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普遍数学题数学题

欢迎您,[][]
(您的IP:220.177.198.53)
类型筛选:
北京课改版北师大版沪教版沪科版华师大版冀教版鲁教版其它版本青岛版人教版苏科版五四学制版湘教版浙教版通用版
精品/普通:
地区筛选:
星级筛选:
ID:3-3595296
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16o临夏州)下列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D. 2.(2016o荆门)如图,△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AB=5,AD=3,则BC的长为(  ) A.5
D.103.(2016o淮安)估计 +1的值(  )A.在1和2之间
B.在2和3之间
C.在3和4之间
D.在4和5之间4.(2016o临夏州)已知点P(0,m)在y轴的负半轴上,则点M(﹣m,﹣m+1)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5.(2016o东营)在△ABC中,AB=10,AC=2 ,BC边上的高AD=6,则另一边BC等于(  )A.10
D.8或106.(2016o遵义)已知一组数据:60,30,40,50,70,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60,50
D.60,607.(2016o河北)若k≠0,b<0,则y=kx+b的图象可能是(  )================================================压缩包内容:学年度第一学期北师版数学上册八年级期末测试模拟测试B.doc
需要精品点:2个
ID:3-3595065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2.5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图形面积问题 专题检测题1.一根长为22 m的铁丝,恰好折成一个面积为30 m2的矩形,则这个矩形的长是( 
D.10 m2.一边靠6 m长的墙,其他三边用长为13 m的篱笆围成的长方形鸭舍的面积为20 m2,那么这个长方形鸭舍与墙垂直的一边的长是( 
D.4 m或2.5 m3.(易错题)某杂技团用68 m长的幕布围成一个面积为300 m2的矩形临时场地,并留出2 m作为出入口,则矩形场地的长为( 
 )A.15 m
D.30 m4.如图,在△ABC中,∠ABC=90°,AB=8 cm,BC=6 cm.动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开始移动,点P的速度为1 cm/秒,点Q的速度为2 cm/秒,点Q移动到点C后停止,点P也随之停止运动.下列时间中,能使△PBQ的面积为15 cm2的是( 
 ) A.2秒钟
D.5秒钟5.如图,在一块长为22米、宽为17米的矩形地面上,要修建同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两条道路各与矩形的一条边平行),剩余部分种上草坪,使草坪面积为300平方米,若设道路宽为x米,则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压缩包内容:2.5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图形面积问题专题检测题及答案.doc
同步练习/一课一练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3-3595064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一元二次方程
专题训练题 1.已知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2mx+4=0的一个解,则m的值为( 
D.0或-2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为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c=1
B.a+b+c=0C.a-b+c=0
D.a-b+c=13.已知m是一元二次方程x2-x-1=0的一个根,那么代数式m2-m的值等于( 
D.2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ax+b=0有一个非零根-b,则a-b的值为( 
D.-25.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1)2-m=0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34
D.m≥26.方程x2-3=0的根是( 
 )A.x=3
B.x1=3,x2=-3C.x=3
D.x1=3,x2=-37.一元二次方程(x+6)2=16可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其中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是x+6=4,则另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是( 
 )A.x-6=-4
B.x-6=4C.x+6=4
D.x+6=-4================================================压缩包内容: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一元二次方程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
同步练习/一课一练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3-3595058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数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方程中,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4,将其折叠,使AB边落在对角线AC上,得到折痕AE,则点E到点B的距离为(
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为2:3,那么这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是(  )A.2:3
D.8:274. 已知点A( -2 ,y1 ) , ( -1 ,y2 ) , ( 3 ,y3 )都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则 (
y1<y2<y3
y3<y2<y1
y3 <y1<y2
y2<y1<y35.某工厂由于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成本逐月下降. 原来每件产品的成本是1600元,两个月后,降至900元.如果产品成本的月平均降低率是x,那么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6.二次三项式 配方的结果是(
