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高二区域地理理的资料比较好?就是把知识...

读分析祖国宝岛-台湾省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归纳该岛相关的区域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 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 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按热量带划分.大部分位于 带.南部位于 带. 2.自然环境特征: (1)台湾岛地形类型大部分为 .平原主要分布在 部沿海. (2)气候类型I为 气候.II为 气候.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 的缘故.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读分析祖国宝岛-台湾省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归纳该岛相关的区域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 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       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按热量带划分,大部分位于        带,南部位于          带。2.自然环境特征:(1)台湾岛地形类型大部分为      ,平原主要分布在    部沿海。(2)气候类型I为      气候,II为       气候。两种气候类型的界线向南弯曲,主要是            的缘故。与同纬度大陆相比,台湾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     ,降水丰沛。(3)岛内自然资源种类多样,除了森林、鱼类、海盐、石油和硫磺外,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因,还蕴藏着      资源。(4)由于该岛邻近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     等地质灾害。此外,每年夏秋受      影响,经常酿成       气象灾害。3.人文、经济特征:(1)岛内产业比重最大的是第    产业,其次是第    产业。2003年外贸总额占岛内生产总值     %以上,说明岛内经济对外依赖程度      。(2)热带水果种植业在农产品出口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    部。(3)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高、在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是   (单项选择)A.纺织&&&& B.钢铁&&&& C.汽车&&&& D.信息电子(4)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岛内的主要优势是    (多项选择)A.资金&&&& B.技术&&&& C.市场&&&& D.劳动力&
【答案】1.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多元文化交流(任答两点即可)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任答两点即可)&【详解】这是道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地理试题,需要考生有较强的从地理图表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26题从图1分析,A图人口出生率为50‰,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两者之差,为30‰。从图可以看出,B国和C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接近,所以自然增长率较低,所以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C国。第27题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非洲,在大洲中非洲的自然增长率最高。第28题本题属于绘图题,只要取表格中15岁以下人口占50%,65岁以上人口占5%,就可以在图2中画出A点。第29题综合分析,A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第30题图3反映的是城市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多元文化交流;可能带来的问题是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备考建议】平时应着重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有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能力。2.台湾&&& 亚热&&&热3.(1)山地、丘陵&&& 西& (2)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地形隆起&&&&小& (3)水能(水力)& (4)太平洋&&& 亚欧&&& 地震&&& 台风&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地理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分析祖国宝岛——台湾岛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回答:
(1)简述该岛东西两侧海水深度差异很大的原因。 (2)该岛西部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简述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科目:高中地理
(36分)宝岛台湾物产富饶,但又多自然灾害。日至8日第9号热带风暴&莫拉克&台风袭击了台湾南部花莲、桃园两县,造成严重死伤。中国大陆政府和同胞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捐资捐物,共度难关。读图后回答问题:
(1)台湾为世界重要的甘蔗生产基地,试简述其主要区位因素。(6分) (2)台湾西南部的布袋盐场为我国三大盐场之一,试简述其有利的区位因素。(6分) (3)台湾自古就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从地理学角度加以阐述。(6分) (4)试分析台湾发展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的原因。(6分) (5)台湾大部分城市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试分析其原因。(6分) (6)正常情况下,台风移过台湾海峡只需12-13小时,而此次“莫拉克”却花费了40多个小时,这40多个小时暴风圈一直笼罩全台,造成台湾50年来最大的水灾,试分析此次灾害严重的原因。(6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栾城二中2010年高三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地理部分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阅读分析祖国宝岛——台湾岛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回答:(1)简述该岛东西两侧海水深度差异很大的原因。(2)该岛西部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简述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栾城二中2010年高三文科综合模拟试卷-地理部分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阅读分析祖国宝岛——台湾岛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回答:(1)简述该岛东西两侧海水深度差异很大的原因。(2)该岛西部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简述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高中区域地理的知识点有哪些
