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奥赛题题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案
热点推荐::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案
☆PPT 课件☆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PPT 课件☆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最新更新::
※PPT 课件※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一课一练※
下载排行榜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案谈高中化学试题的创新--《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年08期
谈高中化学试题的创新
【摘要】:正试题检测作为最常见的一种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的作用。一份高质量试题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没有陈题,因为只有新的试题才能真正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所以试题的创新成为试题命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笔者结合多年试题命制的经验对试题创新的基本方法进行介绍。根据创新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试题的创新分为三个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8【正文快照】:
试题检测作为最常见的一种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 例如,原题(2014年江苏某地高三模拟)的背景:中起到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盐泥”是粗盐提纯及电解食盐水过程中形成的工业“废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的作用。一份高 料”。某工厂的“盐泥”含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蔡万玲;;[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吴长寿;;[J];才智;2010年18期
姜飞;;[J];才智;2010年19期
杨庆苓;;[J];网络财富;2010年13期
刘秀玲;;[J];成功(教育);2012年06期
程永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24期
李鑫永;;[J];新课程(中学);2013年11期
姜晓峰;;[J];成才之路;2013年34期
丁春羊;;[J];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11期
李百双;;[J];新课程(中学);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涌;;[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宋芳林;汪玉芳;;[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卫智如;;[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朱恩;;[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汪立丰;施辉国;;[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姚振维;;[A];第六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胡志刚;范数花;;[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张俊昌;;[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黄秋燕;申妮;索南;郑晓华;周青;;[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张英锋;刘均照;;[A];第二届《化学教育》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江苏省东台中学 吴海霞 潘志勇;[N];江苏教育报;2012年
江西省广丰中学
陈仙华;[N];学知报;2010年
咸阳周陵中学 杨立航;[N];咸阳日报;2011年
重庆市石柱中学
李云;[N];学知报;2011年
孝义市第五中学校 王艳红;[N];山西科技报;2012年
天柱民族中学
龙志良;[N];贵州民族报;2014年
苏雷;[N];周口日报;2007年
河南省鄢陵县第二高级中学
程红;[N];学知报;2011年
宁都中学化学组
刘华生;[N];学知报;2011年
黔西第一中学 陈国祥;[N];贵州民族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白丽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林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杨光晓;[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殷春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陈秀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马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赵姝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纪露希;[D];苏州大学;2010年
贾慧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焦蓉;[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高三化学试题
当前位置:>>>>>>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E85”是含乙醇85%的乙醇汽油。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表明,大量使用“E85”可能导致大气中O3含量上升,将会对人体造成更直接的伤害。寻找化石燃料新的替代能源又成为化学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E85”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等质量的“E85”和汽油充分燃烧后放出的能量相等
