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邮编中文系女篮名单

Zaozhuang University
枣庄学院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区北郊,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春夏榴花似火,绿树环绕,金秋丹桂飘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枣庄学院前身是1971年创立的枣庄市教师培训学校,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枣庄师专与枣庄电大、枣庄教育学院三校合并成立新的枣庄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
学院占地1083亩,建筑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在校生12000人。学院现有中文、政法与历史学、外国语、数学与信息科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化学化工、生命科学、旅游与资源环境、体育、音乐、美术、财经、教育技术与传播、计算机科学等14个系,设有30个本科专业、33个专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七大学科门类。
学院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890人,专任教师56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7人,高级职称教师28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308人,另有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71人。教师中有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9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9人被评为省市级拔尖人才。
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建筑面积1.61万平方米,藏书92万册,另有115万元的电子图书和大型数据库。学院重视实验室建设,设有与专业配套的实验室和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了5900万元。
学院建立了墨子研究所、学习科学研究所、古文化研究所和14个系及研究所等,有些成果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九五以来,学院科研成果的数量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递增,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11部,承担地市级以上科研项目43项,发表学术论文1456篇,有318篇论文刊于国家核心期刊。学院公开出版《枣庄学院学报》和《枣庄学院报》。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继续保持了与美国、日本、韩国高效的友好院校关系,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澳大利亚南岸职业技术及继续教育学院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学院秉承&兼爱、尚贤、博物、戴行&的校训,遵循&质量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服务活校、特色名校&的方针,坚持&求知重能,求新重实,求精重质&的办学理念,立足枣庄,服务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异、效益显著的教学型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按照以上学校定位,结合学校历史、现状和今后的任务,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07年,把枣庄学院建设成合格的本科院校;第二步,到2010年,基本实现专业教育本科化,确定枣庄学院在全省同类院校中的领先地位;第三步,力争到2014年建院十周年时,把枣庄学院建成学科门类相对齐全、办学特色比较突出的教学型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质量立校&的办学原则和&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一切为了学院发展&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青年学子的成长营造了高雅、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历届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富于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深受社会欢迎。
近年来,学院以其优异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先后荣获&枣庄市突出贡献单位&、&山东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山东省2004年度服务业先进单位&和富民兴鲁奖状等称号;连续1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连续3年保持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13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兼爱、尚贤、博物、戴行&。
张良成,男,汉族,1953年3月生,山东昌邑人,中共党员,1971年1月参加工作,工程硕士,教授,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理事、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水利学会常务理事,现任枣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1971年至1978年 山东昌邑龙池中学教师
1978年至1982年 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力学系水工建筑力学专业学习
1982年至1985年 山东水利专科学校教师、教工团支部书记
1985年至1988年 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副校长
1988年至1996年 山东水利技工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1996年至1997年 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校长
1997年至1999年 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校长
1999年12月至2004年9月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2004年9月 枣庄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2007年2月 枣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胡小林,男,汉族,1956年12月生,山东栖霞人,中共党员,1974年7月参加工作,教授,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高等师范教育学会副会长, 现任枣庄学院党委副书记。
1974年至1977年 山东栖霞县桃村公社下乡知青
1977年至1978年 山东栖霞县人民银行职员
1978年至1987年 先后毕业于枣庄师范专科学校、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0年至1985年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教师
1985年至1988年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副处长
1988年至1990年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党支部书记
1988年至1990年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团委书记,校党委宣传部部长
1993年至1995年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1995年至1999年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1999年2月至2004年9月 枣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2004年9月任枣庄学院党委委员、常务副院长
2005年12月任枣庄学院党委副书记
曹胜强,男,汉族,1963年1月生,山东乳山人,中共党员,1985年7月参加工作,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与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现任枣庄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1981年至1985年 聊城大学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
1985年至1995年 聊城大学历史系教师
1995年至1996年 聊城大学历史系政治辅导员(副处级)
1996年至1998年 聊城大学科研处副处长
1999年至2002年 聊城大学科研处处长
2002年 聊城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
2003年11月至2004年1月 聊城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办公室主任
