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 召之,霓裳羽衣舞野...

您的位置: & 业主分享
网友:汤圆圆
所在区域:北京
4家公司竞标,比较后选最佳选择多又省钱&比线下省30%
【陆羽是哪朝人】陆羽的简介
10:12:00 阅读(26)评论(0)
陆羽(755年-804年),字渐鸿;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竞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 & 人物生平
& &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汉族。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来到浙江吴兴,与释皎然为淄素忘年之交,隐居“苕溪之滨”,“闭关对书”,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全唐文》有《陆文学自传》。
& & 据《新唐书》记载: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 &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
& & 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侻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 &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 & 关于陆羽弃佛从文还有另一种说法: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 & 人物评价
& & 他在茶学或茶业方面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这一点,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也一直是后人对陆羽研究、介绍的主要方面。由于大家对陆羽这些方面的贡献并不陌生,因此,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讲他茶学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学术成就。
& & 陆羽之被尊为“茶圣”或茶叶专家,基本上是他逝世以后的事情。在他生前,他虽然以嗜茶、精茶和《茶经》一书就名播社会或已有“茶仙”的戏称,但在时人中,他还不是以茶人而是以文人出现和受到推崇的。这是因为其时茶叶虽在《茶经》问世以后已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但时属初创,其影响和地位,无法和古老的文学相比。其次,《茶经》一书,是撰于陆羽在文坛上已崭露头角之后,即陆羽在茶学上的造诣,是在他成为著名的文人达士以后才显露出来的,是第二位的成就。
& & 《茶经》的成书年代,坊间说法很多,笔者是从万国鼎撰于公元“758年左右”①说。天宝五年李齐物贬官竟陵时,陆羽还身在伶界,被李齐物发现后,才弃伶到“火门山邹夫子墅”读书。但至十一年崔国辅谪任竟陵司马时,陆羽便学成名遂,文冠一邑了。据记载,崔国辅到竟陵以后,与陆羽“游处凡三年”,“谑谈永日”,并把他们唱和的诗还汇刊成集。崔国辅其人据载,在贬竟陵前一年,杜甫献《三大礼赋》,唐玄宗奇其才,诏试文章,命崔国辅、于休烈为试文之官。崔国辅以诗词尤其是以古诗见长。《河岳英灵集》载:崔国辅的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咏,乐府短章,古人不及也。”①陆羽与崔国辅游处三年,不但名声由崔而更加显要,同时也从崔国辅身上,显然进一步学到了不少学问。陆羽不但在撰写《茶经》以前,就以文人著名,就是在《茶经》风誉全国以后,以至在陆羽的后期或晚年,他还是以文人称著于世。如权德舆所记,他从信州(今江西上饶)移居洪州(今南昌)时,“凡所至之邦,必千骑郊劳,五浆先辣”;后来由南昌赴湖南时,“不惮征路遥,定缘宾礼重。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②。所到一处,每离一地,都得到群众和友朋的隆重迎送。社会上所以对陆羽有这样礼遇,如权德舆所说,不是因为他茶学上的贡献,而是他“词艺卓异,为当时闻人”③,在文学上的地位使然。所以,从上面的种种情况来看,陆羽在生前和死后,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如果说他死后,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为《茶经》所掩”,成为茶业的一个偶像的话,那么,在生前,相反,他在茶学方面的成就,是为文学所掩,他是以“词艺卓异”闻人的。
& & 陆羽生前和高僧名士为友,在文坛上是活跃和有地位的。但可能他受当时社会上某些名士“不名一行,不滞一方”的思想影响,他对文学和对茶叶的态度也一样,喜好但不偏一。所以,反映在学问上,他不囿于一业,而是涉猎很广,博学多能。
& & 如果我们笼统称陆羽是一位历史学家,除去他编著过《江表四姓谱》、《南北人物志》、《吴兴历官志》和《吴兴刺史记》等一些史学著作外,他还是一位考古或文物鉴赏家。据皎然在《兰亭石桥柱赞》的序文中称,大历八年(773)春天,卢幼平奉诏祭会稽山,邀陆羽等同往山阴(今浙江绍兴),发现古卧石一块,经陆羽鉴定,系“晋永和中兰亭废桥柱”。为什么请陆羽鉴定,陆羽为什么有这么多知识?皎然说得很清楚:“生(陆羽)好古者,与吾同志。”①再如我们称陆羽是一位地理学家,细分,他还可以说是一位研究山水和编写地方志专家。如独孤及刺常州时,无锡县令为整修惠山名胜,“有客竟陵羽,多识名山大川”,②还特意请了陆羽当“顾问”。说明陆羽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对地理尤其是对山水是有研究的。陆羽在流寓浙西期间,为湖州、无锡、苏州和杭州,曾编写了《吴兴记》、《吴兴图经》、《慧山记》、《虎丘山记》、《灵隐天竺二寺记》、《武林山记》等多种地志和山志,说明他对方志的学问也是很感兴趣和极有研究的。
& & 艺术形象
& & 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载有陆羽的一首歌,正体现了他的品质:
& & 不羡黄金罍,
& & 不羡白玉杯;
& & 不羡朝入省,
& & 不羡暮登台;
& & 千羡万羡西江水,
& & 曾向竟陵城下来。——《全唐诗第308卷007首〖歌〗》
& & (附记陆羽另一首诗:
& & 月色寒潮入剡溪,
& & 青猿叫断绿林西。
& & 昔人已逐东流去,
& & 空见年年江草齐。——《全唐诗第308卷008首〖会稽东小山〗》)
& & 中国陆羽茶文化旅游节
& & 长兴顾渚山是唐朝茶圣陆羽置茶园,撰写《茶经》的主要场所。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出产的紫笋茶、金沙泉被列为唐代贡品。顾渚山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
& & 节庆主要内容有:广场文艺、祭陆羽、无我茶会、茶文化研讨、寻觅茶圣踪迹、摄影书法比赛、招商会等。
& & 活动时间:每年四月份。
关注爱装网微信孔夫子旧书网
非常抱歉,您所浏览的商品找不到了!
1.该商品可能未通过审核或其它原因无法显示,您可以联系店主查找
2.在顶部搜索框重新输入关键词搜索
秒后自动为您跳转至
none_item_info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网站商品分类
|||||||||||||||||||
||||||||||
查找其他相似商品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茶圣”为何人?
“茶圣”为何人?
有何著作?
