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000万年468年是什么时期

曾子的事迹是什么?_百度知道
曾子的事迹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曾子(前505~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 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郕侯”(一作瑕丘候)。元至顺初年,加封为“郕国宗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曾林(曾子墓)。
曾姓后裔均把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 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曾参生于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是年,孔子四十七岁,少孔子四十六岁。 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曾参十二岁。常随父学诗书,有“伏案苦读”之说。
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曾参十四岁。“躬耕于泰山之下,遇大雨雪旬日不得归,因思父母,而作梁山之歌。”(见《淮南子》)
鲁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曾参十六岁。奉父命至楚,从学孔子。
鲁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曾参十八岁。随孔子离楚去卫。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曾参二十二岁。随孔子自卫返鲁。《孔子家语》记有,他“敝衣而耕,常日不举火”。鲁国君要赠其“食邑”,辞而不受。
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曾参二十四岁。孔子的高才弟子颜回病故,曾参就成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
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曾参二十六岁。孔子呼而告之,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孔子亲以《大学》授曾参。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曾参二十七岁。是年,孔子卒,终年七十三岁。孔子临终将其孙孔鲤之遗孤子思托付于曾参。曾参若父丧而无服,守孔子墓。
鲁哀公十九年(公元前476年)曾参三十岁。三年守墓过后,孔门弟子子夏、子游、子张认为有若面貌很象孔子,要把有若当孔子来事奉,强叫曾参同意。曾参拒绝说:“这样做不可。老师的德行象长江的水洗过,象秋天的阳光晒过,清净洁白,无以复加,怎么只求面貌象似呢?”(见《孟子.滕文公上》)
鲁哀公二十年(公元前475年)曾参三十一岁。父病故时,曾参“泪如涌泉,水浆不入口者七日”,以后“每读丧礼则泣下沾襟”(见《礼记》)
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曾参三十八岁。武城大夫聘曾参为宾师,设教于武城(今山东平邑城南40公里曾子山下)
鲁悼公元年(公元前466年)曾参四十岁。离鲁去卫。
鲁悼公十一年(公元前456年)曾参五十岁。时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曾子皆不应命。
鲁悼公十二年(公元前455年)曾参五十一岁。 鲁悼公十三年(公元前454年)曾参五十二岁。
鲁悼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46年)曾参六十岁。与子夏、段干木等设教于西河一带。
鲁悼公三十一年(公元前436年)曾参七十岁。是年,曾参有病卧床不起,把弟子们叫到跟前说:你们掀开被子,看看我的脚和手,都保全得很好吧!我一生正象《诗经》上 说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谨慎,以保其身。从今以后,我知道身体能够免于毁伤了。小子们,要记住啊!并且他自言自语地说,君子修养之道贵在三条:“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这三条我能做到吗?始终不忘修养功夫(《论语?泰伯》)
鲁悼公三十二年(公元前435年)曾参七十一岁。一天夜里,病危中的曾参,突然想起身下铺着一领华美的席子,是鲁大夫季孙氏送给他的。他认为,自己一生没做到大夫,不应铺大夫的席子,于是就招呼儿子们把席子换下来。没等换上的席子铺好,他就死了,终年七十一岁。葬于嘉祥县南武山西南的玄武山下。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周朝一共几个皇帝 分别介绍_百度知道
周朝一共几个皇帝 分别介绍
提问者采纳
  周朝:分西周、东周。  西周(公元前1106年—公元前770年)王系:  周文王: 在位51年,文王姬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臣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周武王:在位5年,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  周成王:在位30年,成王姬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由周公旦摄政。之中,平定武更(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  周康王:在位25年,康王姬钊,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史称“成康盛世”。康王时,周朝较强盛。  周昭王:在位19年,昭王姬瑕,康王子。“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周穆王:在位55年,穆王姬满,昭王子。穆王时作《吕刑》,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周共王:在位23年,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周懿王:在位8年,懿王姬囏,共王子。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  周孝王:在位6年,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周夷王:在位8年,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儿子。