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分类的分类、成因等与火山分类相关的具体知识...

吉林文史书店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的铜、铅、锌硫化物矿床的分类、成矿特征、矿床模式、以及成因讨论
开&&&&&&本:16开页&&&&&&数:114页字&&&&&&数:I&&S&&B&&N:售&&&&&&价:300.00元 品&&&&&&相:配送方式:无配送方式&&&&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1件)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详细描述:暂无详细描述。
35.00元50.00元35.00元10.00元235.00元350.00元10.00元10.00元12.00元30.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生活百科子分类北武夷天华山盆地火山—侵入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博士论文
北武夷天华山盆地火山—侵入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
【摘要】:北武夷火山岩带是受北武夷山东西向基底隆起控制的一条重要的火山岩带,该带中发育天华山、黄岗山、铜锣山(梨子坑)、仙霞岭等一系列北北东向的火山盆地。在这些盆地中,发育众多与晚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的中型、大型甚至超大型金属矿床,如冷水坑银铅锌矿、生米坑铅锌矿、焦塘铅锌矿、金竹坪钼多金属矿等,构成了北武夷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天华山盆地中的冷水坑矿田是一个超大型银、铅、锌矿田,成矿作用与晚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其中花岗斑岩是重要的含矿斑岩,火山岩地层是主要的赋矿地层。前人对冷水坑的矿床类型、成因等做了很多研究,然而对其所在盆地的岩浆岩,特别是火山岩的研究程度较低。据此本论文选取了武夷山地区天华山盆地火山-侵入岩及相关的矿床为研究对象,厘定整个北武夷天华山盆地的岩浆岩形成时限,探讨本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火山-侵入岩的岩浆属性及岩石成因,并通过总结前人的资料,对冷水坑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根据野外接触关系和精确的锆石定年工作,北武夷地区天华山盆地的火山侵入活动是幕式的,主要分为两期:157~158Ma的花岗斑岩和144~137Ma的火山岩及相关的侵入岩。
(2)天华山盆地火山-侵入岩最有可能是由元古代地层经部分熔融而成,其中有不同比例地幔物质的加入以及上地壳的混染。这些岩石可能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折返有关的大陆伸展环境。赣杭带北西部的大陆伸展在晚侏罗世相对较弱,随着古太平洋板块进一步的折返,在早白垩世岩石圈发生了更加强烈的伸展,诱发了更广泛的地幔上涌,进一步促进了壳-幔相互作用和广泛的地壳熔融。
(4)冷水坑矿床主要硫化物的特征如下:本区闪锌矿为富铁闪锌矿,可划分为三个世代,从Ⅰ世代到Ⅲ世代Fe含量逐渐减少,Zn含量逐渐增高,二者呈现出很好的反消长关系;方铅矿分为中粗粒和细粒两种,以前者为主;而黄铁矿根据矿物组合和产出状态分为三个阶段。
(5)冷水坑矿田成矿时间应为早白垩世,成岩成矿相差10~25Ma。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的特点。早阶段流体以岩浆水为主,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越来越多大气水加入。成矿流体主要是来自于火山热液。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P588.1;P611【目录】:
摘要5-6Abstract6-10第1章 绪论10-19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10-11 1.2 研究现状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1-16
1.2.1 研究现状11-16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6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6-17
1.3.1 研究内容16-17
1.3.2 技术路线17 1.4 完成的工作量17 附表17-19第2章 北武夷区域地质背景19-42 2.1 大地构造背景19-20 2.2 地层特征20-28
2.2.1 地层20-22
2.2.2 新元古界老虎塘组片岩中碎屑锆石的研究22-28 2.3 构造28-29 2.4 岩浆岩29-30 2.5 区域地球物理30-31
2.5.1 区域重力场30
2.5.2 区域磁力场30-31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31 2.7 区域矿产31-33 附表33-42第3章 天华山盆地岩浆作用的时空格架42-68 3.1 火山-侵入岩的时空分布43-44 3.2 火山-侵入岩的形成时代44-53
3.2.1 样品特征44-48
3.2.2 分析方法48-49
3.2.3 定年结果49-53 3.3 天华山盆地的形成时限53-54 3.4 区域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对比54-57 附表57-68第4章 火山-侵入岩地球化学及其成因68-91 4.1 样品采集68 4.2 分析方法68-69
4.2.1 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和 Sr、Nd 同位素68
4.2.2 锆石 Hf 同位素68-69 4.3 火山-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69-73
4.3.1 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69-71
4.3.2 全岩 Sr-Nd 同位素特征71
4.3.3 锆石 Lu-Hf 同位素特征71-73 4.4 岩石成因73-75 4.5 地球动力学背景75-79 附表79-91第5章 冷水坑矿床地质特征91-103 5.1 矿区地层91-92 5.2 矿区构造92-93
5.2.1 褶皱92
5.2.2 断裂92-93 5.3 矿区侵入岩93-94 5.4 矿化特征94-95 5.5. 矿石矿物特征95-99
5.5.1 闪锌矿96-97
5.5.2 方铅矿97
5.5.3 黄铁矿97-98
