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取周期最短的是行星

天文学家发现公转周期最短行星 每周期8.5小时
天文学家发现公转周期最短行星 每周期8.5小时
  【讯】8月21日消息,美国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一个大小接近地球的行星开普勒78b,它环绕恒星公转一个周期(1年)仅需8.5小时,这也是迄今发现的公转周期最短的行星之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指出,开普勒78b的系外行星距地球约700光年,它与所环绕恒星之间极近,其轨道半径只有所环绕恒星半径的3倍。
  开普勒78b与地球体积类似,但距其恒星太近,肯定不适合人类居住。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估计,其表面温度可能高达摄氏2760度。在这样的极高温下,该行星最外层可能已完全融化,看上去可能是一个巨大的熔岩海洋。
  最让研究人员激动的是,他们还发现了开普勒78b发出的光线,这是第一次发现这么小的系外行星能发光。研究人员认为,其发出的光线有助破译该行星表面组成成分以及反射特性等详细资料,他们计划将来用更大型望远镜进行观测。
  开普勒78b是美国开普勒望远镜所发现,相关论文刊登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研究报告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乔希威恩说,我们已对公转周期为几天的行星习以为常,那几个小时的呢?有这样的行星吗?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确实有一些这样的行星。
00:00 更新
21:44 更新
21:24 更新
19:23 更新
19:07 更新
07:50 更新
06:50 更新
06:50 更新
06:50 更新
06:50 更新
06:50 更新
06:50 更新
06:50 更新
06:50 更新
06:50 更新
&&科技讯版权所有&||||||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自转周期最短的是哪个_百度知道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自转周期最短的是哪个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木星,虽然他最大,但还是最快的。金星最慢呵呵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
& 其它星球的一年:最长16万年 最短2小时
其它星球的一年:最长16万年 最短2小时
12:51:39&&作者:
编辑:小路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06-28][06-28][06-26][06-26][06-26][06-23][06-21][06-17][06-15][06-13]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地理
九大行星中,自转周期最长的是:
&A.水星  &B.金星  C.冥王星  &C.海王星
科目:高中地理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 km)
大气主要成分
23时56分4秒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表面平均温度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交角
(1)美国宇航局收到“勇气”号火星车发回的成功登陆火星的信号时,北京时间约为(&&& )
A.1月14日14时21分&&&&&&&&&&&&&&&&&&&&&&& B.1月15日16时21分
C.1月14日15时51分&&&&&&&&&&&&&&&&&&&&&&& D.1月15日17时51分
(2)在九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其主要表现是( &&&)
①火星和地球的大气层厚度相当& 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温度比较适宜& 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三次月考(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WEN 题。
(地球为1)
(地球为1)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交角
1.美国宇航局收到“勇气”号火星车发回的成功登陆火星的信号时,北京时间约为(&&& )
A.1月14日14时21分
B.1月15日16时21分
C.1月14日15时51分
D.1月15日17时51分
2.在九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 )
&& ①火星和地球都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
&& 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 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 )
&& 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 ③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效应
&&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的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2007 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2008年5月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北极区域成功着陆; 日中国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9时整起飞。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文中提到的太阳系外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
B.行星上可能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2. 在九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现象很相似(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主要表现为&&&&&&&&&&&&&&&&&&
(地球为1)
(地球为1)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交角
①火星有类似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与地球很接近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3. 当“嫦娥二号” 卫星起飞时,纽约(西5区)时间为
A. 10月1日4时&&&& &&&&&&&&&&&&&&&B.
9月30日4时&&
C. 1月1日6时&&&&&&&&&&&&&&&&&&&&
D.10月2日6时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理论科普】(伪+烂)从会合周期说起_天文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7,994贴子:
【理论科普】(伪+烂)从会合周期说起收藏
首先声明,我是在截稿前一天孙大神发完最后一篇大神文之后过来当一下炮灰的……大家大可不必浪费时间看这篇又臭又长的烂文……那么……犹豫了N天,终于决定把这篇烂文发上来了……算起来这应该是我来天吧以后发的第二篇主题帖罢……
大神搞了这个活动以后也是催了我好几次让我写……可是要说我会点东西,会啥呢,感觉我能讲的东西都有其他人比我讲得好……让我讲天球孙兄以前就讲过了,再让我来篇更烂的显然没意思……力学又是孙兄讲过了,再深了就成了各位物理系大神的天下……天物大神更多,我自己都老纠结,不甚明白,更别提科普了……想来想去,就只能憋了这么个不伦不类的主题来写……还有,鄙人写东西如流水帐一般,无比简单的两句东西都能扯上一大片,仔细看去,实则通篇废话,博士买驴,三纸无驴也……总之,这东西加个“【理论科普】”纯粹是瞎扣高帽,其实是啥都算不上的乱扯,甚至通篇几乎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全是自己瞎扯的,所以纯粹来凑数的文章,看不下去的话,Ctrl+W,Alt+F4或者手动右上角均可……虽然很烂很烂,也厚着脸皮请大家尽量别插楼,插楼的话在二楼跟帖即可……
刘备:军师,此次伐魏你有何妙计?