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夷王曾烹杀齐哀公。  周厉王:在位37年,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后被国人放逐。  周召共和:执政14年,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  周宣王:在位46年宣王姬静,厉王的儿子。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革。取得成功,史称“宣王中兴”。  周幽王:在位11年,(前781-前771)。  东周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  周平王:(姬宜臼),在位51年,(公元前770—公元前719年)。  周桓王:(姬林),在位23年,(公元前719—公元前696年)。  周庄王:(姬佗),在位15年,(公元前696—公元前681年)。  周厘王:(姬胡齐),在位5年,(公元前681—公元前676年)。  周惠王:(姬阆),在位25年,(公元前676—公元前651年)。  周襄王:(姬郑),在位33年,(公元前651—公元前618年)。  周顷王:(姬壬臣),在位6年,(公元前618—公元前612年)。  周匡王:(姬班),在位6年,(公元前612—公元前606年)。  周定王:(姬瑜),在位21年,(公元前606—公元前585年)。  周简王:(姬夷),在位14年,(公元前585—公元前571年)。  周灵王:(姬泄心),在位27年,(公元前571—公元前544年)。  周景王:(姬贵),在位25年,(公元前544—公元前520年)。  周悼王:(姬猛),在位1年,(公元前520—公元前519年)。  周敬王:(姬匄),在位44年,(公元前519—公元前475年)。  战国时期:  周元王:(姬仁),在位7年,(公元前475—公元前468年)。  周贞定王:(姬介),在位28年,(公元前468—公元前441年)。  周哀王:(姬去疾),在位1年,(公元前441—公元前441年)。  周思王:(姬叔),在位1年,(公元前441—公元前440年)。  周考王:(姬嵬),在位15年,(公元前440—公元前425年)。  周威烈王:(姬午),在位24年,(公元前425—公元前401年)。  周安王:(姬骄),在位26年,(公元前401—公元前375年)。  周烈王:(姬喜),在位7年,(公元前375—公元前368年)。  周显王:(姬扁),在位48年,(公元前368—公元前320年)。  周慎靓王:(姬定),在位6年,(公元前320—公元前314年)。  周赧王:(姬延),在位59年,(公元前314—公元前256年)。  还有,周朝的时候,没有皇帝,称呼为“周天子”
提问者评价
周朝是经过武王伐纣后,继商朝而其的一个奴隶制王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共传30代37王,延续约800年时间。那个时候,他们不称皇帝,而称为王。西周经过了十四代,东周经过了十五代,战国时期经过了十三代。 西周时期周朝君主 周文王 姬昌 约前1099年—约前1061年
周武王 姬发 约...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这个详细一些周文王: 在位51年,文王姬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臣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周武王:在位5年,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
周成王:在位30年,成王姬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由周公旦摄政。之中,平定武更(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
周康王:在位25年,康王姬钊,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史称“成康盛世”。康王时,周朝较强盛。
周昭王:在位19年,昭王姬瑕,康王子。“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周穆王:在位55年,穆王姬满,昭王子。穆王时作《吕刑》,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周共王:在位23年,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周懿王:在位8年,懿王姬囏,共王子。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
周孝王:在位6年,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周夷王:在位8年,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儿子。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夷王曾烹杀齐哀公。
周厉王:在位37年,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后被国人放逐。
周召共和:执政14年,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
周宣王:在位46年宣王姬静,厉王的儿子。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革。取得成功,史称“宣王中兴”。
周幽王:在位11年,(前781-前771)。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l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l4年- ll、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l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 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l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l、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新华大辞典后面附录。。自己看去
周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文学常识填空。《左传》相传是鲁国的史官______所作,是我国第一部..