2004年1月至2004 年 9 月 聊城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办公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
2004年9月起 枣庄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曾宪明,男,汉族,1963年3月生,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
1983年7月参加工作,理学硕士,教授,山东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枣庄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现任枣庄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1979年至1983年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
1983年至1992年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教师
1992年至1993年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副主任
1993年至1996年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主任
1996年至1998年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
1998年至2001年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
2001年1月至2004年9月 枣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党委委员
2004年9月起 枣庄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高庆喜,男,汉族,1956年12月生,山东枣庄人, 中共党员,1976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枣庄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1975年至1976年 &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员,薛城区陶庄镇人民公社团委干事、副书记
1976年至1980年 薛城区陶庄镇人民公社党委常委,共青团薛城区委副书记
1980年至1982年 山东农学院干部专修科农学专业学习
1982年至1984年 薛城区金河人民公社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中共薛城区委常委、共青团薛城区委书记
1984年至1993年 共青团枣庄市委书记,共青团枣庄市第六、七届委员会书记,市青联主席
1993年至1997年 枣庄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正县)
1997年至2001年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第八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中共枣庄市中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区长、区政府党组书记
2001年2月至2004年9月 政协枣庄市第六、七届委员会秘书长、党 组成员、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市政协机关党委书记
2004年9月起 枣庄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共青团第十、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共青团山东省第八、九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第七届青年联合会委员,枣庄市第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枣庄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届委员会常委,中共枣庄市第五、七、八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枣庄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李进京,男,汉族,1965年9月生,山东省平度市人,中共党员,1985年7月参加工作,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枣庄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1985年7月至1993年9月 在山东农业大学原农业机械化系任教师
1993年9月至1998年7月 在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读硕士、博士研究生
1998年7月至2005年11月 在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工作。1998年12月 任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2002年1月 任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2005年11月 任枣庄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颜世昌,男,汉族,1954年12月生,山东滕州人,中共党员,1980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枣庄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1978年10月至1980年7月在济宁师范专科学校政治系政治专业学习
1980年7月至1980年10月在枣庄市委编史修志办公室工作
1980年10月至1982年3月任枣庄市齐村区北庄公社秘书
1982年3月至1985年1月任枣庄市齐村区政府秘书
1985年1月至1990年1月任枣庄市山亭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经济开发区办公室主任
1990年1月至1993年2月任枣庄市山亭区委办公室主任
1993年2月至1993年11月任枣庄市峄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1993年11月至1995年12月任枣庄市峄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1995年12月至1997年9月任枣庄市峄城区委副书记、党校校长、组织部部长
1997年9月至1998年1月任枣庄市峄城区委副书记、党校校长
1998年1月至2001年1月任枣庄市峄城区委副书记、区长
2001年1月至2001年4月任枣庄市峄城区委书记、区长、党校校长
2001年4月 任枣庄市峄城区委书记、党校校长
2006年5月 任枣庄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枣庄学院现有系科14个: 中文系、政法与历史学系、外国语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化学化工系、生物系、旅游与资源环境系、体育系、美术系、音乐系、计算机科学系、财经系、教育技术与传播系。
中文系创建于1978 年,是该校建系最早、师资力量最强、首批升本的重点系科。现有汉语言文学(本科)、语文教育(专科)和文秘(专科)三个专业。目前有教职工48人,外聘教授4人(1位博士生导师,3位硕士生导师)。在43位专任教师中,教授 4人,副教授1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6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10人。现有5个教研室,系属资料室藏书万余册,专业期刊20余种。27年来,我系教师出版论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40余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10余篇发表在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刊物上;为社会培养输送毕业生3000余人,现有本专科在校生1206人。
政法与历史学系
政法与历史学系原名政教系,始创于1980年,是枣庄学院建系较早的系科之一,迄今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现已成为该院颇具特色的重点系科。
政法与历史学系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科)、历史教育(专科)两个专业;专任教师30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3人,讲师8人,助教7人,特聘教授3人;订有社会科学类期刊80余种,图书10000余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政法与历史学系至今已培养了2000多名优秀毕业生,为枣庄地区乃至全省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枣庄市中学教育教学骨干。
