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洲诗话陋室铭 的作者是谁谁呢?

谈龙录 石洲诗话作&&&&&&者:【清】赵执信 著 [清]翁方纲 著 陈迩冬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81
印刷时间:印&&&&&&数:装&&&&&&订:平装版&&&&&&次:开&&&&&&本:32开页&&&&&&数:256页字&&&&&&数:I&&S&&B&&N:品&&&&&&相:八品售&&&&&&价:15.00(已售)出售日期:装订:平装开本:版次:28.00九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56.00九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一版2印20.00九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第一版第一次印刷60.00八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50.00八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35.0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32.00九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30.00九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一版一印12.00九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28.00九五品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石洲诗话全文阅读_石洲诗话免费阅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0手机专享价
文学艺术热门榜单
& 0手机专享价
扫码免费下载该书再送20元代金券
手机专享价
&0扫码免费下载该书,再送20元代金券
仅限新用户
免费短信下载
输入手机号获取下载地址
百度官方短信服务不收任何费用
扫描二维码下载
打开手机微信或QQ等工具扫描
如已安装“百度阅读”客户端,
也可扫码领取此书。
* 您也可以在应用商店搜”百度阅读“安装客户端,安装完成即可下载该书。
内成功下载,还能获得客户端专享特权
已有118360人下载
免费¥0.10
27263本电子书全免费
点击短信即可打开链接页面阅读
&&&&&&&&石洲诗话是清代诗话著作。乾隆时翁方纲撰,共八卷。始刻于嘉庆二十年1815。以朝代为序,分人评述,一至五卷集中评论了唐、宋、金、元的诗歌。第六卷主要用来纠正王士G对杜甫诗的评述,最后二卷附说元好问、王士G的《论诗绝句》,其评话逐首逐句,对诗讲得很细致,既可助读者理解原诗。又协作者找出诗规律,指导创作。《石洲诗话》与另部《谈龙录》被称为清代二大诗话集。
目录(共0章)
投诉与建议
扫描下载客户端过云楼藏书首次合璧展出 免费展出还有4天要抓紧_社会_南京新闻_新闻_南报网
南京新闻 >
过云楼藏书首次合璧展出 免费展出还有4天要抓紧
来源:新华网江苏频道
过云楼藏书展出吸引了许多市民。记者 顾炜 摄
去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裁判,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最终以2.162亿元竞购&过云楼藏书&。
过云楼藏书为啥那么贵?为何连北大都要出手竞拍?昨天,&云霞重聚,百年传承&&过云楼藏书合璧展&在南京图书馆负一楼免费开展,吸引了不少市民赶去看稀奇。这次展览,一共展出120部197册古籍珍本,展期5天。南京图书馆党委书记方标军说,这是距苏州过云楼建成139年,藏书离散88年后首次合璧。这次展出的古籍珍本,汇聚了宋元明清刻本、稿本、批校本、抄本&&绝大部分展品都是第一公开亮相,价值高得惊人。
唐三藏翻译的古经卷
曹雪芹爷爷收藏的书
中国&钱币之父&的言行记录本&&
《字苑类编》:800多岁孤本,不知编纂者是谁
参展珍本占据了南京图书馆整个负一楼的展厅,其中,宋元时期的一共有17部,和明清时期的珍本分开。南图历史文献部主任陈立说,这次展出的珍本中,还有一些孤本。比如,展柜中有一部《字苑类编》,这部书相当于现代的&词典&,但是,不知道编纂的人是谁。&它堪称&孤本中的孤本&。孤本的意思是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然而,这部《字苑类编》,在看到这批过云楼藏书之前,没有学者知道还有这么一部书。&陈立说。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这部书应该是南宋时期,福建刻印的,&宋刻宋印,孤本流传,极为珍贵。它曾经被明代藏书家顾元庆、清代藏书家陈鳍收藏。&
《锦绣万花谷》:现存最早的百科全书
一进展厅,就可以看到4个比较高的独立展柜,其中一个展出了《锦绣万花谷》。
陈立说,去年过云楼藏书拍卖,就是《锦绣万花谷》领衔的,它也是宋版书,堪称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百科全书。2012年以2.16亿元创下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
《龙川略志》等:入选&中国古籍十大发现&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所著《龙川略志》和《龙川别志》,记录了他在贬谪期间的所见所闻,为海内孤本,成语&声色犬马&即出自此书,这两部古籍曾被曹雪芹爷爷曹寅收藏,去年还被评为&中国古籍十大发现&。
《乖崖张公语录》:记录中国&钱币之父&的言行