===========二楼供插楼用===========
卖砍刀蚂蚁大力丸电子显微镜
正因为是篇乱扣高帽的烂文,所以在标题上加了个“伪+烂”给大家打个预防针……我要“讲”的那东西知道的人也不少了,核心就这么个破玩意:三个倒数运算加加减减就没了。这玩意就我的能力也玩不出什么花来。也就因为这个酷似并联电阻关系式的东西在天文上有点貌似能算上应用的,而且把这些个“应用”总结在一起说的人不多,于是我就拿这东西来扯那么两句。比起之前的几篇理论科普征文,这内容实在是弱爆了……所以这玩意,也就只能算个“‘伪’理论科普”罢……扯那么多,大概可以开始了……想看的就忍住往下看罢……
型引入说这个会合周期之前,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类似例子来引入一下:甲乙二人沿圆形跑道跑,起点相同,甲跑一圈的时间为T1,乙跑一圈的时间为T2,假设T1<T2,那么起跑后多久两人再次相遇?简单来说就是乙多久之后被甲套圈。这个应该算小学的追及问题,计算过程很简单,追及路程(一整圈)除以速度差。设跑道长L,那么时间T就是:也就有关系式于是咱上文说过的公式就出来了,它叫做“会合周期公式”。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周期性运动的东西运动差一整圈的时间。这个好像很简单貌似没什么好说的东西在天文上有啥用呢?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在模样差不多的一些天体系统上照搬两下子就完了。所以说这是弱爆了“‘伪’理论科普”嘛……
应用一、行星的会合周期这个是最简单,也最直观的会合周期的应用。咱讨论的是大行星,大行星的轨道都比较“规则”,咱就把什么偏心率和轨道倾角这些参数统统忽略,我这烂水平也讨论不了这个。要说大行星的“会合周期”就要先了解行星的视运动。这个问题我在此就不赘述了,什么上/下合、冲、方照、大距之类的大家就百度或维基一下罢……行星的会合周期,可以定义为地内行星上合/下合到下一次上合/下合的时间间隔,或者地外行星合/冲到下一次合/冲的时间间隔。其实也不用这么有特例的定义,既然咱们直接用上圆轨道了,就直接看某一时刻地球、行星和太阳是什么相对位置关系,经过多少时间又成为这样的相对位置关系,这“经过多少时间”就是会合周期。之所以圆轨道的条件下两种说法等价,就是因为地球和行星的速度不一样,只要地球比地外行星多转了一整圈或比地外行星少转了一整圈,它自然就回到现在的相对位置了。所以,这“一整圈”的关系就直接套公式,只不过我们用一下稍微通用的字母,设地球公转一圈(恒星年)为E,行星为P,会合周期为S,那么对地内行星有:地外行星:那行星的会合周期有啥用呢?正因为这个描述的是行星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所以对我们在地球上观测行星有帮助。比如地内行星在东/西大距时最适宜观测,地外行星冲时最适宜观测(详见行星视运动)。那么要是现在适宜观测了下次同样的条件要等到什么时候?就代公式算一下就好了。从这个公式我们也能看出,地内行星公转越快,会合周期越短,越慢则周期越长(注意地内行星公转均快于地球);地外行星公转越快(不会比地球还快)则会合周期越长,反之越短——也就是说离地球近的会合周期反而长。因此金星和火星这两个会合周期相比其它的就长。其中金星584天(一年半多),火星780天(两年多啊)。当然行星会合周期这种东西很多资料上是直接给的,我这个也就是告诉大家一个粗略算法。而且我这个算法用的是偏心率为0无轨道倾角,实际上精确计算肯定不能忽略这些东西,而且还分什么赤经合还是黄经合之类的,更加复杂,我这两个式子只能大体估计,着实粗糙。所以才说我这个只能算是弱爆了的“‘伪’理论科普”……