外国语系创建于1978年,是枣庄学院最早的系科之一,也是首批升本系科。设有英语本科专业及英语教育、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电大英语等专科专业。现有普通在校生160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在职教职工67人,专任教师4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1人,外籍教师5人,硕士5人,特聘教授2人,在职、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8人。仪器设备总值200万元,拥有5个现代化多媒体语音实验室,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1个专业音像资料室。近年来,我系教师共发表各种高层次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部,并承担省级课题2项。我系专升本工作成绩显著,升本率位居全校前列。办学27年来,累计培养了优秀毕业生2400余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张丕迪、CNN编辑协调人黄天波等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创立于1978年,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和数学教育专业(专科),在校生889人。现有教师2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5人,2人博士在读, 1人博士后在读。在全体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共承担了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4项,出版著作教材32部,发表学术论文324篇,其中28篇被《中国数学文摘》收录,获省、市、校科研成果奖18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二次获得全国二等奖,一次省级二等奖,一次省级三等奖。专升本升学率一直名列全省前茅,2004年又有68名同学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目前设有资料室1个,有数学类图书10000余册,中外期刊50多种。
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始建于1978年,是该校设立较早的系科之一,经过20余年的沐风栉雨和各届系领导与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现已发展成为拥有物理学本科专业和物理教育、应用电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三个专科专业的重点系科。建系二十七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1400余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并先后有100余名毕业生直接考入本科院校,有25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有6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2人,兼职教授2人,副教授9人,硕士11人,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1人。近年来,全系教师在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2部,完成国家教委及省、市级立项课题18项,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
拥有12个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908台件,价值达400余万元。系资料室现有图书资料5000余册,报刊30余种。已建立金工实训中心两个、实习基地十个。
化学化工系
化学化工系创办于1977年,是该校建系最早的两个系科之一,二十多年来为枣庄市及周边地区输送了1500多名毕业生,近几年来,各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100%,在校专科学生专升本保持在40%左右。现设有化学专业(本科)和化学教育、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三个专科专业。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硕士研究生8人,在读博士3人,在读硕士1人。有1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2次获山东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3等奖,枣庄市科技进步奖1项,承担山东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1项,科研项目2项,枣庄市科委项目26项,获新型实用专利8项,论文被SCI收录7篇。设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与物理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三个教研室,分析与检测、化学工程与工艺、煤化学和材料化学、功能超分子化学等四个科研群体。化学实验室设有12个基础实验室 ,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综合热分析仪、分子荧光等精密分析仪器,实验仪器设备总值392万元。
生物系创建于1983年,是山东省地方高校首批设置的生物系之一,是枣庄学院首批升本的系。建系20多年来,已为社会培养1500多名专业人才,毕业生中直接考入本科院校的150多人,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的40多人。20多年的发展,生物系已由当初仅有生物教育一个专业在校生80人,发展到现在拥有一个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和生物教育、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生物技术三个专科专业,在校生600多人的系科。目前,生物系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高级实验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2人,硕士学位的研究生17人,在读博士3人,在读硕士4人。生物系现有基础实验室9个,建有专业实验室、生物园地和生物工程研究所,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应用开发于一体的特色系科。生物系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育,注重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锻炼和培养,向社会输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生物系注重教师水平的提高,坚持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23项,有12项成果获得了省、市级奖励。生物系注重国际交流,先后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系、俄立冈州立大学农业基因中心实验室、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基因工程中心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进行了学术交流。
旅游与资源环境系
旅游与资源环境系的前身是地理系,创建于1984年,是全省最早的地理系科之一,现有地理信息系统(本科)、地理科学(本科)、地理教育、房地产经营与估价、旅游管理四个专业。目前在校生546人。
现有在职教师2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硕士研究生7人,并有数位教师正在读硕士、博士,另有3位外聘博士生导师作兼职教授。
建系以来,已培养了优秀毕业生1000余人,专升本人数占招生人数的40%,有56人考取了研究生,10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分布在教育、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为经济建设及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建有系资料室1个,拥有专业图书1万余册,价值10万余元;建有规范的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116万多元。
体育系始建于1988年。现有30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0人。设有本科专业一个(体育教育)、专科专业两个(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在校生200多人。目前,体育系拥有综合体育馆一座,标准塑胶田径场一块、标准草皮足球场一块,体育场地面积达3.5万平方米。专业图书资料2000余册,解剖、生理实验室各一座。有三位教师荣获过全国、全省优秀体育教师称号,有8位教师获得学校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和科研奖。国家级田径裁判1人,田径、武术、篮球、体操一级裁判员各2人,2人获得国家优秀裁判员称号。近年来有50名学生直接升入本科院校学习。在全省首届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中获二等奖,在山东省第十届大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女子组团体成绩第六名,5人次获得个人单项冠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近几年来,全系教师主编著作、教材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1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3等奖、2人次获得枣庄市社科二等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5人次获学校科研奖。目前,体育系正以饱满的热情,踏实的工作,积极创办合格的本科专业,努力办成鲁南地区高水平的体育系科。
美术系成立于1990年,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和美术教育、艺术设计两个专科专业,普通在校生382人。现有教师25人,其中副教授4人,兼职教授2人。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专业设置齐全,教师结构合理,艺术氛围浓厚,具有较强学术能力和艺术特色的专业群体,重基础教育、重应用能力和创造性等多元化艺术思维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学美术教育及设计部门的骨干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美术学科建设,投资兴建了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的美术楼,面积7000平方米,设有美术馆、展厅、资料室、多媒体教室、大型雕塑工作室、电脑设计室、金属工作室、摄影工作室、标准天光画室18间、画室50间。配有激光打印机、画框制作等设备。专业教学电脑98台,图书资料3000余册,总价值200余万元。
