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能的定义降低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

当前位置:
>>>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A(g)+B(g) &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2)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3)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放热(2)否&催化剂只改变反应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物和生物成的能量(3)减小&&&&减小试题分析:(1)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催化剂只能改变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所以加入催化剂反应热是不变的。(3)由于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所以E1和E2都是减小的。点评:利用图像表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更直观、形象,应该学会分析应该的图像。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化学平衡常数&&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有天化学平衡的计算一般涉及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百分含量,气体混合物的密度、平均摩尔质量、压强等。通常的思路是写出反应方程式,列出相关量(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确定各量之间的火系,列出比例式或等式或依据平衡常数求解,这种思路和方法通常称为“三段式法”、如恒温恒压下的反应mA(g)+nB(g)pC(g)+ qD(g) (1)令A、B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 达到平衡后,A的消耗量为m·xmol,容器容积为VL。则有:(2)对于反应物,对于生成物(3)(4)A的转化率(5)平衡时A的体积(物质的量)分数(6)(7)(8)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于反应来说,加压,增大、增大,增大的倍数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减压,均减小,减小的倍数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压、减压后v一t关系图像如下图:&(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对于,加热时颜色变深,降温时颜色变浅。该反应升温、降温时,v—t天系图像如下图:(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v一t图像为稀有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1.恒温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成分分压不变,即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时 充入稀有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成分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3.当充入与反应无关的其他气体时,分析方法与充入稀有气体相同。化学平衡图像:1.速率一时间因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观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2.含量一时间一温度(压强)图常见的形式有下图所示的几种(C%指某产物百分含量,B%指某反应物百分含量),这些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反映平衡移动的方向。3.恒压(温)线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发(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 (p),常见类型如下图:小结:1.图像分析应注意“三看” (1)看两轴:认清两轴所表示的含义。 (2)看起点:从图像纵轴上的起点,一般可判断谁为反应物,谁为生成物以及平衡前反应进行的方向。 (3)看拐点:一般图像在拐点后平行于横轴则表示反应达平衡,如横轴为时间,由拐点可判断反应速率。 2.图像分析中,对于温度、浓度、压强三个因素,一般采用“定二议一”的方式进行分析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关系:1.温度或压强改变引起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必然增大。 2.反应物用量的改变 (1)若反应物只有一种时,如aA(g)bB(g)+ cc(g),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物 A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2)若反应物不止一种时,如aA(g)+bB(g)cC(g)+dD(g): a.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A的转化率减小,B的转化率增大。 b.若按原比例同倍数的增加反应物A和B的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c.若不同倍增加A、B的量,相当于增加了一种物质,同a。 3.催化剂不改变转化率。 4.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各反应物转化率相等。浓度、压强影响化学平衡的几种特殊情况: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基本无影响。 2.南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基本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气体分子数无变化的反应,如,压强的变化对其平衡无影响。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 4.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应视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如某平衡体系中,,,当浓度同时增大一倍时,即让,此时相当于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5.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体物质的浓度时,必然同时引起压强改变,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心仍从浓度的影响去考虑:如,平衡后,向容器中再通入反应物,使 c(NO2)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如向容器中再通入生成物 N2O4,则使c(N2O4)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但由于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压强都增大,故对最终平衡状态的影响是一致的,如两种情况下,重新达到平衡后,NO2的百分含量都比原平衡时要小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1.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温度、压强、浓度等反应条件.原来的平衡状态会被破坏,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的质量分数也就随着改变,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平衡的移动。以上过程可归纳如下:&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当与化学平衡体系有天的外界条件改变以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不移动;,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建立对于可逆反应,不管从正反应开始(只投入反应物),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投入生成物),或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同时投入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都会达到的状态。当相等时,单位时间内同一物质消耗与生成的量完全相等,因而各物质的浓度和百分含量保持一定,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构成化学平衡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反应物和所有的生成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的特征:(1)逆:只有可逆反应才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动: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3)等:。(4)定:各组分的浓度及百分含量保持一定。 (5)变: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使时,平衡便会发生移动而使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发生变化,直至建立新的平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指的是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3.反应类型分析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qD(g),根据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各情况是否达到平衡。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化学表平衡达式: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来说,化学平衡表达式: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①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对反应物而言转化率越高。 ②某一温度下的K′与K比较能够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K′&K,反应正向进行;K′&K,反应逆向进行;K′=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常数与浓度、压强、催化剂无关,与温度有关,在使用时必须指明温度。 (4)在计算平衡常数时,必须是平衡状态时的浓度。 (5)对于固体或纯液体而言,其浓度为定值,可以不列入其中。 (6)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反之,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就越小,反应物转化率就越小,即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衡量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平衡的相关计算。 2.若用浓度商(任意状态的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符号为Qc)与K比较,可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和反应进行的方向。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计算转化率及浓度依据起始浓度(或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浓度(或起始浓度),从而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发现相似题
与“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47869359812344094108444315723334006当前位置:
>>>(17分)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
