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0题。(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6分,共18分)张巡,蒲州河东人。兄晓,开元中监察御史。兄弟皆以文行知名。巡聪悟有才干,举进士,三以书判拔萃入等。天宝中,调授清河令。有令名,重义尚气节,人以危窘告者,必倾财以恤之。 禄山之乱,巡为真源令。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募市人,为拒贼之势。时吴王祗为灵昌太守,奉诏纠率河南诸郡,练兵以拒逆党,济南太守李随副之。巡与单父尉贾贲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 时雍丘令令狐潮欲以其城降贼,民吏百余人不从命,潮皆反接,仆之于地,将斩之。会贼来攻城,潮遽出斗,而反接者自解其缚,闭城门拒潮召贲。贲与巡引众入雍丘,杀潮妻子,婴城守备。吴王祗承制授贲监察御史。数日,贼来攻城,贲出斗而死,巡乃合贲之众城守。令狐潮引贼将李廷望攻围累月,贼伤夷大半。禄山乃于雍丘北置杞州,筑城垒以绝饷路,自是内外隔绝。又相持累月,贼锋转炽,城中益困。 时许远为睢阳守,与城父令姚摐同守睢阳城,贼攻之不下。初禄山陷河洛,许叔冀守灵昌,薛愿守颍川,许远守睢阳,皆城孤无援。愿守一年而城陷,督冀一年而自拔,独睢阳坚守。贼将尹子奇攻围经年。巡以雍丘小邑,储备不足,大寇临之,必难保守,乃列卒结阵诈降,至德二年正月也。玄宗闻而壮之,授巡主客郎中、兼御史中丞。尹子奇攻围既久,城中粮尽,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人心危恐,虑将有变。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坐视危迫。”将士皆泣下,不忍食……人心终不离变。 时贺兰进明以重兵守临淮,巡遣帐下之士南霁云夜缒出城,求援于进明。进明日与诸将张乐高会,无出师意。霁云泣告之曰:“本州强寇凌逼,重围半年,食尽兵穷,计无从出。初围城之日,城中数万口……今见存之数,不过数千,城中之人,分当饵贼。但睢阳既拔,即及临淮,皮毛相依,理须援助。霁云所以冒贼锋刃,匍匐乞师,谓大夫深念危亡,言发响应,何得宴安自处,殊无救恤之心?夫忠臣义士之所为,岂宜如此!霁云既不能达主将之意,请啮一指,留于大夫,示之以信,归报本州。”霁云自临淮还睢阳,绳城而入。城中将吏知救不至,恸哭累日。 十月,城陷。巡与姚摐、南霁云、许远,皆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巡大骂曰:“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子奇义其言,将礼之,左右曰:“此人守义,必不为我用。素得士心,不可久留。”是日,与姚摐、霁云同被害,唯许远执送洛阳。(节选自《旧唐书·张巡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完:修整。
B.会贼来攻城会:正好,恰巧。
C.贼伤夷大半夷:铲平,消除。
D.子奇义其言义:认为……合乎道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练兵以拒逆党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B.霁云所以冒贼锋刃,匍匐乞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此人守义,必不为我用。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玄宗闻而壮之,授巡主客郎中、兼御史中丞。夫赵强而燕弱
小题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张巡忠义的一组是(
)①人以危窘告者,必倾财以恤之 ②贼来攻城,贲出斗而死,巡乃合贲之众城守 ③请啮一指,留于大夫,示之以信 ④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 ⑤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之乱时,身为睢阳太守的张巡起兵讨贼,一心为国,深受皇帝欣赏,被授予中丞御史,是一代死节名臣。
B.雍丘县令令狐潮想投降叛军,百姓誓死不从,引张巡、贾贲入城。张巡在雍丘北面修建堡垒,坚决守战。
C.张巡在人“危窘”时“必倾财以恤之”,而在坚守睢阳孤城时,导致“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的惨剧,体现了他性格中残暴的一面。
D.至德二年十月,尹子奇攻克雍丘,张巡被俘,尹子奇先对他态度粗鲁,后被他忠义之言感动,但在众人的劝谏下,但最终还是杀害了张巡。
小题1:C小题2:C小题3:D小题4:D
小题1:夷:创伤。小题2:为:表被动。A.以:连词,表目的;介词,凭借。B.所以:表原因,……的原因;表工具,用来……。D.而:表承接关系;表并列关系。小题3:②不体现他的忠义。③表现南霁云的义行。小题4:A项睢阳太守改为真源令;B项 修建堡垒的是安禄山;C项导致“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的惨剧,为局势所迫,并非残暴。译文:张巡,蒲州河东人。他的兄长叫张晓,开元年中,担任监察御史。兄弟俩都凭借文才德行而闻名。张巡聪慧有才干,考中进士,多次凭借书判拔萃及第。天宝年间,调任清河县令。有美好的名声,重视义气崇尚志气节操,(只要)有人把危急窘困的情况告诉他,他一定倾尽财物救济他。安禄山叛乱时,张巡担任真源县令。他劝说谯郡太守,让他修整城池,招募百姓,形成抵御叛贼的局势。