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操作不能调节视野的亮度调节的是

当前位置: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草履虫吞食细菌,净化污水B.用低倍镜观察..
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草履虫吞食细菌,净化污水B.用低倍镜观察草履虫运动,视野要稍暗些C.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增多D.发生赤潮后鱼类死亡的原因是缺氧或中毒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被细菌利用,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在有氧的环境中细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从而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B、在低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培养液内放几丝棉花纤维,在盖上盖玻片.然后寻找一只运动相对缓慢的草履虫进行观察.C、生物体内都有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细胞,不断分裂使生物体长大,刚分裂出来的细胞体积很小,细胞开始生长,长到一定程度后,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而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组成的细胞群叫组织.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染色体首先完成复制加倍,这样才能使新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原来的一样.故本选项错误.D、赤潮形成后,赤潮藻类会产生一些剧毒的毒素,有的毒素毒性与河豚毒素的毒性相当.海洋动物摄食这些藻类后,其毒素会积聚在动物体内,同时大量的藻类植物要进行呼吸消耗氧气,而使得水中缺氧,进而引起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草履虫吞食细菌,净化污水B.用低倍镜观察..”主要考查你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细胞的分化,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细胞的分化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透明标本→物镜(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放大成虚像)→眼特别提示: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是物镜和目镜,观察标本时,必须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显微镜的使用:1. 取镜和安放取镜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不可歪斜。安放时,动作要轻,一般放在实验台左侧,距实验台边缘7理米左右处。安装物镜或目镜时,镜筒向前,镜臂朝向操作者。用毛巾擦拭机械部分,用擦镜纸擦拭光学部分。 2. 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逆时针),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③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3. 观察①低倍镜的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a.放置标本: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b.调焦: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让镜筒徐徐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 5毫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同时用手反方向(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 c.低倍镜的观察:所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相乘所得的积即为原物被放大的倍数。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慢慢移动到视野中央,再适当进行调节。 ②高倍镜的使用 a.定位目称: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的位置,再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在原位置小心地换上高倍物镜(操作要卜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 b.调焦: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到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通过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来增大。4. 整理将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向两旁,取下目镜放进镜头盒,反光镜与水平面垂直,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回箱内。5. 整理(1)在镜筒下降时,眼髓一定要注视物镜,以防物镜碰到玻片而损伤物镜或将玻片标本压碎更换物镜时血转动转换器.不能用手扳着物镜转动。(2)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睛都要睁开。(3)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像是倒立的(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的虚像)。所以,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例如,物像偏左上方,则应往左上方移动玻片。(4)显微镜下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5. 辨别镜头的放大规格①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②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6. 迅速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污点一般会在目镜、物镜或者玻片标本上。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则污点肯定在物镜上;若污点在反光镜上则不会在视野中看到。7. 正确使用准焦螺旋:准焦螺旋有粗细之分。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位于镜臂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上下移动,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位于镜臂的下方,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8.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9. 根据需要使用光圈、反光镜以调节视野的亮度①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②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观察细胞的结构知识梳理:易错点:在显微镜的使用中,对光操作上的差错:在对光前应先使低倍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根据环境中光线的强弱正确选择光圈的大小和反光镜的平面或凹面。对好光后,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但不刺眼的视野。
误认为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同:&& 由于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是一个倒像,且物像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完全颠倒。所以物像和玻片的移动方向一定相反。如果物像偏右,应向右移动玻片;如果要想让物像向右移动,则需向左移动玻片。
误认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视野大小是不变的,如果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增大,原来视野边缘的细胞就到了视野之外,细胞数目就一定比原来少了。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细胞分化:&& 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分裂产生新细胞,随着新细胞的不断生长,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很强的分裂能力,构成了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群;另外的一部分细胞停止了分裂活动,根据它们将来所要担负的生理功能,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上逐渐发生了变化,从而逐渐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群。这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组织,如图:细胞分化的特点:&&&&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细胞分化不仅发生在胚胎发育中,而是在一生都进行着,以补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如: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不同血细胞的细胞分化过程。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 细胞分化是指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一小部分仍然保持分裂能力外,大部分细胞失去分裂能力,它们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功能向不同方向发生变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组织。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复制,新产生的细胞核原来的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知识梳理:有核单细胞和无核单细胞:单细胞生物主要分有核和无核的单细胞。&&&& 有核的如草履虫就是典型的有核单细胞生物。有核单细胞生物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还有细胞器。它包括: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这是动物型单细胞。如果是植物型单细胞比如红藻,就是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它的细胞器就包括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叶绿体、细胞膜。&&&& 无核的单细胞生物,虽称无核细胞,但并不是把核除掉了的细胞,而是E.H.Haeckel(1866)假定的在进化道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无核细胞质团,称为无核原生质团。以后P.J.vanBeneden(1875)把极体出现前一如在胚胞消失的(卵母)细胞,以及L.Auerbach(1876)对一般细胞分裂对细胞核消失的细胞团,也都应用了这一名称。&草履虫的生活:
草履虫的结构: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草履虫吞食细菌,净化污水B.用低倍镜观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604752269178474102645170243128856当前位置:
>>>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希望能在视野..
