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三化学试题问题(平衡问题)

如图,例二的(3)中用到的那个等效平衡原理,我有点不能理解.请大神帮我解析一下为什么用到这个原理呢?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_百度作业帮
如图,例二的(3)中用到的那个等效平衡原理,我有点不能理解.请大神帮我解析一下为什么用到这个原理呢?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
高中已经过了好久了不知道还能不能解释得清_(:з」∠)_等效平衡的意思就差不多是,把方程式等号某一边的物质按照系数换算成另一边的物质,就比如题中的方程式,那么加了3molC和加了1molA+2molB的最终平衡状态是一样的.所以如果加了1molA,5molB,6molC,把所有的物质换成初始加入A和B的量,就是A=1+(6÷3)=3mol,B=5+(6÷3)=7mol.其实就是把不确定的某个中间状态推到极致,即都是反应物或者都是产物.多组分的也类似,比如A+2B=3C+D,起始加入ABCD各1、2、3、4mol,推到反应物方向就是相当于起始加入量为:2、3、0、3mol;推到产物方向就是:0、0、6、5mol.这样说能理解么?
恒容体系,要求反应物成比例就可以,所以对于3问先进行一边倒,将C换成A和B,然后列比例就可以求出来。
等效平衡问题。同温同压,气体分子数前后没有变化的反应,建立等效平衡的方法:即极限转化后,反应物之间比例与原来的比例一致。口诀:同温度且同容,不同找相同,相同找比例,同温度且同压,直接找比例,不管同不同。口诀详百度下。。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化学学科中的平衡理论主要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四种,且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2B(g)=4C&(g)△H>0&达到平衡时,c(A)=2moloL-1,c(B)=7moloL-1,c(C)=4moloL-1.试确定B的起始浓度c(B)的取值范围是3mol/L≤c(B)≤9mol/L;若改变条件重新达到平衡后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增大,下列措施可行的是C.A.增加C的物质的量&&&&&B.加压&&&&C.升温&&&&&D.使用催化剂(2)常温下,取&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Zn粒,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pH变化如图1所示.则图中表示醋酸溶液中pH变化曲线的是B&(&填“A”或“B”).&设盐酸中加入的Zn质量为m1,醋酸溶液中加入的Zn质量为&m2.&则&m1<&m2&(&选填“<”、“=”、“>”)(3)在体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CO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3OH)c(CO)×c2(H2),升高温度,K值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B3tBmolo(Lomin)-1.(4)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里各离子浓度以它们化学计量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叫溶度积常数.例如:Cu(OH)2(s)=Cu2+(aq)+2OH-(aq),Ksp=c(Cu2+)[c(OH-)]2=2×10-20当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方次的乘积大于溶度积时,则产生沉淀,反之固体溶解.若某CuSO4溶液里c(&Cu2+)=0.02moloL-1,如果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pH,使之大于5;&要使0.2moloL-1的CuSO4&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NaOH溶液,使溶液pH值为6.(5)常温下,某纯碱(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呈碱性性.在分析该溶液遇酚酞呈红色原因时,甲同学认为是配制溶液所用的纯碱样品中混有NaOH&所致;乙同学认为是溶液中Na2CO3电离出的CO32-水解所致.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给甲和乙两位同学的说法以评判(包括操作、现象和结论)向红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如果溶液还显红色说明甲正确,红色褪去说明乙正确.考点:;;;.专题:.分析:(1)由正反应开始建立平衡,B的起始浓度最大,由逆反应开始建立平衡,B的起始浓度最小,据此计算;结合选项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答;(2)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角度分析,醋酸与Zn反应同时,电离出H+,pH变化较缓慢;pH值变化相同,醋酸参加反应的氢离子比盐酸多;(3)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根据图象可知,温度越高,甲醇的含量越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说明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先根据图象依据v=求出求出v(CH3OH),然后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求出v(H2);(4)根据c(OH-)=spc(Cu2+)计算氢氧根离子浓度,从而确定溶液的pH;(5)常温下,纯碱(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呈碱性;向红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根据颜色的变化分析.解答:解:(1)由正反应开始建立平衡,B的起始浓度最大,B的浓度变化量为4mol/L×=2mol/L,故B浓度最大值为7mol/L+2mol/L=9mol/L,由逆反应开始建立平衡,B的起始浓度最小,B的浓度变化=2△c(A)=2mol/L×2=4mol/L,故B的浓度最小值为7mol/L-4mol/L=3mol/L,故B的起始浓度c(B)的取值范围是3&mol/L≤c(B)≤9&mol/L;若改变条件重新达到平衡后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增大,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增加C的物质的量,等效为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降低,故A错误;B.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降低,故B错误;C.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增大,故C正确;D.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C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3&mol/L≤c(B)≤9&mol/L;C;(2)由于醋酸是弱电解质,与Zn反应同时,电离出H+,所以pH变化较缓慢,所以B曲线是醋酸溶液的pH变化曲线.由图知盐酸和醋酸的pH变化都是由2到4,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但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氢离子和锌反应时促进醋酸电离,补充反应的氢离子,所以醋酸是边反应边电离H+,故消耗的Zn多,所以m1<m2.故答案为:B;<;(3)因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故CO(g)+2H2(g)?CH3OH(g)的平衡常数K=3OH)c(CO)×c2(H2);由图可知,升高温度,甲醇的含量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则化学平衡常数减小;由图象可知,在500℃时,2min到达平衡,甲醇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Bmol3LtBmin&molo(Lomin)-1 =B3tBmolo(Lomin)-1 ,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求出,则v(H2)=2v(CH3OH)=B3tBmolo(Lomin)-1;故答案为:3OH)c(CO)×c2(H2);减小;B3tBmolo(Lomin)-1;(4)c(OH-)=-200.02mol/L=10-9 mol/L,则c(H+)=10-5 mol/L,所以溶液的pH=-lg10-5=5;使0.2moloL-1的CuSO4&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Cu2+浓度降至为2×10-4 mol/L,故c(OH-)=-202×10-4mol/L=10-8 mol/L,则c(H+)=10-6 mol/L,所以溶液的pH=-lg10-6=6,故答案为:5;6;(5)常温下,纯碱(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呈碱性;要验证该溶液遇酚酞呈红色原因,可用以下方法:方法一:向红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如果溶液显红色,说明甲正确,如果红色褪去,说明乙正确;方法二:加热,如果红色不变说明甲正确,如果红色加深,说明乙正确,故答案为:向红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如果溶液还显红色说明甲正确,红色褪去说明乙正确.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盐类水解等知识点,难度较大,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化学平衡是高考的热点,应熟练掌握.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推荐试卷&
解析质量好解析质量中解析质量差当前位置:
>>>以下是对化学反应变化过程及结果的研究。按要求回答问题:Ⅰ.关于..