茶圣陆羽  说茶不能不说陆羽,陆羽的身世颇有传奇色彩。  陆羽本是一名战祸中难民的弃儿,由竟陵龙盖寺住持积公从湖边抱回收养,转托于李老家中。童蒙时代接受儒学,后来在积公身边当小沙弥,兼作僮役,抄写经文,学习佛事,供奉茶水,服侍师父。他不愿为僧,却爱读诗文,曾与积公辩论佛儒之道激怒了师父,被罚为贱役,洗厕刷墙,割草放牛,并常受师兄的鞭挞。繁重的劳务,加上严酷的折磨和责罚,都不能使生性倔强的陆羽回心转意。他决不皈依佛门。13岁时,终于逃离了龙盖寺,独自谋生。最初他匿身于杂耍戏班里,充当丑角。时而替戏班编剧本作曲。以后又撰写“谑谈”三篇,在戏台上表演后博得观众好评,卖座率高,他的名气也因此大了起来。虽然如此,他在空闲时仍手不释卷,学业较前更加进步。  李齐物谪守竟陵,巧遇陆羽,发现其材可以深造。于是升他为伶师,亲授诗文,还推荐他去火门山邹夫子门下授业,使他有机会苦学七年。天宝11年(公元752年),陆羽19岁,学成下山,回到竟陵城外的西湖畔。  陆羽为人正直,讲义气,守信用,多诙谐,善言谈,生性淡泊,不慕名利,到处为家,随遇而安,他当过地方小官,在他任职期间,以傣禄所得积了一些钱。有了钱,他也知道享受。可他的享受与众不同。他不求生活奢侈,而是买了最好的茶叶和茶具。烹煮香茗与朋友同享,这是他唯一的乐趣。这与从小就在龙盖寺受积公泡茶的影响分不开。他由嗜茶而对茶进行研究,终于形成了一种向社会推广的学问。  从那时起,他已决心写《茶经》,让后人都知道种茶、焙茶的技术以及饮茶、品茶的益处和乐趣。不久,李齐物改官别处,朝廷另派礼部郎中崔国辅来竟陵郡。崔也时常邀陆羽宴游,共品佳茗。两人过从甚密,遂成莫逆。  陆羽的志趣不在功名利禄,而是以身许茶。他的抱负和决心得到崔国辅的赞许和支持,崔公将自己心爱的白驴,乌犎牛和文槐书函赠送给陆羽,并乘船亲自送他出西江之滨。21岁的陆羽,从此开始了对茶的考察游历。他一路风寒,饥食干粮,渴饮茶水,经义阳、襄阳,往南漳,进入四川巫山。每到一处,都与当地村叟讨论茶事,详细记入“茶记”。还将各种茶叶制成大量标本,随船这回竟陵。最后隐居苕溪,从事对茶的研究著述。他历时五年,以实地考察茶叶产地32州所获资料和多年研究所得,写成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研究著作《茶经》的初稿。以后又经增补修订,于五年后正式出版,时年已47岁。历时26年完成这部巨作。《茶经》面世后,陆羽名扬海内。不久唐皇慕名而召见他,有意留他在京为官,但他陈辞不就,仍周游各地,推广茶艺,影响所及,茶事大盛。唐朝以前,茶的用途不广,一般只把它当作药用,仅少数地区以茶作饮料。茶盛于唐,是陆羽出世之后,竭力主张饮茶,于是茶的地位日益提高,自此以后,茶因此成为有经济价值的商品,致使朝廷要征收茶税。又因文人墨客士大夫饮茶之风日盛,饮茶品茗遂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此,人们归功于陆羽以身许茶的精神和他的《茶经》。  陆羽72岁时病逝于湖州天杼山。死前,他有一首《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充分体现他的人品似茶叶一般清纯。(许四海)
其他回答 (6)
《茶经》是唐朝的陆羽(733--804)创作的。
是唐朝的陆羽,著作有《茶经》三卷,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陆羽;《茶经》
陆羽;《茶经》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季疵,一名疾,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陆羽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因被后人称为“茶圣”。 陆羽原来是个被遗弃的孤儿。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 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一天清晨在西湖之滨散步,忽然听到一阵雁叫,转身望去,不远处有一群大雁围在一起,他匆匆赶去,只见一个弃儿卷缩在大雁羽翼下,瑟瑟发抖,智积禅师念一声阿弥陀佛,快步把它抱回了寺庙里。 随后,智积禅师为给他起名,就以《易》占卦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就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用“鸿渐”为字。 陆羽在智积禅师的扶育下,学文识字,习诵佛经,并为积公煮茶伺汤。但就是不肯削发为僧。智积为使陆羽听话,就用杂务来磨炼他,每天让他打扫寺院,清洁厕所,或练泥糊墙,负瓦盖屋,直至放牛一百二十头。 陆羽虽然备受劳役,但就是不肯就范。到了十一岁时,他乘人不备,逃出了寺院,到一个戏班子里作了“优伶”。陆羽非常诙谐善辩,虽其貌不扬,而且有口吃的毛病,但他在戏剧中演的丑角幽默机智,常常受到观众的欢迎。陆羽在演出实践中还编写了名为《谑谈》的三卷笑话书籍。 唐天宝五年,即公元746年, 河南群李齐物被贬,到竟陵来当太字,县令为太守接尘,便让戏班子来演出,太守看完后,对陆羽很赏识,于是召见他,赠以诗书,并介绍他到天门西北的火门山邹夫子那里去读书。读书之余,陆羽也常为邹夫子煮茶烹茗。 在陆羽二十多岁时,便出游到河南的义阳和巴山峡川,耳闻目睹了蜀地彭州、绵州、蜀州、邛州、雅州、泸州、汉州、眉州的茶叶生产情况,后来又转道宜昌,品尝了峡州茶和蛤蟆泉水。 公元755年夏天, 陆羽回到竟陵定居在东冈村。公元756年, 由于安史之乱,关中难民蜂拥南下,陆羽也随之过江。在此后的生活中,他采集了不少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的茶叶资料。 公元760年, 他来到浙江湖州与僧皎然同住杼山妙喜寺,结成忘年之交。同时又结识了灵澈、李冶、孟郊、张志和、刘长卿等名僧高士,此间,他一面交游,一面著述,对以往收集到的茶叶历史和生产资料进行汇集和研究。 公元765年, 陆羽终于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又如行书《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描写了碾茶、煎茶和饮茶破睡之功效。 在《茶经》初稿写成之后,陆羽继续在江浙一带访茶,制茶,并对《茶经》不断进行订正、补充修改, 到公元755年,《茶经》最后定稿。 《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茶经》是中国茶叶生产、茶叶文化历史的里程碑。宋代陈师道在《茶经序》中评论: “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陆羽不仅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身体力行,善于发现好茶,善于精鉴水品。如浙江长兴顾渚紫笋茶,经陆羽品评为上品而成为贡茶,名重京华。又如对义兴的阳羡茶,他品饮后认为,芬香甘冽,冠于他境,并直接推荐为贡茶。陆羽又能辨水,同一江中之水,能区分不同水段的品质,他还对所经之处的江河泉水,加以排列高下,分为二十等。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陆羽逝世后不久,他在茶业界的地位就渐渐突出了起来,不仅在生产、品鉴等方面,就在茶叶贸易中,人们也把陆羽奉为神明,凡做茶叶生意的人,多用陶瓷做成陆羽像,供在家里,认为这有利于茶叶贸易。 陆羽开创的茶叶学术研究,历经千年,研究的门类更加齐全,研究的手段也更加先进,研究的成果更是丰盛,茶叶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陆羽的贡献也日益为中国和世界所认识。
