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如何提高英语口语语好?

怎么练好英语口语?
好多方法论,能否提供些不错的资料,谢谢大家!
按票数排序
105 个回答
题主的问题让我想起我狡猾的老爹,当年在尼日利亚练我英语的一个方法,说出博诸君一笑:那时在尼日利亚已经呆了1个月余,但是英语说得磕磕绊绊。不过英语一贯是我的弱项,老爹倒也觉得正常。只是有一天,老爹突然领着我去家门口一个杂货店处,塞给我一个文曲星,让我去问那个杂货店老板一个问题:“上帝存在吗?”那个杂货店老板是个不折不扣的基督徒,而且相当虔诚。在尼日利亚这个伊斯兰教与基督教颇有冲突的地方,宗教是个不能乱碰的敏感区。我当时就觉得:“爸,咱俩是想上明天的国内头条吗?”老爹不以为意,说“杂货店老板以前也是个大学生很斯文不打人”云云,推着我就过去了。于是我硬着头皮坐下,开始和正在晒太阳的杂货店老板打招呼。像所有标准国内口语白痴一样,我以“好肚油肚”开头。老板是个近六十的粗壮白发伊博族大叔,笑笑让我坐下。然后我甩出了问题(为便于理TOU解LAN以下全用中文):“上帝存在吗?”老板一脸震惊,问了我一个词,我表示没听懂,于是他写下来给我,我再输入到文曲星里,哦,atheist(无神论者)。我觉得我没那么绝对,比划半天,老板想了想,又写了个词给我,我再输入到文曲星里,哦,agnostic(不可知论者)。于是我们的争论就这么开始了。“我跟你说这个国家没上帝不成,你看贪污,贪污(抢过我的文曲星打corruption),还有巫术,巫术(witchcraft),没上帝怎么...”“不是吧,上帝不是...我靠我查查...almighty(万能的)么,让上帝来解决不就行么”“拿衣服!没有我们的赎罪,赎罪!(redemption),上帝是不会拯救我们的!”“可是我们哪有...罪是啥来着...crime?(老板:是sin啦!)我们哪有sin啦?!”“你看看这个国家的corruption和witchcraft!”.........这套“文曲星吵架法”在之后的几个月,成为我老爹折磨我英语口语的绝佳工具。除了警察和政府官员不招惹,压同行的价格、催清关公司提货、和从小在台湾读远华班的老黑争辩两岸问题(虽然他台普说的特溜),反正都是高对抗性的对话,每天都有那么两三次,搞得我紧张兮兮的,深怕客死他乡。但是四个月下来,我能听得懂班图人和印度旁遮普人的英语了。(做过外贸的盆友应能理解这两种人说英语的奇葩程度...说多了都是泪...)老爹后来告诉我:假如把语言学习比作练兵,那么阅读就好比阅兵,闲聊就好比演习,而辩论就是开战,激烈辩论堪称全面战争。1.进入“英语思维”在辩论中,你根本来不及在脑海中走“英文-中文-中文-英文”的翻译过程,情绪和环境会直接逼着你进“英文-英文”的语言系统里,也就是别人玄而又玄的“英语思维”。在闲聊时,你下意识里可能会想想对方说的英语是什么中文意思,然后再想你回应的中文语言,然后翻译成英语,然后说出去。但是在辩论中,你会突然发现很多单词你直接就蹦出来了,完全不用在下意识里翻译(急的);2.高效查漏补缺对于很多中国学生,单词和用法分两种:记得和不记得的。但是实际上记得的单词和用法里,还分两种: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如果你在辩论中卡壳,很有可能是你不熟悉这个词及使用方法。这不意味着你不记得这个词,而是你没用过它。天天打靶和上阵杀敌是两码事。而且让你在辩论中卡壳的词,你往往会把他记得分外清楚(好比打仗时爆你头的敌人)。例如我对agnostic,至今仍在讨论神学时偶尔拿出来,以示我逼格之高;3.理解语言逻辑日常生活中,一两次没听懂无所谓。但在辩论中,我要揪你小辫子,我要抓你逻辑上的把柄,你对对方说话的理解力会突然奇迹般提升(尤其是像我这种心眼小的)。过往学过的那些语法突然活过来:为什么用in不用on,那个that分句解释的是前面哪个词,他的do省略的是前面哪个行为。你对语言的理解不再是单词,而是逻辑,因为在辩论中,你最想进攻对方的逻辑,这样恰好能真正理解语法。-------------------我是总结的分割线---------------------离题万里回归一下:怎么练好口语?既然你说要“练好”,那我姑且就当你练兵多年(学习基础好)、定期阅兵(有阅读量)、偶尔演习(和老外也聊过天)。但是你肯定很少开战乃至全面战争(辩论)。尝试一下:把单词看做士兵、把句子看做战斗小组、把语法当做传令方法,在你的逻辑指挥下,组成陈述、质疑、反驳等进攻手段,朝着你注意力听出来的弱点,进攻!放下书本,多和老外或者老师进行有目的有规则的辩论。记得不FUCK U不人参公鸡,记得做好资料和单词准备,记得理解对方并找出对方逻辑的弱点,记得牙齿不要有菜叶(泥垢了!每场“有效的”辩论保持在十五分钟左右,每场仗结束后,回想一下,复盘一下,然后补缺中间的遗漏,下次再来。这样来个40到60场,我觉得以后你就算是面对再纠结的面试官、谈判对象、别部门同事,你都能轻松把对方爆出翔。这时候你回头看看什么日常交流啦介绍自己或事物啦抒发感情啦,弱爆了,真的。最后重申:一家之言。
这是一篇来自人人影视翻译组长的日志:今天写点儿正事。说说该如何修炼咱们的耳朵。此文只针对能力的提高,不针对应试!往往能力提高了,应试就不会有问题!先说一个基础问题:有一个真理是不变的,那就是,语言,是一种能力。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任何一个,没有连续的三个月以上的辛苦付出,是不会有显著提高的。不管怎样的方法,怎样的秘诀,如果你不坚持,是不可能有任何提高的,所以这个得先明确了。其次再来说技术性问题:该如何练听力。不同人适合不同的办法,没有一套方案是可以做到放诸四海皆准的。所以我只能分享我自己的练习耳朵的过程,然后提些建议。1. "到底应该怎么练听力啊?"
我正式开始重视起听力,是从大一开始的。郑老师给我们推荐Step by Step四册书听,于是我就和张希开始每天听这套书。一共四册,我每个学期听一册,用两年听完了这四册书,上面的题都认真做了。最一开始一定是什么都听不懂的,因为高中之前,我基本没怎么练习过听力,准确地说,那时候不知道原来耳朵是需要练习的。。我没有别的办法,听不懂就重新听,用复读机一遍一遍地听,四册书我觉得我听了不下二十遍,听坏了两台复读机,N个耳机,耳朵插耳机插的出水疱,后来换成戴在头上的大耳机就稍微好了些。这套教材很好,因为难度是一点点提升的,所以比较推荐。除了Step by Step以外,同时进行的听力练习就是听广播。专四有新闻听力,所以我和张希就去店里买收音机,因为是痛下决心要练好听力的,所以我们都狠下心买最好的收音机,接收效果强的那种。于是,我们就买了全店里最大的收音机,比一般的正常收音机都大两倍,我俩买的一模一样的,只是她是黑色的我是灰色的。于是学校里就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总有两个人拿着砖头大的收音机在学校的清晨走来走去,嘴里还一直念念叨叨。起初刚开始听的时候,听的是VOA,因为传说BBC很快,所以我没敢碰它,只碰了VOA。第一天听的时候我给崩溃掉了,只能听懂"This is VOA。。。"。但是没有办法,只能一天覆一天的听,不能断开。于是我就每天像一个石头一样,早晨六点半到八点整,雷打不动,起床听VOA。正好步行去学校。到后来的时候,八点开始上课了,我还偷偷把天线伸出去继续转台听BBC。大家别觉得听不懂很可怕,咱们是中国人,北方人第一次听广东话也听不懂,但是你多听,硬着头皮听,不就也慢慢能听懂了吗?比如小怡子,她一开始也不懂上海话啊,那么复杂,谁能听懂?但是在上海活了四年,现在小怡子不但能听懂上海话说话,还能听懂上海话骂人,还会说上海话,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别问,你就听。听不懂咋办?听不懂继续听啊!说那么多废话干啥!你就听就行了!只要你别放弃,你早晚有一天能听懂!就比如我,大一一年基本没咋听懂,但是就傻傻地听,在大二的一天早晨,我正在刷牙,广播里好像正在播布什的一个演讲,我突然发现我一字不落的都能听懂了,我一兴奋,就把刷牙水喝了。后来越听VOA越觉得速度慢,于是转战BBC。第一次听BBC,以为是在辩论会,后来发现,是正常语速,我就给崩溃了。崩溃完以后,继续听,终于发现,要想练耳朵,BBC才是王道。我觉得跟读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方法,他说一句,你就在三秒钟以后重复他的话,你只要能重复下来,你必定是听懂了才去重复的吧。我就那么一直跟读了好几个月。英音和美音都听习惯了,才是真正听力好。光吃美音,不吃英音,那不行。毕竟现在国际正式场合,新闻发布会的同传之类,都说的是英音。我就这样听力教材加VOA和BBC,坚持了四年没断,当然肯定有过年之类早晨没起来的可能。但如果一般早晨没起来,那么当天的听力我一定会在下午五点补回来。听力,是需要每天都坚持的,一天都不能断,不能断,把它当成吃饭和喝水。耳朵这个东西,你不用了,一定会生疏的。如果听广播因为条件等没法做到的人,可以上网听,我博客左边有VOA,BBC,CNN,CSPAN等听力网站的链接,进去以后都有在线可以听的。再说一下,我的这个办法,不可能保证都能提高听力,到底可行不可行,完全看你自己的坚持程度。坚持的时间越久,你的听力会越好。 2. "我真的认真听了,但是我为啥就听不懂呢?"