  全国可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个自然区。其中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差别较大,以秦岭??淮河为界,又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因此全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北方地区复习要点:黑土地和黄土地(东北高原、黄土高原);稠密的铁路网;重要的工业区(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京津唐);北方人民的;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南方地区复习要点: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林木和水果;水运发达;沿海和内地的工业发展;治水与治土;南方人民的生活。1几种农业类型的区分  (1)绿洲农业: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如我国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农业就为绿洲农业。  (2)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如我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农业就为灌溉农业。  (3)河谷农业:一般是指在海拔高的河谷地带出现的农业类型,如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农业就是河谷农业。  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夏季平均气温低,因而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共同有利条件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小编为大家整理整理了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九科知识点,各科知识点都包含了知识专题、、解题技巧等内容。更多2016年各科复习知识点请查看<<>>,高考知识点频道有你想要的珍贵复习资料。欢迎访问,生的专属网站。  1南北方区域综合  1.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特定地理区域内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建立在本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河流、地形、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气候、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资源储存量及类型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等这一方面要求人们根据本地区自然地理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区域开发和区域建设;另一方面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也并不是绝对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改造例如,通过灌溉,可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等  2.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综合:系统地理主要是指高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则主要是指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两者的科学分析的载体,许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成因、规律及变化等,都是对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而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和验证运用系统地理中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来解释区域地理中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以及地理分布,就是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综合例如,运用大陆构造理论解释山脉的形成以及火山、地震的发生;运用大气环流知识解释各地理区域的气候;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交通区位因素、城市区位因素分析世界和中国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的分布和发展等  3.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综合: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构成了区域自然地理的环境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地形控制着河流的流向,气候影响着河流的讯期,地形影响气候,气候反过来又对地形进行塑造,在特定的地形、气候条件下形成特定的土壤和植被,最后在区域内形成特定的自然带自然带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地表的分布规律,集中体现了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对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区域内各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综合:农业、工业、交通、聚落、商业、金融等一系列的人文地理要素,构成了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人文地理环境,区域内各人文地理要素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高度发达的美国工业对农业的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机械、化肥、农药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生产条件再如,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农业地域专门化生产、对世界工业布局(跨国公司)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有,城市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区域发展也起到了拉动作用,而区域内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也对区域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等  5.区域内各学科的综合:a.区域发展的历史与历史学科关系密切例如,长城出现在中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这与历史上北方地区、西北地区民族矛盾有关;丝绸之路的兴盛,造就了敦煌艺术宝库等h.区域热点问题与政治学科关系密切例如,中东问题、伊拉克战争、印巴冲突、阿富汗战争以及朝核问题等,不仅有历史的原因,而且还有深刻的政治背景。1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简要归纳为:山环水绕,平原内孕;气候冷湿,森林?茂密。  不要错误地认为,只有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的地区才属湿润区。东北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虽然年降水量不足800毫米,但由于该地的纬度较高、蒸发量小,因此地表仍较湿润,也属湿润区。?????  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春季,并不是出现在夏季,这是因为夏季气温虽然较高,融雪能力很强,但此时地表已无积雪。  分析沼泽的形成原因,可从水的来源、去处两大方面进行。沼泽的形成,一般是由于水的来源丰富,如降水丰富,易出现洪涝等。另外也因为水不易排走。  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是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突出特点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地区专业化生产。  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以及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科技、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基本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可简要归纳为:地理(当地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孕育了机会,历史(侨乡、适逢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机会,政策(改革开放)催生了机会。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第二阶段虽然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但与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工业有显著的区别,其重工业和制造业不发达,制约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应加强钢铁、石化、汽车等基础工业的发展。1北方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大部分位于35°N-50°N和105°E-135°E之间;其相对位置为渤海、黄海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二)地形和土壤  1.