)================================================压缩包内容: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用word2003打开).doc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答题卡doc.doc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3-359505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个小题3分,共36分.1.给出四个数0,, ,0.3其中最小的是 (
D.2.如图1,在△ABC中,D是BC延长线上一点, ∠B=40°,∠ACD=120°,则∠A等于(
D.90°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D.4.如图2,在□ABCD中,AC平分∠DAB,AB=3, 则□ABCD的周长为(
D.155.把不等式<4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正确的是(
               6.如图3,在5×5正方形网格中,一条圆弧经过A,B,C三点, 那么这条圆弧所在圆的圆心是(
D.点M7.日,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数达到37.7万人,37.7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0.377×l06
B.3.77×l05
C.3.77×l04
D.377×1038. 如图4,所示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9. 已知圆锥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5,则圆锥的侧面积是(
D.================================================压缩包内容:九年级(下)数学中考复习试题.doc
小/初/高考模拟试卷
需要精品点:2个
ID:3-3595052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及30°角的正弦值
专题训练题 1.如图,在△ABC中,∠C=90°,AB=5,BC=3,则sinA的值是(  ) A.34
D.452.在Rt△ABC中,∠C=90°,AC=12,BC=5,则sinA的值为(  )A.512
D.5133.正方形网格中,∠AOB如图放置,则sin∠AOB=(  ) A.55
D.24.在Rt△ABC中,∠C=90°,若将各边长度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A的正弦值(  )
A.扩大2倍
B.缩小2倍
C.扩大4倍
D.不变 5.如图,在Rt△ABC中,∠C=90°,AB=2BC,则sinB的值为(  ) A.12
D.16.在△ABC中,∠C=90°,AC=9,sinB=35,则AB=(  )A.15
D.67.在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CD=4,AC=6,则sinB的值是____.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5,12),那么OP与x轴的夹角α的正弦值是____. 9.根据图中数据,求sinC和sinB的值. 10.如图,在Rt△ABC中,∠C=90°,AB=2BC,求sinA和sinB的值. 11.计算:sin30°-|-2|=______12.如图,孔明同学背着一桶水,从山脚A出发,沿与地面成30°角的山坡向上走,送水到山上因今年春季受旱缺水的王奶奶家(B处),AB=80米,则孔明从A到B上升的高度BC是____米.================================================压缩包内容: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锐角三角函数正弦及30°角的正弦值专题训练题及答案.doc
同步练习/一课一练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3-3595049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评综合复习卷一、选择题(24分)1、下列式子没有意义的是(
;2、在实数 , ,0, , ,3.1121112…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D. 5个;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是-8的立方根;
B. 1的平方根是1;
C. -1的平方根是-1;
的平方根是4;4、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5、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6、已知 ,则(a+b)2015的值是(
D. -2015;7、满足下列哪种条件时,能判定△ABC和△DEF全等的是(
)A.∠A=∠E,AB=EF,∠B=∠D;
B. AB=DE,BC=EF,∠C=∠F;C. AB=DE,BC=EF,∠A=∠E;
D. ∠A=∠D,AB=DE,∠B=∠E;8、如图,直线a∥b,∠1=60°,∠2=40°,则∠3等于(
)A. 40°;
D. 100°;二、填空题(32分)9、将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
。10、某种原子的直径为 纳米,把这个数化为小数是
。================================================压缩包内容: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评综合复习试卷含答案.doc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3-3595047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评模拟卷一、选择题(30分)1、下列各式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分式有(
)A. 1个;
D. 4个;2、 的平方根是(
;3、下列各数是无理数的是(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正确的是(
)5、若 (k是整数),则 k=(
9;6、下列各组数可能是一个三角形的边长的是(
B. 4,5,9;
C. 4,6,8;
D. 5,5,11;7、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0°,则其余两角的度数是(
)A. 70°,70°;
B. 40°,100°;
C. 70°,70°或40°,100°; D. 不能确定;8、如图,已知∠BAC=∠DAE=90°;AB=AD,下列条件能使△ABC≌△ADE的是(
)A. ∠E=∠C;
B. AE=AC;
C. ∠B=∠D;