 茶圣------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据《新唐书》记载: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侻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关于陆羽弃佛从文还有另一种说法: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读书?写作?翻译
字号:大 中 小
&&&&&&&&&&&&&&&&&&&&& 陆羽研究资料辑抄&&&&&&&&&&&&&&&&&&&&& &&&&&&&&&&&&&&&&&&&&& &&&&&&&&&&&&&&&&&&&&&&&&& 辑抄总说明&&&&& &&& 该辑抄共分三辑:第一辑为“陆羽诗及与友人酬唱小集(含唐人咏陆羽诗)”,第二辑为“正史及唐宋元人笔记中的陆羽简传(逸事)及陆羽诸友传选抄”,第三辑为“今人所作陆羽传记选抄”。各诗(文)的来处,详见每辑前的说明及诗(文)后小注,此不另述。&&& &&& &&& 22:24 03-10-8肖毛&&&&
&&&&&&&&&&&&&&&&&&&&&&&&&&&& 陆羽研究资料辑抄 &&&&&&&&&&&&&&&&&&&&&&&&&&&& &&&&&&&&&&& 第一辑 陆羽诗及与友人酬唱小集(含唐人咏陆羽诗)&&&&&&&&&&&&&&&&&& && &&&&&&&&&&&&&&&&&&& 说& 明&&& &&& 以下诸诗,略分七类,均自电子版《全唐诗》中辑出,按各卷顺序编排。其中必有错字,录而不校(仅更正几处明显错字),因懒于翻检《全唐诗》耳。其中,《送陆鸿渐赴越》序,各笺注及说明,皆自《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一书中录出。&&& &&& 初,费时半日,仅辑得五类;翌日晨,忽见“中国文艺网”,内收《全唐诗中的陆羽史料考述》(),于陆羽及其友人诗文已做查考,早知如此,何必昨日!该文第一节“《全唐诗》中涉及陆羽的篇目”云: &&&   “据大略统计,《全唐诗》中陆羽的称谓,在诗题中就有陆羽、陆鸿渐、陆处士、陆太祝、陆山人、陆三山人等不同记载;至于署名和诗文中的称呼,除上述之外,更有季疵、陆季疵、疾、鸿渐、竟陵子、陆生、陆三、陆文学、陆居士等种种称法。…现将陆羽友人赠寄他的和他与友人联句的诗目分别抄录如下:…戴叔伦:《岁除日…敬酬陆山人二首》…”    阅毕,与余昨日辑录诸诗及联句核对,知权德舆、戴叔伦诗均为余所漏辑,然电子版《全唐诗》中,仅存一首戴叔伦《岁除日…敬酬陆山人》诗,未得其余。  皎然诸诗中,《远意联句》…等四首亦为余所略,因电子版中对联句作者称之为:“疾(失姓)”,虽陆羽“一名疾”,有据可考前,亦未敢擅定。今既有人持此为陆羽说,始将此四首联句摘要收入,作为附录。  皎然另有一首《寒食日同陆处士行报德寺,宿解公房》,该文内未收,不知孰是,故亦列入附录。其余诸诗,昨日已入吾彀中矣。两相比较,余虽有漏辑,幸不多也。     《全唐诗中的陆羽史料考述》第二节“唐诗中载及的陆羽友人”云:
  “…在《全唐诗》中,我们也能发现有五六十人的一个陆羽友好图谱。…在现存资料中能够查见的,就这十人。…《全唐诗》中…与陆羽联句的友人还有…郑述诚、崔子向等近40人…还有陆畅、韦早、权明府(失名)、萧瑜和崔载华等10人。…《新唐书·萧颖士传》中,还找到了他儿子萧存在湖州和陆羽等一起‘讨摭古今韵字所原’,所著数百篇的记述。又如韦渠牟,…在…《唐诗纪事》查到了他‘与竟陵陆鸿渐、杼山僧皎然泛长城东溪暝宿崇光寺寄处士陆羽联句’…等记述…在张志和的传记中,同样也找到了…这些例子说明…陆羽在所谓隐居期间,与如此众多的友人交往…实际是隐而不隐。”    此说甚异。萧存同陆羽等“讨摭古今韵字”事,张志和事,皆可信;韦渠牟等“近40人”与陆羽联句,多乃应酬之举,何足为据。陆鸿渐一生桀骜,“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怎可得友“五六十”?除李齐物等知遇者外,羽之挚友,皎然等三、四人耳,余者恐仅为点头之交。即陆羽确“与如此众多的友人交往”,亦不可说“隐而不隐”。古来诸帝,虽阅人无数,然皆寡居一处,挚友无几,如此方符“隐而不隐”之实。而陆羽既未曾出仕,便可名之为“隐者”。  &   16:15 03-10-3初辑;15:28 03-10-4补辑  &&& &&&&&&&&&&&&&&&&&&&&&&&& 一、陆羽诗小集
&&& 1.《歌》(太和中,复州有一老僧,云是陆弟子,常讽此歌)&&& &&& 不羡黄金,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①;&&& 惟羡西江水②,曾向金陵③城下来。(《全唐诗》卷308-7)&&& &&& 笺注及说明:&&&&&&& &&& 清代《古今国书集成》茶部收入时,题作《陆羽六羡歌》。…收入《唐国史补》时…字句稍异,亦有小序:“羽少事竟陵禅师智积。异日在他处闻禅师去世,哭之甚哀,乃作诗寄情。其略云……不羡白玉盏,不羡黄金。亦不羡朝入省,亦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 ①“省”、“台”:古代中央官署名。&&& ②“西江水”:竟陵县城南天门河之水,为汉水支流,因其为西北东南流向,故称西江水。&&& ③“金陵”:此诗在收入《唐国史补》时作“竟陵”,陆羽可能将“竟陵”与“金陵”并用,均指其家乡。 &&& &&& &&& 2.《会稽东小山》&&& &&&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全唐诗》卷308-8)&&&& 3.《句》&&& &&& 辟疆旧林间,怪石纷相向。(玩月辟疆园,见《纪事》);&&& 绝涧方险寻,乱岩亦危造。(见《海录碎事》);&&& 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题康王谷泉,见《统志》)。(《全唐诗》卷308-9)。&&& &&& 注:《陆羽著作补遗》(/people/sxzz-1.html)云:“《全唐文》陆羽名下,共收集陆羽文章四篇:《游慧山寺记》、《论徐颜二家书》、《陆文学自传》、《僧怀素传》”。&&&
&&&&&&&&&&&&& 二、皎然酬寄陆羽诗小集(含联句)&&&&&&&&&&& & && 1.《泛长城东溪,暝宿崇光寺,寄处士陆羽联句》&& &&& 箬水青似箬,玉山碧于玉(崔子向)。逼霄沓万状,截地分千曲(皎然)。萍解深可窥,林豁遥在瞩(崔子向)。已高物外赏,稍涤区中欲(皎然)。野鹤翔又飞,世人羁且R(崔子向)。沈吟迹所误,放浪心自足(皎然)。缅怀虚舟客,愿寄生刍束(崔子向)。说诗整颓波,立义激浮俗(皎然)。荆吴备登历,风土随编录(崔子向)。恨与清景别,拟教长路促(皎然)。溪鸟语鹂喽,寺花翻踯躅(崔子向)。印围水坛净,香护莲衣触(皎然)。捧经启纱灯,收衽礼金粟(崔子向)。安得扣关子,玄言对吾属(皎然)。(《全唐诗》卷794-7)&
&& 2.《秋日卢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联句一首》& && 共载清秋客船,同瞻皂盖朝天(卢藻)。悔使比来相得,如今欲别潸然(卢幼平)。渐惊徒驭分散,愁望云山接连(皎然)。魏阙驰心日日,吴城挥手年年(陆羽)。送远已伤飞雁,裁诗更切嘶蝉(潘述)。空怀杜心醉,永望门栏捐(李恂)。别思无穷无限,还如秋水秋烟(潘述)。(《全唐诗》卷794-15)