地形: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  2.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  地质灾害:多火山,如长白山地区、太行山地区等。  2.土壤:黄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和黑土(东北地区,土壤肥沃)  (三)气候和植被  1.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但黑龙江沿岸和长白山地地区为湿润地区。常伴有寒潮、低温、洪涝、春旱等自然灾害。(思考:气候类型成因?)  2.植被:华北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东北地区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  (四)河流和湖泊  1.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永定河等。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少、水位季节变化南大北小、汛期北长南短、含沙量南多北少、结冰期北长南短。(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水文特征?)  (提示:水量大小和水位季节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流域内气候因素特别是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强度、降水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汛期取决于降水量多少、雨季出现时间和长短(外流河)或气温的高低(内流河);含沙量多少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土质状况和地势状况;结冰期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纬度的高低。)  (提示:思考黄河和松花江流域凌汛现象出现的河段和成因分析。)  2.湖泊:兴凯湖、长白山天池、镜泊湖、松花湖、洪泽湖等。(提示:天池的成因?)  (五)资源  1.矿产资源:大庆油田、中原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大同煤矿、朔州煤矿、抚顺煤矿等;本溪铁矿、鞍山铁矿;招远金矿。  2.化学资源:长芦盐场(思考:长芦盐场晒盐的时间和有利条件?)  3.其他资源:东北地区土地和森林资源丰富(提示:思考其成因?)。1北方地区人文地理概况  (一)农业  1.主要农产品及分布  (1)粮食作物:冬小麦(华北,why?)春小麦(东北,why?)水稻(长白山地灌溉地区和黑龙江沿岸,why?)。  (2)油料作物:花生(华北);(3)糖料作物:甜菜(东北,why?)。  (4)经济作物:棉花(华北)谷子(黄土高原)大豆(东北、华北)高粱(东北、黄土高原)等。(5)纤维作物:亚麻(东北)。  (6)水果:苹果、葡萄和梨(华北和辽宁)桃、杏和柿(东北)等;  (7)畜牧业:山地放牧业和家禽圈养 (8)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  2.耕作方式和熟制:旱地农业为主;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一年一熟)。  3.在全国农业的地位: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是全国最大水果带。  4.农业生产条件(提示: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和北方地区概况,理解分析)。  A.有利条件:①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雨热同期,水热配合条件好。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B.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受寒潮影响大;西部受风沙影响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  思考:试评价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有哪些?  (二)工业  1.工业带(区):环渤海工业带,其包括: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区;陇海-兰新线工业带。  2.工业特点: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  3.工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问题:①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②生产技术落后;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产品类型单一;⑤淡水资源不足。  (2)解决措施:①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②加强技术改造;③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④增加产品类型;⑤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工业发展条件:①农业基础好;②铁路网最稠密,交通便利;③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三)风俗习惯、民居和民族  1.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2.传统民居特点:东北地区注意防寒保温;黄土高原特色民居窑洞;  3.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等。  (四)交通:铁路、公路网稠密(注意:查地图册,熟记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主要铁路线)。  (五)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等  (六)生态环境  1.东北地区:黑土流失和沼泽地(湿地)破坏。(提示:要总结其成因及解决措施。)  2.华北平原:易受旱涝、盐碱、风沙威胁。(注意:分析其出现季节、成因及解决措施。)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注意:分析其成因及其解决措施;特别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1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主体部分位于20°N-32°N和100°E-120°E之间;其相对位置位于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东至东海;南海以北,北至秦岭、淮河一线。  2.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包括省级行政区琼、港、澳、台、粤、桂、云(滇)湘、鄂、赣、浙、沪、闽的全部和川、皖、苏、豫、陕、甘的部分。  (二)地形和土壤  1.地形特征: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  2.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江南丘陵(我国最大的丘陵)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和横断山脉。(思考:横断山脉大致为东西走向的成因?)  3.土壤:以红壤为主(酸性较强、贫瘠),平原地区还有水稻土和紫色土。  (提示:注意红壤的改良措施有哪些?)  (三)气候和植被  1.气候:以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湿润)。常出现台风、风暴潮、伏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  (提示:一定要总结归纳出该地气候类型的成因?该地上述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昆明准静止锋和江淮准静止锋的成因及影响?“巴山夜雨”的成因?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四川盆地夏季高温及冬季温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南部沿海地区有小部分季雨林。(思考:该植被成因?)  (四)河流和湖泊  1.河流:长江、赣江、湘江、岷江、淮河、京杭运河、珠江、钱塘江等  (切记:勿忘归纳该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淮河洪水泛滥的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2.湖泊: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巢湖、太湖、日月潭等  (五)资源  1.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如:攀枝花铁矿(煤矿)个旧锡矿、平果铝土矿、大余钨矿、铜仁汞矿、大冶铁矿、德兴铜矿等(建议:查地图册,落实到地图上)  2.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淡水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较多,如: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二滩、龚嘴、三峡、葛洲坝、安康等;珠江水系上游也有较多水电站。