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年级上册地理课程基础训练第一章的第...

古今中外书屋
课程基础训练【地理】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老课本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课程基础训练【地理】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老课本(图1)
课程基础训练【地理】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老课本(图2)
课程基础训练【地理】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老课本(图3)
课程基础训练【地理】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老课本(图4)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初一年级上册地理课程基础训练第二章的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的答案关于长沙城区(约28°N,113°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中纬度B位于西半球、北半球、高纬度C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高纬度D_百度作业帮
初一年级上册地理课程基础训练第二章的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的答案关于长沙城区(约28°N,113°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中纬度B位于西半球、北半球、高纬度C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高纬度D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小明到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遗址旅游时,他两脚跨在本初子午线地标的两侧,张开双手表示东京和西京,此时东京和西京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变化的规律是A没有变化B度数减少C度数增大D变化无规律下列各点中,符合“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A 20°W,60°NB 0°,26°NC 180°,17°ND 19°W,15°S划分东、西半球界线,为什么用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经线圈,而不用0°,180°组成经线圈呐?第三课时,经纬网就不打出来了,请给我正解,不要乱写.
(第二题没看懂.西京东京指的是啥?没听过西京这个地方)4.因为0°180°经线穿过欧洲和大洋洲的一些地区,造成不便,而20°160°经过的地区少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课程基础训练地理八年级上南方出版社_百度知道
课程基础训练地理八年级上南方出版社
我有更好的答案
shuo shenme ne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俄罗斯
D.美国2.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A.四川省、西藏自治区
B.广东省、海南省C.山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
D.河南省、澳门特别行政区3.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A.16%
D.30%4.近年我国每年约增加1200多万人,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基数大C.大量国外人口迁入
D.自然条件好,经济发展快5.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时期是A.20世纪50年代以来
B.20世纪60年代以来C.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
D.20世纪80年代以来6.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7.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是
A.黑河到腾冲一线
B.漠河到腾冲一线C.秦岭一淮河一线
D.大兴安岭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8.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
A.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B.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大C.人口过多带来的城市化问题
D.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9.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政策是
A.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B.人口越多越好C.人口越少越好D.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10.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B.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C.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D.人口增长过快,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其他类似问题
基础训练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课程基础训练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版答案
课程基础训练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版答案
09-10-29 &匿名提问 发布