D.O3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
2.正确掌握化学用语和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表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A.过氧乙酸(CH3COOOH)与羟基乙酸(HOCH2COOH)所含官能团相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
B.16O与18O互为同位素;H216O、D216O、H218O、D218O互为同素异形体
C.P4、CH4、NH4+粒子的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型;CO2、C2H2均为直线型分子
D.Ca2+的结构示意图为,NH4Cl的电子式为
3.微观粒子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1,下列对粒子数判断正确的是(&&& )。
&&&&&&&&&&&&&&&&&&&&&&&&&&&&&&&&&&&&&&&&&&&&&&&&&&&&&&&&&&&&&&&&&&&&&&&&&&&&&&&&&&&&&&&&&&&&&&&&&&&&&
&&&&&& A.常温常压下,2.24L H2O2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6.02×1023
&&&&&& B.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A
&&&&&&&&&&&&& C.100 mL 0.2 mol/L的Fe2(SO4)3溶液中,含有的Fe3+数为0.1×0.2×6.02×1023
&&&&&&&&& & D.25 ℃时,纯水中含有的H+数为1×10-7×6.02×1023
4.右图是198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3H2 &&2NH3&& △H=-92 kJ?mol-1
B.b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
D.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5.在含氧酸中有一种称为原某酸的,一般不稳定,易脱水;它与对应的含氧酸的区别在于H、O原子数目的不同。例如:硅酸的化学式H2SiO3,原硅酸的化学式为H4SiO4;碳酸的化学式为H2CO3,原碳酸的化学式为H4CO4,据此可推知,下列结构简式中属于原甲酸乙酯的酯类是 (&&& )。
&& A.C(COC2H5)4 &&&B.CO(OC2H5)2&&&& C.H2C(COC2H5)2&&&&&& D.HC(OC2H5)3&&
6.某无色溶液,由Na+、Ba2+、Al3+、AlO2-、Fe3+、CO32-、SO42-中的若干种组成。取适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 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② 在①所得的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③ 在②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也有气体生成,并有白色沉淀乙析出。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
&&&& A.Al3+、Fe3+、SO42-&&&&&&&&&&&&&&&&&&&&&&&&&& B.Na+、AlO2-、CO32-
&&&& C.Na+、AlO2-、SO42-、CO32-&&&&&&&&&&&& D.Na+、Ba2+、AlO2-
二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7.右图为冰晶体的结构模型,大球代表O原子,小球代表H原子。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另外四个水分子形成四面体
B.冰晶体具有空间网状结构,是原子晶体
C.水分子间通过H-O键形成冰晶体
D.冰晶体熔化时,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增大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Fe3O4与稀硝酸反应
&&&&&& Fe3O4+8H+&&&& Fe2++2Fe3+4H2O
B.向硝酸银溶液中逐滴滴入稀氨水直至过量:
&&&&&&&&&&&&& Ag++2NH3?H2O&&&& [Ag(NH3)2]++2H2O
&&&&&&&& C.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
&&&&&& Ca2++2HCO+2OH―&&& CaCO3↓+CO32-+2H2O
&&&&&& D.Na2S溶液呈碱性:S2―+2H2O&&&&&& H2S+2OH―
9.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防止铁钉生锈&&&&&&&&&& B.装置乙: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
C.装置丙: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D.装置丁: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10.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Zn-2eˉ+2OHˉ=Zn(OH)2
&B.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氧化
&&& C.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Fe(OH)3-3e-+5OHˉ=FeO42ˉ+4H2O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1.溴敌隆是一种理想的杀鼠剂,其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溴敌隆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再经酸化,其产物的化学& 式为C30H25Br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溴敌隆的化学式为C30H24BrO4
&&&& && B.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时,1 mol溴敌隆将消耗4 mol NaOH
&&&&&& C.溴敌隆经水解,酸化后的产物(C30H25BrO5)1 mol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消耗Br2的物质的量为3 mol