当时吴王李祗是灵昌太守,遵奉诏令纠集率领河南各郡的兵马,训练军队来抵抗叛军,济南太守李随担任他的副手。张巡与单父尉贾贲各自招募豪杰,一同起兵。 当时雍丘县令令狐潮想举城投降叛军,百姓官吏一百多人不听从命令,令狐潮把他们全部双手反绑,按倒在地,准备杀了他们。恰逢叛军来攻打雍丘,令狐潮急忙出城交接,那些双手反绑的人解开绳子,关闭城门拒纳令狐潮,同时召贾贲入城。贾贲与张巡率领部下进入雍丘,杀死令狐潮的妻子儿女,据城自守。吴王李祗按照制度授予贾贲监察御史之职。几天后,叛军又来攻打城池,贾贲出城迎战而死,张巡于是合并贾贲的部下继续守城。令狐潮带着敌军将领李廷望围攻数月,敌军伤亡大半。安禄山就在雍丘县北营建杞州城,修筑堡垒来断绝张巡运粮草的通道,从这以后雍丘城与外界隔绝。这样又相持了几个月,敌人的气焰越来越嚣张,雍丘城中更加困乏。 当时许远为睢阳太守,与城父县令姚摐一起守睢阳城,安史叛军久攻不下。起初安禄山攻陷河洛地区,许叔冀守灵昌,薛愿守颍川,许远守睢阳,都孤立无援。薛愿守了一年颍川城被攻陷,许叔冀守了一年弃城而走,只有许远坚守睢阳城。贼将尹子奇围攻已历一年。张巡认为雍丘是个小邑,储备不足,大兵压境,必定难以长期坚守,于是集结士兵布阵诈降,时在唐至德二年正月。唐玄宗听说了为他们壮威,授予张巡主客郎中兼任御史中丞。尹子奇围攻已久,城中粮尽,以至人们被迫换子而食,劈开尸骨生火为炊,人心惶惶,张巡怕发生变故。于是张巡献出他的爱妾,当着三军的面杀掉,以飨士兵。张巡对将士们曰:“各位将士为国家戮力同心坚守孤城,心无二意,长年缺粮,而忠义不减。我张巡不能自己割下肉给你们吃,怎能看到危急情况而怜惜一个妇人呢。”众将士听后都泪如雨下,不忍心吃肉,张巡强令他们吃。又遍搜城中妇女;吃尽后,又以男人中的老者小孩为继,所吃的人口两三万,人心终究没有改变。 当时贺兰进明重兵把守临淮,于是张巡派手下南霁云连夜从城墙用绳子吊下,向贺兰进明求助。荷兰进明天天与部将摆宴饮酒作乐,没有出兵的意思。南霁云哭着哀告说:“我们城强敌压境,重重包围长达半年,弹尽粮绝,无计可施。刚被围的时候,城中还有几万人,现在妇女老幼,几乎都要吃完了,张中丞杀死他自己的爱妾给将士吃,如今活着的人,不超过几千,我们城中的人,已经成为叛军的口中之物。不过睢阳城被攻破,就会危及临淮,皮毛相依,理当出兵援助。我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恭敬地乞求救兵,认为大夫能够深切体念他人的危难,有求必应,怎么能自求安逸舒适,全无救济他人之心?忠臣义士的所作所为,难道应该如此吗!我既然不能完成主将的托付,那就让我咬断一根手指,留给你,以表明我的诚心,回城复命。”南霁云从临淮回到睢阳,用绳子吊入城内。睢阳城中将士兵知道救援不能到来,恸哭好几日。 至德二年十月,睢阳城陷入敌手。张巡与姚摐、南霁云、许远,均被叛军俘虏。张巡神气慷慨,每次与敌军决战,都大呼誓师,眼裂流血,咬碎牙齿。城将陷落时,张巡向西再拜,说:“臣智勇都尽,不能阻击强敌,守卫孤城。臣即使作鬼,也要作厉鬼与贼誓不两立,以报答明主之恩。”等到城陷,尹子奇对张巡说:“听说你每战眦裂,咬碎牙齿,为什么这样呢?”张巡说:“我想气吞叛贼,只是力不从心罢了!”尹子奇用大刀戳开张巡的嘴,看到他的牙齿,剩下不过两三颗而已。张巡大骂道:“我为皇上忠义而死。你依附叛贼,如同猪狗,怎么能够长久呢!”尹子奇认为张巡很讲忠义,想优待他,左右的人都说:“这是个恪守忠义的人,必定不会为我们效力。况且他向来深得士卒之心,千万不能久留。”当天,张巡与姚摐、霁云同时被杀害,只有许远被押送洛阳。
关于土地资源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不同
B.根据用途及利用的状况,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C.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
D.建设用地为农业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
A.土地类型齐全
B.人均耕地少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少
使我国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耕地减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
B.次生盐碱化
C.城市和工业用地增加
D.农村住房用地增加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答案14、选C(“诛”,讨伐、攻打)15、选A [A项中加点的“更”,都是“又、另”的意思。 B项中加点的“之”,前者是代词,第三人称,指庆封,译为“他”;后者为助词,构成动宾倒装式,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C项中加点的“以”,前者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对象,可译为“用”或“把” “以为”即“以(之)为”,意为“把(这种做法)当作”;后者为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D组中的两个“相”虽都是代词,但“后必相恶”的“相”指互相、彼此之间,而“拔刀相助”的“相”则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16 、.B