(17分)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过渡态。分析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2)图二是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图(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图二回答下列问题:① P(s)和Cl2(g)反应生成PCl3(g)的热化学方程式&&&&&&&&&&&&&&&&&&&&&&&&&&&&&&&&。② P(s)和Cl2(g)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g)的△H1与P(s)和Cl2(g)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g)的△H2关系是:△H2______△H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NO2(g)+CO(g)=CO2(g)+NO(g)&△H=-234&kJ/mol;减小;减小;无影响;催化剂只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差,即反应热不改变。(或:因为催化剂只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同等程度的降低E1、E2的值,则E1—E2的差(即反应热)不改变。)(2)①P(s) +3/2Cl2(g) ="=" PCl3(g)&&△H=-306&kJ/mol②等于;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1)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是368kJ-134kJ=234kJ。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CO2(g)+NO(g)&△H=-234&kJ/mol。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影响反应热的大小,所以E1和E2都是减小的。(2)①根据图像可判断,生成1molPCl3时放出306kJ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P(s) +3/2Cl2(g) ="=" PCl3(g)&&△H=-306&kJ/mol。②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所以反应热是相等的。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7分)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主要考查你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断开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释放能量,通过化学键的键能可以计算断开化学键或形成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来源于化学反应过程中断裂旧化学键并形成新化学键时的能量变化。当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时,为放热反应;当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时,为吸热反应。若反应为放热反应;若或,反应为吸热反应。
发现相似题
与“(17分)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2337304291343434377205347232344292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果展示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
高二化学焓变 反应热知识精讲 苏教版
上传时间:
版本版别: |
类别主题: |
年级科目: |
所属地区:
上&&&&&&传:乐尚网
E&&&&&&&币:0
大&&&&&&小:53.30KB
    高二化学焓变 反应热知识精讲 苏教版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焓变
反应热  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几种概念模型法。  2. 理解反应热的含义,能判断某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3. 能从微观角度,运用化学键的知识,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活化能、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等概念模型及其应用  理解反应热的含义、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活化能、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等概念模型及其应用  理解反应热的含义、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 知识分析:  (一)活化能、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和催化剂等概念模型及其应用:  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  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多出来的那部分能量称为活化能,或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值称为活化能。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性质和质量都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  说明:  1、分子或原子等微粒间的碰撞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发生反应的充分条件。有效碰撞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必要条件。  2、活化能是指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间的差值,它与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能量的多少无关。不同的化学键的能量不一样,因此,破坏或减弱化学键以便启动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也就不一样,不同的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差别很大。测量活化能的主要方法是测量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某些反应的活化能几乎为0,是因为在反应前反应物已经成为自由的离子或原子,不再需要用来破坏或减弱化学键以便启动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缘故。  4、升温或降温可以提高或吸收能量,可影响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使分子活化;光、超声波等也可以改变分子的能量,使分子活化。它们是通过外界提供能量,使部分能量比较低的物质获得能量变成活化分子,从而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加快反应速率。  5、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原来没有达到活化分子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从而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加快反应速率。这一点与升高温度等提供能量的做法不一样。  6、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的改变,都是通过改变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的数目,改变有效碰撞次数,改变反应速率。但不一样的是,浓度和压强,改变的是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并没有改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而温度和催化剂则是改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改变有效碰撞次数,改变反应速率。  (二)反应热和焓变  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吸热还是放热由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H)决定。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用热量(或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叫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用△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  说明:  1、化学反应中不仅存在着“物质变化”,还存在着“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以热能的形式体现出来,还可以以光、电等形式表现。  2、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就有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称为放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  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所有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与所有形成新键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若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新键释放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新键释放的总能量,则为吸热反应。  3、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在敞口容器中(即恒压条件下)焓变与反应热相同。  4、从宏观角度:焓变(△H):ΔH=H生成物-H反应物(宏观),其中:  H生成物表示生成物的焓的总量;H反应物表示反应物的焓的总量;ΔH为“+”表示吸热反应,ΔH为“-”表示放热反应。  5、从微观角度:ΔH=E吸收-E放出 (微观),其中:E吸收表示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E放出表示生成物成键时放出的总能量;ΔH为“+”表示吸热反应,ΔH为“-”表示放热反应。  6、体系:被研究的物质系统称为体系,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放热是体系对环境做功,把能量传递给环境;而吸热则是环境对体系做功,是环境把能量传递给体系。  7、反应热和焓变的单位都是“kJ/mol或kJ•mol-1”,其中mol-1是指每摩尔某一反应,而不是指某一物质的微粒等。  8、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化合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分解反应、碳与一氧化碳的反应、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固体的反应等。  (三)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第5章第1节_第1课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下载积分:84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8:10:0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第5章第1节_第1课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PPT
官方公共微信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和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有怎样的关系?_百度作业帮
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和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有怎样的关系?
没有关系,化学反应活化能,是说一个反应要发生的时候需要的能量;而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是反应结束之后引起的能量变化.举个不是太恰当的例子:化学反应就像恋爱,活化能就是两个人相爱,可能因为一见钟情,可能因为男生长得帅,等等种种愿意;而化学反应热是这两人最终能不能结婚走一辈子,这个就和前面相爱的理由不一样了,性格啊,各种生活条件啊,受各个方面的影响.所谓“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这个就算是活化能和反应热之间的关系吧
活化能和反应热没有关系吧!活化能是看反应是否容易进行,反应热的反应的吸放热情况,没什么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活化能的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