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十七世纪描写意大利的文章书房的描写,一定要高...

描写书房的散文_散文
描写书房的散文
学习啦【散文】 编辑:俊杰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书房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书房的散文:书房
  前两年,我爱上了手工十字刺绣,刚开始学的时候,不敢接触鸟语花香的复杂风景图,就学书法的纯黑色刺绣,我的第一幅作品是:宁静致远,装裱后,就挂在两个房间门口中间的墙壁上,这不是最理想的位置,却是我家最适合的位置了。
  其实,我觉得这几个字,最适合挂在书房里,挂在书桌后面。可我家只有三个房间,因地制宜,也没有多余的空间,可以设立为专门的书房。记得房子装修时,我几次欲言又止,始终不敢开口与先生商量,可不可以把客房变成书房。我知道,这是一个很不实际的想法,就当时的环境而言,那个房间是为他母亲而准备的。当时,他母亲去了他在外地谋生的哥哥家里带孩子。那边的孩子大了,她肯定就会回来与我们同住的,房间得随时为她留着,所以,只能把到了嘴边的话,硬生生咽回去了。事实证明,我没开口是对的,我们搬了新家两年,他母亲就回来了,成了那个客房的主人。
  说实话,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独立的,像模像样的书房。地方可以不大,精致就好,我会视空间的大小,摆几个适宜的,古色古香的木柜书橱,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各类书籍。当然了,我也会细心地把自己喜欢的书,整理归类。中外名著,古典文学,诗词散文等等,我都要有条不紊地码好,常看的书就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偶尔翻看的书,就放在高高的书架上。我相信我会做到,随便想起一本书名,就立即能在繁杂的书籍中拿出来的认真效果。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喜欢给书房的地面,铺上颜色比较深色的木质地板。把半壁窗户改成宽阔的落地玻璃窗,再装上厚实的窗帘,放几盆自己喜欢的室内植物。阳光灿烂时,我可以随意拉开窗帘,让阳光洒落在地板上。雨季淋漓时,我可以隔窗观雨,也可以打开窗,让清新湿润的空气,沁入心脾,盈润心怀。哦,对了,墙壁上,应该还有几盏玲珑别致的灯,我可以随心情与需要而调节书房的光线与亮度。这样的书房,是温馨的,也是温暖的,无论它空间的大与小,足以包容我的喜怒哀乐,也足以让我卸下一身疲惫,无拘无束地,融入其中。
  书房,在我眼里,不仅仅是一个读书,写字,放书,储存的地方,更应该是一个能让人心静下来,思维缓下来,动作慢下来的地方。无论是闲暇的午后,下雨的黄昏,或是月凉如水的静夜,只要走进书房里,就能浸染在书香环绕,恬然宁静的环境里。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纷扰,社会的竞争多么激烈,工作家庭的琐碎多么烦恼,只要走进书房,心情就能感到无比的放松与平静。一扇门,一叶窗,一帘幔,就能置身于自己的世外桃源里,把人生路上的一切风霜雨雪,拒之门外。
  此时,可以泡一杯茶,翻一页书,在茶香氤氲,书香弥漫的氛围里,默默地度过慢悠悠的时光。或者,什么也不做,只是一个人,坐在书桌前,闭目养神,静静地独处,可以追忆往昔,也可以畅想未来。又或是站在窗前,双手环抱,望着窗外,深深地沉思,傻傻地发呆,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美美的享受。
  书房,是一个能让心居住的地方,能让心自由的地方。不仅仅是我,其实,人人都需要这样的书房。书房,是精致生活的象征,是品格素养的阶梯,是精神追求的至臻完美。你有书房吗?而我的书房,又在哪里呢?
