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移民之路之艰苦才是国人的出 路?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先锋派作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LOFTER精选
&过去十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各界精英、富商通过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的渠道,获取他国永久居民权(以下简称PR)或国籍。在他们看来,优质教育、清洁空气、安全食品、资产转移、安全感,都将在移民的彼岸得到。为什么移民?难道只有移民才是国人的出路么? & 种数据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拨移民潮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拨移民高潮在进入新世纪的十年中已成愈发汹涌之势。不同于第一拨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和第二拨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高端群体、庞大数量和趋势化发展构成了不容忽视和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是否正在经历社会中坚阶层的集体流失?&北京买房,不如移民?中国社科院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2010年4月北京车展上,一则移民广告打得相当煽情:在北京买房?不如移民吧!这条广告背后心照不宣的潜台词是:在二套房购买门槛提至史上最高,北京二环以内一手房价每平方米均价仍死守3万元时,仍未从金融危机中恢复的美国,已开始推行EB-5类签证,吸引各国有钱人入籍,最低投资50万美元(约人民币342万),即有资格申请美国绿卡。“理论上,居住二环以内的北京人民都具备了移民美国的条件。”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笑说。其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中国再次掀起投资移民海外的热潮。2008年一宗移民美国拒签案让大众对中国富人的美国梦与财力叹为观止。彼时,147名富豪组团投资,每人欲出50万美元,集资7350万美元,打算投入到美国费城会议中心的扩建中,以此办理投资移民。申请因涉及人数众多,有违移民法之嫌,全部遭拒。这并没浇冷富人们的移民热情。美国国务院最新公布资料显示:2008年10月-2009年9月的上一联邦财政年度获批的EB5类签证移民总数,已从2008财年的1443人升至4218人,其中七成左右主要来自中国。齐立新说,投资移民成功率高的国家分别为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其规定投资门槛分别为40万加元(约235万人民币),80万澳元(约454万人民币),150万新元(约962万人民币)。此外,申请难度最高的欧洲,近两年仍频频有富裕家庭关注。在荷兰一家移民机构任律师助理的黄馨(化名)说,中国富人已成为他们最优质的客户,每年他们都会提供免费往返机票和酒店住宿,邀请中国富商赴荷考察投资项目。加拿大移民局数据显示:2009年,加国投资移民全球目标人数为2055人,中国大陆的名额占了1000名左右。以投资起步价40万加元(约235万人民币)计算,仅2009年,即使只按“门槛标准”计算,从中国流向加拿大的财富至少23.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座世博会中国馆。事实上的财富转移远远高于以上粗糙的估算。2001年,申请移民加拿大时,马舒办理的是技术移民,尽管身为广州某公司高管的他彼时资产已达上千万。“投资移民门槛很高,不是说你口袋有三百多万就能移民加国了,还必须雇用一定数量的当地雇员,每年有一定销售和利润额度。”在相对少数的投资移民之外,技术移民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告诉本报记者,近十年申请各国技术移民的数量与投资移民相比,大约为20∶1。这意味着,每天都有近60名教育背景良好、工作体面、收入颇丰的中国中产精英同时向加拿大移民局递交移民申请。不仅仅是加拿大,过去十年,随着各移民接收国政策的放开,中国越来越多的知识精英与财富精英大量入籍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如今,对于几乎所有一线城市中产阶级而言,一个集体感受是,每个人身边都有起码一个朋友正在或已经办理了移民。