以下是对化学反应变化过程及结果的研究。按要求回答问题:Ⅰ.关于反应速率和限度的研究(1)已知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弱酸化学式CH3COOHHCNH2CO3电离平衡常数(25℃)1.8×10-54.9×10-10K1=4.3×10-7K2=5.6×10-11&则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①CH3COONa、②NaCN、③Na2CO3、④NaHCO3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编号)。(2)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在一个容积为2 L的容器中加入2 mol SO2和1 mol O2,在某温度下充分反应,经过30 min达到平衡,放出热量176.94 kJ。如果用SO2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则v(SO2)=________。(3)下图为某温度下,CuS(s)、ZnS(s)、FeS(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溶液的S2-浓度、金属阳离子浓度变化情况。如果向三种沉淀中加盐酸,最先溶解的是________。向新生成的ZnS浊液中滴入足量含相同浓度的Cu2+、Fe2+的溶液,振荡后,ZnS沉淀会转化为________(填化学式)沉淀。Ⅱ.关于电化学的研究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VO2++2H++V2+V3++VO2++H2O。则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此电池电解1 L 1 mol·L-1的CuSO4溶液,当转移0.1 mol电子时,溶液的pH=________(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Ⅰ.(1)③②④①(2)0.03 mol·L-1·min-1(3)FeS CuSⅡ.VO2++H2O-e-=VO2-+2H+&& 1Ⅰ.(1)酸越弱生成的钠盐碱性越强,所以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②④①;(2)放出热量176.94 kJ时二氧化硫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是×2 mol=1.8 mol,v(SO2)==0.03 mol·L-1·min-1;Ⅱ.充电时,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VO2++H2O-e-=VO2++2H+;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是1 mol,当转移0.1 mol电子时,溶液中阳极上析出0.025 mol氧气,同时生成0.1 mol氢离子,溶液中氢离子浓度==0.1 mol·L-1,所以溶液的pH=1。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以下是对化学反应变化过程及结果的研究。按要求回答问题:Ⅰ.关于..”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公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公式
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器中,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即: 3.单位:mol·L-1·s-1或mol·L-1·min-1等。 4.注意:(1)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通常前一段时间的平均反应速率要快于后一段时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均取正值,即v&0。 (2)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单位体积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因此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不代入固体或纯液体物质的浓度。浓度是指气体或溶液的浓度。 (3)同一个化学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在同一段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表达的意义都相同,即反应的快慢程度是一样的。 (4)在同一反应巾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化学反应:,,所以
发现相似题
与“以下是对化学反应变化过程及结果的研究。按要求回答问题:Ⅰ.关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16960340996393836366042323865205445在平衡Fe+CO2==FeO+CO中若加入CO2,为什么不可以使c(CO):c(CO2)的比值增大?因为我感觉加入二氧化碳后平衡右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浓度都会上升,因此就感觉不太好讨论,请问大家该怎么理解才对?_百度作业帮
在平衡Fe+CO2==FeO+CO中若加入CO2,为什么不可以使c(CO):c(CO2)的比值增大?因为我感觉加入二氧化碳后平衡右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浓度都会上升,因此就感觉不太好讨论,请问大家该怎么理解才对?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CO)/c(CO2),为一定值,只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所以加入CO2,平衡正向移动,但是比值不变
这个比值本来就是说不清的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注意只是减弱c(CO2)的增加。c(CO):c(CO2)中[c原(CO2)-c后(CO2)]/c原(CO2)将减小,co2转化率将会下降,则c(CO):c(CO2)下降
新加入了二氧化碳之后,虽然平衡会再移动,但是反应程度已经非常有限了,新加入的二氧化碳反应程度不及之前的平衡,所以相对而言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更多。所以c(CO):c(CO2)增加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2013届高考化学三十个复习专题专题7怎样解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问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9页免费8页免费13页免费19页¥4.0029页免费8页免费50页5下载券10页免费20页5下载券8页5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8页5下载券7页5下载券10页5下载券8页5下载券6页5下载券
2013届高考化学三十个复习专题专题7怎样解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问题|21届​高​考​化​学​三​十​个​复​习​专​题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化学试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