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西北工业大学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热处理专业...

||||||||||
>>>>>>正文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西 北 工 业 大 学 本 科 生 培 养 方 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专业代码 &&&&&&&&&&&&&&080401、080203、080408&&
学院名称 &&&&&&材料学院& &&&&
培养方案制定人签字&&&& &&&&&&&&&&&&&&&&&&&&&&&&年& 月& 日
院长签字&&&&&&&&&&&&&& &&&&&&&&&&&&&&&&&&&&&&&&年& 月& 日
校长签字&&&&&&&&&&&&&& &&&&&&&&&&&&&&&&&&&&&&&&年& 月& 日
西&& 北&& 工&& 业&& 大&& 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大类培养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材料学院是西北工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源于1956年的西北工学院第四系。学院目前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系和复合材料系,分别对应于“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设置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凝固、塑性成形、焊接6个专业方向,选金属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的,毕业后将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授予学位;选复合材料方向的,毕业后将按“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授予学位;选凝固、塑性成形或焊接方向的,毕业后将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授予学位。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国家级航宇材料技术科学创新平台,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学科评估“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三。
学院拥有凝固技术和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另有陶瓷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先进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12个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平台,具有国际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学院先后培养本专科生万余名,其中有一大批杰出科学家、工程专家和领导干部,包括院士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长江学者12人、德国洪堡学者18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以及众多政府、高校、大型企业的领导人。毕业生就业率每年近100%,受到企事业单位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强创新素质、国际视野、沟通与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培养要求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拥有“公诚勇毅”与“三实一新”品质,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2)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类知识及其应用能力。
(3)具有材料类专业必需的机械制图、计算、分析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实验动手能力等基本技能和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5)具有材料制备、成形加工、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能力。
(6)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7)初步掌握在材料工程实践中使用各种技术、技能和仪器设备的能力。
(8)熟悉相关专业及企业管理等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和行业发展趋势,认识本专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一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0)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学能力,具备创新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
四、学制与学位授予
实行完全学分制,3-5年;毕业后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五、基本学分学时
总学分:& 166.5 学分
通识通修课
占总学分的比例:38&& %
学科专业课
占总学分的比例:38 &&%
综合素养课
占总学分的比例:7.2& &%
综合实践环节
占总学分的比例:16.8 &%
六、学科专业核心课程
(1)材料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以下课程,共20学分。
电工电子技术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
理论力学Ⅲ
材料力学Ⅰ(1)
(2)材料学科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下面课程,共18.5学分。
材料科学基础(上)
材料科学基础(上)(英文)
材料科学基础(下)
材料科学基础(下)(英文)
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英文)
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U04M12167&
现代分析测试方法(英文)
材料成形共性基础
材料设计导论(英文)
材料热力学
材料热力学(英文)
材料物理性能
材料物理性能(英文)
七、课程模块设置与学分分布,共166.5学分
1. 通识通修课&&& &63学分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16学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职业规划与发展课程&& 0.5学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3)心理成长与个人发展课程&&& 0.5学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军事课程&&&& 3学分
军事技能训练
(5)公共通修基础课程&&&& &13.5学分&&&&&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U10G11016/
C程序设计II / C程序设计II实验
U10G11028/
C#程序设计II / C#程序设计II实验
四选一&学分
U10G11020/
C++程序设计II / C++程序设计II实验
U10G11024/
VB.net程序设计II / VB.net程序设计II实验
大学英语课程共计4学分,安排在1-4学期。学生进校后进行英语水平分级测试,按照测试成绩进行分级教学。第一学年学生进入综合英语类课程学习,必修4学分,拓展提高类课程不计入总学分。课程设置如下:
大学英语(Ⅰ)
分级考试成绩-后70%学生第一学期必修(已通过雅思或托福考试的可免修英语)
大学英语(Ⅱ)
分级考试成绩-后70%学生第二学期必修
分级考试成绩-前30%学生第一学期必修(已通过雅思或托福考试的可免修英语)
大学英语(Ⅲ)
分级考试成绩排名前30%学生第二学期必修
大学英语口语(外教)(上)
大学英语口语(外教)(下)
分级考试成绩排名前30%学生可选修,不计入学分
学术英语口语
学术英语读写
全体学生必修,不计入学分&
科技英语翻译
实用英语写作
英语演讲与辩论
国际交流英语视听说
跨文化交际
英语国家概况
商务英语(BEC)
留学英语(Ⅰ)
留学英语(Ⅱ)
留学英语I(读写)
