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011武汉市中考物理化学第33题 详细...

&&&&&&&&&&&&&&&
2011武汉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6月21日下午4时,随着英语科目考试的结束铃响起,为期两天的2011年武汉中考平安顺利结束。昨日,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对2011年中考试题进行了点评。
  [专家评卷]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化学科
  一、注重对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
  本次理化试卷中化学试题涉及到初中化学主干,核心知识点共计54个,通过将基础知识融入问题情境中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考点分布和水平层次均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察。
  二、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
  1.体现了功能评价。
  试题起点低,坡度缓,有起伏,如选择题从第1题到第5题起点较低,从第6题到第8题难度逐渐增加。非选择题中第29题起点较低,从31题开始难度增加,第32题和33题较其他题稍难,第34题的难度降低。另外难点分散在不同题型中,兼顾了各类学生的水平层次。利于学生的正常发挥;通过科学设置试题的区分度,确保全面、准确的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化学学业水平,也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提供了依据。
  2.试卷体现出对考生的教育功能,符合新课程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试题以学生熟悉的物质和情景为素材,同时关注2011年国际化学年活动,从正面体现合理使用化学物质对人类的作用,提升学生对新材料、新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如第5题涉及“防火涂料新工艺”,第7题涉及环境保护,第29题涉及新能源和燃料等等。
  3.体现了教学导向功能。
  本试卷注重了对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及探究能力的考查,占总分的33%左右。试题提倡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是教师讲实验,而应是学生动手做实验,亲历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这对今后的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如第6题涉及对实验装置的选择及实验操作细节的判读;第8题涉及实验过程中对产物的分析、推断,体现了对教学中对关注实验结论的科学性的考察。
  三、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有利于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试卷关注了对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如选择题第8题、第30题和第31题,还关注了对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考查,如第32题和第33题。加强以上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线声音]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吴家山三中聂建军
  2011年的中考化学试卷整体符合《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考查了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区分到位。试题情景注重生活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形成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巧妙的转化到试题中,该试题既注重了基础又考查了能力,从呈现方式上来讲,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综合交叉考查的在试题中体现充分。引导初中化学教学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方向深化,导向意图明显。
  化学用语、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操作考查充分,主要物质的主要性质重点考查,试题中对环境保护问题、新能源问题都有涉及,注重初中与高中的衔接。特别是实验探究题、推断题和计算题,都是以重点的基本知识为载体,以重难点为突破口进行考查,很有新意。如第三十二题是以金属和酸的反应为载体,要求学生在掌握金属和酸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控制变量法,考查实验探究中的实验目的和实验现象,是新的突破;第三十三题以初中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氯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为载体,除杂、推断合为一题,还涉及硝酸银、氯化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等重要物质,考查形式巧妙;第三十三题的陈述性计算题出现了新变化,要求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计算溶质质量,然后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对中等学生与较好学生区分明显。
  试题推陈出新,亮点频闪。但由于亮点较多,试卷的整体难度较大,可能会导致分数的两极分化,能得50分很不容易。(武汉晚报)
中国教育在线微信公众号
国际学校qq群:
            
主讲:朱文玲
主讲:知良教育
博客推荐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香港澳门国外
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香港澳门国外
| 京ICP备号 |
CERNET Corporation百度文库-信息提示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对不起,该文档已被删除,无法查看
15秒后,自动返回首页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 一、(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冰雪融化&&& C.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的是(&& )&&& A& .N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B.& 2H――2个氢元素&&& C.& 2H2O――2个水分子&&&&&&&&&&&&&&&&&&&&& D.& CuO――氧化铜&&& 3.氨水是一种化学肥料。打开贮存氨水的容器,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A.组成氨水的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B.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氨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D.氨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4.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也可用在玻璃仪器上标注刻度及文字。氢氟酸与玻璃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含有氢元素&&&&&&&&&&&&&&&&&&&&&&&&&&& B.& 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 D.& X是一种氧化物&&& 5.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 A.隔绝了氧气&&&&&&&&&&&&&&&&&&&&&&&&&&&&&&& B.可以燃烧&&& 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D.清除了可燃物&&& 6.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取装置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收集氧气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D.验证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7.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少量硫酸和硫酸铜。小军同学取适量废液放入盛有一定量锌粉的烧杯中,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少量滤渣和滤液。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液体的酸性减弱,pH变小&&&&&& B.实验所得滤液是纯水,可直接排放&&& C.滤渣中一定含铜和锌&&&&&&&&&&&&&&&&&& D.发生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8.实验室里,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二题29.(4分)甲烷、乙醇都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甲烷;而乙醇主要靠人类利用高粱、玉米和薯类发酵等方法制造。据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利用甲烷与其他物质反应制造乙醇的新途径。&&& (1)甲烷和乙醇都属于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乙醇的化学式为______;&&& (3)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0.(3分)图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乙是该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1)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2)图乙所示粒子的符号为______。31.(4分)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50 &35&& 20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2.0&4.5&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2)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 _&&& (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3)20℃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______。&32.(7分)探究活动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试管内的镁条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同时加入两支试管中的稀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 (1)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两支长颈漏斗中产生的现象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 (2)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甲装置中产生的H2比乙装置中产生的H2质量________(填“多”、“少”或“相等”)。&&&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Mg-24Cl-35.5Fe-56)&&& 探究活动二:为除去铜屑中混有的少量铁屑,并测定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现有如下A、B两组实验方案。A: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搅拌B: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搅拌(3)两种方案,你认为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4)在你所选取的方案中,若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干燥滤渣,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 33.(6分)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 (1)由实验Ⅰ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Ⅱ、取适量实验Ⅰ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 Ⅲ、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实验Ⅰ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Ⅰ的均相同。&&& 通过实验Ⅱ和实验Ⅲ,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 (2)实验Ⅱ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____;&&& (3)实验Ⅲ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________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34.(6分)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氯酸钾通常含一定量的杂质。小明同学称取6.00g样品与2.00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使其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将剩余固体与17.02g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9%。 若不考虑实验中药品的损耗,氯酸钾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请回答下列问题。(结果精确到0.01g)&&& (1)要完全回收反应生成的氯化钾,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可回收氯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 (2)计算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Cl-35.
参考答案&1.A  2.B  3.B  4.C  5.A  6.C 7.D  8.C&&& 二、非&&& 29.(1)有机物(2)C2H5OH(或C2H6O)(3)CH4+2O2=点燃CO2+2H2O&&& 30.(1)16 32.06  (2)S2-&&& 31.(1)无法判断 (2)②③⑥(3)药匙、量筒(100mL)、胶头滴管、玻璃棒&&& 32.(1)比较镁、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比较相同时间内镁、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 甲装置长颈漏斗中的液面比乙装置中的高(2)相等 (3)B铁未被完全除尽 (4)偏小33.(1)Na2CO3HCl(2)HNO3、NaNO3、Ca(NO3)2(3)BaCl2 有白色沉淀产生,滤液仍然呈红色&&& 34.(1)蒸发(或蒸发水、蒸发溶剂、蒸发结晶) 2.98g    (2)解: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MnO22KCl+3O2↑&&& 245       149      x        2.98g   245&&& 149= x2.98g    x=4.90g&&& 答:(略)&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