文学常识填空。  《左传》相传是鲁国的史官______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体历史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记叙了春秋时期前后______年的史事。《左传》又称______,与______、______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被称为“春秋三传”。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
左丘明/编年/二百五十多/《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文学常识填空。《左传》相传是鲁国的史官______所作,是我国第一部..”主要考查你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学常识: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文学常识: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三代:夏商周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三教:儒释道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岁寒三友:松竹梅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郭沫若: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1.茅盾: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2.巴金:雾雨电:家春秋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曹丕)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李清照一些常考的文学常识: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5.第一位开拓:叶圣陶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13.: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发现相似题
与“文学常识填空。《左传》相传是鲁国的史官______所作,是我国第一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0217121531217301121717287437304245中国有多少名人_百度知道
中国有多少名人
中国历代的名人实在太多了,先发个100人的情况,看看是否用得上:100位中国名人生卒年表人物姓名;身份;生卒年:1.秦始皇赢政;秦朝开国皇帝;公元前259-前210年。2.汉武帝刘彻;西汉皇帝;公元前156-前97年。3.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155年-220年。4.唐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599年-649年。5.成吉思汉铁木真;蒙古族军事家、政治家;1162年-1227年。6.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328年-1398年。7.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代皇帝;1559年-1626年。8.闯王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1606年-1645年。9.清圣祖玄烨;清代康熙皇帝;1654年-1722年。10.洪秀全;太平天国领袖;1814年-1864年。11.孙文(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866年-1925年。12.孙武;春秋末期军事家;约公元前5世纪。13.孙膑;战国时期军事家;约公元前4世纪。14.吴起;战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公元前440年-前381年。15.西楚霸王项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公元前232年-前202年。16.韩信;汉初军事家;?-公元前196年。17.卫青;西汉名将;?-公元前106年。18.岳飞;南宋抗金名将;1103年-1142年。19.戚继光;明朝军事家;1528年-1587年。20.郑成功;明末初军事家、政治家;1624年-1662年。21.邓世昌;清末海军名将;1849年-1894年。22.商鞅;秦国政治家;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23.李斯;秦国丞相; 约公元前281年-前208年。24.张良;西汉军事谋略家;?-公元前189年。25.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181年-234年。26.魏徵;唐初政治家;580年-643年。27.狄仁杰;唐代政治家;630年-700年。28.包拯;宋代政治家;999年-1062年。29.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1021年-1086年。30.纪昀(纪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1724年-1805年。31.林则徐;清末政治家;1785年-1850年。32.曾国藩;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1811年-1872年。33.老子(李耳);道家学派创始人;约公元前571年-前471年。34.孔子(孔丘);儒家学派创始人;公元前551年-前479年。35.墨子(墨翟);墨家学派创始人;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36.孟子(孟轲);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37.庄子(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38.韩非子,法家代表人战国末期哲学家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39.慧能;禅宗六祖;638年-713年。40.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1130年-1200年。41.王守仁;明代哲学家;1472年-1528年。42.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1619年-1692年。43.蔡元培;近代教育家、民主革命家;1868年-1940年。44.鲁班(公输般);木工; 约公元前507年-前444年。45.李冰;战国末期水利专家;不详46.蔡伦;东汉造纸术发明家;?-121年。47.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78年-139年。48.华佗;东汉医学家;约141年-208年。49.张仲景(张机);东汉医学家;约150年-219年。50.祖冲之;南朝科学家;429年-500年。51.