、 这是一般人们爱问的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如果听不懂的话,有两个可能。第一,你练习的不够久。比如小怡子,她如果只在上海待了一年,是不可能听懂上海话的,只有她待了四年,她才能真正听懂。明白?第二,很可能是你发音不准。听力能听懂东西,是一个语音识别的问题。比如你一直把"尴尬"念成"监介",那么别人说"尴尬"的时候,你一定听不出来那是"尴尬"。所以,如果你真的很下辛苦练听力了,坚持了至少三个月以上,你还是一点起色都没有,就也许是你的语音识别有问题,当然不可能像尴尬监介那么严重的语音识别有误,但只要发音不准确,就绝对可能导致你听差。这样的情况下,就好好补习一下音标一类的知识,让自己首先能把音念准了,然后再听。这样也许会有帮助。3. "我听听力的时候总走神,到底怎么回事啊?"
有人听听力总是听着听着就差了,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如果是这样,就说明你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做事,这样的话,你要是总走神,就算坚持了三个月,其实也相当于只听了3天的功力,没啥大用。你要是坚持不了,你可以试一下跟读,哪怕隔句跟读,也能保证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因为你要是要做到跟读,就必须使劲听,并努力记忆他的话,这样就可以集中精力了。还有,强烈建议早晨听听力,可以很清爽,不要再睡过去了。 4. "给推荐点儿练习听力的教材哇!"
这个问题我没什么发言权,因为我用过的书版的教材很少,只有Step by Step和中级听力、高级听力。我练听力主要就是听广播了。 5. "咋能通过看电影来练习听力呢?我发现我每次电影看了,但是听力没练"
我自己是在听力练到一定程度以后,才开始做电影的。我最一开始的听力,并不是通过看电影提高的。我最一开始看电影,也是看中央六台那种的,中文配音,中文字幕,跟英文不沾边。后来才开始买碟看(那个年代还没开始流行从网上下载看)。买碟租碟的时候就遇到了问题,说的是英文,我觉得我好像似乎能听懂他们说什么,但是底下的字幕翻译却和我听到的不一样,我就郁闷啦,觉得他们翻译的好烂,自己很愤怒,因为很搞笑的东西我都笑翻了,但是我妈看了底下的字幕都笑不出来。后来就加入了字幕组,一开始没敢尝试听译,因为我对我自己的听力那时候还没自信到那种程度。听电影和听新闻绝对不是一回事,就算你BBC和VOA都听得百分之百了,电影绝对有听不出来的东西,一是因为角色发音各种奇怪,各种口音,二是因为新闻里是正式用语,而电影里是俚语偏多,语速快的时候能吓死人。 你要是选择用电影练习听力,建议最好有听力基础,至少VOA的水平应该能听懂百分之七十。可以选择一部你最喜欢的百看不厌的电影,反复看好几遍,遇到听不懂的地方,拖回来重新听,听了五遍以上若是还没听懂,就不要听了,直接挂字幕看看人家说的是啥,看到subtitle以后再分析一下你为啥没听懂,如果单词明明都认识,但你就是没听懂,那八成就是因为吞音连音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好解决,你自己学会这样的读法,下次就能听懂了,还是一个语音识别的问题。如果你决定用电影来提高听力,那你一定要记住你看这个电影的目的不是for fun,是要练听力,所以别看着看着太高兴,到后来直接挂着字幕一路看过去,那样就没有效果啦。谁最一开始都不习惯看裸片(即无字幕),你得坚持住,哪怕半懂不懂半猜半懂得也得看完,多看几遍,多听几遍,就明白了。然后再外挂字幕看。 6. "为啥电影里总有听不懂的东西"
这个问题我专门问过阿比大叔,就是我最最崇拜的听译牛人,他的答案就是缺乏对画面的分析,在短短两分钟左右的预告片里,很有可能突然插出来一句莫名其妙的台词,这个时候如果能仔细分析背景画面,就能分析出来很多剧情。这点我做的很不好,因为每个预告片里,总有那么一句两句我听不懂,郁闷的要死。还是缺乏练习,得多练多练,啥时候电影能看到阿比大叔那个水平,我就开心了。所以我还要努力!!!再强调一遍,语言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捷径而言。(有捷径,书山有路勤为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都是硬功夫,你什么时候不狠下心死练,是不会有实质性提高的。我想起了XDF一个老师说的经典的话,能力提高的最大捷径就是努力,但是努力最痛苦,所以很少人能走成捷径。So,如何提高,其实人们自己心里都清楚,但还是会期望度很高的去问别人该如何做,当得到一个答案的时候,自己又失望,怪人家没有把"真经"传授给你。但其实,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真经,没有秘诀,唯一有的,只有一日一日的切实付出。如果你能疑虑的少一些,付出的多一些,你的听力早就上去了。(说得多好啊,还说自己语文不好,让本人汗颜了!)所以,赶快抓起任何一个材料,只要是native speaker说的东西,开始练吧。时间很宝贵。Hard work counts,其他都是扯淡。 单词篇:Ragbear Survivor听译组组长我们为什么要默写六级单词?(一种由我发明的英语学习方法的理论化叙述)WHY我们为什么要默写六级单词?◆CET-6在非英语专业的求职过程中起着Vital般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六级这个分数是会伴随你一生的。◆CET-6这些单词并非是中国CET考试院从某本Dictionary里面挑出来的,而是由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词汇家Webster根据生活实际经验以及通过统计学意义上的计算而筛选出来的。◆因此六级单词非常具有现实意义:(1)六级单词属于报刊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Basic Vocabulary。(2)六级单词几乎涵盖了所有生活中要常用的、比较fancy的meaning.◆六级单词在考试过程中的重要性比其他考试体现地要明显很多。◆在听说读写译的五项技能中,先不论最高层次的译。只有说和写才能真正地做到:make a direct profit! 因为只有这两者是output.(只进无出,那叫闷骚!)而写的过程中,拼写这个问题困绕了太多人。英语单词拼错,就像中文写白字那样,是一种写作者自身修养还未到家的体现!◆何谓我认识这个单词(e.g: exaggerate)?第一,是音。我听到别人读exaggerate,我明白这是夸张的意思。这就引出了
第二点,意。
第三点,是形。也就是说我看到这个词,我知道她表达的意思是夸张这个concept。。
好,现在我们来过一遍是怎么默写exaggerate这个单词的?首先你听到了发音,如果你熟悉"音",就知道是在说夸张的concept。OK接着开始默,根据发音e-xa-gge-rate。事实上如果你对这个词形不熟悉的话。你根本无法确认自己根据发音而作的拼写是否正确。因此,如果你能准确默出一个单词。95%的情况下说明你对这个word的音形意都掌握了。(5%的情况是:不知道词的意思,恰好根据发音猜对了拼写)◆因此默写的整个思维过程就是一种将音形意完全融合在一起,相互碰撞,相互促进的BrainStorm(直译)。◆如果能在读完单词的下一秒中就默出一个单词,95%的情况说明你已经完全掌握这个单词的音形意了。反过来说,如果音形意任何一项的掌握不牢都会导致单词的默写错误。◆语言学上有所谓的"记单词的最佳路径":先记发音,再通过发音识记词形,最后才是把音形与意通过记忆、实际运用等方式牢牢掌握住。[其实整套学习思维方法Follow的就是这条Best Route]HOW我们怎样默写六级单词?◆我不认识俞敏洪,也和NEWOriental无任何利益瓜葛。但好书就是好书:《六级词汇 词根+联想 记忆法》 [这个软文写的厉害的,不过组长应该是真心推荐的]◆这本书最好的几个优点叙述如下
(1)分为30个lists。滴水穿石,每天7到8分钟。累计起来不得了。实际上"任务分解法"应该算是一种很好的英语学习方法。
(2)联想法(胡思乱想),词根法,漫画法…俞敏洪同志发扬了无论用什么猫狗方法,只要能背出单词的就是好方法的伟人思路写下了这本书。将各类单词记忆法发挥到了极致!
