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常数是什么意思

太阳常数 - 概述
在地球大气外距离太阳一个的地方,垂直于太阳光束方向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所有波长的太阳总辐射能量。通常用符号S来表示,单位为卡/(厘米2·分钟),或瓦/米2。它随波长的分布称为“大气外太阳分光辐照”,其单位常用瓦/(平方厘米·微米)表示。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于可见光波段,因此太阳常数涉及的波段并不太宽,0.2~10.0微米波段的辐射已占太阳常数的99.9%,其中0.3~3.0微米就占97%左右。精确测定太阳常数和大气外太阳分光辐照,不仅对于研究太阳和地球大气结构十分重要,而且还可应用于气象﹑航天﹑太阳能利用和环境科学等许多领域。太阳常数约为1.97卡/(平方厘米·分钟)。&
太阳常数 - 测量
方法精确测定太阳常数比较困难,原因是必须考虑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效应。目前所用的测量方法基本上有以下两种。&
地面分光和总辐射测量法&在地面(一般都在大气稀薄的高山上)用太阳分光辐射仪测定太阳在不同高度(不同大气质量)时辐射强度随波长的相对分布(称为相对分光辐照),观测达到的波段范围大约为0.295~2.5微米。与此同时,用一架绝对能量标度的太阳总辐射仪测定同样波段的总辐射能量,作为上述相对分布的绝对能量定标。然后,对每一波长按照指数消光定律外推得到地球大气外的太阳分光辐照,再对波长积分就得到大气外0.295~2.5微米波段的太阳辐射能量(必须进行是因为指数消光定律只适用于单色辐射)。至于波长短于0.295微米和大于2.5微米的,则因地球大气中臭氧﹑水汽和其他大气分子的强烈吸收,不能到达地面,只能利用高空探测或理论推算得到。把所有波长的能量加在一起,并作日地距离改正后,即得到太阳常数。也可以用飞机(约在11~13公里高度)进行太阳分光和总辐射测量,要作的大气吸收改正量比高山测量为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需作飞机窗口改正,观测的时间太短和大气质量的变化范围太小,&因而具有随机性和不利于外推等等。&
高空总辐射测量法&在几十公里以上的高空直接测量太阳的总辐射来获得太阳常数。例如,在高空火箭(60公里以上高度)﹑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测量太阳辐射,便无需作大气消光改正,测得的结果作日地距离改正后即为太阳常数。如果用气球在20~40公里的高空测量辐射,仍然需要作很小的大气消光改正。其中的波长短于0.295微米的辐射因被高度约为12~50公里的大气臭氧层所吸收,仍然观测不到,它们的辐射能量也只能采用火箭观测结果或者进行理论推算。&
太阳常数的观测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六十年代以前多用经典的地面测量方法,美国的艾博特等人从二十世纪初到五十年代曾经进行长期和大量的测量。六十年代以后,由于高空技术的发展,更多地采用高空测量。在太阳常数的测量和推算中,由于所用的仪器设备﹑观测步骤﹑观测点的大气条件和大气消光改正的方法等各不相同,同时在绝对标度校准和不同标度系统换算上也往往存在误差,因此得到的最终结果很不一致。例如,1954年F.S.约翰逊主要根据五十年代以前的地面观测结果整理,得到S=2.00卡/(厘米2·分钟),这一数值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曾被广泛引用;1971年拉布斯和内克尔综合六十年代地面和高空测量结果,得到S=1.95卡/(厘米2·分钟);1977年弗罗利希详细研究了年间的高空观测结果和进行标度换算之后,得到了最可几值为1.97卡/(厘米2·分钟)。&
历史 1881年,第一次试图直接测定太阳常数的是法国物理学家Claude&Pouillet()和英国天文学家John&Herschel()。两人分别独立地设计了不同的测定装置。但原理都一样:利用已知质量的水在太阳光下放置一定时间,用温度计测量升温过程,水的比热已知,则可以计算得出光照强度。他们推定的值是现在所用值1367(±4)&瓦/平方米的一半左右,这是因为他们都没有考虑地球大气对光的吸收。
1875年,法国物理学家Jules&Violle(Jules&Louis&Gabriel&Violle)以在位于法国和瑞士交界的阿尔卑斯山Mont&Blanc第一个开展高海拔区测定太阳常数而闻名
,&斯密森研究所的科学家C.G.&Abbot(Charles&Greeley&Abbot)等人在根据多年高海拔地区观测结果,基于地基法确定的数值为瓦/平方米。近年来通过各种先进手段,基于地基法测得的太阳常数的标准值为1353w/m2。
1976年,美国宇航局根据高空平台的观测结果,发布的太阳常数值为1353。根据年6颗卫星上的观测平台近20年连续不断的观测结果,得出的太阳常数值为1366.1&瓦/平方米,标准差为425ppm,&0.37%的波动范围(&瓦/平方米)(Lean&and&,1998)。20年卫星数据也揭示了太阳常数也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波动。
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决定采用1380瓦/平方米。(WMO)1981年公布的太阳常数值是1368瓦/平方米。多数文献上采用1367瓦/平方米。
太阳常数也有周期性的变化,变化范围在1%—2%,这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有关。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空间科学学报 -
万方数据学位论文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1:00:2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与“太阳常数“有关的文献报道
百科词条: (最后修订于 23:31:34)[共668字]摘要:昼夜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而季节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的转轴呈23°27′的夹角而产生的。地球每天绕着通过它本身南极和北极的“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每转一周为一昼夜,所以地球每小时自转15°。地球除自转外还循偏心率很小的椭圆轨道每年绕太阳运行一周。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法线始终成23.5°。地球公转时自转轴的方向不变,总是指向地球的北极。因此地球处于运行轨道的不同位置时,&&&相关文献:二甲基硫(DMS)亨利常数(K)的理论关系式,根据两次或多次气、液相平衡的关系式,只测定DMS在气相中的浓度就可测定亨利常数。实测22℃时DMS在胶州湾海水中的亨利常数是0.089,相对标准偏差为5.50%。亨利常数的对数与环境水体中Na二甲基硫(DMS)亨利常数(K)的理论关系式,根据两次或多次气、液相平衡的关系式,只测定DMS在气相中的浓度就可测定亨利常数。实测22℃时DMS在胶州湾海水中的亨利常数是0.089,相对标准偏差为5.50%。亨利常数的对数与环境水体中Na近,过敏性样反应发生率最低,近年评价较高,是一个副作用少、外科手术及危重病治疗中理想的血浆增量剂。故对羟乙基淀粉的理化常数与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如下。