马舒学的是国际贸易,加国驻香港的移民官专门为他设了一场长达一小时的英语面试,申请顺利通过。他的履历是中国典型的中产精英:毕业于某名校,三十出头即担任广州某文化公司高管,有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后独立创业经商。“分数有可能达标的人才基本素质为硕士以上学历、精通英语,3-5年以上工作经验,”马舒说,“就是中国的中坚分子。”马舒只是庞大的“中坚分子”群体中的一个。据统计,2009年度,中国移民加拿大共2.5万人;移民美国约6.5万人;2008年度移民澳大利亚约1.6万人。在加、美、澳三大主流目的地之外,香港、新加坡和异军突起的中北美小国也同时在吸纳大量中国大陆移民。2007年,中国社科院发布《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的同时,中国流失的精英数量也居世界之首。自1978年以来,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仅27.5万人回国。流出海外的78.5万青年才俊,相当于30所北大、30所清华的所有在校本科生。他们在寻求什么?优质的教育,健康的环境,安全的食品,规范的法律,甚至身份的象征,都对移民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1992年葛优、徐帆主演的《大撒把》热播时,马舒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三年。这部移民题材电影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移民热潮,彼时,移到哪是次要的,移出去才是关键。马舒并没陷入那拨移民狂躁症之中。由于工作的关系,马舒常在国外出差,熟知1978年以来大批偷渡出境的同胞,在海外维生本领仍是卖苦力,这批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至今仍占所有华人华侨的绝大多数。1990年代初期冲出去的同龄人,也远未过上光鲜的生活。一名定居欧洲的朋友,工科博士,彼时做着一家杂货铺的老板兼店员,每天最复杂的脑力劳动是计算一双人字拖加两罐卡布其诺等于多少英镑。拘谨、沉默、没有宗教信仰、畏惧谏言、不参与公共事务,这些骨子里挥之不去的集体气质加深了黄、白两个世界的隔膜。马舒的理想是逐渐做到公司高管,而不是出国做超市店员。干了几年,马舒独立出来单干,顺风顺水的生意突然败于一场糊里糊涂的官司。2001年,马舒办理了赴加技术移民。寻求安全感、为孩子谋求优质教育,是所有受访者移民的前两条理由。其中一名受访者是身家数亿的温州商人,与本报记者第一次见面的场合,竟然是在他中学同学的家中。尽管在中东经商多年,他身上仍未散去温商特有的熟人社会处事风格。2009年,他开始将中东的生意转移至美国,通过投资一座中美贸易城,投资移民。他坦言越来越不喜欢每周有四天时间得在外应酬、打点各路官员、朋友,向往“公私分明的生活方式,把更多时间留给老婆和孩子”。在他的圈子里,移民甚至成为身份量级的标识。他们将之称为“抄捷径”,即用过去20年里迅速积累的财富,支付转型期的中国所付的或忽略的代价:规范的法律、孩子的教育、高福利、低征税点、低遗产征税、健康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免签多国护照的便利等。他的同龄人中,许多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父辈、亲友偷渡欧洲,有的为了入籍还加入法国外籍军团,“现在轮到我想出去了,”他说,“但已经跟他们那批移民不一样,我们有了更多选择。”另一个低调得近乎隐秘的移民群体常人无法轻易接近。公开资料显示:加拿大的多伦多和魁北克是华人富豪移民的首选地。而在澳大利亚,华人富豪的首选地是悉尼与墨尔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已经明确将吸引华人富豪作为移民政策的重要考量依据。而对于这些新富阶层来说,财产的安全则是他们最大的需求。新加坡在过去几年也成为国内富豪青睐的理想之地。2008年新加坡取消了遗产税,令该国对国内富豪的吸引力加大。与加拿大不同的是,新加坡对移民没有居住时间的限制,因此许多获得新加坡绿卡的中国富豪仍可以持续在国内经营企业,这点也对国内业务存续的企业家具有很大吸引力。许多国内富豪都在新加坡乌节路(属于商务中心)购买公寓房,或者是圣淘沙购买别墅,形成新的生活圈。这一群体在技术移民印象中,封闭而光鲜,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从不参与任何华人社团活动,全都住在当地高端社区,有的甚至把名字都改了。一位移民律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曾被中国某部门要求配合调查他的一名客户,据说此人出境后,被查涉嫌挪用上亿公款,这位律师拒绝了:“保护客户的隐私是律师的义务。”