D. 以上答案都可以;9、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10、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是BC边的中点,分别以B、C为圆心,大于 B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直线BC================================================压缩包内容: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评模拟试卷含答案.doc
本资料免点下载
ID:3-3594435
第3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提升练习专训1.图形的变换——平移、对称、旋转在几何证明中的巧用名师点金:在进行与图形变换有关的计算或证明时,往往需要在图形中添加一些辅助线,添加辅助线后能使题目中的分散条件集中,较容易找到一些量之间的关系,使数学问题较轻松地解决.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有平移法、旋转法、翻折法等. 翻折法1.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1)若AC=BC,∠B∶∠C=2∶1,试写出图中的所有等腰三角形,并给予证明;(2)若AB+BD=AC,求∠B∶∠C的值.(第1题) 平移法2.如图,在△ABC中,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BE=CF,请判断FE与B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第2题) 旋转法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C于点M,N,连接MN,试探究BM,MN,N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第3题)4.如图,在△ABC中,M是BC的中点,E,F分别在AC,AB上,且ME⊥MF,求证:EF<BF+CE.(第4题)专训2.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名师点金: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研究发现,对有关图形的平移、旋转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全等等知识点的考查呈发展趋势,一般对于图形的识别,根据图形变换作图以及图形变换性质的有关计算是热门考点,并且与以后所学的函数、相似等知识点融合在一起作为压轴题考查,其考点可概括为:四个概念,三个性质,一个设计,三个技巧,两种思想. 四个概念================================================压缩包内容:第3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提升练习(含答案).doc
ID:3-3594433
第3章 图形变换的四种作图 专项训练名师点金:平移、旋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这几种图形变换都可以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注意作图时要弄清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旋转的方向和角度,作图要求准确、明了. 平移作图题型1 已知平移方向和距离的作图1.如图,已知△ABC,将△ABC沿着北偏东60°的方向平移1 cm,作出平移后的图形(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第1题)题型2 已知平移方法在网格(坐标系)中的作图2.如图,已知△ABC经过平移得到△A′B′C′,△ABC中任意一点P(x1,y1)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x1+6,y1+4),求点A′,B′,C′的坐标,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第2题) 旋转作图题型1 已知旋转角和旋转中心作图3.如图,将△ABC绕点O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C的对应点的位置并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第3题)题型2 已知旋转方法在网格(坐标系)中作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0,3),点B在x轴上,将△AO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EF,点O,B的对应点分别是E,F.(1)若点B的坐标是(-4,0),请在图中画出△AEF,并写出点E,F的坐标;(2)当点F落在x轴上方时,试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点B的坐标.================================================压缩包内容:第3章 图形变换的四种作图 专项训练(含答案).doc
本资料免点下载
1 / 200 页初中数学习题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格式 文档名称 用户评分 浏览量 下载量招商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A座4层409
扫一扫有惊喜!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题谷教育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我是初中数学老师,想找一个免费的数学题库软件,有好推荐吗?
我是初中数学老师,想找一个免费的数学题库软件,有好推荐吗?
09-09-20 &匿名提问
免费的那肯定不好用!现在没有免费的《考试通题库-初中数学》或是《考试通题库-义务数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免费的题库那肯定不是很好!现在有最好的题库:考试通题库-初中数学或是义务数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抓住微积分,它是高数的核心,理解好导数和积分的含义。 题记―――高等数学,是某些自考专业的重要课程。但对于如何通过考试,如何学好这门课程,许多朋友都是百展莫愁,头痛不已。而高数及格率又是所有科目中及格率最低的几门之一,成为许多考生能否顺利完成专业课程的主要障碍。 数学,是一门深奥而又有趣的课程。如果增加对这门课程的自信心,不要畏惧它,你会很容易接受这门课,你也会发觉其实这门课程并不难,这对于学好数学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条件。 