决定的价格”不是一回事
价格影响供求的曲线来自西方经济学中,在我国中学开设的经济学内容教学中没有价格影响供求的曲线图,现在的高中教材也没有这样的曲线图,高中教学领域首先使用这样的曲线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教师用书》【1】(67页)。笔者以为,上面两道试题的争议与命题者没有领会教材编写者引入供给与需求理论的意图有关,命题者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原理用西方经济学的供需曲线图分析的做法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理论不是一个理论体系,教材中引用了西方经济学中的供给和需求理论,是试图让学生更加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但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所以,教材的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点的。不能简单地在供需曲线图中融合两个非常成熟、周延的理论体系中的基本理论点。也就是说,问题的根本在于,命题者不该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原理放在西方经济学的供需曲线图中去识别和分析。
高中政治教材中供求影响价格的原理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即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根据该理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是不变的,不断变化的价格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市场价格,用图表示:
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是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价格,即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交点对应的价格。周惠中《微观经济学》【1】一书有如下论述:
“(微观)经济学里通常称市场价格为均衡价格。这样的价格之所以称之为均衡价格,是因为在此价格供求达到了平衡”,下图是西方经济学的常用图像:
欧瑞秋在《图解微观经济学》【2】中对均衡理论的表述:“在市场经济发育比较好的经济体里,市场调整相当迅速,商品价格通常只会围绕均衡价格微幅波动,因此市场交易只会围绕市场均衡微幅波动。所以,理论上我们可以为市场交易就发生在市场均衡点E处。”“市场价格会不断调整,直到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这就是微观经济学的均衡理论(the equilibrium princiPle)”
由此可见,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价格,与高中教材中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中的价值决定价格不是一个概念,高中教材中的围绕价值波动的任何一个价格都可以成为“均衡价格”。
按照高中教材中的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不受供求的影响,也就是说,市场价格随供求变化上下波动,但价值并不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而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均衡理论”,均衡价格受供求的影响,是不断变动的。把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当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用高中学生在教材中学习的劳动价值论解释“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的变化,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二者关键的区别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中的价格是劳动决定的价值决定的,西方经济学中的价格是市场供求决定的。教材价值规律图中的曲线上的所有点都是市场价格,所以两个价格是不同的,因为价格的概念不同。
以邵金菊《微观经济学》【3】中的图像为例: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某商品需求增加,需求曲线由D1移动到D2,导致均衡价格从E1上涨到E2;价格上涨引起供给增加,供给量从Q1增加到Q2,此时的E1点就是新的“均衡点”,P2就是新的“均衡价格”。
根据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商品的价值不变,价值不会因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供求关系能够使市场价格变化,而不会使价值发生变化。如:需求量增加→供不应求→市场价格上涨(高于价值)→供给增加→供求平衡→市场价格回落到价值水平。
也就是说,无论供求如何变化,商品的价值是不变的,变化的是市场价格;而“均衡价格”是随着供求的变化不断变化的。因此,把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中价值看成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是不成立的。
本文第一部分中的两道试题,都是运用了西方经济学的供需曲线图来考查高中教材中的价值、价格与供求的关系,用教材中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理论,来分析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的变化,命题者这种“混搭”的方式命制的试题,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也就不难解释了。
三、两道试题的分析
首先,即便不考虑“混搭”的命题方式的不严谨,两道试题也是无法解答的。无论是“深圳题”还是“惠安题”,试题的设问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是指向不明的:究竟指的是价格升高的原因?还是价格升高的结果?设问的指向不明,就不会有正确的答案。
如果试题题干中的“价格在P1点、P2点”是市场调节的结果,那设问中的“情况”应该是指价格在P1点、P2点的原因,即市场上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答案就应该是P1点的原因是“供不应求”、P2点的原因是“供过于求”。