&& 3.《重联句一首》&& && 相将惜别且迟迟,未到新丰欲醉时(卢幼平)。去郡独携程氏酒,入朝可忘习家池(陆羽)。仍怜故吏依依恋,自有清光处处随(潘述)。晚景南徐何处宿,秋风北固不堪辞(皎然)。吴中诗酒饶佳兴,秦地关山引梦思(卢藻)。对酒已伤嘶马去,衔恩只待扫门期(×)。(《全唐诗》卷794-16)&
&&& 4.《寻陆鸿渐不遇》& &&&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全唐诗》卷815-29)
&&& 5.《访陆处士羽(一作访陆羽处士不遇)》&&& &&& 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全唐诗》卷816-26)&&&& 6.《赠韦早陆羽》&& && 只将陶与谢,终日可忘情。不欲多相识,逢人懒道名。(《全唐诗》卷816-41)&&&& 7.《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 &&& 秋意西山多,列岑萦左次①。缮亭历三癸,疏趾①邻什寺。元化③隐灵踪,始君启高致④。诛榛⑤养翘楚⑥,鞭草理芳穗。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境新耳目换,物远风烟异。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⑦ 。龙池⑧护清澈,虎节⑨到深邃。徒想嵊顶⑩期,于今没遗记。(《全唐诗》卷817-1)&&& &&& 笺注&&& &&& ① 列岑:岑,山小而高。萦左次:是指亭建在山之右,而亭左相依一座座高耸秀丽的山峰。&&& ② 疏趾:踪迹。《高士传》:“仰颂逸民,世追芳趾。”此指僧俗人众经过寺院登游三癸亭时留下的足迹。&&& ③ 元化:寓指人的生命在大自然界的归宿。…从字面意解是,今日来游三癸亭的高人雅士,也总有一天会“元化”得无影元踪的。&&& ④ 高致:高尚的品格或情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干还,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晋书·稽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 ⑤ 诛棒:剪除荆棘。《楚辞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⑥ 翘楚:喻指秀美的林木。《诗经·周南汉广》:“翅翘错薪,言刈其楚。”…诗中翘楚意谓,当亭苑四周剪除了荆棘,这里新育植的花木会生长得逾加秀美。&&& ⑦ 卫法、佐游二句:是纪述以袁高殿中侍御史、颜真卿刺史为首的文武官员…。&&& ⑧ 龙池:唐时池名。亦曰龙庆池。原在唐京兆长安东南,明皇为诸王时故宅。井溢为池,后曰龙池。&&& ⑨ 虎节:古代高级官员出行时,所持符节之一种。&&& ⑩ 嵊顶:嵊,本为山名、县名,均在今浙江省。其字意可为演申为“四山之合”之意。皎然用“嵊顶期”是说竟陡然想到自己…“圆寂”之时,恐怕也要坐在四面相合、顶上再覆一山的墓塔之中。…之所以要把“三癸”胜境纪述如此详致,是唯恐总有一天“嵊顶”之期将会到来,…即使如此,亦不引为憾事了。&&& &&& &&& 8.《喜义兴权明府自君山至,集陆处士羽青塘别业》&&& &&& 应难久辞秩,暂寄君阳隐。已见县名花,会逢闱氏粉。本自寻人至,宁因看竹引。身关白云多,门占春山尽。最赏无事心,篱边钓溪近。(《全唐诗》卷817-14) &&&& 9.《同李侍御萼、李判官集陆处士羽新宅》&&& &&& 素风千户敌,新语陆生能。借宅心常远,移篱力更弘。钓丝初种竹,衣带近裁藤。戎佐推兄弟,诗流得友朋。柳阴容过客,花径许招僧。不为墙东隐,人家到未曾。(《全唐诗》卷817-55)
&&& 10.《春夜集陆处士居玩月》&&& &&& 欲赏芳菲肯待辰,忘情人访有情人。西林可是无清景,只为忘情不记春。(《全唐诗》卷817-62)&&&& 11.《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 &&& 远客殊未归,我来几惆怅。叩关一日不见人,绕屋寒花笑相向。寒花寂寂遍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行人无数不相识,独立云阳古驿边。凤翅山中思本寺,鱼竿村口望归船。归船不见见寒烟,离心远水共悠然。他日相期那可定,闲僧著处即经年。(《全唐诗》卷817-66)&&&& 12.《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全唐诗》卷817-68)&&&& 13.《同李司直题武丘寺兼留诸公与陆羽之无锡》&&& &&& 陵寝成香阜,禅枝出白杨。剑池留故事,月树即他方。应世缘须别,栖心趣不忘。还将陆居士,晨发泛归航。(《全唐诗》卷818-45)&&&& 14.《赋得夜雨滴空阶,送陆羽归龙山(同字)》&&& &&& 闲阶夜雨滴,偏入别情中。断续清猿应,淋漓候馆空。气令烦虑散,时与早秋同。归客龙山道,东来杂好风。(《全唐诗》卷820-15)&&& &&& 附录& &&& &&& 附1.《寒食日同陆处士行报德寺,宿解公房》(待考)&&& &&& 古寺章陵下,潜公住几年。安心生软草,灌顶引春泉。寂寂传灯地,寥寥禁火天。世间多暗室,白日为谁悬。(《全唐诗》卷817-53)&&& &&& 附2.《远意联句》&&& &&& 家在炎州往朔方(疾,失姓),岂知于阗望潇湘(澄,失姓)。曾经陇底复辽阳(巨川,失姓),更忆东去采扶桑(皎然)。楂客三千路未央(严伯均),烛龙之地日无光(疾,失姓)。将游莽苍穷大荒(皎然),车辙马足逐周王(严伯均)。(《全唐诗卷》794-11) &&& &&& 附3.《暗思联句》 &&& &&& 斜风飘雨三十夜(疾,失姓),…迹灭尘生古人画(皎然)。(《全唐诗卷》794-12)&
&&& 附4.《乐意联句一首》&&& &&& …万里乡书对酒开(皎然)。子孙蔓衍负奇才(疾,失姓)…(《全唐诗卷》794-13)& &&& 附5.《恨意联句》&&& &&& 同心同县不相见(疾,失姓),…莫听东邻捣霜练(皎然)。《全唐诗卷》794-14)&&& && && (13:21 03-10-4肖毛补)&&&&
&&&&&&&&&&&&&&&&&& 三、颜真卿与陆羽等人联句诗小集(含题赠)& &&& 1.《题杼山癸亭得暮字(亭,陆鸿渐所创)》&&& &&& 杼山多幽绝,胜事仍跬步。前者虽登攀,淹留恨晨暮。及兹纡胜引,曾是美无度。H构①三癸亭,实为陆生故。高贤能创物,疏凿皆有趣。不越方丈间,居然云霄遇。巍峨倚修岫,旷望临古渡②。左右苔石攒,低昂桂枝蠹③。山僧狎猿埽材窭磋骸8┦雍慰á荩按黠J⑥路。迟回未能下,夕照明村树。(《全唐诗》卷152-1)&&& &&& 说明及笺注:&&& &&& 颜真卿第二次登杼山,游“三癸”亭时所作。“杼山多幽绝…淹留恨晨暮”这四句诗正说明,颜公于“三癸”亭虽题匾额,但无诗作,唯恐会成为千古憾事,所以重游“三癸”,赋诗抒怀。 &&& ① H构:谓突然决定构造。&&& &&& ② 古渡:三癸”亭建在杼山妙喜寺旁,下临苕溪古渡口。&&& ③ 桂枝蠹:《吕氏春秋·达郁》:“树郁则为矗。”&&& ④ 汉谠郴虺の苍场&&& ⑤ 何楷台:即何楷钓台,在杼山悬崖之下,苕溪之滨,从“三癸”亭上俯视可见。何楷,晋人,曾任吴兴太守。&&& ⑥ 戴J(378―441):字仲若,东晋末、南朝宋初人。善琴、工书。尝游吴下,当地人为其筑室、聚石、植林、开洞以居;J乃述《庄周》大旨,著《逍遥论》。宋文帝屡征不就。戴J路:以戴J命名的道路,在乌程妙喜寺旁。&&& &&& &&& 2.《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会惬名山期,从君恣幽觌。(《全唐诗》卷152-2)