5.5.4 其他矿物98-99 5.7. 成矿期次99-100 附表100-103第6章 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103-112 6.1 流体包裹体特征103-104 6.2 C、H 和 O 同位素特征104-105 6.3 S 同位素特征105 6.4 流体演化105-107 附表107-112第7章 矿床成因与构造背景112-115 7.1 成矿时代112 7.2 矿床成因112-113 7.3 构造背景113-115第8章 结论115-117 8.1 取得主要成果115-116 8.2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展望116-117致谢117-119参考文献119-135附录135-143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情况143-14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文淮,张志坚,伍刚;[J];地学前缘;1996年04期
刘昌实;楚雪君;沈渭洲;陈繁荣;王德滋;;[J];地质论评;1992年02期
于津海;王丽娟;周新民;蒋少涌;王汝成;徐夕生;邱检生;;[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蔡劲宏,周卫宁,张锦章;[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吴仁贵;[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周新民;[J];高校地质学报;2003年04期
余心起,舒良树,颜铁增,俞云文,祖辅平,王彬;[J];地球化学;2004年05期
吴淦国,张达,彭润民,吴建设,高天钧,陈柏林,汪群峰,狄永军,张祥信;[J];地学前缘;2004年01期
陈毓川;[J];地学前缘;1994年03期
邓海琳,李朝阳,涂光炽,周云满,王崇武;[J];中国科学D辑;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谢明辉,王兴明,陈后兴,罗仙平;[J];四川有色金属;2005年01期
许保良,陈英功,黄福生,孙渝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牟南,吴朝东;[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徐跃通,周保华,黄福生;[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谢玉玲,徐九华,钱大益;[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王惠芬;[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8年04期
戚长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1年04期
杜旭东,薛林福,邬光辉;[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谭红兵,于升松,刘兴起;[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凌其聪,刘丛强;[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明桂;曾勇;;[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贺菊瑞;李瑛;孙南圭;戴爱华;姚仲友;;[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9)[C];1991年
牛树银;王宝德;郭利军;胡华斌;邵济安;孙爱群;王硕;;[A];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和中国地质学会二零零五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万德芳;樊天义;田世洪;;[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王涛;王增银;;[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邢光福;陈荣;李龙明;卢清地;陈宝山;;[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钟玉芳;马昌前;佘振兵;;[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李永峰;;[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王瑞廷;韩俊民;毛景文;李建华;汪东波;郭健;;[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牛树银;孙爱群;刘建明;郭利军;王宝德;胡华斌;;[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力华;[D];中南大学;2000年
滕彦国;[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范效仁;[D];中南大学;2001年
蒋富清;[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肖振宇;[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裴先治;[D];西北大学;2001年
谢渊;[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谭文峰;[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蔡毅华;[D];厦门大学;2002年
王祖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潭红兵;[D];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00年
舒强;[D];新疆大学;2001年
木志坚;[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赵勇;[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李登超;[D];浙江大学;2002年
侯琳琳;[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门广田;[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陈志刚;[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2年
易飞鸿;[D];广东工业大学;2003年
王立国;[D];新疆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晓春,岳书仓,潘成荣;[J];安徽地质;1999年01期
汤加富,姚穗;[J];安徽地质;2000年02期
