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哪种细胞细胞膜的作用上膜蛋白种类和数...

可不可以说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_百度作业帮
可不可以说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可不可以说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必然是这样啊
当然可以,这样说是正确的下列细胞中,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A 红细胞B 口腔上皮细胞C胰腺细胞D骨骼肌细胞_百度作业帮
下列细胞中,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A 红细胞B 口腔上皮细胞C胰腺细胞D骨骼肌细胞
下列细胞中,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A 红细胞B 口腔上皮细胞C胰腺细胞D骨骼肌细胞
CAD不用说.B比较有可能,因为可能会理解为分泌唾液需要膜蛋白.但是唾液是唾液腺分泌的.不是口腔上皮细胞.胰腺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等蛋白质类激素,要将胰腺细胞中制造的蛋白质穿过细胞膜运出体外,需要通过细胞膜上的蛋白做搬运作用,不同的蛋白需要不同的膜蛋白来搬运,所以胰腺细胞的膜蛋白种类和数量最多当前位置:
>>>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鼠细胞的膜蛋白后,再进行细胞..
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鼠细胞的膜蛋白后,再进行细胞融合实验(如下图所示)。该实验说明
A.膜蛋白分子是可以移动的B.两种细胞的膜蛋白种类相同C.膜蛋白可以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D.膜蛋白能控制某些物质出入细胞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浙江省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鼠细胞的膜蛋白后,再进行细胞..”主要考查你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解:&①糖蛋白(糖被):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②蛋白质分子:膜功能的主要承担着。③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2、基本内容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①磷脂分子的状态:亲水的“头部”排在外侧,疏水的“尾部”排在内侧。②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贡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②种类: 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3)特殊结构——糖被 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4)&细胞膜的特征:①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功能特征: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的区分方法:1.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2)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3)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 2.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 (1)表现: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K+的吸收和对Na+的排出,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小肠的吸收等。(2)原因:遗传性决定载体种类、数量决定选择性。 3.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方面的特性,选择透过性体现了细胞功能方面的特性,主动运输能充分说明选择透过性。(2)联系: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易错点拨:1、位于细胞膜外侧面的糖蛋白形成糖被,它是识别图中细胞膜内外侧的标志。2、载体蛋白属于嵌入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载体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的载体全部参与物质的运输时,细胞吸收该物质的速度不再随物质的浓度增大而增大。 3、磷脂双分子层数、生物膜层数与磷脂分子层数:磷脂双分子层数=生物膜层数=磷脂分子层数的一半 。例& 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5层& B.3层&& C.6层&& D.4层 思路点拨:葡萄糖首先要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至少要跨毛细血管壁的一层上皮细胞,即穿过2层细胞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共穿过3层细胞膜,生物膜都是由磷脂双分子构成,故本题穿越的磷脂分子层数是6。答案C
发现相似题
与“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鼠细胞的膜蛋白后,再进行细胞..”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58229315979031944519047385823地区:全国
上传人:grRz****@
版本:新人教版
上传时间:
已有1805人下载该资源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下载文档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学年高一生物课时作业: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9课时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目标导航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一、细胞膜的制备及成分
1.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①材料:人或其他哺乳动物________________。
②原因:这样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__________。
(2)方法:把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由于吸水________,细胞内容物流出,即可得到细胞膜。
2.细胞膜的成分
(1)主要成分:________和__________。
(2)少量成分:________。
(3)含量最丰富的脂质是________。
(4)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的是__________。
二、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使细胞成为____________的系统,保障了细胞____________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________的,有些________、________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2)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①通过体液的运输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
内分泌细胞________血管靶细胞受体靶细胞。
②相邻两个细胞的__________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③相邻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____________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知识点一 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1.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而一般不采用植物细胞,是因为(  )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植物细胞不易得到