(建议:查地图册,落实到地图上)  3.化学资源:莺歌海盐场(海南)布袋盐场(台湾、东南盐仓)。(提示:查找位置,并掌握其形成的有利条件?)1南方地区人文地理  (一)农业  1.主要农产品及分布  (1)粮食作物:水稻(why?);  (2)油料作物:油菜(长江流域地区);  (3)糖料作物:甘蔗(台、闽、粤、桂、云、川);  (4)经济林:竹、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蚕桑等;  (5)水果:热带水果作物,如: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等;  (6)畜牧业:山地放牧业和家禽业  (7)水产业:淡水养殖、近海养殖和海洋捕捞;(思考: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2.耕作方式和熟制:水田农业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  3.在全国农业的地位:重要的商品粮(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糖料作物(台、闽、粤、桂、云、川)油料作物(长江沿岸地区)棉花(江汉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黄麻、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出口农产品(太湖平原、闽南三角、珠江三角洲)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查地图册,落实其位置)。  4.农业生产条件(提示: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和北方地区概况,理解分析)。  A.有利条件:①气候:以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雨),雨热同期,水热配合条件好。②地形、土壤和水源: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既灌溉便利,也有利于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农业基础: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B.不利条件:①气候:旱涝灾害频繁,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土壤: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黏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③地形地貌: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思考:试评价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条件有哪些?  (二)工业  1.工业带(区):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如:沪宁杭工业区)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珠江三角洲工业区、闽南三角工业区)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2.工业特点:工业基础好,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  3.工业发展条件:①农业基础好;②铁路、公路、内河航运和沿海运输密切配合,水陆联运条件好,交通便利;③矿产资源、水能资源、东南沿海地区缺乏煤等。  (提示:归纳总结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工业生产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分别是什么?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和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补充:(1)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  A.优势:水能、矿产、农林牧资源丰富;  B.表现:该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电力、有色金属冶炼、机械、煤炭、纺织工业发展迅速。  C.主要工业中心:重庆、成都、攀枝花、贵阳等。(提示:通过查找地图册,归纳各工业中心主要工业部门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的区位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②海洋运输便利;③资源丰富;④劳力廉价且丰富;⑤巨大的互补空间。  (3)南宁发展的区位优势:  A.地理位置优越,南宁地处我国大西南出海通道;其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是直接进出东南亚各国的“水陆门户”、“桥头堡”。  B.交通条件优越,海洋运输和铁路交通便利;  C.资源条件优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D.劳动力条件优越,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E.与周围国家和地区互补空间大,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为南宁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三)风俗习惯、民居和民族  1.人民主食:大米  2.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四)交通  传统-船舶;现代-船舶、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便利(注意:查找地图册,进行落实)  (五)主要城市: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杭州、福州、武汉、长沙、重庆、成都等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  1.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旱涝灾害频繁。(注意:归纳该灾害成因、危害、整治措施)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注意:归纳该灾害成因、危害、整治措施)  3.红壤:(1)特点: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壤黏重。  (2)改良措施: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茶树、杉木、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流失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252001.html
相关阅读:
下一篇:没有了当前位置: > > >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之中国区域地理部分
&#xe612; 来源|&#xe60e; 发表|&#xe60f;457 人浏览
教学分类:
知识点在不断更新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才能更好的掌握,接下来查字典地理网给大家整理高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阅读。第九单元 疆域、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1、
领土四端2、
主要邻国;新疆接壤的国家最多(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3、
近海四大海区及大致的分界线;两个内海(渤海、琼州海峡)4、
海洋资源:最大的渔场、三大盐场、海底四大矿产。5、
行政区划:结合重要的经纬线(4+3),图见地图册101页。6、
人口:我国的人口现状;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7、
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的主要分布区域。(西南、西北、东北)第十单元 地形1、
我国的地势特征:三大阶梯,图见书本89页,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2、
我国的地形特征:五大基本地形,山脉是骨架,图见书本90页。3、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主要特征。(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4、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分布及原因。注意区别气象灾害。第十一单元 气候1、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2、
我国夏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其主要影响因素;我国冬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其主要影响因素。图见地图册107页。3、
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区。注意:东北中温带和寒温带的分布,西北新疆地区中温带和暖温带的分布。4、