余达淦;[J];安徽地质;1994年Z1期
林强,葛文春,孙德有,吴福元,元钟宽,李文远,尹成孝,陈明植,闵庚德,权致纯;[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蔡学林,朱介寿,曹家敏,袁学诚;[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陈刚;[J];沉积学报;1999年03期
,王小平;[J];地层学杂志;1989年01期
,孙冶东;[J];地层学杂志;1993年01期
蔡正全,俞云文;[J];地层学杂志;2001年04期
王彬;舒良树;杨振宇;;[J];地层学杂志;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百友;[D];中南大学;2002年
叶会寿;[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冠军;[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海洋地质动态;1996年11期
冯守忠;[J];贵金属地质;1994年04期
马金清,李进堂,冯宗帜;[J];中国区域地质;2000年02期
吴岩;[J];资源调查与环境;1988年01期
王中杰,杨琴芳,阮宏宏;[J];地球学报;1988年00期
张晔卿,谷永昌;[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9年02期
陶奎元;[J];地质科技情报;1992年04期
谢家莹,阮宏宏,尹家衡;[J];资源调查与环境;1992年03期
马金清,李进堂;[J];福建地质;2000年02期
王帅,王深法,俞建强;[J];山地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廖思平;黄传冠;谢国刚;邹爱建;罗小川;;[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廖思平;邹爱建;罗小川;;[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王中杰;谢家莹;尹家衡;黄光昭;谢芳贵;王占宇;杨琴芳;王美星;陈瑞年;阮宏宏;邱永泉;;[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2)[C];1989年
王中杰;杨琴芳;阮宏宏;黄光昭;尹家衡;邱永泉;;[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9)[C];1987年
王中杰;杨琴芳;阮宏宏;;[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8)[C];1989年
刘少波;刘家军;;[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王中杰;陆志刚;;[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5)[C];1982年
吴岩;;[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2)[C];1988年
李上达;;[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3)——“三江”岩石[C];1982年
王中杰;陆志刚;;[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通讯员
陈坤成;[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江苏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
史振兴;[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张先余;顾金秋;[N];中国矿业报;2003年
于德福;[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于雯莲;[N];中国石油报;2007年
岳德亮;[N];华东旅游报;2007年
张孟军;[N];人民政协报;2002年
记者张孟军;[N];科技日报;2002年
杨新明;[N];中国矿业报;2004年
于德福;[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慧敏;[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罗平;[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沈艳杰;[D];吉林大学;2012年
李飞;[D];吉林大学;2012年
姜传金;[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双宝;[D];吉林大学;2012年
张文钊;[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吴颜雄;[D];吉林大学;2011年
汪帮耀;[D];长安大学;2011年
胡广;[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代堰锫;[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万飞;[D];吉林大学;2013年
王慧;[D];长安大学;2011年
那福超;[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黄贻梅;[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王浩丞;[D];新疆大学;2011年
廖声林;[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杨陆;[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迟唤昭;[D];吉林大学;2013年
姚巍;[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火山爆发的原因]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A.熔岩流是火山致灾的唯一原因B.B.火山爆发百害无一利C.休眠火山是周期性_火山爆发的原因-牛宝宝文章网
[火山爆发的原因]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A.熔岩流是火山致灾的唯一原因B.B.火山爆发百害无一利C.休眠火山是周期性 火山爆发的原因