17 、B(由“齐人以为让”可知,鲁国赶走了庆封,是因为受到齐国的责备。)18、①不要像齐国的庆封那样,杀害他的君主,欺凌国君的遗孤,强迫大夫盟誓。②凡是作乱的人一起行事,开始时互相帮助,到后来就会反目成仇。参考译文:崔杼和庆封合谋杀害齐庄公。庄公死后,(二人)另立景公为君,崔杼做他丞相。庆封又想杀掉崔杼而代替他做丞相,于是就挑拨崔杼的儿子们,使他们争当继承人。崔杼的儿子们私下互相争斗,崔杼去见庆封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庆封对崔杼说:“你暂且留在这儿,我将要派兵去把他们杀掉。”于是(庆封就)命令卢满嫳带兵去诛杀他们。把崔杼的妻子、孩子以及宗族亲属全都杀死了,(并)烧毁了他们的房屋,告诉崔杼说:“我已经把他们杀死了。”崔杼回去了,已经无家可归,于是就上吊自杀了。庆封辅佐齐景公,景公深以为苦。(趁着)庆封外出打猎,齐景公和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起兵讨伐庆封。庆封率领他的属下和他们进行战斗,不能取胜,就逃跑到鲁国。齐国就这件事责备鲁国,庆封又离开鲁国到了吴国。吴王把朱方邑封给了庆封。楚灵王听到这个消息,率领诸侯来攻打吴国,包围了朱方,(并)攻占了它。俘获了庆封,让他背着斧质,在诸侯军中巡行示众,并让他喊道:“不要像齐国的庆封那样,杀害他的君主,欺凌国君的遗孤,强迫大夫盟誓。”然后才杀了他。黄帝那样尊贵,最后也要死亡;尧舜那样贤明,最后也要死亡;孟贲那样勇武,最后也要死亡。人本来都要死亡。像庆封这样(受尽凌辱而死),可以说是死上加死了。自身被杀,宗族亲属也不能保全,是他作恶多端造成的。凡是作乱的人一起行事,开始时互相帮助,到后来就会反目成仇。坚守道义的人却不是这样,开始时互相协助,时间久了就会互相信任,最后相互亲近,后人把这种做法作为准则。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文言文以及选择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文言文以及选择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4.65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 >
> 朱修之,字恭祖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朱修之,字恭祖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题目编号:5904
是否推荐:否
难度平均:3
质量平均:3
收藏次数:0
浏览次数:11975
使用次数:0
创建时间:
上传用户:gzywtk
上传时间:
考点详细:-
选文题目:朱修之 作者出处:宋史o列传 体裁: 文言考点: 所考实词:忝|发|妻|加 所考虚词:而|于|乃|也
试题内容: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而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无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修之后坠车折脚,辞尚书,领崇宪太仆,仍加特进、金紫光禄大夫。以脚疾不堪独行,特给扶侍。卒,赠侍中,特进如故。谥贞侯。  选自《宋史o列传第三十六 朱修之传》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可谓不忝尔祖矣
忝:辱没  B.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
发:谋叛  C. 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
妻:嫁  D. 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
加:更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将士熏鼠而食之
致饱而去  B. 遂陷于虏
见其致敬于修之
  C. 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
此乃贫家好食  D. 朱修之……义兴平氏人也
竟不告也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3分)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②修之潜谋南归
③复欲率南人窃发  ④而遣使陈诚于帝
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⑥然性俭克少恩情  A.①②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修之治身清廉简约,凡是赠送的礼物,他一点都不接受,而发下的军粮,他有时会接受下来,但很快就同下吏属员分享,或用以安抚群蛮。  C.朱修之克勤克俭,廉洁奉公,从不对亲属额外照顾。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不为所动,甘之如饴。  D.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26分)  9.断句与翻译。(10分)  ⑴ 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⑵ 翻译下列句子(7分)  ① 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4分)  ② 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3分)
试题答案:  5
解析:加:施加、施与、实行。  6
解析:C:“于是,就”/B,被的意思/对的意思;D.判断语气/陈述语气。  7