为了子女的未来他们中的大多数需要褪去在国内“成功人士”的光环,回归普通到平淡的生活。但他们更多着眼于自己子女的未来。在技术移民的世界里,他们首先得适应谋生的艰辛与社会地位的落差。各国在制定技术移民政策时,都将本国急缺的人才类型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如澳大利亚、加拿大青睐IT工程师和会计师。但由于两国各大公司只认可本国及北美的工作履历,大多数来自中国的技术移民都无缘从事原先的职业。刚到加拿大时,马舒的谋职底线是“先当个经理,也是可以的”。以他在国内的公司高管背景,“无论如何不算过分”。当看到一位在国内做IT工程师的朋友,在加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餐馆服务生,三天后还因表现笨手笨脚被开除时,马舒“心都凉透了”。三个多月后,他终于在一家电讯公司谋到销售国际长途电话的工作。这名快40岁的新手,每天都要和小年轻一起竞争业绩,每拉到一个顾客,奖励2加元,如果足够勤奋,一个月能拿到800加元(折合人民币5191.28元)。没人知道他曾打理过资产上千万的公司,也没人在乎。每次面试时,面试官的态度礼貌而坚决,“虽然你在中国的工作履历很吸引人,但对不起,这不算数。”受过高等教育,在国内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教养良好,地位体面,收入可观,这是中国技术移民的共性。相比二十出头即赴美读MASTER、PHD,毕业后留美工作的留学型移民,他们移民时年龄已在30~40岁,选择余地与竞争力都较小。马舒身边的移民同胞,有的曾是大学老师,有的曾任公司主管,有的是技术骨干,到加拿大后,他们成了卡车司机、超市货柜员、收银员;一名好友,在一家公司做技术,表现颇受认可,却十年未受提拔;另一名好友,在四十岁时,重返大学,现在正读大一。和普通大众想象中不同,大量技术移民在国外的生活虽然平稳却远不如国内光鲜。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他们中的大多数需要褪去在国内“成功人士”的光环,回归普通到平淡的生活。但他们更多着眼于自己子女的未来,他们普遍希望下一代能够在异国延续自己在国内的成功。“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一位已经移民加拿大近10年的技术移民如此总结。也不是每个中国技术移民都想得开。2005年,让加拿大移民圈内轰动的两起事件,一是湖北省前理科状元读完博士后,只在一家工厂找到一份体力工,跳楼自杀;另一名中国博士在被公司辞退后,跳桥身亡。马舒觉得,这都是让中国的教育给害的,“尊卑贵贱意识太深”,“生而平等的价值观已经渗透到西方人的骨子里”,在马舒印象中,在餐馆遇到对服务生大声呵斥的基本都是中国人,“加拿大人很诧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尽管谋生艰难,尽管这两年澳、加开始收紧技术移民政策,申请移民的中国公民不减反增。美国移民局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大陆共有4万人加入美国籍,移居其他国家的移民总数也在4万左右;在新加坡,华人总数约占全国人口75%。马舒至今保存着2001年初到加拿大的一份报纸,上面刊登着当时的加拿大总督(相当于中国公安部长),多用了15000加元(约10万人民币)装修办公室,被媒体曝光,道歉无果,只好引咎辞职。虽然一度从事蓝领工作,马舒与朋友从未感到尊严因此受到损害,住房价格合理,多伦多居民曾一度抗议当地楼市被大量涌入的中国富人炒高;重新念大学的朋友,享受加国政府的教育补贴,每月2000加元足以支付学费及一家三口的生活费。“你现在能理解我不后悔移民的理由了吧?”他说。中国绕不开?他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仍然同时可以是一名中国人。在越来越多的技术移民家庭中,至少一名家庭成员保持中国国籍,以便给自己留条就业机会。这一现象很像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香港掀起的移民高潮,人们把男主人保持香港籍的现象称为“太空家庭”,太太在国外照顾孩子,先生们继续在香港工作、做生意。彼时的香港,一方面在许多人眼中政治前途不明,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高速起飞,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与利润空间,这些正是社会已平稳发展了几十年,各领域成熟完善的西方国家所缺乏的。马舒重新开始操起老本行,做国际贸易,最初开始的生意还是与中国相关,即将国内的重型机械销往海外。马舒承认,如果是想做生意,赚钱,中国是绕不开的天堂。