美术系选派骨干教师进入中央美院、文化部重彩高研班、首都师大、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内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进行专业深造。从基础教育到学科前沿的知识探索与交流互动,给美术系的教学带来新颖的办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美术系在同类院校中异军突起,教学成果显著,教师作品在国内外大展中参展获奖83次,其中王妍的作品《梦里落花》获中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冯劲草作品《服饰》获中国第三届油画展优秀奖,作品《永恒的恋人》获&鲁艺杯&第二届全国师范院校美术作品大赛二等奖;李善阳作品《火车、火车》获大路画展优秀奖;赵平作品《公益广告》获中国第二届广告&设计大展优秀奖。
音乐系始创于1992年,该系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富于创新精神、勇于开拓的音乐教育群体与艺术表演群体,现有音乐学本科专业和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两个专科专业。目前,音乐系专任教师16人,客座教授、副教授5人,研究生2人。教学区面积达6000平方米,其中包括;高标准音乐厅、多功能音乐欣赏厅、多媒体教室、网络钢琴集体授课教室、标准琴房150间、舞蹈排练厅一个。拥有大量的教学仪器设备:管弦乐器、专业舞台音响设备、电脑音乐制作系统、三角钢琴与立式钢琴80余架,建立了专业资料齐全的资料室。
在教学科研方面,承担5项省文化厅的研究课题、2项校级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
计算机科学系
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2000年10月,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四个专科专业。目前,计算机科学系已成为全校最大系科之一。
计算机科学系始终坚持&做严师、育优生、创强系&的办学原则,专升本升学率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达到60%以上。科研方面,有三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一项成果通过市级鉴定;有三个项目分别获得山东省及枣庄市科研资金的资助,系教师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二百篇。拥有软硬件实验室12个,微机800余台,并有省级一类实验室。图书资料方面,院图书馆现有计算机类书籍1万余册。系专业资料室有数千册图书、专业期刊30多种、教学光盘1500余张。另外还有5个多媒体教室,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资源保证。
财经系成立于2002年7月,她是枣庄学院成立的非师范系科,现设有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三个专业,现有在校生1800多人。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3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2人。近几年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十余篇发表在《中国软科学》、《税务与经济》、《商业研究》、《农业经济》等核心刊物上。目前承担省社科基金项目和校教研改革课题各1项,曾获市级优秀成果奖5项,校级优秀成果奖7项。
教育技术与传播系
教育技术与传播系成立于2002年7月,是适应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教育需要而组建的全新系科,现有教育技术学(本科)、现代教育技术(专科)、学前教育、心理学四个专业。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特聘教授4人;硕士5人,在读博士2人,他们曾先后获得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学校教学优秀奖等,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有5个科研课题通过了省科技厅鉴定,有三项成果获枣庄市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拥有高标准配置的数字影像实验室、专业机房、微格实验室、演播厅等教学实验设施,仪器设备总值260余万元,专业图书资料10000余册。该系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融现代教育理论、视听媒体技术、计算机科学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学科专业的时代性与前沿性。
枣庄学院前身是1971年4月创立的枣庄市教师培训学校。
1977年,招收第一届普通专科生
1978年4月,第一批77级中文、化学两个专业的学生入校
1984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正式建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
1999年3月,枣庄师专、枣庄教育学院、枣庄广播电视大学三校合并为新的枣庄师范专科学校
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普通本科学校
枣庄学院学生工作简介
学生处是学院党委、行政领导下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管理、成长成才服务的职能部门。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结合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新要求,结合学院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氛围,提供优质服务。主要职责如下:
一、负责全院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具体制定和实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的规划和计划,组织开展新生的入学教育、军训和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调查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学生与学院的沟通与交流。
二、负责组织和协调全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根据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和实施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行为管理,配合团委指导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负责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规章制度的起草、修改和执行工作;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法制纪律教育和安全稳定教育;负责对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评优、管理及其活动的组织指导;负责学生综合测评工作,做好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级、各类奖学金等评选、奖励工作;组织、协调处理学生重大事件,做好学生的违纪情况调查与处理工作;负有对各系学生工作的指导责任,支持帮助协调各系开展学生工作。
 三、负责学生就业工作。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设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具体组织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教育、信息服务、择业咨询、技能培训、广开就业渠道、办理毕业生就业报道手续以及毕业生毕业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组织开展各系就业指导工作的检查总结、评比表彰和调查研究。
四、负责特困生扶助工作。设立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和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具体落实勤工助学的岗位、人员选聘、管理协调、报酬发放、表彰奖励等事项。负责特困生的管理工作,组织实施& 奖、助、贷、补、减&等各项资助政策的落实及有关事宜,统筹管理使用政府、学校、社会各界扶困助学的各类基金,负责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发放和管理等工作。
五、协助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指导中心工作。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量、心理辅导、职业倾向测评、心理健康调研和其他有关工作。
六、按照院党委、行政的要求,负责协调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制定辅导员工作条例和考核细则,督促落实学校关于政治辅导员选拔、培训、分流和待遇方面的有关政策和要求,负责学生政治辅导员的管理与考核,组织优秀辅导员的评选和表彰。
七、负责对各系学生工作的评比检查。组织进行学生工作的调查研究,推进学生工作不断发展。 
 八、完成学院党委、行政交给的其他任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枣庄学院邮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