培根说,“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的确,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等等)是各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在会计专业里,比如财务成本管理,审计,评估,管理会计,……等等科目里都有高等数学的影子;在经济学领域里,更是如此。无论微观经济还是宏观经济的经典理论里都有高等数学的烙印。大凡经济学大家们,数学功底都极深。比如,约翰·纳什,萨缪尔逊,中国的茅于轼,……都是数学家或者有相当深厚的数学功底。即使是有些敌视数理经济学的张五常,也免不了要创造一个“张式数学”(这是俺给的名字)来加强论文说服力和逻辑性。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高度的抽象理论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要通过学习数学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以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何一门数学课的内容都是由基本概念(定义)、基本理论(性质与定理)、基本运算(计算)及应用四部分组成,要学好数学就要在这四个部分上认真钻研刻苦努力,多下功夫。 基本概念要清楚,要读懂,要理解透彻、叙述准确,不能似是而非、一知半解。数学的推理完全靠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不清楚,很多内容就学不懂,无法掌握和运用。例如,线性代数中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线性无关性,向量组的秩与极大无关组,矩阵的相似对角形等,初学者往往掌握不深不透,这就要通过复习与作习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反复思考、彻底读懂。 基本理论是数学推理论证的核心,是由一些概念、性质与定理组成的,有些定理并不要求每位初学者都会证明,但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一定要清楚,要熟悉定理并学会使用定理,有些内容是必须牢记的。例如,矩阵的初等变换是线性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求逆方阵、求矩阵的秩,解线性方程组等都离不开矩阵的初等变换,要懂得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可以用初等变换解决以上问题,理论依据是什么?是作初等行变换还是列变换。又如,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定理及解的结构定理,判断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有关定理,都是必须牢记的。在概率论的学习中,微积分知识对于理解概率统计的理论很重要。 掌握数学概念和理论并学会运用主要靠作题,在读懂了内容后要作题,而且要作一定数量的题,才能不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熟才能生巧,捷径是没有的,“不作题等于没学数学”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在解题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思路和方法,掌握解题规律性,通过作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逐步提高数学素养。我大学时期的数学老师是北大的研究生(当时正准备去美国读数学博士),福建省当年高考的状元,他高考数学是120分(满分),物理99分,……他告诉我学习微积分的经验就是作四万道题,保证微积分通过(包括考研微积分部分)。——作题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要学好数学就要认真对待学习的各个环节。首先是听课,听课要精神集中,如能预习效果会更好,要抓住教师讲课中对问题的分析,作好笔记,学会自己动手,边听边记,特别要记下没有听懂的部分。第二个环节是复习整理笔记及作题,课下结合教材和笔记进行复习,要对笔记进行整理按自己的思路,整理出这一次课的内容。在复习好并掌握了内容后再作习题,切忌边翻书边看例题,照猫画虎式地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这样做是收不到任何效果的。要用作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是真懂了还是没完全懂。对于没有彻底读懂的地方再反复思考,直到完全读懂。(当然,我不鼓励象我一样,自己一个人看书,最好找一下免费的视频课件,效率会高些) 接着是阶段总结。每学完一章,自己要作总结。总结包括一章中的基本概念,核心内容;本章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依靠哪些重要理论和结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理出条理,归纳出要点与核心内容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体会。 最后是全课程的总结。在考试前要作总结,这个总结将全书内容加以整理概括,分析所学的内容,掌握各章之间的联系。这个总结很重要,是对全课程核心内容、重要理论与方法的综合整理。在总结的基础上,自己对全书内容要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要对一些稍有难度的题加以分析解决以检验自己对全部内容的掌握。 若能把握住以上四个环节,真正做到认真学习,不放过一个疑难点,一定会学好数学。 当然,对于自考的高等数学一和高等数学二来说,详细具体的计划是必要的(最好计划要有些富余,以减少突发事件对计划的影响),毕竟我们要工作的,时间有限,合理的规划往往会事半功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历年考题的详细研究也是保证通过的一个不错的途径。因为自考的定位,就是考些我们应知应会的东东,题目往往不会太难,据说题库的总量好像也不大,每年重复出题的几率很高。当然,也会有个别题目有难度,因为被大多数学生考满分,说明老师水平有问题,:),至少试题有问题。 最后送两句话给自考的朋友,来点私心,也copy一份留送给自己。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汪国真 4月17日,我在上海财大考了自考的高数(二),考试比预想中的要顺利很多,估计能够打破我参加自考以来的得分记录。自考不在于分数高低,关键在于花费最少的时间得到你想要的结果,考后回忆自己最后这一个月的复习历程感慨甚多,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考试经历及最后1个月的应试方法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第一次报名自考的时候就报了高数(二),报名之前就知道高数难,难到很多人为此放弃自考,但我当时并没有把这当一回事,我想我读书的时候成绩最好的就是数学,其他没有把握这门应该没有问题。