(3)有mp3光盘。这是默写的基本条件。这其实也预示了另一个真理:词汇书必须有发音光盘。(其实我觉得新东方其实可以做得更好:把例句也读出来,那就更棒了。[伟大的Time1000就是这样的])◆推荐默3遍。(半年时间内搞定)
每天默1到2个unit。我第一遍默的时候是这样的:第一天晚上先看两个unit。然后勾出自己不稳作的词。第二天早上默。默好后对,错了抄在书上。并再听一遍,跟读,有例句的读例句。第二天晚上再看后面2个unit……
虽然我觉得自己从小就比较注重拼写,但默第一遍时还是会错得比较多,此时一定要挺住。现在错绝对是好事,不错哪能进步。
语言学家说:当接触一个单词7遍后,你将能永远记住这个单词。由于每次默写后还要读一遍,再加上第一遍默的时候还在前一晚看过一遍:加起来正好7遍。◆Note:当一个单词意思比较多时,不要黑心,每次就记一个意思就成。 口语篇: 我是怎么看friends练口语的 很早就开始看F6,最开始是从起床开始,就一个人对着电脑,傻笑一天,每天吃一顿饭,傍晚和同学一起吃饭的时候,基本就不会说中国话了,被人说什么第一个反应就是英文。周末同学都回家了,更是变本加厉,因为没有人和我说话,内心独白都是F6里的各种声音,还有那种“哄笑”配乐,一个周下来,感觉人快疯了。大学的时候是为了好玩,没想着真的用它来学英语。后来工作了几年,因为一直野心勃勃的要去美国公干,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重新FAN F6,很长一段时间过去,学下来,感觉有些许体会了,上来冒个泡。第一遍,带中文字幕看一遍 10季真不是个小数字,看了一遍把当初那种感觉找了回来,所谓的感觉,就是在内心独白的时候都是英语,说话的第一个反应也是英文。第二遍,带英文字母看了一遍我买的是60张的那种DVD,英文字母有几季还是不错的,后面的越做越差,真是没法看,就当了剧本。第二次看,基本都能听懂了,就帮着DVD校对字幕,校对的过程中,听力本身就是一个提升。第三遍,不说你也知道了,去掉字幕, 去掉字母有一个好处,就像丢了拐棍,你听起来就不会像看着英文字母那样一下就反映到脑子里,还要想一下,哦,这个单词是什么来着,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对于掌握了的单词,突然冒出来,还是会思维停滞一下,就在这停滞的一下,新的内容又冲进来了,你就顾此失彼,到最后,前面的没想起来,后面的又忘了听,刚开始的时候是懊丧不已,因为前两遍的信心全被他给摧毁了,不过没关系,很正常的么,这个地方,你就要不停的重复听,所以你买DVD机比较好,有那个A-B重复健,可以无限重复你要听的句子,你总有想起来的那一刻吧第三遍是最痛苦的,也是最能升华的一个阶段。 我在做第三遍的时候,是听力口语一起来的,其实这两个本来就是分不开的,口语,要求自己强力模仿!!!!!注意这个词哦~~~不是吃干饭的,充分利用了A-B健,一个句子重复放,跟着读,然后跟着说,最后脱口而出,一点也不比他们差,甚至可以在语气,语调上,和他们一模一样。作这一部分的时候,我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跟着读剧本,这是十分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像学鸟叫一样,学他们的声音,不要把自己原来读英文的习惯带到里面去,剧本只是告诉你他们再说什么内容,只是一个提示的作用,因为他们有很多连度,四个音节,在他们嘴里常常变成了2个音节,甚至一个音就带过了,你根本就反应不过来,这也就是我们听不懂他们说话的原因,太快了,而你根本不知道他连读了,如果按照自己的读英文的习惯,永远也做不到他们一样快。所以记住,!!!!!!学他们发出的声音,而不是读他们说出的句子!!!!!!!这第三遍,我可以用老牛拉破车来形容,实在是很慢很无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特别是一开始,记得101背到我想吐,莫尼卡的那句 “THERE IS NOTHING TOTELL@!#$%@#%@!%@$#%”可以直接当减肥药了,一听到就想吐!!但是,有一点保证,以后老外用多快的速度,我都能听懂她在说“THERE IS NOTHING TOTELL@!#$%@#%@!%@$#%”而且可以和她说的一样快,一样纯正的美国纽约音。兄弟们~~~代价惨重阿~~~~~`你可以算一下,一集大约20分钟,每句话重复10遍,那是什么概念,就是一集学下来要200分钟,折合3个多小时,如果你特别笨的话,多跟几遍,时间又上去了,我经常会思想溜号,A-B的时候不知道想什么去了,就要多重复几遍。我当初算了一下,我大约要跟到第7遍的时候才有感觉,前面不是语速慢了,就是快了,要么就是停顿不对,也可能我比较笨?加上笨的原因,加上溜号,大约有4个小时一集把.下面分析一下他们六个人的口音语速,RACH,我最喜欢的角色,她的口音不很好学,因为她经常会发出很可爱的声音,感情丰富啊,而且连音也比较多,但是学她很有用,因为她的发音很性感,个人认为。CHANDLER这个家伙经常会把我逼疯的,他太贫了,语速又快,最难学了,,最好学的是PHEEBS,很喜欢她,她的发音很圆润,语速也很正常,MONIKA 可以用她来练长句子,她经常会一口气说很多,JOEY,他反映慢,语速适中应该是最好学的一个,可是他的声音太低了,不适合女生学,我学他太吃力了,男生的话是个首选~~~~这样我整了3季的时候,除了生词,在新天地泡吧的时候,可以和老外自由对话,心理满足了一把过了3季,后面的7季就会块很多,因为很多句子,在你的耳朵里已经是很简单的,根本不需要重复,你要练习的只是特别难的那些长句,记不记得伦敦之行?走之前,莫尼卡的那一口气说完的长句子,呵呵,那就是最高境界,你可以脱口而出,和她一样快,一样不喘气,后面的你就不用跟了,你可以出师了~~~
但是,这是3季以后的事了,3季不过,一切免谈~~~而且有一项工作是必须作的,是贯穿10季的工作,那就是笔记!!! 除非你的牛人,不过牛人也就不来看我这个帖子了,呵呵笔记很重要,里面会有生词,特别是“该死的ROSS”,他在里面经常不出好词,你就查吧,再就是俚语,很多俚语这才是地道的美语,你只有作了笔记你才有积累,最重要的是多有成就干啊,看到那么多的笔记,我的笔记可以从地板摞到写字台那么高,因为我字特别大?不是!是我做得很细!细到从头看IS的用法,把它当作一个事业来做,当作一个重整英语的契机,好好的梳理一下自己的存货。说实话,这也很痛苦的~~~~~看肥皂剧是很开心的,可是学肥皂剧就没那么开心了 最后,就是坚持的动力了, 我不知道别人是为什么,要学好英语,但是你的动力要足,而且经常要受受刺激,否则的话很容易坚持不下来。
我其实很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我用了大学大一下学期时间(注意,之前高中的英文很烂,烂到高三模考一般150分总分,一般我在50-70分水平徘徊;在大学大一上学期,英文考试不及格),可认知词汇超过10000,可书写词汇超过8000,听说词汇超过6000,能听懂英文电台或电视节目,但是看电影仍然有困难。后来4、6级都是一次性过,优秀级别。且没有任何事前练习相关试卷。题外话:从听懂英文电台到看懂电影,这个门槛大的惊人,基本是后来用慢慢学的方式,3年时间补差,能到听懂70%以上。另外说,口语能力绝对不能和听力割裂开来,尤其是,你想和别人深入沟通,而不是泛泛而谈。要是只是想在同学面前嘚瑟下,找老外讨论下天气好不好,中国好不好玩除外。我说个最重要的概念,最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的时间输入问题。如果把学英文比作是一个有漏水管的池子。那么,学习时间和强度,就是输入端(进水管),而忘记,就是输出端(出水管)。你的英文底子越少,就相当于这个出水管越大,最初的学习时间和强度,就必须越大。才能让这个水池的水位,不断上升。所以,那种才4级以下的水平,每天慢慢花2小时学英文,其实相当于没学。因为这个阶段,忘记的比记得的速度快得多。实在没有意义。等到能一次性听懂英文广播,阅读词汇超过10000之后,出水口就很小了,你慢慢学也没关系。据我体会,6个月即可。如果要真的掌握英文,辛苦6个月吧。每天集中精力学习时间最好保证6小时以上。不然真的不如不学。好,下面就是贴旧文了。学英语的初始阶段,对自己的毅力和自信力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很重大的考验,因为在这个时间,要做的工作太多,也要面对太多的困难,而且很难体会学习的效果,也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的阶段。
所以最开始能做的就是问自己能不能做到这些:在初级阶段每天能不能花四到五个小时去学习?有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单调和乏味?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效果时敢不敢继续走下去?
在我所认识的学习者中,绝大部分都学习几天,丢掉,学习几天,再丢掉,须不知每当他丢掉的时候,用过的时间就算完全的浪费了,这种学习方式极不合算,同时自己的自信心也在这种无效的学习过程中被摧残掉,直到把英语完全放弃。
讲这些就是为了讲一个问题:学习英语在开始阶段是不能中断的,中断就意味着对先前所有投入的否定,要开始,就必须坚持,直到成功。要么,就不要开始,用这些时间做别的事情,更容易带来收益。
然后,先要认识要这件事的艰巨性,然后,要知道学到可以阅读交流的程度,2年足够了。
不过在先准备学习英语中最关键,最难的一环--听力之前,必须谈谈背单词。
对初学者来讲,背单词最好追求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因为实际上,词汇光凭背,不通过阅读等其他环节来辅助进行,难度恐怕太大。所以,背的时候,最好通过相应难度的文章来辅助,这样同时练习阅读和背单词,效果更好。
有人高中的时候,课本上的生词不多,我们把他们的用法和不同的词义都弄得很清楚,弄清一个词的拼写,发音,意思有几个,都是什么,如果是动词的话,还要看看是什么样的用法,常和什么介词连用,等等。这个方法很传统也很花时间,但是这样一番研究下来,恐怕一个单词都可以花费几天,根本不现实。我体会到,背单词的时候,只背一个最核心的意思,一个中文词的解释就够了。其余的工作都是阅读的,通过大量的阅读,那个词在不同环境下的各种用法,会慢慢得到体会。
另外,我们背单词的时候常常担心一回头就把眼前的这个词忘了,所以就在一个词上停留很长的时间。我觉得初次背新词的时候也不必看太多的时间,因为单词必须有空的时候不断的看,重复的看,才会慢慢记得越来越牢。所以,每次学习的时候看得不必太久,但要经常看,一般几天之内看上十多次,再配合阅读,就可以比较好的把单词次记住了。
第二,对于听力,我以前是和背单词同时开始的,并且在一开始听力就用了一半功夫,到了中期听力则用了2/3以上的时间,因为的确,听力对一般人来讲,真的很难,并且,必须在听力之上至少用1000小时用心的听。
我最开始用的教材和背单词的是一本书,因为这样更能巩固自己所背的词汇。后来这一部分词我记得非常熟,恐怕就是这针管齐下起了作用。
练听力有什么要注意呢?就是重复持续。
这个原则恐怕所有的人都明白。小孩是在不断重复听大人说相同的话,或者重复不断地对大人进行不厌其烦的问答中掌握语言的。成人也只有不断地重复刺激耳朵,才能形成听感。我们知道,我们每天学到的新东西,实际上都是贮存在我们大脑的临时记忆里的。临时记忆的东西不可能保持很长时间,有的甚至只能保留几秒钟,最长的难以超过三天。假如你对贮存在临时记忆里的东西不进行再利用,把它们从临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大脑就会把它们自动清除掉(大脑也很聪明,它可知道有所留,有所不留!)。而要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最有效的办法只有重复,重复地刺激大脑。所以,一定要有重复不断地、不厌其烦地听一段材料、看一部电影、模仿一个演讲的精神。(注意:一段材料是指可以每天,或者隔一两天听一次,在实际联系的时候,必须一句话,一句话反反复复听,听懂每一个词,并能回想出它的中文意思)而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持续尤其显得重要。我们说的持续,两重意思。一是每次的听力练习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段,这是指的单次的练习时间,比如每次40分钟,一天三次。二是在一定的时间长度上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如一年、二年,让英语学习成为习惯,直到彻底掌握,或者能够运用为止。
但很多人会说,听力学习的方法是很好,但我怎么也听不懂,这主要就是因为对所听的材料没有进行筛选,也就是没有分级。我想开始用像我以前用的大学新视野读写教程入门比较合适。但同时,要早点接触BBC,CNN等难度的材料。我以前学习的时候,用了自己的学习材料一段时间(约三个月)我又买了BBC广播的磁带,当时听起来感觉感到不可思议,但我仍然一句句反反复复听,一个词对应什么意思一个一个扣,那时候起,我一直就用慢速的材料和常速的材料一起听,后来我的听力水平一年之后就几乎可以听得出BBC广播的很多词了。那时起,我又开始用电影进行练习,DVD的双字幕真是一个极大的优点,我先不看任何字幕,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反复反复看,最后看英文字幕,把听不出的词详细记,再看双字幕,看自己理解有没有偏差,又这么半年看了二十余部电影,后来就进入了中等以上的阶段,那时广播就能听懂了,学习变得很有乐趣和轻松了。(不过电影真的很难,我现在也只比较简单的电影不用字幕,像SE7EN,FIGHT CLUB,类型片如STEALTH,MAN IN BLACK等,都很难,难到是像是不可能的任务.)这是当时写的。
I am a British resident and unfortunately, I would not recommend most of the solutions above, even though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most of them revealing som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approaches to properly learning a language, 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listening and reading. However, when it comes to the real question which is posted in the inquiry, those answers seem to be a bit off-track. So, how to improve spoken English, or speaking skills in all languages?In this regard, you have to be very clear of your initial purpose with respect to learning that particular language. In other words, are you going to use it as a daily tool for making a living or in an advanced way as a business/academic instrument? In this scenario, let's say for both. Then how could we possibly distinguish the right way of speaking English from those are wrong? This is indeed a very simple judgement: Pronunciation, Rhythm, Grammar and Choice of words.And most importantly, YOU HAVE TO SETTLE YOUR ACCENT, which would as well have a huge impact overall. British people speak English in a very different way comparing to those fellows who live in America. This is frankly the most fundamental part of improving you Pronunciation, Rhythm and Choice of words. With a proper accent settled, you could then fully focus on the practice of a particular set of pronunciation and lexicon, for instance, Standard English. Do keep in mind, each and every word is formed by each and every syllable and I am quite sure that you will NEVER be able to speak like a native or even making any progress, if you choose to ignore syllable practising. So start over again and learn the syllables step by step, following the Standard and try to make each vowel and every consonant pronounced nicely and firmly! That's the heart of improving any spoken language!