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不易涨破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植物细胞得先去掉细胞壁,再分离细胞膜和其他膜结构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2.为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最好选取人体哪种细胞做实验(  )
A.成熟红细胞B.神经细胞
C.白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
(2)你选择该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选取的材料放入________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4)经过(3)的实验步骤后,可用下列哪些方法进一步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  )
A.静置B.加热C.离心D.过滤
(5)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制作图形如下:
据图分析各种生物的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①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主要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细胞膜的成分
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4.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了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  )
A.糖类和脂质B.糖类和蛋白质
C.蛋白质和脂质D.蛋白质和核酸
知识点三 细胞膜的功能
5.将小麦种子浸泡在红墨水中10 min后,取出剖开,出现胚为白色,胚乳为红色,这说明(  )
A.胚有活性,胚乳死亡B.胚已死亡,胚乳有活性
C.胚和胚乳均有活性D.胚和胚乳均死亡
1.在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为获得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向血液中加入的液体是(  )
A.生理盐水
B.质量分数为12.5%的氯化钠溶液
D.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葡萄糖溶液
2.动物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的功能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  )
A.脂质不同B.磷脂不同
C.蛋白质不同D.水不同
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B.在原始生命的起源过程中,细胞核指导合成了细胞膜
C.有些病毒也能突破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使机体生病
D.癌细胞的识别功能发生了改变
4.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壁的功能是(  )
A.保护和交换作用B.保护和吸收作用
C.保护和支持作用D.支持和吸收作用
5.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作用不包括(  )
A.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
D.使细胞内物质不能流失到细胞外,细胞外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
6.苋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呈紫红色的花青素。将苋菜的叶片切成小块后放入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
A.细胞壁在加温后受到破坏
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热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加热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细胞膜
7.取两种不同的海绵动物,使其细胞分散成单个状态,然后掺在一起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相互结合。这可以作为细胞膜哪一功能的典型例子(  )
A.细胞识别B.免疫
C.控制物质进出D.排泄
8.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那么,血影的主要成分有(  )
A.无机盐、蛋白质B.蛋白质、糖类
C.脂肪、蛋白质D.脂质、蛋白质
9.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
C.相邻两个细胞的信息交流全靠细胞间接触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种功能是相对的
10.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①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 ②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排出细胞 ③细胞内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出细胞 ④环境中一切有害的物质都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1.如图表示甲、乙两细胞通过某种方式相联系,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反映的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功能
B.若图中甲表示发出信号的细胞,1表示信号分子,则乙是靶细胞,图中2表示受体
C.精子与卵细胞依靠图中模式相互识别
D.图中所示的两细胞间的关系体现了细胞膜“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功能
12.下列有关细胞膜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
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内的物质不能流失到细胞外面,细胞外物质也不能进入
C.相邻细胞的信息交流全靠细胞间接触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分析有关问题。
(1)你选用人体成熟红细胞做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物质种类
膜的类别     蛋白质(%) 脂质(%)
(主要是磷脂)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人红细胞膜 49 43 8
线粒体内膜 76 24 0
菠菜叶绿体片层膜 70 30 0
依据上表数据,请分析构成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物质组成的主要区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清单
一、1.(1)①成熟的红细胞 ②细胞器 (2)涨破 2.(1)脂质 蛋白质 (2)糖类 (3)磷脂 (4)蛋白质
二、1.相对独立 内部环境 2.相对 病毒 病菌3.(2)①激素 ②细胞膜 ③通道 胞间连丝
1.C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从一般的真核细胞中分离出纯净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混杂的其他膜。特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得先用纤维素酶去掉细胞壁,而且得到的细胞膜也不够纯净。而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众多细胞器膜,没有细胞核,将其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
实验链接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吸取的红细胞稀释液不宜太多。
(2)取得红细胞后应先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其目的是: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结成块;使红细胞维持原有的形态。
(3)应缓慢滴加蒸馏水,边滴加边用吸水纸吸引,同时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实验中载玻片上多余的水要及时用吸水纸吸掉。
(4)本实验过程中注意持续观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