&&&&&&&D.1 mol溴敌隆最多可与1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12.将a moL/L的Na2CO3溶液与b mol/L的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粒子浓度间的关系及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c(Na+)+c(H+)&c(CO32-)+c(HCO3-)+c(OH-)
&& B.c(Na+)&c(CO32-)+c(HCO3-)+c(H2CO3)&&&
&& C.若c(Na+)&c(HCO3-)&c(CO32-)&c(OH-)&c(H+),则一定a&b
D.若c(CO32-)+2c(OH-)=2c(H+)+c(HCO3-)+3c(H2CO3),则可确定a=b
13.工业上制取CuCl2的生产流程如下:&&&
请结合下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溶度积/25℃
8.0×10-16
2.2×10-20
4.0×10-38
完全沉淀时的pH范围
⑴ 溶液A中加入NaClO的目的是&&&&&&&&&&&&&&& ;
⑵ 在溶液B中加入CuO的作用是&&&&&&&&&&&&&&& ;
⑶ 操作a的目的是&&&&&&&&&&&&&&&&& ;
⑷ 在Cu(OH)2加入盐酸使Cu(OH)2转变为CuCl2。采用多量盐酸和低温蒸干的目的是&& &&&&&&&&&&&&&&& 。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铜锌与浓盐酸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纯锌片,37%的浓盐酸,铜片,蒸馏水,氯化铜溶液。
甲:将锌放入浓盐酸中,反应速率较快
乙:将实验过程记录下来,并交流。
根据上述资料与交流材料回答下列列问题
⑴ 乙反应速率明显比甲快,原因是:&&&&&&&&&&&&&&&& &&&&&&&&&&&&&&&&&&&&&&。
⑵ 丙、丁根据铜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对乙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甲大的事实。作出如下推断:
① 丙认为是溶解在溶液中的H2逸出,你认为是否有道理,理由是:&&&&& 。&&
② 丁作了如下猜想,是否成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
丁认为铜片中可能含有锌等杂质
⑶ 戊注意到乙中⑶中的白色沉淀,分析:不可能是CuCl2,因为CuCl2溶液显蓝色或绿色,也不可能是氯化锌,因为稀释后溶液更稀,不会析出。并利用资料①②大胆猜想,白色沉淀是生成的氯化亚铜。请你帮他设计验证方案(若有多个只设计两个方案):
预计验证方法
预测的现象与结论
⑷ 指导老师肯定了戊的猜想,请结合资料③,写出铜与足量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无色溶液及气体,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乙的实验步骤(3)稀释,生成沉淀,实际上是一个平衡问题,请写出这一平衡关系: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⑸ &就铜与浓盐酸反应若进一步探讨,你认为下一步实验方案:&&&&&&&&&&&&&&&& 。
15.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
&&&&&&&&& 元素编号
原子半径(10―10m)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 上述元素中处于第VA族的有&&& ,处于第二周期的有 &&&&&&(以上均用编号表示)。
⑵& 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用编号表示)。某元素R的原子半径为1.02×10-10m,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 ;若物质Na2R2是一种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请你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 。
⑶& 写出元素①、⑧形成的化合物与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元素①、⑥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写出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6.A、B、C、D为四种单质,常温时,A、B是气体,C、D是固体,E、F、G、H、I为五种化合物,F不溶于水,E为气体且极易溶于水成为无色溶液,G溶于水得棕黄色溶液。这九种物质间反应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⑴ 写出四种单质的化学式:A&&&&& ,B&&&&& ,C&&&&&& ,D&&&&&&&& 。
⑵ 写出E+F→H + I的离子方程式:&&&&&&&&&&&&&&&&&&&&&&&&&&&&&&&&&
⑶ 写出G + I→H + D + E的化学方程式:&&&&&&&&&&&&&&&&&&&&&&&&&&&&
17.阿斯匹林(乙酰水杨酸)是由水杨酸和乙酸酐合成的:
&&&&&&&&&&&&&&&&&&&&&&&&&&&&&&&&&&&&&&
&+ (CH3CO)2O &&&&&&&&&&&&&&&&&&&&+ CH3COOH
&(水杨酸)&&&&&&&&&&& (乙酸酐)&&&&&&&&&& (阿斯匹林)
在生成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间也能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副产物)。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 向150 mL干燥锥形瓶中加入2 g水杨酸、5 mL乙酸酐和5滴浓硫酸,振荡,待其溶解后,控制温度在85~90 ℃条件下反应5~10 min。然后冷却,即有乙酰水杨酸晶体析出。
&& ② 减压过虑,用滤液淋洗锥形瓶,直至所有晶体被收集到布氏漏斗中。抽滤时用少量冷水洗涤晶体几次,继续抽滤,尽量将溶剂抽干。然后将粗产品转移至表面皿上,在空气中风干。
&& ③ 将粗产品置于100 mL烧杯中,搅拌并缓慢加入25 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2~3分钟,直到没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为止。过滤,用5~10 mL蒸馏水洗涤沉淀,合并滤液于烧杯中,不断搅拌,慢慢加入15 mL4 mol/L盐酸,将烧杯置于冷水中冷却,即有晶体析出。抽滤,用冷水洗涤晶体1~2次,再抽干水分,即得产品。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第①步中,要控制反应温度在85~90℃,应采用_________ 加热方法。用这种加热方法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