我国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5、
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的移动:5月、6月、7—8月、9月雨带的位置以及对应的天气现象。图见书本102页。6、
夏季风的强弱对我国南北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7、
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划分的依据是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8、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影响范围、成因、危害。第十二单元 河流与湖泊1、
我国主要的河流名称及分布。2、
我国不同地区主要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东北、华北、南方、西北。3、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区分。4、
河流的开发(水能资源)和治理(洪涝、治沙、治污等)。5、
我国两大主要湖泊的分布区: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6、
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区分。第十三单元 城市和交通1、
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2、
六大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3、
我国主要的铁路交通干线,关注西南地区的铁路和青藏铁路以及两条跨海铁路。4、
内河航运和海运,主要的港口城市,如长江航线上的重庆、武汉、南京,京杭运河上的济宁,珠江上的梧州;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秦皇岛港,要注意一般形成良港的条件。第十四单元 北方地区1、
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
东北地区商品性农业基地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利与不利)3、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原有优势条件,面对的问题,如何振兴。4、
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等危害的成因。(自然和人为两方面)5、
华北中低产田的治理模式。6、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7、
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第十五单元 南方地区1、
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和气候特征。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华南热带地区等。3、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及其治理。4、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以及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5、
东南沿海的赤潮和咸潮。6、
南方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工业,关注环北部湾地区。7、
关注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的特色。第十六单元 西北地区1、
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干旱的自然环境。2、
西北独特的农牧业基地,发展农牧业的自然条件。3、
西北荒漠化的成因以及治理措施。4、
西北丰富的能源和矿产,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5、
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彩的文化景观,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第十七单元 青藏地区1、
世界屋脊,高寒的气候。2、
大江大河的源头,三江源和三江并流的区分。3、
藏北和藏南的对比:地势、地形、气候、植被、农业发展类型。4、
河谷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5、
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6、
脆弱的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区。7、
青藏铁路的建设。第十八单元 区域差异1、
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2、
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比较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如何协调发展。3、
跨区域资源调配:南水北调中、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现在是不是感觉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推荐的高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与“高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之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相关文章
最新地理学习基础
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总结①天堂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措施...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如:劳动密集型...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别对转入地和转出地分...
南水北调带来的影响:积极意义:经济效益:缓解供水区...
如何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开源节流)开源:①修建...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一轮资料)(1)调整农业与...
等温线图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规律:气温由低纬向高纬...
一些高三学生认为地理这一科目难学,其实是他们没学好...
(一)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二)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气候类型的判读
热门地理学习基础
高考大战在即,同学们是不是夜夜挑灯奋战呢?复习要找...
需要参加会考的同学们即将上岸了,1月份将陆续迎来各...
需要参加会考的同学们即将上岸了,1月份将陆续迎来各...
需要参加会考的同学们即将上岸了,1月份将陆续迎来各...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物质的组成...
期末大战在即,同学们也经过许多考试的“磨砺”,但总...
寒假即将到来,享受寒假之余,地理复习可不能落下,同...
面对“中考”大关在即,初中三年学习的知识更全面了,...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由太阳大...
知识结构一、疆域1、位置①经纬度位置:最东端黑龙江...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环境问题...
需要参加会考的同学们即将上岸了,1月份将陆续迎来迎...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基础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
1.晨昏线判定极其特点口诀。晨昏线圈过地心,昼夜跨...
高考文综考试中的政治.历史 地理三科的主观题材料分...
⑴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
【利用经纬网及地理事物判断方向】【基本原理】:1、...
根据近几年的高考大纲要求,地图上的比例尺是一个很重...
1.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1、 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1)微观:水金地火...
高中地理上的很多学术名词概念看似相同,实际是有很大...
什么是环境?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
高二地理学习中,区时计算是重难点,是很多同学们头疼...
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思维障碍分析(全国卷Ⅰ)36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二区域地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