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约470年-527年。52.药王孙思邈;唐代医学家;581年-682年。53.一行;唐代僧人、天文学家;683年-727年。54.毕升;宋代发明家;?-1051年。55.沈括;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1031年-1095年。56.郭守敬;元代科学家、数学家;1231年-1316年。57.黄道婆;元代棉纺织革新家;约1245年-1306年。58.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1518年-1593年。59.徐光启;明代科学家;1562年-1633年。60.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1587年-1641年。61.宋应星;明末清初科学家;1587年-约1661年。62.詹天佑;近代铁路专家;1861年-1919年。63.屈原(屈平);战国时期诗人、政治家;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64.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约公元前145年-?。65.陶渊明(陶潜);东晋田园诗人;365年-427年。66.李白;唐代诗人;701年-762年。67.杜甫;唐代诗人;712年-770年。68.韩愈;唐朝文学家、哲学家;768年-824年。69.白居易;唐代诗人;772年-846年。70.苏轼(苏东坡);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1037年-1101年。71.李清照;南宋女词人;1084年-约1151年。72.陆游;南宋诗人;1125年-1210年。73.关汉卿;元代戏剧家;约1220年-1300年。74.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1296年-1370年。75.吴承恩;明代小说家;约1504年-1582年。76.曹雪芹(曹沾);清代小说家;约1715年-1763年。77.鲁迅(周树人);现代文学家;1881年-1936年。78.王羲之;东晋书法家;303年-361年。79.顾恺之;东晋画家;346年-409年。80.吴道子;唐代画家;约686年-760年。81.张旭;唐代书法家;生卒年不详。82.米芾;北宋艺术家;1051年-1107年。83.赵孟頫;元代书画家;1254年-1322年。84.唐寅(唐伯虎);明代著名画家、诗人;1470年-1523年。85.郑板桥(郑燮);清朝画家、书法家、文学家1693年-1765年。86.齐白石;中国近现代书画家、篆刻家1863年-1957年。87.梅兰芳;京剧表演艺术家;1894年-1961年。88.徐悲鸿;近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895年-1953年。89.张大千;近代画家; 1899年-1983年。90.张骞;西汉外交家; ?-公元前114年。91.苏武;西汉外交家;?-公元前60年。92.玄奘;唐代翻译家、佛教哲学理论家
602年-664年。93.文成公主(李雪雁)唐代亲善使者?-680年。94.鉴真(淳于);唐代东渡日本的高僧;688年-763年。95.茶圣陆羽;唐代茶艺学家;733年-804年。96.郑和;明代航海家;1371年-1435年。97.康有为;近代维新活动家;1858年-1927年。98.梁启超;近代学者、思想家;1873年-1929年。99.胡适;中国现代学者;1891年-1962年。100.宋庆龄;政治活动家;1893年-1981年。
按一般的理解,我给你简单说说新中国后的,因为按照你这么简略的问题,从古至今的有为的中国人都算得上。 我给你提几个人名吧,你百度他们的事迹就好,很多。 王进喜、焦裕禄、孟泰。百度百科有他们的事迹。 这还用特意来问?你百度:“邓小平,香港”,有一大堆关于他的事迹,我就不复制粘贴了。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为人;2011年,在中国大陆上居住着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春秋和战国是怎么划分的?_百度知道
春秋和战国是怎么划分的?
什么历史事件或时间把历史从春秋带到战国?
提问者采纳
关于战国的起始时间,不外乎下列几种说法: 1.始于公元前475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这是主流观点; 2.始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司马光的划分,《资治通鉴》纪事始于此年; 3.始于公元前481年,吕祖谦《大事记》认为,《春秋》纪事终结于鲁哀公14年,故战国应始于斯年; 4.始于公元前468年,林春溥《战国纪年》认为,《左传》纪事终结于周贞王元年(前468年),故战国应始于斯年。 综合几种看法,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按传统的以某个帝王(天子)即位的时间作为朝代或时代的开始,关于周元王的前一个王周敬王在位时间,由于左传和史记有出入,故出现两种说法,郭沫若认为应该是前475年,故大部分教科书按照这种说法,而翦伯赞按照史记的算法是前476年,《辞海》支持这种观点。 第二类,按战国七雄实际形成的时间开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瓜分晋国,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成为诸侯国。范文澜的中国通史持此观点。 第三类,以春秋来标志战国,也就是说春秋时代结束后,战国时代就开始了。这就牵扯到怎样定义春秋时代的问题,有人认为孔子《春秋》绝笔的鲁哀公14年(前481年)为春秋战国的分界,又有人认为应以左氏春秋的纪事终结年(前468年)作为战国的开始。
提问者评价
春秋战国是历史悠久,也是最著名的,西周初年,周主为了巩固江山,大行分封制,所有的王亲贵族都有份,分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到西周末年,周幽王残暴昏庸,被申国和犬戎所灭这时已经有一百多个大小诸候国了。进入东周,周平王迁都洛阳,周国势力走进衰弱,各诸候连连混战,早已不把周王放在眼里。直到春秋末期:诸候国相继相灭。形成了战国七雄。秦,齐,赵...
其他类似问题
战国的相关知识
其他7条回答
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事件上: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时间上:前475年
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君主的称呼由“**公”改为“**王”
田氏代齐、三家分晋
自韩赵魏三国瓜分晋国的那一年开始,历史自春秋走向了战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西周时期结束,春秋时期开始。(“春秋”的名称来源于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公元前475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当时各大诸侯国连年交战,战国的名称由此得来。)
475BC,三家分晋,标志春秋走向了战国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元前10000万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