解析:①仅仅说被围困,③所说的是徐卓,⑥说的是朱修之太过节俭以致缺少亲情。  8
解析:B.饷,应该是上面的馈赠,也不是拿来安抚群蛮;C项原文中说的是朱修之太过节俭以致薄情少义;D.“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不正确,回宋国是冯弘的派遣,并非出于传诏的帮助。  9.【参考答案】:  ⑴ 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⑵
① 译:等到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叛乱,(义宣)发檄文给朱修之让朱修之跟他一同起兵。(反,叛乱的意思,1分;檄,发檄文,1分;举兵,起兵、造反,1分)  ② 译:(修之)统计在雍州点灯所耗费的油及牛马所吃的谷物草料,用自己十六万的钱偿还。  参考译文:  朱修之宇恭祖,义阳平氏人。曾祖朱焘,是晋朝的平西将军。祖父朱序,曾任豫州刺史。父亲朱谌,曾任益州刺史。修之从州主簿迁任司徒王弘的从事中郎,文帝对他说:“你的曾祖当过王导丞相的中郎官,你现在又做王弧的中郎官,可以说你没有愧对祖先了。”修之后来跟随到彦之讨伐北魏。彦之从黄河南岸率军回朝,留下修之戍守滑台,被虏寇围困,几个月后,粮食吃完了,将士们饿得用火熏老鼠吃,终于被虏寇俘获。  北魏托跋焘嘉许他的操守气节,任他为侍中,并把王室的女儿给他做妻子。修之暗中谋划逃回南方,妻子对他也有所怀疑,常常流着泪询问他的心意,修之非常赞美她的情义,但最终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后来,鲑皇人冯弘自称燕王,治所在黄龙城,托跋焘去讨伐他,修之与同时被俘的邢怀明一起随从。当时还有徐卓这个人,他想率领南方人暗中发动兵变,因事情败露被杀。 修之、怀明惊恐地投奔冯弘,冯弘并不以礼相待。修之在冯弘那里滞留了一年时间,正碰上宋朝派传递诏书的使者来到,修之的名望地位早就显赫,传递诏书的使者见到他就下拜,冯弘尊敬传递诏书的使着,称他是“天子身边的人”,看到他向修之致敬,才开始对修之尊重有礼。这时北魏多次攻伐冯弘,有人劝冯弘派遣修之回南方寻求救援,于是就派修之前往。  元嘉九年,修之到达京城,文帝任他为黄门侍郎,屡次迁升任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死后,许多蛮人大动干戈,修之任征西司马讨伐蛮人,出师失利。孝武帝初年,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事方面宽和简易,士人和百姓都乐意依附他。到了剂州刺史南郡王义宣谋反时,义宣传檄修之,要他举兵响应。修之假装与他同谋,却暗中派使者向孝武帝陈述对朝廷的忠心。孝武帝嘉奖他,任他为剂州刺史,加都督。义宣得知修之不与自己同谋,就用鲁秀为雍州刺史,出击襄阳。修之下令截断马鞍山的通道,鲁秀不能前进,只好退兵。到义宣在梁山失败,乘孤舟往南逃跑时,修之率兵向南,平定了残余的贼寇。这时竺超民捉住义宣,修之领兵赶到,就杀死了义宣。由于这一功劳,封为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廉简约,凡是赠送的礼物,他一点都不接受,有人送食品,他有时接受下来,但很快就同下吏赌掉,始终不归为己有,只把安抚接纳众蛮人作为自己的专务。后来朝廷征他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离开镇守之地时,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并且统计在雍州点灯所耗费的油及牛马所吃的谷物草料,用自己的钱十六万偿还。不过,他的性格也过于节俭,缺乏亲情,他姐姐在家乡,饥寒交迫,修之未曾接济她。 他曾经前去探望姐姐,姐姐想激发他的恻隐之心,故意为他安排菜汤粗饭,修之却说:“这是贫寒人家最好的食物。”饱食一餐而去。在这之前,新野庾彦连任益州刺史,携带姐姐到镇所,分出俸禄的一半供养她,西部地区的人都称赞他。  修之后来从车上掉下来折断了脚,辞去左民尚书。领崇宪太仆,仍加特进、金紫光禄大夫。由于脚病不能独立行走,所以特地赐给他扶持侍从。死后,赠侍中,特进如旧。谧号贞侯。
所属试卷:
(期中期末)
上一题目:
下一题目:
最新文言文专题指导
gzywtk ( 15:28)
  难度得分:
   质量得分:
   评论内容:(最多200字,如需输入小于号 & 请用全角)
&&&&请输入验证码:&&
  正在执行操作,请等待……
请输入错误描述,或补充完善答案(要输入小于号 & 请用全角,否则会出错)
版权所有: 做最好的高中语文试题、在线组卷功能提供者!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 E-mail: QQ在线咨询: 群号: 网站备案:鲁ICP备号-1> 【答案带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题9分,共15分) “聂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题9分,共15分)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①,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买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吾夫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报复?”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曰:“乌有使生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故曰:“聂政刺韩王。”