仪器及试剂
AUTOPOL Ⅳ自动旋光仪,AG204电子天平,容量 太阳衄 病证名。鼻衄之一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巢氏将鼻“衄发从春至夏,为太阳衄。”证治参见鼻衄条。 作者:中环糊精分子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经历了适中的去溶剂化步骤.关键词:环糊精,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反相薄层色谱,包结常数,熵焓补偿分类号:O65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实验方法是测定3个具有不同相比的顶空浓度,然后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的线性方程来计算.关键词:氯仿,静态顶空气相色谱,分配常数分类号:O65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王永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既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和传统的静脉应用麻醉药物相比,效应点浓度定位更加具有优势。而由于缺少儿童中异丙酚的血浆效应点平衡速度常数(ke0)的数据,因此在儿童还不能应用此方法。最近有学者采用时峰效应法(tpeak)和两种儿童应用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模 太阳病 病名。六经病之一。出《伤寒论》。太阳病包括经证和腑证。多由外感风寒所致。经病包括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详太阳中风、太阳伤寒、伤寒蓄血证等条。 作者:
内容提要:
"在中药品质的现代评价方法中,中药的物理常数鉴定法就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本书共分为十章,重点阐述了中药物理常数鉴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介绍了这些方法在常用中药品质鉴定中的应用,包括相 太阳腑证 即太阳腑病。见《伤寒医诀串解》卷一。详该条。 作者: 寒化太阳 运气学说术语。三阴三阳分司六气,其中太阳属寒水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阳司天,其化以寒。” 作者: 太阳头痛 ①病证名。伤寒太阳病而见头痛,兼见恶风、脉浮紧。治用川芎、羌活、独活、麻黄等药。 ②证名。头痛在太阳经脉循行部位。《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 作者: 太阳阳明合病 病名。太阳阳明两经同时受邪,起病即见两经证候。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又“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谓太阳之发热恶寒无汗,与阳明 太阳为开 生理学名词。系经脉之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太阳主三阳之表,处于最外围,故为开。 作者: 太阳伤寒 病名。太阳经病之一。太阳经感受寒邪,证见发热、恶寒、无汗、脉紧等。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 手太阳 十二经脉之一。出《灵枢·经水》。即手太阳小肠经。见该条。 作者: 太阳经证 即太阳经病。见《伤寒医诀串解》卷一。详见该条。 作者: 太阳中风 病名。太阳经病之一。太阳经感受风邪,证见头项强痛、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与猝然倒地、口眼?斜的中风不同。治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作者: 太阳阴 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即掖门。见该条。 作者: 项太阳 经脉名。指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颈项的部分。头项有病,多在项部的足太阳膀胱经取穴治疗。《灵枢·寒热病》:“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 作者: 太阳腑病 病证名。亦称太阳腑证。由太阳经邪热不解,内传膀胱所致。有蓄水与蓄血两类病变。太阳证邪热随经入腑,热与水结,膀胱气化失职,证见口渴,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水入即吐,为膀胱蓄水证,治宜五苓散。太阳邪热与瘀血结于下焦少腹部位 太阳 ①脉学术语。指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即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以候头角之气。 ②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即文台(眉梢外侧端凹陷处稍上方)稍上靠内侧处。《奇效良方》:“左太阳并口角红脉现,变蒸候,主烦躁啼叫,头肚上温温壮热,……” 麻黄证)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
愈(麻黄证)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麻黄证)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麻黄汤主之服
药已微除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阳气重故也(麻黄症)
兼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得之八 太阳发 病名。系生于瞳子髎穴处之痈疽。出《外科启玄》卷四。其病因多由足少阳胆经火毒蕴结而成,疮起根赤而有脓。痛者为顺,反之为逆。证治参见外痈条。如患者大渴闷乱,出血不止,或其色青黑而不痛者,预后多不佳,可参见无头疽治疗方法处理。 作者:
此药为百合科植物独花黄精(Polygonatum hookeri)的根茎。因其喜生长在向阳坡上.故得此名。