  描写书房的散文:书房
  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宁都县黄陂乡政府工作后,我就想拥有自己的书房。大概在1992年6月份,我从每月只有5百多元的薪水中拿出近二百元,到黄陂老街上求木匠师傅做了以个衫木书橱,又请漆匠师傅给书橱上了红漆。由于在山里现打现卖,书橱板材厚实而价格便宜。书橱搬回只有30多平米的房间后,放在进门靠墙处。我自认为从此有了自己的书房。此后的功夫理应就是买书。可惜到1995年末,我总共买的书不过5.6本,不但如此,从大学带回的农业专业书在这些年因工作忙也丢失殆尽。但书架上无书的主要原因是缺钱,因刚参加工作,成家立业是大事,故无余钱用在买书上,平时学习研究所需之书都是靠借。
  1997年7月我从乡政府搬回江背老家暂住,书橱和其它家具也一并雇车搬回农村。这一年由于有很多时间呆在家里,所以我的主要任务是看书学习和搞理论研究。这时期买的书同样很少,只买些需要用和爱看的书,如《制度经济学》,《中国哲学史》,《美学》等,以及其它文学作品类书籍。1998年秋季我又举家搬到宁都城内买房定居,这时我的书橱和其它家具又一并从农村搬到了宁都街上。想到大量藏书之事是在我的经济研究和文学创作取得及大进展之后。从2000年开始,我有计划地买进书籍,这些书主要来自新华书店和地上书摊。2006年我花600百多元又买了一个新书橱,是家具店流行的中纤密度板做的,书橱上的是黑漆。至此,我有两个书架了,我的藏书总量也发展到六百多册,这些书摆了两书架和装了三大箱。我的房间也成了名符其实的&书房&。
  为什么社会上有些人的&书房&叫做&书斋&呢?其中的因缘曲直可以叙述如下:我们知道,&斋&字原指寺庙僧人的素食或化缘所得的饭果。我想不清为什么古人要把书房和&斋&字挂起钩来了。我猜其意如下:首先,读书之人要有修养,至少不能喝酒吃荤。读书人要洁身自爱,因此只能以素食为养,称&斋饭&。过去的读书人穷苦,四肢不勤,只能像寺庙僧人向社会求索一些供品养生。所以,他们每天的饭食免不了称为&斋供&。不但如此,社会上施舍之人面难看,穷秀才要活命也难,没奈何他们只能向他人耻求,这种行为可称为&斋醮&。穷秀才平时只要满足有一些吃喝可以维持生存,其余的时间就是读书。 旧时的读书人读书很讲究礼仪,每当坐到书桌边,他们就会像祭鬼神一样,一定要整洁衣服,戒除嗜欲和燃香净身,并且虔诚用心方可入定。这个过程就叫&斋戒&或&封斋&。总之,过去的读书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斋月&中度过,他们的书房自然要称为&书斋&。
  现在的读书人的读书生活是否也是这样呢?应当说,有相当部分人是这样的,如在学校教书的先生,他们一生远离官场盐铺,过着比清水还要清的读书生活。他们的读书生活很有点像古时僧人。所以,他们的书房也可称得上&书斋&。但社会上也有些人的书房不能称作&书斋&,
  而只能称作&书房&。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所过的读书生活不像古之学者,他们在社会上追名逐利,每天唯恐钱物失收。他们很多人甚至把书房变成了赌场,他们总想从书本里找到搏弈的生活技巧。还有些人则把书房变成了战场,他们总想从书本里捞得打开名利大门的鈅匙。这些人中有人腰缠万贯,有人吞云吐雾。他们口中吃的是鱼肉荤腥,尾上拉的是油泡菜汤;身上穿的是锦衣玉帛,手上戴的是金银珠宝。他们谈不上有修养,跟他们讲学问,那更是如进五里雾中,摸不着头脑。
  我的读书生活倒底属于哪一类呢?可以这样讲,从本质上说应当属于&书斋&型。因为我虽在政府工作,但长期停职在家搞理论研究,不能和同事们一样,坐公家的车,吃公家的饭,也没有人给你送礼,不能图人钱财,捞人油水,我一向过着两袖清风的生活,所以我的读书生活很像寺庙僧人。但在表面上,我的读书生活又属于&书房&型,因为我过的是苦乐年华的生活。在基层,人每天最费心的事就是盘算自己的利益,就是患得患失和斤斤计较。由于生存环境恶劣所迫,人每天只能在焦躁恐惧中度过。对于读书之雅事,那更是高不可攀或视为畏途的事。除没有时间外,更多的原因在于人的读书兴趣被生活的重负和污水冲走了。由于在基层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百姓蛮亨忙碌,人们都在为钱财奔忙,为生活打拼,因为没有哪个人不贪财好利。为了每天开门就需的柴米油盐,我也一样要为生活奔忙。正因此,在落后农村很少能找到几张安静读书的桌子,而且在21世纪以前绝对是如此。