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A. 熔岩流是火山致灾的唯一原因B. B. 火山爆发百害无一利C. 休眠火山是周期性喷发的火山D. 火山喷发一般发生在地壳的薄弱地带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D火山喷发是沿地壳的薄弱地带冲出地表的现象。选择D项。考点:考点名称: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划分依据:自然灾害类型分类依据陆地灾害、海洋灾害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波及范围山地灾害、平原灾害、滨海灾害陆地地形类型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出现时间的先后和灾因地史灾害、历史灾害、当代灾害、未来灾害出现时期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造成的损失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成因和特点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一、气象灾害:指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项目干旱洪涝热带气旋成因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连续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引起低洼地积水、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热带洋面的空气漩涡,受低气压影响危害农作物干枯死亡,陆地水减少,造成人畜和工农业缺水,社会动荡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交通、电力设施和造成人员伤亡强风、暴雨、风暴潮、洪涝,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分布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亚洲东部和南部、美国东部、欧洲西部等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防御兴修水利、节水、绿化、生物改良使之耐旱加强预报、绿化、防洪工程加强预报、营造防护林等二、地质灾害: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和过程。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1、地震(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2)构造地震示意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3)震级与烈度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注意: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C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②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注意: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B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4)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2、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①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③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2)泥石流①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②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③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海洋灾害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称为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灾害都属于海洋灾害。其中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是风暴潮。3、风暴潮(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发生季节发生地区特点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增水过程相对平缓三、生物灾害定义: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类型:农林牧生物灾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1.病害(1)类型: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2)病害发生的原因:A.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B.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3)危害: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2.虫害和鼠害(1)虫害的常见类型①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②常见的森林虫害有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2)鼠害及危害①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②危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3)虫、鼠害的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4)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①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②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等自然灾害系统各部分关系: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中国景点网
火山喷发类型---火山知识介绍
