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解答!高一物理 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015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练习题12份(带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5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练习题12份(带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5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练习题12份(带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测试说明:本测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选择 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多选题)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下列哪些方法是他在这个实验中采用过的(  )A.用水钟计时B.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进行数据分析C.改变斜面倾角,比较各种倾角得到的x/t2的比值的大小D.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解析 伽利略时代采用的计时方法是水钟计时,A对,B错.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伽利略利用数学推理得出结论,若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则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C正确.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D正确.答案 ACD2. 一辆汽车以10 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减速,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则汽车在最后2 s所通过的距离为(  )A. 10 m         &B. 5 mC. 4 m &D. 8 m解析 求汽车最后两秒所通过的路程,可以将汽车的减速运动看做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内的位移,根据x=12at2=12×2×22 m=4 m.答案 C&3.如图所示 是某运动物体的x-t图象,则它的运动情况是(  )A.开始静止,然后向x轴的负方向运动B.开始静止,然后沿斜面向下滚动C.以恒定的速度运动,然后逐渐变慢D.先沿一个平面滚动,然后沿斜面向下滚动解析 起初x-t图象是水平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后来是斜向下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反方向的匀速运动,A项正确,C项错误;x-t图象不是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B、D错误.答案 A4. (多选题)&如图所示,以8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一定超速 C.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 如果距停车线5 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解析 若汽车匀速,xm=vt=16 m&18 m,汽车不能通过停车线,所以匀减速时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故选项C正确;若汽车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所用的时间t1=vm-vam=2.25 s,所以汽车在绿灯熄灭前不会超速,汽车的位移xm=vt0+12at20=20 m&18 m.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在距停车线5 m处减速,由v2=2 amx,得x=v22am=822×5=6.4 m&5 m,故选项D错误.答案 AC5.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其运动时间顺次分成1:2:3的三段,则每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A. 1:3:5& &B. 1:4:9x kb 1C. 1:8:27& &D. 1:16:81解析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x=12at2,均从开始算起x1:x2:x3=1:32:62,每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x′1:x′2:x′3=1:8:27,故C正确.答案 C6. 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距离为L时,速度为v,当它的速度是v2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A. L2&& &B. 22LC. 14L& &D. 34L解析 由公式v2=2aL,(v2) 2=2al′,则可得l′=14L.答案 C7.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2Δxt1-t2&#6t1+t2& &B.Δxt1-t2&#6t1+t2C.2Δxt1+t2&#6t1-t2& &D.Δxt1+t2&#6t1-t2解析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利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得v1=Δxt1,v2=Δxt2,又v2=v1+at1+t22,得a=2Δxt1-t2&#6t1+t2,所以A正确,B、C、D错误.答案 A8. (多选题)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在乙车前方S0处(  )&A. 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新$课$标$第$一$网B. 若S0&S1,两车相遇两次C. 若S0=S1,两车相遇一次D. 若S0=S2两车相遇一次解析 若乙车追上甲车时,两车速度相同,即此时t= T,则S0=S1,此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全程甲、乙仅相遇一次;若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即t=T时甲车位移S2,乙车位移S1+S2,两车位移之差为S1,若S0&S1,则此时乙车已在甲车前方,以后甲车还会再追上乙车,全程中甲、乙两车相遇两次;当两车速 度相同时,且有S0&S1,此时甲车仍在乙车前面,以后乙车不可能追上甲车,全程中甲、乙两车不可能相遇,故A、B、C选项 正确,D选项错误.答案 ABC9.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A.2.45 m/s2& &B.-2.45 m/s2C.4.90 m/s2& &D.-4.90 m/s2解析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原题意可解释为:0.25 s时刻的瞬时速度v1比0.75& s时刻的瞬时速度v2大2.45 m/s,即v2-v1=at,加速度a=v2-v1t=-2.45 m/s0.5 s=-4.90 m/s2.答案 D10. (多选题)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象如图①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②所示.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物体A和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的速度比B更大B. 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 mC. t=3 s时,物体C追上物体DD. t=3 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解析 由图①可知,物体A、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A&vB,故A、B选项正确;由图②可知,t=3 s时,vC=vD,此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距离,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答案 ABD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11. (6分)一座高6 m的水塔顶端渗水,每隔一定时间有一个水滴落下.当第5滴离开水塔底端时,第1个水滴正好落到地面,则此时第3个水滴距地面的高度为________m.解析 水滴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如下图所示.&五滴水相当于一滴水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相邻两滴的间距之比为1:3:5:7.设第3滴离地高为x,则61+3+5+7=x5+7,解得x=4.5 m. 答案 4.512. (8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 02 s打一个点.&(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可用表达式vG=________进行计算,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上式计算出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为vG=________m/s.答案 (1)FH2T FH表示F、H两点间的距离 (2)1.30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6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 (10分)如图,甲乙两物体沿着同一条平直公路同向行驶,甲物体以速度20 m/s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原来速度为4 m/s,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距甲物体128 m处以大小为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经多长时间能追上甲物体?追上时乙物体的运动速度为多大?解析 设t时间乙追上甲,则有x甲=v甲t=20tx乙=v乙t+12at2=4t+12t2又由x乙=x甲+x0得4t+12t2=20t+128,解得t=38.6 s由v=v0+at得追上时v′乙=v乙+at= 4 m/s+1×38.6 m/s=42.6 m/s.答案 38.6 s 42.6& m/s14.(12分)一辆摩托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8 km/h.现让摩托车从静止出发,要求在4 min内追上前方相距为1 km、正以25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则该摩托车行驶时,至少应具有多大的加速度?解析 由题知4 min末汽车与摩托车出发点相距为x汽=1000 m+25×4×60 m=7000 m.若摩托车是一直匀加速运动并追上汽车,则4 min内摩托车的位移x汽=12at2追上汽车时摩托车的速度为vt=at联立两式解得vt=2xt=58.3 m/s>30 即已超过了它的最大行驶速度,因而不可能在加速运动过程中追上汽车,只能是先加速一段时间,使速度达到vmax=108 km/h=30 m/s,然后以vmax再匀速行驶到追上汽车.设加速度为a,加速时间为t,则由位移关系有:7000=t•0+vmax2+vmax(240-t)解得t=403 s再由vmax=at,得a=vmaxt=30403 m/s2=2.25 m/s2.答案 2.25 m/s215.& (14分)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x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 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 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解析 (1)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t=va①设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 移分别为x1和x2,则x2=12at2②x1=vt③x1=x2+x0④联立①、②、③、④式解得a=v22x0a=3 m/s2.(2)在这段时间内,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x2=v22ax2=13.5 m完成交接棒时,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x′=L-x2=6.5 m.答案 (1)3 m/s2 (2)6.5 m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邮箱/用户名/手机号