  然而,即使在纷乱的世道中也可以找到几个吃斋的高僧,在恶浊的洪流里也有几个背道而行的怪侠。很多年来,我就在这不安静村井傍,磕磕碰碰地安放了一张书桌。有时坐在桌边翻看书页,心里却想着窗外之事。想着是否有人在对自己施威,是否有人减了我的工资,是否能通过另外的途经增加收益,等等。人虽坐在书房,却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心里想着工作和生意场上之事。我们知道,学习要有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前者指当地的民风是否崇尚文化,后者当指地方政府是否有人重视文化事业。对于前者,我县是一个文化之乡,有&文乡诗国&之美誉,历史上出过不少大文人,如宋朝的&江湖诗人&曾原一,清初的大散文家魏禧等。老百姓自古有热爱文化教育的优良传统。对于后者,多少年来,由于腐败横行,腐败不仅打碎了人民的经济饭碗,还打碎了人民热爱文化的饭碗。试想:一个读书人终日坐在犹如四面绝壁的环境中,终日提心吊胆能读进书吗?连身家性命都难保,家庭文化建设又安能保哉?我想把&书房&变&书斋&的鸿愿恐怕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实现。
  尽管我过的是路上看书,腿上写作的忙碌生活,但在繁忙之余,甚至在生活的痛苦绝望之后,我仍会想着书,我在家里有空就会经常看书,有时还会捣弄几下诗文创作。我就像一棵山树或野草,出生在荒山野岭,一生下来就无人管理,但是我养成了自在的性格和无人敢管的脾气。因为我生下来就藐视一切,怀疑一切,背叛一切。就像高傲飞翔的鹰鸠,因为它敢于搏斗,所以他能从黑地的书房飞升到碧天的书斋。而写诗作文的人大都想有自己的藏书。于是,我经常到外地出差或到本地书店闲迋,总要从寒碜的工资中抽出钱来买些书带回家收藏。有时上街身上带了四,五元买菜钱,但在路边书摊上看到便宜的好旧书,宁愿舍去吃菜也要把书买回。藏书之路对于我其漫漫兮,但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描写书房的散文:书房
  三十岁的时候,我终于有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书房&&听寂斋,只可惜,在去年夏季,家里房子拆迁了,最舍不得的依然是我的书房。
  家里原来的书房临街而建,一棵高高大大的香樟树威武地矗立在窗前,书房和主卧室相通,中间有一道两米不到的屏障相隔,这边是温馨似水的万般柔情,那边是我满屋飘香的梦想;这边是爱妻此起彼伏的呼噜声,那边是我一人在静心品味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天晴时,阳光四射,我喜欢拿本书安逸地躺在竹椅上,旁边放上一杯绿绿的浓茶,有时是杯香飘四溢的咖啡,独自尽情地享受着属于我的个人世界;若遇到小雨沙沙或飞雪唤春的朦朦胧胧,雨点和雪花一边轻轻敲打着我的窗户,一边轻轻敲打着我完美的心灵,望着一望无垠的洁白世界,那实在是一种无穷尽的享受。
  书房,很多家庭和单位都有,可绝大多数都成为摆设和身份的象征,在信息飞速发展的现今,还有多少人能够真正静下心来阅读天下的好文章呢?我的书房里除了办公桌和电脑,几乎都是书。十多年来,我坚持每天在书房里坐两小时,一小时看书,一小时写作。十多年的坚持,在这里,我逐渐实现了我许多童年的梦想。有的时候,妻和女儿也学着我的样子,或趟、或爬、或坐在书房里看书,可她俩总是坚持不到几刻,都传来均匀的呼吸,书中的哀怨情仇和金戈铁马,一下子全部抛在脑后,看着她俩入梦酣睡的姿态,我和她们同样都是那么的幸福无比!在书屋里,是一个快乐的享受!那情,那景;现实与遐想并存,安静与鼾声齐近。
  我的一位资深朋友曾经说,一个家,可以没有妻子,可以没有儿女,可以没有父母,但如果没有鲜花、没有书橱,那一定不是一个家,至少是个不完整的家。妻子却说:在书房里,可以学会随遇而安,懂得满足,那才真正收获幸福!其实,人都是自由的,读书更是自由的,忙碌、忧愁的时候都能够把许多的事情暂时放下,一头钻进书房,静心阅读,那种没有功利之争、不知疲惫之苦,只有自由的阅读的人,该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
  一本本经典的书里,有很多我儿时没有实现的梦,美丽的文字,精美的图画,跳动的音符,总是让我的心里常常爆发出长久的感动,让我为那一幕幕的真情实感而沧桑和流泪;书里,也让我看到了一段段的希望和信念。难怪我的恩师再三告诫我说,你什么都可以丢弃,千万不能把书丢了!