独花黄精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圆柱形,直径3—7毫米。茎较矮小,高不到l0厘米。叶有数枚至10余 阳中之太阳 ①指心。《灵枢·九针十二原》:“阳中之太阳,心也。” ②指手之三阳经络。《灵枢·阴阳系日月》:“手之阳者,阳中之太阳也。” 作者: 膀胱足太阳之脉 即足太阳膀胱经。出《灵枢·经脉》。详该条。 作者: 太阳少阳合病 病名。太阳少阳两经同时受邪,起病即见两经证候,如头痛、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论太阳与少阳合病,若里热盛,少阳邪热移于肠胃而下利,治以黄芩汤,以清里热。若胃气上逆而呕,则应再加半夏、 太阳少阳并病 病名。指太阳病证未解,而已见少阳病症候。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本病头项强痛为太阳证,又见头眩昏冒,胸胁痞满之少阳证。邪在太阳则当汗,邪在少阳则禁汗。太阳与
太阳腑者,足太阳膀胱是也。膀胱有经、有腑。邪在于经,则头痛发热;邪在于腑,则
口渴溺赤。外显太阳经病,而兼口渴溺赤者,此溺涩不通,乃太阳腑病,与他脏无涉也,五
苓散主之。若表证未罢,可与散剂同用。
《医学心悟》 清 程国彭 也。有蓄水蓄血之辨。
一太阳症。其人口渴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水入即吐。为膀胱蓄水症。宜五苓散。
一太阳症。其人如狂。小腹硬满。小便自利脉沉。为膀胱蓄血症。(古用抵当汤丸。今
按此二法治表中之里也
何谓太阳变症。曰汗下失宜从阴从阳取太阳、合谷、睛明等为主穴。兼有眼睛痒痛灼热,流泪畏光,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者可酌加大椎、风门;兼有眼睛热痛,有异物感,视物模糊,畏光,结膜充血者加瞳子髎、丝竹空、行间、侠溪。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太阳点刺出血。
按:太阳穴身无汗。头痛腰痛属太阳。此是伤寒邪在表。急宜发散最为良。
按伤寒初起一二日内。乃足太阳膀胱经受之。其脉起于目内睛明穴。上脑下项。
。挟脊。抵腰。行身之后。终于足小指。至阴穴也。其症则头项痛。腰脊强。以及周身病是
也。然太阳为表之表。其脉尺寸期门热入血室刺期门太少并病刺大椎肺俞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成经曰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太阳主表为诸阳主气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太阳表
病也但有一毫头痛即为在表)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上条所揭云云者是也后皆仿此成风阳
也期门热入血室刺期门太少并病刺大椎肺俞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成经曰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太阳主表为诸阳主气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太阳表
病也但有一毫头痛即为在表)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上条所揭云云者是也后皆仿此成风阳
也双膝酸软,有汗出,口干,夜尿不多,纳食尚可,大便偏稀,每日2~3次,饮食不慎易腹泻。舌质红,舌苔薄白,脉细弦。辨六经属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桂枝龙骨牡蛎汤合二加龙骨汤加金樱子、韭菜子、苍术证。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白薇12克,炙甘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太阳常数--《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年01期
【摘要】:正Pouillet认为达到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是一个常定的量,因此,1838年命名为太阳常数。但是随即有不少学者提出反对,认为太阳常数不是一个真正的常数。其中有代表性的是Abbot,他利用大黑子群过日中时太阳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P467【正文快照】:
Pouillet认为达到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是一个常定的量,因此,1838年命名为太阳常数。但是随即有不少学者提出反对,认为太阳常数不是一个真正的常数。其中有代表性的是Abbot,他利用大黑子群过日中时太阳常数下降的事实,证明太阳常数是变化的。但是,由于计算大气对太阳辐射削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立强;王启明;郭永卫;;[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5期
赵亮;徐影;王劲松;丁一汇;肖子牛;;[J];气象科技进展;2011年04期
刘钊;于学峰;;[J];自然杂志;201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奭;[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绍武;[J];第四纪研究;1991年03期
申彦波;赵宗慈;石广玉;;[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9期
王绍武;葛全胜;王芳;闻新宇;黄建斌;;[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J];Chinese Science B2010年33期
张亮;王赤;傅绥燕;;[J];空间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王绍武;闻新宇;黄建斌;;[J];科学通报;2010年30期
王绍武;罗勇;赵宗慈;闻新宇;黄建斌;;[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年02期
;[J];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2012年01期
徐群;[J];气象科学;1986年01期
Lars Olof Bj?Richard L.McK丁莉;;[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申彦波;赵宗慈;石广玉;;[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侃;[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刘煜;[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张振铎;[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欣莲,万发荣,龙毅,周海鹰,叶亚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吴晓宏,秦伟,李晓丹,姜兆华;[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5年05期