&& (2) 在第②步中,用冷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③步中,加入碳酸氢钠的作用是_&& _____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 __
&& (4) 如何检验产品中是否混有水杨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以石油裂解气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增塑剂G。
请完成下列各题:
⑴ 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④&&&&&&&&&&&&&&&&&
⑵ 写出反应条件:反应③&&&&&&&&&&&&&&& 反应⑥&&&&&&&&&&&&&&&&&
⑶ 反应②③的目的是:&&&&&&&&&&&&&&&&&&&&&&&&&&&&&&&&&&&&&&&&&& 。
⑷ 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⑸ B被氧化成C的过程中会有中间产物生成,该中间产物可能是&&&&&&&&&&&&
(写出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检验该物质存在的试剂是&&&&&&&&&&&&&&&&&&&& 。
(6)写出G的结构简式&&&&&&&&&&&&&&&&&&&&&&&&&&&&&&&&&&&&&&&&&&&&&& 。
19.(本题分A、B两题,只要选择其中1题作答。若两题都作答则以A题得分计入总分)
19―A.实验化学& 下图是某实验室测定黄铁矿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装置:
实验时有如下操作:A. 将磁管中样品加热到800℃~850℃。& B. 称取研细的黄铁矿样品。 C. 连接好全部仪器,并检查其气密性。 D. 将样品小心放入硬质磁管中部。E. 以均恒的速度不断鼓入空气。F. 用标准碘溶液滴定含淀粉的SO2水溶液。
&& (1) 装置①的作用是&&&   &&&&&&&&&&&&&&& ;装置②的作用是&&   &&&&& 。
&& (2) 碘跟SO2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 (3) 根据&&&&&&&&&&&&&&&&&&&&& &&&&&&&&&&&&&&&&&&&&现象判断滴定已达到终点。
&& (4)有同学认为用上述装置测出的黄铁矿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通常将偏低,你是否同意该观点  (填是或否),请说出你的主要理由    &&&&&&&&&&&     
&& (5)假定矿样中的硫全部转化为SO2,并全部被水吸收。若称得矿样的质量为0.0900 g,滴定管中碘溶液的初读数为1.10 mL,末读数为25.60 mL,标准碘溶液的浓度为0.0500 mol?L-1,则该黄铁矿样品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9―B.物质结构与性质& 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上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并在对应部位标出主族符号,表中①元素属于&&&& 区。
(2)某元素的特征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的孤对电子数为&&&&&& ;元素①电子排布式为&&&&&&&&&&&&&&&&&&&&&&&
(3)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上表中元素②与元素③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请写出元素②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 1183 K以下①元素形成的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图1所示,1183 K以上①转变为图2所示结构的基本结构单元,在两种晶体中最邻近的原子间距离相同。
&&& 在1183 K以下的晶体中,与①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①原子数为______个,在1183 K以上的晶体中,与①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①原子数为________, 转变温度前后两者的密度比(1183 K以下与1183 K以上之比)___________。(用根号表示)
(5)已知Ti3+可形成配位数为6的配合物。现有含钛的两种颜色的晶体,一种为紫色,另一为绿色,相关实验证明,两种晶体的组成皆为TiCl3?6H2O。为测定这两种晶体的化学式,设计了如下实验:
a.分别取等质量的两种配合物晶体的样品配成待测溶液;
b.分别往待测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
c.沉淀完全后分别过滤得两份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量,发现原绿色晶体的水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为紫色晶体的水溶液反应得到沉淀质量的2/3。则绿色晶体的化学式为&&&&&&&& ,该配合物中的配位体为&&&&&&&&&&&& 。
13.⑴ &将Fe2+氧化为Fe3+而使分离更加完全&&&&&&& (2分)
⑵ 调节溶液的pH为3~4,使Fe3+完全转变为Fe(OH)3沉淀而分离Fe3+(2分)
⑶ 洗涤Cu(OH)2表面的可溶性杂质(2分)&&&&&&&
⑷ 抑制Cu2+的水解(2分)
14.(1)铜、锌及浓盐酸一起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1分)
(2)①没有道理,因为氢气本身难溶于水(1分)
将铜片加入稀硫酸中,并微热
若无气体放出,则不含锌等活泼金属杂质;若有气体则有锌等杂质
(3)(2分)
预计验证方法
预测的现象与结论
(4)(2分)2Cu + 8HCl = 2H3[CuCl4] + H2↑(或:2Cu +4HCl = 2H[CuCl2] +H2↑;
2Cu +6HCl=2H2[CuCl3] +H2↑);
(2分)CuCl4]3-(aq) &CuCl(s) + 3Cl-(aq)
[(或: [CuCl2]-(aq) &CuCl(s) + Cl-(aq); [CuCl3]3-(aq) &CuCl(s) + 2Cl-(aq)]
(5)(2分)用变量控制法探讨铜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白色沉淀,盐酸的适宜浓度(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15.(1)硫& 铁& 氯气&& 氢气