但真正进行起来我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要把这两本书完全看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线性代数的书看了一半我就放弃了。 之后的几次自考我都没有报高数(二),一方面是想先把其他科目解决掉,另一方面是对这门课有点畏惧。但再怕还是要考的,我已经上了自考的贼船了!2005年4月的考试我再次报名高数(二),这次我准备了不少资料,最重要的是中华会计网校2004年的语音视频课件及讲义,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考过。 我给自己订了个计划,分3个阶段学习高数,先听课件看讲义(从2004年12月到2005年2月,3个月完成60个课件),再做章节练习(2005年3月),最后做模拟试题冲刺复习。计划订得很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好好执行,想想我真可以算得上“三天打鱼,七天晒网”到了考试前1个月,也就是3月18日才看完线性代数1-4章,概率统计还没有碰(60个课件才完成了25个),而且效果极差。后面课程中涉及到的前面章节的知识点我象没有学过一样,战线拖得太长的弊端暴露无疑。眼见这次考试又要失败,我猛然觉醒,改变了学习方法,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了复习。 最大的改变就是从原先的想法“把书上的知识点弄懂”变成“如何通过这门考核”。 高数(二)的教材并不适合自学,编排体系比较乱,知识点很多,但真正要求重点把握的知识点有限。概率统计中有3章(1、7、9)几乎是不考的,还有些章节中部分内容考核中也不做要求(如线性代数中的分块矩阵、子空间、约当、惯性,概率统计中的多维随机变量、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律不考,第8章只考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我意识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自考的高数(二)必须从考核重点出发,明确学习重点,对重点逐一落实。自考的考生还是上辅导班比较好,但前提是要碰到一个有应试意识的老师。 明确了方向以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明确重点。高数使用的是题库,我收集了从2000年到2004年的16份试卷,对主观题的考点做了统计归纳,具体如下: 线性代数部分: 矩阵的性质、定义 29 方程组求解 15 线性关系 11 行列式计算 4 向量正交 2 特征值、特征向量、对角阵、二次型 11 概率统计部分: 概率计算 23 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 25 矩估计 3 无偏估计 11 极大似然估计 2 数学期望 9 置信区间 7 假设检验 7 回归方程 9 (以上统计归纳仅供大家参考) 重点明晰以后我把有限的不到一个月时间重新排了个计划,还是3个阶段。 一、章节复习,重点归纳 重点复习历年试卷中重点考核的知识点,对重点题型认真理解,边学习边对知识点总结归纳,把基本的定义、定理、公式,自己掌握较差的知识点以及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及解题步骤记录下来,陆陆续续地在一本笔记本上记了40多页(个人认为这个笔记在应试方面的价值高于任何一本参考书)。每一章的总结完成以后再把历年16份试卷中涉及到该章的题目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对基本的题型做到熟练掌握。 二、各章知识点串联 各章复习完成以后要把相关的章节串起来,我这时的复习重点是我自己的笔记,书已经被我扔到一边去了。 三、综合题复习 最后是看模拟题,这时我已经不动笔做题目了。最后2天是看我买的北大燕园的10套模拟试题,想解题思路(重点是证明题),再对照答案找感觉。当然进考场之前对一些公式之类的还是要再记忆一下。 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是相当艰苦的,有时在写字台前一坐就是2个小时,这也算是对我前期复习拖沓的惩罚吧!如果我能够在考前2个月就开始调整状态、改变方法认真复习的话,那会轻松很多。 高数是自考中一大难点,很多人在心理上就非常畏惧,就象我这次考试时一个考场25个人只来了7个。高数的确很难,但并非高不可攀,综合我的学习经历,我给准备参加自考高数(二)的网友提供以下建议: 1、建立应试意识,明确考核重点。 2、重点内容重点复习,不求全部掌握,但对于历年考核的重点必须搞懂。 3、学会归纳总结。 我个人认为只要方法对头,平均每天能够投入2个小时,花上1个半月到2个月就能够消灭自考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以上是我自考高数(二)的经历及个人总结的功利性的应试方法,这种方法对高数复习有效,但还是希望大家慎用。
你好!如何学好高等数学微积分 几点建议。一、学习高等数学,首先要理解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高等数学》(一)微积分教材共有八章,涉及极限、微分、积分、级数、微分方程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需要理解、记忆、掌握、熟练运用大量的定理与公式。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理清思路,弄清整本教材的脉络。该课程的核心是微积分,围绕这一核心,需要了解作为微积分研究对象的一元函数和多元函数的概念。极限理论和方法是微积分建立,无穷级数学习的基础,因而极限论成为重要的基础内容。而微分方程则是微积分的一个应用,它与微积分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这些方面来看,虽然函数、极限、微分、积分、无穷级数、微分方程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但它们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为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好每一块内容的重点和要点,由点带动面的学习,由局部带动整体的理解。二、学习高等数学时,注意多归纳、勤总结。归纳总结能帮助学习者将一些比较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做到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样在解决问题时,头脑中会形成更多的思路,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下面是对极限求法的一个归纳总结,以此说明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同时也希望能对学习者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求数列或函数极限,是高等数学里的一类基础而重要的问题。常见的求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1.