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设计性实验简谐振动周期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1_社会实践范文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来源:社会实践范文
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中国教育资源网欢迎您投稿)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 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 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 g=4π2n2h/t2. 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 则 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 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实验器材: 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电脑通用计数器、光电门、单摆线 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锥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锥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
图2-1单摆原理图
摆锥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θ&5°),圆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线,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着这一直线。设摆长为L,小球位移为x,质量为m,则 sinθ= f=psinθ=-mg=-mx(2-1) 由f=ma,可知a=-x 式中负号表示f与位移x方向相反。 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运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比较谐振动公式:a==-ω2x 可得ω= 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 T=2π/ω=2π(2-2) T2=L(2-3) 或g=4π2(2-4) 利用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某一个固定摆长L,在多次精密地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为其斜率,如对于各种不同的摆长测出各自对应的周期,则可利用T2—L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试验条件及误差分析: 上述单摆测量g的方法依据的公式是(2-2)式,这个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否则将使测量产生如下系统误差: 1.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通过测量θ&5°时两次不同摆角θ1、θ2的周期值进行比较。在本实验的测量精度范围内,验证出单摆的T与θ无关。 实际上,单摆的周期T随摆角θ增加而增加。根据振动理论,周期不仅与摆长L有关,而且与摆动的角振幅有关,其公式为: T=T0[1+()2sin2+()2sin2+……] 式中T0为θ接近于0o时的周期,即T0=2π 2.悬线质量m0应远小于摆锥的质量m,摆锥的半径r应远小于摆长L,实际上任何一个单摆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论可以证明,此时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其摆动周期为:
3.如果考虑空气的浮力,则周期应为: 式中T0是同一单摆在真空中的摆动周期,ρ空气是空气的密度,ρ摆锥是摆锥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单摆周期并非与摆锥材料无关,当摆锥密度很小时影响较大。 4.忽略了空气的粘滞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实际上单摆摆动时,由于存在这些摩擦阻力,使单摆不是作简谐振动而是作阻尼振动,使周期增大。 上述四种因素带来的误差都是系统误差,均来自理论公式所要求的条件在实验中未能很好地满足,因此属于理论方法误差。此外,使用的仪器如千分尺、米尺也会带来仪器误差。 实验步骤 1.仪器调整: 本实验是在自由落体测定仪上进行,故需要把自由落体测定仪的支柱调成铅直。调整方法是:安装好摆锤后,调节底座上的水平调节螺丝,使摆线与立柱平行。 2.测量摆长L 测量摆线支点与摆锥(因实验室无摆球,用摆锥代替)质心之间的距离L。由于摆锥质心位置难找,可用米尺测悬点到摆锥最低点的距离L1,(测六次),用千分尺测摆锥的直径d,(测六次),则摆长: L=L1-d/2 3.测量摆动周期T 使摆锥摆动幅度在允许范围内,测量摆锥往返摆动50次所需时间t50,重复测量6次,求出T=。测量时,选择摆锥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最后计算时单位统一为秒。 4.将所测数据列于表中,并计算出摆长、周期及重力加速度。 5.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试验数据记录 仪器误差限:游标卡尺Δm=0.02mm,米尺Δm=1mm,电脑通用计数器Δm=0.0001ms。 次数L1(cm)摆 锥高度d(cm)摆长L=L1-d/2(cm)50个周期t50(s)周期T(s)重力加速度g(cm/s2)1101.232.78699.86100.3146100.24259.22101.252.782100.21293101.282.784100.30584101.252.782100.24025101.272.786100.18646101.242.784100.1953平均101.252.784100.2425(2)实验数据处理 计算不确定度u(d),u(L1),u(T); 对g=4π2根据合成不确定度的表达式有:
因此得9.2×0.67cm/s2 重力加速度的最后结果为 g=(9.2±0.002)cm/s2(p=68.3%) E(g)=0.0289% 实验注意事项: 1、摆长的测定中,摆长约为1米,钢卷尺与悬线尽量平行,尽量接近,眼睛与摆锥最低点平行,视线与尺垂直,以避免误差。 2、测定周期T时,要从摆锥摆至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从最低点停止计时。这样可以把反应延迟时间前后抵消,并减少人为的判断位置产生的误差。 3、钢卷尺使用时要小心收放 4、为满足简谐振动的条件,摆角θ&50,且摆球应在1个平面内摆动。 附录: 其实也可利用改变摆长,用作图法测重力加速度 根据公式T2=L 每改变摆长1次,测1次时间tn,每次改变长度不少于10cm,至少测6组数据。 根据所测数据,作T2-L图线,图解求出重力加速度。 五、参考文献 《普通物理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畦永兴许雪芬主编2004.10 《大学物理实验》湖南大学出版社王国栋主编2002.8 《大学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成正维主编2002.12 (中国教育资源网欢迎您投稿) 六、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历时三周,从选题、准备实验方案到确定实验方案再到进行实验、撰写实验报告每一步都不简单,在这些过程中需要细心、耐心尤其是恒心。