留学英语I(口语)
留学英语II(读写)
留学英语II(口语)
人文阅读赏析
体育课第1-4学期为必修课,每学期为1学分。不同专业、不同体质、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基础条件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
(6)分层次通修课程&&&& 29.5学分
①& 非专业数学类课程& 17学分
高等数学(上)
工科数学分析(上)
线性代数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高等数学(下)
工科数学分析(下)
②&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12.5学分
大学物理II(上)
大学物理实验I(上)
普通化学(2)-基础化学
大学物理II(下)
普通化学(2)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I(下)
2. 学科专业课&&&& 63.5学分
(1)学科基础课程&&& 20学分
电工电子技术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
理论力学Ⅲ
材料力学Ⅰ(1)
(2)专业核心课程& 25.5-27.5& &学分
&&&& 以下课程根据授课语言,中、英文二选一。
材料科学基础(上)
材料科学基础(上)(英文)
材料科学基础(下)
材料科学基础(下)(英文)
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英文)
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U04M12167&
现代分析测试方法(英文)
材料成形共性基础
材料设计导论
材料热力学
材料热力学(英文)
材料物理性能
材料物理性能(英文)
以下课程分方向修读:
&&&& 金属材料方向& &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金属材料学
&&&&&&&&&&&&&&&&&&&&&&&&&&&&&&&&&&&&&&&&&&&&&&&&&&&&&&&&&&&&&&&&&&&&&&&&&&&&&&&&&&&&&&&&&&&&&&&&&&&&&&&&&&&&&&&&&&&&&&&&&&&&&&&&& (合计26.5& 学分)
无机非金属方向
无机材料制备基础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 (合计26.5& 学分)
复合材料方向 &
复合材料原理及工艺
化学气相沉积原理与设备
&&&&&&&&&&&&&&&&&&&&&&&&&&&&&&&&&&&&&&&&&&&&&&&&&&&&&&&&&&&&&&&&&&&&&&&&&&&&&&&&&&&&&&&&&&&&&&&&&&&&&&&&&&&&&&&&&&&&&&&&&&&&&&&&& (合计25.5& 学分)
凝固方向 &
铸造工艺学
&&&&&&&&&&&&&&&&&&&&&&&&&&&&&&&&&&&&&&&&&&&&&&&&&&&&&&&&&&&&&&&&&&&&&&&&&&&&&&&&&&&&&&&&&&&&&&&&&&&&&&&&&&&&&&&&&&&&&&&&&&&&&&&&& (合计26.5& 学分)
塑性成形方向
塑性成形原理
塑性成形工艺(冲压)
塑性成形工艺(锻造)
塑性成形设备及控制
&&&&&&&&&&&&&&&&&&&&&&&&&&&&&&&&&&&&&&&&&&&&&&&&&&&&&&&&&&&&&&&&&&&&&&&&&&&&&&&&&&&&&&&&&&&&&&&&&&&&&&&&&&&&&&&&&&&&&&&&&&&&&&&&& (合计27.5& 学分)
焊接方向 &
焊接设备及控制
&&&&&&&&&&&&&&&&&&&&&&&&&&&&&&&&&&&&&&&&&&&&&&&&&&&&&&&&&&&&& (合计27& 学分)
(3)专业选修课程 &16-17.5 学分(含2学分的跨学科开放选修课)
1、&&&&&& 金属材料方向,需选修16.5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
2、&&&&&& 无机非金属方向,需选修16.5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
3、&&&&&& 复合材料方向,需选修17.5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
4、&&&&&& 凝固方向,需选修16.5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
5、&&&&&& 塑性成形方向,需选修15.5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
6、&&&&&& 焊接方向,需选修16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
各方向建议选修课程
&&&& 金属材料方向 :
表面工程技术
热处理设备及自动控制
晶体学与晶体结构
无机非金属方向:
表面工程技术
铁电/压电功能材料
晶体学与晶体结构
复合材料方向:
无机材料制备基础
新型功能复合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
超高温复合材料极端环境下服役行为
超高温复合材料极端环境下服役行为(英文)
凝固方向: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合金熔炼及特种铸造
热加工测试技术
塑性成形方向: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热加工测试技术
焊接方向: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Solid-state Welding
以下课程不分方向,至少选修1门 双语课
计算材料学
学科前沿课&学分
智能与敏感材料
先进电池材料
增材制造技术
先进反应堆结构材料基础
电子封装与微连接
显微组织表征与分析
Fundamenta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化学导论
塑料成型技术与摸具设计
激光加工技术
材料成形力学基础
电化学原理与应用
高温材料表面防护及涂层技术
模具CAD/CAM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数值模拟
有限元基础及软件应用
粉末冶金技术
焊接质量检测与评价
金属基复合材料
钛及钛合金
钛及钛合金锻造
高分子材料导论
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
稀土功能材料
薄膜材料导论
特种功能涂层
航空航天高温结构材料与技术
钛基合金熔铸成形原理与技术
摩擦材料基础
Surface Modification(双语)
铝合金技术
材料科学与人类文明
Advanced Carbon Nanomaterials
纳米合金(中英文)
3. 综合素质培养&&&& 12学分
(1)科学素养类课程:包含三航概论、环境、生物等自然科学,其中在“航空概论”、“航天概论”、“航海概论”课程中必须三选二。
量子力学导论
科学素养类选修课程
(2)经管法类课程:包含经济、管理、法学等
(3)人文素养类课程:包含哲学、伦理、历史、文化、语言、文学、社会、审美、人生与发展等
()艺术素养类课程:包含《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
建议学生选课包含科学素养类课程、经管法类课程、人文素养类课程、艺术素养类四个模块,每学期开设的上述模块课程详见当学期选课手册。
4. 综合实践&&& 28学分
(1)毕业设计/论文&&&& 10学
毕业设计(论文)
(2)集中实践环节&&& 16学分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II
CAD设计及创新实践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
(3)科研训练&&&& 2学分&&&
包含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社会调查、参与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
八、课程逻辑关系图
材料类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将主要课程分别归入几大课程模块之中,课程之间相互支持与衔接,突出专业特色,满足专业学术型、交叉复合型、就业创业型人才培养要求。
版权所有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正文
王汝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办公室:理学院B330
Tel: 029-; Fax:
E-mail: rmwang@
专业特长:&高性能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改性、制备、性能与应用