粗略看了一下大家的答案,好像都没有提到反馈的问题。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练习,一定要有反馈。和外国人说话不要只顾着跟他讲,可以适当问一下我的口语里面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一般母语为英语的人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你的发音问题,带着纠正这个问题的目的继续练,可以少走弯路。-----------插个自己的小故事,没时间可以不看。-------------我大一的时候班上来了个英国口语外教,我一直对自己英语还比较自信(自信你妹啊..高中就没张口说过几句)。结果外教在我们班30个人每人说完了之后一一点评,总评是“你们大多数人的口音我都不能接受,但是别伤心,我还是听得懂。”(真是打击人啊,我这么傲娇的人,怎么可能只满足于让你听得懂)然后他点到我,问我是不是北方人,我说不是,他说他很惊讶,因为我把[θ]这个舌头伸出来的清辅音发成类似拼音ze的音,他一般听中国人发这个音(发不对的中国人)就可以分辨南北方人,南方人会发成de,北方人发成ze。所以他听到我是南方人却把这个音念成标准北方人错法感到惊讶。(我又一次有种莫名羞辱感)后来大二,我们英语老师把他找来给我们做口语测试。我们再次遇到他,他显然不记得当初谁谁发音什么问题了。我们每个人说的时候他在下面记笔记。最后一个同学弄完,我们班上人都走了,我留下来问他我的发音哪里有问题,他不记得我是哪一个(又有点羞辱感)他在笔记本上找我到刚才说的话题,然后说你的发音没什么问题,但你是南方人吗?(汗...)“是,怎么了?”你的这个[θ]有时候会有一点de的音,一开始我记下来了,但是后来我划掉了。看来我是矫枉过正了吗。自从他大一指出过我这个问题之后,我一直在注意,只要有发到这个音的地方就会强迫自己伸出舌尖,所以到了大二自然有些成效。现在他已经走了,我也不想给他证明什么了,因为现在基本上遇到一个外国人不管哪个国家的,说上两句都会问我“你的英语为什么这么好”,问多了有点烦。。。--------------------------------继续回答问题------------------------------如果没有外国人可以练(这个很正常,但是确实有点可惜,子君兄的经历和老爸别人很难复制啊),就自己录下自己的声音听。我知道一开始会很失望“妈呀,我的声音怎么这么难听。”不要一直听嘛..心里有个底就好,然后练一段时间再录,这样相当于有一个自己的口语日志。对比标准的发音看自己有哪些地方要改进(语调、停顿)方面。几个月就会有很明显的进步和自豪感。亦鸥是一个好网站,可以方便录下自己的读音并与其他人互相点评。但是这个主要是针对托福备考的,话题虽然很生活,可对初学者难度还是有点大,那就只用录音功能好了。其实你有足够的词汇量,语调和停顿的掌握好了,一点口音和别人交流完全不成问题。但是肯定有些人和我一样傲娇..不喜欢一口中式腔调,想要说最标准的英语。那就继续往下看吧。我觉得你要练习好任何一门语言的发音,需要对这么语言的发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所以很多人发不好[θ]音,是因为我们的语言里面没有这个音,我们先天没有对这个音的感知。(打个比方,就好像湖南、湖北一带人发不好“l,n"音一样,因为他们母语中没有对这两个音清晰的认识,也就不会辨析)好在这个音有个很明显的舌位,我们可以根据套公式一样把自己舌尖伸出来一点就能正确发音。如何形成对发音的良好认识呢?学音标吧,从头学起,把每个音发到位子上,感受舌位和空腔的变化。语感更多是对语言运用的天赋,而语音的练习用机械一点的办法也没有什么不好。这里有一个很好的纠正口音的视频,我还没有时间看完,但看了开头,觉得很不错。
#英语口音纠正课程#由好莱坞著名语音纠正大师 安迪?克雷格集编写。该书用生动的视频
/programs/view/CTcmjE6_IB4/
其实学好标准发音了对你理解其他口音的英语也很有帮助。我有一些同学自己本身英语很好,但是给他搞个俄罗斯人或者西班牙人对话,他就听不懂人家说什么了,更别提印度口音和非洲一些国家口音。(但是别的国家的人好像对各种口音接受程度都很高诶!)以上主要是讲语音语感的练习方法的。。词汇,习语的积累办法我就是看电影和电视剧。但是我有看电影暂停强迫症,一般40分钟的剧集,我至少要看一个小时才能看完。
前面珠玉已经有很多了啊,我就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吧。首先说目的问题。有的人说口语说得怎么怎么样的也不影响交流啊。是的,比手画脚都能交流,口语不好只是说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困难更大罢了。我自己的感觉是,我是中国人,所以跟口语再烂的中国人交流,我都能猜到他想说什么,但是native speaker就难得听懂我们在说什么了,我听其他国家的口语很烂的也很难猜到他们在说什么了。另外,如果是有交流的意愿的,或者是必须交流的,那克服克服也就过去了;但是如果可以说可以不说的,那口语很烂的时候别人就不想跟你说了,呵呵拜拜祝你快乐就走了……反过来说,像我爸妈这种不会用到英语口语的人,练再好也没用,本身也没有内在的动力去让他们下功夫。所以到底为什么练口语,需不需要练口语,要练得多好,请大家自行考虑清楚。我觉得一口好的口语,一口能被native speaker称赞的口语(不是虚伪的称赞哈),是要在几个层次上都好的,而每个层次可能要练习的东西也会有所不同:第一个层次叫音节。即每一个元音和每一个辅音是否发得正确、清楚、饱满。这一层次常常会被归入“Chinese accent”之类的范畴,
有的是发音时,声道、舌头、嘴等各个部位的位置不对,比如没有咬舌头的th,没有咬下嘴唇的v,没有长大嘴的ae(cat中的a),分不清楚的l,n,r(这种人一般说中文也分不清),没有嘟嘴巴的dg(orange中的最后一个辅音),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有的是发音没有发饱满,比如name中的m要闭口,/ei/发成了/e/,或者/ou/最后没有把嘴型变圆,或者/ai/不够饱满,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还有的是多了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比如中国口音最显著特征:China念成China儿,哈哈哈哈。
还有一些很难,我自己也学得不好,比如aldi这个单词中间那个l的音,现在摸到点门路,但还是说得不好。这些问题,如果存在会影响交流,体现在给别人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困难。表现在可能需要反复说或者解释,如果对方有耐心的话。解决办法是跟着标准读音反复练习元音和辅音。已经有好几个答案说到练习的材料和方法了,不再赘述。这个层次还有一个问题是偶尔没有发准确,口误。
比如我有一次是想说former的,结果说成formal。对方听我说了一阵子突然问,你是不是指former,我才反应过来。这个也会影响交流,体现在会造成误解。避免方法是脑子不要抽抽。这一个层次我觉得是很多很多所谓“口语不好”的同学最严重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单词。在保证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请注意单词中每个元音或辅音应该发什么音,以及单词的重音在哪里。比如analysis 和 analyse 的重音和y的发音完全不同。因为我们混学术圈的,有时候要宣读个英文论文什么的,这种讲出来的词都很书面的,往往很多大词,就能看到大家乱念一气……这其实应该算单词量的问题吧?练习方法是背单词。不过我不喜欢背单词,因为背不下来。所以一般我碰到生词查字典的时候会看单词的发音,然后日积月累这样记下来的。我觉得上面两个层次是基本保证,如果做到了,交流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后面的都是比较进阶一点的内容了。第三个层次是句子。在保证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不要把句子念得平平淡淡听得人想睡觉;不要在不该断的时候断开,在该念重音的时候不念;还有好多人单独读单词的时候念得对的,但是一句话说下来就乱七八糟的。基本的原则是实词需要念清楚,然后根据要表达的意思强调加重,另外其实一句话念出来应该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味在。练习方法是多听多读,这个之前的答案也有很多介绍和方法了,不再赘述。还有一点就是说话的时候请放慢语速,特别是感觉口语不好的,不要讲太快,速度一快就容易念不准,比如大家试一下说what's your name,请感受一下最后嘴巴是不是闭上了发m的音?再接下来的层次就是在跟外国人交流的时候要注意的内容了,这个可能需要比较多的英语积累来做支撑。第四个层次我认为是把句子讲流畅,跟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断断续续的,一句话说出来很完整很清楚。我自己的练习方法是自己跟自己说话,尝试把遇到的事情、自己脑子里德想法用英文说出来,我从上中学的时候开始走在路上无聊就玩这个游戏……说出来感觉好像神经病……第五个层次是用词的选择、语气的选择上。这里可能包含很多方面,我稍微列举能想到的地方:比如是否能正确地说一句虚拟语气?比如是否能区分出近义词使用上比较微妙的语境和感情色彩?比如一些委婉说法是否知道表达?(Would it be possible if you...; Do you mind if I suggest...)这个背后可能还涉及到文化等等这些层面。我觉得如果是需要跟外国人打交道,就要去专门学习一下这些东西,比如从对方回过来的邮件里学习他们的表达方式、从美剧电影里学习、从工作的同事前辈那里学习等等;如果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这个层次还是要求蛮高的,达不到也没什么吧。以上浅见,欢迎讨论。