  真的如此,你什么都可以丢弃,千万不能把书丢了!
  今年暑假,我和爱人去哈尔滨看望岳父,当时火车挤的水泄不通,车厢里的人比赶集还闹腾,可我猛然注意到,在两节车厢的接头处,两位衣着朴素、貌不惊人的小女孩坐在拐角处,专心致志地看着一本《读者》,她依然忘记了周围所有人和所有世界的存在,那份专注与痴情,让我顿生感慨和羡慕。
  何时,我的书房&&听寂斋,能够重新回到我的身边?
看过描写书房的散文的还看过:
本文已影响 人
[描写书房的散文]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712人看了觉得好
709人看了觉得好
806人看了觉得好
【散文】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致敬杨绛先生:如果有天堂,一定是书房的模样_新浪家居
致敬杨绛先生:如果有天堂,一定是书房的模样
摘要:对作家而言,人生的一半在看书,另一半在写书,这个角落既是面子也是里子,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算是人生中非常特别的一个地方。
写在前面的话& & 一个噩耗传来:5月25日凌晨1点,我国著名作家、学者及翻译家,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在京辞世,享年105岁。前些阵子,杨绛先生病危入院的消息曾在网上疯狂发酵,不久后知情者进行了辟谣,称杨先生身体并无大恙。正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杨先生去世的消息突然传来,让人十分惊愕——据说这是因杨先生有遗言,要火化后再发讣告。&&&&杨绛先生,您一路走好。&&&&此篇向刚刚离世的杨绛先生致敬!&&&&自古书房若闺房,不足为外人道。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是个比卧室还要暴露自我的地方,放眼望去都是你的品味,抬手一摸全是你的心头好。你是什么样的人,信仰什么又热衷什么,半个灵魂都泄露在你的书架上。&&&&对作家而言,人生的一半在看书,另一半在写书,这个角落既是面子也是里子,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算是人生中非常特别的一个地方。走进国内作家的书房
&&&&1.书房中的钱钟书和杨绛
钱钟书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钱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旧式的柜子、桌子。&&&&室内也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有浓浓的书卷气。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她非常满足于这样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2.巴金的书房
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3.鲁迅的书房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4.梁启超书房“饮冰室”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5.胡适的书房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6.周汝昌的书房
周汝昌,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
7.章太炎书房
章太炎一生经历了戊戌维新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个历史时期,走过曲折的道路,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
8.启功的书房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他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
9.齐白石的书房兼画室
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10.金庸的书房