王汝敏,男,年月生,安徽肥东人,年月考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非金属材料及成型()专业,年月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一直在西北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教研室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在隶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和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晋升讲师、晋升副教授、晋升教授、获批材料学博士生导师,年月—年月兼任教研室副主任,年月—年月和年月—年月兼任教研室主任。年月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职博士研究生,年月材料学博士学位,年月—月公派在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材料系访问。
主要从事高性能树脂基体及其复合材料的科研工作,先后参与复合材料用环氧树脂的韧化、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结构复合材料用氰酸酯树脂研究、缝编(、)复合材料技术研究、基体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液晶环氧改性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的研究、覆铜板用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树脂膜熔渗()复合材料工艺等项目的研究,研制的改性树脂是中国第一个成功应用于飞机机翼主受力结构的复合材料基体材料。获省部级科技奖项,国家发明专利项,发表学术论文篇,其中引用篇,引用篇。主讲《》等课程,编著教材部,先后培养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材料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等学科硕士人、材料学博士人。
年月年月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系航空非金属材料及成型专业本科生,获工学学士学位
年月年月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系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年月年月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系材料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在职),获工学博士学位
年月年月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材料系访问学者
88.12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材料教研室助教
93.11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材料教研室讲师,教研室副主任(90.05-93.11)
98.12西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高分子材料教研室副教授,教研室主任(93.12-94.11)
01.04西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高分子材料教研室教授,教研室主任(97.10-01.04)
03.06西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高分子材料教研室教授、博导,教研室主任(01.04-03.06)
11.10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教授、博导,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长
陕西省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钢学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分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复合材料增强体专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高分子材料专委会委员,《玻璃钢/复合材料》、《热固性树脂》、《纤维复合材料》杂志编委。
获奖及荣誉
西北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1993
5405 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体,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3等奖,1994
扩链型低温固化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3等奖,1997
酚醛环氧树脂新工艺,陕西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2等奖,2007
Application of bilayer silanisation treatment to improve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bond durability of aluminium alloy,The J M Kape Memorial Medal, The Institute of Metal Finishing,2010
高性能树脂基体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研究,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应用研究,结构胶黏剂与胶接工艺研究,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其应用,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复合材料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老化试验研究、寿命评估和回收利用
本科生课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增强塑料—细观力学与力学性能》
硕士生课程:《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高分子界面科学》
博士生课程:《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特种酚醛模塑料的研制
747-8复合材料襟翼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究
树脂膜熔渗成型工艺研究
湿法缠绕用耐高温双马树脂的研制
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HM301有机硅粘接剂贮存寿命评估试验研究
已授权发明专利
陈立新,王汝敏,郑水蓉. 一种水溶液法制备线型双酚A酚醛树脂的方法[Z]. CN03
陈立新,梁滨,王汝敏. 一种用于RFI成型工艺的改性环氧树脂膜及其制备方法[Z]. CNA, 2010
主要出版物
Ru-Min Wang,Shui-Rong Zheng and Ya-Ping Zheng.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 and Technology, Cambridge: Woodhead Publishing Limited, 2011
王汝敏,郑水蓉,郑亚萍编著.《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年4月
Zheng, G Wang, R Zhao, Gao Y Yu, Xiaojiao. Study on influences of superplasticizer with waste plexiglas (WPS) on cement paste and mortar,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 328-330, p 579-582, 2011, Mechatronics and Materials Processing
Zheng, G Wang, R Zhao, Gao Y Yu. Zhong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plasticizer with waste plexiglas (WPS) onto cement particle surfac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 328-330, p 547-550, 2011, Mechatronics and Materials Processing