同为孤本的《乖崖张公语录》,记录了宋代治蜀名臣张咏的言行,这本书从元代起就不见著录,直到民国时才出现在过云楼中。&乖崖,是文人桀骜不驯、清高的一种表现。&陈立说,坊间相传,最早的纸币&交子&就是由张咏发明 。张咏在任官期间留下很多佳话,他曾呵斥库吏从库房私藏钱币,说&一日一钱,千日一千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后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也作为成语流传下来。
就版本而言,南图所藏的《乖崖张公语录》,是宋刻宋印中最有名的浙刻,也是现存唯一的单行本。
800多岁经卷:唐三藏翻译,曾被日本古寺收藏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第一百三十五,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在玻璃柜里,有一部很长的经卷。这部经卷是南宋初年刻印的,有800多岁高龄,曾被日本著名古寺&三圣寺&收藏,清末光绪年间,回流到中国,被&过云楼&收藏。
南图历史文献部专家周蓉说,这是&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六百卷,是南宋刻印的《圆觉藏》其中一卷,由唐朝的玄奘法师翻译。&北宋末年,由密州观察使王永从家族捐助,在湖州归安思溪圆觉禅院刊刻大藏经,南宋初完成,世称《圆觉藏》。日本&三圣寺&曾有寺僧来中国求法,并将宋版佛经带回日本。
《石洲诗话》:曾被偷走,又回到作者手中
偷书的&雅贼&古代就有,展柜中就有一本明清古籍&&《石洲诗话》五卷,它的经历很有趣,它曾被偷走,后来又回到作者手里。
南图历史文献部专家李培文介绍,《石洲诗话》是清代&大牛&级人物翁方纲雇人誊写了稿本,然后亲自在稿本上修改。翁方纲官至内阁学士,他在诗文、书法、金石学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他在《石洲诗话》中评论了唐、宋、金、元的诗歌。
《石洲诗话》在完成后被盗,5年后被翁方纲的友人叶继雯购得,翁方纲拿到书稿发现,书尾被人冒用自己的名义写了跋文,无奈将跋文圈去,并另外写了一跋说明原委。最后无奈地感叹:&荒唐已极,可笑可笑。&
展厅有特警巡逻,古籍每晚入库
这批书有多珍贵?凤凰集团董事长陈海燕表示,仅凤凰集团所藏1/4过云楼藏书的保额即高达5亿元,创下中国艺术品保险单笔保单的最高纪录,这次展览的近200件展品是从凤凰和南图近5000册过云楼藏书中精选出的,珍贵程度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不过,南图专家透露,这次展览是在&自家&展出,所以没有投保。
这批宝贝的安保如何?记者了解到,技防上,展厅中有多个监控摄像头;人防上,不仅有图书馆安保人员,还有特警在展厅内巡逻。展览除了全方位监控外,古籍还要每晚入库。&古籍入库过夜是图书馆的基本准则。每天下午4点,所有展品都要从展柜中撤离,转移到库房中。这次展览,有30部是凤凰集团的古籍,这些则被锁进保险箱中,放进南图的古籍书库,统一管理。第二天早上,所有展品重新放进展柜参展。&陈立说。
保存它们的库房,达到了金库标准
过云楼藏书是怎么被保管的?陈立说,过云楼藏书,是南图在1992年以40万元买来的,这么多年来都是整体收藏。过云楼藏书被放在善本库中,这个库房达到了金库的标准,天花板、地板和墙壁整体浇铸,厚达80厘米,24小时监控,每天9点过后,库房里就不准有人,如果发现有人,监控系统就会报警。库房由机械锁和电子锁双重把守,全馆只有3个人可以进入古籍善本书库,古籍间用防虫的樟木板垫隔。
那些以2.162亿元竞拍来的过云楼藏书,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凤凰集团副总经理叶建成介绍,过云楼书库虽然面积不大,50多平方米,但墙壁两侧是钢板,中间是防火层,配备了气体灭火设备,恒温恒湿,物联网报警。他还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集团有两位高管可以随时通过手机调看书库里的监控视频。&
正在制作一部爱情题材音乐剧
对于过云楼藏书的利用,陈立说,南图这两年一直在做整理研究工作。他们正在对这些藏书逐本进行详细地考证、编目,以备将来影印出版。
而凤凰集团则围绕《锦绣万花谷》,进行全方位市场开发。据叶建成介绍,本月,他们将启动《锦绣万花谷》的数字化扫描,将联手世界第二大出版集团法国阿歇特共同将这部珍本向全世界影印出版;同时联手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制作一部名叫《锦绣过云楼》的音乐剧,讲述一部以书为媒的爱情故事,将于明年亮相韩国大邱国际音乐节和英国爱丁堡国际音乐节;文献记录片《过云楼》已经杀青,讲述清末民初顾氏家族传奇的小说目前正在创作中。
过云楼藏书百年风云
专家说,这次展览的背后,呈现的是过云楼百年风云。
过云楼由顾文彬建于清同治末年,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美誉。1925年,过云楼藏品分给四房子女,抗战期间日本人曾想得到这批藏品,但顾氏后人无论生活如何拮据都未售一幅书画。文革时,顾氏藏书被收于苏州博物馆,后发还其家人。1991年,南京图书馆得知顾氏出让藏书,特向省政府申请40万元经费,在同国家图书馆的竞争中购得其中3/4,2012年凤凰集团与南图再度联手击败北大,使余下1/4回归江苏。
责任编辑:陈雯珺
作者:胡玉梅说“伧气”——从一个角度谈翁方纲的诗论与创作--《江汉论坛》2006年10期
说“伧气”——从一个角度谈翁方纲的诗论与创作
【摘要】:清代学者翁方纲的《石洲诗话》以编排严谨、评点精当著称。除人们所熟知的“肌理”说外,《诗话》更提倡雅正的诗风,批评了孟郊、陈与义、杨万里等人诗作中暴露的粗鄙、狂悖之气,表达出当时正统诗人的审美观。而对照翁方纲本人的《复初斋诗集》,读者不难发现其中也收入多篇带有“伧气”的作品。这种批评与创作的自相矛盾,说明理论方面的指导难以根除诗歌写作中的败笔,诗的品格更多地与诗人本身的气质有关。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07.22【正文快照】:
翁方纲是清代乾嘉时期的重要学者,他拥有多方面的才能,作为书法家、金石学家、经学家、考据学家,以博学享盛名,其墨迹如今已被国家列入限制出关的文物清单。他又兼为诗歌理论家和诗人,是嘉庆年间的诗坛盟主。他所提出的“肌理”说与王渔洋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段宗社;;[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温兆海;;[J];东疆学刊;2006年04期
郑永晓;[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8期
陈善君;[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张淑红;[J];齐鲁学刊;2005年02期
邱美琼;;[J];求索;2006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才林;[D];暨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芸芸;[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伟;[D];苏州大学;2010年
徐翔;[D];安徽大学;2011年
田丽;[D];湖北师范学院;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刘禹锡个人简介 刘禹锡简历 刘禹锡是谁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刘宾客、刘梦得
《刘禹锡集》《刘梦得文集》《陋室铭》《乌衣巷》
刘禹锡籍贯洛阳,是中山靖王后裔&。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其父、祖
刘禹锡肖像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丕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这段时间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行至江陵,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刘禹锡被贬在朗州前后近十年。其间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由于接触当地民间歌谣,从中吸取了营养,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此期间,他还写了多篇哲学论文,最重要的便是与柳宗元《天说》相呼应的《天论》三篇。直到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他才与柳宗元等人奉诏还京。但不久又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刺史。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元和十四年(819年)因母丧才得以离开。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长庆四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初次被贬到这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
刘禹锡吟诗图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此后,他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于会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诗歌创作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0卷,但仍有遗漏。
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
朗州司马刘禹锡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受道家影响,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一、《同乐天登栖灵寺塔》,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 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浪淘沙词》、《西塞山怀古》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以下两首尤为传神:《堤上行》三首之二、《竹枝词》二首之一。
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赋同屈原相提并论,即可见一斑。而实际上,刘禹锡本人也是对自己的水平颇有自信的,在其《子刘子自传》中他说:“天与所长,不使施兮。”这里的“所长”指的即是自己的长于文词,而在这“文词”之中当然也包括辞赋在内。在刘禹锡的十一篇辞赋作品当中以《秋声赋》最受后人推崇。
由于刘禹锡的辞赋多数创作于贬谪时期,因此逐臣之悲与怀才不遇便成了其辞赋创作的重要主题,骚怨情怀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时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也贯穿始终。此外,除了反映贬谪愁思的作品,其辞赋还有应试科举所作的律赋《平权衡赋》,怀古伤今的《山阳城赋》,悼亡的《伤往赋》,描写景物的《楚望赋》。作为唐代重要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刘禹锡的诗歌成就较高,是唐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诗文又为当时的文学主流,故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必然要受到其诗歌创作影响的。例如刘禹锡诗歌的主题便影响着他辞赋的主题,许多在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画面、表达的情感内容,同样也出现在他的辞赋作品中,因此研究其诗文与辞赋的互动关系是其辞赋研究的有利环节。&