( 蔡邕《琴操》)
有嵇康者,尝游天台,忽闻谷中琴声幽幽,寻声觅去,至一茅舍,一清丽女子开门。神巫曰:“见先生爱琴,吾另有《广陵散》相赠。此乃天籁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轻传。”康问:“何人所为?”对曰:“广陵子是也。昔与聂政山中习琴,形同骨肉也。”康恍然大悟,恭请神女赐之,习至天明方散。
康毕生独爱此曲,虽有达官贵人求教,概不相传。及康将刑东市,三千太学生“请以为师”,终不得许。康刑前索琴而扶。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曲毕慨然长叹:“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竟慷慨赴死。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
&&&&&&&&&&&&&(晋
葛洪《嵇中散孤馆遇神》有删改 )
注:①厉,通“癞”,癞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道逢其妻,从买栉&&& 栉:排列
B.内刀在琴中&&&&&&&&&
内:里面
C.吾靳固不与&&&&&&&&&
靳:吝惜
D.竟慷慨赴死&&&&&&&&&
慷慨:叹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悲而泣&&&&&&&&&&&&&&&&&&&
而征一国者&&&
B.此乃天籁之音&&&&&&&&&&&&&&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C.而为妻所知&&&&&&&&&&&&&&&&&
为击破沛公军
D.以刺韩王&&&&&&&&&&&&&&&&&&&
木欣欣以向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刺韩王,共去韩国都城了三次,进入太山了二次,变容易声,援石击齿,犁剥面皮,历尽艰辛坎坷,终于杀死了韩王,为父报了大仇。
B.聂政刺韩王前后,曾多次毁容,不想让人认出来;韩国王宫也将聂政的头和割裂的身体悬示在街市上,最终所有的人们都没有辨认出他是谁。
C.嵇康在东市就义前所弹奏的《广陵散》,既有着美妙动听的艺术魅力,也有着反抗暴政之凛然大义。
D.蔡邕的聂政一文,读来肃穆庄严,凛然之气油然而生;葛洪的嵇康一文,舒缓从容,但仍不失铮铮铁戈之气。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各3分,共9分)
(1)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
&&&&&&&&&&&&&&&&&&&&&&&&&&&&&&&&&&&&&&&&&&&&&&&&&&&&&&&&&&&&&&
(2)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
&&&&&&&&&&&&&&&&&&&&&&&&
&&&&&&&&&&&&&&&&&&&&&&&&&&&&&&&&&&&&&&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
4.(1)学习弹奏古琴,用木漆漆染身体,身体都长出了癞疮,吞咽木炭改变声音。七年后把弹奏古琴学成了。
(2)聂政杀死了韩国国君,知道一定会祸及母亲,就自己割剥脸皮,砍断自己的形貌身体,人们不能认识他是谁。
(3)(大鹏)背负着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阻碍它了,然后才计划着往南飞去。
试题分析:A项中的“栉”,在句...
考点分析:
考点1:人物传记类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难度应该说是仅次于诗词鉴赏题的难度。那么应怎样引导学生度过这一难关呢?
从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来看,“写人叙事类”的人物传记成了高考文言文命题的主旋律,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高考前备考复习时应重视此类文体,掌握阅读这类文言文材料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技巧。
一、把握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从1999年到2004年,高考文言文选段具有如下特点:
1、以记人叙事类的人物传记为主,并多选自“二十四史”等正史中。
1999年是“苏琼的传记”——《北史。循吏传》
2000年是“胡质父子的传记”——《三国志。魏书。胡质传》
2001年是“田单的传记”——《史记》
2002年是“李广的传记”——《史记》
2003年是“裴矩传”——《旧唐书。裴矩传》
2004年是“孟尝传”——《后汉书。孟尝传》
2、传记类文言文段中所涉及的人物价值取向
这类文言文段所涉及的人物的价值取向多为“古代的良吏忠臣、烈女孝子、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等,价值取向是表现他们的“为官清廉、淡薄名利,为民作主、关爱百姓,孝敬父母,聪明智慧、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等为主要内容。
1999年的“苏琼的传记”表现了苏琼“为官清正廉洁、心系百姓的崇高品质”。
2000年的“胡质父子的传记”表现了胡质父子“恪守清廉的高尚品德”。
2001年的“田单的传记”表现了田单的“聪明智慧和显赫的战功”。