方法论就不多说了,网上很多。资料倒是可以推荐不少:学习美国英语口语最推荐的几个教程(均是他人分享的,感谢好心人):The American Accent Course:下载地址:American Accent Training:下载地址:走遍美国 中英字幕:下载地址:额外附上新世纪走遍美国(无字幕):下载地址:美语发音视频教程,每一个发音都讲得的非常详细:下载地址:
在不知道你现在水平如何,以及你要想练好口语干什么之前,大部分的答案都可以是正确答案。假若你现在的水平正好是答题者过去某个阶段的水平,假若你想要做的事情正好是答题者现在正在做的事情,那该答案就正好是你所需要的答案。在这一切信息不明朗之前,其实只能泛泛而谈,因为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而你最终要做什么决定了应该优先解决什么问题。口音是否重要?有一半答案说重要,有一半答案说不重要,你听谁的?当然是看口音是不是你当前最大的瓶颈啊。对于因为害怕口音被鄙视而不愿意开口的人,就鼓励他说口音不重要,先要能够流畅把你心中的想法传达到口头;对于那些张嘴随便说,但因为口音导致对方要认真听才能听懂的,就建议他练习正确的口音,提高沟通效率。我在来美国工作之前,我就不重视口音,因为没有人能给我反馈,我也不知道有没有问题。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到美国旅行时要敢跟别人打交道,在每天越洋电话会议时要能跟美国的同事说清楚项目进度,所以重点放在练习张嘴上,让嘴巴跟得上思维。但等我到美国工作后,很快我就发现同事无法区分我说 tracking 还是 checking(广东话没有卷舌音),同时我也有例如 went 和 vent 如何区分的疑问,于是就参加公司一对一的 communication coaching,要求有针对性地做 accent reduction。公司的 communication coaching 好的地方在于,课程是一对一完全度身定制的,你跟 coach 说你工作上什么地方遇到英语沟通上的问题,他来帮你想办法训练解决。我跟他说有时候我把我的意思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了,但因为发音的问题同事听不懂,所以想做 accent reduction,他就给我一份常见发音问题的词表,让我跟着读一遍然后录音发给他听,他再决定需要训练纠正什么。我觉得这就很好,你需要知道自己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很宽泛地什么都想解决。在没有一对一训练的情况下,反馈仍然是尤其重要的,因为没有反馈的话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做得怎样,以及还差多远。例如说天生聋的话必然会导致哑,因为没有听觉反馈是没办法训练发音的。例如说我就听不出 went 和 vent 的区别,所以我会发一样的音,直到有人告诉我区别我才会特别留意别人发这两个音有什么区别。在意识到这一点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你之前没有留意到,但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只是你睁大眼睛也看不到而已。当你睁开眼睛后,你会发现在问题并不是到美式英语正音就截止了。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能够区分的英语标准发音也就是美式和英式,但美国这么大其实就足够容纳众多不同的口音。在广州你可以叫一个在哈工大读过书的朋友模仿两句东北话,同样在加州你可以叫一个在 MIT 读过书的朋友模仿两句 Boston 口音。我就试过被 coach 指出某个发音太过 Boston,然后要纠正回加州发音。此外还有美国西岸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当中很流行的 uptalk,估计大多数中国人也不会特别留意到。所谓 uptalk 就是指明明说的一个陈述句,但句末几个单词音调往上提,听起来好像是疑问句的样子。例句:「What's your name?」「I'm Samantha.」但请把后面一句按照「I'm Samantha?」来读。其实谁会不知道自己名字要用疑问的语气来回答啊,但 uptalk 就是这样子。我刚刚来到加州时发现别人这样说话就开始有意模仿,然后迅速被 coach 纠正(显然他不是年轻人),现在还是会偶尔不自觉跟着 uptalk。任何问题,在你不知道自己要解决到什么程度为止的前提下,都可以无限度优化下去,浪费大量时间,所以还是要先搞清楚你到底想要达到什么目标。
我......说两个特别简单但是管用的好了。第一个,走路默默练习法。我每天走在路上的时候,都会自言自语说英语【蛇精病
每天为自己挑一个话题,或者说虚拟一个场景,然后用英文表达出来。这个场景可以非常随意,约随意越好,可以是你昨天看到美剧里面的一个场景,也可以是你内心YY跟男神巧遇的场景,然后把AB角的对话都用英文表达。如果选用美剧的场景,可以退回去看看美剧里是怎么表达的,这个方法可以非常好的提高日常口语的水平。第二个,交流法。最近男朋友突然心血来潮要练口语,我的口语还算ok,于是就陪他练。两个人的话,我们选择的是议题讨论法【啥? 就是我每天会在外国主流媒体上(比如NYT,经济学家,卫报等)选择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基本上都是当天的主流话题,比如曼德拉去世、姑父被杀之类,阅读完之后,我们两个要根据这个议题用英文展开讨论,先复述主题,然后表明观点,这个环节会持续大概半小时。这样你可以学习到很多专业的表达,并且做到不仅仅是看懂他们,也要知道怎么说。当然这两个方法都要求你脸皮够厚,并且真正的喜欢口语。不然可能会被路人当成白痴杀掉。如果找不到陪练,第二个方法也可以独立进行,就是自己复述,自己讨论,只不过没有两个人有趣罢了。我还是觉得,语言学习就是体力活,特别是口语,不可能一蹴而就。找到兴趣点,是最好的手段啦。
日:关于这个问题我又专门写作了一篇系统化的长文,点击 查看。或者关注我的公众号scalerstalk,回复021查看=======================================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一些,供参考:口语不好很多时候不是外语的问题,而是自己有没有货的问题。即有的时候让你用中文聊,你都不知道要说啥,换一门语言更谈不上了,呵呵。所以我给出以下思路:基本原则与观点:若客观环境有限,不过分依靠外国友人、甚至语伴的作用。原因如下:a)破除自己意识里,口语不好是因为没有老外作为练习对象的幻象。很多人以此为借口,拒绝采取任何进一步提升的行动。b)破除自己在与老外练习时,产生出自己口语很好的幻象。老外和你聊天一般会礼貌性地适配你的语速、词汇甚至还有话题,所以当你们聊的很爽时不代表你的口语就有多么提高了。听一下老外与老外朋友之间的聊天话题与语速你或许会明白。口语训练宏观思路:不排斥中英文实时转换的思维方式,只要能帮助你提高表达效率,可以接受。类比信源与信道。所要表达的内容就是源,采用语言表达方式就是信道的编码。一方面,你需要有机会能让你大量地阐述内容,以推动你对于源的需求,同时生成强大的动力,迫使你不断地积累。另一方面,你需要有丰富的手段,能够保证你能采取足够灵活的方式,将源编码好,传递出去,使对方能明白,完成对话的你这一小部分的工作。其实要攻克的就是“源”的问题,以及“表达”的问题。有点像信息领域里的“计算”问题与“通信”问题。上面说的比较抽象,通俗的说,就是你首先要解决肚子里要有货的问题,然后你要知道怎么说的问题。现如今多数人集中在后部分,而忽略了前部分。个人实践发现,前部分才是基础。破解方法:1.