李兆,普美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移民加拿大,获取永久居留权后,仍然生活在北京。这位留学法国五年的28岁年轻人开车前总习惯性地将ARMANI西装脱下,挂在车后座,扣上安全带,才启动车子。移民是他“长远布局的战略”,他坚信,与国际合作伙伴交往时,自己身上的欧洲气息与加国身份能拉近双方的距离与谈判的砝码。并且,这样的想法已得到越来越多致力于发展为跨国企业的商人的认同。在他所知道的投资移民中,放弃中国国籍是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要么是全身而退出国养老,要么是嫁人,相夫教子去了”。绝大多数只是需要获取PR,两者之间只是政治权利上的差异,却能保证自己以中国公民的身份在国内畅通无阻地做生意。“获取PR,是为了让自己更自由,”李兆说,“对于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个人来说,这点至关重要。”相比中国护照的13个免签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免签数量分别为125、120、130、122和110。凌霄君,2007年投资移民新加坡,夫人孩子都迁居狮城,自己在上海继续生意。“在新加坡,生意有15%的利润,已经很让人欢欣鼓舞了,可拿回中国呢?太一般了。”“这就是中国的好处,”移民对他来说,是给自己留条后路。在这些投资移民的商业逻辑中,个人身份与对中国的认同问题已经剥离开来,祖国不仅仅只是有着高度文化认同与依赖的政治概念,更是一座奶牛牧场,他们喜欢喝牛奶,并不意味着乐意和奶牛过一辈子,而是把牛奶挤出来,带走,同时,奶牛场也受益。这样有什么不好?孙多菲,美国留学生,绿卡持有者,2007年回国与姐姐开创第五大道奢侈品网购站,低于国内专营店的价格使生意很快红火起来。2008年,孙多菲干脆把哈佛毕业的丈夫王征也叫了回来。在波士顿,王征是一家公司的建筑工程师,小老板也是个中国人,五十多岁才爬到合伙人的位置,他觉得自己再这么呆下去,“闭上眼睛就能想到自己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样子。”回国后,在正处于急速上升期的建筑业中,王征很快成为一家两千人规模的公司的副总,年薪是波士顿的两倍。“回到中国,你会觉得整个人生都彪悍起来了,”孙多菲说,“那是30年走完人家100年的路的速度。”对于已拿到美国等国家国籍的王征们而言,仍然实行单一国际制的中国国籍法越来越成为国际化生活的障碍。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钱江告诉本报记者,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是在1950年代的万隆会议上由周恩来总理向东南亚各国承诺过的,以避免东南亚的华人华侨陷入双重政治效忠的尴尬和危险。近几年,多有商界、文化节、知识界高层人士通过与中央高层见面的渠道呼吁实施双重国籍,这一问题也数次被高层讨论,但很快否决,“在身份证问题、户籍问题、迁徙自由问题等一系列身份界限没有解决之前,承认双重国籍,仍会带来新的,甚至是更大的不公平”。一位已移民澳大利亚的学者则认为,中国实施双重国籍,是国际趋势,目前全球一半以上国家承认或默认双重国籍,韩国、印度等在转型期一度流失大量精英人才的国家也已开始默认双重国籍,吸引精英回巢,站在全球化人才流动、合作的角度考虑,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纠结了两年之后,马舒终于决定加入加拿大国籍,经常在国际间飞行的他需要更实际的安全感,作为加国公民能享受到极其重视与完善的外事保护,另一方面,每次回中国,他又不得不到中国领事馆排队,作为一名外国人申请签证。&有一个同学,毕业即开始创业,打下一片天,他的大客户——某烟草企业要强行收购他的公司,否则中止合同,没办法只得从了,后来做了烟草公司的高管,心高气傲的他根本不适应国企环境,最后一家人移民去了加拿大。中国宝贵的人才就这样流失了。国企央企霸占了太多的资源,它们是合理、合法、名正言顺的傍“官”做生意,民企中小企就悲哀了!国企受到过多照顾,但内部人员素质却不见得多好,所以更让一些人才受排挤或失望离开。&老吴,他曾经是一位房地产公司的老总,身价数千万,虽然在外人看来风光无限,但是他内心却是一肚子委屈。他说,很多人都认为,政府部门是和开发商穿一条裤子的。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每每为了一个项目需要和政府各部门协调时,其中的辛苦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在中国,企业家是不能安心只做事业的,可以管到你的“婆婆”实在太多了。尤其是有钱的企业,几乎就是一块肥肉,谁都想来拿点利益。每天的工作需要分出相当大的精力来对付来自监管部门的“骚扰”,整天就是无意义的吃喝玩乐拿。最后,老吴考虑再三决定移民。