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能称得上中国现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就在于它们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简而言之,金庸的武侠小说在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和展现社会时代风貌方面有鲜明特色,它们在创作技法上独树一帜,具有范式意义。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
11.书房中的季羡林
季羡林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2.王国维的书房
作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杰出学者和国际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13.陈寅恪的书房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14.贾平凹&&&&贾平凹的“上书房”大名在外,圈内人讲,老贾的书房,一般人进去“镇”不住。这话的意思大概就是,坐在里面会心神不宁,不大自在,因为里面“出土”的东西太多了。&&&&满满当当的上书房——这里是最潇洒的“挥毫处”、最“核心”的“写作处”、最“森严”的“待客处”。&&&&15.冯唐&&&&他有两个身份,一是华润医疗CEO,二是写写色情小说,比如《北京,北京》,《18岁给我一个姑娘》。他的书房在北京后海的一座老宅子里,十分沉静,不可缺的是茶和香,进书房就点支香,来客人就泡杯茶,跟进门换鞋的仪式感一样能转换心情。&&&&书房如其人,有好者只见风雅,不好者觉得矫情。书架上那本《洪业》确实很值得一看。&&&&16.麦家&&&&就是那个写《风声》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的人,他也写小说。他的工作室,名为“麦家理想谷”,位于杭州西溪创业产业园,是个邻水独栋小楼。这里既是他工作室,也是一个为年轻作家免费提供读书会客的场地。&&&&环境不错,是个谈人生好地方。&&&&你是有多喜欢博尔赫斯……&&&&17.金宇澄&&&&最出名的应该是2012年用上海话写了一本关于上海市民生活的小说《繁花》。有人形容《繁花》就是在一本书里同时有上万个好故事争先恐后要涌向终点。这个地方不是他家,是上海作协的花园洋房,沿着旋转楼梯上3楼,就是金宇澄的办公室。&&&&上海老爷的腔调,一定要有点新,有点旧,有点西洋。&&&&老壁炉架上码满整整齐齐一排书。&&&&这个有顶盖的白杯子几乎是机关生活的符号。看到照片都能闻到陈旧的报纸味儿。&&&&窗子可能有点漏风,用旧杂志压一压。&&&&这是要称斤去卖吗?&&&&18.葛剑雄&&&&葛剑雄是复旦一宝,也是稍显浮夸的海派学术圈里令人尊敬的学者。葛剑雄说书房是他的资产阶级幻想。大概以前买书很心疼,现在就拼命买买买,跟上淘宝的报复性消费差不多……&&&&开篇当然要晒恩师谭其骧的《中国移民史要》,这是谭其骧先生自己当年大学毕业论文的手稿,后相赠葛剑雄,再往上溯这份手稿的指导老师就是潘光旦先生了。&&&&《中国移民史要》&&&&北极旅行捡回来的企鹅头骨。额,略高能……&&&&19.苏童&&&&苏童的家中角落随性放着书。他喜欢听乡村民谣,闲来品红酒。&&&&读书写作之余,他还喜欢侍弄花草,是个兼职园丁,他的书房被绿色包围。&&&&20.李敖&&&&李敖的整个书房里除了一套沙发之外,满满当当全是书籍,被书海包围,是有多幸福。&&&&书房案头的陈设也很特别。&&&&你家的书那么多,宝宝真羡慕。&&&&21.郭敬明&&&&小四的书房基本相当于由30个暴发户装修战斗值加成,而且还是上个时代的暴发户。&&&&新时代暴发户们现在都走了冯唐路线,喜欢念经吃素。再次说明书房真是个容易暴露自我的地方,最后一张照片里书本名简直是他书房的最好写照。&&&&22.韩寒&&&&韩寒书房看上去最普通,倒是很接地气。&&&&很多号称是读书人的都喜欢把书供起来,但真正看书的人大概也不过就是打口柜子在里面乱七八糟塞满书,就好像你每天吃饭时用的碗筷总会放在最方便拿到的地方,只有供起来的那套限量版Wedgwood大概一年也不会碰一下。走进外国作家的书房&&&&&&&&&&1.谢默斯·希尼 Seamus Heaney