&&& 3.《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 &&& 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尊(颜真卿)。…览事古兴属,送人归思繁(皎然)。…松深引闲步,葛弱供险扪(陆羽)。…登临继风骚,义激旧府恩(李#ā度剖肪788-3)&&& &&& &&& 4.《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 &&& 居人未可散,上客须留著。莫唱阿兀υ埔拱肜郑ㄑ照媲洌…林栖非姓许,寺住那名约。会异永和年,才同建安作(陆羽)。…那知殊出处,还得同笑谑。雅韵虽暂欢,禅心肯抛却(皎然)。一宿同高会,几人归下若。帘开北陆风,烛焯南枝鹊(李……(《全唐诗》卷788-4)
&&& 5.《与耿水亭咏风联句》&&& &&& …动树蝉争噪,开帘客罢愁(陆羽)。度弦方解愠,临水已迎秋(颜真卿)。凉为开襟至,清因作颂留(皎然)。(《全唐诗》卷788-5)
&&&& 6.《又溪馆听蝉联句》&&& &&& 危湍和不似,细管学难成(陆羽)。当赂浇鹬兀尢瓣谆鹈鳎ㄑ照媲洌…如何长饮露,高洁未能名(皎然)。(《全唐诗》卷788-6)
&&& 7.《三言喜皇甫曾侍御见过南楼玩月》&&& &&& 喜嘉客,辟前轩。天月净,水云昏(颜真卿)。雁声苦,蟾影寒。闻`牛翁磋铮接穑;堆绱Γ洌矢υ>泶淠唬骷尉洹:耷骞猓舨蛔。8呒荻褰谴摺OЧ槿ィ嘏峄兀ㄈ唬B队,客将醉。犹宛转,照深意(陆士修)。(《全唐诗》卷788-10)
&&& 8.《七言重联句》& &&& &&& 顷持宪简推高步,独占诗流横素波(颜真卿)。不是中情深惠好,谁能千里远经过(颜真卿)。诗书宛似陪康乐,少长还同宴永和(皇甫曾)。夜酌此时看碾玉,晨趋几日重鸣珂(皇甫曾)。万井更深空寂寞,千方雾起隐嵯峨(李S痘鸱钟嫫郑β赌耨剑:撼裳Ь彻翊拥茏涌疲接穑V蛔郧阈牟鸯沐Γ卧诤搋沲桑接穑6郎托灰魃秸找仓筇臼髌沛叮ㄈ唬;笨嘞釉坡犯簦囊鲁は蜓┓搴危ㄈ唬#ā度剖肪788-11)
&&& 9.《七言醉语联句》&&& &&& 逢糟遇曲便酩酊(刘全白),覆车坠马皆不醒(颜真卿)。倒著接×发垂领(皎然),狂心乱语无人并(陆羽)。(《全唐诗》卷788-23)&&&&& & &&& &&&&&&&&&&&&&&&&&&&& 四、皇甫曾赠别陆羽诗小集(含挽诗)  & 1.《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 &  &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全唐诗》卷210-13)&&&& 2.《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 采茶非采,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全唐诗》卷249-80)&&&& 3.《送陆鸿渐赴越》&&& &&& 序:君自数百里访予羁病,牵力迎门,握手心喜。宜涉旬日始至焉。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墅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余兴未尽,告去遐征,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之重。进可以自荐求试,退可以闲居保和。吾子所行,盖不在此。尚书郎鲍侯①,知子爱子者。将推食解衣,以拯其极。讲德游艺,以凌其深。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吾是以无间,劝其晨装。同赋《送远客》一绝:&&& &&& 行随新树深,梦隔重江远。迢递风日间,苍茫洲渚晚。(《全唐诗》卷250-44)&&& &&& 笺注:&&& &&& ① 鲍侯:即鲍防(723―790),字子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善词章,笃志于学。天宝十二载(753)进士及第。官至河东节度使、江西、福建观察使、礼部侍郎、京兆尹、工部尚书等职。763―769年在越,时任浙东节度使薛兼训从事。鲍防是一位赏识贤才之士,江南文士往依者甚多。陆羽赴越,即前往拜谒鲍防。&&&&&&&&& &&&&& &&& 4.《哭陆处士》&&& &&& 从此无期见,柴门对雪开。二毛逢世难,万恨掩泉台。返照空堂夕,孤城吊客回。汉家偏访道,犹畏鹤书来。(《全唐诗》卷210-10)&&& &&& &&&&&&&&&&&&&&&&&&&&& 五、戴叔伦题赠陆羽诗小集&&& &&& &&&& 1.《抚州被推昭雪答陆太祝三首》
&&& 求理由来许便宜,汉朝龚遂不为疵。如今谤起翻成累,唯有新人子细知。&&& 贫交相爱果无疑,共向人间听直词。从古以来何限枉,惭知暗室不曾欺。&&& 春风旅馆长庭芜,俯首低眉一老夫。已对铁冠穷事本,不知廷尉念冤无。&&& (《全唐诗》卷274-66)&&&&
&&&& 2.《岁除日推事使牒迫赴抚州辨对留别崔法曹陆太祝处士上人同赋人字口号敬酬陆山人》
&&& 上国杳未到,流年忽复新。回车不自识,君定送何人。(《全唐诗》卷274-36)
&&&&&&&&&&&&&&&&&& 六、权德舆题赠陆羽诗小集
&&& 1.《同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见萧侍御留后说得卫抚州报推事使张侍御却回前刺史戴员外无事喜而有作三首》&&&& 专城书素至留台,忽报张纲揽辔回。共看昨日蝇飞处,并是今朝鹊喜来。&&& 鹤发州民拥使车,人人自说受恩初。如今天下无冤气,乞为邦君雪谤书。&&& 众人哺啜喜君醒,渭水由来不杂泾。遮莫雪霜撩乱下,松枝竹叶自青青。&&& (《全唐诗》卷322-10)
&&& 2.《送陆太祝赴湖南幕同用送字(三韵)》& &&& &&& 不惮征路遥,定缘宾礼重。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此去佳句多,枫江接云梦。(《全唐诗》卷324-32)&&& &&& &&&&&&&&&&&&&&&& 七、其余唐人赠、咏陆羽诗小集(含句)&&&&&&&&&&&&&&& &&& 1.孟郊《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 &&& 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啸竹引清吹,吟花成新篇。乃知高洁情,摆落区中缘。(《全唐诗》卷376-18)& && &&& 2.孟郊《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 &&& 淼淼寺前,白O多清风。昔游诗会满,今游诗会空。孤吟玉凄恻,远思景蒙笼。杼山砖塔禅,竟陵广宵翁。饶彼草木声,仿佛闻馀聪。因君寄数句,遍为书其丛。追吟当时说,来者实不穷。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送君溪鸳鸯,彩色双飞东。东多高静乡,芳宅冬亦崇。手自撷甘旨,供养欢冲融。待我遂前心,收拾使有终。不然洛岸亭,归死为大同。(《全唐诗》卷379-24)&&
&&& 3.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 &&& 竟陵西塔寺,踪迹尚空虚。不独支公住,曾经陆羽居。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一汲清泠水,高风味有馀。”(《全唐诗》卷129-37)