在选题时,因为同班同学都已选好,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我只有两个题目可供选择:重力加速度的测定与电源特性的研究。相比之下,后者比较陌生,所以只有选择了前者。大家似乎都以为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实验比较老、甚至有点老掉牙,其实我觉得不然。实验是比较熟悉,但之前又有谁认认真真地做出来了?高中的实验设备及知识条件下,大部分的人不可能比较精确的测定出重力加速度的结果。在科学研究中,永远不存在老的问题。所以,选好题之后,我开始很认真地做。 因为只有认真,才能获得精确的值。在给题方面,我觉得老师应该给些更贴近生活的题目,少给些以前学过的实验,这样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读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的人还读了:
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相关的文章
相关内容推荐: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
上中国图书网,淘绝版好书!20万种特价书 2-4.9折!
&&全部图书&特价图书
>>>>>>>>&普通物理实验
普通物理实验
作&&&&者:
出 版 社:
条&形&码:
4 ; 978-7-
I&S&B&N :
出版时间:
开&&&&本:
页&&&&数:
定&&&&价:
一&星&价:
25.3 元(79折)&&
二星价:25.3 元(79折)&&
三星价:25.3 元(79折)
免运费政策:
普通物理实验
本书为云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普通物理实验教材,是在原讲义基础上,根据教育部1980年颁发的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增加和更新了一部分新的教学设备和仪器,经过十多年教学改革实践,摸索和总结出了一些比较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全书共分为5章:第一章为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系统地介绍了实验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误差理论、有效数字及其运算、实验不确定度和常用数据处理方法等;第二章包含16个基础实验;第三章包含16个基础实验;第四章包含16个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第五章包含8个设计性实验,供设计性训练时选用。其中,基础实验包括常用仪器简介及物理实验操作基础,主要是将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仪表集中起来加以简单介绍,并介绍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规程,便于学生随时翻阅。
本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综合实验能力,将实验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体现了力、热、电、光的融合。为了帮助学生做好实验,提高实验质量,在每个实验的后面都安排有一定数量的习题(含必做题)。必做题要求学生在写预习报告时必须做好,这主要是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帮助和提示学生思考一些实验方法、可能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仪器在调试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此外,习题中有些内容还能够提示学生在实验中无法完成而又应该掌握的知识。部分实验项目还附有一些较灵活的提高内容,供有潜力的学生做进一步的钻研。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本书还同时提供了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选择仪器完成实验。
本教材所提供的实验题目和内容可满足理科物理类各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可供理科非物理类各专业一、二年级学生选用,并可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和其他有关专业人员的教学参考书。
普通物理实验
绪论第一章 实验数据及误差理论 误差与数据处理(一)
2 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
间接测量的误差计算
误差与数据处理(二)
1 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及其处理
3 均匀分布
4 间接测量的最佳值及其标准误差第二章 基础物理实验(一)
实验一 物质密度的测量
实验二 在气垫导轨上研究匀加速运动和简谐振动
实验三 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实验四 扭摆
实验五 金属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
实验六 弦线上波的传播规律
实验七 声速的测量
实验八 混合法测固体比热
实验九 电热法测热功当量
实验十 测定空气比热容比
实验十一 电学基本仪器的认识与使用
实验十二 电表的改装
实验十三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十四 电位差计
实验十五 偏振――验证马吕斯定律
实验十六 旋光现象及其应用第三章 基础物理实验(二)
实验一 偶然误差服从正态分布的统计检验
实验二 固体线胀系数的测定
实验三 冷却法测量金属的比热容
实验四 混合法测量液体比汽化热
实验五 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测量
实验六 用斯托克斯公式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
实验七 斜面上的振动
实验八 绝热气体定律实验
实验九 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十 学习使用万用电表
实验十一 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实验十二 霍尔效应法测定螺线管轴向磁感应强度分布
实验十三 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
实验十四 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
实验十五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实验十六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波长第四章 基础物理实验(三)
实验一 测量空气密度
实验二 欧姆表的改装
实验三 测量晶体管的伏安特性
实验四 双电桥测量低电阻
实验五 电子束实验