下次自动登录
使用合作帐号登录:
&&&&&&&&&&&&&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知识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基本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相关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练习题
&[练习范围:&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求在这1s内物体的加速度,位移的取
&[练习范围:&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功率]
2.汽车质量为2000kg,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80kW,它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可达20m/s,现在汽车在该公路上
&[练习范围:&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4题,和5题第二个空,谢谢啦
&[练习范围:&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4. 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路面一前一后均以20m/s的速度前进,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车时,后
&[练习范围:&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4.做均变速运动的物体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S1,S2,S3,~~~~,Sn,如果加速度是a,试证明:1)S2-S1=S3
高中物理老师推荐
答题数:23478
学生评分:9.62&
答题数:17967
学生评分:9.67&
答题数:12748
学生评分:9.83&
学生评分:10&
学生评分:10&
答题数:17967
学生评分:9.67&
答题数:12748
学生评分:9.83&
关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人还关注
知识点大全
&&&&&&&&&&&&&&&&&&&&&&&&&&&&&&&&
&&&&&&&&&&&&&&&&&&&&&&&&&&&&&&&&
高中物理知识点排行
高中物理知识点关注榜
高中物理试题排行
高中物理课程排行
12345678910
100%专业教师服务
80%的问题10分钟解答
7x24小时客户服务
移动应用下载
Copyright (C) 2013 答疑网
网站备案信息 京ICP证041171号
京公网安备编号:64
memcache set time:0.971高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你好!请或
高中物理2015一轮复习第一章 直线运动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特例课时练试题及解析答案word版本
下载地址:(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资源)& && && & && && & && && && && && && && &
使用次数:24
入库时间:
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 s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A.10 m&& B.20 m& C.30 m& D.40 m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93419');"> &
使用次数:25
入库时间:
给滑块一初速度v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当滑块速度大小变为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
A. B. C.&&&&& D.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93420');"> &
使用次数:22
入库时间:
某航母跑道长200 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 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
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93421');"> &
使用次数:8
入库时间:
如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132421309329816452625582436611924971 6006482 104A.物体具有惯性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93422');"> &
使用次数:33
入库时间:
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 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2 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8 m,由上述条件可知 (  )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6 m/s2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3 m/s2
C.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1 m/s
D.第2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3 m/s
>" onclick=" get_daan(this,'daan-393423');"> &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125所
24小时更新:2210
总量:5376695
您的位置:
学年高一物理模块回眸:第7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五个公式及其选用原则》(教科版必修一含解析)
学年高一物理模块回眸:第7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五个公式及其选用原则》(教科版必修一含解析)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全国
所属版本: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下载量:48次
文档大小:150KB
所属资料: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下载文档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第7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五个公式及其选用原则
时间(t)、位移(x)、速度(v0、vt)、加速度(a)是描述运动的几个重要物理量,它们可以组成许多运动学公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以下这五个公式是最基本的,记好、理解好这几个公式,对于学好物理学是至关重要的!
一、两个基本公式
1.位移公式:x=v0t+at2
2.速度公式:vt=v0+at
二、三个推导公式
1.速度位移公式:v-v=2ax
2.平均速度公式:=v=
3.位移差公式:Δx=aT2
三、公式的选用原则
1.能用推导公式求解的物理量,用基本公式肯定可以求解,但有些问题往往用推导公式更方便些.
2.这五个公式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不仅适用于单方向的匀加速或匀减速(末速度为零)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整个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
3.使用公式时注意矢量(v0、vt、a、x)的方向性,通常选v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v0相反的方向为负方向.
对点例题 一个滑雪运动员,从85m长的山坡上匀加速滑下,初速度为1.8m/s,末速度为5.0 m/s,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
解题指导 解法一:利用公式vt=v0+at和x=v0t+at2求解.
由公式vt=v0+at,
得at=vt-v0,
代入x=v0t+at2有:x=v0t+,
故t==s=25s
解法二:利用公式v-v=2ax和vt=v0+at求解.
由公式v-v=2ax得,
加速度a==m/s2=0.128 m/s2.
由公式vt=v0+at得,
需要的时间t==s=25s
解法三: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及=求解.
=m/s=3.4 m/s
再由=得t==s=25s
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行驶了12s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至停车,总共历时20s,行进了50m,求汽车的最大速度.
答案 5m/s
解析 解法一:(基本公式法)设最大速度为vmax,由题意得,
x=x1+x2=a1t+vmaxt2-a2t,t=t1+t2,
vmax=a1t1,0=vmax-a2t2,
解得vmax==m/s=5 m/s.
解法二:(平均速度法)由于汽车在前后两段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前后段的平均速度均为最大速度
vmax的一半,
即==,x=t得
vmax==5m/s.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其他相关资源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