&&& 4.刘长卿《送陆羽之茅山,寄李延陵》&&& &&& 延陵衰草遍,有路问茅山。鸡犬驱将去,烟霞拟不还。新家彭泽县,旧国穆陵关。处处逃名姓,无名亦是闲。(《全唐诗》卷148-54)&&
&&& 5.耿《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 &&&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耿)。喜是攀阑者,惭非负鼎贤(陆羽)。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耿)。拜井孤城里,携笼万壑前(陆羽)。闲喧悲异趣,语默取同年(耿)。历落惊相偶,衰羸猥见怜(陆羽)。诗书闻讲诵,文雅接兰荃(耿)。未敢重芳席,焉能弄彩笺(陆羽)。黑池流研水,径石涩苔钱(耿)。何事亲香案,无端狎钓船(陆羽)。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耿)。莫发搜歌意,予心或不然(陆羽)。(《全唐诗》卷789-15) &&&& 6.李冶《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全唐诗》卷805-1)&&&& 7.齐己《过陆鸿渐旧居》&&&& &&& 楚客西来过旧居,读碑寻传见终初。佯狂未必轻儒业,高尚何妨诵佛书。种竹岸香连菡萏,煮茶泉影落蟾蜍。如今若更生来此,知有何人赠白驴。(《全唐诗》卷846-7)&&& &&& 8.皇甫曾《陆鸿渐采茶相遇》&&& &&& 千山待逋客,香若复丛生。采茶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然灯夜,相思一磬声。(该诗自《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一书中录出。)
 & 9.周愿(句)① &  & 愿与竟陵陆羽,尝佐岭南连帅李复②幕府。后愿刺竟陵,则复已捐馆,而羽已先谢。复父齐物③先亦为竟陵守,愿因为七言诗陈事。(见《方舆胜览》) &  & 八十年前棠树阴④,竟陵太守公先人。 &  & 笺注:&  &&  & ①周愿:唐汝南(今属河南)人。于大历八年、九年曾在湖州参预《韵海镜源》总校工程。德宗贞元五年至八年为岭南节度使李复从事;贞元十年,李复任滑州刺史,周愿仍在李复幕中。约于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任竟陵刺史。 &&& ②③李复(738――797):字初阳。唐京兆长安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李齐物之子…贞元十三年卒…。 & ④“八十年前棠树阴”:赞扬当年李齐物任竟陵太守期间…遗惠爱于竟陵人民…。李齐物于天宝五载(746)从河南尹贬竟陵太守的时间至周愿任竟陵刺史(816),…首尾只有七十一年…“八十年”只是概数。&&  &  & (肖毛注:《大观》云,周愿“贞元三年至八年”为岭南节度使李复从事。我据《旧唐书》及周愿《牧守竟陵因游西塔著三感说》一文推断,此似应为贞元五至八年,故改之。13:25 03-10-7) &
 &&&&&&&&&&&&&&&&&&&&& 陆羽研究资料辑抄 &&&&&&&&& &&&&&&&&& 第二辑 正史及唐宋元人笔记中的陆羽简传(逸事)及陆羽诸友传选抄 & &&&&&&&&&&&&&&& 一、正史及唐人笔记中的陆羽简传&&&&&&&&&&&&&&&&& &&&&&&&&&&&&&&&&& 1. 《新唐书·陆羽传》 &&&&&&&&&&& &&&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Q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S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中,州人T,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M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一·隐逸》电子版 无书可校)&&& &&& &&&&&&&&&&&&&&& 2.《封氏闻见记》中对陆羽及唐茶事的记载    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逐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怀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  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f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为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  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及此羞愧,复著《毁茶论》。伯熊饮茶过度,遂患风,晚节亦不劝人多饮也。吴主皓每宴群臣,皆令尽醉。韦昭饮酒不多,皓密使茶茗以自代。晋时谢安诣陆纳,纳无所供办,设茶果而已。按此,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续搜神记》云:“有人因病能饮茗一斛二斗,有客劝饮过五升,遂吐一物,形如牛胰(肺),置校攒街。菀货贰?驮拼嗣”(《封氏闻见记·饮茶》封演著 肖毛校)      &&&&&&&&&&&&&&&&& 3.《桂苑丛谈》中的陆羽简传&&&&&&&&&&&&&&&&&&&&&&& &&& 竟陵僧有于水滨得婴儿者,育为弟子。稍长,自筮得蹇之渐,繇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姓陆氏,字鸿渐,名羽。及冠,有文章,多意思,耻一物不尽其妙,得煎茶之法,著于世。(《桂苑丛谈·史遗》冯翊子子休著 此电子版由肖毛校) &&&
&&&&&&&&&&&&&&& 二、《太平广记》中所录陆羽简传及逸事五则&&& &&&&&&&&&&&&&&&&&&&&&&&&&&&&&& &&&& 1.《陆鸿渐》(出《国史补》)&&&& &&&& 竟陵僧有于水边得婴儿者,育为弟子,稍长,自筮得蹇之渐,繇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姓陆,字鸿渐,名羽。羽有文学,多意思,状一物,莫不尽其妙,茶术最著。巩县陶者多为瓷偶人,号陆鸿渐,买十器,得一鸿渐。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羽于江湖称竟陵子,于南越称桑苎公。贞元末卒。――《太平广记卷八三·异人三》&&&&&
&&& 2.《陆鸿渐》(出《传载》)&&& &&& 太子文学陆鸿渐,名羽,其生不知何许人。竟陵龙盖寺僧姓陆,于堤上得一初生儿,收育之,遂以陆为氏。及长,聪俊多闻,学赡辞逸,诙谐谈辩,若东方曼倩之俦。鸿渐性嗜茶,始创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为其像,置于锡器之间,云宜茶足利。至太和,复州有一老僧,云是陆僧弟子,常讽歌云:“不羡黄金,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唯羡西江水,曾向晋陵城下来。”鸿渐又撰《茶经》二卷,行于代。今为鸿渐形者,因目为茶神。有交易则茶祭之,无以釜汤沃之。――《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好尚》&