不光是企业家,很多明星也移民海外,比如李连杰向媒体透露他入籍新加坡的原因:“我在美国住了很多年,后来在国内也住了几年,之前还去过澳大利亚和瑞士,但最后落户新加坡,只是想给孩子找一个学习的地方,一个他们能接受中英文文化教育的地方,一个我可以去做事又不用担心他们的地方。”对很多普通人来说,房价可能是另一个移民的原因,在中国北京上海一间公寓的价格,可能在国外就能买一幢别墅。改革开放以来,总共涌现了三次移民潮。第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一般劳工为主;第二次是90年代以留学生为主,现在这次则是以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为主。为什么他们会想要移民?中国三十年来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暴富的人,随着房产的疯狂升值,个人资产也开始极度膨胀,可是在过去10年中,教育、居住、工作、创业环境却始终落后,这就形成了需求上巨大的反差。经济发展了,很多人有了钱,但他们发现周围的生活工作环境却远远跟不上经济的发展,于是考虑再三最后决定移民海外,去享受更好的环境去了。身边很多有才华的人有了财富后选择了移民,移民后虽仍在国内创业,只是方式变了,更象外企在中国的做法,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什么都租,从车、房、办公家俱、电脑、甚至是很小的东西,能租的决不买、不建。&中国几乎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虽然官方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数据,但根据行业内的一些统计显示,单是中国富商聚集地浙江,每年至少有1500人成功办理移民,并以每年10%到20%的速度增长。在这个保守的数字背后,还有大量的人跃跃欲试,他们只是暂时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移民。这些人曾是这个大时代里的创业者,不过在这个时候,他们选择了换一个身份生活。根据深入的调查,我们发现其实很多人跑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是非常不适应的,因为他的成功是在中国的环境里获得的,他只是将在中国赚到的钱拿去国外花而已,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争先恐后的想要离开祖国这片土地?&中国30年来的改革开放确实很成功,但是我们把太多宝贝的资源都配置到了对外服务的部门之上,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但在我看来这并不值得令人骄傲,“世界工厂”意味着我们在为全世界服务,那么谁来为我们服务呢?在中国有很多人感觉国人就是二等公民,我们把质量最好的产品都出口了,自己用的都是质量差的东西,地沟油、毒奶粉、毒馒头,这些都是给自己人吃的;我们的某些地方政府遇到洋人都深怕得罪了人家,但是在老百姓面前就充大爷。&但即使如此,我还是认为中国未来有改好的希望,我们必须要不断的督促他去改进改良,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做。我从不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但中国存在的问题我们也不否认,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一个一个去改,光抱怨或者羡慕别人是没有用的。比如,中国借了那么多的外债给西方,为什么这点钱就不能用来给老百姓建设全民社保?如果中国每个老百姓都有社保医保,那么中国人对国家的信心必然会增强。如果医疗资源教育资源不足,那么就加大投入力度,既然你有钱可以借给洋人,为什么就没钱给自己人花?中国2010年的全国社保开支是9130.62亿元人民币,而中国目前所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是1.2万亿美元,合7.92万亿人民币,这点钱正好是全国社保开支的8.67倍,换言之,中国目前借给美国人的钱可以给我们发足足9年的社保。所以这些问题都是可以一个个解决的,怕就怕给洋人打惯了工,丧失了自主性,一切都围着出口转,这样的话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是一句空话。
阅读(4190)|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为什么移民?难道只有移民才是国人的出路么',
blogAbstract:'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北美崔哥:外国移民说-“世界末日”就是中国人来了!