二、太阳日与恒星日中学地理咱都学过太阳日与恒星日,什么太阳日比恒星日略长之类的,因为地球自转同时还伴随公转什么什么的。在说这一大套话之前,咱先搞明白太阳日和恒星日到底分别都是啥。恒星日不用说,就是固有自转周期。而太阳日就是从太阳上看出来的一天——可以理解为太阳上中天到下一次上中天的时间。于是为了说明两者的区别,就出现了这么一幅无比经典的图:也就是所谓地球自转同时还伴随公转所以E1到E2地球自转一周后由于有公转所以P点还没到一太阳日所以要转到E3点P才能看到太阳上中天完成一个太阳日……(详情请翻地理书我这就这么大喘气一带而过就不多说了……)那这东西与会合周期又有何干?别忙,咱这就从数量关系来分析这玩意。图里我们知道E1到E3是一个太阳日,由于远方恒星离我们非常远,由平行线内错角定理知∠θ1=∠θ2。显然,E1到E3过程中,公转过的角度为θ1,自转过的角度为一整圈+θ2。两者有啥关系?对,相差一整圈。对地球来说,也就是自转超过公转一整圈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太阳日,就是【自转与公转的会合周期。那么,套公式,设恒星日为S,恒星年为E,太阳日为T,就有:以前中学地理没有讲过这玩意,其实如果假设公转轨道正圆,自转均匀的话,这么一个简单式子就解决了。
话说回来,这式子是针对地球的,那其他行星呢?那得看它们和地球有啥区别。对地球来说,其特点在于:自转与公转同向且自转快于公转。那么考虑两个极端情况:1、逆向自转;2、同向自转但自转比公转还慢。第一种情况,有心的同学去画一下图就会发现,这时候会合周期中的追及问题变成了相遇问题,也就是此时自转过的角度与公转过的角度之和为一整圈,而不是之差。那么,会合周期公式需要修正么?其实不必——我们只要将自转周期取负值就可以了。这样1/T就变成了一个负数减一个正数,实际上是绝对值在做加法,自然在数值上就成了相遇问题。不过这时解出来太阳日就成了负值。这又有什么含义呢?想想正转和逆转看到的日出有什么区别——对,负值意味着太阳是西升东落的(前提:行星自西向东公转)。这样第一种情况我们就解决了。第二种情况,等号后面被减数比减数要小,解出来也是个负值。在讨论了第一种情况之后,我们也就不怕了——没错,这时太阳也是西升东落的。另外,前述的行星的会合周期,如果也出现某行星逆行的话,也可以用这个思路解决。只是一来大行星里没逆行的,二来行星的视运动没有太阳这样好说方向罢了。所以,只需这样一个简单式子,就把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关系都统一了。不过这东西也只能粗估一下周期,细节还是讨论不了。实际情况中轨道偏心率和转轴倾角都是存在的,自转速率也是变来变去,恒星时和太阳时也分平太阳/恒星日和真太阳/恒星日什么的……在这些东西面前,会合周期依然是粗糙至极,就我的水平,这弱爆了的“‘伪’理论科普”也没法再往深了说了……关于恒星日与太阳日的诸多关系,我还会再后面加两个附篇继续扯,看各位读者是否忍得下去看了……
三、朔望月与恒星月对于这两者的关系我倒不记得中学地理有详细说过。总之顾名思义,恒星月——月球的固有公转周期,朔望月——月亮阴晴圆缺的周期。这东西的思路其实与太阳日如出一辙。直接上图:类比太阳日的图,我想这图就不用多说了罢,和太阳日比恒星日长是完全一个道理,即朔望月就是恒星月与恒星年的会合周期。公式也就可以直接套了:T为朔望月,M为恒星月,E为恒星年。至于对不对,大家查数据验算一下就是了。同样,又是各种圆轨道才能推出的式子。至于其他月,什么近点月,分点月,我这弱爆了的“‘伪’理论科普”就不多嘴了……