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希望能在视野中看到更多的细胞,你认为他应选择下列哪组目镜和物镜组合A10×和10×&&& B10×和40×&&&& C5×和10×&&& D15×和40×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C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在四个选项中A选项放大100倍,B选项放大400倍,C选项放大了50倍,D选项放大600倍,只有C选项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看到的细胞最小数目最多.故选:C点评: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有些看上去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经常操作使用显微镜的话,就会变得十分容易了.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希望能在视野..”主要考查你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透明标本→物镜(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放大成虚像)→眼特别提示: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是物镜和目镜,观察标本时,必须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显微镜的使用:1. 取镜和安放取镜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不可歪斜。安放时,动作要轻,一般放在实验台左侧,距实验台边缘7理米左右处。安装物镜或目镜时,镜筒向前,镜臂朝向操作者。用毛巾擦拭机械部分,用擦镜纸擦拭光学部分。 2. 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逆时针),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③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3. 观察①低倍镜的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a.放置标本: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b.调焦: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让镜筒徐徐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 5毫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同时用手反方向(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 c.低倍镜的观察:所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相乘所得的积即为原物被放大的倍数。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慢慢移动到视野中央,再适当进行调节。 ②高倍镜的使用 a.定位目称: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的位置,再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在原位置小心地换上高倍物镜(操作要卜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 b.调焦: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到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通过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来增大。4. 整理将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向两旁,取下目镜放进镜头盒,反光镜与水平面垂直,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回箱内。5. 整理(1)在镜筒下降时,眼髓一定要注视物镜,以防物镜碰到玻片而损伤物镜或将玻片标本压碎更换物镜时血转动转换器.不能用手扳着物镜转动。(2)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睛都要睁开。(3)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像是倒立的(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的虚像)。所以,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例如,物像偏左上方,则应往左上方移动玻片。(4)显微镜下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5. 辨别镜头的放大规格①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②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6. 迅速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污点一般会在目镜、物镜或者玻片标本上。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则污点肯定在物镜上;若污点在反光镜上则不会在视野中看到。7. 正确使用准焦螺旋:准焦螺旋有粗细之分。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位于镜臂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上下移动,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位于镜臂的下方,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8.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9. 根据需要使用光圈、反光镜以调节视野的亮度①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②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观察细胞的结构知识梳理:易错点:在显微镜的使用中,对光操作上的差错:在对光前应先使低倍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根据环境中光线的强弱正确选择光圈的大小和反光镜的平面或凹面。对好光后,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但不刺眼的视野。
误认为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同:&& 由于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是一个倒像,且物像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完全颠倒。所以物像和玻片的移动方向一定相反。如果物像偏右,应向右移动玻片;如果要想让物像向右移动,则需向左移动玻片。
误认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视野大小是不变的,如果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增大,原来视野边缘的细胞就到了视野之外,细胞数目就一定比原来少了。
发现相似题
与“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希望能在视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188720248718726120486865362200004当前位置:
>>>在操作显微镜的过程中,若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后,不需要的操作是..