千年古国的大门打开了,中国人来了。后面发生的一切只能用这四个字来形容&所向披靡。&
黄皮肤的中国人就像黄河之水般地坐着飞机从天上就下来了。歌里怎么唱来着,对了,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早来的各国移民看着中国人很新鲜:个子不高,眼睛小小的,但是特别发亮,据说从来不揉沙子。无论任何生意,只要被那双小眼睛瞄上,其它国家的人就别想再干了。可惜,当外国人发现这一真理时,已经晚了。
一位苦大仇深的菲律宾移民说:崔哥,我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够了钱要买房子,结果中国人一来,把美国房价炒上去了.他们一买买两套还嫌便宜,我还得再干十五年才能重温我的美国梦。我招谁了我,这就是你们中国人常说的&坑爹&对吧。
一位老实巴交的墨西哥移民说:崔哥,我装地板干了三十年,每间房收费三千,比白人少一千;中国人一来,连工带料收两千,干得又快又好,还请客户吃中餐。我们南美人哪里斗得过懂孙子兵法的中国人,得了,认倒霉,还是给中国人打工去算了。
一位吃苦耐劳的日本移民说:崔哥,我开亚洲快餐快十年了,每份午饭卖六到八美元一份,生意还可以。中国人来了,就在我餐厅对面开了一家,打出招牌&一美元中餐店。&没错,是一美元,一勺一美元。身高马大的老美要想吃个半饱,少说也得在盘子上来十一勺菜(就说这勺有多小了),再加个春卷,等于吃一顿饭20美元。数学不好的美国人逢人就说,&去过那家一美元中餐店吗,便宜极了!&我想起这事死的心都有。
一位感觉良好的印度移民说:崔哥,在亚洲移民里,我们印度人聪明,勤奋,英文好,应该算是二等白人吧。中国人一来,比我们还聪明,还勤奋,还能吃苦。往我们身边一站,比我们谁都白,知道悲催和悲愤交加是什么滋味吗?我反正是懂了。
得,啥也别说了,中国人来了。
2012年,对于各国移民来说是彻底的世界末日,他们几十年积累的在美国的猫腻,捷径和旁门左道,随着中国人的插手全都一个个崩塌了。
首先,假结婚。别国的移民比较低调,移民局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中国人一来,一年整出五千例假结婚。夫妻们先假离婚,再各自找别的人假结婚,每结一次婚收费两万美元。见没人管,马上明目张胆在报纸上打广告,找上家,国外找下家,产业链很快就形成了,不少公司还开始全球连锁。移民局实在忍无可忍,严打,搜捕,驱逐,很快就把漏洞堵上了,就此宣判了假结婚的&末日。&各国移民泪眼相望,得,啥也别说了,中国人来了。
第二,到美国生孩子。既拿国籍,又吃救济,还可以全家移民。这条道本来是墨西哥人踩出来的,每年成千上万的孕妇就指着这个机会呢。得,中国人来了。先是在豪华住宅区买下三层高的公寓楼,让老墨一顿装修,隔出一百多个套间,每个套间里住一个高价来美的中国孕妇。
等到某一天太阳出来了,本县城的美国人突然发现,大街上徜徉着上百名挺着大肚子的中国孕妇,不少人脑门上蒙着白手巾,看上去既像本拉登那边的人,又像敌后武工队。一到开饭的时候,&月子楼&飘出折磨人的香味;一到深夜,几百个婴儿的哭声听起来像中国大喇叭里的广播体操。美国人民愤怒了,纷纷举报给移民局,卫生局,防火局,税务局,经过一通严打整顿,月子楼查封。今天,孕妇们即便有了来美签证,在口岸也可能被拒绝入关。中国人把&生孩子&这条路也堵上了。
得,啥也别说了,中国人来了。