四、“超级月亮”与“火星大冲”这个大概是新闻上可能会吹一通的天象罢……咱不管新闻媒体有多么不靠谱,就拿咱今儿个讨论东西来扯一扯——自然,问周期呗。那这俩东西又跟会合周期有啥联系呢?先说“超级月亮”。新闻上常说“超级月亮”就是满月“特别大”,怎么就大了呢?近大远小,接近近地点呗。也就是说,又得是满月,又得接近近地点。满月到满月的周期是朔望月,近地点到近地点的则叫做“近点月”。那么,假设某月发生“超级月亮”,姑且假设就是满月在近地点,那么要让下次满月又在近地点,首先得经过整数个朔望月才能保证还是满月,然后保证经过整数个近点月,让它还在近地点。近点月与朔望月时间不等,如何让二者均为整数?近点月和朔望月的每月误差是一天多,那么只要让这一误差逐渐积累,直到差一整月的时候,近点月和朔望月就有可能都是整数了。那么,就又回到了相差一个周期——也即会合周期的问题了,也即可看作近点月与朔望月的会合周期。已知近点月为27.554551日,朔望月为29.530588日,代入会合周期公式得周期为441.784847日=13.944350个朔望月。这个周期不是整数,也就意味着,13个朔望月后的满月,月亮还差0.9几个近点月才到近地点,而14个朔望月后,月亮已经过了近地点一点点。也就是当二者之差为整一时,这二者分别却不是整数。不过“超级月亮”要求倒没那么高,只要在几个月内的满月中最接近近地点就算OK了。而根据计算,14个朔望月最接近整数个近点月。因此一般取“超级月亮”的周期为14个朔望月,大约不到一年零2个月。然而由于那个小小的误差存在,周期会逐渐偏离14个朔望月,终有一次第13个朔望月会比第14个更近,然后又是连续很多次的14个……至于多少个14个多少个13个,我这弱爆了“‘伪’理论科普”就不赘述了……
福利不只是穿多穿少,还要有迷人的微笑!
然后该说火星大冲了。所谓“大冲”就是在接近近日点的冲日。跟刚才一样,又是冲日的周期与火星近点年的周期差上整数。由于近点年与恒星年很接近,姑且咱就取火星公转周期了。那么,大冲的周期就看作火星公转周期与火星会合周期的会合周期(真绕口……)。火星公转周期为686.96日,会合周期为779.96日,代入会合周期公式得周期为5761.30日=7.39个会合周期=15.77年。得,又不是整数个会合周期。不过与“超级月亮”类似,只要是在附近的几个会合周期中的“冲”中最接近近日点的就算大冲了。从计算中看出,一般情况下,第七个会合周期最接近,误差累积一段时间后就变成第八个,然后又是一堆第七个……七个会合周期大约是15年,八个大约17年,因此“火星大冲”周期可取15~17年。上述计算的原理是取冲日位置最接近轨道上同一点的周期(大冲则是在近日点)。那么,火星还有一样天象,称为“荧惑守心”,即火星在心宿附近逆行。原理相同,还是可以看作轨道上的同一点,周期一样也是15~17年。至于其他行星的大冲,也与之类似。当然这种计算都不准,而且有时会出现什么“某次大冲为近多少多少年最近的一次”,其实这就是误差累积到了很接近整数的时候。至于这些内容我这弱爆了的“‘伪’理论科普”就不胡扯了……
正文就这些了,感谢能看到这的各位吧友,我真佩服各位的忍耐力…………接下来还有一个附篇是继续扯太阳日恒星日的,还想忍的,就继续滚鼠标;忍到头的,Ctrl+W,Alt+F4或者手动右上角均可……
附篇:太阳日与恒星日之关系补充——会合周期公式变形语言组织能力太差,这标题看着真别扭…………首先感谢能忍住看到这的大神们没有气得拍案而起大喊烂文章,也感谢能忍住看到这的其他吧友能没有看得心烦意乱直呼流水帐,那么接下来又是一大段烂文字+流水帐,如果实在到极限的,还是先Ctrl+W,Alt+F4或者手动右上角,身体要紧……那么附篇开始了……
一、太阳日,恒星日,孰长孰短?看到这标题,有人就要说了:“不是太阳日比恒星日长么?”且慢。这个说的可是地球——即自、公转同向,自转快于公转的行星。对于其他情况的行星呢?我以前曾经用过三维立体函数图象,以S和E二者为自变量,T为因变量画二元函数图象,通过观察交线与渐近面什么的来分析,不过我那个画三维函数图象的软件过期了,正式版要花几十美元…………而且就分析这么个简单东西用那玩意确实小题大做……所以我们采用对会合周期公式进行变形来分析要探究太阳日与恒星日的长短,可用比值来分析。作如下变形:(……美其名曰变形,其实就是通分取倒数再拆一下,小学生都会做的东西…………唉,弱爆了……)这样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比值就出来了——它等于1减去恒星日与恒星年的比值。用比值来分析,就比那个什么三维函数图象好办多了。我们先假设公转均为正向,即自西向东,使E始终为正值。比值比大小,小学生都知道,看比值比一大还是比一小就行。但由于有方向问题,因此负一也要讨论进去。我们可以从区间上一块一块分析(分析过程无比冗长乏味,吧友们可以直接看红字结论……):