如果试题题干中的“价格在P1点、P2点”是原因,那设问中的“情况”就应该就是价格升高、降低之后的结果,即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导致需求增加供给减少,答案就应该是P1点导致“供过于求”、P2点导致“供不应求”。
“深圳题”的答案选③认为“价格处于P2时,供过于求”,命题者是按照前一种思路;而“惠安题”的答案选A认为“价格在P1时,供过于求”,明显是按照第二种思路得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也就得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
其次,还需要说明的是,“深圳题”按照第一种思路选择了③,却又按照第二种思路排除了①,又认为价格在P1时,该商品市场状况不是供不应求,按照两种思路来推导同一道试题,最终导致了自相矛盾。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由于两道题都把教材中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的均衡理论“混搭”在一起,使得试题自身都有问题,如“深圳题”当价格处于P2时在图上看不出供过于求,是出题者想象的;将劳动生产率引入西方经济学的供需曲线图是经济学原理中没有的,也是出题者自造的,因为没有任何理论能证明E点将向哪移动。
四、“混搭”的另一种典型的试题
本文第二部分我们已经分析,价格影响供求的曲线图源于西方经济学“均衡理论”,图像中的“均衡价格”与教材中的价值理论中价值决定的价格不是同一个“价格”,而高中教材虽然有价格影响需求、供给的知识,但没有涉及“均衡价格”及其理论,用这种图像来分析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已经超出了教材的范围,因此是不严谨的。
教材的价值理论(价值规律)中的“价值决定价格”与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决定“均衡价格”不同,将二者“混搭”不但给学生带来迷惑,而且有可能使他们怀疑价值理论的可靠性。下面的一道典型的试题,堪称“混搭”的极致:
2012年河北唐山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卷第14题,图5反映的是某种商品需求、供给和价格的关系,E点是供需平衡状态,不考虑其他因素,可以推断(&&&
①曲线1是需求曲线,曲线2是供给曲线 ②曲线1是供给曲线,曲线2是需求曲线 ③与商品价格在P2对应的点是乙点 ④与商品价格在P2对应的点是甲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均衡理论,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不断变动的,变动着的每一个价格都有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点;而根据价值理论(价值规律),价值决定价格是不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需求减少或者供给增加都可能使左图中的价格从PE点降至P2点,P2点就是新的“均衡价格”。也就是说PE、P2都是“均衡价格”,都是供求平衡时的价格,命题者的答案认为P2点对应右图中的乙点,其依据就是乙点低于价值。前面我们已经分析,左图的PE与右图中的价值表示的价格不是一回事,不同的“均衡价格”有的可能高于价值、有的会低于或者等于价值,该题的答案却得出P2一定低于价值的结论,其可靠性就值得怀疑了。
高中教材的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理论”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尽管二者有相通之处,但是把前者的价值决定价格当成后者的“均衡价格”是不严谨的,在西方经济学的“均衡理论”没有写进高中教材的情况下,用相关理论及其图像考查高中学生容易造成教学知识体系的混乱,因此不适合的,建议命题者及一线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慎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理论”的图像。
&&&&&&&&&&&&&&&&&&&&&&&&&&&&&&&&&&&&&&&&&&&&&&&&&&&&&&&&&&&&&&&&&&&&&&&&&&&&&&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20页
[2]欧瑞秋:《图解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5页
邵金菊:《.微观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30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5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百度文库 - 高一答案】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2015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作业本答案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版测试题
所属: | 政治思品
更新: 16:33:24
点击:1954次
简介: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版测试题从各个知识点的练习题提供给大家练习考试,全面的知识点试题给自己进行知识点查漏补缺及时巩固。
最新同类汇编资料
推荐汇编资料原价:¥32.70元现价:¥0.00元
本书信息由合作网站提供,请前往以下网站购买:
品牌: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详情
产品名称:()最新版世纪金榜高中全程学习方略思想政治必修1
是否是套装:&否
书名:()最新版世纪金榜高中全程学习方略思想政治必修1
定价:32.70元
出版社名称: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书名:()最新版世纪金榜高中全程学习方略思想政治必修1
ISBN编号:&8
同类热销图书
王后雄 主..
接力出版社
¥26.70¥17.80
王后雄 主..
接力出版社
¥26.70¥17.80
¥29.30¥0.00
¥69.90¥0.00
¥69.90¥0.00
¥59.80¥0.00
¥69.90¥0.00
¥30.70¥0.00
¥34.70¥0.00
¥59.80¥0.00
¥32.70¥0.00
¥27.70¥0.00
¥32.70¥0.00
¥30.70¥0.00
¥69.90¥0.00
¥69.80¥0.00
¥69.90¥0.00
¥69.80¥0.00
¥59.80¥0.00
¥69.90¥0.00
¥59.80¥0.00
¥69.80¥0.00
¥69.70¥0.00
¥69.70¥0.00
¥34.70¥0.00
配送与售后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