Zhang, X Wang, Rumin. Study on the ink penetration behavior of the offset paper surfac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 174, p 354-357, 2011, Printing and Packaging Study
Zhang, Xiao L Wang, Ru Min. OMG neutral deinking technical conditions and mechanism,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 236-238, p , 2011,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u, Bao Z Luo, W Wang, Ru Min. The synthesis of Mg-Zn-Al LDH and the sustained-release properties of theophylline intercalated LDH,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 189-193, p , 2011, Manufacturing Process Technology
Xiong,LWang,RLiang,HPang,Yu;Guan,Jing.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poly(methyl&methacrylate)-b-polystyrene/TiO2&nanocomposites&via&reversible&addition-fragmentation&chain&transfer&polymerization, Journal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 Part A: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47 (9): 903-908, 2010
Xiong Lei, Liang Hong-Bo, Wang Ru-Min and Pang Yu. The effect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TiO2 with diblock copolymers on the properties of epoxy nanocomposites, Polym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49(14):10
Du Baozhong,Wang Rumi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naproxen intercalated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19(5):371-378, 2010
Zhang, JX; Zheng, YP; Yu, PY; Xu, L; Lan, L; Wang, RM. The Synthesis of gel-like hybrid nanomaterials based on carbon nanotube decorated with metal nanoparticles at 45 ℃, Soft Materials, 8 (1): 39-48 2010
Zhang, J Zheng, Y Yu, P He, L Wang, H Wang, Rumin.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surface-activity of a polyoxyethylene ether trimeric quaternary ammonium surfactant, Journal of Surfactants Detergents, 13 (2): 155-158, 2010
Wang YF, Wang RM & Guo ZC. Improving water resistance of epoxy-based coatings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with γ-isocyanatopropyltriepoxysilane,Surface Engineering, 25 (1): 36-42, 2009
Zhang, JX; Zheng, YP; Lan, L; Mo, S; Yu, PY; Shi, W; Wang, RM. Direct synthesis of solvent-free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silica nonionic nanofluid hybrid material, ACS Nano, 3 (8): , 2009
Zhang, JX; Zheng, YP; Yu, PY; Mo, S; Wang, RM. Modifi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liquid-like behavior at 45 ℃, Carbon, 47 (12): , 2009
Zhang, JX; Zheng, YP; Yu, PY; Mo, S; Wang, RM. The synthesis of 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s by hyperbranched poly(amine-ester) with liquid-like behavior at room temperature, Polymer, 50 (13): , 2009
Wang YF, Wang RM & Guo ZC.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luminium alloy pretreated based on bis-sulphur silane with rare earth salt. Surface Engineering, 24&(1), 47-51, 2008
Guo ZC, Wang RM & Wang YF. Application of bilayer silanization pretreatment to improve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bond durability of aluminium alloy,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Metal Finishing, 86(1), 55-61,2008
Ai Tao, Wang Rumin & Zhou Wenying. Effect of grafting alkoxysilane on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kevlar fiber. Polymer Composites, 28(3), 412-416, 2007
Chen, LX; Wang, RM; Chan, PS; Qi, SH. Study on the mixed system of liquid crystalline epoxy/epoxy resi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40 (9-10):, 2005
Wang, R Chen, L Pengshan, Chang. Toughening epoxy resin by epoxy resin with aromatic ester mesogen, International SAMPE Symposium and Exhibition (Proceedings), v 50, p , 2005, SAMPE 05: New Horizons for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Wang, R Chen, L Sun, M Liu, Junxian.Toughening cashew nut phenolic resin by polyaryletherketone with cargo, International SAMPE Symposium and Exhibition (Proceedings), v 49, p , 2004, SAMPE 2004 Conference Proceedings -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 60 Years of SAMPE Progress
Wang, R Chen, L Pengshan, C Liwen, Lan. Study on liquid crystalline epoxy resin with aromatic ester mesogen, International SAMPE Technical Conference, p 359-367, 2004, 36th International SAMPE Technical Conference -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Sailing into the Future
杜宝中,王汝敏,陈博. 聚马来酸/LDH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1).