2002年的“李广的传记”表现了李广“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崇高的品格”。
2003年的“裴矩传”表现了裴矩“佞于隋、忠于唐”,人物个性由“卑劣向高尚转变”的过程。
2004年的“孟尝传”表现了孟尝的“仗义执言、为官正直、关爱百姓”的品质。
3、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写作上的特点
(1)文段一般介绍的顺序是:姓名→籍贯→管职→经历→事件。如2003年的“裴矩传”依此介绍了“裴矩的字(弘大)、籍贯(河东闻喜人)、家境(早孤)、学识(博学)、官职(吏部侍郎)”等。事实上,我们学生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训练中所接触的文段,大多也是按此顺序来写的。明确这个特点后,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了解人物的情况”。
(2)文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的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
(3)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如1999年通过写苏琼为官所做的六件事:“应对曹芝、公正断案、妙题道研、清慎拒瓜、冒死请命、革除旧弊”来表现苏琼“清正廉洁、心系百姓”的品质。
二、审清高考文言文选段及题干设计的目的、特点
1、文段后一般均附有的注释,注释的内容或“对文中的一些词语的涵义作阐释”,或“简单交代文中主要人物的经历”等。如2004年高考全国考卷“孟尝传”后有注释:①澍雨:及时的降雨。②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向秦穆公推荐百里溪未被接受,自杀而死。2003年高考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裴矩传”后的注释为:①款:至,到。②鱼龙蔓延、角牴(dì):均为古代杂戏名。③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文段后的这些注释,我们在通阅读和训练时要充分地利用,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2、在文段、试题的题干和选项中,向考生透露的信息明朗,只要考生重视并很好地用起来,受益匪浅。有关“人物的个性品质”的问题,有的在“文段中”暗示。如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文言选段“裴矩传”中,第二段有“裴矩佞(nìng)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的句子,这个句子就交代、暗示了裴矩的个性特征;2005届重庆市高三联合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所选的文言选段“吴起列传”中,有“吴起善用兵,廉平”之句,也是暗示吴起个性特征的句子。有的在“题干中”进行暗示。2001年北京安徽春季招生高考语文试题(文言选段为“徐九思传”)文言文阅读第5小题的题干:“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徐九思为民谋利的一组是?”这个题目本身就暗示了文段的主要人物徐九思“为民谋利”的个性品质;同时在本文段第六小题的题目“下列对徐九思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中,给考生暗示、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可以肯定地说,四个选项中有关徐九思的个性品质的叙述至少有三项是正确的,考生只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对照原文,快速疏通、准确把握文意是很容易做到的。像这类例子历年在全国或各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出现,因此我们早平时的复习、备考、训练中,要引起重视,并有意识地训练。
3、命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为主。从题目的设置和考查的知识点看,每年均有“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文句翻译,文意的理解和把握,品行分析,情感流露”等,命题的原则遵循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题例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一命题原则为我们的复习备考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模式。因此,在复习备考时,要严格遵循“大纲”和“考纲”,重视书本上基础知识的识记,而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善归纳,多总结,这样应考时才能得心应手,信手拈来。
三、教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遵循三个步骤