风筝·检测题一、积累运用1.给加粗的字注拼音。憔悴(  )(  )        吐蕾(  )        瑟缩(  )苦心孤诣(  )              虐杀(  )        惩罚(  )2.用下列词语造句。4.课文描写了小弟和“我”两个人物,请概括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及意义,进而说一说本文要揭示的主题是什么?5.仔细阅读全文,看看作者以什么作线索?围绕这条线索,文章依次写了哪些内容,请作简要复述。二、阅读理解(一)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6.用“‖”给本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7.为什么小弟如此喜欢看别人放风筝?“我”又为什么不让小弟放? (二)“玩物丧志”是古人用来激励学子学习,告诫他们不要贪玩的一句名言。无疑,一个人一心沉湎于“玩物”是肯定要“丧志”的。但我以为“玩”也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玩”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它也常常能使人受益。为了说明玩的作用,不妨先举两个例子。一是19世纪德国的大诗人、剧作家歌德。他小时候就随父亲到处旅游,每到一处,父亲都把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讲给他听。第二次再来,父亲就让他讲,训练了他的记性和口才。这些对他日后的创作起了很大作用。另一个是钱学森,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钱学森小时候喜欢玩扔纸镖的游戏。先叠纸镖,就是用一张方纸依对角线折成长而尖像箭一样的镖。然后,用力一扔,看谁的镖飞得高、飞得远。结果是同学们都比不上钱学森,这是因为他叠得纸镖十分对称、平整,缝隙很小。玩使钱学森从小养成用心思考的习惯,凡事都要努力找出符合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对他日后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就帮助很大。其实玩与学习并不是对立的。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部教育内容。在玩之中,孩子们可以进行模拟性劳动、模拟性学习和准备性实践等等。他们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得到启发,得到锻炼。玩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当然,一切事物都有个“度”。玩得过了头,达到“贪”的程度就有害了。现在的情况是,孩子们没有玩的时间。在学校课排得满满的,从早到晚地学。放学后,还有家教,还要补这个补那个,学这个学那个,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大声疾呼一句:把玩还给孩子们!8.本文作者对玩的看法如何?这种看法是怎样提出的?9.本文列举了两个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的?10.用“‖”标明第三段的层次。11.用一句话概括玩对孩子们成长的作用。(不超过16个字)12.本文的“这种情况”指的是:参考答案一、1.qi2o cu@ l7i s8 y@ n{8 ch6ng  2.(略。要求:造句要力求营造出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免给人不完整的感觉)3.堕落  坠毁  萧瑟  弹琴  偶然  向隅而泣  难堪湛蓝4.小弟既倾心风筝,渴望风筝,又极为怯懦委琐,不敢抗争,是个旧时代备受摧残的典型的儿童形象。“我”是个深受封建意识毒害的形象,在文中充当了虐杀童稚应有的好奇心和情趣而不自知的可悲角色。通过“风筝事件”,可以看出,兄弟俩人都是封建教育和反动伦理道德的受害者。本文的主题就是揭露封建教育及其伦理道德对少年儿童精神摧残的罪恶,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5.全文以“风筝”为线索,从“我”在北京看到一二风筝在空中浮动而感到惊异和悲哀起笔,设下悬念。为了衬托“我”的内心悲哀,先回顾幼年的旧事,渲染故乡春日儿童放风筝的热烈景象,再转入“风筝事件”的正面描述,交代了内心悲哀的缘由,然后写“我”深深内疚补过无效的沉重心情。结尾又照应开头,表达了厌恶“严冬”、向往“春日”的情愫。6.第一句、最后一句分别为一、三层;中间为第二层。①层:写“我”对放风筝的态度及原因。②层:通过对比,具体写小弟对风筝的痴爱。③层:写“我”对小弟爱风筝的看法。7.因为家里贫穷买不起风筝,况且作为兄长的“我”又不许小弟放风筝,所以小弟只好痴情地看别人放风筝。因为在“我”看来,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所以“我”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小弟去放风筝。8.本文作者认为玩也常常使人受益。先引用名言“玩物丧志”,然后再指出“玩”的另一方面,就这样,作者辨证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9.本文列举的两个事例,都是为了证明“玩也常常使人受益”这一观点的。10.第一句、第五句分别为一、三层,中间为第二层。11.玩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大有益处。12.孩子们没有玩的时间。《三峡》郦道元   〖备考特训〗   基础训练:   1作者郦道元,字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学家。撰《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_______著作,_______、_______,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上文两段文字都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试给第一段加上标点(在原题上加标点即可)   3加点字注音。   ①迳黄牛山( )②江湍纡回( )③其石嵚崟( )   4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迳狼尾滩_______   ②负刀牵牛_______ ③虽途迳信宿_______、_______   ④犹望见此物_______ ⑤相去二里_______⑥悉作人面形_______   ⑦或大或小_______   能力训练:
  5试把第二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6找出第一段中与行者歌谣相呼应的语句。(用波浪线标出)  
  7用现代汉语说出第二段文字中“人滩”何以得名的原因。  
  8试比较上面两段文字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点。  
  创新探究:   9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的景象出现在西陵峡内。想一想在《三峡》一文中也描写了西陵峡的景象,能默写一句吗?  
  10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著名的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你知道余秋雨说的是哪里吗?说说你的推断理由。  
  11《水经注●江水》一文,都是以“江水又东”四字做为各段文字的衔接。请你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1善长 北魏 地理 《水经注》 综合性地理 文笔绚烂 语言清丽   2……东,……迳黄牛,……滩,……曰“黄牛滩”。……起,……人,……牛,……黄,……高,……回,……宿,……物。……曰:“……牛,……牛,……暮,……故。”   3①jìng②tuān③qīn   4①经过 ②背 ③即使 住两夜 ④还 ⑤距离 ⑥全、都 ⑦有的   5江水又向东,流经狼尾滩,又越过人滩,袁山松说:“两滩相距二里。人滩的水流十分湍急,滩南岸有青色石块,夏天淹没冬天露出,那些石块棱角清晰,分布在几十步中,都像人面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其中特别清楚的连胡须和头发都具备,因此叫做‘人滩’。”   6此岩既高……犹望见此物。   7因为滩南岸有石块,都像人面形状,其中清楚的,连胡须和头发都具备。因此叫做人滩。   8都写了岸边的石的形状,都用了比喻手法和引用说明。不同点:①段写法由近到远,抓住一块岩石去写。②段由远到近,从大到小,写了一些石块给人的总的印象。   9如“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泛泛不绝”。   10三峡。三峡风光优美。   11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资料:尽力了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