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体法,隔离霜怎么用法究竟要怎么用才好。一...

谁能帮我讲一下什么时候用整体法什么时候用隔离法?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用?最好是有例题!谢谢!
谁能帮我讲一下什么时候用整体法什么时候用隔离法?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用?最好是有例题!谢谢! 10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求外力或外部条件整体,内力则隔离
连接物体一般要用到整体法和隔离法,比如放在地面的斜面上的小木块!当考虑对地面摩擦时应将斜面和小木块看成整体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017套总数:4944503套专访:2573部会员:5127847位
当前位置:
& 2015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类检测:第三章 第13讲 整体法与隔离法联用、瞬时性问题
2015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类检测:第三章 第13讲 整体法与隔离法联用、瞬时性问题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95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368KB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整体法与隔离法联用、瞬时性问题考点解读考 点 解 读 学习水平 题 目 分 布 整体法、隔离法 判定力大小 年上海高考第16题 教学目标学会用整体法、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并熟练应用牛顿定律求解.教师归纳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a具有: (1)瞬时性: 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现为: 合外力恒定不变时,加速度也保持不变.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2)矢量性: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公式a=F/m只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关系.矢量式的含义在于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3)同一性: 加速度与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是对同一个物体(或物体系)而言,即F与a均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而言.(4)相对性: 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5)局限性: 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2.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采用整体法时不仅可以把几个物体作为整体,也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采用整体法可以避免对整体内部进行繁琐的分析,常常使问题解答更简便明了.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寻找(2)隔离法: 把所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隔离法.可以把整个物体隔离成几个部分来处理,也可以把整个过程隔离成几个阶段来处理,还可以对同一个物体,同一过程中不同物理量的变化进行分别处理.采用隔离法能排除与研究对象无关的因素,使事物的特征明显地显示出来,从而进行有效的处理.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选择隔离对象.选择原则是: 一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选隔离对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研究的某状态、某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对隔离出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某阶段的运动过程示意图.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3)整体和局部是相对统一的,相辅相成的.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所以,两种方法的取舍,并无绝对的界限,必须具体分析,灵活运 无论哪种方法均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非待求量(即中间未知量的出现,如非待求的力,非待求的中间状态或过程等)的出现为原则,隔离与整体联用、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 分类剖析(一)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例1  如图所示,A、B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匀加速向右运动,求A、B间的弹力F 【解析】 这里有a、F两个未知数,需要建立两个方程,要取两次研究对象.比较后可知分别以B、(A+B)为对象较为简单(它们在水平方向上都只受到一个力作用).可得F= 例2 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 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 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吊椅的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取10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加速度a=1上升时,试求(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解析】 解法一:(1)设运动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对运动员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m人+m椅)g=(m人+m椅)a=440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440 (2)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F-m人=m人=275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也为275解法二: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和m;运动员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为F,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分别以运动员和吊椅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a ①-F-mg=ma ②由①②得 F=440 FN=275 例3 如图,倾角为&的斜面与水平面间、斜面与质量为m的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加速下滑时斜面始终保持静止.求水平面给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解析】 以斜面和可以先求出木块的加速度a=g(-&),再在水平方向对质点组用牛顿第二定律,很容易得到: F=mg(-&)cos&,方向水平向左.如果给出斜面的质量M,本题还可以求出这时水平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为: =Mg+mg(+&)cos&,这个值小于静止时水平面对斜面的支持力. 例4 如图所示,m=1kg,m=2,A、B间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是5,水平面光滑.用水平力F拉B,当拉力大小分别是F=10和F=20时,A、B的加速度各多大?【解析】 先确定临界值,即刚好使A、B发生相对滑动的F值.当A、B间的静摩擦力达到5时,既可以认为它们A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加速运动.这时以A为对象得到a=5;再以A、B系统为对象得到F=(m+m)a=15(1)当F=10<15时,A、B一定仍相对静止,所以a=a==3.3(2)当F=20>15时,A、B间一定发生了相对滑动,用质点组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F=mmBaB,而a=5,于是可以得到a=7.5 例5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即a=,则小    (1)     (2)(3) 【解析】 方法一:(隔离法)木箱与小球没有共同加速度,所以须用隔离法.取小球m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摩擦力F,如图(2),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   ①取木箱M为Mg、地面支持力F及小球给予的摩擦力F,如图(3).据物体平衡条件得: -F-Mg=0 ②且F=F由①②③式得F=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方法二:(整体法)对于&一动一静&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依牛顿第二定律列式: (mg+Mg)-F=ma+M&0故木 F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木箱对地面压力: F=F=(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弹簧模型 例6 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在小球下落的这一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从小球接触弹簧起加速度变为竖直向上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解析】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决定于小球受到的合外力.从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弹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所以合力当合力与速度同向时小球速度增大,所以当小球所受弹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时速度最大.选 例7 如图所示,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7的光滑板托住,当板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球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若改用水平轻绳系住,在板突然向下撤离瞬间,小球的________m/s. 【解析】 板未撤离前,球受重力、板对球的支持力和轻弹簧对球的拉力三力平衡,即重力与弹簧的拉力的合力、垂直板与板对球的支持力的方向相反,大小等于mg/;撤离板的瞬间,弹簧的形变不能立即改变,弹力大小不变,所以重力与弹簧弹力的合力与撤离前相同,同理,可以分析弹簧改成细线的情况.静止时,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得: N=mg/,所以重力和弹簧的合力F&=mg/撤离板瞬间物体所受合力&F=mg/;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a=g/=12.5m/s若改成细线,因为细线的张力可以突变,所以撤离板的瞬间,细线张力变为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mg,由&F=ma,得a=g=9.8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平衡问题和整体法隔离法高一好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平衡问题和整体法隔离法高一好习题
高​一​好​习​题​-​物​理​方​面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7 第1讲 高中物理常用解题方法一——图象法、假设法、等效法、整体法和隔离法课件.ppt3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二部分 学科特色专题突破
专题七 高中物理常用解题方法解物理习题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它在建立和发展同
学们的物理认知结构,形成和提高同学们的物理思维能力等
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维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心理过
程,在感知事物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
内在规律.用物理思维方法指导解题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高考复习中,同学们如果注重使用
科学思维方法来指导解物理习题,就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
果,并且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本讲将着重探讨图
象法、极端法、假设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等效法、对称法、
全过程法、逆向思维法、递推法等方法在解物理题中的应用.第1讲 高中物理常用解题方法一
??图象法、假设法、等效法、整体法和隔离法图象法
方法简介:在高考的能力要求中“能应用图象进行分
析”,图象表达是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历
届的高考中,均有一定数量的图形考查题出现,且占有相当
大的分值比例,所以学会识图、画图和用图就变得尤为重要.力学中主要包括位移时间图象s-t 图象、速度时间图
象 v-t 图象等;电学中的有电场线分布图、磁感线分布图、
等势面分布图、交流电图象等;还有气体图象 p-V 图、V-
T 图、p-T 图等;在实验中也涉及不少图象,如验证牛顿第
二定律时要用到 a-F 图象、a-1/m 图象,用“伏安法”测
电阻时要画出 I-U 图象,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要画 U-I
图象等;在各类习题中图象问题也是频频出现,更有些图象
是教材中未曾出现过的,如力学中 F-t 图,电磁感应中的Φ
-t 图、E-t 图等.处理图象问题的关键是搞清图象所揭示的物理规律或物
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全面系统地看懂图象中的“轴”、“线”、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隔离霜怎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