“源”的问题:辩论、演讲、写作有其他回答提到辩论。我这里详细讲一些可操作的玩法。推荐采用英国议会制British Parliament的辩论机制。即对于一个题目,8个人分成4组,模拟议会的结构,每个人有7分钟的演讲时间,细节与注意事项不表。以前在清华时,有英语辩论协会经常会组织大家玩这个,而且也会请一些教练来培训。往年各届的什么21世纪杯的冠军们很多也是以前一起玩这个出来的。这项活动的益处在于,当你面对一个可能陌生的话题,需要连续说7分钟,而且需要对前一名选手的观点去反驳、承接甚至引出新的观点时,一方面考验
“源”的积累,另一方面考验怎样去组织语言。如果你平时表达问题,沟通与汇报中比较容易把问题思考清楚并且条理清晰,“源”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只要多输入相关的原始材料并加工组织即可。这个可以通过阅读、听力等方式实现。细节网络上的经验帖很多。如果你平时在思维上本来就有一些含糊,或者经常理不清,跳不出,那我认为从思维上多做一些训练其实是更有收益的,这个环节其实与语言无关。2.“表达”的问题:翻译、口译、发音等各种所谓的英文思维,个人的体验不是没有,但是对于多数没机会在海外训练外语的学习者来说,用中文-英文来做口语表达的机制,未尝不可。类比一下,算法中不是有用空间换时间的设计么?这个其实就是用空间换时间了,只要我们能解决足够快的语言转换问题即可。(我个人的论文期间经常与美国老板开会讨论论文内容,很多时候就先在脑子里一边出中文,一边出英文)于是表达很重要的一个手段训练其实是翻译与口译。先说翻译。翻译对于口语来说,有点像一个大定理下假定前提的小定理。即,给定了你源的内容,你怎么样做表达?对于口语使用方面,以严格的翻译标准来要求过于苛刻,但是我们若是在训练时,做到比如70%的信息传达率,可以看作是一个简化版的口语练习过程。通俗一些,即如果我现在还不会开口说,那我先拿字典、各种网络词典查了再翻译出来一个版本,“拼凑”出一段表达,就像单步一个程序一样,只是我现在是在纸上做。下次我再优化,有相类似的内容,我能不能试着直接说出来?而且,自己译一遍,再看参考译文,校正学习的模式,学习速度很快。再说口译。口译有点像空中加油,或者在服务不下线的情况下更新部署。这个时候,给定的“源”是动态的,而且需要实时地输出,属于“在线算法”。由于人脑能力开发上的限度,目前对口译更多的是信息上的到位传达,即不丢信息,尽量保证不失真。这更强调的是反应的速度,即我对于当前的输入,很快能给出输出。这项工作即保证了在大脑里的中文能很快地转换成英文说出来。所以我个人是不反对脑子里想中文然后说英文的。我个人在偷懒的时候就这么干。再说发音。这其实就是长相问题。漂亮的妹子总是很多人追,其实有的时候,长相一般的内涵男生也不是没有市场。对于发音,在对方能容易听懂,只要不是惨不忍睹的前提下,就可以啦。对于有志于死磕自己的同学来说,建议用一篇英文,模仿透彻到家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读大学的时候,我用一个月的时间,磕过一篇VOA Special English Report,三分钟左右,每一个音都抠下来模仿。到后面再用家暴李阳的发音宝典修修发音的细节,基本上就不难听了。模仿慢速的比较容易,其他的比如VOA SE或者BBC其实是有难度的,主要在于时间上的“倍率”。一段新闻,比如20秒,5句话,刚上手一个小时可能搞不定。模仿Friends的神人当然是存在的啦,我本人也试过,表示难度比新闻还大。对于这些大神的感觉,就像在健身房小打小闹的我,看到肌肉男一样的感觉……
口语这个东西还是要真刀真枪地练,在没语言环境的地儿想练好口语,个人觉得比练好听力阅读难得多。。但好的听力绝对能让你在一有机会进入语言环境以后,像把一坨干海绵扔进水里一样迅速学好口语。好的听力没一定的单词积累是绝对练不出来的。。
说说背单词。拿着本单词书啃单词虽说简单粗暴,但的确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像是当初背九九乘法表,当初被的时候不也都是老师爸妈威逼利诱,受尽折磨。现在能朗朗上口,时不时装下文艺青年的古文不也都是拜初高中语文课本上“朗读并背诵”的课后题所赐。所以,单词的基本功马虎不得,尽量用各种途径扩充单词量。
要说背单词的方法个人觉得看翻译精良的中英文对照材料是效率最高的,但问题是这种材料太少了,这也就是圣经中英文对照版被很多人用作经典阅读材料的原因。这种材料的好处是,再看英文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句子结构和不认识的单词都能迅速找到答案,反过来也能找到自己想说的话的英文表达方式。单词,短语,句法都能学到好多。。
要说身边没这种材料也不用费大力气去弄,这有个替代法说出来跟各位分享一下。挑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时政/科技/时尚等等这些,最好是国际的,这样能在西方主流媒体上找到相应的文章。先看中文的,有个印象再去看英文版的。新闻这东西都是用最短的篇幅报道最重要的信息,知道中文意思以后再看英文的很容易就能对上号。举个栗子,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weapon是武器都知道,再看看上下文说的是Iran, Syria, North Korea这种的说的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没跑了。这样还能避免你在写相关文章的时候想说这个词不会说成Large-scale destructive weapons,用词更专业。
在有一定单词积累以后就要多听,上面的原则在选择听力材料上同样适用,选自己感兴趣的。要是对手机平板这类电子产品感兴趣的可以去视频网站上去找国外的review,经常看看就能找到自己经常说的一些名词的英文版,这样能降低难度,不至于听的太痛苦严重挫伤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有了好的听力和单词基础了以后你会发现一有机会跟native speaker说话的同时,你就已经学到了他的好多表达方式了。
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背单词短语的时候顺便看下读音。身边有个朋友托福分也不低,但就是从小英语老师都没强调过读音,去超市看到thousand island sauce (千岛酱),问我“伊斯兰的”是啥,我说哪来的Islam?她给我指让我看,我看了一眼就立刻无语了。。
第一次知乎发言,希望跟大家多交流,说的不对的还轻各位轻拍。
作为曾经的留学生给大家提一些提高口语的建议。1。一定要多说。大胆地说。如果身边有老外更好。如果说错了他们通常会觉得很有趣,也会耐心纠正。如果说看报刊美剧是积累,跟人用英语聊天就是把积累的词汇学以致用,多加练习才有成效。2。看电影或美剧的时候打开英文字幕。这些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当中英文字幕都有的时候,去看英文,如果碰到看不懂的,再refer中文字幕。如果只有中文字幕,久而久之对字幕产生依赖了,对口语帮助会很有限。3。看新闻网站,可以多看看新闻下的评论。新闻文章都是很书面的,但群众的评论相对会口语化一些,并且会涉及一些sarcasm和humor。从中可以学到外国人表达中的一些特点。4。如果对音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听听英文歌曲。遇到喜欢的,可以打开歌词来看,学歌对语言特别有好处。我的粤语就是通过听杨千嬅学会的lol
看到个我感兴趣的问题,于是来回答一下。我平时会教外国人中文,教中国人英文,还在自学西班牙文。这三件事情我都着重于听说能力,因为语言就是在听与说之中才有意义啊。先说口语是什么,我觉得任何语言都一样,我会把口语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日常交流这里包括问候,简单的自我介绍,问路,指路,买东西(涉及到简单评价以及意愿表达),看病(开始可能词汇略难,但句子其实很简单),约人(时间日期地点,简单讨论),询问爱好等等这些日常交流会用到基本的句型,最常用的单词,和很多固定的短语。阶段二:叙述事件或者讲故事。讲自己的见闻,讲未来的愿望,讲有趣的笑话。无论是有趣的,有意义的,还是有启发的故事,讲出來让听的人能够理解到你想表达的东西(笑点,意义,启发)就算成功了。讲故事会遇到一些复杂时态(过去时,过去完成时,将来时)以及一些复杂句型(各种状语从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等等)和很多思维技巧,表达方式。以及更多的词汇。阶段三:表达观点更深层次的交流往往需要交换各自的观点(例如对一个事物的评价,或这对错的判断以及矛盾的处理)及其原因。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用清晰的逻辑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让人听明白你的逻辑。语法将单词组合起来成为句子,而逻辑讲句子组合起来阐述观点。这时候你需要讲故事,论证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表述观点的目的。以上三个阶段的分类当然不一定严谨,每一个阶段本身也有初中高级之分。但至少可以这是一个靠谱的学习/练习顺序,也是一个给自己口语水平定位的标准。----------------------接下来说怎么练日常交流最好的练习方式就是旅游。到语言环境中强迫自己进行各种日常交流,当然是和本地人交流。只要你想,所有日常交流在旅游中几乎随时都能用到。例如问时间,问天气,约人,点菜,问路,自我介绍等等。如果没有条件去旅游,就在自己的所在地或者网上找母语为多学语言的人练习。同学,同事,文化交流项目等等。多和他们出去玩,多说多练。如果这样的条件也没有,那只有中国人和中国人说外语课,这对我来说实在是有点奇怪,因为没有一个听的反馈,后面会说到听。讲故事倒是未必要找外国人练,当然外国人更好。把自己的事情,美剧上的笑话(two Broke girls),bbc上的新闻讲给别人听。一个故事可以将很多很多遍,给不同的人听。哎,最好每一次都有一些变动,当然是说得越多,就说得越好呀,观点表达又需要找外国人了。很多话题东西方都会有分歧。例如音乐,例如宗教,例如教育,例如政治。总之找到一个话题就可以多说说,讲明白自己想说,也听明白别人想说的,再继续表达/反驳。-----------------------还有一些要说的1. 多听听和说永远是分不开的。多注意别人的表达方法,语音语调并且学习过来自己用。经常表达地很变扭但是别人听懂了,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复述一遍来确认,那这个表达就可以学习下来以后用。2. 多重复同样的句子,故事,观点可以和不同的人说好多遍。自己不断的进行修正,从而让自己说得越来越好。大家都明白,学语言不需要智商,其实就是个熟能生巧的活。3. 语音语调这个我放最后说因为我觉得他最不重要。这一点我和很多朋友观点不同。我认为练习口语的过程中,不需要专门纠结一个词读得对不对,因为放在句子里总能够被理解。例如很多中国人 thing sing说得一样,walk work一样,wall,war一样。但是没关系. I have a song to sing.