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如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初,景让母郑氏,性严明(严格而明事理),早寡,家贫,居于东都。诸子皆幼,母自教之(代诸子)。宅后古墙因雨聩(kuì)陷,得钱盈船(船形的酒杯),奴婢喜,走(跑)告母;母往,焚香祝(祷告)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必以先君余庆(积留的恩德),(上天)矜(同情)其(代自己)贫而赐之,则愿(希望)诸孤他日学问有成,乃其(上天)志也。此(代钱)不敢取!”遽(jù,急忙)命掩而筑之(代墙)。
景让在浙西,有左都押牙忤(wǔ,不顺从)景让意,景让杖之而毙(打死)之。军中愤怒(生气),将为变。母闻之,景让方视事(处理公务),母出坐(动词)听事,立(使…..站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附汝以方面,国家刑法,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资本),妄杀无罪之人乎!万一致一方不宁,岂惟(无义,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以见汝先人乎!”命左右褫(chǐ,剥夺)其衣坐(动词)之。将挞(tà,用鞭子抽打)其背。将佐皆为之请,拜且泣,久而乃(才)释之。军中由是遂安。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B )
A.景让母郑氏,性严明(严格而明事理)&&& B.军中愤怒,将为变(生气、气愤)
C.景让方视事(处理公务)&&&&&&&&&&&&& D.天子付汝以方面(代权力之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B )
A.①奴婢喜,走告母&& 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跑,赶快)
B.①天必以先君余庆,矜其贫而赐之& ②臣以主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因为)
C.①有左都押牙忤景让意,景让杖之而毙之②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打死、杀死)
D.①将佐皆为之请,拜且泣,久而乃释之②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加粗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诸子皆幼,母自教之(诸子)
B.天必以先君余庆,矜其贫而赐之(自己)
C.此不敢取(钱)
D.乃其志也(先君)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遽命掩而筑之——急忙命令将钱埋起来并在上面筑起墙
B.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怎么能当作供你喜怒时滥用的东西
C.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让年老的母亲带着羞愧死去
D.命左右褫其衣坐之——命令左右的人脱去景让的衣服坐在他身上
这一文段,我们按照上述的三个步骤,很轻松地能够完成。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2、掌握解题方法
(1)依照文言语境解题。如2003年考题“人迹绝矣”中“绝”字的含义:按照词典的解释为“断绝”。很明显在这里就不正确,应为“不见”之意,与“千山鸟飞绝”中的“绝”字意同。
(2)以题解题,即从题目所给的信息中获得一些解题的启示。如2002年考题:“随园担粪者”在农历十月中报告主人,“梅树有一身花矣”。作者将这句加工成“霜高梅孕一身花”。请仔细品位这一诗句中“霜”、“孕”两字的妙处。
此题干中,“农历十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由“农历十月”可看出正是梅树“孕”花的季节,,再由这一季节联想到“霜”的环境,而且“孕”字本身的内涵就可以想象到“梅花含苞欲放”的美丽景象。
(3)以文解题,即用文段中的话来解题。如2003年语文考卷:这篇文章记叙了崔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什么,然后又观察什么?从文中“进食”、“饮啖”等词可找到“饮食”的答案;从问中“室中”、“一室”中可以找到“居室”的答案。
(4)以注解题。命题者有时会在文后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如2003年文言题的最后一大题的文末,对“宕”加了注释:也写作“荡”,这里指雁荡山顶的雁湖。这一注释就是紧接着的一个题目的答案,考题为:“安能容湖”中的“湖”是指什么?答案就是注释中的“雁湖”。
(5)以旨解文。有些题目必须先要弄懂全文的主旨,才能回答。如2002年考题:苏辙兄弟贬官以后,世人和巢(cháo)谷对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作者这样描写的意图是什么?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必须结合这个语段的主旨“褒扬巢谷古道热肠”来回答才算准确。