(2)2Fe2+ + Cl2 = 2Fe3+ + 2Cl-&&&&&&&
(3)2Fe3+ + H2S = 2Fe2+ + S↓+ 2H+
17.(1)水浴、酒精灯、烧杯、温度计(2分)
&&& (2) 洗涤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减少阿斯匹林因溶解而引起的损耗(2分)
&&& (3) 使阿斯匹林转化为可溶性盐,而与不溶性的物质相互分离。
&&&&&& 将阿斯匹林的可溶性盐重新转化为阿斯匹林,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2分)
&&& (4) 向水中加入少量产品,然后滴加FeCl3溶液,若有紫色出现,说明产品中有水杨酸;若无紫色出现,说明产品中不含水杨酸& (2分)
18.(1)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2分)(2)NaOH/醇溶液(或KOH醇溶液)& NaOH/水溶液&&&& (2分)(3)防止双键被氧化&& (2分)(4)CH2=CHCH2Br+HBr→CH2Br-CH2-CH2Br&& (2分)(5)HOCH2CHClCH2CHO或OHCCHClCH2CHO或OHCCHClCH2COOH
&&&&&&&&&&&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2分)
(6)&&& (2分)
&&&&&&&&&&&&&&&&
19&―A.(1)CBDEAF(2分)&&
& (2)除去空气中CO2等酸性气体及还原性气体;除去水蒸气(2分)&&&&
&&(3)I2+SO2+2H2O=4H++SO42-+2I- (2分)&&&&
& (4)溶液恰好成蓝色且不褪色(2分)&&
& (5)是,固体与气体反应,固体难反应完全(或燃烧不充分)或溶于水的SO2部分被O2氧化(2分)& (6)43.6%(2分)
19―B (1)d&& (3分) (2) 1 &&&&&&&&&&&&(2分)
(3)Be(OH)2+2NaOH=Na2BeO2+2H2O& (2分)
(4)8 (1分)& 12 (1分) (1分)&
(5)绿色晶体的化学式是[TiCl(H2O)5]Cl2?H2O(1分); H2O、Cl-(1分)
【上一篇】
【下一篇】类型筛选:
地区筛选:
北师大版沪科版鲁科版其它版本人教版上科版苏教版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通用
精品/普通:
ID:7-2356824
黑龙江省齐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1.氧气的摩尔质量是(
D.32 g·mol-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其数值为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mol-1,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量。2.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SO2、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增多,浓盐酸挥发,溶质减少,则浓度减小的原因不同,故A错误;B、漂白粉、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SO2与有色物质化合体现其漂白性,则漂白原理不同,故B错误;C、漂白粉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HClO易分解,水玻璃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硅酸,都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反应原理相同,故C正确;D、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如氯气、二氧化硫等均可使其褪色,但氯气是氧化漂白,而二氧化硫是化合漂白,原理不同,故D错误;故选C。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压缩包内容:黑龙江省齐市实验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
ID:7-2356823
黑龙江省齐市建华厂二中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1.如下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B、加热试管时,液体体积约为试管体积的1/3 ,故B错误;C、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故C错误;D、过滤时漏斗口紧贴烧杯内壁,故D错误。考点:实验操作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5.6 LN2中含有n个氮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一定为4nB.4.6 g Na与100 mL含0.1 mol HC1的盐酸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C.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总数为0.5NA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没有说明5.6LN2的状态,A错误;B.4.6 g Na与100 mL含0.1 mol HC1的盐酸溶液反应,钠即可以和水,又可以和盐酸反应,Na反应完全,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B正确;C.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总数小于0.5NA,C错误;D.标准状况下,CCl4不为气体,所以22.4 L CCl4含有的分子总数大于NA,D错误,答案选B。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3.在下列变化中,按氮元素被还原、被氧化、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气通过闪电固氮
②硝酸分解
③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制取氨气
④二氧化氮溶于水中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答案】D================================================压缩包内容:黑龙江省齐市建华厂二中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
ID:7-2356822