There is something on the table. 整句话说出来,不会给理解造成任何困难。外国人学中文也会被语调搞崩溃,但是如果是一整句话说出来,就算每个字语调都不对,照样能被听懂。如果有多听和多重复,那么那些一直说得不正确得的单词会经常被指出,从而可以改正。总之我觉得,语音语调不必担心,因为放在句子中不影响理解。直到有人指出再去改也来得及。就说这么多吧,每个阶段其实都可以深入说,不过都需要建立在不断的练习上,说白了多练习怎么都会好。
我推荐一个方法叫“影子练习法”(shadowing),对于在没有老外可以对练的情况下,可以短期快速提高英语的听说水平。具体方法可以参考Quora文章:,或者。也可以参考本人的文章《影子练习法:提高听力速度、口语发音的一种“另类”方法》,链接:。为了方便,我把我的文章粘贴在此(其余两篇英文的就不贴了,怕版权问题):==================分割线====================在一文种,我介绍了自己英语后起后学的经历,得到了一些朋友的回应和鼓励。在此表示感谢。然而正如我文中所讲,我的英语并不完美。我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为起点低,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尤其是中国人英语的通病——听力速度和口语发音。即便大学时期有机会幸运地在国外求学,我仍然经常碰到跟不上老外语速的情形,无论是谈话、还是看电视、电影。常常刚听清楚一个单词,就把前后的内容统统忽略掉了。因而交流起来甚感吃力。除此以外,我还有口语发音的问题。我开口就是中式英语发音,想改但一直没能够成功的纠正过来,因为总觉得舌头转不过来。后来有幸通过同声传译的学习,接触到了“影子练习法“(shadowing)。影子练习,顾名思义,那是几乎同步跟读英语录音,形影不离的复述原话。影子练习法每天训练15分钟,给同传学生锻炼口音、听力,并且提高语速、语感,以便在同声传译的时候,确保跟上并一字不漏地听清楚原话。此乃同声传译的第一步。虽然我没有能够最终成为同传,因为同声传译的第二步翻译还需要更多的积累,但影子练习法却一直保留至今。五年多来的断续练习,它帮助了我突破听力速度、口语发音的瓶颈,同时增强了我的阅读量和知识面。见缝插针般的长期练习帮助建立了口腔肌肉和听觉之间的条件反射联结。那么,如何进行影子练习呢?大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练习为期六个月到一年,可以采用诸如VOA Special English () 那样句式简单、明晰、语速缓慢、有字幕的素材进行练习。第二阶段再练习六个月到一年,不过需要换正常语速的英语音频,比如剑桥雅思3-7真题听力,或者采用电影对白、新闻、演讲、访谈对话等,需要找到音频相关的文字用作事后对照、学习。初次练习的障碍可能不小,所以得控制节奏和练习量,以免打击积极性。把影子练习想象成马拉松吧,一开始不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那样会提前出局。刚开始,每次练习时间不超过五分钟,因为两、三分钟左右会感觉头皮发紧、大脑缺氧,每天总计练习不超过十五分钟。克服了以上症状,才可以逐渐加码,但仍然每次练习不超过十五分钟,每天不超过半小时。练习其它注意事项,比较重要的有:一、首先不管音频在说什么,当前任务是说得快,跟得上,理解以后再谈,事后再去清除生词、语法障碍;二、尝试自己扮演讲者的角色,密切关注并模仿每个字的发音和腔调;三、每天坚持十五分钟,把它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花两年时间,积累满200个小时,等待厚积薄发。总之,“影子练习”可以帮助提高语速和语感,进而克服听力速度和口语发音的问题。需要做的是,找到合适的资料,每天十五分钟,每天坚持,累积200个小时,等待厚积薄发。我个人受益匪浅,因此不敢敝帚自珍,实乃一文中蜻蜓点水般提到了该法,于是很多朋友纷纷询问。我尝试过搜索影子练习法相关文章,但除了口译专业人士就专业考证的相关述评,尚未有人将此方法转移到公众领域用于提高英语听力速度、口语发音。故撰此文,权当抛砖引玉。另,附本人“影子练习”的主要资料来源,也是应众多朋友之请。因本人从事金融行业,故资料都与经济、金融相关,专业性较强,请各位包涵。相信其它领域也有相当好的练习材料,请大家慷慨补充!The Economist,EconTalk, China Money Podcast,
我这个回答和排名第一的回答有相似之处。楼主问的是英语口语的问题,我用我学意大利语的经历,和我对英文学习的反思来回答这个问题。自己的经历,轻拍。有条件的情况下,跟人练!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我的意大利文教授老太说的。我大二的时候上意大利文中级课程(在美帝),课程内容相当于国内英文高中课程水平。这个老太是出了名的严厉,我选课之前就有所准备,下了第一节课就恭恭敬敬地跑到教授面前,缴械投降说自己的口语不太好说不溜,还有口音什么的,问问老师能不能借借教科书的CD什么的回去听。这个听CD学外语是我初中高中英文老师特别推崇的,每天早上八点半下午六点半班上的英语课代表会提一个录音机到教室放英文教材磁带,我们下面一群人跟读。这个方法虽然土点,但是是提高群体英文口语听力,以及缩小群体水平STD最好的方法(当时)。我觉得这个有效果,老太应该可以接受。老太听罢后表示:听什么CD,你sign up 个意大利文tutor session 就好了。我说:这个我一定会的,但是这个CD我可以回去每天听听,练练发音口语啊什么的。老太很豪气的一摆手:跟人练,别跟CD练。然后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起初我对这个报以疑问,不过还是sign up 了 一周两次每次45分钟咖啡飘香的tutor session。这位tutor,我们姑且叫她浓咖小姐,因为每次见一个学生她都会喝一杯浓缩咖啡,每天四个session,她能喝四杯,风雨无阻。前两周每次让我读reading,纠正常见错误发音什么的。第三周我们都觉得挺无聊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杂志,里面有篇讲非法移民沉船的报道。她问我:你觉得意大利政府应该怎么做去平息事件?这个问题本身我听了两遍才听(cai)懂,这个时候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什么单词都抓来,拼凑成了一个句子。我那个时候特别喜欢写作的时候用从句che啊什么的,然后说着说着这个句子变得巨长。好不容易说完了,浓咖小姐放下咖啡杯:你说什么?非常痛苦地,我把这个语法无比混乱的长句子拆成了若干个小句子。慢慢吞吞地重复了刚才的观点。浓咖小姐说:但是政府不愿意出资金怎么办?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公海加强巡逻。而这部分应该是欧盟所做的 blablabla (这部分她反复强调,我也听(cai)了几遍)。上一个问题我还能避免使用较难词汇,比如巡逻,对于她势如破竹的语言攻势,我只能乖乖地捧着字典,一边查一边吐字。到后来与其说是口语训练,不如说是一个意大利法西斯对一个手无寸铁的中国良民展开了疯狂的攻击。那天45分钟后我的第一个感受是:给我水!第二个感受是真难受。那种观点因为不能顺利吐出而造成的不爽是相当的不爽。为了避免下次出现这种问题,我提前查好了字典,准备好了句子,准备吵架。此后的每次tutor session 基本就是两个人为非法移民啊,贝卢司克尼的私生活啊,星巴克就是个渣啊,包括学校食堂水平啊等等大小问题进行了探讨。到后来去浓咖小姐的tutor session 倒成为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儿,吐槽扯犊子八卦谁不喜欢呢?直到后来,在准备期末oral exam 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oral exam难度和平时扯的犊子比就是个渣,说话时候怎么开始make a point,怎么prove 怎么结束都在平时扯犊子的时候轻车熟路,再加上想要说意语的欲望(条件反射)是无比强烈,结果是相当不错。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老太说和人练的用心。CD,到现在我都没有拿到/借到,倒是有下载意大利语诗朗诵动画片电影什么的,娱乐是目的,学习是次要。学习意大利语让我了解了一个曾经长期困扰我英语口语的问题。在好几年前,我英文的问题是:我会说,但我不会和人说。我背了很多课文,但是说话还是很痛苦。不知道究竟怎么交流和不知道怎么说英文,是有根本的区别的。不一定是教授,不一定是tutor,不一定是发音特别标准的,但是一定要交流,正本清源,交流才是上帝创造语言的动力之一嘛。以上。
终于有一个我可以回答的问题。。。我的口语能力是:第一次到美国的时候已经可以无障碍和别人交流,顺便认识了现在的未婚夫,和他交往是完全没有语言障碍的。在此之前从未去过英语国家。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地说。我从初中开始就变得比较怪,喜欢自言自语,但是自言自语的话,家里人就会听到,于是我开始尝试用英文自言自语,一开始基本说不出什么,自己还要胡编乱造一堆词汇,后来随着词汇量提高,以及自己开始看friends以及其他外国电影,能够用上的词汇就越来越多。反正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地自言自语,今天做了什么,现在有什么想法,自己的各种幻想,全部都用英语说。另外当时还只是租用DVD的时代,我家也没网络,我就只有一套friends的光盘,所以就不断地看,一边看一边充满临场感地发出各种感叹,跟着一起OMG也好,说no way也好,慢慢地语气和语调开始模仿剧中人(现在还可以模仿friends六人组说话的口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语感,而且不知不觉把口音消除了。初中到高中一直沿用自言自语的方式,高二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好基友,两个人80%的对话都是用英文,一来是练习,二来是我们说得比较快,这样别人也听不懂。。。大学的时候就再也没有认真去看过英语,四六级都是裸考,大三去了美国一趟,落地的发现自己的交流都是没问题的,被很多老美称赞过英语说得流利(无炫耀之意),然后觉得自己这么多年自言自语总算有点用处了。PS 完全没有另外找书本提高词汇或者练习语法,唯一的教材就是学校的教材,高三的时候背过一些名人名篇。总结起来就是多说和看美剧,并且把自己代入进去。找外教也是不错的办法,但是一周一到两次的课程之外,如果自己不说,全部都是白搭啊。
先介绍个人背景资料:小时候家所在的学区的学校太差,12岁时候英语全班倒数第一,之前几乎没学过英语。而且天生舌系带直接连在舌尖上,医生说我这样的舌头按理说是发不了卷舌音,更别提英语这类的语言。正文:从12岁起,每天都跟自己练一会儿英语。不用太多,几句就可以。具体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可以想像旁边有一个外国人,你遇到了一个比较中国特色的东西,给他/她解释,然后用英语说出来。或者你想像在跟外国人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也是张口说出来。当然,你要确保周围没啥人,不然被人当作自言自语的神经病,哈哈。还有种方法,是每天都看电影美剧甚至是玩游戏的时候,遇到比较地道的台词啥的就模仿模仿,也是在纠正自己的亚洲口音以及发音。也可以背下来自己觉得好的台词,然后经常没事就自己说一说。我个人没有出声读过英语课文,而更多的是采用表达自己脑海中的东西的形式来练习。因为真正到了用口语的场合的时候,你绝不是在读课文,而是即兴发挥。个人观点觉得,关键在于自己要愿意讲和表达和模仿。婴儿是怎么学说话的,我们就要怎么学口语。我练习的时候采取的是美音。因为相比英音,美音的卷舌音更重,对我来说挑战性更大,也更能帮我克服先天的劣势。我今年25岁了,从12岁开始练英语起一直都坚持着没间断过一天,包括任何节假日,至今已13年。我去美国读过一年半的书(美国硕士两年,但有半年在法国,都是说法语的所以说英语的机会不多)。结果是:美国人都不太相信我不是国际学校长大的,很多在美国时间不长的外国人以及在香港的港人都以为我是ABC。医生也说我是第一个完全听不出我舌头有问题的人。之所以唠叨后面的话,是想告诉大家,看贴的人基本上先天优势都要强于我;而至于后天受到教育,我相信诸位中一半或者大多数也是强于我的。只要有毅力和正确的方法,肯定能做成的。我这样的都做成了,所以大家更要相信自己!