实验六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及基本磁化曲线
实验七 共轴球面光学系统的基点
实验八 双棱镜测钠黄光波长
实验九 夫琅禾费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实验十 物质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十一 衍射光栅光谱
实验十二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实验十三 光电传感器设计性实验
实验十四 热电阻特性实验
实验十五 PN结正向压降与温度关系的研究和应用
实验十六 集成温度传感器实验第五章 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 测量厚纸片的密度
实验二 测量小钢球的体积 ……附录一 国际标准单位附录二 常用物理数据
普通物理实验
第一章 实验数据及误差理论  误差与数据处理(一)  1
一、什么叫有效数字
进行物理实验,总是要对某些物理量进行测量,而测得的数值(或数据)称为测定值(或实验值)。由于人的判断能力有限和仪器精度各不相同等等主要客观因素的存在,因而在任何测定值与其“真值”之间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差异。也就是说测量会有某种程度的误差发生。因此,测定值一般都是写到开始发生误差的那个数字为止。这样可以反映测量是在哪一个数位上开始发生误差的。例如,用正常的最小分格为毫米的米尺去测量一段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结果表示为5.46厘米,这就意味着该测定值在毫米的下一位“6”这个位数上开始发生误差,其中“5.4”中的“5”、“4”这两个数字称为可靠数字,而“6”是估计出来的,不一定可靠,故称“6”为可疑数字,但它还有参考价值,应给予保留。5.46厘米这个测定值有三个数字,就称该测定值有三位有效数字,如果用米作单位,写为0.0546米,仍为三位有效数字,因为数字“5”前面的“0.0”不算有效数字,它们只表示单位不同而出现的数位。若是用微米作单位(1微米=10-4厘米),写成5.46×104微米,还是三位有效数字,“104”只表示单位不同而出现的数量级。但是一定不能写为54600微米,因为这种写法是五位有效数字,表示误差在微米数位(最末尾“0”)上开始发生,与测量时误差在100微米数位“6”上开始发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合。从测量的观点来说,54600微米和5.46×104微米这两种不同的写法,在表示两者的准确度时是大不相同的。前者的准确程度比后者约高100倍。
综上所述,测量中的有效数字,一般是指测定值从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起写到开始有误差的数字为止的那群数字,它有几位就叫做几位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是从测量既准确而又不能绝对准确的客观现实提出的,它表示测量的大致准确程度。对同一个量来说,有效数字的位数愈多,就表示测量的准确度愈高。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若对有效数字的概念不清楚或对它重视不够,任意增减有效数字的位数是脱离实际的表现,因此,实验中的测量数据,都要求用有效数字来表示。  ……
普通物理实验&&&&&&&&
本类畅销排行
作者:【加】丨马里奥?邦格著、任定成主编
¥30 ¥9.3
本类五星图书
作者:尼查耶夫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23 ¥9.4
作者:李笑群编著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 ¥13.5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清华大学出版社 - 图书详细资料
&&&&大学物理实验(第2版)
计算机考试类图书
机械材料汽车能源
建筑土木水利
环境与给排水
生物与医学
电工基础与电气工程
社会职业培训
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组成与原理
算法与程序设计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
图形图像与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其他
计算机考试类图书
非英语专业本科教材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
专升本教材
英语专业教材
选修课系列教材
专门用途英语教材
学术类图书
考试类用书
娱乐休闲英语
英语学习方法
非英语语种图书
外语--其他
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
高职高专--人文社科类
高职高专--计算机类
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
高职高专--机电类
高职高专--工科类
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
高职高专--服务类
基础教育--英语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
中职教育--计算机类
中职教育--公共课
中职教育--经济管理类
中职教育--电子信息类
中职教育--机电类
中职教育--服务类
大学物理实验(第2版)
作者:龙涛
王琰 王代新
图书详细信息:
定价:38元
装帧:平装
印刷日期:
图书简介: 内&容&简&介本书是根据《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版)的精神并结合实验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编写的。全书分为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基本测量方法、基本实验仪器、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共7章,70多个实验项目,包含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及应用等多方面内容。书中概括介绍了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测量方法和一些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附表列出了一些常用物理数据。本书可作为高等理工科院校各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与物理学相关的广大实验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是为适应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根据教育部《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版)的精神,在2008年出版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基础上,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并根据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校新增的仪器设备而编写的。对第1版的内容作了部分调整和修改,增加和删减了部分实验项目,使修订后的内容更完善。全书共列出实验项目70多个,内容广泛,叙述深入浅出。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较早接触到的一门系统的实验课程。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为后续实验课程奠定基础,本书在修订过程中保持了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保证学生通过实验课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并能提高实验技能。
