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改革反思反思能力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西坪镇中心小学&&&&&& 张芳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子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主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这里的&几把钥匙&和&自动的开发&谈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问题。语文自学能力是激发小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增强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自学能力属于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也是儿童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与现代社会对孩子自主的要求相比,现在的孩子自主能力均很薄弱。长期以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给他们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让他们学会学习,他们就可以运用自如地探求课外知识,吸收生活的养料,汲取文学的雨露阳光,从而形成扎实的语文根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自学能力的养成不仅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还可使语文成为学生得心应手的工具。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来促进他们语文素质的提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鼓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 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课前恰如其分的过渡语言作导语,不仅能使课与课之间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巧设疑问、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应因势利导,激起他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上下工夫,学会设疑,解疑。
3.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
4. 以读为主,激发兴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
二、树立自学的信心&
所谓自信心,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信念、能力和力量的正确认识和评估,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现实,解决难题,获得成功。自信心来源于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即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点和长处,能给予充分肯定,并相信自己这些优点和长处是别人所不及的;而对于缺点和不足,则是客观对待,不盲目自大,相信自己有能力扬长避短。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因此,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1.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必须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故教师不仅要备好预习课,而且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如何做预习。具体做法首先,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主要内容有:朗诵课文二至三遍,数一数有几个自然段;把本课中你不认识的字词摘抄下来,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课文各段落是按什么顺序串联起来的,即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关于这篇课文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
2. 在上课时教师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点评,并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再对此次预习作业进行总结,对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给出不同的自学提示及要求,尽量是预习作业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检查预习作业时应重点放在认真程度和习惯的养成上而不是正确率上;在预习作业的评价上应以正面肯定为主,注意维持学生的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
3. 给出自学提示,培养自学能力。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是有限的,学什么、怎么学,这对于小学生自学来说非常重要,教师让学生自学不是空喊出来的,而要有一定的学习目的。因此要想让学生自学,教师必须先让学生弄清学习目标,给出自学提示。&
4. 训练学生掌握自学步骤。对于课文的自学可以采用&四步阅读法&进行: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方面读通读顺,划出生字生词;另一方面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第二步,再读课文,复述大意。理解课文的组织方式,了解个段落间的关系。第三步,品读深入,重点领悟。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反复品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第四步,设问答疑,拓展延伸。逐步解开在阅读过程中的产生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思想主旨。这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总分总式的阅读模式,它教会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阅读和理解课文,不仅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对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5. 要求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勇于质疑,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在自学的过程中会产生疑难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切勿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要做好引导工作。一要鼓励大家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得出答案;二要进行恰当的启发提示,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教师点播在刀刃上,学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在指导自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层层设疑,逐节给自己提出问题。
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使人终身受益。语文教育学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自学能力的内容和标志之一。
&&&&& &1.要备齐工具书,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拐杖&。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并引导他们养成借助工具书来学习的习惯。另外,有了字词典,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生字词还要勤查字词,教师要督促学生勤查字词典。有些学生遇到不明白的生字词喜欢问老师,老师成了学习中不可丢的拐杖,这种现象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如果学生一旦对生字词向老师发问,一般情况下老师可以拒绝作答,让学生自己在字词典中支寻找答案。
2.边读边做记号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做记号,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契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教给学生做记号的方法,规范了符号,指定了内容。内容大致包括七个方面:生字新词,多音字,关键词语,精彩的语句,重要的地方,对某些内容有疑问,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学生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给相应的内容做记号,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到了增长,思维也随之不断向纵深发展。
边读边做记号应该注意三点:首先,思考为主,记号为辅,不可喧宾夺主,让大量的记号挤占了思考时间。其次,做记号要简明扼要,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能代替的,绝不要赘述多言。最后,做记号最好在课文中进行。有些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复习。&& 4、可适当运用这些常用符号:在下边画&&&&,在下边加&&&,在下边加&○&,在后面加&?&和在前面加&△&等。
3. 质疑问题的习惯
&学贵存疑&。一个学生,如果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不善于学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找出难点,不断地产生疑难,又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敢问&。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产生一种上课就是答问的定势。要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研究探讨的自由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其次,要紧扣教材训练学生&会问&、&善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会提&、&乱提&、&提不好&,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限制学生提问。其实,只要紧扣教材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训练,学生是能达到&会问&、&善问&,从而形成独立的质疑问难能力的。