黑龙江省齐市朝鲜族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1.下列实验操作中数据合理的是A.用10 mL 量筒量取5.2 mL盐酸B.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值为12.5C.用托盘天平称取25.12gNaCl固体 D.用100 mL容量瓶配制50mL0.1 mol/L的盐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量筒的精度为0.1 mL,故A正确;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值,只能估读到整数,故B错误;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故C错误;容量瓶只有一条刻度线,用100 mL容量瓶只能配制100mL溶液,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操作。2.有人认为人体实际上是一架缓慢燃烧着的"高级机器",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补充"燃料",按照这种观点,人们通常摄入的下列物质不能看作"燃料"的是A.淀粉类物质
C.脂肪类物质
D.蛋白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淀粉类物质属于糖类,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故A项错误;B项水在人体内主要是做溶剂,不能为人体提供能,故B项正确;C项脂肪能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提供能量,故C项错误;D项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体内被水解为氨基酸后才能吸收,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合成人体的蛋白质,另一部分氨基酸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故D项错误;本题选B。考点:常见营养物质。================================================压缩包内容:黑龙江省齐市朝鲜族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
ID:7-2356821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阳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1.下列物质中,只具有还原性的是(
D.SO2【答案】B【解析】Cl元素通常有-1、+1、+3、+5、+7价,因此Cl2既有强氧化性,又有还原性;Na只有+1价,因此Na只具有还原性,H2SO4具有氧化性,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既可升高为+6价,具有还原性,又可降低为0价,具有氧化性。2.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把Cu(OH)2入稀硫酸中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答案】C【解析】A、中氢氧化镁为沉淀,不能拆开;B、氢氧化铜为沉淀,不能拆;C、可以;D、二氧化碳对应碳酸为弱酸。3.下列各组有机物,无论以何种物质的量的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则完 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为一恒定值的是(
)A.C3H6和C3H8
B.C2H6和C 2H4O2  C.C5H10和C6H6 D.C2H6和C3H8【答案】C【解析】================================================压缩包内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阳光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
ID:7-235682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十一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1.具有下列结构的原子一定属于碱金属的是(
)A.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C.M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1/2
D.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答案】C【解析】氢符合A选项,但不属于碱金属;硅符合B选项,但也不属于碱金属;K、L层电子数之和是10,则M、N层电子数之和也为10,那么M层有8个电子,N层有2个电子,是钙元素,也不属于碱金属。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
B.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4的原子:
C.CS2的结构式:
D.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次氯酸的电子式中O原子与H、Cl各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正确;B、质子数是6质量数是14的原子是C原子,不是N原子,错误;C、CS2的结构域二氧化碳相似,都含有双键,正确;D、Cl原子的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7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答案选B。考点:考查对化学用语的判断================================================压缩包内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十一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
ID:7-2356819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1.合金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碳素钢      B.18K金     C.青铜     D.水银【答案】D【解析】2.在电解水制取H2和O2时,为了增强导电性,常常要加入一些电解质,最好选用A.NaOH
D.CuSO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目的是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A、加入NaOH,实际上电解的还是水,并且NaOH是电解质,增强导电性,正确;B、加入HC1,Cl-先要放电,得不到氧气,错误;C、加入NaCl,Cl-先要放电,得不到氧气,错误;D、加入CuSO4,阳离子中Cu2+先放电,得不到氢气,错误。考点:考查电解池相关知识。================================================压缩包内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