当然,要解决学生文言文阅读难的问题,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学生平时对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的积累。离开了这一点,将是“无本之木”、“无米之炊”。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扩大阅读面和量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觉识记、自觉积累的习惯。学生有了丰厚的知识积累,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 利用以上教词汇的艺术,可以克服过去词汇教学中的孤立教词汇,讲得过多,消化不良;接触少,效率低,吸收少;主次不分,负担过重;系统性不强,边学习边遗忘的缺陷。相反,能够贯彻质量并重,逐层加深,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着眼于词汇教学之外,集中分散,交替互补的原则和方法。同时还能使词汇的意义和用法的教学、词汇的读音和拼写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英语词的读音和书写形式时,不感到杂乱,而感到有条理、有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问题供大家讨论,尽管有时当有学生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允许展开一下讨论也是明智的,但我没有那样做。因为我的真正意图是给学生一点时间分享他们生活中有趣的愉快的或悲伤的事情。当然允许谈论学习生活以外其他领域的话题。运用这种方法确能在许多方面增强班级凝聚力在更深更广的意义上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赏识。被用于开场白时,它往往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引入课堂。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C.有研究表明,熊胆并非不可替代的特效药,没有哪种病必须用熊胆治疗,使用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也同样可以达到治愈好的效果。
D.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关注度高居榜首。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原远华集团董事长赖昌星因走私石油、枪支等物品而受到通缉,在逃亡加拿大12年之后终于被押解回国。知道此消息后,全国人民无不拍手称快。
B.孙中山先生担任中华民国交通部长,下车伊始,就筹划着建立贯通全国的铁路网,但是由于袁世凯的不支持,使得这套计划胎死腹中。
C.《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梦一般宁静美好。
D.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

A.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B.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著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优美散文。其山水诗对后世影响极大。
C.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以诗文齐名,称为“初唐四杰”。其诗作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名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滕王阁序》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
D.《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儿子傩送的爱情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心灵的纯净。
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A.重阳节&& 元宵节&& 春节&&&&
七夕节&& 端午节
B.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冬至&&&& 清明
C.重阳节&& 春节&&&& 元宵节&& 七夕节&&
冬至
D.元宵节&& 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七夕节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或棹孤舟&&&&&&&&&&&&&&&&&&&&&&&& ②四美具,二难并&&&&&&&&&&& ③而后乃今将图南
④穷发之北&&&&&&&&&&&&&&&&&&&&&&&& ⑤园日涉以成趣&&&&&&&&&&&&&&&&&&&&&&&&& ⑥腾蛟起凤
⑦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⑧襟三江而带五湖&&&&&&&&&&&
⑨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⑩窜梁鸿于海曲
A.①③④⑧/②/⑤⑨/⑥⑩/⑦  &&
B.①③④/②/⑤⑨/⑥⑦⑩/⑧
C.①③④/②/⑤⑨/⑥⑩/⑦/⑧   D.①③④/②/⑤⑧⑨/⑥⑩/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选择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