本书第1~3章采用较多的篇幅对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一些实验项目的举例对测量误差的估计、完整的数据记录和处理、误差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具体要求,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第4章是基础实验,这类实验对实验项目的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给出了实验思路和方法。通过这类实验项目的训练使学生能正确使用基本仪器,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加深对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5章和第6章是综合设计性实验。这类题目的实验过程要求非常明确,学生可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及参考仪器的合理选择来完成。通过该类实验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7章是研究性实验。这类实验注重趣味性、科学性,还带有科学研究的性质。学生通过查阅参考书和相关的资料,独立地写出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合理选择实验仪器。通过这类实验项目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学习如何独立地完成一项研究性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本书是以第1版教材为基础,同时也参考了兄弟院校最新的相关实验教材修订完成。参与本次修订的有龙涛、王琰、王代新、洪云、陈刚、刘英、唐裕霞、林睿等老师。
本书的修订出版得到了重庆工商大学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重庆工商大学资助了再版经费,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书中存在的缺点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第1章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1.1测量与误差
1.1.1测量的基本概念
1.1.2误差的基本概念
1.1.3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2测量结果的评定和不确定度
1.2.1不确定度及其分类
1.2.2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计算
1.2.3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合成
1.2.4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1.3实验数据的常用处理方法
第2章基本测量方法
2.5转换法及传感器
2.6平衡法(零示法)
第3章基本实验仪器
3.1气垫导轨
3.2温度测量仪器
3.2.1液体温度计
3.2.2热电偶温度计
3.2.3电阻温度计
3.3电子天平
3.4福廷式气压计
3.5电磁测量仪器
3.5.1电学实验中常见的电表
3.5.2数字式仪表
3.5.3电阻器
3.5.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源
3.5.5电学度量器
3.5.6电磁学实验规程
3.6光学实验仪器
3.6.1实验室常用光源
3.6.2常用光电探测器
3.6.3常用光学仪器
3.6.4光学实验注意事项
第4章基本实验
实验1长度和固体密度测量
实验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3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4简谐振动的研究
实验5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实验6伸长法测定杨氏弹性模量
实验7弦线上波的传播规律的研究
实验8落球法测量液体粘滞系数
实验9电热当量的测定
实验10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11测量冰的熔解热
实验12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实验13用电流量热器法测定液体的比热容
实验14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
实验15气体体膨胀系数的测定
实验16滑线变阻器特性的研究
实验17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18惠斯通电桥
实验19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20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实验21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
实验22灵敏电流计
实验23电子束线的偏转
实验24电子束线的聚焦
实验25用双臂电桥测低电阻
实验26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27用牛顿环测定透镜的曲率半径
实验28分光计的调节及棱镜顶角的测量
实验29单缝衍射光强分布及单缝宽度的测量
实验30光栅衍射
实验31棱镜折射率的测量
实验32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
实验33透镜组基点的测定
实验34偏振现象的观察
实验35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36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37原子光谱实验――小型棱镜读(摄)谱仪测汞原子光谱
实验38光电效应
实验39塞曼效应
实验40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
实验41旋光现象及应用
第5章综合性实验
实验1声速的测量
实验2用霍尔位置传感器法测杨氏模量(弯曲法)
实验3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实验4传感器电阻温度系数的研究
实验5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6RLC电路特性的研究
实验7用示波器观测动态磁滞回线和磁化曲线
实验8电表的扩程与校准
实验9用霍尔效应测量磁场
实验10交流电桥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11非平衡电桥――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计