,钱维宏;[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2002年06期
赵娟,李志安,韩延本;[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9年01期
徐群,金龙;[J];大气科学;1986年02期
李崇银,翁衡毅,高晓清,钟敏;[J];大气科学;2003年05期
姜彤,张强,王苏民;[J];第四纪研究;2004年05期
黄磊,邵雪梅;[J];第四纪研究;2005年02期
丁仲礼;;[J];第四纪研究;2006年05期
曲维政,陈璐,黄菲,张微,朱小洁,邓声贵,杜凌;[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辻笃子;范一超;;[J];世界科学;1985年08期
;[J];光机电信息;1997年10期
陈丹;;[J];气象科技;1977年08期
;[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年03期
马媛;[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7年02期
,黄寅亮;[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8年03期
朱翠莲;[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1989年02期
陈福生,蒋世仰;[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9年03期
王佳欢;孙华彬;潘永华;高惠滨;龚国斌;;[J];物理实验;2009年07期
陈秉乾,邢骏,王淑珍,刘学军,林立德,赵福春,钟铃声,韩效敏;[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盛丽艳;;[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禹秉熙;方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印显吉;;[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张虹娇;朱伟军;;[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张虹娇;苏东玉;;[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天气与气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徐文耀;;[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十一[C];2002年
潘来;周翔;付显荣;;[A];贵州省气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孙锦汉;吕翠兰;王梅红;;[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宋春远;熊传辉;罗剑琴;;[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孙素丽;吴正琪;徐静;;[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苏稻香 通讯员 李建基;[N];南方日报;2010年
张梦然;[N];科技日报;2010年
;[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胡蕾;[N];科技日报;2011年
宋心德;[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N];云南日报;2001年
王艳红;[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周润健 蔡玉高;[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记者 王衡;[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傅勇;[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方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刘冬;[D];兰州大学;2011年
陈华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胥成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张少文;[D];四川大学;2005年
梁红飞;[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王海涛;[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陈维;[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田玮;[D];天津大学;2006年
吴理博;[D];清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褚哲;[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黄文政;[D];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
王帅;[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金春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沈国放;[D];浙江大学;2008年
蔡雯悦;[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闫晓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刘云侠;[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王一颉;[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张志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数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