最后就是政治庇护。在过去十年里,只要中国人说自己练过法什么功,信天主教,或者生二胎,就立马可以得到美国的政治庇护。撒这点谎对于中国人来说太不算什么了,于是十年之内几十万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拿到了庇护绿卡。
美国移民局如此关照中国大陆来的人,目的很简单:几十万政治庇护的案例,说明中国人权记录糟糕,这就是数据和证据。但是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人的美德是&有便宜不占王八蛋。&政治庇护得绿卡的消息一传出,中国人就山呼海啸地涌来了。于是,报纸上开始出现头版广告---- 庇护绿卡,不成功不收费,全程培训,买二送一。洛杉矶机场开始出现律师举牌子:申请庇护的跟我走!
墨西哥友人也开始练法什么功了,人家说你又不是中国人;老墨急了,谁说不是,我们是中国蒙古人的后裔,我爷爷的爷爷叫成吉思汗。
美国移民局开始忍无可忍了,在2012年圣诞前夕,纽约上百名警察出动,搜捕查封几十家涉嫌造假的庇护律师楼,抓捕多人。据说几十万庇护案例中,90%全是假的。那就是说,美国关于中国的人权记录报告,90%全是TM瞎编的。完了,这回完了,政治庇护的漏洞也被堵上了。
这也不能怪美国政府。大部分申请庇护的人,前脚被移民局批准,在法庭上哭得跟泪人似的;后脚就举着五星红旗高唱国歌参加十一游行,这,这也忒不给美国人面子了吧。要不就是说自己信天主教遭迫害,被批准庇护后,马上就去佛堂给如来佛上香,这也太TM忘恩负义了吧。
一位罗马尼亚移民问我:北美崔哥,为什么你们中国人干什么事情都那么邪乎?不把这件事干死不罢休?我让他举几个例子,他眉飞色舞地说:
&你看,所有国家都在食品里放添加剂,包括美国。可是你们中国人一开始放,就在所有食品里面放,放添加剂不解气,后来直接放化学药物。让人吃死才罢休。听说你们国内的食品一吃里面全有毒药,就直接吃人还安全点。&
一位埃及移民说:&你们中国人干什么都追求世界之最,盖楼要盖世界最高的,生人要生世界最多的,下雨要能下淹死人的雨,建高铁要世界最快的而且得是能追尾的。你们打兵乓球,要囊括所有奖牌,不给别的国家留一块,直到让奥运会不得不取消这一项;你们出国要占最多的生,出口要占世界头位,你们怎么就不能中庸点呢?
一位加拿大移民说:崔哥,中国其实用不着和美国打仗就能征服美国。你们只要把新建成的航母装满了人,往美国运几船人来,美国就彻底完了。
黄河般的中国人奔腾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世界末日&的美景。
采访完后,各国移民开始手拉手缅怀一个中国伟人,她的名字叫慈禧。世界人民从内心怀念慈禧太后,觉得她老人家当年闭关锁国,不让中国人出来,就是不忍心给世界人民添堵。
(北美崔哥脱口秀写完了,转载引用,请受累提一下名字。谢谢。)
来美国生孩子的MM
中国游客排队买名牌
一美元一勺
纽约圣诞前夕严打整治庇护造价者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5272.shtml
四月网声明:专栏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 责任编辑:宋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大利亚移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