实验12椭圆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
实验13光电池特性研究
实验14声光衍射与液体声学特性的测定
实验15真空的获得和真空镀膜
实验16全息照相及再现
第6章设计性实验
实验1气垫导轨上空气膜厚度的粗略测定
实验2铜丝的电阻温度系数测量设计
实验3热敏电阻温度开关设计
实验4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与制作
实验5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设计
实验6液体体膨胀系数测量设计
实验7用伏安法测量电源的输出特性
实验8用电位差计校准改装电流表
实验9设计内阻无限大的指针式电压表
实验10设计组装欧姆表
实验11用掠入射法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12用干涉法测定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第7章研究性实验
实验1全息光栅的制作及光栅特性的研究
实验2傅里叶频谱的观察和分析
实验3彩虹全息的研究
实验4全息照相的研究
实验5电磁感应与磁悬浮力
实验6偏振光反射率与入射角的关系及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7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组装
实验8用激光显示李萨如图形
附录常用数据表
网络资源:
配套教学用书(配套教参、主课本等):
可替代教学用书:
丛书名称:
图书书评:
【欢迎来稿】 总编办:&&
客户服务:(010)
教师服务电话:010-6
反盗版举报电话:(010)
质量反馈:(010)
邮购电话:(010)
邮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出版社邮购组收 邮编:100084
读者服务部(购书):(010)
通讯地址:清华大学学研大厦 A 座 邮编:100084
网管信箱:
版权所有(C)2005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Copyrights @ 2005 by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48 号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1级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看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1级
商品名称:大学物理实验教程1级
商品编号:
上架时间: 15:12:28
商品毛重:500.00g
商品产地:
货号:BK1705444
如果您发现商品信息不准确,
商品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1级
印刷时间:
商品类型:
本书是针对三级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组织和设计的,以教育部最新制定 的《理工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并充分考虑不同专 业对物理实验课程学习的需求编写而成。全套教材分为3册,每级实验一册 。自一级实验开始,每级实验中都安排了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的内容,以 使对本课程有不同需求的学习者都能一定程度上接受系统的、全面的科学 实验基本训练。 本书(一级)内容分为绪论、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方法、物理实验常 用仪器与基本方法、基础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5部分,共包括15个基础性实 验和8个设计性实验。本书(一级)可供高等院校对基础物理实验有学习需 求的各专业作为教材。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方法 第一节 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估计 第三节 有效数字 第四节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练习题 第二章 物理实验常用仪器与基本方法 第一节 物理实验常用仪器 第二节 物理实验方法 第三章 基础性实验 实验一 长度和质量及密度的测定 实验二 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三 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 实验四 气轨上滑块的运动 实验五 混合法测固体比热容 实验六 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实验七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八 电学基础实验 实验九 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十 用电势差计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一 静电场的描绘 实验十二 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十三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十四 用牛顿环测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实验十五 分光计调节及使用 第四章 设计性实验 第一节 物理设计性实验概述 第二节 系统误差分析与处理 第三节 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四节 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一 密度测量及其拓展 设计性实验二 重力加速度测量 设计性实验三 简谐振动的研究 设计性实验四 液体黏度测量 设计性实验五 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 设计性实验六 电表内阻测量方法研究 设计性实验七 色散曲线的测定 设计性实验八 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组装 附录一 常用物理数据表 附录二 国际单位制 参考文献
本产品质保期为:
服务承诺: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温馨提示:因厂家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更换随机附件等没有任何提前通知,且每位咨询者购买情况、提问时间等不同,为此以下回复仅对提问者3天内有效,其他网友仅供参考!若由此给您带来不便请多多谅解,谢谢!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最终购买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物理学排行榜
购买了该商品的用户还购买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根据浏览猜你喜欢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谐振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