在操作显微镜的过程中,若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后,不需要的操作是(  )A.转动粗准焦螺B.转动细准焦螺旋C.调节光圈D.将要观察的物像置于视野的中央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在显微镜的使用中过程中,显微镜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在换高倍镜前,要将要观察的物像置于视野的中央,换上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暗,所以要调节光圈,同时物像变得模糊,在显微镜的部件中,可以调出更清晰的物像的是细准焦螺旋.所以此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更清晰的物像.故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操作显微镜的过程中,若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后,不需要的操作是..”主要考查你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透明标本→物镜(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放大成虚像)→眼特别提示: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是物镜和目镜,观察标本时,必须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显微镜的使用:1. 取镜和安放取镜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不可歪斜。安放时,动作要轻,一般放在实验台左侧,距实验台边缘7理米左右处。安装物镜或目镜时,镜筒向前,镜臂朝向操作者。用毛巾擦拭机械部分,用擦镜纸擦拭光学部分。 2. 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逆时针),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③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3. 观察①低倍镜的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a.放置标本: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b.调焦: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让镜筒徐徐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 5毫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同时用手反方向(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 c.低倍镜的观察:所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相乘所得的积即为原物被放大的倍数。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慢慢移动到视野中央,再适当进行调节。 ②高倍镜的使用 a.定位目称: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的位置,再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在原位置小心地换上高倍物镜(操作要卜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 b.调焦: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到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通过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来增大。4. 整理将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向两旁,取下目镜放进镜头盒,反光镜与水平面垂直,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回箱内。5. 整理(1)在镜筒下降时,眼髓一定要注视物镜,以防物镜碰到玻片而损伤物镜或将玻片标本压碎更换物镜时血转动转换器.不能用手扳着物镜转动。(2)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睛都要睁开。(3)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像是倒立的(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的虚像)。所以,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例如,物像偏左上方,则应往左上方移动玻片。(4)显微镜下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5. 辨别镜头的放大规格①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②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6. 迅速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污点一般会在目镜、物镜或者玻片标本上。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则污点肯定在物镜上;若污点在反光镜上则不会在视野中看到。7. 正确使用准焦螺旋:准焦螺旋有粗细之分。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位于镜臂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上下移动,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位于镜臂的下方,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8.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9. 根据需要使用光圈、反光镜以调节视野的亮度①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②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观察细胞的结构知识梳理:易错点:在显微镜的使用中,对光操作上的差错:在对光前应先使低倍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根据环境中光线的强弱正确选择光圈的大小和反光镜的平面或凹面。对好光后,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但不刺眼的视野。
误认为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同:&& 由于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是一个倒像,且物像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完全颠倒。所以物像和玻片的移动方向一定相反。如果物像偏右,应向右移动玻片;如果要想让物像向右移动,则需向左移动玻片。
误认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视野大小是不变的,如果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增大,原来视野边缘的细胞就到了视野之外,细胞数目就一定比原来少了。
发现相似题
与“在操作显微镜的过程中,若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后,不需要的操作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3046161762177403189150118701161446下列操作对显微镜视野亮度没有直接影响的是(  )A.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B.换用不同的光圈C.调节反光_百度知道
下列操作对显微镜视野亮度没有直接影响的是(  )A.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B.换用不同的光圈C.调节反光
下列操作对显微镜视野亮度没有直接影响的是(  )A.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B.换用不同的光圈C.调节反光镜D.移动装片
提问者采纳
视野的亮度不同.对显微镜视野亮度没有直接影响是移动装片.故选,若光线太暗、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视野暗: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换用不同的物镜,凹面镜使光线汇聚,因此用大光圈,会使视野变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使用显微镜时、大光圈.高倍物镜的视野要比低倍物镜的视野暗,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应该用凹面镜;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因此用小光圈、凹面镜调节,视野亮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
其他类似问题
光圈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亮度调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