4. 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它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它能提高和检验学生乐趣。培养这一习惯应该注意:首先,教育学生树立独立完成作业光荣,抄袭作业可耻的观点,在班级形成良好的作业风气。其次,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如尽量在课内完成作业,以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收作业要及时,作业不得雷同,反馈及时等。最后,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我们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真正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如果真的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时,又需要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可以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研究性问题、争议性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多元思维。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和合作发展能力,保证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培养学生自由、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及时复习的习惯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里,而新知识识记过后,很快就会遗忘,因此,需要及时复习巩固。首先,要指导他们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能够阻止通常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急速遗忘,而多次复习,才能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否则,恢复字的识记,在每一课学完后及时地巩固,一个单元学完后再次复习,期中期末测试时再进行集中复习,这样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识记效果。其次,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复习并不等于单纯重复。机械重复活动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而且容易使大脑疲劳。运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则会使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激发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效果。还是以生字识记为例,除了采用看拼音写词语、听写等常见方法外,还可采用找朋友(形近字辨析)、请你当医生(纠正错别字)、开火车(生字组词接龙)等多种方法,学生往往在玩中生动活泼地复习巩固了知识。最后,要培养学生自己写学习小结的习惯。课后复习在一课书学完后,抓住课后作业题进行复习。单元复习放在一组课文学完之后,写出该组的重点来。期末考试指学期终结前的复习,抓住字词句篇几个重点,归纳复习,写出复习总结,学年复习放在暑假,自学复习提纲,按提纲抓要点,再写出小结,最后有条理地记忆。这样,便于沟通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总之,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既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又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的原则,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会思、善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学生可以终身受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只有把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才能把语文知识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至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解放教学思想,努力地深入到学生中去,一定会有更大的发现,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真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您要查找的资源可能已被删除,已更改名称或者暂时不可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教师专业成长二经验+反思.在教学中,我从“一张白纸”到渐渐勾画出美妙的图画,当然这幅画还很逊色,还不绚丽多彩,不过就在我教学的这二十年来,教学反思、反思教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一、善于自我提问.在质疑中解决难题我们经常和学生说“学贵有疑,小疑则有小进步,大疑则有大进步”.作为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你钻研教材,寻求到适合你本人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多问一问:学生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我该怎样去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学生可能会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设好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你的备课思路回答,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_语文教学反思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谴字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读改结合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明理。借助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 (2)修改。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集体修改,也可以指定一篇作文学生个别修改。 (3)交流。评议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响,使学生修改能力有明显的进步。 (4)总结。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可由教师承担,也可让学生总结。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这段文字选自《少年闰土》,文章之所以生动形象,得力于作者在动态中描写人物外貌。教学中我抓住这个写作特点,对学生进行了修改作文的训练,让学生把这段文字跟自己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进行比较,有何不同。从中学生明白描写人物外貌不能孤立静态,应该放在环境中动态地去描写人物外貌。   明白了写作方法,学生改起来就有的方矢了,经过学生修改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烈日下,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在田埂上奔跑。他那被毒辣辣的太阳晒得黝黑的身上,穿着一件旧的红背心,下身穿一件短裤衩,不时抹去头上的汗珠。”   学生作文时拟题往往缺乏新鲜感,例如写事的习作,就直接以事件为题,如《钓龙虾》、《学游泳》。而教材中的题目却精彩纷呈。第十一册课文《布衣元帅》中有三个故事,三个故事的命题各有特点:《一块地毯》以事物作题;《看门老人》以人物性质为题;《“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以人物语言为题。我抓住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了修改作文题目的训练。要求学生给写好的习作从多个角度拟题,比较哪个最合适。学生有例可循,改起题目来得心应手,效果颇佳。   只要坚持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学生的修改作文能力一定能得到长足进步。 二、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现在多数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批改常由他自己一人完成,没能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联动作用。其实,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   “教师批”是指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我在作文教学中按此方法,批、改分离,以批促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互批互改。   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   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亲切交谈,了解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对于写作文相对困难的学生,一边启发、一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散文,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一堂好的讲评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少而精。   作文讲评课目标制定要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多而杂。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进行确定。例如:十一册第三单元《我尊敬的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围绕中心选择事件的习作练习。学生选择的事件多数欠典型,讲评课以此为目标,出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模仿。小组讨论一篇习作,共同评议事件是否典型,如事件不够典型,再选择什么事件来写,理由是什么。反复评议,让学生懂得事件要典型,从而为学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础。 (2)讲评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课堂改革反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