&&& 3.《陆鸿渐》(出《水经》)&&& &&& 元和九年春,张又新始成名,与同恩生期于荐福寺。又新与李德裕先至,憩西廊僧玄鉴室。会才有楚僧至,置囊而息,囊有数编书,又新偶抽一通览焉。文细密,皆杂记,卷末又题云《煮水纪》。太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遇陆处士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欢。因赴郡,抵扬子驿中,将食,李曰:“陆君善茶,盖天下闻;扬子江南零水,又殊绝。今者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命军士信谨者,挈瓶操舟,深诣南零取水,陆洁器以俟。俄水至,陆以杓扬水曰:“江则江矣,非南零者,似临岸者。”使曰:“某棹舟深入,见者累百人,敢绐乎?”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又以杓扬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骇,驰下曰:某自南零赍至岸,舟荡半,惧其埃诎端栽鲋4κ恐窦玻∑涓乙酆酰”李大惊赏,从者数十辈,皆大惊愕。李因问陆:“既如此,所经历之处,水之优劣可判矣?”陆曰:“楚水第一,晋水最下。”李因命口占而次第之。――《太平广记卷三九九·水》&&&& &&&& 4.《玄真子》(出《续仙传》)&&& &&& 玄真子姓张,名志和,会稽山阴人也。…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共和二十五首,递相夸赏。而志和命丹青剪素,写景夹词……――《太平广记卷二十七·神仙》
&&& 5.《江西驿官》(出《国史补》)&&& &&& 江西有驿官以干事自任,白刺史,驿已理,请一阅之。乃往。初一室为酒库,诸醢毕熟,其外画神。问曰:“何也?”曰:“杜康。”刺史曰:“功有余也。”又一室曰茶库,诸茗毕贮,复有神。问:“何也?”曰:“陆鸿渐。”刺史益喜。又一室曰菹库,诸茹毕备,复有神。问:“何神也?”曰:“蔡伯喈。”刺史大笑曰:“君误矣。”――《太平广记卷四九七·杂录五》&&& &&& (以上肖毛辑并校)&&& &&& &&&&&&&&&&&&&&&&& 三、《唐才子传》中所收陆羽简传及陆羽诸友传
&&& 1.陆羽&&& &&&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e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与皇甫补阙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墅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集并《茶经》今传。 ――《唐才子传·卷三·陆羽》    2.崔国辅&&   &&&&&   国辅,山阴人。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天宝间,坐是王p近亲,贬竟陵司马。…初至竟陵,与处士陆鸿渐游,三岁,交情至厚,谑笑永日,又相与较定茶水之品。临别,谓羽曰:“予有襄阳太守李~所遗白驴、乌扰8饕煌罚奥泼潘盼幕笔楹幻叮宋锝约褐д撸艘叭顺诵睿侍匾韵嘣”…(《唐才子传·卷二》)& &  3.李季兰&&&&   &&&&   季兰,名冶,以字行,峡中人,女道士也。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始年六岁时,作《蔷薇诗》云:“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其父见曰:“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后以交游文士,微泄风声,皆出乎轻薄之口。夫“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时往来剡中,与山人陆羽、上人皎然意甚相得。皎然尝有诗云:“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其谑浪至此。又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曰:“山气日夕佳。”刘应声曰:“众鸟欣有托。”举坐大笑,论者两美之。天宝间,玄宗闻其诗才,诏赴阙,留宫中月余,优赐甚厚,遣归故山。评者谓:“上比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媪。”有集,今传于世。   论曰:…中间如李季兰、鱼玄机,皆跃出方外,修清净之教,陶写幽怀,留连光景;逍遥闲暇之功,无非云水之念;与名儒比隆,珠往琼复:然浮艳委托之心,终不能尽,白璧微瑕,惟在此耳。……(《唐才子传·卷二》)  
&&& 4.张志和&&&&&     &&&&&   志和,字子同,婺州人。…与陆羽尝为颜平原食客。(《唐才子传·卷三》)      5.皎然上人  &&&&   皎然…初入道,肄业杼山,与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羽于寺旁创亭,以癸丑岁癸卯朔癸亥日落成,湖州刺史颜真卿名以“三癸”,皎然赋诗,时称“三绝”。真卿尝于郡斋集文士撰《韵海镜源》,预其论著,至是,声价藉甚。贞元中,集贤御书院取高僧集,得上人文十卷藏之,刺史于E为之序。……(《唐才子传·卷四》)  && (以上肖毛辑并校)&&
&&&&&&&&&&&&&&&&&&&&&&&&& 陆羽研究资料辑抄 &&&&&&&&&&&&&&&&&&&&&&&&&
&&&&&&&&&&&&&&&&&&&& 第三辑 今人所作陆羽传记选抄&&&&&&&&&&&&&& &&&&&&&&&&&&&& &&&&&&&&&&&&&&&&&&&&&& 一、陆羽本名的来历及法号&&&&&&&&&&&&&&&&&&& &&&&&&&&&&&&&&&&&&&&&&&&&& 1.鸿渐于陵,鸿渐于陆&&& &&& 陆羽姓名之由来,最早文献当为唐代李肇(宪宗元和中为翰林学士,自中书舍人左迁将作少监。)《唐国史补》卷中《陆羽得姓氏》所载…&&&& &&& …《蹇》之《渐》原是《周易》六十四卦中之第三十九卦和第五十三卦。原来古人占卜…时,…可以再占第二卦。…第一卦,称之为“本卦”或“正卦”;所变的第二卦,则称为“之卦”或“变卦”。 &&& …陆羽…所占第一卦为《蹇》卦。其卦象是“下艮上坎…为坎陷之象,其寓意为前有艰难险阻;艮为山之象,亦寓意为前有艰险之地;而在《蹇》卦六爻兆辞中又连续出现了六个“蹇难”,这预示着求卦者命运难艰,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也许是有鉴于此…,占卜者…又占了“之卦”,复得《惭》。其卦象是“艮下巽上”。&&& 《序卦传》说:“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渐》卦主导兆辞曰“女归吉,利贞”,说的是女子出嫁…而《渐》卦的六爻兆辞则连续出现了六个“鸿渐”:鸿渐于干;鸿渐于磐;鸿渐于林;鸿渐于陵;鸿渐于陆。&&& &&& “鸿渐于陆”在六爻中竟然出现两次。而第六爻的兆辞是:“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其释意为:“鸿鸟渐着于陆,它的羽毛可以用于礼仪饰品,吉祥。”