& 纵观世界火山的喷发类型,其决定因素一是岩浆的成分、挥发分含量、温度和粘度,如玄武质岩浆含SiO2成分低,含挥发分相对少、温度高、粘度小,因此岩浆流动性大,火山喷发相对较宁静,多为岩浆的喷溢,可形成大面积的熔岩台地和盾形火山;流纹质和安山质岩浆富含SiO2和挥发分,其温度低、粘性大,流动性差,因此火山喷发猛烈,爆炸声巨大,有大量的火山灰、火山弹喷出,常形成高大的火山碎屑锥,并伴有火山碎屑流和发光云现象,往往造成重灾。决定因素之二是地下岩浆上升通道的特点,若岩浆房中的岩浆沿较长的断裂线涌出地表,即形成裂隙式喷发;若沿两组断裂交叉而成的筒状通道上涌,在岩浆内压力作用下,便可产生猛烈的中心式喷发。决定因素之三是岩浆喷出的构造环境,看其是在陆地,还是水下;是在洋脊还是在板内;是在岛弧还是在碰撞带等等。火山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不同,火山喷发类型的特点也大不相同。
1. 玄武岩泛流喷发
&&& 这种喷发如印度的德干高原,北美的哥伦比亚高原。它们是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裂隙)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有的从窄而长的通道全面上喷;有的火山呈一字形排列分别喷发,但向下则相连成为墙状通道,因此称为&裂隙喷发&。喷发以玄武岩为主,流动方向近于平行,厚度及成分较为稳定,产状平缓,以熔岩被多见,常形成熔岩高原。因为玄武岩流动性大,熔岩喷出量大,少有爆发相,在地形平坦处似洪水泛滥,到处流溢、分布面积广,所以又称&玄武岩泛流喷发&。1783年冰岛的拉基火山喷发,从长25km的裂隙中喷出约12km3的熔岩及3km3的火山啐屑物,覆盖面积达565km2。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威廉峪谷,从120m宽的裂隙中一次性流出熔岩,形成14&22km2的高原,厚度最大达240m。我国贵州、云南、四川的二叠纪玄武岩(260000km2)及河北省的汉诺坝(1700km2)也都是玄武岩泛流喷发。
2. 夏威夷式喷发(Hawaiian eruption)
&&& 属热点火山,以美国夏威夷岛为代表,特点是很少发生爆炸,常常从山顶火山口和山腰裂隙溢出相当多数量的玄武质熔岩流,岩浆粘度小,流动性大,表现为比较安静的溢流,气体释放量可多可少。由于喷发时岩浆受到较大的静压力以及气泡的膨胀作用,当其到达地表时,形成熔岩喷泉,被逸出气体推动的熔岩喷泉可高达300m或更高,被喷出的多是玄武质熔岩,也可以是安山质熔岩,也有少量的火山渣和火山灰。这种喷发类型,熔岩往往是多次溢流,而且有许多裂隙作为通道,流出的熔岩形成比较平坦的熔岩穹。例如1924年基拉维厄和1975年冒纳罗亚火山的喷发就是典型的夏威夷式喷发。这种类型喷发基本没有人员伤亡,但可以毁坏农田村庄,造成财产损失。
3. 斯通博利型(Strombolian eruption)
&&& 源自20世纪初早期意大利语。最典型的是意大利的斯通博利火山,位于西西里风神岛,经常有火山喷发活动,从古代起即被称为&地中海的灯塔&,其喷发特征是或多或少的定期的中等强度喷发,喷出炽热熔岩,其粘性比夏威夷式要大一些,伴随着白色蒸汽云。火山口的熔岩有轻度硬结,主要为块状熔岩,由玄武质、安山质成分的岩石组成,熔岩流厚而短,也有少数为绳状,每隔半小时就有气体从中逸出。这种火山韵律性地喷出白热的火山渣、火山砾和火山弹,爆炸较为温和,很多火山碎屑又落回火口,再次被喷出,其它的落到火山锥形成的坡上并滚入海中。如斯通博利火山(意大利)、帕利库廷火山(墨西哥)、维苏威火山(意大利)、阿瓦琴火山、克留契夫火山(前苏联),都具有斯通博利型喷发特点。
4. 武尔卡诺型喷发(Vulcanian eruption)
&&& 武尔卡诺岛位于地中海西西里岛附近。这种类型喷发比斯通博利式火山熔岩粘度更大,呈熔浆状,喷发较为猛烈。不喷发时在火山口上形成较厚的固结外壳,气体在固结的外壳下聚集,使熔岩柱的上部气体趋于饱和。当压力增大时,发生猛烈的爆炸,有时足以摧毁一部分火山锥,使阻塞物被炸开,一些碎片和熔岩组成的&面包皮状火山弹&和火山渣被一起喷出,同时伴随着含相当数量火山灰的&菜花状&喷发云。当火山口的&阻塞物&都被喷出后,就有熔岩流从火山口或火山锥侧缘的裂隙中涌出。
5. 培雷式喷发(Pel&an eruption)
&&& 名字起源于西印度群岛马提尼克岛培雷火山1902年的喷发,当时毁灭了圣皮埃尔城,死亡人数超过3万。这种喷发产生高粘度岩浆,爆发特别强烈,最明显的特征是产生炽热的火山灰云,这是一种高热度气体,全是炽热的火山灰微粒,就象活动的乳浊液,密度大,当它沿山坡向下移动时,足以产生象飓风一样的效果。在培雷式喷发中,向上逃逸的气体经常被火山口中的熔岩堵住,压力逐渐增大发生爆炸时就象从瓶塞底下喷出水平方向的一阵疾风。熔岩被火山灰含量很高的气体所推动向外流出,但除了从火口中流出粘稠的熔岩外,其它地方就没有熔岩流出的现象了。历史上发生培雷式喷发的火山较多:1835年科西圭那、1883年喀拉喀托、1902年苏弗里埃尔、1912年卡特迈、1951年拉明顿火山、年别兹米扬、1968年马荣和1982年埃尔奇琼火山喷发都属此种类型。
6. 普林尼式喷发(Plinian eruption)
&&& 岩浆粘度大、爆发强烈,火山碎屑物常达90%以上,其中围岩碎屑占10%-25%,喷出物以流纹质与粗面质浮岩、火山灰为主,分布较广,伴有少量熔岩流或火山灰流。由于爆发强烈及岩浆物质大量抛出,常形成锥顶崩塌的破火山口。这种火山喷发过程常为:清除火山通道-岩浆泡沫化-猛烈爆发出浮岩及火山灰-通道壁上碎石坠入及堵塞火山通道,如此反复作用,形成复杂的火山机构。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是典型的普林尼式喷发,伴随喷发大规模降落浮石、火山渣和火山灰。喷出的火山渣顺风降落,离火山口13km的庞贝城,为平均7m 厚的浮石层所掩埋。日本1783年的浅间火山活动也同样降下浮石层,大喷发中同时有火山碎屑流和熔岩流的喷出。1980年5月18日美国圣海伦斯火山爆发也是普林尼式,爆发时形成热液-岩浆爆炸。
7. 超武尔卡诺型喷发
&&& 和水蒸气爆发一样,几乎是无岩浆物质的爆发式喷发。有的称超火山(日本磐梯山)型爆发。由于 喷发只有喷发物质而无熔岩,因此喷发物质是在冷却状态下喷发的,偶尔在炽热状态下喷出。其特点是出现大量的基底火山碎屑,有时可达75%-100%。 超武尔卡诺型喷发出的物质体积大小变化很大,从巨形岩块到火山灰均有。碎屑通常是棱角状和尖棱角状,无火山弹和熔渣。
8. 苏特塞式喷发
&&& 1963-1967年,冰岛南部近海不停的火山喷发产生一个苏特塞火山岛。火山活动的前半个时期,在浅海海底的一个火山口以反复爆发式喷发为特征,当玄武质岩浆与海水接触时又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细粒物质(火山灰),这种由岩浆-水蒸气、水蒸气-岩浆爆发的类型与陆上的斯通博利型喷发不一样。
&&& 以上的分类法也不是最完善的,实际调查揭示,即使是同一种喷发类型也可能出现在不同类型的火山作用中,而同一座火山在自身的活动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喷发类型,甚至在同一喷发期也有时出现不同的火山活动形式。如以斯通博利型而命名的斯通博利火山,发生几次武尔卡诺型喷发;命名为夏威夷式喷发的基拉韦厄和冒纳罗亚火山,在不同时期均观测到从斯通博利型到超武尔卡诺型的喷发。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山的分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