大神在天吧发第二篇主题帖了!。。。。。。。。。
1、S/T∈(-∞,-1)即S/T<-1,则有自转逆向而太阳东升西落或自转正向而太阳西升东落,且恒星日比太阳日长。代入S/T=1-S/E得S/E>2。由于我们一律取公转为正向,那么S/E为正值就表示此时S必为正值,即行星正向自转。那么S/T中也就只有“自转正向,太阳西升东落”这种情况了。即正向自转,恒星日大于恒星年的2倍时,太阳西升东落,恒星日长于太阳日2、S/T=-1,就是情形1的极限情况,即正向自转,恒星日等于恒星年的2倍时,太阳西升东落,恒星日等于太阳日(这两种情况可能不太直观。对天球和天体的视运动比较熟悉的同学可以设想一下第二种情况:恒星东升西落,太阳相对恒星以2倍的速度向西运动。那么地面上的观测者将看到太阳和某恒星某一时刻开始以相同速度背向而行,一天之后回到原位。这就是太阳日与恒星日相等,但升起方向不同的情形了。第一种情况就稍微好想些,就不多说了)3、S/T∈(-1,0)即-1<S/T<0,则有自转逆向而太阳东升西落或自转正向而太阳西升东落,且恒星日比太阳日短。代入变形的会合周期公式得S/E∈(1,2),公转取正向,则S>0,也即此时的情况为:正向自转,恒星日在恒星年的1到2倍之间时,太阳西升东落,恒星日短于太阳日4、S/T=0,恒星日肯定不能是0,不然没意义,那么就只可能是T→∞,太阳日取无穷大,也就是说,太阳不升不落,也就是我们说的“同步自转”或“潮汐锁定”。代入公式得S/E=1,恒星日与恒星年相等,这与我们对潮汐锁定的理解完全吻合。即正向自转,恒星日等于恒星年时,行星处于潮汐锁定5、S/T∈(0,1),有自转正向而太阳东升西落或自转逆向而太阳西升东落,且恒星日比太阳日短,代入计算得S/E∈(0,1),公转正向,S>0,此时即为正向自转,恒星日小于恒星年时,恒星日短于太阳日。这个其实也就是大多数行星的情况了。6、S/T=1,则为自转正向而太阳东升西落或自转逆向而太阳西升东落,且恒星日等于太阳日。此时代入得S/E=0。同样,S不能等于0,也即E→∞——这样行星就不公转了。我们知道这种情况那就不叫行星了,不过为考虑全面,姑且把它算上,即正向自转不公转,恒星日等于太阳日,但这种情况无实际意义7、S/T∈(1,+∞),有自转正向而太阳东升西落或自转逆向而太阳西升东落,且恒星日比太阳日长。代入得S/E<0。公转正向,则S<0,T也必须<0,为逆向自转,太阳西升东落,且对恒星日和恒星年的相对长短无要求,只需反向。故此时结论为逆向自转,太阳西升东落,恒星日长于太阳日8、S/T→∞,也就是恒星日无穷大,行星不自转了。理论上讲这种情况也不存在,怎么着也会有点扰动会把它“拉”转罢。不过也姑且算上数,情况为不自转,太阳西升东落,太阳日等于恒星年,此情况也无实际意义这就是正向公转时的全部情况了。当然,是在忽略偏心率和自转不均匀性以及转轴倾角的条件下,不然,我这弱爆了的“‘伪’理论科普”就是做了一大段的无用功啊……
………………有谁还在看么?咳咳……就算是耐力再强的话估计这么一大段死抠也难以忍受了罢……那么简单的式子还抠这么半天,纯属无意义找抽啊……我也承认我是真的找抽……如果真有人把上一段看下来了,鄙人顶礼膜拜[膜拜],好强的耐力啊…………不过估计也到头了,接下来还有附篇第二部分,就当凑字了…………估计大家也看不下去了…………