刘新林,王汝敏,闫超,西珊. 不同填料增强酚醛树脂模塑料的研究[J]. 中国胶粘剂,2010,(11).
张效林,王汝敏. 胶版纸表面油墨渗透行为的研究[J].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0,(S1).
党婧,王汝敏,韩小勇,程雷. 新型磷/氮协同阻燃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J]. 粘接,2010,(2).
程雷,王汝敏,杨绍昌,闫超. PES改性低温固化双马树脂固化动力学研究[J]. 中国胶粘剂,2009,(12).
宋家乐,陈立新,王亚洲,王汝敏. 紫外光固化巯基-乙烯基硅氮烷共聚物热解研究[J]. 高分子学报,2009,(11).
熊磊,王汝敏,梁红波,管静. 超支化聚合物接枝纳米TiO2/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 中国胶粘剂,2009,(4).
宋家乐,陈立新,王亚洲,王汝敏. 超支化烯丙基聚硅氮烷-巯基化合物体系紫外光固化研究[J]. 高分子学报,2009,(4).
王小建,王汝敏,杨建华. 新型含磷环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热固性树脂,2009,(1).
高艳,王汝敏,杨志刚,王小建. 低温固化改性BMI树脂基体动力学研究[J]. 中国胶粘剂,2009,(1).
杜宝中,王汝敏,陈博. 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Mg-Al-CO3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J]. 材料导报,2009,(2).
张娇霞,郑亚萍,杨晓东,王汝敏. 一种含碳纳米管的第二代纳米流体的制备[J]. 高分子学报,2008,(12).
裴照卿,王汝敏. 用烯丙基化合物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膜的研究[J]. 中国胶粘剂,2007,(12).
王云芳,郭增昌,王汝敏. 铝合金表面复合硅烷化膜层的制备及分析[J]. 金属热处理,2007,(9).
宋家乐,陈立新,王亚洲,王汝敏. 多元α-巯基丙酸酯/乙烯基硅氮烷紫外光固化与热解特性[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9).
郭增昌,王云芳,王汝敏. 铝合金表面不同硅烷化预处理的耐蚀性研究[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7,(3).
艾涛,王汝敏,邓杰. Kevlar缝线表面处理对炭纤维/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缝合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J]. 复合材料学报,2007,(1).
董萌,王汝敏,姚梅,杨绍昌. 一维RFI工艺流动模型的建立及数值模拟[J]. 粘接,2007,(1).
姚梅,王汝敏,朱天社,董萌. 用FTIR跟踪监测环氧丙烯酸酯胶粘剂光固化过程的研究[J]. 中国胶粘剂,2006,(12).
郭增昌,王云芳,王汝敏. 溶胶-凝胶法制备γ-缩水甘油醚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杂化材料研究[J].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6,(6).
董萌,王汝敏,姚梅,巨军政. RFI成型工艺中渗透率的研究及树脂流变模型的建立[J]. 粘接,2006,(6).
王云芳,王汝敏,郭增昌. 化学复合镀梯度镀层工艺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5).
陈立新,王汝敏,宋家乐,陈伟伟,景晨丽. 聚合物制备工程陶瓷的研究概况[J]. 陶瓷学报,2006,(3).
陈立新,王汝敏,郑亚萍,赵庆贺,朱月群. 线形双酚A酚醛固化环氧树脂的研究[J]. 中国塑料,2006,(6).
郭增昌,王云芳,王汝敏,郑水蓉. 倍半硅氧烷合成进展[J]. 高分子通报,2006,(1).
王汝敏,陈立新. 烯类化合物共聚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研究[J]. 粘接,2005,(5) :11-13.
王汝敏,陈立新,张宏伟. 双马来酰亚胺改性芳香胺固化环氧树脂的研究[J]. 中国塑料,2005,(6) :30-34.
王汝敏,陈立新,张双存,杨黎. 双酚A二氰酸酯树脂的固化特性研究[J]. 热固性树脂,2005,(2): 4-9
研究生招生方向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302)
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高分子加工及其复合材料()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办公室电话:029- 西北工业大学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