2.(1)A (2)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3)蒸馏水 (4)CD (5)①都含有蛋白质、脂质和糖类,且蛋白质、脂质含量较高,糖类含量较低 ②不同生物膜蛋白质的含量不同
解析 (1)(2)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故利于提取较纯净的细胞膜。(3)动物细胞在水中会吸水涨破,其内容物流出,即可得到细胞膜。(4)由于内容物与细胞膜密度不同,可通过离心、过滤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5)从柱形图可看出,各种细胞膜中都含有蛋白质、脂质和糖类,但是这三种成分的含量比例却不同,这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实验链接 实验材料的选取
(1)实验材料选取时,一定要注意简便性,即取材较容易且易于操作。如上述细胞膜制备实验中,选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就避免了细胞膜与细胞核膜、细胞器膜的分离操作,使细胞膜的纯化度较高。
(2)实验的选取应使实验现象较明显。如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选用苹果或梨而不选用西红柿作实验材料,就是为了避免实验材料对实验现象的干扰。
3.B [研究发现,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蛋白质在细胞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细胞膜成分中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有关。]
方法点拨 (1)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膜,其蛋白质含量和种类越多。
(2)正常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这些成分的生成有关。
(3)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更丰富。
知识链接 细胞膜的成分
成分 所占比例 在细胞膜构成中的作用脂质 约50%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还含有胆固醇
蛋白质 约40%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其上的蛋白质来行使
~10% 与膜蛋白或膜脂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以此作为判断细胞的内、外表面的依据
5.A [本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的能力,即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应用到具体情境问题的分析中去。由题意可知,红墨水中的色素分子不能进入胚细胞内,但已进入胚乳细胞中,而色素分子不是细胞所需要的物质,因此具有活性的细胞不会选择不需要的物质,不会被染成红色。反之,如被染色,说明细胞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也就意味着细胞已死亡。]
方法点拨 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
(1)染色排除法: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淡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出细胞的死活。
(2)观察细胞质是否流动:活的细胞由于不断进行代谢,细胞质是流动的,而死细胞的细胞质是不会流动的。
(3)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会在高浓度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并在低浓度溶液中自动复原,而死的植物细胞不会有这种现象。
1.A [注意题中只是得到红细胞的稀释液,而不是使红细胞破裂或皱缩;在质量分数为12.5%的氯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葡萄糖溶液中,红细胞都会失水皱缩,在蒸馏水中红细胞则会吸水涨破;生理盐水的溶液浓度与红细胞细胞液浓度相当,红细胞能维持正常的形态。]
2.C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而细胞膜功能的不同主要是由于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不同,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功能越复杂。]
3.B [细胞膜的基本功能是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但是有些病毒也能突破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使机体生病;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类成分发生了改变,故识别功能发生改变;在原始生命的起源过程中,作为界膜的膜系统不一定比细胞核发生的更晚。]
4.C [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具有较坚韧的支撑性,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它不具有交换或吸收作用。]
5.D [细胞膜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膜还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内,细胞不需要的或者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内。]
6.C [高温将细胞杀死,细胞膜、液泡膜丧失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7.A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膜的识别作用有关。细胞膜之间的互相识别,是相邻的两种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就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所以细胞膜的识别作用也是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
8.D [血影即为红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蛋白质。]
9.C [相邻两个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的高等植物间通过胞间连丝完成信息交流,不靠细胞间的接触。]
10.A [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也可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如重金属离子、病毒、细菌等。]
11.A [图中反映的是细胞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1表示信号分子,2表示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乙是靶细胞。]
12.D [细胞膜上与功能相关的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越多,膜的功能越复杂。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物质可以进入,而细胞不需要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细胞的代谢废物可以从细胞内出来。细胞膜的这种控制作用是相对的,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甚至病毒,病菌有可能进入细胞。组成生物体的细胞之间要通过信息交流,协调活动,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依靠细胞膜来完成,其形式有三种:激素传递、细胞间直接接触、相邻细胞形成通道三种形式。]
13.(1)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方便操作 (2)都有脂质和蛋白质 细胞膜都含糖类,而细胞器膜不含糖类
解析 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细胞器等结构,方便操作,加入蒸馏水即可让其破裂。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细胞器膜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质含量较低;细胞膜都含糖类,而细胞器膜不含糖类。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胞膜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