才修过二语习得课程,我来现学现卖了^
^一. 我们是怎样习得语言的——Language acquisition的一点点理论。你所听到读到的英文=input你所写下的说出的英文=output你大脑里负责语言习得的部分=language module[有争议,有人觉得语言学习和学别的技能之差不多,不存在一个专门负责语言学习的module]这个module的日常工作=information processing语言习得大概是这么个过程receive input→process data→produce output中间这一步尤为复杂,举个栗子说吧:老师教你一句话,where is he?你记住了这句话,每次你要找某人的时候,都会问where is he?一开始你要想一想(attentional control)才能记起这话怎么说,后来你驾轻就熟,完全不需要思考就可以说出where is he?你不需要动脑就能说出这句话,说明这句话被你automatise了,作为一个“整块”储存在大脑里。一段时间后,你突然发现,这句简单的话里包含一个wh-fronting, 以及copula(is)和subject(he)的倒装inversion. [很可能只是潜意识里知道,但无法用语言表述这一规律]恭喜你,这句话不再是个“整块”。你正式掌握了这一结构,从此你可以举一反三,说出很多同结构的话来。以上就是理论的部分,适用于整体的语言学习。关键在学到的东西,要多练,多练,再多练,练多了就变自动automatic了。二. 什么是口语好?“口语好”是一个很模糊的标准。我觉得能用英文和native speaker聊天不能算“好”,毕竟聊天时non-verbal的交流(即非言语的交流,比比划划啊表情啊声调啊什么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同时,聊天是一种比较casual的情况,没什么压力,错了也无所谓,能不能聊得来也涉及话题,性格,情商之类和语言不相关的因素。我暂且把口语“好”定义成在学术/商务等较正式的情景下,能够流畅并且极少产生误解地用英文进行交流。三. 再厉害的方法也比不上年龄优势
在开始讲如何,先说一个悲伤的结论:年龄大了才开始练,就不要指望能说一口native-like如母语一般的英文了。[这并不代表不能练好口语]
什么叫年龄大呢?这里引入一个叫做sensitive period(意思是敏感期)的概念。Sensitive period指的是对语言高度敏感,能够习得母语的时期。一般是从出生开始,到多少岁停止众说纷纭,说3岁的也有,说14岁的也有。这个时期之内大家一般都把母语学得相当好了。过了这个时期也是可以学习新的语言的,但不可能学得和母语一样好了。顺便,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学任何语言,那可能这辈子都学不会任何语言了。
[Individual difference个人差别就不说了,这个一定存在的。如果你根骨奇特天赋超人,二十岁才开始学也能学的超好,我嫉妒你T
T] 如果你有小孩,我建议很早很早就开始让ta学英文,越早越好,可以和中文一起学,不必担心“中文都没学好怎么学英文,两种语言相互干扰最后都学不好怎么办”,小孩子天生就是学习语言的小能手,处于sensitive period的他们做得到多种语言同步学!!!要知道这种能力是一去不复返的,长大了再学不知道要多花多少时间精力。四.如何练习以下回答针对过了sensitive period的同学们。我把口语分成三个部分来说,分别是发音phonetics&phonology, 语法grammar, 词汇lexicon1. 发音phonetics&phonology
我的个人看法是不必刻意追求英美口音,学得不好真的非常非常不伦不类。如果一定要选择,比如买新概念发现录音有英美两个版本的时候,那我推荐英音,高贵冷艳许多呢。把音标学好,我学的是IPA(国际音标),觉得比较主流,跟着BBC学吧→楼上 说得很对,反馈很重要。有时自己听是听不出来发错音的,为什么呢?因为过了sensitive period, 我们不再具备区别(母语之外的语言的)细微发音差别的能力。举个栗子,我是7岁开始学英语的,上外教小班,我还记得老师说发/l/这个音,舌尖要抵住牙齿根部,发/θ/这个音,舌尖要在上下齿间。这两个音是以中文为母语的人特别容易发错的,由于我当时年纪小,这两个音都掌握得不错。但是,我是15岁开始学德语,19岁开始学法语,我就死活听不出来德语和法语的小舌音R有什么区别了,也发不好了。所以,找个native speaker或者phonetics方面的专家来纠错吧,自己听可能是徒劳。但也不必追求完美,有一点差别没事的,不要错就行了——错不错由native speaker说了算。特别注意:以下五组元音的区别不止是长短,它们发音位置是不一样的。永远不要用中文发音记英文发音,中文的“一”和英文的/?/, /i:/完全不一样。2. 语法grammar很多口语好的人并不能用术语描述一句话的语法结构。他们甚至几乎不懂语法,觉得自己的口语好是因为“语感好”。而语感并不是天生的,语感源于大量的native input和反复练习。说个外国语学校的方法,依照磁带[暴露年龄]里的语音语调背诵课文。这是一项贯穿整个中学时代的练习,听起来可能没什么,实际操作过程大致是这样:上课学一篇课文→早读一遍遍的跟读,磁带播一句,暂停,跟读,继续播,直到背熟→找老师背课文,出现三处错误(包括语调升降)就要重头再背→终于背出来了,老师会在记录纸上打一个勾→该背新课文了[每周2到3篇,初中阶段的期中/期末考试要在学过的数十篇课文里随机抽一篇背诵]经历过以上步骤的折腾,需要用英语表达的时候,背过的结构脱口而出,完全不需要思考。这方法有几个优势(前提是使用的教材够好,推荐新概念):课文里使用的往往是经典而标准的表达[相对于影视作品]课文使用的语法结构有针对性,背诵一篇课文可以反复练习某些结构录音里的语音语调不会错课文给记单词提供了语境一周背两三篇太夸张的话,一周一篇可以吧~以经典课文为基础,辅以新闻/演讲/影视作品,口语会提高很快的。特别注意:不要把中文结构生搬硬套到英文里不必追求复杂的语法结构,简单明晰即可,口语毕竟不是写作。我有一门课,老师(德国人,语言学家,讲英语)几乎是口述论文,从句套从句,大词连大词,想想就。。。然后小组合作我就找了个美国姑娘抱大腿,结果后来美国姑娘quit了:-(背课文时发挥主动性,留意其中的语法结构,并在之后有意识的多使用该结构
之前再quora上面有人问了类似的问题,然后我觉有有一个方法特别好,叫做shadowing。也就是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材料,然后跟着说就是了,都不用暂停。开始可能会非常困难,完全跟不上,但是就是说啊,不断说,就好了。对于身边没有人可以练说话的,或者心理有障碍觉得不好意思的,我觉得shadowing是一个好的开始。
小答一个偏方。个人感受~口语不好主要三个方面:1,表达不地道2,发音不准有死角3,语流节奏不对反过来说口语基本就是由:内容,单个发音,节奏串联组合起来。第一点和语言学习有很大关系故不赘述。只能说,靠看电影电视剧听歌是完全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口语想要达到真正的"好"这个程度,把语法学好把单词记好是根本。不然口语听起来唰唰唰地蹦,实际上听上去会象小丑。对于国人来说,第一点其实不是问题,大家学习能力太好了。真正困扰大家的是发音和语流节奏(语流其实是中国人口语不好的真正原因)。对于欧美人来说,印度人说的英语远比中国人说的容易懂。并不是印度人的发音比中国人标准,而是他们的语流(停顿断句连读等等)接近英语的习惯。而中国人普遍忽略这一点而去死磕单词发音,WTF。跑题了。所以如何克服这两点呢?我的亲身感受告诉我,中国的方言能够帮助练好口语,而且帮助超过想象。中国的方言多得数不过来,你说一种我说一种相互听不懂的情况太多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的方言涵盖的发音和语言节奏实在是太多了。我从小会说两门方言加良好的普通话。长大之后英语口语相对正宗(在个british university读书几次被老师问到why your accent doesn't sound like Chinese at all?)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对两门方言的精通。经常需要在英语普通话和两门方言之间进行大幅度切换。让我对不同发音语流比较熟悉,同时消除了发音死角。这听上去很玄乎,但想想身边那些会说多地方言的人,会得越多讲得越正宗。极端事例见当红主持人汪涵。可以保证的是,天赋对于这个关系不大。这个方法对于小孩来说特别合适,不仅可以了解各地语言文化还顺便带了个英语的小号,还不要钱。对于成人来说,身边总是有各种说方言的朋友,多学学是能够见效的。外语口语和国语是一对吵架的情侣,学起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总是互相掐。这时候一个局外人的调停就很重要。方言就是成本最低是第三者。好似你和你女朋友的妹妹暧昧了,你女朋友才意识到你的珍贵,从此你们长相厮守。you know what I mean. 火车上纯手打,不喜轻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提高英语口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