二、一年有多少个恒星日?这回的标题有点题不对文(←乱编词……),可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写啊……反正最后一段无所谓什么人看了,烂就烂罢……要问一年有多少个恒星日,一样,先从地球入手。先看数据:1恒星年=365.25636太阳日=时,1太阳日=24.00000时,1恒星日=23.93447时,一年有多少恒星日只要做一下除法就行了——/23.639恒星日。也就是说,1恒星年=365.25636太阳日=366.25639恒星日。两者之差为1.00003。考虑到我们有效数字的选取可能造成一点误差,这样说来,难道一年包含的恒星日数=太阳日数+1?这是巧合么?我们来回顾一下正文第二部分那个无比经典的图。E1到E3完成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的圈数为1圈+θ,而公转角度则为θ。那么N个太阳日过后,地球公转θ时,自转圈数将为N圈+θ。当θ变为一整圈,情况即变为:N个太阳日过后,地球公转1圈,自转圈数为N圈+1圈=(N+1)圈——也就是(N+1)个恒星日了。这样我们就发现,1恒星年若有N个太阳日,就亦将有(N+1)个恒星日——这不是巧合,恰恰是必然。
1年包含的恒星日数=太阳日数+1,这是我们从地球上推出的结论。和刚才一样,其他的行星呢?用刚才的画图方法可以把其他类型所得到的结论一一推出,有兴趣有耐心愿意干的吧友可以动手试试。下面我就用弱爆了的小学生都会做的变形来给大家推一下了……E/T为一年的太阳日数,E/S为恒星日数,似乎这个式子直接就把结论推出来了?慢,还没说取值范围呢。正转逆转以及恒星日恒星年的相对长短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我们讨论的是数量问题,因此虽然划分区间时要利用符号区分方向,但是讨论起数量来,就要取绝对值,而不可避免地进行进一步的变形。同样地,设行星公转为正向,使E始终为正值。由于进一步的变换是由正负号引起的,因此讨论情况可如下划分(看不下去的直接看红字罢……):
1、E/S<0即行星逆向自转,此时等式两边均为负值。由于讨论数量时对两边取绝对值,因此将T,S均换为绝对值再行变换,也即把负数减正数换成绝对值相加,结果为:果然和地球不一样了。也即逆向自转时,一年包含的恒星日数反而比太阳日数少12、E/S∈(0,1),即S>0但T<0,行星正向自转且恒星日比恒星年长,太阳西升东落【粗。讨论数量时,换成绝对值,把小数减大数颠倒过来变成大减小,就变成:这个关系有点奇怪,不过仔细想想也没什么。因为这时候恒星日比恒星年还长,所以一年包含的恒星日数还不到一个,是一个真分数。而1减去这个真分数,恰恰就成了1年包含的太阳日数(也是个真分数)。即正向自转且恒星日比恒星年长时,一年包含的太阳日数+一年包含的恒星日数=13、E/S>1,即正向自转,恒星日比恒星年短。这个就是最常见的情况了,式子照搬,就不再写一遍了。正向自转,恒星日比恒星年短时,一年包含的恒星日数比太阳日数多1关于附篇二的灵感,我是在回答了一个百度知道的问题后得来的,思路比这个可能略简单些,另外还有用天球和视运动的思路来分析这个问题的方法,我就不浪费字数,直接放链接了……:
全部到这里就完了……说实话,要是别人写这么长的文字,我自己估计都看不下去……不求有谁能看到结尾,就那么个简单的倒数运算能扯上七千字,肯定脑子有毛病,或者说就是通篇废话……没办法,为响应孙兄的号召,还是只憋了这么一篇出来,实在是给理论科普档抹上了一抹黑,深感惭愧了……那么各位占楼随便喷罢……
看完了、、、、、、就说一点啊,看到你的图,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大神王金甲。。。。。。。。
回27:其实我在用这个图的时候肯定心有余悸的……不过人家发的图跟我的还不一样……因为有一个东西他想不明白……
科普完了?。。。。。谁说天苯不是大神呢?不信,问问他俩。顺带召唤两位进来一同膜拜。
快给天苯发奖!
回31:别瞎吹了……比起你们的理论科普这篇连渣都不是……
一等非苯苯莫属!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存取周期最短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