刘禹锡的文章以论说文成就为最大。一是专题性的论文,论述范围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哲学论文如《天论》三篇,论述了天的物质性,指出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并在当时的水平上分析了“天命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他方面的论文如《答饶州元使君书》、《论书》、《答道州薛郎中论方书书》、《答道州薛郎中论书仪书》,都征引丰富,推理缜密,巧丽渊博,雄健晓畅。二是杂文。一般因事立题,有感而发,如《因论》七篇;也有的是“读书有所感,辄立评议”,如《华佗论》、《辩迹论》、《明贽论》等。这些作品,短小精悍,隐微深切。或借题发挥,针砭现实;或托古讽今,抨击弊政,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刘禹锡认为自己所长在“论”,韩愈所长在“笔”(《祭韩吏部文》),反映了他对自己的论文的重视。刘禹锡的散文,与他的诗歌一样,辞藻美丽,题旨隐微。柳宗元说他“文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刘禹锡《犹子蔚适越戒》引),为深中肯綮的评价。&
《刘禹锡集》三十卷,《外集》十卷,集中卷二十六,二十七收乐府两卷。
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
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于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
刘禹锡书法
②日本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
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 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见于新、旧《唐书》本传,唐韦绚编《刘宾客嘉话录》(一称《刘公嘉话录》),记录了刘禹锡晚年有关创作、学问等方面的谈话,颇具资料价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陋室铭》被选中人教版8年级上册22课《短文两篇》,上海九年教育课本七年级第二学期12课。
刘禹锡被贬后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秋词》、《汉寿城春望》等仿民歌体诗歌。 名句很多,广为传诵。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十分赞赏,并赐给他紫金鱼袋。
此外,刘禹锡还写了一本医书,名叫《传信方》。&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
刘禹锡诗句石刻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奶子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深信道教,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
刘禹锡故居
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 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
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 “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定,是排除杂念的观照,慧,是一种灵感的获得。这样写出来的诗,便能容纳更丰富的内涵,有着更深的意境。因此,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越中蔼蔼繁华地,秦望峰前禹穴西。《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
《新唐书刘禹锡传》
《子刘子自传》
《汝州上后谢宰相状》
《新唐书》
禹锡恃才而废,褊心不能无怨望,年益晏,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
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所施为人不以为当。太上久疾,宰臣及用事者不得对,宫掖事秘,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由是及贬。”其自辩解大略如此。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六《跋刘梦得〈三阁辞〉》评价说:"大概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它文耳”。&
《石洲诗话》
(责任编辑:lantian 本文网址 转载请保留出处)
热点人物推荐
热点人物最新
本月热门标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陋室铭 的作者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