…“鸿渐”二字寓意为:凡做一切事情,都应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功。&&& &&& 《渐》卦兆辞:“鸿渐于干”,说明鸿鸟可以栖息在岸边水滨,这个栖息之所又是一个新的飞行起点;“鸿渐于磐”,鸿鸟又可以从岸边水滨飞栖于大磐石之上,这比在水滨是更加稳固安全了;“鸿渐于林”,按鸿雁的脚趾是连着的,不能据枝栖于树林之上。但若能得到一个较为平坦的枝柯,也可以立稳,作为暂时的栖息之所;“鸿渐于陵”,陵为高岗,是鸿雁所能飞栖的最高处。这预示着陆鸿渐有一个人生旅途的辉煌得意之期;“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渐》卦的这句兆辞,是陆羽姓氏之所本,寓意深长。“羽仪”疏注:“上九最居上极,是进处高洁,故曰鸿渐于陆也,居五位之地,是不累于位者也……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 &&&&&&&&&&&&&&&&&&&&&& 2.鸿鹄之志,法海难填&&& &&& 陆羽《自传》…说明了陆羽在龙盖寺确已受戒出家了。…法号曰:“法海”。这是唐代颜真卿所撰《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里所列参预修撰《韵海镜源》群士名单中披露的…:&&& &&& “大历壬子岁真卿叨刺湖州。公务之隙,乃与金陵沙门法海前殿中侍御史李接鸸街讨萑笋页……”&&& &&& …这段话…容易令人产生误解:…因为“金陵沙门法海”同陆羽的名字之间还隔着“前殿中侍御史李”八个字。…其实,这个“法海”就是陆羽…的僧名或法号。…其根据和理由是: &&& 一是,经详加研究…,…名单中,以及当时在修撰《韵海镜源》期间参加游宴、诗会的诸生中,根本没有另一位僧名为“法海”的金陵僧人。&&& 二是,李挥猩砣敕鹈诺木 &&& 三是,既然“金陵沙门法海”就是陆羽曾用过的法号,那么,为什么…写的“金陵”呢?这是因为唐人在诗文中将“金陵”与“竟陵”通用…。& &&& 四是,…这份名单,凡是有身份、头衔的,都冠于名字之上,但因为陆羽离开龙盖寺之后,是以隐士或素衣之士从事茶学和文坛活动的,并没有什么头衔可写。…只好选用陆羽…法号。但如若将“金陵沙门法海”六字直接冠于陆羽名字之上,陆羽的身份再也不是什么“山人”、“处士”了…在《碑铭》中颇费心思地作了一点文字游戏,写上了陆羽曾用过的法号。 && &&&& (21:31 03-10-5摘抄自《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一书,大、小标题均为我自拟,下同。)&& &&&&&&&&&&&&&&&& &&&&&&&&&&&&&&&& 二、欢宴处,江湖间,韵海缘――颜真卿与陆羽及皎然在湖州&&&&&&&&&&&&&&&&&&&& 1.谁能千里远经过――颜真卿与《韵海镜源》&&&& &&& 据颜真卿《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等文献记述,…真卿最初于天宝元年中文词秀逸科,进入秘书省任校书郎时起,即开始考证由其五世祖颜之推和隋代韵学家陆法言所定之切韵,参照…《苍雅》等…,准备…编一部新的大型韵书。…在湖州之前,真卿在任平原太守及抚州刺史期间即先后与族弟颜浑…等人编纂成五百卷《韵海镜源》书稿。及至真卿于大历七年任湖州刺史后,在政务之暇,又组织了…五十余人…参预韵书的总校勘工程。&&&&&& &&& …先后历经三十余年,…终于大历九年春于湖州最后完成了编辑校勘工程。共成书五百卷(或言三百六十卷),《宋史·艺文志》作十六卷,宋人因避讳作《韵海鉴源》。此书于切韵之外,增出一万四千七百六十一字。起先《说文》为篆字,次为今文隶字,并列别体为证。然后引诸家字书,依句末编入本韵,自唐以来,该书即成为韵学的范本。如明代《永乐大典》篆书于字下所注皆源出此书。可惜这部大型韵书今已佚散。&&& &&&& 附:四条辑自《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中的《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 &&& &&& 1.真卿自典校时,即考五代祖隋外史君与法言所定切韵。引《说文》、《苍雅》诸字书,穷其训解,次以《经史子集》两字已上成句者,广而编之,故曰韵海。以其镜照原本,无所不见,故曰镜源。& &&& 2.大历壬子岁真卿叨刺湖州。公务之隙,乃与金陵沙门法海前殿中侍御史李接鸸街讨萑笋页…… &&& 3.从夏季于州学及放生池日相讨论,至冬徙兹山东偏。&&& 4.贞观四年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在子城南,一百一十步。亦曰州学。&&& &&& 注:据《湖州府志》卷十八《舆地略》记载,所谓州学即是孔子庙;子城,秦时的项王故城,在湖州府城的东南部;放生池,唐时在湖州府城东南阊门下,至清遗迹尚存;兹山,即杼山。&&& &&& (全文见《全唐文》卷339)&&&& &&& &&&&&&&&&&&&&&&&&& 2.杼山多幽绝――陆羽与《韵海镜源》&&& &&& 陆羽于唐代宗大历八年至九年(773―774)进入湖州刺史颜真卿幕府,参预由颜真卿主编的大型类书《韵海镜源》…在编委名单中(不含主编)排在第二名,而排在第一名的是李叭蔚钪惺逃罚比魏莘烙笔…,实际上是陆羽在主持编修…这足见陆羽在古汉字韵学方面的高深造诣和渊博知识…这正如皎然在一首诗中赞扬陆羽的诗句所云:戎佐推兄弟,诗流得友朋。…陆羽在修撰《韵海镜源》期间,经常参预由真卿主持的宴游、联唱…结成《吴兴集》十卷…。&& && …不及一千一百字的《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文中,唯一有三处书…名的则是茶圣陆羽:一是,竟陵子陆羽作《杼山记》,真卿在《铭》文中所记述杼山历史与风光是援引《杼山记》所载;二是,陆处士于杼山妙喜寺侧创建“三癸”亭;三是,陆羽参预修撰《韵海镜源》。…&&& &&&&&&& &&&&&&&&&&&&&&&&&&& 3.H构三癸亭,实为陆生故――一亭孕三绝&&&&&& &&& “三癸”亭…在乌程杼山山麓妙喜寺旁,…成于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夏历冬十月二十一日,…陆羽…亲自设计、施工,由真卿出资,皎然鼎力相助…。因该亭是在“癸丑岁、癸卯月、癸亥日”落成,被命名为“三癸”亭。又因有真卿墨宝题匾额(兼赋诗),有皎然赋诗,为陆生所创,又称之为“三绝”…。&&& 陆羽在…创建杼山亭时,…曾寄献桂花与真卿;真卿有《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诗赠陆羽…竣工之日,举行了隆重落成庆典。时殿中侍御史兼浙江西观察判官袁高正在巡视湖州,袁高在湖州刺史颜真卿、陆羽、皎然等…登临杼山,…颜真卿在庆典之后,又为“三癸”亭赋诗…在诗中赞赏了陆羽对创建“三癸”的精巧设计,对四周景物作了生动的描绘。…皎然上人在“三癸”亭落成之日赋诗如下:《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亭即陆生所创》…当作于大历八年“三癸”亭落成之前。&&& &&& (18:36 03-10-4抄编)&&& &&&& &&  &&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霓裳羽衣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