爱尔兰诗人。生于爱尔兰北部德里郡毛斯邦县一个虔信天主教、世代务农的家庭。希尼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位诗学专家。自1982年以来,他一直担任美国哈佛大学修辞学的客座教授,年还担任过牛津大学的诗学教授。1995年,由于他的诗“具有抒情诗般的美和伦理深度,使日常生活中的奇迹和活生生的往事得以升华”,希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我的书桌,如照片展示,是由一块厚木板放置在两个文件柜上而搭建而成的写作台。30年前,当我们搬至此时,桌面曾是两块厚厚的板木,这板木当年可是我曾任教的Carysfort学院一个教室用的长椅呢。虽经过大概一个世纪的摩擦抛光(被学校的学生和女老师们),橡木色的木板纹理依然隐约可见,我曾经思索着该如何去惋惜那片被砍伐用作此书桌的树木,也满足于当下一切顺其自然的安置。我总是迷信内心的某种恐惧:如果我有一个极其完美舒适的创作环境的话,我的写作灵感怕是会为此而消散不见了的。即便如此,这个小阁楼在10年前还是翻新了一遍,开了一个更大的天窗,添加了一个双面向的大书架,以解决我迫切需要解决的藏书空间问题。
2.玛格丽特·福斯特 Margaret. Foster
英国著名小说家,自传体作家,1938年生于英国Carlisle 小镇。自1963年起,她开始积极活跃于文学评论,自传,小说写作,并作为自由撰稿人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多家媒体合作出任编辑策划等工作。代表作品为:《达芙妮·杜穆里埃自传》,《隐匿的生活》,小说《记忆盒》。
1964年我们买下这栋房子,10年后房屋修葺时增加了此空间。而再过了个10年,这里才成了专属于我的书房。那个时候,我在起居室的桌子上继续着我的书写,这倒不妨碍我的写作灵感。但当我开始写人物传记时,我感觉自己急需一个空间,可以让我随时做笔记,摊开书稿整理文字,因此,就有了现在这个书房。
3.约翰·理查森 John Richardson
1924年生于英国伦敦,当今最著名的历史艺术传记作家,他的传记巨著《毕加索的生活:凯歌高奏的岁月》记叙了 大师生活的复杂时代和欧洲历史]其精妙的批评,详尽的研究以及迷人的叙事,使这本书 取得了艺术传记的历史性突破。
4.马丁·艾米斯 Martin Amis
出生于文学世家,崛起於80年代的英国文坛。他成名甚早,曾以1974创作的第一部小说The Rachel Papers《瑞秋档案》获「毛姆文学奖」;1983年,他已成为英国著名的文学杂志《葛兰达》第一代「最佳英国年轻作家」名单上的头号人物;而他在1986年出版的著作Money-a Suicide Note《钞票-绝命书》,更被《时代杂志》选为100大最佳英语小说。
我的书房位于房屋花园的深处,玻璃屋顶上散落着树叶,松鼠有时悄然出现。说起来,这个房间其实是我妻子Isabel最先用着的,我的工作室则在阁楼上,但我嫌她并没有好好利用这个宝地,就抢过来“占为己有”了,对于写作者来说,这里是天堂:可以吸烟,远离喧闹。
5.希拉里·曼特尔 Hilary Mantel
952年7月6日出生于德比郡小镇格洛索普,1973年毕业于谢菲尔德大学。日凭借畅销历史小说《狼厅》(WolfHall)摘取2009年第41届布克大奖。介绍她自己的书房这篇文章之时正是她在创作这部小说期间。
6.艾尔·艾佛瑞兹 Al Alvarez
1929年生于伦敦。身兼诗人、诗评家、小说家,也是人类学家,着有许多着名的非文学类书籍。他曾任「观察家报」的新诗编辑,是当时英国文坛的重要人物,引介当代许多顶尖作品。他主编过富影响力的企鹅文选中的《新诗选》(The New Poetry),并曾是系列「企鹅现代欧洲诗人」的编辑顾问。
这是间充满着回忆的书房,现年79岁的我已在这里居住了40多年。很多年前,家里曾有位充满干劲的女佣趁我们外出时将我所有的书都搬出去清扫灰尘,然后再将书放回时,书房面貌全非,至此我却再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书架上非常适合展示家庭相框,这儿有我拍儿子Adam紧跟波兰诗人Zbigniew Herbert其后接受奖章的留影照片,也有许多当年自己热衷爬山时留下的照片。
书架上有一幅Leonard Baskin(美国著名的雕刻家及版画家)蚀刻版画,在Sylvia Plath去世后由Ted Hughes转赠予我,这幅画在她生前时一直挂在她的卧室里。 还有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是一位美国朋友赠送的,画面上毕加索的两条胳膊随意搭在桌子上,看起来像他的手指的那片,其实是一条法式长棍面包。
这里已经变成了我的安乐居,以至于在别的地方我无法投入工作。有一年夏天,我们去意大利度假,在没有我熟悉的物品包围的房间里,我压根提不起半点写作的劲。我试着将一切打理好,早上10点就坐在书桌前。但人老了就做不到了,谁说人老了睡眠也跟着减少?一派胡言。
7.卡利尔·菲利普斯 Caryl Phillips
出生在印度西部,自幼年就生活在英国,他在上个世纪创作了一系列关于殖民问题的小说,于1992年被《星期日泰晤士》报评为“年度最佳青年作家”,1993年又荣膺十年一度的“Granta文学新秀”称号。2004年又获得了英联邦作家奖年度大奖。