先估计数列或函数的极限值,而后利用定义进行验证,这是求极限的最基本的方法,可用于求一些简单的极限。2.利用有限个函数的和、差、积、商以及复合函数求极限的运算法则求极限,可以使一些复杂的极限计算问题得到简化。3.利用无穷小的性质求极限。这主要包括:①有限个无穷小的和(差、积)仍是无穷小。②有界函数与无穷小的乘积仍是无穷小。③非零无穷小与无穷大互为倒数。④等价无穷小代换。当求两个无穷小之比的极限时,分子与分母都可用等价无穷小代替。正因为等价无穷小的这一性质,所以在求极限时,可以简化计算,减少运算量,快速地解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用好此性质,当然需要适当掌握一些等价的无穷小量。4.两个重要极限及其推广形式 (这里f(x)为一自变量同一变化过程中的无穷小量)。5.利用准则I(两边夹法则)和准则Ⅱ(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求极限。6.利用洛必达法则求0/0型,(无穷)/(无穷)型,0,无穷,无穷-无穷,0的0次方,1的无穷次方,无穷的0次方型函数极限。需要说明的是,求函数极限的方法很多,到底用哪一种方法简单,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对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才能简便、快捷地计算出结果。同时运用洛必达法则和等价无穷小代换,可以大大减少计算量,同时也减少了出错的可能。三、学习高等数学,注意自始至终要做到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我们在中学就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这句话提醒我们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有所收获。遇到一些典型问题要多加考虑,追根溯源,这样不管问题如何变化,都能做到游刃有余。对于有些函数在高等数学里被称为变上、下限的积分函数。这类函数在极限问题和微分问题中是常见的,由于该函数较为抽象,学习和理解起来难度相对来说大一点。教材中已给出当积分上限为变量x时,有公式,我们可以进一步考虑到当积分下限为变量x时,应该有对应的公式成立。再往深处思考,我们还能想到当积分上限为变量x的函数b(x),积分下限为变量x的函数a(x)时,应该有更相对应的公式成立。通过思考若能掌握这些要点,那么再次遇到有关变上、下限的积分函数的问题,都可轻松解决了。四、学习高等数学时,还要多加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做到自觉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1/x的不定积分,其一个原函数为lnx,这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公式,再有我们还熟知f(x)导数的不定积分=f(x)+c。如果将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便可组成一个求解不定积分的问题。解决不定积分的根本出路是用公式积分,教材中列出了13个基本积分公式。但直接套用公式的积分问题是很少的。我们所遇到的大多数问题与积分表中所列公式存在差异,因此求解不定积分的基本方向是改变被积分的形式,从而达到能够运用基本积分公式的目的。于是教材中列出了三种常用的基本积分法。一是直接积分法;二是换元积分法,具体地又分为第一换元法(又称为凑微分法)和第二换元法;三是分部积分法。积分时选用哪一种方法,这就要根据题目的特点来定,当然学习者平时的经验积累与敏锐的观察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此例来说,被积函数中含有1/x和lnx,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选用换元法中的凑微分法,将(1/x)dx写成d(lnx),此类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五、学习高等数学,日常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练习,一方面可以回顾、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总结解题的关键和思路。但做练习也要适度,不必沿袭中学的题海战术,练习时尽量找有代表性,少而精的题目。比如,分段函数是高等数学里一类基础却重要的函数为例。所谓分段函数是指在自变量的不同变化范围中,对应法则用不同式子来表示的一个函数。分段函数的定义虽然简单,但我们可以利用它联系起来起很多知识。如已知一分段函数,求:①函数的定义域;②f(1),f(0),f(-3/2),f(1/2);③研究函数在间断点处的连续性与可导性;④求积分f(x)在某个范围的定积分。通过练习此题的①②④,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分段函数的定义。对于③的求解,需要用到左、右连续和左、右导数的定义以及函数在某一点处连续和可导的充要条件。更多地,我们从中还可找出函数极限存在、连续与可导之间的密切关系。可谓是一举多得。六、学习高等数学,讲究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这是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消化过程,高等数学更是如此。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一个适当的学习进度。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学习的效果,也不要因为某一方面的问题不能解决而放弃学习或停止不前。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边学习边复习。不断地学习能帮助我们吸收新的知识,而有计划的复习能巩固知识,深化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实在不能掌握该问题,建议大家不妨暂时把问题分成一系列小的问题,然后去复习、回顾那些与此相关的基础知识,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排疑解难,直到最终解决该问题。比如说,在微分学一章中,以求多元抽象复合函数的高阶导数最为困难。为了克服这一难关,学习者最好先打牢有关的基础,如:什么是多元函数?复合函数以及多元复合函数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样的函数为抽象函数?怎样正确做出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链?如何理解多元抽象复合函数的一阶导数?解决好这些问题,会对我们掌握好多元抽象复合函数的高阶导数起到关键的作用。
都大学生了还问这个问题不觉得对不起自己么?建议你先不要浮躁静下心来慢慢看,多做一些练习实践永远是这种问题的最好答案
还有比多做更好的办法了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的普遍数学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