ID:7-2356818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1.下列物质的存贮方法错误的是A.金属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B.用铁制或铝制容器运输浓硫酸、浓硝酸C.FeCl2溶液的试剂瓶中要放铁钉D.氢氧化钠溶液盛装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钠是活泼的金属,极易与水以及氧气反应,因此金属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A正确;B.常温下铁或铝在浓硫酸或浓硝酸中钝化,所以可用铁制或铝制容器运输浓硫酸、浓硝酸,B正确;C.氯化亚铁易被氧化为氯化铁,所以为防止氯化亚铁被氧化,需要在FeCl2溶液的试剂瓶中要放铁钉,C正确;D.氢氧化钠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粘性强的硅酸钠,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盛装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应该用橡皮塞,D错误,答案选D。考点:考查化学试剂的保存================================================压缩包内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
ID:7-2356817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1.在恒温恒压容器充入一定量N2和H2进行反应:N2(g) + 3H2(g)
2NH3(g),若反应过程中n(H2)和n(NH3)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点表示NH3生成速率与NH3分解速率相等B.b点H2的转化率大于c点C.若在t1时刻再充入一定量稀有气体,达到新平衡时n (H2)大于0.8molD.若在t2时刻再充入一定量NH3(g),达到新平衡时NH3体积分数减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N2(g)
2NH3(g)A.a点表示NH3浓度与NH3浓度相等;B.b点和c点相比平衡不移动,b点H2的等于c点的转化率;C.若在t1时刻再充入一定量稀有气体,因为恒压,相当于减压,所以平衡向逆向移动。所以达到新平衡时n (H2)大于0.8mol,正确;D.若在t2时刻再充入一定量NH3(g),因为恒压,达到新平衡时NH3体积分数不变;故选C。考点:恒温恒压化学平衡点评:恒温恒压下,加入无关气体,体积会增大,相当于减压。平衡会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压缩包内容: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
ID:7-2356815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1.下列分子中有3个原子核的是(
D.CH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每个原子含有1个原子核,一个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核说明该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A、一个氟化氢分子含有2个原子,所以该分子含有2个原子核,故A错误.B、一个氨气分子含有4个原子,所以该分子含有4个原子核,故B错误.C、一个水分子含有3个原子,所以该分子含有3个原子核,故C正确.D、一个甲烷分子含有5个原子,所以该分子含有5个原子核,故D错误.
故选C.考点:原子构成.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构成,难度不大,明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全面的要求考生对原子构成内容的理解与熟练掌握,具有一定的分析力度与考查难度,考生平时应当多注重相关知识的实践练习。================================================压缩包内容: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五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
ID:7-2356814
黑龙江省齐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1.将一定量的有机物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石灰水完全吸收,经过滤得沉淀30 g,滤液的质量比原有石灰水的质量减少11.4 g(假定不考虑操作过程中的损耗),该有机物可能是(
)A.乙酸乙酯
D.丙三醇【答案】A【解析】有机物燃烧生成的CO2为0.3 mol,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为:30 g-11.4 g=18.6 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18.6 g-44 g·mol-1×0.3 mol=5.4 g,则生成H2O的物质的量为0.3 mol,即 即可。2.已知,碳在不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一氧化碳在氧气中能继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2C(s)+O2(g)(不足)
2CO(g);2CO(g)+O2(g)(充足)
2CO2(g)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B.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C.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相同质量的碳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放出的热量多【答案】A================================================压缩包内容:黑龙江省齐市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
1 / 200 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化学奥赛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