写字台上经常是乱七八糟的。电话,日记本,传真复印机;各式各样的照明灯具-蜡烛,碘钨灯;便签纸用于提醒我一些要做的事情,约会,摘抄和倒计时。我是个有时间恐惧症的人。电脑旁的那个闹钟可不起作用,台灯下的水晶钟必须时刻放在眼前才有安全感。扬声器买来的时候是觉得我可能会突然地想听听音乐的时候不需要起身跑到另外一个房间去,虽然那边有一套更好的音响设备。然而当不断累积的 CD开始占用书桌大多的空间时,我又不得不把这对扬声器搬走。
左边竖着堆放在写字台上的文件是我的阅读清单或者演讲稿。平放着的则是我现在正在写着的稿子。我一般手写文章,因此文件夹板,信纸和一只钢笔必不可少。这张书桌没什么特别的历史故事,15年前我从一家办公文具店买来,单纯地喜欢它足够大。房间里另外那台书桌则是深色红木的,配上铜把手,一排排的抽屉和可滑动的托盘。一般我会在这张“华丽”的书桌前填写账单啊,在电脑上订票或是做些资料研究什么的。但是,总有一股奇妙的吸引力会把我拉回这张靠窗的书桌前。
8.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Eric Hobsbawm
享誉国际、备受推崇的近代史大师。1917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后裔,1919年举家迁往维也纳,1931年徙居柏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在受创至深的德奥两国度过童年。1933年因希特勒掌权而转赴英国,完成中学教育,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1947年升任高级讲师,1978年取得该校经济和社会史教授头衔,1982年退休。之后大部分时间任教于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是该院政治及社会史荣誉教授。
我的书房位于伦敦北区优美的汉普斯特镇一栋半独立洋房的顶楼,这里曾是儿子安迪的卧房。从用作小孩卧室到改造成大人书房,内部空间前后风格变化巨大,除开一点,房间都不一而同地显得凌乱无章。确实,房间里到处都是我的研究材料,打印稿,写作稿,待回复信件,散钱,收到的新书等等,这些杂物堆积起来既是资料,也是对我那日渐衰退的记忆力的某种提醒。历史学家的身份让我不得不整日地被堆积如山地文件围绕着,把两张书桌都摆得满当当,剩下一小块空地留给笔记本电脑。自80年代我开始在纽约那些学生们的影响下开始使用电脑的,到如今是可怜兮兮般无奈,想像下如果没有电脑,我该会如何不适应呢。笔记本电脑背包就挂在这面墙上。
书房里极少有其他纷扰会影像到我工作。遗憾的是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淘到一把理想舒适的椅子,因此这里用于查阅资料外,读书则会另觅他处。墙上唯一没有被书架遮挡的风景是一张 比莉·哈乐黛(美国爵士女伶比莉.哈乐黛Billie Holiday。霍布斯鲍姆是个历史学家同时也是爵士迷)的海报和一幅具有巴西风格的红黑油画(不在照片中)。房间里有一台收录机,但我几乎用不着。写作时,我不太喜欢同时播放着音乐。我喜欢这间光线明亮,色调简单的书房,映入眼帘的尽是书的斑斓色彩,纯粹丰富,较之于其他房间,这里静谧安宁,书香漫溢。
书架上的书有些是我正在研究的课题,关于民族主义或是盗匪历史等。绝大多数是我的著作的各国译本。被翻译成他国语言的译本数量令我欣慰感激,近年来还有一些地方方言版本出现-比如北印度语,越南语。这些译作大部分我看不懂,摆在书架上实则是作为本人的检索记录,或是在某个沮丧的时刻,它们提醒着我,在过去五十年岁月里,一个老学者孜孜不倦地用文字与世界各地的读者谈古论今,畅所欲言的荣耀时光,仅以此作为我个人激励斗志之用。
9.亚当·菲利普斯 Adam Phillips
1954年生于英国卡迪夫,是当代重要的精神分析学家,他从达尔文和弗洛伊德的遭遇中归纳出了一种无常的生死观,认为人活着就要承受不断的丧失,而丧失和死亡原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代表作《达尔文的蚯蚓》。亚当·菲利普斯同时也是企鹅出版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丛书的责任编辑以及《伦敦书评》的特约评论员。
电话:400-606-6969
精品样板间
获取动态密码
精选30多万张美图
猜你喜欢的风格
看看这些空间怎么装修
适合我家户型的装修
老房装修服务
Copyright @ 1996 - 2016 LEJU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服务热线:400-606-6969
广告业务洽谈:01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意大利的文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